最美鄉村教師事蹟材料

最美鄉村教師事蹟材料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有寫事蹟材料的經歷,對事蹟材料很是熟悉吧,事蹟材料是指黨政軍機關為了弘揚正氣,表彰先進,推動工作,對本單位具有突出事蹟的集體和個人整理出的文字宣傳材料。想擬事蹟材料卻不知道該請教誰?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最美鄉村教師事蹟材料,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最美鄉村教師事蹟材料1

  19年前,平遠縣教師進修學校向社會招聘一批師範類學員。內心有深深教師情結的我從深圳回到家鄉—平遠。報名參加入學考試,錄取後在該校脫產學習兩年,1996年畢業後,回到家鄉尺八鎮鳳頭小學,成為一名代課老師,在深山裡窮盡青春年華十多載。

  一、山路彎彎難擋執教腳步

  我的家位居深山,離學校路途較遠,每天清晨,我便要早早起床,從家裡步行50分鐘的崎嶇山路到學校授課。翻過一座座山,穿過一片片樹林。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風風雨雨走過了16個春秋。在這裡我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學生,也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同事。

  二、守住清貧,無怨無悔

  十多年來,我都一直在小學教師的崗位上默默無聞地耕耘著,儘管我的頭上還戴著有形無形的“代課”帽子。也儘管在經濟貧窮落後的農村教書有著怎樣的艱辛和不易,但我仍然選擇了堅持,選擇了努力。也就意味著我選擇了無怨無悔,同時也選擇了奉獻。

  當時,有很多好心人都勸我,工資低,沒出路,你圖個啥?怎麼不趁年輕在外尋找更合適的機遇?我只是一笑了之,如果僅為這每月180元的勞動報酬,自己或許早就望而卻步,堅持不住了。但每每想到那山裡娃對知識的渴望的目光,一張張那活潑可愛的笑臉,我寧可守住清貧,耐住寂寞。因為在我心中,選擇教書就是我夢寐以求從事天底下最光輝最幸福的事業。

  因地處偏遠山區,教師也偏缺,多年來,我無怨無悔地擔任兩門語文科,並且擔任班主任工作。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始終堅持黨的教育方針,面向全體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確立“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學生主動發展”為中心的教學思想。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重視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在我所教孩子們的成績常常名列前茅。因長期代課,對於縣裡的優秀教師評選、縣先進教師、還有其他的待遇,我都不在列。雖然沒有鮮花,也沒有掌聲,但我卻擁有眾多學生和家長們的信任與尊敬。這就是給予我最大的安慰,給予我的最大財富。

  三、坎坷歲月挑起重擔

  說起貧寒家境,我滿懷憂傷,家有90多歲的奶奶,70多歲的公公、婆婆和正在讀書的小孩。“教書十幾年,孩子生病或家有難事,總是囊中羞澀,常向學校同事和親朋好友借錢接濟。”為了全家的生活,我每逢雙休日和下午放學後,都要下田耕作,用辛勤勞作換錢補貼家用,日子過得捉襟見肘,雪上又加霜,前年,丈夫在幫人家幹活中意外從房頂摔下,造成多處骨折。手術後,生活不能自理,需人照顧。我考慮到不能影響教學,便把丈夫帶到學校,一邊上課,一邊利用課餘時間照顧丈夫,沒落下一節課。

  四、坐上了“末班車”

  這些年來,我戴著“代課”帽子一直在小學教師崗位上無怨無悔、默默地耕耘著、奉獻著。終於等來了省委省政府給予我們的“陽光雨露”,也迎來了人生命運上的一次重大轉機。20xx年,安省裡出臺的政策,我搭上了“末班車”,終於能摘掉“代課”帽子了,成功轉為正式公辦教師。被國家、社會和人民承認了。

  五、用終身學習的理念前行

  教師從師之日,正是重新學習之時,學海無涯,業務研究更無限。記得讀書的時候,老師經常用這樣一句話來勉勵我們,告訴我們要有發展就必須要先吃苦、鍛鍊。我常常想:“什麼時候我能有一個苦心志、鍛鍊的機會呢?”20xx年3月這個機會終於來了——我們的校長派我去廣州市天河區長湴小學學習。我為了響應號召和支援學校工作,二話沒說就答應了。當時,好多有心人也來勸我,家中有老有小,經濟負擔重,孩子又正好畢業,借宿大伯家倒不如自己調到中心校照顧孩子。說得倒有道理,但我沒有動搖,我說:“這是難得的機會,可以好好鍛鍊鍛鍊。

