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健康活動教案及教學反思《文明進餐》(精選11篇)
小班健康活動教案及教學反思《文明進餐》(精選11篇)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班健康活動教案及教學反思《文明進餐》,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班健康活動教案及教學反思《文明進餐》 篇1
活動目標:
1.知道用餐時的一些文明健康行為。
2.養成良好的用餐習慣,培養文明的餐飲之禮。
3.初步培養幼兒有禮貌的行為。
4.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5.初步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活動準備:
1.幼兒平時使用的餐具:碗、殘渣盤、勺子各一個。
2.圖片(與進餐有關的圖片,有正確的,有不正確的,如:把飯菜全部吃光的、挑食的、邊吃邊講話的、用手抓飯的、對著別人打噴嚏的……)
活動過程:
一、請幼兒回憶進餐前要做的事:飯前要洗手。
1.請幼兒談談餐前為什麼要洗手?
2.教師總結:我們為什麼要洗手呢?因為洗手可以預防病菌,所以小朋友要養成飯前洗手的好習慣。
二、請幼兒用正確的方法洗手。
三、判斷遊戲:誰是文明進餐的小朋友
1.出示圖片,說說圖上的小朋友在幹什麼?他這麼做對嗎?為什麼?應該怎麼做呢?(幫助幼兒分清對錯,學習文明進餐的禮儀)
2.談話:怎樣才能做個文明進餐的好孩子呢?
3.談話:除了剛才看到的、說到的,進餐前後還要注意什麼?如:吃完飯將自己的餐具送到指定的地方、進餐後要漱口和擦嘴等。
四、學習兒歌,結束活動。
兒歌:進餐前,手洗淨;入座時,動作輕;細細嚼,慢慢嚥,不挑食,不剩飯。文明進餐人人贊!
活動反思:
透過活動,幼兒知道了進餐過程中的一些基本禮儀,如進餐時不講話,不能一心二用,不能挑食,吃完自己的一份食物後再離開餐桌。正確使用餐具,愛護衛生,進餐時保持自己、桌面、地面的清潔,進餐後會收拾自己的餐具並及時進行漱口和擦嘴。本次教學活動中,我雖然抓住了幼兒的心理特徵,但是在材料的準備上,還不夠充分,不能夠給幼兒更多的提示。
一個成功的活動,離不開教師對每個環節精心的設計與考慮。總之,我們教師平時要多善於觀察、多思考、多去了解幼兒,時刻做一個有心人。
小班健康活動教案及教學反思《文明進餐》 篇2
活動目標:
1、能用小勺自己進餐。
2、初步瞭解吃飯的常識,學會不挑食。
3、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4、瞭解吃飯對身體健康的影響,能按時吃飯,不挑食。
5、初步瞭解健康的小常識。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小勺、碗、蝶等餐具;小熊、小貓、小狗、小猴頭飾。
活動過程:
1、教師操作動物頭飾,以情境表演《小熊請客》的形式,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
(1)引導幼兒觀看情境表演。
(2)提出問題:
①小熊邀請了哪些小動物到它家來做客?
②小熊把飯、菜裝在什麼地方?
③小動物們是怎麼吃飯的?
