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執行時間教學反思

衛星執行時間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透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那麼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衛星執行時間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衛星執行時間教學反思 篇1

  《衛星執行時間》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乘法的內容。本課透過“有關人造衛星的知識”引入一些有關人造衛星執行的資料,讓學生學會能對較大的數進行估計,我將重點主要放在計算方法的探究上,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然後再小組合作具體討論交流;從而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計算方法。

  1、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經歷有關人造衛星資料資料收集過程,培養學生收集資料的能力。

  2、學會估算:對於一些學生來講,估算較為困難。所以讓那些掌握較好的同學交流下自己的估算方法,對於其他同學來講,能起到示範作用。使他們在別人的幫助下慢慢的學會。

  3、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具體計算時,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自主探究,嘗試用自己的計算方法探索。對於學生多種不同的演算法,只要他們講得出理由,都應加以肯定。不要求學生掌握幾種不同的計算方法,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來用。把重點放在討論豎式的計算方法上,並讓學生說一說每一步計算的算理。

  4、鞏固練習:根據學生在練習中所出現的問題,拿出來讓學生集體議一議,以鞏固學生對三位數乘兩位數計算方法,避免出現類似的錯誤。

  從這節課上讓我明白了舊知和新知同等重要,沒有相關舊知的充分儲備,新知進行時就會很不順利。對於估算教學只要學生有估算的意識就可以了,沒有必要把它複雜化。

  再就是在我的課堂上,個人評價應該選擇一種更好的方式,做到對學生及時評價,從而調動所有同學的積極性。要注意提問問題的技巧,應該把大問題分散開,把握教學推進的節奏。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需要我改進和學習提高的地方還有很多很多。具體活動情境中探索並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計算方法。

  衛星執行時間教學反思 篇2

  《衛星執行時間》是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透過本課的教學,現反思如下:

  一、 成功之舉

  1. 德育教育滲透始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德育工作一直是我們教育人教學工作的基石,所以,在我的日常教學中,我很注重捕捉與教學有關的任何教育元素。在本節課初,先用梁啟超的“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進行師生問好,不僅明確了學生學習的目的和動機,同時也將本節課的基調定在了愛國上。後來用一段東方紅一號衛星發射成功的影片來引導學生交流自己課前所收集的關於衛星的知識,培養了學生收集資料、關心國家時事的能力。

  2. 導課新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本課導課環節中我播放了“東方紅一號衛星發射升空”的影片,我從情境匯入引導學生分析材料、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提出問題、進行估算,交流自己的方法。有利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徵。讓學生經歷了從實際背景中抽象出數學問題、構建數學模型、得到結果、解決問題的過程。

  3. 運用課改理念,凸顯學生主體地位。《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有效的數學教學活動是教師教與學生學得統一,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與引導者。所以在本課中,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小組交流、展示、質疑,用多種演算法解決問題,教師在引導學生規範豎式計算的格式、明晰算理,讓學生在討論交流中明確各種演算法之間的聯絡以及優缺點,對三位數乘兩位數的方法進行總結和提醒大家注意易錯點。最後透過節約用水、閱兵等情境的應用題,讓學生透過計算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發現節約用水、愛國等具體實踐,讓學生自由創編應用題是一個拓展和延伸。最後再讓學生暢談本節課的收穫,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的志向。整個教學活動中凸顯學生主體地位。

  4. 師生關係民主、平等,教學面向全體學生。《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是“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在日常的教學中,我一直秉著與人友善,與學生為友的宗旨,寬容、善待每一名學生,給潛能生髮言的機會,給學優生引領的機會,給中等生髮展的機會,本課透過學生的獨學、對學、群學,在下課的發言統計中,發言人數、發言率高達96.8%,分層教學、分梯度設計習題,使每一名學生都在原有的基礎上獲得了新的收穫。

  二、 “敗筆”之處

  1. 結構化預習的指導到位,但課堂前測沒有落到實處。新課改特別強調學習要發生在學習主體學生的身上,所以結構化預習是學生透過與文字對話、與資料對話後,自主學習的一個重要自學方式,雖然在日常的教學中我一直在指導學生進行結構化預習,但是卻忽略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課堂前測,好的課堂前測可以讓老師很好的掌握學生的已有學習基礎和自學程度,本課中就忽略了這個環節。

