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預防艾滋病安全教案(精選11篇)

中班預防艾滋病安全教案(精選11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班預防艾滋病安全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班預防艾滋病安全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艾滋病知識讀本”是《健康與安全》課程中的內容,其具體要求是:瞭解艾滋病的國內外流行趨勢;理解艾滋病對人類社會發展造成的危害;積極參與預防艾滋病的宣傳和教育活動。

  其最終目標是:使學生具有健康素養,塑造健康體魄,提高對個人健康和群體健康的社會責任感,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積極進取、充滿活力的人生態度。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整理、瞭解艾滋病的相關知識;讓學生認識到艾滋病的危害性,以及防治艾滋病的緊迫性;透過學習熟悉艾滋病的傳播途徑、預防手段。

  (2)技能目標 能運用所學知識,指導日常行為,預防艾滋病的侵襲,並能夠力所能及的指導幫助身邊的人進行預防艾滋病的工作。

  (3)情感目標 引導學生尊重生命、關愛生命,建立積極的生活態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夠激發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互相幫助、緊密團結,為社會預防艾滋工作做出應有貢獻。

  教學重點:

  艾滋病傳播途徑與預防。

  教學難點:

  透過學習艾滋病的傳播途徑指導日常行為。

  教學程式:

  本節課教學的主脈絡是:複習第一課時艾滋病的相關概念——認識到艾滋病的危害性和青少年預防艾滋病的緊迫性——學習、瞭解艾滋病的傳播途徑與預防方法,並能夠用來指導日常行為——引導學生關注並投入全社會的預防艾滋病工作。

  教學過程:

  1.匯入

  透過艾滋病病毒圖片引出課題 ——艾滋病

  2.複習

  複習艾滋病名稱來歷、艾滋病毒、潛伏期視窗期等相關概念。

  3.內容深化

  透過有關艾滋病患者的真實照片對學生產生強烈震撼,結合相關圖表、事例以說明艾滋病的巨大危害性和青少年預防艾滋病工作的緊迫性。

  4.重點內容

  學習、瞭解艾滋病的傳播途徑與預防方法,並透過分析日常行為具體事例進一步加強、鞏固相關知識的落實。

  5.學習延伸

  透過引導使學生主動投入防治艾滋的實際行動中,以國際艾滋病日和“紅絲帶”為引線,進一步促進學生關注、參與防治艾滋的社會公益活動。

  6.學習拓展

  以課後作業的形式,培養學生利用現代化手段自主學習和積極參與社會實踐的能力。

  在具體的教學中,根據多媒體課件的詳細步驟,一步步進行教學。在匯入部分、複習部分、延伸拓展部分要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性,要引導學生整理歸納原有知識,並在此基礎上,透過本節課的學習,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和昇華。

  中班預防艾滋病安全教案 篇2

  教學目的:

  1、什麼是艾滋病;

  2、掌握預防艾滋病的基本知識;

  3、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會有哪些表現;

  4、艾滋病傳播的主要途徑。

  教學形式:

  教師講解與學生交流。

  教學準備:

  學生上網蒐集相關艾滋病的知識。

  教學過程:

  一、匯入。師述:請同學們想一下你身邊有過艾滋病人會出現嗎?他們給社會帶來的負面影響,談談你知道的艾滋病。

  (請一至三個學生談談)

  生答(略)

  二、授新課

  (一)什麼是艾滋病?

  艾滋病的全稱為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症(AIDS),是一種由逆轉錄病毒引起的人體免疫防禦系統方面的疫病。

  人體處於正常狀態時,體內免疫系統對機體起著良好的“防禦”作用,抵抗各種病原體的襲擊。但受到艾滋病病毒感染之後,人體的這種良好防禦系統便會受到破壞,防禦功能減退,因而這時病原體經血行及破損傷口長驅直入。此外,身體中一些不正常的細胞,例如癌細胞,

  也同樣乘機迅速生長、大量繁殖起來,發展成各類癌瘤。也就是說,艾滋病病人主要表現為免疫系統受到嚴重損傷,機體抵抗力下降,以至誘發嚴重感染和一些少見的癌瘤。

  艾滋病自1985年進入我國至今已有近萬人為艾滋病病毒攜帶者。據有關部門推測,在今後幾年內艾滋病發展趨勢是:發達中國家是呈下降趨勢,而發展中國家則呈急劇上升趨勢。

  (二)、艾滋病的傳播途經

  1、性接觸傳染

  由於艾滋病病毒存在於感染者體液中,男女不潔性行為可以導致艾滋病病毒迅速傳播。目前,性接觸傳播已成為最主要的傳播途徑。

  2、血液傳播

  目前透過輸血傳播艾滋病在發展中國家,特別是在一些非洲國家和地區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幾乎大部分非洲國家,主要以非志願獻血為主,他們大多是青壯年,都處在性活動高潮的年齡段,這意味著他們所提供的血液很可能具有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機會。將這些血及血液製品輸給其它病人,便可能感染艾滋病。被艾滋病病毒汙染的注射器及針頭是透過血液傳播艾滋病的重要媒介。

  3、母嬰傳播

  患有艾滋病或攜帶有艾滋病病毒的孕婦可透過胎盤將艾滋病病毒直接傳染給胎兒子,另外還能夠在產前、產程中(出生時透過產道)和產後(透過哺乳)感染新生兒。

  (三)、艾滋病對社會的危害

  ——請同學們展開探討這一話題。

  艾滋病是一個健康問題,同時也是一個社會問題,社會中的每一個成員都有可能成為艾滋病流行的直接或間接受害者。艾滋病對個人、家庭和社會都造成不可忽視的危害。

  1、艾滋病對個人的危害 。

  生理上講,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旦發展成艾滋病人,健康狀況就會迅速惡化,患者身體上要承受巨大的痛苦,最後被奪去生命。心理、社會上講,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旦知道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心理上會產生巨大的壓力。另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容易受到社會的歧視,很難得到親友的關心和照顧。