2、引導幼兒利用小勺、碗、碟,模擬練習使用小勺自己進餐。
3、指導幼兒操作 《誰對誰不對?》
引導幼兒觀察圖片,說說圖中的小朋友吃飯時是怎麼做的,判斷對、錯並貼上"哭臉"或"笑臉"
4、教師與幼兒共同小結結束活動。
活動延伸:
1、區域活動:用紙盒、可樂瓶等材料自制嘴巴大小不一的娃娃,提供小勺、珠子、米粒、花生、豆類等,讓幼兒反覆練習使用小勺。
2、家園共育:引導家長為幼兒提供適宜的餐具,不包辦,不代替,鼓勵幼兒自己進餐,達到家園要求一致。
教學反思
本活動適合在幼兒園吃飯的時候進行。在表演自己吃飯的時候,教師應在旁指導告訴幼兒怎樣正確吃飯。並教育幼兒珍惜糧食,使孩子懂得糧食來之不易。
小班健康活動教案及教學反思《文明進餐》 篇3
活動目標:
1、透過真實案例,知道亂吃東西的危害性。
2、提高安全意識,養成乖乖吃飯的好習慣。
3、能夠積極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重難點:
1、重點:知道亂吃東西的危害性,提高安全意識。
2、難點:吃飯時不打鬧,養成乖乖吃飯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案例《卡在喉嚨裡的五角星》、小朋友吃飯的圖片、兒歌《進餐》
活動過程:
1、故事匯入,引發興趣
老師今天要給小朋友講一個真實發生過的故事,這個故事的名字叫做《卡在喉嚨裡的五角星》。一天,四歲的東東突然咳嗽不停,有時還感覺喘不過氣來,晚上也睡不好覺,這可把爸爸媽媽擔心壞了,著急的帶著鼕鼕去醫院做檢查。經過一位很有經驗的老醫生的檢查,終於發現了問題——這位醫生從東東的喉嚨裡取出了一個大大的鐵製的五角星。醫生還說這個五角星卡的地方很危險,幸好爸爸媽媽來的及時,要不然呀,東東就會有生命危險了。經過了一段時間的治療,東東終於好了,醫生還告訴他以後一定不能把一些危險的東西放入口中。
2、基本部分
提問:老師的故事講完了,有哪位小朋友還記得這個故事的名字呢?東東的身體感覺怎麼樣?東東的爸爸媽媽心情怎麼樣?醫生從他的喉嚨裡取出了什麼?醫生最後對東東說了什麼,小朋友還知道有哪些東西是特別危險,不能放入口中的呢?
小結:當老師聽到這個故事時,我的心裡也非常著急。東東怎麼能把那麼大的東西放入口中呢?多危險呀!幸好醫生的及時治療。你們說危險的東西能放進嘴巴里嗎?希望小朋友一定要記住這個教訓,千萬不能往嘴裡亂放東西。
老師這裡還有一副圖片,小朋友們一起來看看吧。提問:圖片中有什麼呢?他們在幹什麼?小朋友這樣做對嗎?為什麼?小朋友吃東西時應該怎麼做呢?
小結:我們在吃飯時,飯寶寶都要先經過喉嚨再到小朋友的肚子裡,如果吃飯時打鬧、說話,飯寶寶就會走錯路,嗆到小朋友。嚴重的時候飯會卡在氣管裡,會因為喘不上氣而死亡,所以小朋友在吃東西喝水時一定要安靜,不能說笑和打鬧。大家能不能做到呢?
3、結束部分
今天老師還給小朋友帶來了一首好聽的兒歌,是叫大家吃飯時應該怎麼做的小朋友一定要認真學哦!
教學反思
《乖乖吃飯》是一節中班健康領域的課,在本次教學活動中,小朋友們的表現都特別棒,不但知道了亂吃東西的危害性,還能夠跟著音樂學習兒歌,積極地參與活動。從整個活動的效果來看,幼兒興趣濃,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高,較好的實現了本次活動的教學目的。
在本次活動中也存在著一些不足,比如教學過程中互動環節較少,部分幼兒會走神,如果適當新增一些有趣的互動幼兒的參與積極性提高,教學目標就可以更好的實現了,活動也就更加完整。另外,我在語言組織上還有所欠缺,需要勤加練習和改進。
小班健康活動教案及教學反思《文明進餐》 篇4
活動目標:
1.能安安靜靜地聽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2.知道吃飯要自己吃,不要大人喂。
3.透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引導幼兒在故事和遊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5.鼓勵幼兒敢於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活動準備:
小河馬和小青蛙的手偶各一個。
活動過程:
1.教師有表情地講述故事。
提問:故事裡有誰?
2.藉助手偶再講述一遍故事。
提問:每天吃飯時,小河馬等著媽媽來幹什麼?
提問:小青蛙笑話小河馬,說了什麼?小青蛙為什麼要笑話小河馬?
提問:有一天,媽媽有事出門了,有沒有回來喂小河馬?小河馬怎麼樣了?
提問:小青蛙來幫忙,喂小河馬吃飯,飯喂完了嗎?
