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 科學公開課教案及評析:自然測量(精選8篇)
幼兒園 科學公開課教案及評析:自然測量(精選8篇)
作為一名老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 科學公開課教案及評析:自然測量,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 科學公開課教案及評析:自然測量 篇1
活動目標
瞭解幼兒園裡的樹,萌發對樹木的關愛
掌握正確的自然測量方法
探索用自然物測量樹幹、樹枝、樹葉的不同方法,知道量具的長短與測量的結果有關
重點難點
重點:學習用測量的方法瞭解幼兒園裡的樹,萌發對樹木的關愛
難點:會用不同的“量具”進行正確的測量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教具:示範紙一張,筆1支。學具:每人一張記錄紙,各種測量工具(火柴棍、冰棒棍、筷子、繩子、紙條、布條、毛線等)
教學過程
一、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組織幼兒來到小花園,向小樹問好,親親小樹。
二、學習正確的測量方法(第一次嘗試活動)
1.目測:小樹的樹幹有多高呢?(幼兒討論)
2.引出測量:我們用筷子來量一量好嗎?
3.幼兒嘗試測量,老師指導,提醒幼兒在測量時對小樹要有禮貌,小心測量。
4.分享:你是怎麼用筷子來測量樹幹的?教師簡單小結。
5.幼兒再次用筷子以正確的方法測量,教師進行個別指導,並記錄幼兒測量的結果。
三、探索“量具”長短與測量結果的關係(第二次嘗試活動)
1.幼兒自由取火柴棒、冰棒棒等不同長度的“量具”測量同一棵樹幹的高。
2.討論:測量同一棵樹,用怎樣的工具量次數多?用怎樣的工具量次數少?
得出結論:測量同一棵樹,工具越長量的次數越少,工具越短量的次數越多。
四、自由選擇工具進行測量(第三次嘗試活動)
幼兒自由選擇“量具”為小樹測量,並互相交流測量情況。
教師作個別指導。
延伸活動
用自然測量的方法回活動室測量室內物品。
幼兒園 科學公開課教案及評析:自然測量 篇2
一、活動目標
讓孩子感受即使不用標準化的測量工具,我們用身體也可以進行測量。初步學習用手、腳印測量的方法。
2.瞭解手尺的概念,基本掌握手尺的度量單位“拃”。
二、活動準備:
繪本課件、記錄紙、筆、測量關聯的物品。
三、活動過程
有個小朋友叫豆豆,今天我們就來聽一個豆豆的故事。 看課件,引導孩子認識、使用身體尺。
環節一:認識手尺,學習用“拃”進行測量
1.媽媽是用什麼尺子給豆豆量尺寸,做裙子的?
2.瞭解手尺概念,學習手尺測量方法。
3.請小朋友也試試用自己的小手做一把手尺,學說手尺的度量單位“拃”,同伴之間相互比較手尺的大小。
4.操作:現在請你用手尺量一量自己的手臂吧!
5.討論:(老師和小朋友一起測量櫃子)為什麼老師和小朋友用手尺量的櫃子尺寸是不一樣的呢?
6.小結:因為手尺大小不同,所以量出的尺寸也不同。
環節二:學習用腳印進行測量
1.誰能幫豆豆想想還可以用我們身體的什麼部分量量大衣櫃?
2.誰來說說怎樣用腳印測量?
3.練兵:請你在自己的位置上練一練,用腳印測量的本領。
4.討論:(老師和小朋友一起量櫃子)為什麼老師和小朋友用腳印量的櫃子尺寸是不一樣的呢?
