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物理《運動的描述》教案

初一物理《運動的描述》教案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透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程序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初一物理《運動的描述》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設計思想:

  本小節的教學內容分為:機械運動的概念、參照物、運動的相對性,三個部分。這三個部分中,機械運動的概念較為簡單學生理解也相對容易,所以將教學重點放在後兩部分,在參照物的教學中透過一個小實驗,鋼筆放在書本上推動書本運動。利用機械運動的概念討論鋼筆是運動還是靜止?從而激發學生思考,選擇不同的標準獲得不同的運動形式,自然的引出參照物的概念。整體的設計思路利用身邊的現象賴引導學生理解參照物和相對運動的概念,期間可透過穿插一些影片和音訊資料,讓學生理解更加具體、生動和深刻。

  二、教材分析

  初二時學生初次接觸物理,本章是人教版的起始章的第二節內容,物理是一門自然科學。在自然界一切物體都在運動,學生先從身邊最簡單的運動著手,對於學生物理學科的入門奠定了很好的基礎,對於本節不熟悉的參照物,教材透過大量的具體事例,讓學生透過討論分析最終理解運用。

  三、學情分析

  教學物件是初二的學生,物理思維還未建立,理解和分析能力較弱。該年齡段的學生有好奇心,但是對問題缺乏深刻的思考,對知識的提煉和總結缺乏訓練。比如物體的運動選取不同的參照物運動形式不同。學生容易將參照物和研究物件混淆,對於這個問題,一定要先透過明確誰是參照物誰是研究物件,再討論後續的相對運動。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我們生活在一個不停運動著的世界中,能舉例說明常見的運動現象。

  (2)知道如何用科學的語言描述物體的運動和靜止;瞭解參照物的概念及其選取的方法。能舉例說明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2、過程與方法:透過學生參與式的體驗學習,使學生能靈活選取參照物來分析物體的運動情況,嘗試應用已知的科學規律解釋具體問題,初步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初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發散思維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滲透辨證唯物主義教育和科學人生觀教育,透過“STS”教學,激發學生學好科學技術,報效祖國的愛國主義情懷。

  五、重點難點

  1、參照物概念的形成

  2、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

  六、教學策略和手段

  整個教學過程透過身邊的日常生活現象,引導學生學習機械運動的概念,透過不斷設疑啟發學生思考運動的相對性,透過影片資料瞭解我過前沿的航空科技,尤其是飛船對接技術中的相對運動,讓學生明白物理源於生活,但又改變生活。

  七、課前準備

  簡單的實驗器材準備,圖片資料、影片和音訊資料,學生的課前預習

  八、教學過程

  (一、)一切物體都在運動

  圖片引入:

  1、春天,風箏在空中迎風擺動;

  2、夏天,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

  3、秋天,落葉紛紛飄落;

  4、冬天,雪花漫天飄灑;

  5、今天,你上學的路上,路旁的樹木不斷被甩在身後

  6、此時,鐘錶的秒針在不停地“走動”;學生思考並回答:看了這些圖片有什麼樣的啟示?(學生回答)

  師:生命在於運動,運動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現象,我們每一個人時刻都在運動(如心臟在跳動,血液在流動),我們生活在一個運動的世界裡,自然界的物體都在運動著。

  (二)、機械運動

  學生活動一:學生自己舉出生活中常見的運動現象,

  [生]從家裡到學校或從學校回家都是運動、[生]老師講課時在講臺上或教室裡的走動也是運動、[生]假期旅遊時乘坐汽車或火車都是運動、

  同學們說得非常好,運動的例子實在是太多了、能講講你們是怎麼來判斷物體是不是運動的呢?

  [生]如果物體從這個“地方”到了另一個“地方”就是運動了,如果一直呆在一個地方不動就沒有運動、

  [師]同學們講得非常通俗、你們說的“地方”就是“位置”、天空中飛行的飛機、火箭;地面上賓士的火車、汽車;江河海洋中航行的船隻、艦艇;行走的人、流動的水、遊動的魚、飛翔的鳥等等都在運動,為什麼能說它們都在運動呢?運動的物體有什麼共同點呢?

  [生]說這些物體都在運動是因為它們的位置在不斷地變化、

  [板書]在物理學裡,我們把物體位置的變化叫做機械運動

  (三)、參照物

  運動是宇宙中的普遍現象、既然運動是普遍的,為什麼又常常說房屋、橋樑、靜止的,河水船隻等是運動的?

  學生活動二:請同學們將書本放在課桌上,把鋼筆放在書本上,用手緩慢地推動書本,使書本載著鋼筆沿桌面向前移動,思考下面問題:

  [投影]

  (1)書本相對於桌面的位置有無變化?

  (2)鋼筆相對於書本的位置有無變化?

  (3)鋼筆相對於桌面的位置有無變化?

  [生]書本相對於桌面的位置發生了變化;鋼筆相對於書本的位置沒有變化;鋼筆相對於桌面的位置發生了變化、

  [師]請同學們根據機械運動的概念來判斷書本和鋼筆的運動情況、

  [生]書本和鋼筆相對於桌面的位置發生了變化,說明書本和鋼筆是運動的

  [生]鋼筆相對於書本的位置沒有發生變化,說明鋼筆是靜止的

  [師]一個說鋼筆是運動的,另一個又說鋼筆是靜止的,他們矛盾嗎?請同學們討論、

  [生]如果以桌面作標準,書本和鋼筆就都是運動的如果以書本作標準,鋼筆就是靜止的

  [生]選擇作標準的物體不一樣,同一個物體的運動情況就不一樣,因此他們並不矛盾、

  [師]大家分析得很好,同學們還有類似的例子嗎?