  2. 課堂習題的內容過多。本課在教學中為了凸顯多層達標,設計的練習題較多,透過課堂反饋,學生沒有充足的時間做完,所以在習題的精選上還要多下功夫。

  三、 教學機智

  在本課的教學中,有兩個畫面在腦海中縈繞,一個是課剛開始,學生提出問題後,賈澤林同學一口氣將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豎式計算方法和盤托出,將本課要學的內容講了一遍,完全在我的預設之外,我隨之讓他倒著推,從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豎式乘法追朔到兩位數乘一位數的豎式乘法,引領大家複習了舊知,機智的處理了這一突發事件;另一個是在各個小組將他們不同的演算法展示完畢後,學生自以為都算出了答案,正沾沾自喜,而此時我卻說他們只做對了一半,學生一頭霧水,我再引導他們觀察這幾種不同演算法之間的聯絡,學生這才恍然大悟,原來這麼多演算法的算理原來是相同的,不禁鼓起了掌。老師的點撥如點睛之筆,一下子喚醒了學生,同時也調節了課堂的氣氛。

  衛星執行時間教學反思 篇3

  本課透過“有關人造衛星的知識”引入一些有關人造衛星執行的資料,讓學生學會能對較大的數進行估計,並在具體活動情境中探索並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計算方法。在這個環節中,我結合神七的發射,問學生神舟七號是什麼時候發射的?它繞地球旋轉多少圈?又是什麼時間回來的?(2008年9月25日21時10分04秒發射,繞地球轉45圈,於28日返回)。然後我告訴孩子經過計算神州繞七號繞地球一週大約需要96分,而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繞地球一圈大約使114分。這樣匯入不但使學生掌握了數學知識,同時對他們也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新課中,創設情境後,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放手讓學生討論、探究;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自己解答。讓學生求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繞地球21圈,需要多長時間。學生很快列出了算式114×21= ,因為上學期我們學習過兩位數乘兩位數,所以可以利用知識的'遷移,讓學生試著做。本節課是一節三位數乘兩位數計算課,我將重點主要放在計算方法的探究上,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然後再具體討論;從而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計算方法。並讓學生說一說每一步計算的算理。適時的引導,循序漸進,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與求異、探究能力,使學生在已學知識的基礎上不斷探求新知,最終能夠運用所學到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現實問題。

  教學中敢於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選取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調動了學習積極性,降低了難度。但是從學生的反饋來看,仍然有部分同學當用十位上的數相乘時,積的末尾與個位對齊。造成計算錯誤,對個別同學課堂上還要多關注。

  衛星執行時間教學反思 篇4

  《衛星執行時間》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乘法的內容。這節課是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課,我將重點放在計算方法的探究上,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然後再同桌兩人合作具體討論交流,從而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

  具體教學步驟如下:

  1、創設問題情境,從衛星的有關資料入手,把學生帶進情境中,找數學資訊,提出數學問題。從而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

  2、進行估算,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在拿到算式後,先讓學生進行估算,並讓學生說說估算的方法,在準確計算後,再回到估算上,一方面使學生能從眾多的估算方法中最佳化估算的方法,另一方面明確估算的意義。

  3、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具體計算時,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自主探究,嘗試用自己的計算方法進行探索,體會演算法的多樣化,理解方法之間的內在聯絡,把重點放在討論豎式的計算方法上,並引導學生說一說每一步計算的過程。

  4、鞏固練習:透過學生的練習,加強學生對豎式計算進一步掌握。

  5、全課總結,說說這節課學到了什麼?這個環節讓學生回顧整節課的內容然後進行梳理總結,可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

  不足之處:

  1、透過上這節課,使我明白了舊知識和新知識同等重要,這節課開始時我應該先讓學生練習一道之前所學的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豎式計算題進行鋪墊,喚起學生對舊知識的記憶,這樣學生對這節所學的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豎式計算理解的會更加的透徹。

  2、我把整節課的重點放在了讓學生體驗方法的多樣化,理解幾種演算法的內在聯絡上,沒有讓學生過多的去理解豎式計算,其實應該讓學生多說說豎式計算中每一步的含義;而且最後幾種計算方法也沒有進行最佳化對比。

  3、我在讓學生上臺講解多種方法的過程中花費了過長的時間,以致於在課堂上練習部分講解的時間比較少了。

  所以,在以後的課堂中我要多注意時間的掌握。還要注意的是,對於學困生來說,豎式計算還是有些困難的,以後我會注意每一個學生的課堂學習情況,尤其是學困生們,做到對每個學生認真負責。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