  2、艾滋病對家庭的危害。

  社會上對艾滋病人及感染者的種種歧視態度會殃及其家庭,他們的家庭成員和他們一樣,也要揹負其沉重的心理負擔。由此容易產生家庭不和,甚至導致家庭破裂。

  因為多數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處於養家餬口的年齡,往往是家庭經濟的主要來源。當他們本身不能再工作,又需要支付高額的醫藥費時,其家庭經濟狀況就會很快惡化。有艾滋病病人的家庭,其結局一般都是留下孤兒無人撫養,或留下父母無人養老送終。

  3、艾滋病對社會的危害。

  艾滋病主要侵害那些年富力強的20-45歲的成年人,而這些成年人是社會的生產者、家庭的撫養者、國家的保衛者。艾滋病削弱了社會生產力,減緩了經濟增長,人均出生期望壽命降低,民族素質下降,國力減弱。社會的歧視和不公正待遇將許多艾滋病人及感染者推向社會,造成社會的不安定因素,使犯罪率升高,社會秩序和社會穩定遭到破壞。

  4、艾滋病對兒童的影響

  艾滋病使千千萬萬的兒童淪為孤兒,使千萬無辜兒童被迫承受失去親人的痛苦,還要經常忍受人們的歧視、失學、營養不良以及過重的勞動負擔。艾滋病是我們人類共同的敵人,要消滅艾滋病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需要培養預防艾滋病的社會責任感,需要從"我"做起。

  (四)、艾滋病的預防

  艾滋病蔓延很快,而且目前無特效藥。但是,只要採取一定的預防措施,是可以減少其發病率的。

  1、加強艾滋病的監測檢疫。

  由於我國對外開放政策的實施,與國外人士交往日趨頻繁,隨之入境的人數也急劇上升,這就要求衛生檢疫部門,對入境人員進行嚴格檢查,對艾滋病抗體陽性者,堅決不允許入境。

  2、加強治安管理。

  嚴格取締賣淫活動,對與外國人及外籍人員發生性接觸的婦女應做艾滋病抗體的檢查。堅決杜絕與艾滋病抗體陽性或艾滋病病人發生性接觸,患有艾滋病的婦女應避免懷孕。

  3、消除靜脈濫用藥物的現象

  特別是靜脈藥癮,不共用針頭、注射器和藥物。不共用牙刷、剃鬚刀或其它可能被血液汙染的物品。

  4、加強血液製品的管理

  對所有供血者,都要進行嚴格的抗體檢測、凡抗體陽性者應堅決禁止供血、血漿、器官、其他組織。特別要加強對進口血液製品的檢測,禁止被汙染的血液製品入庫。

  5、嚴格消毒,避免醫源性感染

  醫務人員在接觸艾滋病病人時,應穿隔離衣、戴手套、防止病人使用過的針頭和醫療器機刺傷皮膚。避免直接和病人的血液、體液、汙染物直接觸。病人的衣物及物品可用1:10漂xx或1:10氯酸鈉液消毒。病人收屍體需用料袋封包後火化。病人的分泌物和排洩物及廢棄物品都需要裝入密封塑膠袋內處理或燒燬。

  6、對危險人群進行密切的監測,彩集血清進行檢測

  我國目前重點檢測物件是;①應用過國外進口的血液製品的病人,特別是1981年至1984年期間應用過進口的第Ⅷ因子的血友病病人;②與來華的外國旅遊觀光者或國外留學生有過性關係者;③長期駐華的外賓、留學生來華的旅遊觀光者(尤其是從艾滋病高發國家來的);④我國長期駐外人員、勞工(特別是輸過外國人血液及血液製品者)以及外交人員;⑤某些邊緣地區的少數民族;⑥對艾滋病病人及與艾滋病病毒抗體陽性的接觸者。

  7、大力普及艾滋病知識,做好宣傳工作

  (四)、消除一些可能感染艾滋病的途經的顧慮

  目前沒有任何跡象表明艾滋病病毒是透過唾液、淚液、汗液、握手、擁抱等接觸或昆蟲傳播的,說明艾滋病病毒不會透過日常生活接觸而

  中班預防艾滋病安全教案 篇3

  【班會主題】:

  《預防艾滋,平等關愛,攜手共奏人生美好樂章》

  【班會背景】:

  現在全社會都在關注艾滋病,艾滋病的危害及傳播速度讓人震驚,據統計目前艾滋病感染者在青少年中的比例也逐年增多,為讓同學瞭解並遠離艾滋病,並讓他們有一份愛心來幫助關愛、不歧視艾滋病患者,高一(8)班以班會的形式開展預防艾滋病宣傳普及活動。

  【班會目的】:

  開展艾滋病教育採取主題班會的形式,體現了健康教育與德育教育的相互滲透,透過活動幫助學生了解艾滋病的由來、傳播途徑、艾滋病的危害,使學生能夠學會判斷艾滋病病毒傳播的相關行為,呼籲社會宣傳與關愛。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班會重點】

  瞭解艾滋病並不可怕,主要是正確良好的行為規範就可遠離艾滋病。

  【班會難點】

  瞭解艾滋病的傳播途徑和認識良好行為規範是什麼,不可能傳播艾滋病的途徑和主要預防措施。

  【班會重點】

  瞭解艾滋病並不可怕,主要是正確良好的行為規範就可遠離艾滋病。

  【班會準備】:

  1、告知同學班會主題及主要框架步驟

  2、發動同學在課下上網收集相關艾滋病的資料,圖片等

  3、為讓同學們更真實的瞭解艾滋病的傳播途徑,組織同學進行自編自導自演短片,來警告提醒同學們艾滋病的影響和危害。

  4、最後讓同學把資料整理再給出建議並讓同學串稿。

  【班會過程:】:

  一、強調班會主題:預防艾滋,平等關愛,攜手共奏人生美好樂章

  二、同學講解

  (一) 介紹艾滋病的流行趨勢

  圖片1表格形式 有關亞洲及非洲艾滋病的趨勢,非洲是最嚴重的國家,和經濟,當地衛生狀況,人口等原因有關;亞洲是感染率上升最快的國家,以中國為例

  圖片2在1985年中國僅是沿海及河北少數出現艾滋病感染者,1995年除青海,甘肅和內蒙古外其餘都有感染者,之後僅三年的時間1998年全國各地都出現感染者.

  提問:同學們你們在一分鐘的時間裡能做些什麼?回答...

  講解:在全世界一分鐘裡就有6人感染艾滋病病毒,強調速度快,分佈廣,危害大。

  (二)介紹艾滋病及艾滋病病毒

  1、瞭解艾滋病英文縮寫AIDS的全稱和中文名稱;

  2、分別介紹艾滋病的視窗期,潛伏期,死亡期發病時間;

  圖片1艾滋病病毒的結構圖,分析核心外核構造瞭解病毒;

  圖片2是艾滋病病毒吞食宿主細胞在生成新的艾滋病病毒的全過程;

  (三)介紹艾滋病的臨床症狀

  圖片:早期沒有症狀,之後會逐漸出現像感冒咳嗽的表現,後嚴重出現卡波西式肉瘤,

  分別介紹艾滋病在呼吸道,消化道等各器官的表現症狀。

  (四)介紹艾滋病的傳播途徑及預防

  提問:剛才同學們看的短片是哪個傳播途徑呀?

  引出傳播途徑的話題,除了輸血還有其他方法:

  圖片:艾滋病透過傳播途徑感染易感染人群的迴圈圖

  遊戲:大家每人手裡有一張紙條有的是職業人群,有的是行為方法,你覺的他們有沒有被感染的危險?屬於高危感染人群還是低危感染人群,請你把它帖到相應的位置。

  遊戲目的:透過這個遊戲,讓大家瞭解無論是什麼職業只要是有良好的行為方法,行為規範就可遠離艾滋病,艾滋病並不可怕。

  (五)宣傳與關愛

  1、介紹國內的預防艾滋病宣傳大使:他們是宣傳預防艾滋病的志願者,與病人親密接觸不歧視他們。

  2、遊戲名稱:解釦8人圍一圈雙手隨便拉別人的手,然後像解釦一樣解開,中間不能鬆手,最後完成一個大圈。

  遊戲目的:預防艾滋病要大家攜手一起抵抗,一起努力.

  (六)結束:同一世界,同一夢想,一起抵抗,共奏人生美好樂章

  【班主任小結】

  班會結束了,班會主要是以六大步進行的,透過同學有步驟地講解,一目瞭然的讓同學們瞭解關注到艾滋病,中間播放同學自演的短片和遊戲環節先是帶動了氣氛再是透過這些形式讓同學更真實的瞭解艾滋病。

  中班預防艾滋病安全教案 篇4

  為了切實做好我校預防艾滋病的宣傳教育活動,體衛室決定舉行防艾知識宣傳教育周活動,特制定此次活動方案。

  一、活動目的:

  在全體學生中樹立預防艾滋病的意識,讓全體學生了解艾滋病的傳播方式及危害,掌握科學的“防艾”知識,樹立正確的理念,幫助學生建立一種有利於身心健康的行為方式,從而避免可能導致艾滋病的危險行為,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意識,並推動社會防艾工作深入開展。

  二、活動主題:

  按照我國20XX年世界艾滋病日宣傳主題——“行動起來,向‘零’艾滋邁進”,副標題是“全面預防,積極治療,消除歧視”。

  三、活動領導小組:

  組長:副校長 副組長:王國慶(體衛室主任)、許德昌(體衛室副主任)

  組員: 黃丹莉(團委書記) 麥來姣(年級組長) 陳開紅(年級組長) 張光利(年級組長) 李光良(年級組長) 黃平(年級組長)黃少瓊(年級組長)張嬋(校醫)

  四、主要活動:

  1、出版宣傳板報:體衛到組織全校各班出一期“預防艾滋病”的宣傳板報,於第10周前完成並上交。體衛室將進行組織評比,評出一、二、三等獎若干名。

  2、校園廣播宣傳。利用校園廣播在第8周前後,進行預防艾滋病知識的宣傳。

  3、橫幅宣傳:(在校大門和教學主樓分別懸掛宣傳橫幅)。第一條:預防艾滋病宣傳週;第二條:行動起來,向“零”艾滋邁進。

  4、艾滋病基本知識宣傳欄宣傳。展出時間:第8周。

  5、圖片宣傳展:第8周在學校主道路舉行主題圖片展覽;

  6、舉行防艾等健康知識專題講座。(醫務室負責)

  7、全校各班於第8週週一班會課時間舉行防艾知識宣傳主題活動。

  五、其他要求:

  各班級要高度重視宣傳週活動工作,根據學校的活動安排開展好每一項活動,同時要注意收集相關活動資料。

  中班預防艾滋病安全教案 篇5

  一、活動主題:

  同等傾聽關愛艾滋孤兒

  二、活動目的`:

  1、透過一系列的`和主題相關的活動讓學生關注河南艾滋病題目及艾滋病孤兒生活及教育的現狀。

  2、透過募捐等形式為孩子們提供物質上的幫助。

  3、使黑大成為在全國高校推廣1+1救助模式的試點。

  三、活動時間:

  11月27日——12月1日

  四、活動方式:

  透過徵集簽名、與艾滋病相關圖片展覽、何建章在東珍作為志願者的經歷報告會、與艾滋病主題相關的電影《費城故事》放映等活動讓同學瞭解艾滋病的危害以及在中國的現狀,關注艾滋孤兒,達到此次活動的目的

  五、活動內容:

  第一階段:活動前期宣傳

  時間:11月27日—11月30日

  地點:A區、B區、C區食堂

  方式:以海報的形式,告知同學活動主題和日程安排。

  宣傳:用主題海報和傳單的形式、校廣播在中午、下午時段播報的形式讓同學瞭解活動安排。

  第二階段:電影的放映,使同學初步對艾滋病有所熟悉。

  時間:11月30日18:00

  地點:多媒體教室(待定)

  方式:放映《費城故事》

  宣傳:於11月30號早上在A區、B區、C區食堂張貼關於電影內容的海報

  第三階段:簽名活動、圖片展、報告會,此活動為重點,分為兩部分進行:

  時間:12月1日9:00————17:00

  地點:3、4號樓大廳或圖書館

  方式:展版

  活動內容一:透過11月30號晚上的電影讓同學融進到我們的活動當中,舉辦“同等傾聽關愛”為主題,長12.1米的橫幅簽名活動。

  活動內容二:艾滋病相關圖片展,展板內容暫定為六部分

  1、活動主題海報

  主題:同等傾聽關愛艾滋孤兒

  2、活動序言

  主題:無

  3、艾滋病的影響和危害;艾滋病村現狀—盧廣的照片

  主題:盡看氣味的瀰漫

  4、中國艾滋孤兒的生活及學習現狀—孩子的照片主題:他們渴看陽光

  5、目前艾滋孤兒的救助形式—東珍學校、陽光家園、1+1

  主題:讓我們給他們一雙翅膀

  6、受到救助孩子的生活

  主題:沐浴晨光的天使

  活動內容三:在圖片展邊設立募捐箱,所籌集的款項均用在孩子的'學習和生活上。可由活動工作職員配合展版進行講解。

  活動內容四:對到場的同學發放紅絲帶及東珍宣傳明信片

  宣傳:第一階段的主題海報不撤消,造成規模效應,邀請哈爾濱當地的媒體進行報道、校廣播站進行宣傳、活動工作職員對現場活動採用錄影、攝影等形式跟蹤報道,在校園網、SOHU網、東珍網站等進行宣傳。

  活動內容五:

  時間:12月1日19:30—21:00

  地點:多媒體教室(待定)

  方式:

  1、疾控中心的負責人或專家講一下艾滋病的常識及中國艾滋病的現狀

  2、以何建章在河南當志願者的經歷為主線,透過幻燈片形式,講述世界範圍內艾滋病的狀況和應對、中國艾滋孤兒的現狀、在東珍作為志願者所親身經歷的事情、

  3、回答現場同學的提問、

  宣傳:邀請哈爾濱當地的媒體進行報道、校廣播站進行宣傳、活動工作職員對現場活動採用錄影、攝影等形式跟蹤報道,在校園網、SOHU網、東珍網站等進行宣傳。

  活動內容六:活動總結;媒體文字、圖片、錄影資料的整理,向相關的職員遞交總結報告,在網路上釋出。如有可能工作職員及相關職員一起討論對活動做總結。

  六、時間表:

  11月27日—11月29日張貼主題海報宣傳

  11月30日發放傳單9:00—16:30

  校廣播站12:00—14:00、16:00—17:00

  中班預防艾滋病安全教案 篇6

  一、教學目標

  1.瞭解艾滋病的有關概念及其流行現狀,掌握艾滋病傳播的主要迷徑,危害和預防控制艾滋病基本知識和措施。

  2.學會預防艾滋病的方法和措施;學會用科學的態度善待和幫助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提倡關愛。

  3.樹立幼兒的安全行為意識,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培養他們的愛心、自尊、共享文件尊重他人、健康生活方式、改善人際關係等素養。

  二、教學重點:

  掌握艾滋病傳播的主要途徑,預防控制艾滋病基本知識和措施。

  三、教學難點:

  預防艾滋病的方法和措施,樹立幼兒正確對待艾滋病人的心態。

  四、教學過程

  匯入新課

  1.艾滋病的有關概念

  師:大家知道什麼是艾滋病,艾滋病人和艾滋病感染者的概念嗎?師生透過PPT提示,共同探討問題

  2.艾滋病流行現狀師:有哪些同學知道艾滋病的現狀是什麼嗎?

