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羞草小班教學反思
含羞草小班教學反思
《含羞草》是二年級第二學期第七單元的一篇童話故事,小編收集了含羞草小班教學反思,歡迎閱讀。
含羞草小班教學反思【一】
《含羞草》是一篇語言優美的文章,文中有許多描寫花顏色、姿態的詞語,可以作為學生摘錄、積累的好素材。在本課教學中,我主要透過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文字語言幫助學生體會花草不同角度的美麗動人,幫助學生理解詞語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礎上,我又有意識的補充一些描寫花草姿態的詞語,再進行朗讀的指導,在整體回顧,交流感受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教學環節:學習了課文,你現在想對含羞草說什麼嗎?可以用上文中的一些詞句。這不僅讓學生得到了語言實踐的機會,而且讓學生有了積累課文語言之後的靈活運用,真正做到了學以致用。學生也感受到了積累、摘錄的樂趣,從而產生學習摘錄的濃厚興趣。當然,在閱讀的過程中培養學生養成“摘錄“這一良好的學語文習慣並非一朝一夕之事,在課堂中這樣的訓練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們在教學中不斷對學生進行訓練,加以指導。
含羞草小班教學反思【二】
這節課主要我從兩個方面進行反思:一是目標的完成情況,二是幼兒對活動的掌握情況。
自我評價優勢:順利的完成了這節課的重點目標,喜歡欣賞故事,並用簡單的句子講述故事。應變能力比較好,在看到幼兒不回答問題後,隨機改變的課程提問方式,課程流程流暢,語速語句合適幼兒特點,肢體語言比較豐富。透過語調音高提示個別幼兒注意聽講。課程在指定的時間內完成計劃活動。還覺得課前的準備比較好,有圓點暗示幼兒站立表演的位置。座位指定。幼兒不會滿地亂跑或站立起來。
不足:沒有考慮到新入班的幼兒佔大多數,行為習慣沒有養成。課堂上我自己講得太多,幼兒參與活動較少。雖然在反覆引導下幼兒完成了目標,但是過程不夠清晰。應該把問題在簡單化,讓幼兒易懂,符合幼兒特點。與幼兒互動環節較少,課前要是做課前滲透我想效果會更好,畢竟班級的幼兒生活經驗較少。還有在教具操作的過程中,雖有層次性。但還是有些忙亂。課件的背景音樂沒有除錯好,計劃整節課程都有不同的音樂做背景但是有些沒有放出來。學習氣氛做的不夠。這是我今後上課要注意的。
含羞草小班教學反思【三】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學習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本單元重點訓練的是“摘錄詞句”,這是一種語言的積累方式。《含羞草》是一篇語言優美的文章,文中有許多描寫花顏色、姿態的`詞語,可以作為學生摘錄、積累的好素材。不過,語言的積累必須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在本課教學中,我主要透過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文字語言。為了讓學生更直觀、更進一步理解,我又採用實物和文字對照,教師適當的講解的方法,來助學生體會花草不同角度的美麗動人,為摘錄作好準備。語文作為一種交際工具,積累、運用固然重要,而更重要的是“運用”。在整體回顧,交流感受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教學環節:學習了課文,你現在想對含羞草說什麼嗎?可以用上文中的一些詞句。這不僅讓學生得到了語言實踐的機會,而且讓學生有了積累課文語言之後的靈活運用,真正做到了學以致用。 學生也感受到了積累、摘錄的樂趣,從而產生學習摘錄的濃厚興趣。當然,在閱讀的過程中培養學生養成“摘錄“這一良好的學語文習慣並非一朝一夕之事,在課堂中這樣的訓練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們在教學中不斷對學生進行訓練,加以指導。
“讀書百遍,其義自現”。本課內容比較淺顯,內容的學習主要透過學生多次朗讀來體會故事中所蘊含的道理。在經歷多次、多層次的讀中,學生從讀中理解、讀中感悟、最後到讀中感染,他們的情感在層層遞進,他們對文章主題的理解也由茫然漸漸深刻。透過今天的學習,學生還是能達到預期目標的。在課堂上,文字、學生與我之間經歷了一場真真切切的對話,經歷了一個感性、理性、悟性的過程。 婀娜多姿、淡雅、翠綠”這些詞語是學生重點積累的物件,也是學生不理解的地方。在這個片段中,我緊緊抓住“為什麼含羞草原來叫得意草”?先讓學生找到有關小節,再採取不同手段的讀,讓學生質疑,,接著充分藉助媒體,採用文字和圖對照的方法,幫助學生理解詞語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礎上,我又有意識的補充一些描寫花草姿態的詞語,再進行朗讀的指導,為課末的積累埋下伏筆。積累首先就要理解,理解並不等於老師把字典上的解釋說一說,現在運用這樣的方法,無論在今後的說話或寫作中,相信學生都能正確的運用這些詞語。
