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中班社會教案範文(通用10篇)
《中秋節》中班社會教案範文(通用10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教案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秋節》中班社會教案範文(通用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秋節》中班社會教案1
活動目標:
1、透過活動,讓幼兒初步瞭解中秋節的來歷,知道中秋節是我國傳統的團圓節。
2、體驗與同伴老師一起過節的快樂。
活動準備:
發動幼兒自帶水果和月餅活動形式:
活動過程:
一、介紹節日向幼兒介紹有關中秋節的來歷,讓幼兒知道農曆8月15日是中秋節。
師:孩子們,明天我們將迎來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你們知道是什麼節嗎
幼兒自由交流。
師:每年的農曆8月15日中秋節,中秋節又叫團圓節。
二、欣賞故事聽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瞭解月亮是不斷變化的。
討論:為什麼月亮姑娘的衣服總是穿不下。
教師小結:月亮是不斷變化的,所以它的衣裳總是穿不上。
三、談話品嚐:
1、教師提問:中秋節吃什麼
2、分享:
幼兒共同品嚐自帶的月餅和水果。
並說說自己所帶的食品。
附:小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
夜晚,月亮姑娘出來了,細細的,彎彎的,好象小姑娘的眉毛。涼風吹得她有點冷,她就撕了一塊雲彩裹在身上,月亮姑娘想:我還是找一位裁縫師傅做件衣裳吧。
裁縫師傅給她量了尺寸讓她五天以後來取。過了五天,月亮姑娘長胖了一點兒好象彎彎的鐮刀她來取衣裳了,衣裳做得真漂亮,可惜太小了,穿在身上連釦子也扣不上。
裁縫師傅決定給她重新做一件,重新量了尺寸,讓她再過五天來取。五天又過去了,月亮姑娘又長胖了一點,彎彎的象只小船。她來取衣裳,衣裳做得更漂亮了,可惜月亮姑娘連套也套不上。
裁縫師傅漲紅了臉,說:"我只好重做了。"又是五天過去了,月亮姑娘來取衣裳,裁縫師傅看到月亮姑娘變得圓圓的,象一隻圓盤那樣,吃了一驚:"啊你又長胖了!"裁縫師傅嘆了一口氣,對月亮姑娘說:"唉!你的身材量不準,我沒法給你做衣裳了。"原來,月亮姑娘每天都在變化,所以她到現在還穿不合身的衣裳。你,白天太陽公公出來了,她不好意思出來,只有在晚上才悄悄地露面。
《中秋節》中班社會教案2
活動目標:
⒈學習用橡皮泥製作月餅。
⒉喜歡參與泥工活動,初步建立玩橡皮泥的常規。
活動準備:
⒈人手一份橡皮泥、泥工板、稍大的圓形瓶蓋若干。
⒉收集各種月餅盒。
活動過程:
㈠月餅店開張
⒈小朋友知道中秋節嗎?中秋節要吃什麼(月餅),我們來做月餅送給爸爸、媽媽和你喜歡的人好嗎?我們一起來製作月餅吧!
⒉出示“月餅”禮盒,師幼一同觀察月餅。
⒊中秋節,月亮圓圓,月餅也是圓圓的,上面會有一些美麗的花紋,有的還有漂亮的圖案。
㈡做月餅
⒈介紹橡皮泥以及泥工板。
⒉引導幼兒探索做月餅的方法:想一想、試一試,怎樣把橡皮泥變圓。
⒊個別幼兒示範探索的方法,教師引導幼兒討論團泥,按壓等方法。
⒋允許幼兒用不同的方法制作月餅:用手掌壓或用工具壓,然後用圓形瓶蓋扣在泥餅上,按壓成圓形;把泥直接填充到圓形瓶蓋或者模具裡並用手指按壓,然後用手指在圓形泥餅上壓出各種花紋。
⒌個別指導,鼓勵不願動手的幼兒大膽嘗試,指導幼兒想辦法把月餅儘量做得圓一些。
《中秋節》中班社會教案3
【活動目標】
1、瞭解月餅是中秋節最主要的食品,知道月餅的特徵
2、會對月餅進行分類數數,提高幼兒的觀察能力
【活動準備】
各種月餅實物、圖片
【活動過程】
1、看月餅
請幼兒看一看,說一說我拿來的月餅是怎麼樣的,要求幼兒能依照形狀、大小和裡面包的餡來說。
2、數月餅
分組看一看、數一數大的月餅有幾個?小的有幾個?分形狀的有幾個?不同型別的各有幾個?