  我以飽滿的熱情,誠懇的態度投入到學習中去。如果當初我沒有來,我想我肯定非常後悔。因為我收穫了很多值得我反思和領悟東西。每一位老師的課都讓我有深深地感悟,對自己的各個方面開始有了新的評價。真是獲益良多。我常想,學生正處於人格塑造時期,社會文化中的價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審美情趣等都會從教室的角色文化中折射出來,為了給學生提供了榜樣,我勤奮學習,嚴謹治學。我除了讀專科以外,還常常看一些有關教學方面的書籍。讀書提高了我的工作能力,涵養了我精神之邦。

  六、用博愛的心培養學生

  近幾年,隨著山區撤點並校,鳳頭小學改成為教學點。20xx年下期學校只剩下五名一年級的學生和三名學前班的學員,我既當教師又當廚工,上課之餘要為學生燒水,課後還得種蔬菜。因為山村孩子普遍離家較遠,中午便要留在學校寄午。因此,每天上午上完課後,我便是廚工,為孩子們煮飯、做菜,跟孩子們一同進餐。到了中午,孩子們都有午睡的良好習慣。雖然只有幾個孩子,但他們都還小,萬一摔下來了怎麼辦?或是有什麼意外該如何?於是,我便守護著孩子們睡午覺。我以一顆善良博愛之心培養學生,教育學生,博得了學生的喜愛、家長的信任。我用實際行動,為人師表。有一條雜草叢生的小路,孩子們每天上課時都會被露水或雨水沾溼褲腿,孩子們怎麼有心讀書呢?於是,我主動帶頭利用假期時間,組織幾位群眾修好這段小路。連續幾年,自己沒空就掏錢請人修好這段路。我注重愛心和耐心感染學生,主動熱情的幫助學生,特別是貧困學生和留守兒童,我給予的愛更多,投入的情更濃。正是這份充滿博愛的心,照亮了一代代鄉村孩子的童年,讓他們獲得了可能連城市孩子都得不到的良好啟蒙。

  有這麼一回,我們村的一位無依無靠的老人提著一籃子的李子來到學校叫賣。當時,我手頭上也不方便,只掏出10元錢給那位老人,此情被正想買李子的韓增偉同學看到了,他便把零花錢也捐獻給她。就這樣,湧現了一個個

最美鄉村教師事蹟材料2

  感動中國20xx年度人物評選組委會給支月英的頒獎詞是:“你跋涉了許多路,總是圍繞著大山;吃了很多苦,但給孩子們的都是甜。堅守才有希望,這是你的信念。三十六年,絢爛了兩代人的童年,花白了你的麻花辮。”

  支月英36年來堅守在宜春市奉新縣澡下鎮白洋教學點,從“支姐姐”到“支媽媽”,一張小小的山村講臺,彰顯出她內心的大愛。當晚,當記者獨家連線在北京頒獎現場的支月英時,她略帶激動但言語樸實無華的言語中,脫口而出的第一句話就是:“我想孩子們了,我好想趕快回去看到他們。”對於獲得的榮譽,支月英稱自己只是一個平凡的人,做著一件平凡的事“我不是因為看到希望才堅守,而是因為只有堅守才能有希望。”

  承諾:36年紮根鄉村講臺

  1980年,江西省奉新縣邊遠山村教師奇缺,時年只有十九歲的南昌市進賢縣姑娘支月英不顧家人反對,遠離家鄉,隻身來到離家兩百多公里,離鄉鎮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學,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師。