提問:小青蛙問小河馬:“你的手呢?”這是要小河馬乾什麼,而小河馬又是怎麼樣做的? 你喜歡要媽媽餵飯的小河馬還是喜歡自己吃飯的小河馬?
3.討論:小朋友吃飯要不要大人喂。
活動建議:
1.在幼兒園吃午飯時,鼓勵幼兒自己吃飯,不要老師喂。
2.與家長聯絡,鼓勵幼兒自己吃飯,不要家長喂。
活動評價:
1.能理解故事主要情節。
2.能自己吃飯。
(附) 故事
小河馬吃飯 每天吃飯時,小河馬就圍好飯兜兜,等著媽媽來餵飯。小青蛙看見了,就笑話小河馬:“呱呱呱,小河馬,難為情,吃飯還要媽媽喂。”小河馬聽了,頭一歪,嘴巴一噘;“就要媽媽喂。”
有一天早晨,媽媽把飯做好了,有事要出門,就讓小河馬自己吃。可小河馬就等媽媽回來喂他,太陽老高了,媽媽還沒回來,小河馬餓得直哭。
小青蛙只好來幫忙,可是他個子太小了,小河馬嘴巴又大,餵了半天才餵了一口,累極了。小河馬不停地大哭:“媽媽快回來呀,餵我吃飯呀!”小青蛙著急地說:“小河馬你的手呢,你快自己吃飯呀!”
小河馬聽了小青蛙的話,拿起了勺子,一口一口地把飯全吃完了。
小青蛙高興地說:“小河馬真能幹。”
媽媽回來了,看到小河馬吃飽了飯,和小青蛙一起玩得那麼開心,媽媽也高興地笑了。
活動反思:
小班幼兒語言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外界的環境刺激,“我們應為幼兒創設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所以我充分運用直觀性的課件,引領孩子觀察、討論,同時將教學活動生活化,童話故事和孩子的生活經驗相結合,靜態的內容變成了動態的情境,孩子們喜歡看,喜歡說,願意說,為理解故事內容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從而為突破活動的重點目標——“樂意觀察圖片,在幼兒觀察圖片的基礎上理解故事情節。”提供了有效的解決策略。同時也激發了孩子們閱讀的興趣,培養了初步的閱讀能力。
小班健康活動教案及教學反思《文明進餐》 篇5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角色做事拖拉的行為特點,知道做事拖拉可能產生的後果。
2、萌生改變拖拉行為的意願。
3、喜歡與同伴合作,體驗運動的挑戰與快樂。
4、培養幼兒不怕困難、堅強、勇敢、積極向上的良好品質。
【活動準備】
掛圖4號、故事磁帶。
【活動過程】
一、做事情特別慢的磨蹭。
1、有個人的名字叫磨蹭,這個人做事特別慢。
2、播放故事磁帶,請幼兒完整欣賞。
3、聽完了故事,你們聽懂磨蹭做事特別慢的故事了嗎?
4、別人已經割了很多麥子了,磨蹭還在幹什麼?
5、別人快吃完了,磨蹭才開始幹什麼?
6、別人吃完飯又去割稻子了,磨蹭還在幹什麼?
二、為什麼飯粒變成了螞蟻。
1、一次出示掛圖一~三,引導幼兒逐幅觀察、講述。
2、磨蹭剛開始吃飯的時候,螞蟻爬到飯碗裡了嗎?磨蹭放下飯碗去割稻子,螞蟻爬進飯碗了嗎?(爬進去了)他們爬進去幹什麼?(搬飯粒)螞蟻搬走很多飯粒了,還是剛開始搬?(剛開始搬)
3、磨蹭又回來吃飯,飯變少了嗎?到哪裡去了?磨蹭吃了一口飯,為什麼覺得嘴裡、喉嚨裡癢癢的?他把什麼也一起吃下去了?
4、別人早就吃完了飯、割稻子,磨蹭為什麼沒吃飽飯,沒割完稻子?
