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數學分類教學反思
蒙氏數學分類教學反思
教師的教學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反思積累起來的。接下來小編蒐集了蒙氏數學分類教學反思,歡迎檢視,希望幫助到大家。
篇一:蒙氏數學分類教學反思
本次的家長開放日,我開展的活動是數學活動《分類》。這是小班科學領域的活動。前些日子,在某教師的三年匯教中,我發現了這樣一個有趣的活動。於是我借鑑了一下,並且在原有活動上進行了進一步的修改。本次活動是透過給小白狗和小黃狗分餅乾、找家的情境遊戲,讓孩子們初步嘗試按物體的顏色,形狀進行分類。並且在情境遊戲中掌握簡單的分類,對集體活動感興趣。
科學領域的活動,重要的環節是操作、實踐。所以,在教具製作時,我也花了一些心思。第一次操作中,我將原本送餅乾環節改成了送糖果,糖果人手一顆放在盤子中,分別為白色與黃色,讓孩子們分給白狗與黃狗;第二次操作,原教案是將兩種圖形的餅乾分給小狗吃,但原教案設計過程中,只注重了形狀而忽略了顏色。為了更方便孩子們理解,我將餅乾的顏色統一製作成了紅色,讓孩子們更直觀地透過形狀來餵食。
整個活動下來,孩子們都能掌握按物體的顏色、形狀分類。不過,在實踐活動中,我認為自己還是有些浮躁,以至於有些問題、要求提得不夠仔細,就讓孩子們去操作了,所以發生了一些小狀況。如第二次操作時,孩子們拿好材料就一擁而上,餵食時有些擁擠,應該讓他們先坐下,分批來喂等。所以,想要讓活動有條不紊地進行,自身而言,仍需注意細節啊。
篇二:蒙氏數學分類教學反思
在幼兒園公開展示課中我準備了一節小班的數學活動“分類”其目標為1、嘗試按物體的顏色、形狀進行分類。 2、在遊戲情境中掌握簡單的分類方法,對集體活動感興趣。這是一節很傳統的數學活動。
整個活動我以情景貫穿,這符合了孩子的年齡特點,也能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匯入部分我出示黃、白兩隻小狗,然後讓孩子們說說小狗喜歡的食物,然後順利地過度到今天我們要請小狗吃餅乾(給小狗餵食)。給小動物餵食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一件事情,這大大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
活動分為三個環節,第一個環節按顏色分類,第二環節按形狀分類、第三環節二次分類。環節清晰,層層遞進。孩子們在操作中掌握了分類的方法。單從目標的達成度、老師和孩子的互動性上看,這節活動是成功的。但在這節活動中也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存在,需要自己好好的反思。
第一,從材料的準備上,我沒能很好的考慮周到,在出示的兩幢房子上我添加了很多的顏色,這就干擾了孩子不能準確的說出黃房子和白房子。檢驗用的盤子我也提供的太過於花哨,這不利於孩子的檢驗。
第二,像老師們說的一樣,整個活動就是孩子在不停的操作,缺少了點什麼?現在的課程都比較綜合,在這節數學活動中缺少了孩子的語言滲透,比如孩子在第一次操作按顏色分類時,可以引導孩子說“黃黃的餅乾,給小黃狗吃,白白的餅乾,給小白狗吃”。第二次按形狀分類時可引導孩子說“三角形的餅乾給,嘴巴是三角形的小狗吃,圓形的餅乾給,嘴巴是圓形的小狗吃”。第三次送小狗回家(二次分類)可以引導孩子說“我是黃黃的小狗,(根據自己手中小狗的顏色)我站在黃黃的房子旁,我戴著三角形的鑰匙,開啟三角形的門”……。這個環節也是本節活動的難點,這種言語的滲透起到了突破難點的作用。
作為一名老教師雖然有一定的現場調控能力,對於突發事件也能從容應對,但從本次的活動中我深刻反思到,自己在課前沒能花時間去精心準備,考慮的問題也不是很全面,犯了教學中的一個大忌,沒能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切忌犯類似的錯誤。好好上好每堂課。
篇三:蒙氏數學分類教學反思
第一次教學時,為了讓同學們初步感知分類的意義,我在課件中採用喜羊羊和懶羊羊不同的文具店進行了對比為匯入,讓孩子們能認識到分類的好處。透過反思發現,雖然是為了吸引孩子的學習興趣而採用喜羊羊的引子,但是有些授課內容卻缺乏了實效性,導致這個引入變得很拖沓,成為了與教學目標無關的東西。這一點必須要改進。
透過教研學習,我深刻認識到,教學內容一定要與教學目標實現對接,備課很是關鍵。不能顧此失彼,脫離教材。課件的花樣不是根本,應該紮實課本,將每個教學環節設計的更加合理而有節奏。由於前面的匯入沒有引用課本的原題,導致疏忽了一個教學內容“集合圈”的講解,這是一個很大的失誤,更加說明了紮實課本的重要性。
同樣,在教學中,我應當注意讓每個學生都參與課堂學習之中,體會數學的樂趣,並且明白,分類與生活是息息相關的,有些環節,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的,就不需要老師過多的講解,只要正確的引導,給孩子們時間,就能達到更好的效果。並且在處理每個環節的時候,應該讓自己的教學語言更有親和力,才能吸引孩子,讓學生們不會有聽覺疲勞。否則老師的辛苦得不到正比,學生們不能很好地思考與吸收,那就是一節失敗的課堂。
首輪授課之後,吳主任結合我的課進行了培訓,讓我受益匪淺。在年級組老師們的共同幫助和研討下,我對教學目標和各個環節的對接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明確了改進的`方向。第二次的授課,仔細的研究了教學建議以及目標,對孩子們的應有學習基礎也做了調查,認真思考了每個教學環節的意義,希望對教學目標的實現做到最大的改進。
第二次授課由孩子們最熟悉的玩具引入,再放投影讓他們對分類玩具有了初步的認識。授課的內容緊緊結合課本,引導孩子的思路,並且注意了自己的教學語言,同時結合手勢增強孩子對課本分類的理解。在這次的改進之後,環節節奏變得緊湊了起來,孩子們思維也能跟著老師變得活躍而不跳躍,較好的完成了學習目標。
這次的跟進式教研讓我學會了如何將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實現良好的結合,並且改善自己課堂的氣氛以及實效性,充分認識到了自己在備課教學中需要改進的不足。今後我一定會認真學習骨幹老師們的經驗,積極的進步,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打造良好的課堂。
篇四:蒙氏數學分類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把對點數的要求融入到遊戲的規則之中,以“蛋”這個簡單的材料將情景性教學遊戲貫穿始終,促使幼兒在與材料的互動中思考、體驗,達成教學目標。脈絡清晰,層層遞進,突破重難點。本次活動的重點是手口一致有序地點數5的數量物,難點是說出總數。
教學活動還可以延伸:
1、在區角活動中,對玩具、文具等進行多角度分類。
2、利用日常活動中的排隊遊戲,練習分類。
3、對於能力強的幼兒,可在分組活動過程中滲透物體的包含關係,例如分組活動中第二組,當幼兒將積木按顏色、大小、形狀進行分類後,可請幼兒點數分類後的積木數量和積木總數,說說是紅積木多還是積木多,是圓形積木多還是積木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