5.集體
小結:因為腳印大小不同,所以量出的尺寸也不同。 四、實踐操作 1.今天我們學會了用手尺和腳印進行測量,現在我們用新學到的本領量量自己的小椅子,然後記錄在表格上。2.介紹記錄表及記錄表的填寫方法。 五、發散引導 展示部分小朋友的測量結果,引導幼兒在課後嘗試用手尺和腳印測量其它物品。
幼兒園 科學公開課教案及評析:自然測量 篇3
一、說教材:
1、教材來源:此活動來源於幼兒的生活遊戲當中。在一次的遊戲當中,發現兩個幼兒在為自己測量的數值有了爭吵,因為他們的測量結果不一樣,也為測量的方法進行著爭執,都認為自己才是正確的。隨著年齡的增長,大班幼兒對於數的認識已經不對的加深,當然其中的測量也是他們認識數的一種方法。居然發現幼兒對於測量產生了一定的興趣,就有必要使幼兒對於測量有個正確的認識,加深幼兒對於測量方法和記錄方法的認識,激發幼兒對於學習數學的興趣。我認為此教材有一定的生活性、必要性,就如《綱要》中所說"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數、量、形、時間和空間等現象產生興趣,建構初步的數的概念,並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遊戲中某些簡單的問題"強調了幼兒園教育活動尤其是數學教育活動必須迴歸於生活與幼兒生活實際密切溝通,以充分調動幼兒的學習的積極性,讓幼兒在生活、活動中發現數學、學習數學、理解數學、發展數學。
2、目標定位:數學教育目標是數學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它規定教育發展的方向,也是教育評價的依據。《綱要》指出:"幼兒的科學教育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慾望。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絡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的探究物件。"且根據綱要的有關精神我從幼兒的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這幾個方面制定了以下四個目標:
1、嘗試藉助自然工具測量周圍的物體,學習正確的測量方法,感知測量工具的不同,測量的結果不同。
2、提高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幼兒對測量的興趣以及積極的探索精神。
3、學會做簡單的測量記錄。
4、體驗活動的樂趣,願意參與活動。
5、初步培養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6、培養幼兒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習慣。
根據目標,我們把活動的重點定位於:學習正確的測量方法,透過幼兒自由探索和發現,使活動得到深化。活動的難點是:學會做簡單的測量記錄以及用不同測量工具,感知測量結果的不同,主要透過幼兒的自主操作,透過集體評價,使幼兒瞭解到如何進行正確的記錄。總之,我們樹立了目標的科學觀、系統觀,力求形成有序的目標運作程式。使活動呈現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育於生活情景、遊戲之中。為此我做了如下的準備:
1、測量工具:吸管、筷子、毛線、編織繩、粉筆等自然測量物2、記錄工具:記錄表、鉛筆全方位的準備為活動的成功開展提供可能。
二、說教法新綱要指出:
"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教師除了以飽滿、積極的情緒影響幼兒,以自己良好的教育感染幼兒之外,還透過以下幾種教學方法來引導,激發幼兒觀察認知:
1、操作法:操作活動是聯絡幼兒周圍環境和心理結構的紐帶,皮亞傑發生論認為:兒童的邏輯數理知識都是來源與幼兒與物體相互作用中建構起來的。所謂的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索學習。本次活動我安排了兩次的操作活動。第一次是引起幼兒的興趣後的第一次操作,主要是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進行探索物體的長度,透過看一看、量一量、記一記中獲得感知。第二次操作是讓幼兒根據正確的測量方法和記錄方法進行不同材料對於同種物體的測量。感知測量結果的不同。
2、交流討論法:交流討論法指讓幼兒之間或是幼兒和老師之間的交流發表自己的建議和看法,大家共同討論出一個結果。活動中,我請個別幼兒上來分享自己的測量方法、記錄方法和結果,透過交流、演示和討論,得出正確的測量方法和記錄方法。