3、放月餅
(1)分組放月餅,我是按什麼規律來放月餅的?
(2)我可以和哪個組一起放月餅,是怎麼放的?
(3)自由組合放月餅。
《中秋節》中班社會教案4
活動目標:
1、瞭解八月十五是中國的傳統佳節的習俗及來歷。
2、透過故事和圖片欣賞等途徑,知道3個種族的節日風俗。
3、學習詩歌《月亮婆婆過生日》。
4、知道節日時人們主要的慶祝活動。
5、簡單瞭解節日的來歷,知道其全稱、日期和意義。
活動重難點:
瞭解八月十五是中國的傳統佳節的習俗及來歷。透過故事和圖片欣賞等途徑,知道3個種族的節日風俗。
活動準備:
《爺爺為我打月餅》兒歌PPT課件詩歌《月亮婆婆過生日》
活動過程:
一、音樂欣賞:《爺爺為我打月餅》引起幼兒興趣小朋友們你們聽這首歌好聽嗎?那你知道歌曲裡都提到什麼了?(引導幼兒回答:歌曲裡有提到八月十五、月餅等)引出課題二、瞭解八月十五的來歷1、提問:小朋友們剛才我們聽到歌曲裡提到月餅,那你們知道月餅在那天吃嗎?(八月十五)為什麼呢?(因為吃月餅是節日的另一習俗,月餅象徵著團圓。)那你們知道中秋節的來歷嗎?(引導幼兒膽回答)師小結: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傳統節日。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曆裡,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中秋節是我國一個古老、傳統的節日。所以,每當此時,閤家團聚,其樂融融。關於中秋節的傳說是非常豐富的,如: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之類的神話故事流傳甚廣。
2、你知道中秋節是一個怎樣的節日嗎?(引導幼兒回答:中秋節是親人相聚、團圓的日子)3、那我們小朋友中秋節是怎麼過的呢?(引導幼兒膽講述)教師出示過節圖片,讓幼兒瞭解師小結:我們全家團圓,吃月餅,並且還會在吃完飯後去五四廣場放孔明燈。
4、瞭解3個不中種族的中秋習俗中秋節在中國是全民性的重節日,不但我們漢族過中秋,侗族、壯族、族等20多個少數民族也過中秋節,但風俗各異。那麼你們想不想知道其他少數民族過中秋是什麼樣子的?(激起幼兒興趣)壯族:習慣於在河中的竹排房上用米餅拜月,少女在水面放花燈,以測一生的幸福,並演唱優美的請月姑娘歌。就會找到自己的心上人。
侗族:則在這時讓青年人郊遊、歡會,稱為"趕坪節"。第一天是蘆笙會,第二天對歌。小夥子都要化妝,向心上人表達情意。
族:其實族和我們漢族差不多,但族喜歡群慶,他們全家老小,或親朋好友,結群成隊地帶上美食、飲料、酒水、鼓樂器,到戶外去活動。所以每到節假日,你在廣場、公園、郊外等任何一個場所,都會看到身穿鮮豔民族服裝的人群圍成圈兒,載歌載舞,野餐聚會。一起合跳〈農家樂舞〉三、學習詩歌:《月亮婆婆過生日》
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
八月十五月正高,月亮婆婆過生日。
甜月餅、紅柿子、蘋果香蕉紫葡萄。
送給婆婆過生日,婆婆對著我們笑。
活動延伸:
讓幼兒將詩歌回家說給家人聽,並和家人一起觀察月亮的變化
教學反思:
在上課時我藉助了多媒體以及掛圖等教具來助幼兒瞭解故事內容,其實對於中班小朋友的知識面來說家都知道中秋節,但不知道中秋節的時期是八月十五,經過這次的學習,很多小朋友都認知了這一知識點,中秋節要吃月餅等。
《中秋節》中班社會教案5
【活動目標】
1、透過活動,學習與同伴友好協商,提高與同伴交往的能力,引起吃中秋月餅的興趣,並對我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感到親切。
2、初步學會念兒歌,體驗分享的快樂。
【活動準備】
兒歌內容,各種月餅的圖片
【活動過程】
指導語:8月15是什麼節日?中秋節大家都要吃什麼?今天我們幼兒園過中秋節,大家一起吃月餅,好嗎?
