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教學反思

真菌教學反思

  教學的設計出了根據課本以外,還要考慮到學生的學習習慣及學習的習慣,做好課後的教學反思,找出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真菌教學反思,歡迎檢視。

  篇一:真菌教學反思

  1、 正確的理解了教材,把握住了這篇文章在所在單元的地位以及重難點。有示意圖和動畫課件。

  2、能夠根據學情選擇教法,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3、教學目標的確定抓住了要點,符合課標要求,三維目標明確。每課時完成哪些環節有明確計劃。

  4、教學流程的安排有邏輯性,由淺入深,各個環節有目標任務,能體現教學目標。教師預設問題能抓住知識重難點,具體有代表性。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本文來自優秀教育資源網斐。斐。課。件。園)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突顯出來,給予學生探討問題的時間不充分,學生髮言後,學生互評沒有激發起來,並且在教學設計中,沒有預設各個環節所用時間,所以在課堂上教學節奏較為隨意,第二課時時間較緊。這是今後要注意的問題。

  5、課堂教學上,能夠運用表情、語氣、語調等提示學生知識的重點之處,以及透過它們引起學生注意激發學生興趣等。但教學語言不夠此文轉自斐。斐課件。園 FFKJ。Net豐富、生動,未能將文中的“悲壯美”描述到極致。

  當然還有不足的地方:課堂上不能和學生融為一體,不能和學生很好地互動,啟發學生學習的方法還有一定的欠缺。我想透過下面的方法,效果可能要好些:

  (1) 透過日常生活中常見現象引出對真菌的認識。

  (2) 透過學生用放大鏡動手觀察實物標本,總結出真菌的主要特徵,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也增強熱愛生物的情感。

  (3) 透過製作蘑菇孢子印的實驗活動,培養學生[此文轉於斐斐課件園 FFKJ。Net]的動手實踐能力。

  這些都是自己今後值得重視的地方。

  篇二:真菌教學反思

  本節知識容量大,涉及四大塊內容:細菌、真菌與食品的製作;細菌、真菌與食品的儲存;細菌、真菌與疾病防治;細菌與清潔能源和環境保護, 一個演示實驗“發酵現象”和一個製作“製作米酒”。如何讓學生在45分鐘內能全面瞭解這些內容並掌握一定的知識,成了我在備課中急需解決的問題。

  一、 大膽對教材進行改進

  1、 把“演示實驗”改成“學生實驗”。 “發酵現象”是一個很容易做的小實驗,但非常耗時。若在課堂上做給學生看會浪費時間,若做好後在課堂上讓學生觀察,只能看到一個結果。我大膽讓學生在課下做,課堂上展示。當一組組同學拿著鼓起的氣球走進課堂時,我知道了他們不僅得到了實驗結果還明白了實驗過程。

  2、 把枯燥的知識改為影片。本節課中的“製作米酒”包括材料用具、方法步驟和提示,單單這個知識點就佔了一頁的內容。單調枯燥的知識很難在學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在網上找到了一個製作米酒的影片,經過下載、剪下做成了一段小影片,在課堂上讓學生觀看。即節省了時間,學生又瞭解了這部分知識。

  二、 創新引課方式

  以往我的引課多采用開門見山法。這次我是這樣的引課的——同學們,我們先進行一個聽寫小比賽,請一組師友上臺寫,其他同學寫在練習本上。“酒、醬、醋、酪”大家認真觀察這四個字有沒有相同的部分?都有一個“酉”,它是個象形字,很像盛東西的容器,那麼人們在這個裡面放進了什麼東西,又經過了什麼變化,最後變成了這些形狀、顏色、味道各不相同的食物呢?學了今天的知識你就知道了。採用讓學生聽寫生字的方法。看似與本節課一點關係也沒有,但透過對四個字的剖析也很自然地引入了本節課的學習,達到了出其不意的效果,並很快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

