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語文八年級下冊教案設計

最新語文八年級下冊教案設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最新語文八年級下冊教案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最新語文八年級下冊教案設計1

  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基礎字詞;作者王選;全面理解課文

  2、能力目標:引導學生分析王選每次重要抉擇的主客觀條件及思考過程,學習王選進行人生抉擇的智慧。

  3、情感目標:學習王選將一生的抉擇與祖國發展緊密結合起來的高尚品質以及勤奮工作、愛崗敬業的精神。

  重點:

  基礎字詞和文化常識的把握

  難點:

  課文主旨的把握,使學生明白抓住機遇、正確抉擇對一生髮展的重要意義作者簡介

  王選,生於1937年2月,20xx年2月13日於北京病逝。江蘇無錫人,曾任北京大學計算機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北大方正集團董事,北京大學教授。他是漢字鐳射照排系統的創始人和技術負責人。他所領導的科研集體研製出的漢字鐳射照排系統為新聞、出版全過程的計算機化奠定了基礎,被譽為“漢字印刷術的第二次發明”。疏通生字詞

  (1)正確識記字音、字形

  抉.擇核.心墮.落豐碩.輪廓.不懈.凸.版

  疙瘩.開闢.時髦.淘汰.可乘.之機憂心忡忡.

  (2)解釋成語

  無與倫比:可乘之機:與眾不同:無名小卒:憂心忡忡:專心致志:整體感知

  自讀課文,結合文章內容思考下列問題:

  課文是王選於1998年10月在北京大學所作的一次演講。課文按照時間順序,有詳有略地介紹了人生中八個重要的抉擇:

  第一次抉擇(1—3段):第二次抉擇(4—5段):第三次抉擇(6段):第四次抉擇(7—11段):第五次抉擇(12—13段):第六次抉擇(14—16段):第七次抉擇(17—19段):第八次抉擇(20—22段):這八個抉擇,涉及到多個方面,如何面對事業、面對困難、面對榮譽、面對財富,以及研究的方法、課題乃至具體技術途徑的選擇等。深入淺出,既是講的專業,所談的問題又帶有普遍性寫作特點

  1、內容方面:主題鮮明邏輯嚴密

  真正成功的演講,首先要以深刻的思想啟迪人。這種思想不是人云亦云的隨聲附和,而是經過自己頭腦思考而來的真知灼見。這點在王選教授的演講中表現得尤為充分。課文始終圍繞“人生中的重要抉擇”來寫,避免說教,注重用例項和事實說話,深入淺出。

  2、結構方面:條理清楚層次分明

  課文中寫了八次抉擇,這些抉擇看起來互不相干,但讀者看來卻彼此相連,渾然一體。這是因為每一個選擇作者總是讓我們看到:所做選擇的原因、選擇後的實際行動和“選擇”對於作者的影響,這些都有內在的聯絡,作者選取合適的角度把它們有機的組合在一起。在“重要”這一前提下作者又分出主次輕重,並用“時間”這根紅線貫穿起來,條理清楚地敘述內容,層層深入地揭示主題。這篇長達萬言的演講以精闢的見解和詼諧的表述,展示了一位科學家精彩絕倫的語言魅力。不但有科學原理,而且有人生哲理;不但有學術的穿透力,而且有情感的震撼力;不但有理論的清晰度,而且有語言的幽默感:這一切構成了王選演講的獨特風采。

最新語文八年級下冊教案設計2

  教學目標

  1、瞭解文章內容,掌握生字詞。

  2、體會文章景物描寫的妙處,學習具體生動描寫景物的方法。

  3、分析文章所運用的不同的寫法,體會作者多變的筆法。

  重難點突破

  重點:學習具體生動描寫景物的方法。

  難點:分析文章所運用的.不同的寫法,體會作者多變的筆法。

  教法與學法

  教法:

  1、自讀點撥法:結合學習過程,點撥學生研讀文章,感悟文章的寫作技巧。

  2、情境設定法:利用影片和圖片,給學生以情境感,引領學生感受勃朗峰景色之美。

  學法:

  1、閱讀品味法:透過反覆研讀與細緻品味等活動,深入文字,感受這篇遊記的獨特魅力。

  2、合作探究法:引導學生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小組合作,充分準備,學習遊記的語言和技法。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CAI課件、與本文有關的拓展資料。

  學生:

  1、熟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2、勾畫語句,形成初步的閱讀體驗。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課文。

  (約5分鐘)匯入法一:

  出示勃朗峰的圖片,介紹:

  勃朗峰,又譯為白朗峰,是阿爾卑斯山的峰,位於法國的上薩瓦省和義大利的瓦萊達奧斯塔的交界處。勃朗峰的最新高度為海拔4810、90米(20xx年9月15日),它是西歐的峰。勃朗峰每年都能夠吸引大量的遊客前來滑雪、登山等等,勃朗峰也深深吸引了美國作家馬克.吐溫前去遊賞。今天,讓我們隨著這位大作家走近勃朗峰。(板書課題:登勃朗峰)