5、結合掛圖,再次完整講述故事。
三、磨蹭應該怎麼做。
1、磨蹭做事特別慢,碰到了很多麻煩,吃了很多苦。
2、一起來學“幫忙的人”念歌謠:
有個磨蹭真稀奇,拿著飯碗撥飯粒,
撥過來、撥過去,碗裡的飯粒變螞蟻。
哈哈哈,哈哈哈,碗裡的飯粒變螞蟻。
3、磨蹭做事這麼慢,如果別人不去幫忙,會怎麼樣?
4、如果磨蹭可以重新開始,他應該怎麼做?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各環節緊密相連,相互滲透,所有環節都是圍繞“筷子”來進行。有效貫徹了《綱要》的理念,真正做到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我相信,透過這個活動,能讓幼兒真正體驗在活動中享受用筷子的樂趣。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本次活動中,我採用了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採用的教法有:
1、談話激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活動一開始我就採用謎語引起幼兒對筷子的興趣。“身體細長,兄弟成雙,只會吃菜,不會喝湯。”這個謎語形象的講述了筷子的外型特點和用途。在孩子們興致勃勃的猜出謎語後,教師出示筷子,簡單介紹它的來源,激發幼兒操作筷子的慾望,為下一環節打下基礎,並落實了第一個目標。
2、示範法:使用筷子需要掌握動作要領,透過教師準確的示範動作讓幼兒掌握學習內容和基本動作技能。
3、操作探究法:它是幼兒建構活動的基本方法。所謂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索學習。本次活動安排了三次操作活動。第一次是引起興趣後第一次操作,主要是練習筷子的正確使用方法。陶行知先生說過在“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在第一次操作活動中我就引導幼兒練習筷子的使用方法,在這一過程中幼兒透過對教師示範的觀察進行練習,他們不一定會使用的很正確,那也不要緊。第二次操作是實踐活動,幼兒透過對玻璃球和紙球的訓練,強化了筷子的使用方法,教師在活動中適時的個別指導,就鞏固了練習方法。第三次操作,主要是嘗試使用筷子進行比賽活動,透過夾取不同的東西,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並體驗其中的樂趣。
如果讓我重新上這節課,在活動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在活動延伸之前,應穿插一個遊戲活動。因為《綱要》指出“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知規律,各領域的內容要有機聯絡,相互滲透,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因此,在幼兒用筷子夾托盤裡的東西即將結束時,教師隨音樂用筷子敲出歡快的節奏,吸引幼兒一起來打擊奏樂。這個遊戲活動滲透了藝術活動,在幼兒跳完節奏舞后,教師提問:“筷子還可以怎麼玩?”這個問題的設計為幼兒提供了創造發揮的空間,在這個環節中幼兒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能力,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遊戲活動,這樣,整個課堂教就完整了。
小班健康活動教案及教學反思《文明進餐》 篇6
設計用意:
一天三餐,每天這樣。培育較佳的吃飯習慣,是幼兒園苗班日常生活教育裡,最基本的內容之一。由於,此刻的小孩在家多半常常是衣來伸手,爸爸媽媽們包辦替代。如此,進入幼兒園之後,集體的日常生活場地,需要他們提高些許日常生活的自我料理能力,逐漸懂得自個兒的事自個兒做。自個兒吃飯是最基本的日常生活自我料理能力,亦是這1年齡的小孩量力而行的。重視孩子獨立吃飯習慣的培育,不單單能使孩子掙脫依靠的習性,還將對孩子構成較佳的吃飯習慣,得到些許日常生活能力的鍛鍊,推動他們身體與心理健康的進一步提高均是十分有利的。所以,我依照苗班孩子特徵設計了這一次教學。
教學目標:
1、得要自個兒吃飯,別其它人喂。
2、學習些許獨立吃飯的基本方式:學用小勺,能把飯萊一勺一勺送入嘴巴里細嚼慢嚥。
3、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教學重難點:
領會些許獨立吃飯的基本方式,變更吃飯依靠的習性。
教學準備:
1、日常生活區角教學:舀小勺
2、體育遊戲:給動物餵食
3、飯廳環境安排:自個兒吃飯好棒、小鏡子數個、小獎品數
教學過程:
1、瞭解探討
(1)餐廳環境安排“自個兒吃飯好棒”。用環境隱性的教育方法,讓孩子耳濡目染瞭解,吃飯要自個兒吃。
(2)演示“學用小勺”。請幾名孩子演示自個兒用小勺的方式,接著讓孩子說一說誰拿的方式對或不對。幼兒教師再演示解說準確使用小勺的方式:左邊這隻手扶碗,右邊這隻手拿小勺,用大拇指、食指與中指捏住勺柄,無名指與小指協作抵住,最好不要捏得過低或太高。
(3)照鏡子“我們的牙好棒”提議可運用吃點心時,發給每個孩子一面小鏡子,先張開小嘴巴照一照,看到嘴裡有牙與咽喉部等,再拿一塊點心放入嘴巴中,瞅瞅原本的點心怎會變的愈來愈碎?最終是從哪兒嚥下去的?讓孩子直觀瞭解一下,自個兒的牙好棒,進食時要咀嚼,一口一口嚥下去,這樣方可汲取營養長身體。
2、實踐動手操作
(1)日常生活區角教學:在日常生活角里投放些許玻璃彈或各種豆粒等教學材料,讓孩子練習舀小勺,領會準確用小勺的方式。
(2)體育遊戲“給動物餵食”,讓孩子飾演餵養員,給動物餵食(要用小勺舀起“食品”送入動物嘴巴中)看哪一組餵養員喂得又快又多。
(3)孩子餐點時,留意監督催促叮囑孩子要準確使用小勺,一勺一勺把食品舀進嘴巴中,要細嚼慢嚥。對特別孩子,先要求會嚼會咽,逐漸要求自個兒拿勺吃。
3、加強加強
提議可不定期地在中飯時搞些許小嘉獎,對那一些能獨立吃完自個兒1份飯萊的孩子送以小獎品,啟發孩子獨立吃飯的踴躍性,逐漸構成較佳的吃飯習慣。
4、教學擴充套件
透過家園之窗,向爸爸媽媽們開展孩子獨立吃飯要求的宣傳,要求孩子在家在園一個樣,爸媽別包辦替代,儘量堅持培育孩子獨立吃飯的習性,不論什麼時候保持家園聯絡,交流清楚孩子吃飯的狀況。
教學反思:
本活動適合在幼兒園吃飯的時候進行。在表演自己吃飯的時候,教師應在旁指導告訴幼兒怎樣正確吃飯。並教育幼兒珍惜糧食,使孩子懂得糧食來之不易。
小班健康活動教案及教學反思《文明進餐》 篇7
活動背景:
我班還有個別孩子有挑食的現象,他們主要是不喜歡吃蔬菜,而且飯也吃的很少,在家也這樣。因此我設計了這次活動,目的是讓孩子們養成不挑食的好習慣。
活動目標:
1.知道人體需要各種不同的營養。
2.透過故事,懂得只有又吃蔬菜,又吃葷菜,才有利於身體健康和生長髮育。
3.養成不挑食的好習慣。
4.幫助幼兒瞭解身體結構,對以後的成長會具有一定的幫助。
5.知道檢查身體的重要性。
活動準備:
三隻小熊的圖片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三隻小熊圖片,引起幼兒觀察,提問:這三隻小熊一樣嗎?什麼地方不一樣?(顏色、胖瘦不一樣。)你知道他們為什麼會有的胖,有的瘦嗎?
2.教師操作圖片講述故事。
3.組織幼兒討論。
◎白熊為什麼會那麼胖?(因為它不吃蔬菜,只吃肉。)
◎黃熊為什麼會那麼瘦?(因為它只吃蔬菜,不吃肉。)
◎為什麼大家都誇棕熊漂亮呢?(因為它不挑食,身體不胖不瘦。)
◎你願意做哪隻小熊呢?為什麼?
◎怎樣才能像棕熊那樣漂亮呢?
