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江南的的教學反思

憶江南的的教學反思

  作為老師,我們開展了《憶江南》之後,我們應該怎麼做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準備的憶江南的的教學反思,大家可以參考以下內容哦!

  《憶江南》教學反思【1】

  《憶江南》是一首意境十分優美的詞,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絕唱之筆。作者以如畫之筆描繪出一幅江南春景圖,在人們記憶中留下難忘的印象。

  古詩詞教學有個“詩中有畫、詩中有情、詩中有詩”的共性規律——這是我執教這堂課的努力方向。我的整個設計思路是:瞭解詞的知識,從 “江南好”入手,充分感受描繪江南美景的“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指導學生讀出江南風光的柔美、熱情,讀出這兩個短短的句子所蘊含的對江南風光的深刻理解與感觸,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江南好”。然後,讓學生透過對作者在江南時的作為以及之後回洛陽後的生活的簡單瞭解,將“憶江南景”過渡到“憶江南人”,提升詩歌情感,厚重“憶”的意義!

  在具體施教過程中,出現了一大敗筆,現課堂實錄如下:

  師:請一個同學讀讀第一句

  生:江南好

  師:江南好在哪?詩人寫出來了嗎?

  生:詩人寫出來了“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師:這是一幅怎樣的情景?你能說說嗎?

  生:太陽出來了,照在江邊的紅花上,花兒顯得比火還要紅;春天來了,江水碧綠碧綠的,好像是用藍草染過似的。

  師:多美的一幅畫呀!讓我們一塊去江南看看。

  放課件演示江南美景

  (在看課件過程中,生不停地發出“啊、啊”的聲音,以示自己發現了美)

  師:讓我們美美地讀一讀這句

  生讀:“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皆作陶醉狀)

  師:真美呀!難怪詩人情不自禁地讚歎道——

  生接讀:江南好

  這一片段的教學,我試圖用“學生說美景、課件演示美景”,使學生入情入境,讀出江南風光的柔美、熱情,讀出這兩個短短的.句子所蘊含的對江南風光的深刻理解與感觸,努力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從而由衷地讚歎——“江南好”,為理解詩人“憶江南”做鋪墊。可惜教學被簡單化、程式化了。學生理解的江南美景只是從字面上將古詩句譯為白話文,對詩句中所描繪的景象、意境,根本沒有深入體會、領悟,教師就馬上用課件演示,將所謂的江南美景強加給學生,這樣的“美景”怎能在學生腦海中留下深刻印象,從而與詩人的情感產生共鳴呢?

  如果能讓學生回憶一下以前學過的或課外看到的描繪春天美景的優美詩文,透過朗讀表達他們的感受,並且將學生自己眼中所見到的春景與之整合、融會貫通,再同白居易詞中的“江南美景”作比較,突出白居易對江南的情有獨鍾,對江南的依依不捨,他記“憶”中的江南就變成了鮮活的畫面,也深深地印在了孩子們的心中。此時,再播放課件演示江南美景,配上音樂讓學生朗讀,定然能讓學生陶醉其中,引發學生學習古詩詞之情趣了。

  《憶江南》教學反思【2】

  學生學習古詩,總不能脫離作者的寫作背景來理解。所以在教這首古詩之前,我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同學們知道白居易在哪憶江南嗎?”知道的學生可以回答,然後我再補充白居易寫作的背景,並及時打出他描寫洛陽春天的一首詩,讓學生找出洛陽春天的特點,就是那的春天來得很晚,於是乎,就有了回憶江南春天美景的這首詩。

  既然這首詩是描寫江南春天江邊江水美景的一首詩,那麼詩句開頭一句“江南好”中的“好”字能換成“美”字嗎?這個問題,我先讓學生嘗試回答,發現學生回答不上來,於是我又補充了作者白居易曾在蘇州等地做官十年,與百姓建立了良好關係的背景。學生就能大體體會到作者第一句話用“好”字的緣由了。而詩的最後一句話“能不憶江南?”,也可結合這個背景,讓學生體會作者回憶的不僅是江南美景,還有那的人、事、物。

  但是,這首古詩的中間兩句“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在教學時,沒考慮得很多,教學時不覺得很難。但是課後,與其他老師相互討論時,才發現很多有爭議之處,仍需進一步探討。

  《憶江南》教學反思(二)

  《憶江南》是小學教材第一篇詞的教學。這首詞選取了“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兩個典型景色,藉助比喻,渲染了江南春天的絢麗景色,最後用一個反問句“能不憶江南?”真切的有力的表達了對江南的思念和眷戀之情。

  古詩詞教學應讓學生在語言的感悟和情感的薰陶中提高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引領學生走進這民族獨特的文化,從而熱愛古詩詞。為體現新課程標準以“以讀為本”的理念,本節課讓讀始終貫穿著整個教學過程。在讀中感受古詩詞優美精湛的語言文字的和豐富的人文內涵;在讀中引領學生入情入境;在讀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

  本詩詞是白居易老年回憶在杭州任職期間的美好時光而作的,共三首,這是其一。為了讓學生體會詩人白居易對江南的特殊感情,我除了讓學生課前查閱資料、充分誦讀之外,還為學生準備了這首詞的解讀影片,把白居易的江南生活軌跡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在讀中展現畫面,在讀中想象意境。如圍繞“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配樂朗讀引導學生展開想象。

  你彷彿看到了什麼?眼前出現了什麼樣的畫面?聽著配襯得體的歌聲、音樂,讀著這優美的詩句學生的情感就悠然而生。再透過展開想象,把彷彿看到的、聽到的情境、感受,用自己的誦讀傳達出來,從而化語言文字的符號為鮮活的畫面,鮮活的意境。

  《憶江南》教學反思【3】

  一、注重讀中感悟: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詩詞的朗讀要求語速要慢,而且語調要有高低的變化,課堂上我注重朗讀指導,加強示範,並設計了多種形式的讀:指名讀、齊讀、帶上動作讀、配樂讀,讓學生讀出詩中的情,讀出詩中的美,讀出感情了,對詩意的感悟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二、給學生留有足夠的想象空間:

  詩人之所以能寫出優美的詩句,是因為他曾經身處在那樣的意境之中,只有為學生創造詩意的氛圍,讓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學生才能真正感悟到詩意。所以在教學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這句詩時,我讓學生閉上眼睛想像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學生不但能說出詩中所寫景物,而且有的孩子能說出彷彿聽 到了流水的聲音,這足以見得學生真的去想了,真的走進了詩的意境。

  三、大膽嘗試了隨文識字。

  識字教學仍是教學重點,我嘗試了隨文識字的教學方法,採用多種方法識字如:兒歌識記、家族識字、給生字組詞,用詞語說句子等多種方法,夯實了識字教學,特別是用詞語造句,學生能結合課文內容說,不但培養了孩子的語言表答能力,而且感悟了課文內容,可謂一舉兩得。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