1、相互介紹月餅的名稱。
2、欣賞兒歌《味道好極了》
老師朗讀並提問:什麼樣的月亮空中掛月亮下坐著幾個胖娃娃?四個娃娃叫什麼名字?
3、幼兒討論:他們是怎樣吃的?
指導語:每人都把自己的月餅切成四份,大家就都能嚐到各種說服月餅的味道了。這個辦法最好。
4、交代任務。
指導語:兒歌裡的四個小朋友想出了好辦法,吃到了各種味道的月餅,你們想一想,可以請誰和我們一起吃月餅?
5、吃月餅
大家分享吃吃月餅。
《中秋節》中班社會教案6
活動主題:
中秋節
主題來源:
"中秋節"是中國重要的傳統佳節之一,每當"中秋節"來臨之前,商場裡的月餅、燈籠琳琅滿目,孩子們對此變化也有所察覺,也有孩子會帶燈籠來園玩,日常交談中也開始涉及到"中秋節"的話題,為此,老師引導孩子開始了這一佳節的主題活動。
主題目標:
1、知道陰曆八月十五是中秋節,瞭解中秋節的來歷和有關的習俗,加深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認識。
2、瞭解中秋節人們的活動,透過品嚐月餅、觀賞月亮、學習歌曲、欣賞中國結等活動來體驗節日的快樂,感受中國人的文化習俗。
3、樂意參與活動,願意美術、舞蹈等藝術形式來感受中華民族文化的魅力。
4、透過觀察、動手操做、品嚐月餅活動,體驗在集體活動中交往、合作、分享的快樂。
主題預知思考網路:
1、查一查,聽一聽:
來歷——中秋節、團圓節、豐收節;習俗——各地習俗(如:北京地區"送兔爺")
2、做一做,看一看:製作月餅;裝飾"月亮";製作"月亮";給親人祝福
3、嘗一嘗,說一說:
品嚐月餅——種類、味道、製作(外形、材料);茶——茶文化(來源、茶道)、種類(名稱、顏色、外形)、作用——(保健、治療、休閒、工業)、參觀茶葉店
4、講一講,唱一唱:
中秋節的祝福、中秋節的古詩、中秋節的故事(嫦娥奔月)、中秋節的音樂、賞月(月亮的秘密、月亮是什麼樣子的?——月圓、月缺)
環境創設:
1、主題牆飾:
收集圖片、幼兒作品佈置"各種各樣的月餅"、"月亮的變化"、"不同的茶具"、"各種各樣的茶"、"茶道表演"等主題牆飾。
2、各活動區:
美工區:提供各種材質的紙、模具、牙籤及各種基本材料等讓幼兒進行"裝飾月亮、茶壺"、"製作月餅、茶具"等活動。
閱讀區:收集相關的圖書、圖片、廣告畫資料,供幼兒閱讀與講述。
益智區:各種月餅及月餅盒實物、各種茶葉實物、多種塑膠刀叉等,可引導幼兒進行"茶的作用、形狀"分類統計;觀察茶葉在水中的變化過程等。
角色區:收集各種茶具、茶葉、月餅盒等實物進行扮演。
家長工作:
1、與孩子一起查閱相關資料,瞭解中秋節的來歷,講講一些相關的傳說;在過程中可與孩子介紹中國其他的傳統節日。
2、和孩子一起收集各種各樣的茶葉、茶具的實物及圖片,從中瞭解相關的知識。
3、協助孩子一起完成主題活動中相關的調查表,帶孩子觀看或學習茶道表演藝術。
教學反思
透過開展《中秋節》的活動,幼兒在體驗中加深對中秋節的認識,瞭解一些有關中秋節的基本知識,幼兒對此活動較感興趣,在活動中,發現我為幼兒提問的資源不夠豐富。例如:在活動時,有小朋友問:“老師,月亮到底是什麼形狀。”如果課前我能準備月球儀或課件。這時就可以出示月球儀或課件,向幼兒展示並介紹有關月球表面的狀況以及宇航員登上月球的情況。激發幼兒探索月球乃至宇宙的慾望。