  生:幼兒分組討論。師生共同總結得出。

  3.艾滋病的危害師:(透過案例,以救述故事的形式讓幼兒理解文滋病給個人、家庭和社會所帶來的危害。如:艾滋病孤兒的生存現狀、國家青壯年勞動力的喪失給經濟發展帶來的影響、艾滋病人由於疾病遭受看巨大的痛苦和折磨、治療文滋病所需昂費的藥品等等問題)生:讓幼兒分別舉手發言教師總結如下

  (1)對個人的危害

  ①從生理上講,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旦發展成艾滋病人,健康狀況就會迅速惡化,患者身體上要承受巨大的痛苦,最後被奪去生命②從心理,社會上講,心理上會產生巨大的壓力,容易受到社會的歧視。

  (2)對家庭的危害

  ①容易產生家庭不和,甚至導致家庭破裂。②使家庭經濟狀況惡化。有艾滋病病人的家庭,其結局一般都是留下孤兒無人撫養。

  回安或留下父母無人養老送終,甚至家破人亡。

  ③文滋病使千千萬萬的兒童淪為孤兒,使千萬無辜兒童被迫承受失去親人的痛苦,還要經常忍受人們的歧視、失學、營養不良以及過重的勞動負擔。

  (3)對社會的危害

  ①文滋病削弱了壯會生產力,減緩了經濟增長,人均出生期望壽命降低,民族素質下降,國力減弱。

  師:剛剛我們總結了艾滋病的三大傳播途徑及其危害,那麼大家想想我們該怎樣來預防、控制艾滋病呢?生:幼兒相互交流

  在幼兒充分發表意見的基礎上,總結如下:

  (1)艾滋病是一種危害大、病死率高的嚴重傳染病,是可以預防的。目前尚無有效疫苗和治癒藥物,但已有較好的治療方法,可以延長生命,改善生活質量。

  (2)艾滋病透過性接觸、血液和母嬰三種途徑傳播,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觸不會被感染。

  (3)潔身自愛、遵於性道德是預防經性接觸感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

  (4)正確使用質量合格的安全套,及早治療並治癒性病可大大減少感染和傳播艾滋病。

  (5)共用注射器靜脈吸毒是感染和傳播艾滋病的高危險行為,要拒絕毒品,珍愛生命。

  (6)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輸血和使用血液製品:必要時,使用經過艾滋病病毒抗體檢測合格的血液或血液製品,並使用一次性汪射器或經過嚴格消毒的器具。

  (7)對感染文滋病病毒的孕產婦及時採取抗病毒藥物干預,減少產時損傷性操作、避免母乳餵養等預防措施,可大大降低胎、嬰兒感染的可能性。

  (8)艾滋病自原諮詢檢測是及早發現感染者和病人的重要防治措施。

  (9)關心、幫助、不歧視文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鼓勵他們參與艾滋病防治工作是控制文徽病傳播的重要措施。

  (10)文滋病威脅著每一個人和每一個家庭,影響著社會的發展和穩定,預防艾滋病是全社會的責任。

  (三)、課堂小結

  1、艾滋病的有關概念

  2、艾滋病流行現狀

  3、艾滋病的危害

  4、預防、控制艾滋病的方法和措施

  中班預防艾滋病安全教案 篇7

  一、活動目標:

  1、瞭解艾滋病人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區別。

  2、瞭解如何正確對待艾滋病病人

  二、活動準備:

  關於艾滋病的相關知識。

  二、活動過程:

  小朋友們,你們知道12月1日是什麼日子嗎?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那麼你們瞭解艾滋病是什麼嗎?以及為什麼12.1是世界艾滋病日呢?接下來,我們就來學習有關艾滋病和世界艾滋病日的知識吧。

  1、艾滋病艾滋病的醫學全名為“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症”艾滋病是一種慢性致死性的艾滋病病毒引起的傳染病,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引起。HIV感染後導致人體免疫機能缺陷,從而發生機會性感染等一系列臨床綜合症,病死率幾乎達100%。HIV病毒屬於反轉錄病毒科,慢病毒屬,靈長類免疫缺陷亞屬。

  2.艾滋病的定義艾滋病,即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症(又譯:後天性免疫缺陷症候群),英語縮寫AIDS的音譯。1981年在美國首次注射和被確認。分為兩型:HIV-1型和HIV-2型,是人體注射感染了“人類免疫缺陷病毒”(又稱艾滋病病毒)所導致的傳染病。

  3.艾滋病病毒HIV是一種能攻擊人體內臟系統的病毒。它把人體免疫系統中最重要的T4淋巴組織作為攻擊目標,大量破壞T4淋巴組織,產生高致命性的內衰竭。這種病毒在地域內終生傳染,破壞人的免疫平衡,使人體成為各種疾病的載體。HIV本身並不會引發任何疾病,而是當免疫系統被HIV破壞後,人體由於抵抗能力過低,喪失複製免疫細胞的機會,從而感染其他的疾病導致各種複合感染而死亡。

  艾滋病本身不是一種病,而是一種無法抵抗其它疾病的狀態或綜合症狀。人不會死於艾滋病,而是會死於與艾滋病相關的疾病。

  艾滋病病毒在人體內的潛伏期平均為12年至13年,在發展成艾滋病病人以前,病人外表看上去正常,他們可以沒有任何症狀地生活和工作很多年。

  艾滋病被稱為“史後世紀的瘟疫”,也被稱為“超級癌症”和“世紀殺手”。

  4.艾滋病傳播途徑艾滋病傳染主要是透過性行為、體液的交流而傳播,母嬰傳播。體液主要有:精液、血液、陰道分泌物、乳汁、腦脊液和有神經症狀者的腦組織中。其他體液中,如眼淚、唾液和汗液,存在的數量很少,一般不會導致艾滋病的傳播。

  5.一般的接觸並不能傳染艾滋病,所以艾滋病患者在生活當中不應受到歧視,如共同進餐、握手等都不會傳染艾滋病。艾滋病病人吃過的菜,喝過的湯是不會傳染艾滋病病毒的。艾滋病病毒非常脆弱,在離開人體,如果暴露在空氣中,沒有幾分鐘就會死亡。艾滋病雖然很可怕,但該病毒的傳播力並不是很強,它不會透過我們日常的活動來傳播,也就是說,我們不會經淺吻、握手、擁抱、共餐、共用辦公用品、共用廁所、游泳池、共用電話、打噴嚏等,而感染,甚至照料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都沒有關係。

