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初中物理教案

《重力》初中物理教案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重力》初中物理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知道什麼叫重力,瞭解重力產生的原因。

  ②知道重力的大小與質量的關係。

  ③瞭解重力的方向和重心。

  2.過程與方法

  透過探究瞭解重力和質量的關係,培養一定的實驗能力,利用數學模型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樂於探究自然現象,物理道理的興趣,提高學生辯證的分析物理知識的意識。

  【重點、難點分析】

  1.“重力的大小跟物體的質量和g值有關”是本節的重點,g值恆定是有條件。

  2.探究“重力大小跟什麼因素有關”的過程是本節難點。

  【教學媒體和資源】

  實物教具:重物、重垂線。

  實驗器材:彈簧測力計、多個鉤碼、細線、小重物。

  【教學方法】

  本節課源於生活,不僅對學生的積極參與教學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同時使學生感知物理與生活息息相關,激發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因此採用自主探究、引導發現、閱讀指導、練習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學法指導】

  讓學生自己動手實驗,分組討論,自己總結,突出學習過程的體驗,這樣使我們的`物理更接近生活,更易於學生接受,從而帶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教學和活動過程】

  一、觀察動畫,引入新課

  利用課本54頁“想想做做”,讓學生做“模擬引力”實驗。再利用“蘋果落地”及“一系列重物落地”的多媒體動畫引入新課。

  二、講授新課

  (一)、重力的概念及產生原因。

  指導學生閱讀課文中“重力”的概念,分析重力產生的原因和施力物體,使學生理解重力的概念。(組內討論)

  (二)、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麼因素有關係”

  1、學生思考,小組討論,組長代表發言談本組的猜想。

  2、讓學生四人一組設計探究重力大小與質量關係的實驗。教師巡視,隨時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對有問題的小組及時給予幫助。做出影象,並交流討論,歸納總結G與m關係,一名學生板演公式並瞭解g的單位和物理意義。(出示例題)兩名學生板演。

  (三)、重力的方向。

  先做演示實驗:用細線把物體懸掛起來,靜止時讓學生觀察線的方向是否是豎直方向。然後剪斷細線,同時讓學生觀察:物體在重力作用下沿什麼方向下落?這樣又一次讓學生自己去“發現”: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再讓一位學生利用重錘線進行操作,其他同學分析其工作原理。學生思考並小組討論“想想議議”。

  (四)、重心。

  出示課件,學生閱讀思考並進行操作。透過親身體驗,感悟其中的道理。

  三、課堂練習。

  出示課件,學生思考,交流討論,指點糾正。

  四、小結。

  學生暢談收穫,梳理知識點。

  五、佈置作業。

  1、動手動腦學物理59頁1、2、4。

  2、目標檢測題

  【板書設計】

  重力

  1、定義:地面附近的物體由於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2、大小:物體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質量成正比.

  G=mg g=9.8N/Kg

  3、方向:豎直向下

  4、作用點:物體重心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