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重陽節教案反思總結(精選5篇)

2022年重陽節教案反思總結(精選5篇)

  在充滿活力,日益開放的今天,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反思過去,是為了以後。那麼問題來了,反思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2022年重陽節教案反思總結(精選5篇),歡迎大家分享。

  重陽節教案反思總結1

  《重陽節的傳說》是本書最後一單元的一節精讀課文,內容主要講了我國傳統節日“重陽節”的由來,課文分為三部分,先交代了桓景為降妖救人,歷盡艱辛,拜師學藝;接著寫桓景是怎樣除掉瘟魔的;最後講了重陽節的一些風俗。讚揚了桓景斬妖除魔,為民除害的精神,課文內容淺顯易懂,透過課堂效果及自我反思總結如下:

  一、在課堂上我注重了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去思,而不是先讀了再去想問題。

  例如:學生一讀課文(自由讀),要求讀準字音,遇到不認識的生字藉助拼音多讀幾遍,把字音讀準;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把句子讀順暢。學生們把句子讀的很順暢,我及時給予他們:“你們能深入到語言文字當中去讀書,真好!”的評語,提高了學生的閱讀積極性。我及時做出了“你們的感情真豐富,謝謝你們這麼精彩的朗讀。”的評價,激發學生朗讀興趣,增強學生信心。

  二、個性的朗讀,拉近了老師、學生、文字的距離。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尊重孩子的個別體會,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體會,在體會的基礎上聲情並茂地讀。本文中,桓景不怕艱辛,拜師學藝的過程是重點。我讓孩子們找出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並試著寫出自己的體會。在抽生個別談了體會後,將自己深刻的體會放到句子中讀。 在讀句子“他一路走,一路打聽。翻過了一座又一座山,趟過了一條又一條河,磨破了一雙又一雙鞋。終於見到了費長房。”時,我先讓學生找到重點詞語“一路一路”、“一座又一座”、“一條又一條”、“一雙又一雙”,引導學生體會桓景的艱辛後再讀句子。看著一張張小臉表情生動,如臨其境,抑揚頓挫地朗讀聲此起彼伏。教師、學生、文字都因為這真情的朗讀而深深地交融在一起

  三、在課堂上指導了學法、寫法。

  學生是主體,學生的學是關鍵,怎麼樣在公開課上也能如平常課,展現出對學生學法的指導呢?在學習第二部分桓景學成武藝後,在教第三部分時我主要是放手讓學生參照第二部分的步驟自學。先讀再找印象深刻的句子,最後再透過找重點詞語進行體會。這樣,學生學起來既輕鬆又有所收穫。在學習中,我將鼓勵語言用在平時善於動腦,上課發言積極的學生身上,給他更加充分的肯定,更好的調動他的學習積極性。如:在第四自然段學習中的一個問題,從“終於”這個詞你體會到什麼?我聽了一個平時比較積極的學生的發言,我給予他了“你總能給老師帶來驚喜!”“你的發言越來越精彩啦!”的評價。學生受到了鼓勵,增強了自信心,學習積極性自然得到了提高。

  本單元的習作是寫一篇民間故事,在這節課堂上,我注重了對學生的寫法指導。在學習第二部分時,我讓學生將“桓景每天勤學苦練,終於練成了一身好武藝。”學寫具體。因為學生有了前面的感受,所以寫起來得心應手。

  當然,在這堂課上也暴露出了自己的很多不足:

  一、在重難點的突破上,有點平均使力,教案設計得雖然不錯,但實際操作中卻出現卡殼。

  二、在時間分配上前面的時間用得過多,導致教後面的內容時有些趕時間。

  總之,在這次課堂上我收穫了許多。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希望自己能收放自如地揮灑於課堂上。當然,要做到這一點,需要心中有“底”,需要紮實的語文功底!