  三、適時進行思想道德教育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責任,在課堂上不僅僅只是傳授給學生知識,更要在“育人”上下功夫。

  當我講到用酒麴釀米酒時,就給學生介紹酒麴的由來,讓同學們瞭解,四千多年前,中國人就開始應用黴菌糖化穀物進行釀酒,中國勞動人民發明酒麴是對世界釀酒界的一大貢獻。讓學生從小就對我們的`老祖宗心懷感激和崇拜。

  當講到“細菌與清潔能源和環境保護”時,我利用很多圖片展示沼氣對人類帶來的便捷,及如何利用細菌進行汙水處理。同時很自然地引出“我們只有一個地球,保護環境、愛護環境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希望同學們長大以後能利用你學過的生物知識,讓我們的天更藍水更清。”恰當插入環保教育,讓同學們從小樹立“保護環境,從我做起”的思想。

  四、密切聯絡生活

  本節中的細菌、真菌與食品儲存,同學們瞭解了很多儲存食品的方法,其中有一種是新增防腐劑法。現在很多零食裡都會有一些。我讓學生帶一兩種零食在課堂上,讓他們找找每一種零食都加入多少種防腐劑,有的同學找到了兩種、有的找到了五種,有的找到八種……其中有一個同學在課前開啟的一包辣條,當他發現裡面的食品新增劑就有16種,還未下課就交給了我,並表示再也不吃了。

  本節的細菌、真菌與疾病防治中有一個抗生素的運用。我採用讓學生在家裡找有關抗生素的藥盒,在課堂上讓他們認識,並剖析抗生素的利弊,讓學生從小明白安全用藥的重要性。

  生物、生物就是生活中的實物,恰當地把知識與生活聯絡在一起學生就會很快接受並掌握。

  五、需要努力的方向

  1、 課堂容量一大,就不能把課堂全部放開。學生的討論、展示都不夠充分。有點趕著學生向前走的感覺。

  2、師友互助不明顯。儘管有了師友討論、總結,但都過於膚淺,只有表象,沒有實質。師友討論的時間過多,次數過多。很多時候並沒有討論出有用的內容。

  3、課堂過於平淡。一切都在我的掌控之中,學生全跟著我的思路走,課堂沒有生成新的意外的東西,也就是說沒有完全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

  篇三:真菌教學反思

  課前反思:

  生物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能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徵及其與人類生活的關係,倡導學生去調查當地食用菌的種類及生產情況,觀察酵母菌和黴菌。

  課中反思:

  1、青黴和麴黴永久裝片的顯微觀察是我一直堅持的觀察實驗,但每一次的觀察基本上是這個種狀況:看得見青黴和麴黴的部分菌絲,但看不見氣生菌絲的形態,以及它們的細胞結構,尤其是看不清楚細胞核的結構。這一次上課我採用演示製作青毒和麴黴的臨時裝片,然後藉助掛圖學習兩者的結構,效果不錯;

  2、不同的細菌和真菌生存的條件是不同的。但水分、適宜的溫度和有機物是它們生長的必要條件,這是需要特別強調的一個問題,教材的三道練習可以具體解說“必要”兩個字,讓學生有具體的認識;

  3、在學習中引導學生反覆比較細菌與植物細胞的不同,細菌與動物細胞的不同,細菌與真菌細胞的不同,可以更深地認識細菌、真菌、植物和動物細胞的結構。

  課後反思:生物課程標準中所涉及到的生物,我發現,需要學生掌握其主要特徵時,均要求學生了解掌握這些生物與人類生活的關係。人教版生物教材都設有這樣的章節,某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某種生物在人類生活的作用。依我看來,生物在人類生活中既有著有利的一面,也有著有害的一面,人類的態度是正確的認識它們,利用其有利的一面,避開它們有害的一面,與它們和諧共處。教材中所增設這些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一個很好的補充,透過該內容的學習與瞭解,反襯人類在生物的生存與進化中應擔當的角色。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