教師小結:
大家都想做漂亮的小棕熊,那你們就要像小棕熊一樣,又吃蔬菜,又吃肉,這樣身體才健康。
結合三隻小熊,我另外請了三個胖瘦不一的寶寶,我想這樣更利於寶寶們直觀的瞭解胖和瘦,同時對於挑食的、瘦瘦的寶寶來說更是一次直接的教育,所以效果比預期的好。
活動反思:
這節課我先從孩子們喜歡方式看圖片開始,設疑:小熊為什麼胖瘦不一?結合課文洋洋的故事,從而認識到挑食的危害。
我班有好多孩子有挑食的現象,他們主要是不喜歡吃蔬菜,而且飯也吃的很少,在家也這樣。透過這次活動以後,當天吃飯時,就有孩子吃蔬菜了,而且還一口菜一口飯吃得很好。最可喜的是莫繼凡小朋友還很快吃完了自己的一份飯菜呢?為了讓他們天天如此,我特地在班裡表揚了他們,讓他們繼續發揚下去。我想在以後的日子裡,我在孩子吃飯時經常提醒他們,以表揚、鼓勵的形式,讓他們養成不挑食的好習慣。
小班健康活動教案及教學反思《文明進餐》 篇8
活動目標:
1. 欣賞兒歌,理解兒歌內容,知道正確的進餐方法。
2. 願意學習自己吃飯,不要別人喂。
3. 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 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5. 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活動準備:
1. 小花貓頭飾,小碗,小勺,小玩具:青菜,魚,蝦。
2. 教師練習獨自表演兒歌《小花貓自己吃飯》。
活動過程:
1.觀看情景表演,引出主題. 教師戴上小花貓頭飾,表演兒歌《小花貓自己吃飯》。
教師:剛才你看見了什麼?桌子上有什麼菜?小花貓是怎樣吃飯的?
2.請幼兒在集體面前談談:你自己會吃飯嗎?在家裡,你是怎樣吃飯的?在幼兒園,你又是怎樣吃飯的?鼓勵幼兒在家裡要和在幼兒園一樣,做個自己吃飯的好孩子。
3.組織小朋友討論:
如果在家裡,爸爸媽媽要餵你,怎麼辦?啟發幼兒對大人說:寶寶長大了,我會自己吃飯。
我們小朋友吃飯時,應該怎麼做?瞭解正確的吃飯方法,知道小朋友吃飯要坐端正,扶著碗,拿好勺,一口一口地吃飯,不能邊跑邊吃,也不能飯在嘴裡不咬。
4.欣賞兒歌《小花貓自己吃飯》
活動建議:
1.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幼兒閱讀幼兒用書,學習念兒歌《小花貓自己吃飯》。
在餐前,可經常帶領幼兒念此兒歌,教育幼兒自己吃飯.
兒歌:
小花貓,吃飯了.
扶好碗,拿好勺,
吃青菜,吃魚蝦.
吃的香,吃的飽.
活動反思:
本活動適合在幼兒園吃飯的時候進行。在表演自己吃飯的時候,教師應在旁指導告訴幼兒怎樣正確吃飯。並教育幼兒珍惜糧食,使孩子懂得糧食來之不易。
小班健康活動教案及教學反思《文明進餐》 篇9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理解兒歌內容,感受兒歌所表現的天真爛漫的兒童情趣。
2.指導幼兒用一問一答的方式熟悉兒歌中間段的內容。
3.啟發幼兒根據自己用的不同碗筷、飯菜等名稱,嘗試更換兒歌中原來的詞,仿編兒歌,發揮幼兒的想像力。
4.引導幼兒在兒歌中學習,感悟生活。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一)物質準備
1.操作卡片《逗螞蟻》、電視、影屏展示臺。
2.準備不同材料的碗、筷。
3.配有漢字的螞蟻頭飾。(數量和幼兒人數相同)
(二)知識經驗準備
1.瞭解螞蟻的.生活習性。
2.瞭解不同材料的碗筷。
3.熟悉常吃的飯菜名稱。
活動過程
(一)欣賞兒歌
1.引導幼兒回憶觀察螞蟻的情景,告訴幼兒:“老師今天要給小朋友朗誦一首叫《逗螞蟻》的兒歌。”
2.教師朗誦兒歌,注意一問一答部分的語音變化,朗誦應富有節奏感。
3.出示圖片,教師操作,提問:
①小朋友叫螞蟻來幹什麼?
②小朋友請螞蟻吃什麼萊?吃什麼飯?用什麼筷子?用什麼碗?