  重陽節教案反思總結2

  重陽節的傳說是本書最後一單元的一節精讀課,內容主要講了我國傳統節日“重陽節”的由來,課文分為三個部分,先交代了桓景為降妖救人,歷盡艱辛,拜師學藝;接著寫桓景是怎樣除掉瘟魔的;最後講了重陽節的一些風俗。讚揚了桓景斬妖除魔、為民除害的精神,課文內容較淺顯易懂,透過課堂效果及自我反思總結如下:

  1、教學的設計很細緻,重點突出,內容較豐富。上課初先複習字詞,這對基礎部分的回顧能讓學生打好基礎。然後進行有價值問題的提問,提出問題後進行總結、歸納、排序,這部分的處理能較好的鍛鍊學生對課文理解及歸納資訊的能力。從而使課堂教學環節更加清晰。

  2、板書概括很用心。用一首小詩來總結全文,給學生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這種板書既能總結全文,又能使學生有所收穫,而且板書都是透過教師的一步步引導而得出的,對於這樣的效果學生會記憶猶新,而且對課文的理解會更有幫助。

  3、拓展內容較豐富。本文用了兩種拓展方式,一個是回憶傳統節日及風俗,另一個是找出相對應節日的古詩,這部分的課堂效果非常好,學生積極性極高而且課堂參與度也有所提升。對於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學生還是有表達的慾望的。這是我從中得到的體會,透過這樣的設計及教學反應,讓學生積累了一定的古詩,而且將一些節日的習俗進行了整理和回顧,讓學生有一個整體的感知,能充實教學內容。

  存在問題之處:

  1、教師引導的痕跡重。最好的課堂效果應該是學生為主體,由他們充分的表達自己的想法,教師在加以引導和評價,而本課對於內容的理解都是教師的牽引,顯得問題特別多、特別瑣碎,想放不開手的媽媽,領著孩子一步步前行。這樣的課程對於孩子能力的提高是非常不利的,希望在以後的教學中加以改進。

  2、課文讀的時間少。任何內容的感知都應該建立在讀熟、讀懂的前提下,而本課的設計卻恰恰少了很多讀,在課堂上原本用來讀的時間也用來去分析了,所以學生有些感受還是沒有說出來,這就是因為讀的少的緣故,有些問題是老師告訴要讀出什麼感覺,然後讓學生去讀,這樣就是把教師自己的體會強加給學生,學生在沒能理解的情況下當讓不會出現讀的好的情況了。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這就是讀書的效果和作用,在以後的課堂上,教師應該側重讓學生讀,給學生足夠讀的時間,在對學生的讀加以指

  導和評價,這樣自此基礎上的分析及感受都會大有提升。

  3、教師的引導不到位,學生幹啟不發。對於重點問題及語句的分析教師先提出問題,但是很少有人會回答,在教師啟發後效果還是一樣,出現這樣的效果我覺得一方面和學生的積累少有關還有教師的引導方式及引導的語言不到位,在教師沒有充分了解的情況下,做出的預設有時是不準確的,當課堂出現幹啟不發的狀態時就是教師的教學設計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

  4、課堂氣氛一度低沉。課堂氣氛是決定一節課成敗的一個重要因素,當學生的參與度和積極性都不高的時候,這堂課就不會有什麼效果,學生只會對他們知道的或是感興趣的內容才會聚精會神,如果學生課堂氣氛低沉就是教師的教學內容他們不感興趣,或是教師提出的問題他們實在是不知道怎麼回答才出現低沉的狀況,教師應該注意問題的設計和調動課堂積極性的方法。

  重陽節教案反思總結3

  《重陽節》是上海市二期課改實驗教材第一冊第33課,課文屬於本冊教材第三個板塊,看拼音讀課文識字。這是一首描寫重陽節的兒童詩。詩中寫了九九重陽天高雲淡,惠風和暢的季節特徵;寫了古今人們登高的不同目的;也寫了人們美好善良的祝願。詩句句式整齊,節奏明快,韻律和諧,讀起來朗朗上口。教學過程中可運用多種形式的朗讀,以讀代講,達到讀文識字的目的。利用對文字的教學,可以對學生進行熱愛中國傳統節日的教育。

