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鸝鳥的歌教學反思

黃鸝鳥的歌教學反思

  《蝸牛與黃鸝鳥》是一首流行於臺灣的敘事性民歌,歌詞以敘述者的口吻,講述了蝸牛在葡萄樹剛發芽的時候就揹著重重的殼往上爬,而黃鸝鳥在一旁譏笑它的有趣情景。歌曲歌頌了蝸牛堅持不懈的進取精神。接下來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黃鸝鳥的歌教學反思,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黃鸝鳥的歌教學反思1

  《蝸牛與黃鸝鳥》這首歌曲孩子們不僅故事情節比較熟悉,而且旋律、歌詞也不陌生!所以,在教授上,注重了培智低年級的學生在學習中以外部活動和遊戲為興趣的特點和歌曲的細節教學,如:節奏難點、旋律的共同性、歌曲的寓意等。

  歌曲的`主要構成單位是樂句。樂句的主要音符順序聽出來後,教師再分別請代表視唱完整樂句(1)55  535 ︱ 16  5 ︱;(2)55  532 ︱ 13  2 ︱;比賽難度加大了,同學們的積極性卻更高了。在緊張、激烈的競爭中,一首歌曲的主要樂句非常輕鬆地學會了,再學唱歌曲就輕車熟路了。

  音樂是一門聽覺藝術,因此“聽”應作為中小學生音樂教育的一條主線。如果說音樂欣賞課是培養學生聽的審美能力,那麼聽唱培養的則是學生的記憶力與再現能力。

  在拓展這一環節,我問了同學們一個問題“蝸牛與黃鸝鳥,我們該學習誰呢?”同學們一愣,想好了都紛紛舉手說:“蝸牛,”“為什麼呢?”這時候,同學們的興致上來了,說我們要學蝸牛“笨鳥先飛”要學蝸牛“持之以恆,不氣餒“的精神。接著我就告訴他們在我們的身邊也有很多的小朋友他們做作業的做事情的動作特別慢。但如果也能想歌曲裡的蝸牛一樣,他們肯定會取得成功的。之後讓孩子們把這些話編成了歌曲中的第三段歌詞。心想:這不是很好的二度創作嗎?當然這就需要我們教師要做個有心人,用寬容的心態對待學生,及時抓住學生的閃光點,適時的進行調整教學內容,從而進行生成教學。……擔任本次比賽的評委是全班同學。教師只起一個輔助作用。當一個同學聽辨後,大多數同學都能夠準確的用手勢判斷對錯。遇到有爭議的時候,教師及時補充,給予標準答案。凡是判斷正確的隊能夠獲得一頂小蝸牛的帽子,於是歡呼聲一片。教室裡立刻成了歡樂的海洋。看的出來,同學們對這種形式的學習非常感興趣。

  本課的不足就在於準備不夠充分,這一課時去完成對於學生來說有難度,在教授新歌學唱的時候時間不夠用,使得內容有所壓縮,沒有多餘的時間去矯正一些唱的不準的音節。在表演這一環節上,雖然這節課學生在表演的形式上有了明顯的改善,但是老師沒有參與其中,只是起到了一個指導的作用,還是不夠的。

  黃鸝鳥的歌教學反思2

  《蝸牛與黃鸝鳥》是一首流行於臺灣的敘事性民歌,歌詞以敘述者的口吻,講述了蝸牛在葡萄樹剛發芽的時候就揹著重重的殼往上爬,而黃鸝鳥在一旁譏笑它的有趣情景。歌曲歌頌了蝸牛堅持不懈的進取精神。

  在這課的設計中,我注意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針對三年級學生好動、好玩、好奇的學習特點,運用多種形式和手段,讓學生體驗、發現、創造、表現和享受音樂。整個教學環節清晰,循序漸進,一環緊扣一環,以突出音樂故事創設音樂氛圍貫穿於整個教學中。

  1、精選教法、注重學法

  本節課在教學設計上就是採用了這種授課方式,透過講故事——編創故事——表演故事——歌唱故事——音樂劇表演這一主線展開教學,不斷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表現力,做到讓學生喜歡音樂劇,願意表演音樂劇,從而進行音樂劇的創作。

  在學法的設計上我主要採用語言引趣、故事導趣,創編拓趣的方法,讓學生在興趣的引領下自我創編故事,自我學唱歌曲,自我製作道具,自我編排表演,並透過觀察從生活中、寓言中、故事中找尋音樂劇的創作素材,在參此文轉自斐.斐課件.園 FFKJ.Net與音樂劇表演過程中全面展示學生的綜合技能,教師在整堂課中做孩子的引路人,與他們同創作,同表演、同歡樂。師生互動,讓音樂歡樂的氛圍感染每一個人。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