《中秋節》中班社會教案7
活動目標
1、瞭解中秋節的來歷和有關習俗,體驗分享、團結祥和的歡樂。
2、知道節日的時間、來歷和風俗習慣,感受節日的氣氛。
3、運用物品特徵與諧音學說祝福語,體驗人們互相關心的美好情感。
4、體驗和大家一起過節的快樂。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活動準備
月餅,各種水果。
活動過程
1、環境創設。和幼兒一起佈置中秋的大型壁畫,其中有月亮的變化、宮燈,月亮的傳說故事。
2、講有關中秋節的傳說。強調中秋節是豐收節,團圓節。
3、“團團圓圓過中秋”。擺上月餅和水果,師生一起品嚐。
4、請幼兒晚上與家人一起觀賞中秋的月亮,並講一個關於月亮的故事或教給幼兒一首有關月亮、中秋的古詩。
5、談話:“我家怎樣過中秋”。把父母講的故事或詩歌告訴大家。還可開展想象性談話:“神密的月亮”等。
6、表演遊戲:“到嫦娥姑姑家做客”。幼兒自願分組,商討怎樣表演,分配角色(嫦娥、白兔、太空人、宇航員等)。製作道具,進行表演。其餘幼兒當觀眾。互相輪換。
活動建議
1、此活動可結合自然領域的活動進行。如在節前節後安排觀察月亮、繪製“月亮變化冊”等。
2、此活動為系列活動,分多次進行。小班可只進行前幾個活動。各班也可增加部分美工和數學活動,如用泥土或橡皮泥製做月餅、水果等。
3、有條件的幼兒園,最好在月亮升起的時候用天文望遠鏡觀察月亮或是月光下舉世聞名行“中秋月光聯歡會”,教師配樂為幼兒講月亮的傳說,講太空人登月球,大家品嚐月餅、水果,賞月,舉辦化裝舞會(小朋友扮演嫦娥、小白兔……)。
活動反思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以中秋節為主題設計和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有助於幫助幼兒初步瞭解中秋節的相關文化,感受花好月圓和合家團圓的美好氛圍。
《中秋節》中班社會教案8
設計意圖:
中秋節對中班的幼兒來說還是比較陌生,本次活動設計主要是讓幼兒初步感知一些中國民俗文化,從而激發幼兒對民族文化淵源的喜愛與認識。中班幼兒的認知特點具體直觀形象,所以本次活動透過聽故事,吃月餅和欣賞音樂,使孩子對中秋節有一些認識。
活動目標:
1. 初步知道中秋節的來歷;對中秋節的活動產生興趣。
2. 願意在集體前大膽表述,樂意和同伴分享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 掛圖15號;
2. 活動前幼兒向家長了解有關中秋節的傳說和習俗。
活動過程:
1. 關於中秋傳說的交流與分享。
關於中秋節的傳說。
引導幼兒講述、分享。
2. 教師出示掛圖,講述故事《嫦娥奔月》。
提問:
嫦娥怎麼會飛到月亮上去的?這是哪一天?
后羿聽到這個訊息後,做了什麼?