  一年中又很多的節日,可是小學生對中國的傳統節日重陽節卻不熟悉,對課文的內容更有一定的距離,因此,我就讓學生從生活實際情況出發,在課前曾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小朋友,你知道我們中國有哪些重要的傳統節日嗎?”“春節。”“父親節。”“聖誕節。”……聽著孩子們五花八門的答案,我只是微笑而不作答。“今天老師交給大家一個任務,回家後問問爸爸媽媽,或爺爺奶奶,我們的傳統節日有哪些;平時是怎樣度過的,尤其是重陽節又是怎樣度過的。你也可以上網找資料,明天到課堂上來交流,看看誰的記性最最好。”孩子們一聽,都興趣十分高漲。因為本班學生語文基礎較好,有一部分學生在入學前已經認識了許多漢字,所以儘管學生對重陽節比較陌生,但透過課前查閱有關資料增加對重陽節的瞭解,可以提高學習課文的興趣。同時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並激發起學習課文的興趣。

  一、運用資訊交流,激發對傳統節日的興趣

  新課開始,我問學生,“小朋友最喜歡過節了,你最喜歡什麼節日,你是怎麼過的?”只見全班每一個孩子的手都舉得高高的。“我喜歡中秋節,那天我們全家一起吃月餅,看月亮。”“我喜歡重陽節,那天我們全家聚在一起吃晚飯,和爺爺奶奶一起。”……“大家剛才交流的答案中有一些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這時我將我國最具代表的優秀傳統節日做成的一張幻燈片展示在學生面前,“你知道這些節日嗎,誰會讀一讀?”精美的畫面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關於重陽節的兒歌。”

  二、透過朗讀訓練,瞭解古今重陽節的異同

  透過初讀課文和精讀課文兩個環節的設定,讓學生在多種形式的朗讀中逐漸體會兒歌的大意。“請你說說在重陽節那天古人登高是為了什麼?我們登高又為了什麼?”由交流而得出這樣的結論:儘管大家在重陽節登高的目的不同,可是都懷著對幸福生活的渴望,希望每家每戶都能過上平安祥和的日子。

  三、依靠側重點,提高學生對識字的興趣

  在識字教學中,我將每一個字的教學都設定了不同的側重點,讀課題時隨機學習生字“陽”、“節”,學習部首“阝”。在學習生字“人”時,不僅要求學生讀好生母r,而且還讓學生將“人”的字形與“入”、“八”作比較,並用小手搭一搭“撇”和“捺”的位置。學習生字“太”時,我要求學生編順口溜記住字形:大下加點太太太。

  重陽節要吃重陽糕,重陽糕上又插著小彩旗,因此我特地設計了“吃重陽糕,搶小紅旗”的遊戲複習本課所學的新詞,我還利用平日同學們喜歡做的識字遊戲進行生字的複習。識字遊戲的開展,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遊戲中來,單調呆板的生字鞏固練習變為豐富多彩、興趣盎然的遊戲體驗,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同時也提高了識字的興趣。

  四、利用說話練習,加深對傳統節日的認識

  為了加深學生對中國傳統節日的認識,在新課結束前,我設計了一道說話練習題,“古人在重陽節用登高望遠的方式祈求平安幸福,那麼你們一家是怎樣度過其他傳統節日的呢。”教室裡一下子熱鬧起來,“重陽節那天,我們吃重陽糕,給爺爺奶奶買禮物。”“春節我能收到很多壓歲錢,我們還放鞭炮和焰火。”“重陽節的晚上,我放學回家後給爺爺奶奶打電話,祝他們身體健康,長命百歲。”“端午節,我們吃粽子。”……學生在交流中對傳統節節日有了更多的瞭解。

  不同的民族有著各自不同於他國的文化特性。我們民族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資源,是維繫中華民族的精神力量,不僅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光輝燦爛,而且在當代也受到了亞洲乃至全世界眾多國家和人民的重視,尤其是在東南亞各國發揮著不可估量的影響。弘揚祖國傳統文化,能夠使學生感受我國的輝煌燦爛的傳統文化,從心底產生文化的“根”的意識,產生對我國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增強中華民族的文化認同感和文化自信心,使學生具有深刻的國家認同感,形成強烈的國家意識。