3、比較觀察:比較觀察即對相似事物中的不同因素,對事物進行對照和辨別——同中求異、異中求同。在本次活動中,才用此方法,一是讓觀察和比較個別幼兒的測量方法和記錄方法和老師的有什麼不一樣,哪種方法更好,更準確。二是讓幼兒用不同的操作材料,測量同一種物體,感知測量結果的不同。
4、演示法:是指教師透過講解談話,把實物或是教具展示給孩子看,幫助他們獲得一定的理解。本次活動,教師演示瞭如何完成簡單的記錄表,讓幼兒初步感知簡單的記錄方法。
三、說學法以幼兒為主體。
創造條件讓幼兒參與探究活動,不僅提高了認識,鍛鍊了能力,更昇華了情感,本次活動幼兒採用的學法有:
1、多通道參與法:新《綱要》科學領域中的目標明確指出"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活動中我們引導幼兒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說一說、寫一寫等多種感官參與,不知不覺中體驗到測量的樂趣。
2、嘗試法:陶行知先生說過在"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透過兩次的操作活動中我們就鼓勵幼兒自由地去探索測量物體從而感知測量的基本方法,伴隨著動作,幼兒的思維就會靈活起來,因而就有了更豐富、多樣的測量方法、記錄的方法。透過介紹性評價,把大家的經驗匯合,總結出正確的測量和記錄的方法。
四、說教學程式我採用環環相扣組織次活動程式,活動流程為:
活動反思:
《自然測量》活動是幼兒較感興趣的一項數學活動內容,也是一項操作性很強的活動;而且,我為幼兒也準備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兒在活動中主動性及積極性都很強,探索活動中個個都表現地很投入,許多平時比較不愛動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動中也顯得活躍多了。幼兒透過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動,已能掌握比較準確的測量方法了;幼兒在測量中,各項能力也得到了發展,特別是動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幼兒園 科學公開課教案及評析:自然測量 篇4
活動目標:
1、能用多個實物接著排和用一個實物移動的方法測量物體的長度。
2、能用數字記錄,並用語言表達測量結果。
3、激發幼兒積極探索測量物體的興趣。
活動準備:
小熊商店背景圖、玩偶小白兔、小馬、皮帶道具四條,方形卡、鉛筆、記錄表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以“小熊皮帶專賣店”的形式引題。
1、師:今天森林裡可真熱鬧啊!原來是“小熊皮帶專賣店”開張了。看!小馬是跑的最快的,它高高興興的來到皮帶店,他想買一條新皮帶呢。“哇!小熊皮帶店的皮帶可真多啊!”小熊貓說。“熊老闆,我要買哪一條好呢?”熊老闆熱情的說:”不急,我還有更漂亮的呢,你看!(出示四條皮帶道具)小馬高興地說:“哇!好漂亮啊!熊老闆我的皮帶要六個方形卡紙連起來那麼長,我要怎麼選呢?”
2、介紹記錄表的使用方法
熊老闆服務可週到了,他耐心的說:“我為顧客準備了一張記錄表,你可以看一看、量一量那條皮帶要多長就計錄在表格裡,這樣很快就能找到你合適的皮帶了。
二、引導幼兒動手測量皮帶的長度,探索測量的方法。
(1)請幼兒初步目測哪條皮帶是適合小白兔所要的皮帶
(過渡語):小馬著急的說:到底那條皮帶合適呢?哪個小朋友願意幫我看一看哪條皮帶有六個方形卡紙那麼長呢?嗯,我想請小手舉得漂亮的小朋友來幫我找一找。
(2)、引導幼兒用多個實物測量物體,教師觀察測量結果並把測量的結果記錄在表格中。
( 過渡語)師:“哪個小朋友說的對呢?要用什麼辦法才能找到合適的皮帶呢?”(請幼兒上來用六個放行卡紙測量)
(3)、引導幼兒討論:為什麼用一樣長的方形卡量會有不一樣的結果呢?應該怎樣測量?
教師小結:我們要把皮帶的起點和方形卡的起點對齊,再把其他的方形卡紙按順序一個緊挨著一個不留空隙,不層疊排放,這樣就能正確的量出合適的皮帶了
小馬在小朋友的幫助下終於買到了合適的皮帶了,他呀,快快樂樂的拿著皮帶回家了。
(4)、引導幼兒探索用一個實物測量物體長度
過渡語:小白兔看到小馬買到了皮帶,也到皮帶專賣店了,原來他媽媽要過生日了,他想買一條皮帶送媽媽當生日禮物,給媽媽一個驚喜呢。看,他偷偷量了量媽媽的腰帶,剛好五個方形卡紙連起來那麼長。可是他急急忙忙出來只帶來一個方形卡紙這可怎麼量呢?請小朋友幫忙想辦法量量看,要怎樣才能用一個方形就能量出皮帶的長度來呢?