  一到白洋教學點,她發現這裡條件比想象中還要艱苦。學校地處江西省奉新縣和靖安縣兩縣交界的泥洋山深處,交通不便,離最近的車站都要20多里地,師生上學全靠兩條腿在崇山峻嶺間爬行。山村生活條件異常艱苦,食品稀缺。支月英像當地人一樣,自己動手種菜。當地老百姓十分疑慮:這外地姑娘能堅持下來嗎?是不是想過渡一下,過不久就溜掉?這話不假,山旮旯太偏太窮,前些年,教師如同走馬燈似的來了又走。但過了一年又一年,鄉親們不但看到支月英堅持了下來,還看到無論颳風下雨、結冰打霜,她都一個個送孩子回家,像自己親人一般對待。於是鄉親們議論開了:“這位老師靠得住,肯定會用心思教好我們的孩子!”但也有不同聲音,“莫想啊,頂多再過兩年就會走掉,我們這地方哪能留住這般好老師啊!”冬去春來,寒來暑往。這位外鄉的.女教師,用自己36年的傾心守望,兌現了自己的承諾,成為深山鄉村人人尊敬的人民教師。

  “不是看到希望才堅守,

  而是隻有堅守才能有希望”

  在白洋山村,支月英與一雙雙渴望知識眼睛相伴。她教孩子們讀書識字,唱歌跳舞,認識大千世界。但貧窮的山村並不是世外桃源,山村的教育更顯落後。但艱苦的條件並沒有難倒支月英。剛參加工作時,她的工資只有幾十塊錢,有些孩子交不起學費,家長不讓孩子上學,支月英經常為學生墊付學費,墊著墊著,有時買米買菜的錢都不夠,她只得去借,家人不理解,勸她趕緊離開,她總是笑著說:“日子會好起來的!”後來,支月英被任命為校長,肩上的擔子更重了,工作也更忙了。她既要承擔教育教學任務,還要做好教學點的管理服務工作。

  窮山村的學校破爛不堪,她買了材料,把教室修好,把冬日刺骨的寒風拒之窗外,學生在教室裡暖洋洋的。學校不通班車,每逢開學,孩子們的課本、粉筆等都是支老師和其他幾位同事步行二十多里的山路肩挑手提運上山的,一趟下來,腰痠腿疼,筋疲力盡,渾身酥軟。山村的家長重男輕女,不讓女孩讀書,支老師走門串戶,與家長促膝談心,動員家長把孩子送來學校,沒讓一個山村孩子輟學在家。

  母親從老家來學校看她,看到女兒步行二十多里到山下接自己,心疼不已。支月英對母親說:“這裡山好,水好,村民樸實善良”。母親心疼地說:“你就淨說好!”她只是望著母親笑。其實她心裡裝滿了對親人深深的愧疚,她何嘗不想盡享天倫之樂,但她更願意把愛意播撒在這青山綠水,讓這份愛生根發芽,承載起貧瘠山村的綠色希望。在頒獎現場,當記者連線支月英時,她用樸素的語言告訴記者:“我就是一個非常平凡的人,做著一件平凡的事,我不是因為看到希望才堅守,而是因為只有堅守才能有希望。”

  一人一校多次婉拒調任

  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支月英除了自學外,每年都積極參加各類教育培訓,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能力水平。她努力創新教學方法,不斷學生學習效率,總結出適合鄉村教學點的動靜搭配教學法。她真誠對待每一個學生,把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融入到教學過程中。在她眼裡沒有差生概念,只是愛好和特長不同。她循循善誘的教誨,像甘泉、像雨露,滋潤著每年一個深山孩子的心田。在她的精心教育下,一個又一個學生走出大山,成為各行各業的骨幹。

  一人一校的工作特別辛苦,支月英老師經常累得頭暈眼花。她血壓偏高,導致視網膜出血,只有一隻眼睛正常。更讓人揪心的是,20xx年10月18日上午,正在講課的她身體劇烈疼痛,幾位家長迅速把她送往醫院,醫生診斷她身患膽總管膽囊結石,並馬上進行了手術。住院的幾天,她心裡一直惦記著她的學生。剛剛出院,就立刻回到了學校。20xx年暑假,為了解決白洋村教學點校舍破舊問題,上級教育部門決定新建校舍。支月英就起早摸黑,一邊教學,一邊照料施工,幫工人做飯,將丈夫也拉來幫忙。整個暑假,支月英都是在校建工地度過的。如今嶄新的校舍寬敞明亮。鄉親們看到嶄新的校舍,感動不已。

