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中班教學活動反思範本

幼兒中班教學活動反思範本

  中班幼兒處於學前教育承上啟下的年齡階段,有了初步的自我意識,以及主客體分化能力。下面是為大家準備的幼兒中班教學活動反思範本,希望大家喜歡!

  幼兒中班教學活動反思範文1

  我班的教室在3樓,每次小朋友排隊下樓梯時,都會手扶著幼兒扶手。由於扶手是沿著樓梯的走向加設的,扶手會由上而下越來越貼近樓梯臺階。所以孩子們就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走一段樓梯的最後幾階時如果手不離開扶手的話,身體就必須彎下來或蹲下來,看上去就像人變矮了;而轉到下一段樓梯後,站直身體就能扶到扶手了,看上去就像人又長高了。孩子們對這個遊戲樂此不疲,覺得自己彷彿是個魔術師。為了提高幼兒對高矮的興趣,將這一現象從生活中的偶發情況轉化提煉為數學知識,我先在區域活動中投放有關比高矮的瓶娃娃材料,讓幼兒初步感知物體的高矮。幼兒在探索感知一段時間後,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是不會正確使用比較高矮的方法,對必須在同一水平面上做比較還不甚理解,對兩個物體高矮差別不顯著的比較易出錯等等,有部分幼兒使用“高”、“矮”的詞不當,把“矮”講成“低”等等。於是,我設計安排了數學活動《比高矮》。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透過一系列活動,讓幼兒感知物體的高矮,學著比較高矮和一樣高;能正確運用高、矮、一樣高的語詞,並理解物體高或矮的相對關係;初步嘗試將物體從高到矮或從矮到高的有序排列。活動難點是將物體從高到矮或從矮到高的有序排列,並注意要將高矮差別不顯著的物體進行正確排序。

  在活動開始時,我選擇兩位高矮有明顯差異的孩子從小鈴下走過,透過一位幼兒走過小鈴沒有碰到,而另一位幼兒碰到了小鈴發出聲響這一直觀現象來引起幼兒的興趣,引出高矮;然後透過兩兩比較高矮得出比較的正確方法,即站在一個水平線上直立比較;最後,透過圖片比較印證上一步得出的結論。

  我認為本次活動設計比較好的是在幼兒分組操作時,第一組:兩兩比較,分出高矮。第二組:在一組物體中找出最高和最矮的物體。

  第三組:按高矮排序。第四組:目測物體高矮。這樣操作的目的性比較明確,層次清晰,由易到難的讓幼兒能根據自身情況多層次的選擇操作。最後,我透過遊戲《找朋友比高矮》讓幼兒理解物體高或矮的相當性。

  活動結束後,我認為幼兒都能正確分辨物體的高矮;能找出一組物體中最高和最矮的物體;能將物體按高矮排序;能正確運用高、矮、一樣高的詞語。但我在活動設計上沒有突出比較高矮的正確方法,雖然也有要求幼兒兩兩比較、感知高矮。可由於要求幼兒站在地上比較,沒有為他們提供不在同一水平線上比較的機會,僅僅透過教師小結性的語言將概念灌輸給幼兒,反而使幼兒對於物體比較高矮需要在同一水平線上直立進行的概念理解不深。雖然在設計時希望透過下一步圖片比較來印證概念,可由於上一步的薄弱,使得圖片比較得不到預期的效果。

  透過上課、反思,我覺得應該調整課的流程,增設材料。如:在幼兒兩兩比較高矮時為幼兒提供一些大型積木、椅子等,讓幼兒有機會站在不同水平面比較,能自己尋找出比較高矮的正確方法。同時將高矮的相對性引出,做到不人為割裂課的層次,使層次與層次之間過渡自然。

  幼兒中班教學活動反思範文2

  今天是我們玩區域的日子了。早早地上完了課,請孩子們安靜地坐在我旁的邊,分配起了區域。區域是輪流的.,所以每個孩子都可以玩到不同的。男孩子特別喜歡玩建築區,但是也是因為他們特別調皮,再玩的時候總會發生一些爭執。於是在玩之前,我們做了勾勾手指頭的保證的,誰一犯錯,就會被取消資格,黃牌罰下場。他們的再三要求和保證,我心軟了。話音剛落,他們幾個高興地朝著建築區走去,玩了起來。我坐在美工區的一角,觀察著他們這幾個孩子。他們是我們班裡很活躍的孩子,有時活躍的只要一看見人就容易興奮起來。 果然,不出所料沒過一會兒,他們就為了一塊積木爭吵起來了終於,嘟嘟他開口了:“阮老師說過《孔融讓梨》記得嗎?告訴我們要謙讓,並且剛開始在玩之前,我們都答應老師的要好好玩,可是。。。。。。。。說著說著,他們不再為一塊積木爭吵了又恢復到了平靜。

  玩區域其實是給孩子創設一個特定的環境,讓他們身入其中去。進入這個環境中,需要接觸夥伴,這就是合作遊戲 。可是如何讓他們學會玩,快樂地玩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在一個小小的建築區中,難免會出現爭搶積木的現象,並且它很普遍。即使在開始分配之前,你千叮嚀萬囑咐不可以爭吵什麼的,孩子畢竟是孩子,玩起來什麼都忘了,這就是孩子的天性—愛玩。作為老師的我們總是幫著孩子去解決問題,可是不曾想過這樣的方式對嗎?也許孩子也會有自己處理的辦法,雖然不怎麼周到,但在合作遊戲中,讓同伴折服的就是好辦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