1)、請幼兒上來用一個方形卡紙測量
2)、請幼兒用語言完整表達自己的測量方法。
教師總結:先從皮帶的一頭開始量,量一次在方形卡後面做一個記號,移動方形卡從記號這裡接著往下量,注意中間不能空出來,也不能重疊,一直量到最後,量完數一數一共有幾個記號。
三、請幼兒測量自己的椅子的邊長,學習正確的測量方法。(教師重點觀察幼兒測量的方法,提醒幼兒用數字記錄,並跟同伴交流自己測量的結果。教師先要交待注意事項,及記錄表的填寫方式。
過渡語:小白兔很高興,它買到了合適的禮物,非常感謝小朋友。媽媽的生日就要到了,會請很多的客人椅子不夠坐,他覺得小朋友們坐的椅子很漂亮,也想在做一些和小朋友坐的一樣的小椅子,可不知道大小,所以想請小朋友再幫他量量你們坐的.椅子的邊有幾個方形卡紙那麼長回家也叫師傅做一些,記得把你們每次量的數量記在這張小的表格裡哦。
(1)幼兒自由測量,教師觀察指導。
(2)師幼交流測量的結果。(師:你們用方形卡量了椅子的邊長,量了幾次才量完?畫了幾個記號?)
(3)教師小結幼兒測量操作情況。
師:哇!小朋友都量好了,一起來看是幾個方形卡紙那麼長呢?我們一起來驗證吧。
師:噢,原來椅子的邊有三個方形卡紙那麼長。
延伸活動:幼兒測量不同的物體,掌握測量的正確方法。
師:媽媽的生日不僅椅子要加,窗簾、桌布等等很多東西都要換新的,小朋友這麼聰明一起去他家幫他量一量吧。
幼兒園 科學公開課教案及評析:自然測量 篇5
一、活動目標:
1、讓幼兒透過實踐學習自然測量,初步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
2、使幼兒知道量具的長短與測量的結果有關,量具越長,測的次數越少,量具越短,測的次數越多。
3、初步培養幼兒互相合作的能力。
二、活動準備:
1、在活動室內佈置一張模擬地圖,從各個城市通向北京。
2、各種自然測量的工具(筆、積木、筷子、布條、紙條等)
3、記錄測量次數的紙、筆。
三、活動流程:
匯入活動→學習測量→幼兒操作→體驗不同測量結果
四、活動過程:
1、匯入活動。
組織幼兒遊戲:我的火車就要開,熟悉全國各地地名。
2、學習自然測量。
(1)教師請個別幼兒測量從一個城市到北京的距離,並引導幼兒討論出正確的測量方法:測量時,測量工具要和起點對齊,在測量工具的另一頭用筆做個記號,第二次測量時,要從記號開始接下去量。
(2)教師與一位幼兒合作,再次進行測量,並做好測量次數的記錄,最後說出測量結果。
(3)幼兒自由結伴,選擇測量工具和測量線路進行測量,教師進行觀察,適時進行輔導。
(4)請部分幼兒說一說測量的結果。
3、體驗測量工具的長短與測量結果的關係。
(1)教師提問:“我用兩種不同的測量工具測同一條線路,測出的結果是一樣的嗎?”
(2)請兩位幼兒進行實踐操作,引導幼兒比較測量結果的數目為什麼不同,說出用長的工具量出來的次數少,用短的工具量出來的次數多。
4、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在區角活動中使用各種不同的測量工具進行測量,比較各種不同的結果。
幼兒園 科學公開課教案及評析:自然測量 篇6
活動目標:
1、初步掌握用自然物測量長度的方法。
2、進一步感知量具的長短與測量結果有關,量具越長,測量的次數越少,量具越短,測量的次數越多。
3、對測量活動感興趣。
活動準備:
1、幼兒已有用等長的量具一一排列擺放進行測量的經驗
2、學具:
(1)各種長度不同的量具
(2)記錄用的作業單、筆等
3、教學用品:相等長度的小課桌若干、其他等物
活動過程:
一、用打扮教室引起幼兒的測量興趣
T:春天到了,我們小朋友們都穿上了好看的衣服,我們幼兒園也將要打扮一新,我們要給這裡的小桌子做一個布的桌套,桌套要和桌子一樣大小,現在我們就來量量看,桌子有多長。
二、幼兒自選一種量具進行測量。量好後,請幼兒用筆和紙記錄下來。
三、幼兒交流自己剛才的測量方法與結果。
教師講述正確的方法:要求每次測量注意首尾相接。
討論:量相同的桌子為什麼會有不同的測量結果?