  既是校長、老師,又是保姆,上課教書、下課照應學生玩耍。家裡人擔心他的身體,總是說:“你也年過半百了,身體又不好,別的老師都往山外調,而你還往更遠的深山裡鑽。”她樂呵呵地說:“如果人人都向往山外,大山裡、山旮旯裡的孩子誰來教育,山區教育誰來支撐。”各級領導關心她,幾次要給她調換工作,但她每次都婉言拒絕。

  “我虧欠了自己孩子,

  但我有了更多的孩子”

  支月英其實也有自己的孩子,但為了山裡的孩子們,她選擇了虧欠。“這麼多年來,我虧欠了孩子太多,但為了山裡的孩子,我只能祈求孩子的原諒,因為我放不下山裡的孩子們,他們也是我的孩子。”支月英略帶哽咽的說出這番話,“不過我的孩子現在已經完全理解我了,並且也非常支援我。”

  這次參加頒獎,支月英離開教學點已經有一段日子了,但山裡的孩子們卻心心念唸的牽掛著她,“孩子的家長們都透過微信向我拜年,孩子們也在微信裡奶聲奶氣地說想我了,其實我也非常想他們,非常非常想,我迫不及待地想趕快回去看到他們。”

  “我只希望山裡的孩子們,能好好學習,走出大山,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這就是支月英對孩子們最大的希望。

最美鄉村教師事蹟材料3

  周平書,女,大學本科學歷。20xx年師範畢業後,我義無反顧地來到沙河市西部山區冊井中學任教。我熱愛黨的教育事業,三尺講臺,是我無悔的選擇 。在貧困的村寨,在偏僻的鄉間,默默地守侯著那份簡單而執著的人生信念。回顧自己的從教之路,雖然沒有顯赫的功績,沒有令人羨慕的收入,然而能紮根山村,播種知識,實現了自己“站三尺講壇,想千秋偉業,教一班學子,拂兩袖清風”的夙願,而感到無限地滿足。在工作上,我以校為家,從未耽誤過學生的一節課;在生活上,我熱愛學生,關心學生,成為他們名副其實“大姐姐”,在業務上,我革新教學理念,形成自己輕鬆活潑的教學風格。幾年來,教學成績年在全市名列前茅,數百名數十名學生升入了高中,升入了大學,數百名有知識、有文化的畢業生在改變著家鄉貧窮落後的面貌。

  從不耽誤學生一節課

  我的愛人是一位駐守南疆的軍人,一年只有一次探親假,夫妻倆聚少離多,為了支援丈夫的事業,我孝敬公婆,照顧孩子,毫無怨言;為了山區的教育事業,我以校為家,工作認真,兢兢業業;作為一名軍人妻子,我克服和戰勝了生活、工作中常人難以想象的無數困難,盡到妻子、母親的責任,履行作為女兒和媳婦照顧老人的義務。為了方便照顧婆婆,我把婆婆接到自己身邊,自己和婆婆孩子一家三口擠在學校的一間宿舍裡,一住就是4年。

  生活中也會遇到一些困難,我也常在心裡埋怨愛人不能陪著自己,不過慢慢就會適應獨當一面的日子,也會為自己的堅強感到高興。去年六月,愛人到上海出差,打電話約我到上海一聚。我高興得一夜未能睡好,我的心早已飛向上海,來到愛人的身邊,向他傾訴一年來的思念和委屈。然而,中考在即,我又怎能置學生中考於不顧,耽擱學生的中考備戰,我思忖再三,還是決定取消行程。當我退掉那張揉搓得皺巴巴的車票時,我偷偷哭了一場。然而,當上課的鐘聲響起,我毅然擦乾淚水,面帶微笑,走進課堂,我離不開學生呀!

