醜小鴨課程教學反思

醜小鴨課程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透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那麼什麼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醜小鴨課程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醜小鴨課程教學反思 篇1

  這是根據丹麥著名童話作家安徒生的《醜小鴨》改寫的一篇童話。距今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可是,人們依然對這個作品愛不釋手。醜小鴨那種不屈不折的精神,影響著我們每一代人,給予了人們太多的人生感悟。

  文中塑造了一個豐滿的童話形象:面對艱難曲折的生活環境和前程,他仍然一心一意地追求美好的理想。出世以後,他就被人看不起,哥哥、姐姐咬,公雞啄,養鴨的小姑娘也討厭他,除了鴨媽媽,誰都欺負他。可憐的醜小鴨,只能離家出走,但仍然擺脫不了小鳥譏笑、獵狗追趕的厄運。儘管遭遇如此淒涼,但他仍然沒有忘記對美麗的深情嚮往。誰能想到,原來他不是醜小鴨,竟是一隻美麗的白天鵝。它給我們很多啟迪:面對不幸的境遇,要有信心;今天的“醜小鴨”,也許明天就能變成白天鵝;“醜小鴨”不該受到歧視,他有著與白天鵝一樣的愛美之心。在教學時我注意以下幾點:

  一、創設平臺,充分“會文”

  首先把著力點放到疏通學生與文字對話的渠道上。教師引領學生親歷閱讀過程,傾聽文字的聲音,觸控作者的心靈,充分地去讀書,去發現,走進文字的言語深處。學生不是單方面地吸收文字所負載的資訊,而是潛心地構成了閱讀主體意識與文字意義之間互相交流、雙向互動的過程。如在教學中創設情境:如果你的夥伴也欺負你,你會怎麼想?以真實情感帶動閱讀,真正地拔動了自己的心絃。

  如在學生感受醜小鴨的悲慘生活處,創設情境,鋪陳醜小鴨可能會遇到的種種挫折和磨難,讓學生的心與醜小鴨的命運緊緊地相連。

  二、個性解讀,多元感悟

  正所謂“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由於學生興趣愛好不同,思維情感活動各異,知識經驗深淺不一,我們應當允許學生對同一文章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對同一事物有不同的描述和說明;對同一事物的觀察有不同的方法和角度,對同一情境的刺激有不同的反映和表現。只有這樣,語文學習的過程才能成為學生展現個性、表現個性、培養個性和塑造個性的過程。

  新課標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的行為。”學生進入文字,與作者、人物進行深層的對話,對文字內容作出個性化創造性的反應,在角色體驗中,完成對文字的理解、內化、批判過程。在這過程中,學生自行發現,自行創造,自行建構文字的意義,自行建構屬於自己的文化,個性得以張揚,情感得以釋放,心靈得以淨化,人格得以完善,生命的價值得以提升,為終生的發展打下精神的底子。這樣,文字的意義與學生的生命不可分割,共同存在。而本課中的教師角色,是引導者,是鼓勵者。始終尊重學生不同的情感體驗和獨特的思維方式,鼓勵學生成為熱情的、獨立的、反思的閱讀者。

  醜小鴨課程教學反思 篇2

  剛走出教室,哼著小曲來到辦公室,心情特別好,那是因為在剛才的教學中,我深情並茂的講完了《醜小鴨》這篇文章,這篇課文是從安徒生的童話故事改編的。教學中學生也積極參與,大膽地發表自己想法。平時不愛舉手回答問題的同學,這節課出乎意料的頻頻舉手,問題回答的也都在點上,由此看出學生的學習興致特別高。這堂課能收到如此甚好的效果,是因為我課前做了大量的充分準備。從匯入到教學過程我絲絲緊扣整個課程環節、課文中心以及童話故事的教育意義。

  匯入時我讓學生講講自己熟悉的童話故事,教室一下子就熱鬧起來了,有的說賣火柴的小女孩好可憐哦,有的說我聽我哥哥說皇帝的新裝也蠻有意思!我一下子就納悶了,他們怎麼知道的?問問之後,原來是電視上看到的`,我欣喜之餘,很自然的走入了課堂,學習今天的童話主角:醜小鴨(板書課題).