幼兒討論
小結:
測量工具越長,測得的結果越小,
測量工具越短,測得的結果越大。
四、幼兒換一種測量工具進行測量,並和第一次的測量結果進行比較,再次感受量具長短與測量結果之間的關係。
五、師生共同小結
在測量活動中,我們發現大家測量相同的小桌子,用的量具越長,測量的次數越少;最具越短,測量的次數越多。
幼兒園 科學公開課教案及評析:自然測量 篇7
一、活動目標
1、討論、分析並懂得用不同測量工具測量同一個物件,得出的結果不同;
2、運用已有經驗,進行多種工具的測量,嘗試簡單記錄;
3、感受測量活動的趣味性。
二、活動準備
1、直尺、捲尺、皮尺、小棍、書本、橡皮、鉛筆等測量工具若干。
2、幼兒用書。
3、教學PPT
三、活動過程
1、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幼兒測量的興趣。
師:大家看黑板上的圖片是什麼呀?
幼:小朋友在擦桌子。
師:我們平常是完飯也經常的這樣擦桌子,但是小朋友知道我們的桌子有多長嗎?
2、幼兒討論,教師幫助幼兒小結測量的方法。 師:小朋友們都知道如何測量我們的桌子呢? 幼:尺子、米尺、指頭……
師:非常好!其實我們還可以用我們身邊的物品來進行測量。比如說我們桌子上的書、鉛筆、橡皮。下面老師告訴小朋友們如何用這些物品來進行測量,老師測量的時候請小朋友們跟著老師一起數。請看黑板。
3、指導幼兒用書、橡皮、鉛筆再次測量桌子。
師:那現在請小朋友們開始測量吧!
(啟示幼兒測量物體需要從物體的最頭端起開始測量,測量時用手暫時記錄長度,下次測量需要緊挨手部最後端起開始測量。)
4、幼兒記錄測量結果。
5、分析測量中的問題。
四、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們回家測一測父母和自己的腰的尺寸,並嘗試記錄下來。
幼兒園 科學公開課教案及評析:自然測量 篇8
活動目標
1、運用自然物接續擺放的方法,測量物品的長短高矮。
2、探索發現測量工具與測量次數之間的關係。
3、樂意進行物品的無間隙接續擺放。
活動準備
1、教師操作圖片卡;
2、教學掛圖;
3、插塑積木,古式積木和紙條。
活動過程
一、故事欣賞。
二、問題解決。
1、圍繞故事情節進行提問,激發幼兒進行測量的興趣。
(1)羽兒用什麼為周夫人測量?周夫人的身高有幾根筷子長?
(2)到了布料店,羽兒買了多長的布?他買對了嗎?為什麼?
(3)5根筷子和5根簪子測量出來的數字都是5,可是買來的布卻短了,為什麼?
2、操作圖卡,引導幼兒瞭解相同數量的不同測量物的長短比較。
量一量筷子和簪子的長度。
3、引導幼兒操作古氏積木和插塑積木,嘗試進行測量比較,理解測量的結果和量具的大小、長短有關。
引導幼兒操作古氏積木和插塑積木,進行測量紙條長度。比一比,你發現了什麼?
三、鞏固拓展。
1、請幼兒操作作業單。
2、集體檢查操作結果。
3、:今天我們學會了用不同種工具進行測量,還知道了測量的結果和量具的大小、長短有關。除了今天用的量具外,還有哪些東西可以用來測量呢?小朋友回去後找一找、試一試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