  記得一天夜裡,孩子突發高燒,我不願打擾別的老師休息,深夜兩點多鐘,我和婆婆帶著孩子,跌跌撞撞行走在黑魆魆的鄉間小巷,來到村子診所,敲了不下十幾分鐘的門,醫生才揉著惺忪的眼睛,起來為孩子診治。我從小膽小,擦黑就不敢出門,但這天夜裡,不知哪來的這麼大的勇氣。陪孩子打完吊瓶,已是黎明時分,回到學校,我就像什麼也沒有發生過一樣,又投入了一天緊張的工作。

  做孩子們的生活上的貼心姐姐

  在生活上,我既要照顧婆婆,又要帶孩子,一天下來,累得骨頭散架,但我卻把大量時間和精力花在照顧學生的飲食起居上。我們學校是寄宿制,去年冬天的一天,學校的飲水鍋爐維修,我在自己的宿舍為我們燒熱水,煤球爐長時間燃燒,我差點中了煤氣。班裡有幾個男生衛生習慣很差,十天半月不洗衣服,她看不過眼,常常扒下他們的衣服幫他們洗,這幾個懶散的學生被“扒”得不好意思了,好的衛生習慣也漸漸養成。班裡籃球隊的幾個學生衣服常常扯裂開線,我不厭其煩地為他們縫補。為了給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她自己一家人節衣縮食,省下的錢常常給學生購買學習用品,添置生活用具。

  由於種種原因,班裡的問題學生層出不窮,我像一個大姐姐一樣對他們噓寒問暖,學生犯錯了,她與之談心,學生有難了,她幫助解決,她微笑著,欣賞學生,做慧眼的伯樂,給其成功感;微笑著,鼓勵學生,做其成長的幫手,助其信心感;微笑著,寬容學生,做大肚的彌勒,育其自責感。幾年來,我的班級中從未流失過一名學生。在短短几年教書生涯中,雖然辛苦,雖然清貧,雖然也有過急躁,彷徨,甚至想放棄,但人是懂感情的,一往情深精誠所至,一心一意頑石開,愛心所至,情感所至,必將春風化雨暖人心。我相信,當我的生命走向盡頭時,我可以自豪地說:“天空沒有留下我的痕跡,但我已飛過。”

  打造輕鬆活潑的教學風格

  勤奮好學,學而不厭是教師的美德,特別是我們這些教育祖國下一代的年輕教師,一日不學,猶如落隊之雁。我時常擔心將來某一天,我會成為一個無源之水的教師,所以我如一隻口渴的烏鴉,四處找水喝。多年來,我持之以恆地主動學習課改理論,掌握《新課標》的基本精神。經常利用工作之餘,多方蒐集材料,閱讀報刊,轉變教育觀念,瞭解課改的新動向,閱讀大量的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的理論書籍,並寫了兩萬多字的讀書筆記和讀書心得,使自己的教育理念始終走在時代的前列,更好地服務於教育教學工作。在20xx—20xx年我參加遠端教育以求專業知識之水,自己掏錢跑郵局、購名家教法之精點,以求創新教學之水。雖然在教學上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我仍深感自己知識的匱乏,沒有在過去的成績上停滯不前,而是更加高標準嚴要求對待自己。在資訊爆炸的時代,一個教師有一桶水已經遠遠不夠,要開鑿一眼泉,有了源頭活水才能勝任今天的教學。時逢課程改革,我毫不猶豫地走在課改的前列。

  我擔初中化學課,每次上課,我都提前幾分鐘進教室,熱情地與學生交流,或點撥指導,答疑解惑。我潛心鑽研教材,想盡一切辦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逐漸形成自己輕鬆活潑的教學風格。有時,我用魔術的形式引入新課,氫氧化鈉、石蕊試液、瓶瓶罐罐都是我的魔術道具。有時,我將一些重要的定義、定律,讓學生在課堂上的大聲朗讀,反覆記憶;有時,對一些化學式、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我讓學生在課堂上開展競賽。夏日午後的第一節課,同學們往往昏昏欲睡,她會風趣地說“平日裡大家都是氧分子,個個活蹦亂跳,現在怎麼都成了惰性氣體了?要不要來點催化劑,促使大家快速反應?”在一片笑聲中,沉悶的氣氛一掃而光。

  我是一名教師,我用自己的勤勞和汗水,詮釋了教師職業的光榮;

  我是一名軍人妻子,我用自己的任勞任怨,傳著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