從這以後,后羿是怎麼寄託對嫦娥的思念的?
中秋節是怎麼來的?
3. 閱讀《小朋友的書 我的家》第17~22頁“嫦娥奔月”。
4. 幼兒邊聽故事錄音,邊閱讀故事。
5. 關於中秋習俗的交流與分享。
活動結束:
說一說人們為什麼要過中秋節,人們一般是怎麼過中秋節的。
活動反思:
《中秋節的來歷》是一個語言和社會領域的的故事活動。在課後我覺得我們學到的知識還是在社會領域的內容比較多,整體感覺幼兒對故事的內容並不是很感興趣,但還是算接近目標了吧。
在上課時我藉助了多媒體以及掛圖等教具來幫助幼兒瞭解故事內容,其實對於中班小朋友的知識面來說大家都知道中秋節,但不知道中秋節的時期是八月十五,經過這次的學習,很多小朋友都認知了這一知識點,中秋節要吃月餅等。但關於中秋節的傳說《嫦娥奔月》,幼兒卻還是沒怎麼搞懂,我先請小朋友們欣賞一遍,來聽出裡面的人物,接著我指著掛圖講了第二遍故事。最後,我又講了第三遍故事。
最後,在時間的緊迫下我結束了這節課,總體來說幼兒對中秋節還是有點了解的'但幼兒對這個故事的內容還不是很瞭解,所以我會利用平時的時間多講兩遍這個故事來提問幼兒使幼兒加深對這個故事的瞭解。
《中秋節》中班社會教案9
設計意圖: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是傳統的中秋佳節,作為傳統節日的中秋有其渾厚的人文底蘊,中秋蘊含著"闔家歡樂共賞月"的歡聚景象。在祖輩眼裡,中秋節就是"共享天倫"的代名詞,而對於新世紀的孩童,也許他們的認識要比成人簡單的多。那個節日無非是香香甜甜的月餅而已,而對其深刻的內涵則知之甚少。曾聽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情商、智商並重,學會生活,學會做人的人,一個有激情社會交往能力的人才無愧於一個完整的人。"幼兒個性形成的關鍵期在6-7歲之間,這期間孩子的思維由形象趨於抽象,能學會思考,體會情感。中秋佳節這個涵蓋著極其強烈教育價值的節日,為我們提供了教育契機。
活動目標:
1、瞭解中秋節的由來及有關習俗。
2、積極參與表達與交流怎樣過中秋節。
3、體驗中秋節家人團聚的歡樂氣氛。
4、訓練幼兒的繪畫能力。
5、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教具:人物、花燈、月餅、桌子、紅菱、藕、糖水芋頭等圖片,教師自制ppt,實物:芋頭、蘇式月餅。音樂《爺爺為我打月餅》。
2、經驗準備:瞭解有關中秋節的傳說;完成調查表。
活動過程:
(一)瞭解中秋節的由來,知道八月十五是中秋節。
1、瞭解中秋節的由來。
師:明天是什麼節日呀?中秋節有個美麗的傳說叫什麼?裡面講了個什麼故事呢?
師小結:嫦娥為了保護后羿才吃了仙丹,結果呀他們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上),只能遠遠地互相對望,互相思念。人們呀非常敬重嫦娥,為了紀念她,人們就把月亮又圓又大的那一天訂位中秋節。
2、知道八月十五是中秋節。
師:你們知道是哪一天嗎?對!是農曆八月十五(出示字卡)農曆八月十五是什麼節?
(二)知道中秋節是全家團圓的日子。
1、幼兒自由參觀調查表展板,與同伴交流分享。
師:前幾天我們小朋友也都調查了中秋節想和誰過,怎麼過,現在請你去和好朋友看一看、說一說吧!
2、集中交流。
師:現在請你說一說,中秋節你和誰一起過?
師:哦···中秋節你會和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一起過(出示相應的圖片,並排成圓形)一大家子圍坐在一起(將桌子圖片擺在中間)感覺怎麼樣呀?