  [生]有、比如老師站在講臺上,如果以教室的牆壁作標準,老師就是靜止的,如果選擇太陽作標準,老師就是運動的,因為老師站在地球上不動,但地球在繞著太陽轉動、

  [生]我們大家都一樣,如果以坐在教室中的椅子作標準是靜止的,如果以太陽作標準都是運動的

  [生]旅遊坐車的時候,如果以車廂作標準,坐著的人是靜止的,如果以路邊的樹或大樓作標準,車內的人就是運動的

  ……

  [師]同學們講得都很好、可見,說物體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要看是以哪個物體作在研究機械運動時,所選的作為“標準”的物體叫參照物(reference object)、

  [師]學生活動三:情景模擬地球同步衛星與地球,太陽之間的運動關係。

  [師]是不是隻要說到物體的運動情況,都是相對於某一參照物而言的?參照物應該怎樣選擇呢?同學們可以互相討論,看能不能有滿意的答案、

  [生]第一個問題是肯定的因為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所以,說一個物體運動情況是什麼,肯定是相對於某一個作為標準的參照物來說的

  [生]選擇參照物時,不能選被研究的物體本身作參照物,因為這樣選的話、這個物體永遠處於靜止狀態、

  [生]剛才大家說到參照物中有人、有車、有樹木、有房屋、還有人的影子等,什麼都有、所以,我認為參照物的選擇是任意的

  [生]因為我們詞論的物體大部分是在地面上運動的,所以—般應選樣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體作參照物,這樣研究問題方便、

  [生]我認為如果選樣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體作參照物時,參照物可以不提、比如說“公路上行駛的汽車”,不用說”以地面為參照物,汽車在運動”、

  [生]我覺得選擇參照物時,應該看怎樣選擇研究問題更方便、比如研究客車是不是運動,最好選擇地面或路旁的樹木、房屋作參照物;如果要研究人在車廂裡否運動,就該選擇車上的坐椅或固定在車上不動的物體作參照物、……

  [師]同學們表現得太棒了!老師還要補充一點,研究問題的時候,選擇好參照物後,就可以先假定參照物是不動的,然後再看被研究的物體相對於參照物的運動情況、歸納選擇參照物的注意事項(課件展示)

  參照物比如課本P22圖11、1—4中丙圖,“乘坐電梯向外觀看,有什麼感覺?”

  [生]乘這樣的電梯向上運動時,以電梯為參照物,假設電梯不動,樓房就在向下運動;如果乘電梯向下時,樓房就向上運動、

  [生]如果老師從講桌的一端運動到另一端,以老師為參照物的話,假定老師不動,可以認為是講桌沿老師的反方向運動、

  [師]大家說得非常正確,以後的學習中同學們一定還會碰到很多的例子、現在請同學們觀察教材圖11、1—3及圖11、1—4甲、乙,大家互相交流討論,說一說對於不同的參照物,各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

  四、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師]從上面同學們的分析可以看出,選擇不同的物體作參照物,物體的運動和靜止的情況不同、這就是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九、板書設計

  運動的描述

  1、機械運動:物體位置的改變叫機械運動。

  2、參照物:判斷物體運動狀態時被選擇來作為標準的物體

  3、物體運動和靜止時相對的。

  十、作業設計

  1、完成隨堂練習,完成《同步》。

  2、進行小結。

  3、按照要求預習。

  十一、教學評價

  本堂教學用了較多的時間對參照物的選擇,運動的相對性進行試驗和討論,得到了良好的效果。對於這個環節的處理,我收集了大量的影片資料,以提高課堂教學的直觀性。其中有在機械運動,透過老師的移動,引導學生得出機械運動的定義,並透過鋼筆放在書上推動書移動,討論鋼筆相對書和桌面的運動,這個小實驗簡單直觀,學生可以一邊實驗一邊思考,很快就理解了參照物不同,運動的描述不同的結論,這裡學生的參與度高,效果很好。但是在後面的對於相對運動和參照物的理解和運用上,如果能引入一些中國古詩,對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高起到的效果就更加明顯。例如可以舉例:“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等。

  十二、教學反思

  本堂課由於內容較為豐富,也比較貼近生活,所以可選取的多媒體資料很多,而且從質量和數量兩方面都較高,因此在選擇上必須注意如何取捨,原本選取了將近15段影片資料,但在授課時反而出現了時間不夠用,每個片段只能一掃而過,根本無法起到作用,在經過仔細的篩選後,只留下5個片段,將節省下來的時間用來給學生活動和思考,這樣一來效果反而好了。教師的語言必須有效而精煉,指向性強,否則後引起學生聽覺疲勞,教學效果反而不好。

  十三、學生學習過程和成果

  透過本堂的學習,學生普遍感覺物體還是很貼近生活,很有趣味,而且很有用。在參照物的學習上一開始感覺吃力抽象,但經過大量的事例和影片資源,抽象便具體,模糊變清晰,紛紛表示物理學習充滿信心,表示要認真學習物理。希望老師多做實驗,多準備有趣新穎的影片資料。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