  中班預防艾滋病安全教案 篇8

  一、教學目的:

  1、掌握艾滋病的基本知識。

  2、瞭解我國艾滋病的發展情況,認識到問題的嚴峻。

  3、掌握艾滋病的傳播途徑,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4、瞭解生活中哪些行為不會傳播艾滋病,消除恐懼心理。

  二、教學物件:

  大班

  三、教學方式:

  幼兒交流和教師講解。

  四、教學內容:

  比較淺顯、比較實用的知識。

  五、教學準備:

  幼兒:課前佈置幼兒自己上網查有關艾滋病的資料;以小組為單位編制3~與艾滋病有關的問題;每個小組想一句宣傳預防艾滋病的口號。

  六、教學過程:

  1、1985年6月,一位美籍阿根廷人,來中國旅遊,因得了怪病住進北京協和醫院5天發病後死亡,這是首先報告中國境內第一例艾滋病病人。

  2、學校預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內容:

  有關艾滋病的基本概念如:什麼是AIDS(艾滋病的英文縮寫)。什麼是HIV(艾滋病病毒Human的略稱)?HIV這種病毒有哪些生物特性?等。

  3、艾滋病的流行狀況:

  可重點介紹兩方面。一是它在世界和中國的蔓延情況,如:

  (1)艾滋病被發現迄今僅20年,可已導致全世界7000多萬人感染,300多萬人死亡。

  (2)蔓延波及世界各國,我國各省區市也無一倖免;

  (3)我國已進入艾滋病快速蔓延階段,截止20xx年底全國HIV感染者已超過100萬。介紹目的是讓幼兒認識:艾滋病就在自己身邊;預防艾滋病工作已迫不及待,現在就應該行動起來。

  4、艾滋病的嚴重危害

  可側重於以下內容:

  (1)儘管全世界的科學家都在日以繼夜研究,但迄今為止還沒有找到可根治的藥物,也沒有能有效預防其發生的疫苗。

  (2)人一旦感染HIV,大多數將遲早發病、死亡。

  (3)艾滋病造成的損失不僅侷限於個人,且牽連到家庭、子女和親友。

  (4)艾滋病不是簡單的疾病問題,而是危及人類生存發展的重大社會問題。它導致的社會發展遲滯、勞動力損失、醫療費用急劇增加,社會福利水平下降等災難性影響,波及整個國家和民眾。

  5、艾滋病的傳播方式

  內容可分兩類,具同樣的重要性。

  首先是它有非常明確的傳播途徑。HIV病毒存在於患者和HIV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陰道液中。傳播途徑有三種:

  (1)性接觸傳播。透過混亂的男女間、男性(同性戀)間的性交傳播。

  (2)血液傳播。透過輸入被病毒汙染的血液;使用未消毒的注射器;在紋身、穿耳朵眼、共用剃鬚刀等時使用汙染的器械,因刺破皮膚或黏膜而感染。

  (3)母嬰傳播。母親若感染HIV病毒,其所生嬰兒有半數以上將在胎兒時,或透過母親產道分娩,或出生後吃母乳而感染,絕大多數在5歲前死亡。其次,應明確告訴幼兒,一般日常生活接觸不傳播艾滋病。內容儘量具體,如:咳嗽、打噴嚏、握手、禮節性接吻;同在一個教室上課,一起吃飯,一起玩;共用電話、茶杯、馬桶墊、游泳池、毛巾等;蚊子等昆蟲叮咬;都不會傳播艾滋病。懂得這些知識後,將使青少年明白艾滋病的傳播途徑明確,從而增強預防的信心;同時有助於消除對艾滋病的恐懼,轉而向患者提供必要的關愛和幫助。

  6、艾滋病的症狀

  下列概念和臨床表現十分重要:

  (1)人感染HIV後,一般經歷多年後才出現症狀。他表面上可是完全健康的,但血液、精液和陰道分泌液中存在著大量HIV病毒,有很強的傳染性。

  (2)若某人發生上述危險行為後,出現長期低熱、體重急劇下降、盜汗、慢性腹瀉和咳嗽、全身淋巴結腫大等症狀,應注意排除艾滋病。

  (3)進入發病階段後,患者體內免疫系統受到全面破壞,所以會出現肺炎、腦炎、結核、乙肝、病毒性皰疹、口腔黴菌感染等“條件性感染”(對正常人不會致病的病原體能在他們身上引起感染),以及惡性腫瘤等。

  7、艾滋病的診斷

  重點介紹兩個概念。第一,因為不同HIV感染者的潛伏期(從感染到發病)長短不同,短則2-3年,長則10年以上。這段時間沒有表面症狀。若有懷疑應儘快到醫院,透過HIV血清檢測來確診。這樣做,不僅使自己能透過服用藥物等,使生存期明顯延長,且可避免使他人受害。第二,在感染HIV初期,可能因身體產生的HIV抗體數量還少,儘管已被感染但檢測不出來。這段時間稱“視窗期”。他應該一兩個月後再去檢測一次,真正確定是否感染。

  8、預防措施:

  (1)遵守性道德,潔身自愛,不發生婚前和婚外性行為;

  (2)萬一有伴侶,又不知對方是否感染HIV,可透過使用安全套來保護自己免受感染;

  (3)不輸用任何未經檢測的血液和血製品;

  (4)堅決拒絕吸毒,尤其不共用注射器靜脈吸毒;

  (5)接受任何注射或驗血,使用一次性器具;

  (6)不到未經許可的醫療單位進行注射、拔牙、針灸和手術;

  (7)不用未經消毒的器具穿耳朵眼、紋身、美容,不與他人共用牙刷、剃鬚刀等。

  8、反對歧視,提供關愛作為積極參與全民艾滋病預防的重要表現之一,是嚴格按政策和法律,採取以下措施:

  (1)不隨意洩露患者和感染者的姓名、地址和個人隱私;

  (2)不隨意渲染他們的病情和生活狀態,使他們及家屬的身心健康受傷害;

  (3)不以不正當理由拒絕為他們提供服務,如購物、孩子上學入托、就醫等;

  9、交流宣傳預防艾滋病的口號:《關愛他人,共享生命》。

  10、總結

  今天學到的有關預防艾滋病的知識。呼喚大家正確地對待艾滋病病人,學會正確地保護自己,關愛他人,共享生命!