③螞蟻吃完了嗎?怎麼吃的?
④螞蟻為什麼是“哼唷哼唷搬得歡”?
⑤你有沒有請螞蟻吃過飯?吃的什麼?
⑥如果你請螞蟻吃飯,想讓它吃什麼?用什麼筷子?用什麼碗?
4.幼兒學習朗誦兒歌1―2遍,朗誦時,教師將幼兒分成兩部分,問答兩部分分開念,以引起幼兒的興趣。
(二)仿編兒歌
1.準備不同質地的碗筷。
2.組織幼兒討論:“如果你請螞蟻吃飯,吃什麼?用什麼筷子?用什麼碗?”啟發幼兒聯絡自己的日常生活實際來思考。
3.出示各種不同材料製成的碗筷,如:陶瓷碗、塑膠碗、木筷、竹筷、象牙筷等,教師示範仿編兒歌的中間4句:“什麼飯?白米飯。什麼菜?炒菠菜。什麼筷?塑膠筷。什麼碗?陶瓷碗。”
4.幼兒仿編兒歌,然後請能力較強的幼兒在集體面前朗誦自編的4句兒歌。
5.幼兒自由仿編兒歌,將精彩的4句組合起來,成為一首新的兒歌。
各領域滲透
藝術:畫螞蟻,剪螞蟻,以加深幼兒對兒歌的理解。學會歌唱螞蟻,充分感受此文字中的天真爛漫情趣。
科學:瞭解螞蟻的外形和習性。
生活中滲透:在生活中,運用已有知識仿編兒歌。
環境中滲透:製作螞蟻手指套,供幼兒平時操作。
家庭中滲透:請家長朗讀這首兒歌,讓幼兒充分感受童年天真爛漫的情趣。
活動反思
幼兒期是語言發展,特別是口語發展的重要時期。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交流和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應為幼兒創設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鼓勵和支援幼兒與成人、同伴交流,讓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並能得到積極回應。幼兒的語言學習應在生活情境和閱讀活動中引導幼兒自然而然地產生對文字的興趣。
小班健康活動教案及教學反思《文明進餐》 篇10
一、教學理念:
分享是健全人格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小對幼兒進行分享教育,可以讓幼兒學會分享和體驗分享後的快樂,為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質打下良好的基礎。而今的孩子大多數是獨生子女,特別是小班孩子,自我為中心的表現比較突出,喜歡獨享玩具、食物……且不能體會其他人的感受,常為一個玩具而爭吵,這不利於幼兒良好心理品質的形成,針對幼兒的情況設計了本次活動,讓幼兒在分享食物的過程中,體驗分享的快樂,從而培養幼兒大方、豁達的良好個性心理品質。
二、活動設計:
(一)活動目標
樂意與朋友分享食物,體驗分享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各種好吃的食物若干
(三)活動過程
1、心理前測:讓幼兒自由品嚐食物。
2、第一次心理輔導:與幼兒討論:沒有吃到東西的小朋友會怎麼樣?怎麼辦?
3、第一次行為練習:幼兒自由拿糖果,注意觀察幼兒的表現。
4、根據幼兒的表現,進行第二次心理輔導:請幼兒說說分享食物的感受。
5、第二次行為練習:幼兒自由拿糖果,注意觀察幼兒的表現。
6、根據幼兒的表現,進行第三次心理輔導:幼兒自由和同伴說說你和誰分糖果?你高興嗎?
7、鼓勵:幼兒與他人分享自己的食物,體驗分享的快樂。
8、告訴幼兒生活中還有許多事物可以與他人分享。
教學反思:
由於我們小朋友是今年剛入園的新生,所以我們選擇了社會里的自我認識教育的活動《好聽的名字》。讓幼兒在介紹自己的名字的同時也知道每個人都有個好聽的名字。不僅有大名還有自己獨特的小名,以及小名的含義。為了增加活動的遊戲性和趣味性,我們設計了我點名你答應的環節。讓老師抱抱孩子,摸摸孩子,增進教師和孩子之間的親密感。鼓勵幼兒在這個環節中大膽說話和積極應答。在認識名字的內容上,我們感到內容比較簡單,於是我們在小名上作文章,增加了小名的意義和良好習慣的結合,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
小班健康活動教案及教學反思《文明進餐》 篇11
活動目標:
1、知道午餐時文明用筷應該遵守的一些規則,並嘗試記錄午餐用筷規則。
2、體驗文明用筷的好處。
活動重點:
知道午餐時文明用筷應該遵守的一些規則。
活動難點:
嘗試記錄午餐時使用筷子的一些規則。
活動準備:
ppt、筷子、紙、筆、背景環境創設。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
1、這是什麼?你們知道筷子是哪個國家發明的嗎?筷子有什麼用途?