  “讀”的教學中,我採用了師範讀——生單讀——生齊讀——組賽讀,經過一系列的朗讀訓練後,基本達到了三維目標中知識與技能的能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的目標。接下來在生字的識記上也很輕鬆,因為昨天的家庭作業就提前把生字寫了五遍,我只是重點講解了幾個容易寫錯的字.

  在理解課文的時候,我為學生插上了一雙想象的翅膀,注重學生個人情感與課文情感的統一。

  教學第二自然段時我提出問題“大家在欺負他的時候會怎麼說?怎麼做?”讓學生想象並用自己的語言和肢體語言來表達,從而融入課文情境;“醜小鴨在樹林裡還會受到誰的欺負?在你眼前彷彿出現了怎樣的情景?”引導他們展開想象,孩子們設身處地地去想象當時的情景,去想象醜小鴨的心情,去想象醜小鴨當時那種孤獨的境遇之後,他們的心與醜小鴨貼得更近了;在讀完第五自然段時,老師動情地說:“面對昏倒在冰湖上的醜小鴨,如果你就在他身邊,你會怎麼說,又會怎麼做呢 ?”孩子們的心顯然被深深打動了,有的說醜小鴨太可憐了,如果我看見了,我一定收留他,有的大聲鼓勵醜小鴨堅強。學生們純真的心靈與“醜小鴨”的美好心靈產生了共鳴,他們體會到了文章的情感,初步體驗到了人生的真諦。

  在教學快結束的時候,我這樣引導:“面對種種困難,醜小鴨堅持不放棄,艱難地活了下來,最終變成了一隻美麗的天鵝。學完這一課,你一定有許多話對課文中的人物說,你想對課文中的誰說些什麼?”這一開放性問題,再一次撥動了孩子們心靈的琴絃。有的孩子對欺負過醜小鴨的人說:“你們不應該看不起別人,說不定,以後別人比你更出色呢!”有的對農夫說:“謝謝你救了醜小鴨,我以後也會像你一樣幫助別人的。”等。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使他們的情感得到了昇華,再一次與教學目標相吻合。這樣就達到了童話故事的教育意義:尊重他人,善待自己,正確認識自己等等。

  醜小鴨課程教學反思 篇3

  《醜小鴨》這篇文章有自傳色彩,是一篇童話故事,一隻又大又醜的小鴨子,一出生地就伴隨著人的嘲弄和岐視,但是在經歷過種種挫折和打擊以後,他終於變成了一隻美麗的天鵝這篇童話中,醜小鴨最突出的特點是對美的嚮往和不懈的追求,本文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以及深刻的思想啟示,只要努力進取不懈追求,即使身處逆境,也終能實現自己的理想,這是一篇幫助學生立志的文章。因此,在教學時,除了使學生熟悉課文,抓住課文中寫得極美的句子,還要讓學生在瞭解故事情節的基礎上,重點理解醜小對自己遭遇的態度以及他所做的努力,理解童話的思想意義,我的教學思路是閱讀──理解──提升──擴充套件閱讀──寫讀後感悟。

  透過兩堂課的教學,孩子們對醜小鴨堅強的生存意志和高尚的生活理想震撼了,被課文中優美和富有哲理的語言所折服,望著孩子們的那純靜而又欽佩的眼光,我一次又一次被感染著,在折服文章極強的藝術感染力的同時,更折服人性的向善向美,我反思著:在語文教學中除了教授孩子們對文字、語言的眷戀和熱愛,對生命的感悟,對理想的追求,又何嘗不是我們師生追求的共同目標?“美的行列,美的境界,美的追求,美的生命”是的。一個人只要嚮往美的高峰,面對壓力,面對挫折,也不會放棄生的意願和理想的追求,這就是人生的真實意義。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