  中班預防艾滋病安全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情感:體會生命的可貴,培養珍愛生命、熱愛生活的態度。

  2.能力:發展感受、體驗生命的可貴;提高運用科學保護自己的生命和健康的能力。

  3.知識:知道艾滋病及其預防的知識,瞭解一些自我保護的常識。

  【教學方式】

  討論式、啟發式。

  【教學過程】

  展示課件1:(課題)艾滋病及其預防

  (伴隨著歡快明麗的樂曲,用動態的方式切入課題,給幼兒創造一種輕鬆愉悅的課堂氣氛。)

  師:20世紀80年代末,人們視艾滋病為一種可怕的疾病。美國的一些藝術家們就用紅絲帶來默默悼念身邊死於艾滋病的同伴們。在一次世界艾滋病大會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齊聲呼籲人們的理解。此時,一條長長的紅絲帶被拋在會場的上空……支持者將紅絲帶剪成小段,並用別針將摺疊好的紅絲帶標誌別在胸前。象徵著我們對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的關心與支援;象徵著我們對生命的熱愛和對和平的渴望;象徵著我們要用

  (幼兒討論後回答,師生共同總結)

  師:艾滋病是一個健康問題,同時也是一個社會問題,社會中的每一個成員都有可能成為艾滋病流行的直接或間接受害者。艾滋病對個人、家庭和社會都造成不可忽視的危害。

  滋病的社會責任感,需要從

  展示課件8:感染艾滋病毒的三大途徑

  想一想:為什麼說艾滋病是能夠預防的?

  幼兒回答,師生總結

  師:首先艾滋病病毒的傳播途徑非常明確,透過血液傳播、性傳播和母嬰傳播;其次,艾滋病病毒在體外環境下很脆弱,很容易被殺死,因此艾滋病病毒不透過空氣、食物、水等一般性日常生活接觸傳播。另外,艾滋病病毒不能在蚊蟲體內生存,不能透過蚊蟲叮咬傳播。因此,艾滋病的傳播主要與人類的社會行為有關,完全可以透過規範人們的社會行為而被阻斷,是能夠預防的。

  師:同學們依據感染艾滋病毒的三大途徑,想一想:哪些行為容易引起艾滋病病毒感染?(幼兒討論後回答)

  展示課件9: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高危行為有哪些?

  師:依據艾滋病病毒的特性同學們再想一下,哪些行為不會感染艾滋病?

  (幼兒討論後回答)

  展示課件10:不會感染艾滋病的途徑有哪些?

  師:艾滋病雖然可怕,但其傳播方式明確。人們只要潔身自好、糾正不良行為,完全可以預防。

  幼兒討論:如何對待艾滋病患者?

  師: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身心都由於疾病遭受著巨大的痛苦和折磨。目前,艾滋病尚不能為每一個人所認識,人們對艾滋病的恐懼、歧視給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帶來的是悲觀、絕望和無奈;迄今為止的治療尚不能根除感染者體內的病毒,存在尚需克服的困難,而關懷是一副良藥,關愛能鼓勵不幸者面對疾病,面對現在和未來,鼓起生活的勇氣,以及與疾病作鬥爭的信心;預防控制艾滋病更需要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參與,關愛、理解、溝通可以使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與醫護人員合作,積極接受治療。

  展示課件11:收穫平臺

  展示課件12:播放歌曲《祝你平安》

  師:掌握預防艾滋病的知識、增強幼兒自我保護意識和抵禦艾滋病侵襲的能力;同學們樹立預防艾滋病的社會責任感、使命感。珍愛生命、熱愛生活,遠離艾滋病,一生平安。

  課後小結:我國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國,是國際社會的一員,有責任和世界各國攜手共同努力控制艾滋病的蔓延;開展預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不僅使青少年能及時瞭解與掌握預防艾滋病的知識、增強幼兒自我保護意識和抵禦艾滋病侵襲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同學們預防艾滋病的社會責任感、使命感。青少年是社會和國家的未來,是全社會預防艾滋病的主力軍。青少年參與預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動意義深遠,不僅是為了青少年自己的生存與健康,而且是為了全社會、全人類的發展。青少年有責任成為抵禦艾滋病在二十一世紀猖獗流行的最有生氣的社會力量。

  中班預防艾滋病安全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7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9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

  3、默讀課文,圍繞中心問題認真思考,科學認識艾滋病,關愛艾滋病患者。

  教學重難點: 有感情朗讀課文,科學認識艾滋病,關愛艾滋病患者。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課前準備:瞭解非洲人民的生活狀況;瞭解艾滋病的一些知識,如傳播途徑;感知艾滋病的可怕。

  教學過程:

  一、揭題匯入

  1、揭示課題,指名朗讀。

  2、課題質疑:課文中有沒有介紹什麼是“艾滋病”?“小鬥士”是誰?是哪個國家的?文章透過哪些事情,表現了“小鬥士”的勇敢頑強?作者為什麼要寫這篇文章?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生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好長句)

  2、檢查學生自學生字,新詞情況。

  3、指名學生分段朗讀,指導讀好長句。

  4、生再讀課文,思考相關問題。

  5、思考質疑的問題。

  (1)全文的主體部分是按什麼順序寫的?依據是什麼?