  在小學階段,使學生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有一個感性瞭解,加強對學生的民族傳統文化薰陶,就顯得更為重要了。以本課為契機,向學生進行中國傳統節日的教育,就從瞭解節日的起源,以及風俗習慣做起,提高學生對每個傳統節日的深厚的文化底蘊的認識。把清明、中秋等傳統節日當成寄託民族情感、體驗民族文化認同感的機會,作為培養公民國家意識的途徑。

  重陽節教案反思總結4

  一、教材分析:

  《重陽節的傳說》這篇課文向人們介紹了重陽節的由來:古時候在汝河邊的一個村莊裡出現了瘟魔,村莊裡流行起了瘟疫,一個叫桓景的小夥子,歷盡千辛萬苦上山拜師學藝,在練就了一身武藝後,讓家鄉的人們登上高處,帶上茱萸,喝了菊花酒避瘟魔,並將瘟魔殺死了。以後大家就把這一天叫做“重陽節”。

  這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講述了我國傳統節日“重陽節”的由來,反映了我國優秀的傳統民俗文化,讚揚了桓景剷除瘟魔為民除害的精神。

  二、學情分析:

  文章故事性強,可以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知道重陽節風俗的由來,感受桓景不怕艱辛拜師學藝,剷除瘟魔為民除害的精神。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4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掌握多音字“降”;正確讀寫“勤學、苦練、侵襲”等詞語。

  2、過程與方法: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知道重陽節風俗的由來。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桓景不怕艱辛拜師學藝,剷除瘟魔為民除害的精神。

  四、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透過閱讀,理解課文內容。

  2、教學難點:感受桓景不怕艱辛拜師學藝,剷除瘟魔為民除害的精神。、

  五、教學中的優點:

  1、在教學過程中,紮實地訓練了孩子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桓景拜師學藝的不容易,例如“終於、一座又一座、一條又一條、一雙又一雙……”

  2、充分地把課堂的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重視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更要注重學生讀中獨特的個性體驗。課文比較簡單,所以課堂上利用大量的時間讓孩子們去讀,學生們透過讀,能更進一步地體會桓景拜師學藝和為民除害的決心。

  3、問題設計連貫,緊跟課文思路,設計清晰,學生們理解起來也很有條理,能夠緊跟老師的步伐。

  4、拓展恰到好處,課堂上適當拓展了一些民間傳說,學生們興趣很濃,激發了學習興趣。

  六、教學中的不足之處:

  1、一些過渡性的語言,對學生的激勵評價語言過於單一。

  2、在重難點的突破上,有點平均使力,教案設計得雖然不錯,但實際操作中卻出現卡殼。

  3、在時間分配上前面的時間用得過多,導致教後面的內容時有些趕時間。

  重陽節教案反思總結5

  “夕陽是晚開的花,夕陽是陳年的酒, 夕陽無限好,最美不過夕陽紅”。10月16日我們迎來了“重陽節”。“重陽節”是弘揚中華民族敬老愛老優良傳統的節日。為了使幼兒們更加深刻地理解並繼承中華民族敬老、愛老的美德,使孩子們體會長輩們最無私的拳拳之心,在重陽節來臨之際,我班開展了重陽節感恩活動。

  1、在重陽節這天為老人送上一聲親切的問候、道一句美好的祝福,感謝父母、長輩的真心付出、無私關愛,並祝他們身體健康。爺爺奶奶們看著自己的孫子、孫女這麼懂事別提有多開心了。

  2、請爺爺奶奶們來到教室,表演精彩的節目給爺爺奶奶們看。幼兒們在臺上大方的表演著一個又一個精彩的節目,爺爺奶奶的在臺下看的是津津有味,心裡樂開了花。

  3、給長輩送去一份自制的小禮物:做一張敬老賀卡或畫一張敬老圖畫,寫上祝福的話。收到幼兒們給自己做的小禮物,爺爺奶奶們開心的笑了。

  4、親手為爺爺奶奶們剝桔子吃,真是吃在嘴裡,甜在心裡啊。 透過一系列感恩活動的開展,幼兒們讀懂了爺爺奶奶對孫輩們無私的愛,也用實際行動表達了對長輩的感恩之情。希望幼兒們不僅能用一顆感恩的心去對待長輩,更要用同樣的心去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做一個懂得感恩的人。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