師小結:哦!原來中秋節呀是一個團圓的日子,全家人在一起團團圓圓,快快樂樂。
(三)瞭解中秋節的有關習俗。
1、瞭解本地中秋節的風俗。
(1)瞭解吃月餅的風俗。
師:那你們想怎樣過中秋節呢?你吃過什麼月餅呢?你還知道月餅的餡是什麼做的,還有什麼餡的月餅呢?誰吃過和他們不一樣的月餅?……師小結:原來月餅的餡不同,那月餅的味道也(不一樣)。
師:你吃過什麼味道的月餅呢?甜甜的月餅表示什麼呀?還吃過什麼味道的月餅?
師小結:恩!現在呀!還有各種各樣口味的月餅呢!那月餅是什麼樣子的呢?為什麼月餅做成圓圓的呢?
師幼:表示一家人(團團圓圓、幸福的在一起)。
(2)瞭解蘇式月餅的特點。
師:我們看,這兩個月餅有什麼不一樣?(出示廣式月餅與蘇式月餅的圖片)還有呀它們的名字也不一樣,這個呀叫廣式月餅,這個叫(蘇式月餅)。
師小結:很早以前呀就在我們這裡有了蘇式月餅,後來慢慢流傳到了全國各地。
(3)做月餅、送月餅。
師:那月餅哪裡來的呢?發的月餅和買的月餅是哪裡來的呢?那我們也來跟著音樂一起做月餅好嗎?(播放《爺爺為我打月餅》音樂,邊做邊用語言提示)月餅出爐嘍,好吃的月餅送給誰呀?
師:想對爺爺奶奶說句什麼祝福的話呢?
師:哦···你是個有禮貌的孩子!我們小朋友都是孝敬老人、懂禮貌的好孩子。
(4)瞭解吃糖水芋頭、紅菱、藕的習俗。
師:那中秋節除了吃月餅,還會吃什麼呢?你們知道為什麼要吃糖水芋頭嗎?糖水芋頭是什麼味道的呀?(出示實物芋頭)我也帶來了一個芋頭,看看,我們平時吃的芋頭和這個芋頭有什麼不一樣呢?
師小結:我們平時吃芋頭時要把外面一層黑黑的皮去掉,是希望我們今後的生活(越來越美好)。師:除了吃糖水芋頭,還會吃什麼呢?為什麼要吃紅菱呢?藕是什麼形狀的?為什麼要吃藕呢?
師小結:中秋節真是個喜慶的節日,有那麼多美味的食物。
(5)瞭解賞月、猜燈謎活動。
師:中秋節還會幹什麼呢?中秋的月亮看上去怎麼樣呀?還有什麼活動呢?
師小結:中秋的月亮呀特別圓,特別亮,全家人團團圓圓在一起欣賞月亮,真幸福呀!中秋節還有有趣的猜燈謎活動呢!