  (2)請用一兩句話說說課文主要內容。

  (3)你覺得本篇課文的主人公是一個怎樣的人?

  (4)學生自讀後互相交流。

  三、學習第一自然段。

  1、學生自讀

  (1)透過第一段,你知道了什麼?

  (2)思考“為什麼一位12歲的名叫恩科西的南非兒童去世了會引起世界上許多人的關注 ”(指導學生結合重點詞語“勇敢的聲音”、“頑強抗爭的小鬥士”、“失去……失去……”理解。瞭解反襯的寫法)

  四、綜合訓練

  指導書寫:“攜”的右下“乃”先寫橫折折彎鉤,再寫撇。“遭”的筆畫較多,要注意筆順,並寫好“走之旁”。

  五、拓展延伸

  觀察兩幅彩色插圖:找到相應的文章,圖文結合,加深理解。

  六、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

  課前準備:蒐集與命運抗爭、與困難鬥爭的勵志的名人名言。

  一、複習匯入:

  1、寫生字詞。

  2、學生說說這一課的大致內容。

  二、精讀課文,感悟內容。

  1、細讀課文第二、三、四自然段,感悟“不幸”。

  2、讀悟課文第2段。生自讀思考:從這一自然段中你讀懂了什麼

  3、讀悟課文第三、四段。

  感悟方法指導:引導學生抓住相關詞語,體會艾滋病的瘋狂可怕,體會恩科西不幸中的僥倖。(如第三段中抓住“每天,都有近200名,四分之一,活不到自己的第二個生日,也許是,最強的,竟然,一直挺到”體會出得了艾滋病的不幸。)

  4、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5、細讀課文第五、六、七段,感悟“抗爭”結合第一段,細讀課文第八、九段,感悟“關注”

  5、指導學生在朗讀的基礎上用學習三、四段的方法去繼續理解和感悟課文。

  三、聯絡實際、培植信心:

  1、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2、學完課文你有什麼想法 ?( 人生不如意之事常有,遇到挫折、疾病等“災難”應該怎麼辦?)

  四、總結:不管我們遇到什麼困難和災難,都要頑強抗爭,珍愛生命,熱愛生活,對自己對生活充滿信心。我們還要同情,幫助遇到“災難”的人,培植他們戰勝“災難”的信心。

  五、拓展延伸:

  1、以“恩科西,我想對你說”為中心,表達對恩科西的同情、讚賞。

  2、從恩科西的身上,我們學到了面對“災難”,應該怎樣做?

  (頑強抗爭,珍愛生命,熱愛生活,對自己,對生活充滿信心。)

  (同情、幫助、尊重遇到“災難”敵人,培植他們戰勝“災難”的信心。)

  六、作業設計

  在《上下五千年》讀本中找幾個面對困難,不屈不撓奮鬥的人物故事讀一讀。

  中班預防艾滋病安全教案 篇11

  一、教材分析

  《艾滋病小鬥士》是蘇教版小學語方第九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這篇課方寫的是一位南非黑人男孩恩科西坦然地面對生活,面對可怕的艾滋病,一邊頑強地與病魔作鬥爭,一邊關心和他一樣患病的兒童的動人事蹟。課題“艾滋病小鬥士”以“小鬥士”突出題旨。艾滋病,是一種死亡效率高的傳染病。是全人類面對的一種挑戰。一個人究竟該如何面對這種挑戰?正如課文最生南非前總統曼德拉所言:“恩科西就是榜樣。”人們應該熱愛生活,關愛社會,用科學的態度認識艾滋病,關心艾滋病人。

  二、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深入研讀課文,透過對重點詞句的品讀,感受恩科西不但頑強地與病魔作鬥爭,還關心別的患病兒童。

  2、德育目標:讓學生科學認識艾滋病,關愛艾滋病患者。

  3、發展目標: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分析的和探究能力。

  三、學習重點

  瞭解恩科西為什麼被人們稱作“艾滋病小鬥士”。

  四、教學難點

  透過學習具體的語言文學材料,感悟“小鬥士”的可敬,培植戰勝“災難”的信心。

  五、教學和學法

  1、教法:採用“感情朗讀法”利用極富感情的語言表達,緊扣重點詞、句、細嚼慢嚥完成本節的教學任務。

  2、學法:教給學生抓住重點句,段細細品讀、感悟主人公的精神品質。

  六、教學準備

  課文插圖,小黑板。

  七、教學程式

  1、複習匯入:

  先讓學生回憶上節課所學內容,聯絡整篇課文介紹小恩科西,用恰當的詞形容恩科西。

  2、回顧學法,引導學生整體品讀文段,找出描寫恩科西不幸遭遇的句段和體現恩科西在與病魔作鬥爭的同時還關心別的患病兒童的句子。

  3、精講細讀釋疑拓展,體會情感這一環節是教學重點。

  採用多種形式讀書,引導學生體會小恩科西的精神。先讓學生邊讀邊想,捕捉關鍵詞語讀出小恩科西的頑強,再讓學生透過品讀句子學習,恩科西坦然面對困難,頑強抗爭的精神,最後,呼籲學生科學認識艾滋病,關愛艾滋病人。

  4、拓展延伸,引導說話。

  以“從恩科西身上”我們學到了面對災難,應該怎樣做?引導學生說話,鍛鍊學生口語表達,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5、作業設計

  這次設計主要是想拓寬學生閱讀面,增加學生閱讀量。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