含羞草小班教學反思【四】
《含羞草》是二年級第二學期第七單元的一篇童話故事,文章採用前後對比的手法,透過含羞草在一年四季中與月季花、荷花、菊花、紅梅樹的對比,使它從得意到含羞,正確認識了自我,得意草也因此更名為含羞草。作者透過這樣的寫作方法,同時把月季花、荷花、菊花、紅梅樹的特徵也寫得清請楚楚。當然,文章所蘊含的道理也就不寫自明瞭。
對本課內容的學習,我主要抓住字詞和閱讀教學展開,透過學生朗讀體會,語言的訓練,深入地理解課文,理解文章的內涵。因此在教學中,我著重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字詞教學,各有側重
從一年級開始,學生就學習了好多識字的方法,到如今,他們已具備較強的自主識字的能力。因此,本冊教材雖然仍有相當大的識字量,但這種識字與一年級的識字有著本質區別,學生完全可以憑著已經掌握的識字方法和識字能力自主識字。而且,二年級的教學重心已逐步由識字向閱讀過渡,識字是為了更好地閱讀,所以,本課識字的途徑主要透過生生間的交流、互動,把識字與學習課文結合起來,在字音、字形、字義方面各有側重地展開教學。如:“婀娜多姿”的“婀娜”兩字,學生很容易讀錯,在教學時就注意正音,開一列小火車讀一讀;“寒磣”的“磣” 單個字讀的時候讀第三聲,而組成詞的時候讀輕聲,說說它的反義詞,理解它的意思;“翠”這個字上半部分的羽字頭,和“羽毛的羽”寫法不一樣,因此重點進行書寫指導;“色彩斑斕”一詞讓學生透過說話訓練,懂得它寫出了花的顏色燦爛多彩; “不畏嚴寒”則在理解“畏”的基礎上讓學生自行解決。
二、朗讀中理解與感悟
朗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手段,它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領悟課文情感,積累語言詞彙,陶冶道德情操。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設計了多種形式的朗讀,有自由讀、指名讀、齊讀、分角色讀、引讀、總結時的朗讀等等。我們常說:讀書千遍,其義自現。透過這樣的各種形式的朗讀,能使學生讀出他的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三、 積累語言,運用語言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學習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在重視理解語言,積累語言的同時,我還重視語言的運用。在教學中,我設計了多處的說話練習,目的是要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如:教學1——5節時,我讓學生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說說含羞草為什麼常常自我陶醉、得意洋洋?還要學生展開想象,說說除了課文中講到的以外,還有什麼原因,幫助學生理解之所以稱它為 “得意草”的原因;又如:在教學6——9節時,要求學生用“什麼季節,得意草和誰相比,覺得怎麼樣”的句式,感受得意草由得意轉變為羞愧的經過;還要學生透過想象說話,理解菊花的千姿百態、色彩斑斕;最後要學生利用積累的詞語介紹自己喜歡的花。總之就是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語言材料豐富學生的語言,提高想象、說話能力。
總之,本節課的教學力求做到以學生髮展為本,給學生創設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能在課堂中使學生學到一點知識,發展一點能力,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和體驗成功的喜悅,發展個性、張揚個性。
但是,由於準備不夠充分,加上自身對課堂的駕馭能力也有限,因此,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對時間的把握不夠合理,顯得前松後緊,也正基於這個原因,朗讀也不夠盡興;另外,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教學的內容過多,也使得本節課的教學顯得更為緊張。我想,捨得放棄,合理地設計訓練點,合理地把握教學節奏等,都是我在以後的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