  匯入法二:

  板書課題及作者。

  師:本文的作者是美國小說作家馬克.吐溫。他是一個幽默風趣的人。有一次因為看不慣國會議員在國會透過某個法案,因此在報紙上刊登了一個廣告,上面寫著:“國會議員有一半是混蛋。”報紙一賣出,許多電話隨之而來,這些國會議員可不認為自己是混蛋,紛紛要求馬克.吐溫更正。馬克.吐溫於是又刊登了一個更正:“我錯了,國會議員,有一半不是混蛋。”有一次,馬克·吐溫應邀赴宴。席間,他對一位貴婦說:“夫人,你太美麗了!”不料那婦人卻說:“先生,可是遺憾得很,我不能用同樣的話回答你。”頭腦靈敏、言辭犀利的馬克.吐溫笑著回答:“那沒關係,你電可以像我一樣說假話。”這位幽默大師真是機智幽默啊!今天,他給我們帶了怎樣的驚喜呢.請看他的散文《登勃朗峰》。圖片具有可視性、直觀性可使學生具體直觀地感受到所學課文的內容,同時運用圖片匯入生動形象,更容易激發學習興趣。利用趣聞軼事匯入,可激發學生對作者作品的閱讀興趣,同時加深對作者的印象。

  二、初讀課文

  1、學生默讀課文,解決生字讀音。(投影)

  翌日(yì)塵埃(āi)絡繹不絕(luòyì)

  轔轔(lín)焦炙(zhì)俯瞰(kàn)

  蠼峻(chán)獨踞(jù)蒼穹(qióng)

  紛至沓來(tà)霓裳(cháng)驟然(zhòu)

  皚皚(ǎi)拾階(shè)

  2、結合課文內容,理解下面詞語的意思。(投影)

  (1)翌日:指第二天。明日,明天。

  (2)絡繹不絕:絡繹:前後相連,連續不斷;不絕:不斷。形容行人、車馬來來往往,接連不斷。

  (3)美不勝收:勝:盡。美好的東西很多,一時看不過來。

  (4)一如既往:一:完全;如:像;既往:從前。指態度沒有任何變化,還是像從前一樣。

  (5)紛至沓來:紛:眾多,雜亂;沓:多,重複。形容接連不斷的到來。

  (6)名副其實:副,符合,彼此相稱。名聲或名義和實際相符。

  (7)霓裳羽衣:以雲霓為裳,以羽毛作衣。形容女子的裝束美麗。

  (8)驟然:來得很突然,沒有任何的徵兆,一下子就發生了,沒給任何準備。

  (9)拾階:拾,輕步而上。逐步登階。

  3、介紹作者及著作。(投影)

  馬克.吐溫(MarkTwain,1835年11月30日—1910年4月21日)是美國的幽默大師、小說家、作家,也是演說家。其幽默、機智與名氣,堪稱美國最知名人士之一。他被譽為“文學的林肯”。是19世紀後期美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傑出代表之一。主要作品有《百萬英鎊》《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湯姆.索耶歷險記》等。

  4、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閱讀,並用簡潔的語言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2)理清本文的寫作思路,劃分段落層次。

  明確:

  ①文章記敘了作者一行登勃朗峰的過程。

  ②理清文章的思路:

  第一部分(第1~6段):描寫作者登上勃朗峰的見聞

  第二部分(第7~11段):敘述作者一行下山的經歷。

  5、具體分析:

  (1)本文是一篇遊記,請以作者的遊蹤為線索,梳理作者登勃朗峰的過程。

  學生在默讀的同時進行圈點批註,探究答案:

  明確:

  早晨八點多,徒步上路,路上見到很多坐車的男女。

  取道黑首,抵達高地,沿途看到諸多美景。

  拾階而上,看到巍峨壯觀的勃朗峰及其周圍的山峰。

  就地而坐,飽覽美景,心有所悟。

  僱了馬車,美餐暢飲。

  車伕車技高超,一路顛簸疾馳,先於其他人到達沙蒙尼,住進旅館的上等房問。

  (2)第一部分主要運用了什麼表達方式,寫作重點是什麼.

  明確:這一部分作者主要運用了描寫的表達方式,具體生動地描寫了登勃朗峰途中所見美景。涼爽的樹林,巉峻的巖壁、巍峨的勃朗峰,奇形怪狀的山峰,色彩斑斕的彩霞,瞬息萬變的光影,無不令人神往。

  (3)第二部分主要運用了什麼表達方式,寫作重點是什麼.

  明確:第二部分主要運用了記敘的表達方式寫人敘事。這一部分主要刻畫了車伕的形象:他性格豪爽、車技高超,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夯實基礎,因為語言文字是感情的載體。

  介紹作者,加深學生對馬克.吐溫的印象,增加學生的知識積累。自讀的目的是讓學生走入文字,初步感知文章主要內容。學生一邊默讀課文一邊運用各種符號標記、批註、勾畫,培養了學生分析、理解文段的能力、激發了學生的積極主觀能動性,有利於學生把握課文的重點和難點。逐層深入把握學習重點,結合文章內容,由整體到具體,

  三、合作探究。

  1、理解重點句子。

  ①天氣灼熱難當,乘坐在緩慢爬行的騾背之上和轔轔前進的馬車裡的男男女女,焦炙於火辣辣的豔陽之下,真是可憐可憫。

  (小組合作交流、探究:作者為什麼認為乘坐馬車的和騎騾的遊客“可憐可憫”.)