2、小結:我們中國人真了不起,發明了筷子。升入大班以後,每次吃午飯,筷子一直和我們在一起,是我們的好朋友,給我們夾起好吃的飯菜,筷子可以讓我們的手更靈巧,大腦變得更聰明。
二、交流討論
1、筷子有這麼大的本領,吃飯時我們用筷子來做什麼?(夾飯菜、收垃圾)
2、在用筷子夾飯菜、收垃圾的時候要注意什麼?(筷子要對齊)
3、現在我要把它記錄下來。怎樣畫才是對齊啊?(上下一樣長)
4、小結:“小筷子,對整齊,夾起飯菜快快吃。”
5、吃飯時,筷子除了要對整齊的吃,還要注意什麼?(教師根據幼兒所說的內容進行引導)
指導一:值日生分筷子。
(1)出示值日生的圖片,提問:這是誰?午餐的時候她做什麼工作?(發筷子)
(2)誰來當值日生,試試看,你是怎樣發筷子的?
(3)你發現了什麼問題?(請幼兒改正發現的問題)
(4)小結:“值日生,分筷子,頭腳對齊擺放好”
(5)如果我要記錄下來的話,我要怎麼畫?(先畫什麼?再畫什麼?)
(6)小結:所以我們在記錄的時候要想好要畫些什麼?還要畫的簡單,桌子只要用正方形來表示就可以了,要簡單、能看的懂、速度快。
指導二:不咬筷子尖
(1)用筷子還需要注意什麼?
(2)出示被咬過的筷子,這根筷子怎麼了?
(3)小結:“小朋友,本領大,牙齒不咬筷子尖”
(4)不咬筷子尖要怎麼記錄?
指導三:筷子不亂放(重點指導記錄)
(1)出示圖片:他們的筷子在幹什麼?(亂放)這樣做對嗎?
(2)小結:原來筷子不能到處亂放。“吃好飯,要喝湯,筷子整齊放桌上”。
(3)這個要記錄的話,你要怎麼記錄?
(4)記住哦,這個留著一會兒你們自己記錄。
指導四:收垃圾
(1)剛剛我們說了筷子可以收垃圾,筷子尖對齊,垃圾放到碗裡怎麼畫?
(2)教師演示提醒幼兒如何記錄。
(3)吃好飯,撿垃圾,收好垃圾送回家。
6、剛剛我們講到的午餐時用筷子需要遵守的規則有哪些?(兒歌小結)
7、遵守這些用筷子的規則,有什麼好處?
小結:讓我們吃飯的速度加快,成為一個文明有禮貌的好孩子。
三、記錄用筷子的規則
1、幼兒分組記錄用筷子的規則,教師巡迴觀察指導。
2、要求:
(1)商量選擇畫一個規則
(2)選一個人來畫
3、記錄展示。
活動延伸:
將記錄好的內容貼到相對應的背景環境中。
附:兒歌:文明用筷
值日生,分筷子,頭腳對齊擺放好;
小筷子,對整齊,夾起飯菜快快吃;
小朋友,本領大,牙齒不咬筷子尖;
吃好飯,要喝湯,筷子整齊放桌上;
用好餐,撿垃圾,收好垃圾送回家。
活動反思:
優勢:活動的選材
本次活動的選材來源於幼兒的生活,是主題背景下的一個活動。生活習慣是幼兒自我服務的組成部分之一,在日常生活中發現孩子吃飯的時候使用筷子出現的一些問題,於是將這些不良的行為習慣以集體活動的形式呈現,將自創兒歌與生活習慣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