師小結:原來中秋節會這樣過,(會吃月餅、吃紅菱、吃糖水芋頭、吃藕),晚上還會(賞月),還有有趣的(猜燈謎活動),中秋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我們中國人非常重視它。
反思:
中班孩子已經有了許多關於節日的經驗,例如孩子們說“喜歡過年,因為過年能放煙火,很開心”“喜歡過兒童節,因為兒童節可以吃冰激凌,可以收到禮物”“喜歡過解放軍的節日,因為解放軍很神氣的”“喜歡過中秋節,因為可以吃月餅,還可以和月亮姐姐做遊戲”“喜歡過母親節,因為媽媽那天會很開心”“喜歡過老師的節日,可以給老師送卡片”。雖然幾乎沒有孩子聽說過“老人節”,但是,孩子們真的很聰明,從老人節的名字中,他們猜測到這是一個給老人過的節日。
在為老人挑選禮物的過程中,孩子的主動性相當高。柺杖、老花眼鏡、棒棒糖、靠墊、鮮花、山核桃、洋娃娃、絨線帽,那麼多物品,孩子們一一分析判斷,哪個合適,為什麼,哪個不合適,又為什麼。在分析的過程中,孩子們說到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身體的特點,如走路搖搖擺擺,牙齒掉了,頭髮脫落了,怕冷等。每個孩子說的可能是自己身邊老人的情況,也可能是大家一起交流之後形成的對老人的整體認識。而最有趣的是在判斷“洋娃娃”適不適合送給老人時,孩子們出現了分歧。我隨機讓孩子們問問聽課的奶奶老師喜不喜歡洋娃娃,奶奶老師給予肯定的回答後,孩子這樣解釋道:“哦,奶奶大概抱著洋娃娃睡覺的。”我及時把答案提升:“原來老人也會喜歡洋娃娃,因為洋娃娃軟綿綿的,抱著很舒服。有了娃娃陪伴,也不覺得孤單寂寞了。”
當討論為自己身邊的老人準備禮物時,很多孩子能夠跳出超市海報內容的限制,真實貼切地考慮自己的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的需要,這是讓我吃驚和滿意的地方。例如,有的孩子“想送一支筆給爺爺,因為爺爺喜歡寫字”;有的孩子“打算送圍巾給外婆,因為冬天來了,外婆怕冷”。寫(畫)信是孩子們十分喜愛的情感表達方式,在信中,孩子們自由自在地表達他們對身邊老人的祝福和關愛。
《中秋節》中班社會教案10
目標:
1、讓幼兒初步熟悉歌曲的旋律,理解並記憶歌詞內容,能在教師與伴奏的幫助下完成演唱。
2、引導幼兒體驗並嘗試表現升入中班後的光榮感。
準備:
1、對幼兒進行升班教育,激發作為中班小朋友的光榮感。
2、簡筆畫:天空中太陽咪咪笑,小鳥喳喳叫,地面上小朋友正高高興興地走進幼兒園大門。
3、錄音帶一盤
重點:
熟悉理解歌曲
難點:
記憶歌詞
流程:
複習律動――新授歌曲――音樂遊戲
設計思路:《綱要》中指出我們要注重全面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參與活動和滿足幼兒發展需要,給幼兒創造寬鬆的音樂環境,放開幼兒的手腳,讓每個幼兒全身心地投入對音樂的感受之中。本活動結合升班教育,將音樂教學與現實生活相結合的形式,使幼兒對於歌曲的情感較易體會,再加上簡筆畫的出示,便於幼兒理解歌曲的含義,有利於記憶。
過程:
1、複習部分:建議複習律動《小手拍拍》。
2、新授歌曲《我們是中班小朋友》。
(1)介紹歌曲。教師:新的一學年開始了,我們升入了中班,成為光榮的中班小朋友,心裡非常自豪。今天我們就來學一首新歌《我們是中班小朋友》。
(2)教師範唱,幼兒初步熟悉歌曲。教師:請大家注意聽老師唱這首新歌。
告訴老師這首歌叫什麼名字,裡面都唱了些什麼。
(3)教師再次完整範唱,並運用簡筆畫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內容並提示歌詞。
出示簡筆畫後,教師邊指圖邊問:歌裡到底唱了些什麼呢?請大家再仔細聽一次,這次要邊看圖邊聽。
(4)結合簡筆畫,透過提問引導幼兒按圖序學歌詞。
教師:這首歌的第一句唱了什麼?第二句呢?我們一起來唸一遍……我們都是中班的小朋友了,大家有了哪些進步?變得怎麼樣了?
(5)幼兒學唱歌曲。教師:請小朋友邊聽音樂邊跟老師輕輕地唱。
(6)幼兒較難掌握和易忽視的句子要單獨練習。
a.第一節既要唱出音的變化又要注意連貫,不能遺漏“4”。
b.(17)―(24)小節為不完全重複,歌詞雖同為“我們是中班的小朋友了”,但這兩句在旋律上有差異。教師可用平穩和向上揚的手勢提醒幼兒唱準旋律。
3、音遊:一群小魚游來了
要求:遊動時小碎步的動作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