  學生交流後回答:旅遊,本就是置身自然、親近山水。作為遊客,應該儘可能腳踏實地,徒步而行,感受自然的魅力。而這些人乘車、騎騾,不但“焦炙於火辣辣的豔陽之下”,不能“在樹林中避暑納涼”,而且失去了旅遊的樂趣和意義,豈不“可憐可憫”!

  ②我們可在樹林中避暑納涼,稍作歇息,可那些人不行。既然花了錢坐車,就一定要使他們的旅行物有所值。

  (小組合作交流、探究:這段話應該用怎樣的語氣和語調朗讀.表現出作者什麼樣的心理.)

  學生交流後答:這段話要讀得輕鬆、輕快。作者為自己感受到了旅遊的樂趣而喜悅。“物有所值”一詞褒義貶用,表達了作者對乘車、騎騾的人的含蓄嘲諷。

  ③自然界中最美麗最精緻的造物,莫過於肥皂泡泡了:剛才空中的華麗色彩,天衣雲錦,恰如那在陽光下破裂並蔓延開去的肥皂泡。

  (小組合作交流、探究:這裡聯想到肥皂泡,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慨.)

  學生交流後答:這是作者對生活的一種感悟和感慨:生活中美麗精緻的東西,都是過眼雲煙,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就像美麗的肥皂泡終會破裂。因此,我們要珍惜當下,樂活當下。

  ④如果這位王爺的車技略欠敏捷——或者說,不是老天有意安排,在他離開阿冉提時喝得酒氣醺醺——結果就不會是這樣的了。

  (小組合作交流、探究:這句話表現了作者什麼樣的心情.)

  學生交流後答:這句話表現了作者的愉快心情。由於車伕的技術高超,他們才能夠趕上並超過長長的遊客車隊,得以住進上等房間。作者對此歡欣慶幸並對車伕駕車的技術表示讚歎。

  2、歸納寫作技法。

  結合文章的具體內容,分析文章所運用的不同的寫法,體會作者多變的筆法。

  小組合作交流後,教師明確:

  作者寫上山,用的是散文筆法,繪景抒情:透過描繪山中奇景、嶙峋的怪石和變幻的光影,表現勃朗峰周圍的奇妙景色,引出作者的無限感慨;寫下山,用的是小說筆法,寫人敘事:驚險的旅途,怪異的車伕,富有傳奇色彩,幽默風趣,吸引讀者。

  3、小結:

  本文記述了作者一行人登勃朗蜂的過程。全文以作者的遊蹤為線,具體形象地描繪了勃朗峰美不勝收的景物,並刻畫了一個駕車技術高超、性格豪爽的車伕形象。研讀、揣摩句子含義的訓練,讓學生學會揣摩語言,養成揣摩語言的習慣可以加深其對語言文字運用技巧的理解,不斷增強自己的語感。

  透過討論交流等方式培養學生分析、理解文段的能力,激發學生的積極主觀能動性。透過有感情地朗讀,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了學生主動參與活動的意識,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課堂小結能有效體現語文課堂教學過程的完整性,突出教學重點,為學生複習鞏固提供導向性。

  四、對照梳理。

  (約6分鐘)本文和《在長江源頭各拉丹冬》同為遊記,但閱讀後的感受大不相同,請從文章內容和寫作方法的角度比較兩篇文章的異同。

  (同桌討論並回答)

  教師歸納:

  1、兩篇文章都是遊記,都用生動的筆觸描繪出大自然無與倫比的美景。不同的是,本文寫景重在表現自然的賞心悅目,令人熱愛與讚美;而《在長江源頭各拉丹冬》重在表現自然的莊嚴神聖,令人敬畏與崇拜。

  2、兩篇文章都以作者的遊蹤為線索展開全文。本文運用變化的筆法,先以散文手法描繪景物,抒發感慨;再以小說筆法敘述事件,刻畫人物。細細讀來,感受到一份別樣的幽默。而《在長江源頭各拉丹冬》則巧妙地將寫景、敘事、抒情融為一體,突出了雪域高原的壯美、神聖,表現出作者對自然的崇敬,給人印象深刻,讓人久久回味。這一環節,透過比較閱讀把兩篇內容相關而又有所不同的課文聯絡起來進行鑑賞,是一種“同中求異,異中求同”的思維過程。對於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幫助識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是很有好處的。

  19、登勃朗峰

  馬克.吐溫

  上山見聞:濃墨重彩繪景抒情 表達多樣

  下山經歷:簡筆勾勒寫人敘事 筆法多變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