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教案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教案1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歌。
2、聯絡內容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情景交融的寫法。
3、透過誦讀這首詩,體會詩人對朋友的同情和關切之情。
教學重難點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歌。(重點)
2、聯絡內容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情景交融的寫法。體會詩人對朋友的同情和關切之情。
二、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同學們,在我們的文學長河中,有一顆璀璨的星星,那就是唐詩。有成就的詩人更是數不勝數,在盛唐詩壇上,王昌齡也是璀璨的群星之一,以寫邊塞題材著稱,特別擅長七絕。天寶初年,李白在長安供奉翰林時,與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齡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與李白的傲岸不羈有著相似之處。王昌齡貶龍標尉的時間不可確考,有人推測大約在天寶七八年間。李白從天寶三年離京漫遊,此時正在揚州,聽到這個不幸的訊息,便題詩抒懷,遙寄給遠方的友人。
(二)、作者介紹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在我國曆史上,被稱為詩仙。其詩風豪放飄逸,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他善於從民歌、神話中汲取營養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麗絢爛的色彩,是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與杜甫並稱“李杜”,是華夏史上最偉大的詩人。
(三)、學習詩歌
1、教師範讀,領讀詩歌
2、請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古詩。
3、學生自讀體會。
4、交流
(1)指名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通順。
(2)詩中沒有單純的寫景,總是“寓情於景”“情景交融”。聯絡《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的寫作背景思考一下,李白在詩的開頭寫景為什麼選取“楊花”“子規”來寫?
(3)“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這一名句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這樣寫有什麼好處?請簡要分析。
(4)從這首詩中你體會到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詩人與老朋友之間真摯的友情。)
(5)你從哪裡體會到的?
(四)、詩歌賞析
1、詩中融情人景,含有飄零之感、離別之恨的句子是: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寫“楊花”且“落盡”是先點時令,這樣的“暮春”在古詩中是一個花與淚同落的季候,這就奠定了全詩傷感的基調。“楊花”漂泊無定,暗寫王昌齡被貶荒僻之地給人的飄零流落之感;“子規”即杜鵑,在我國古典詩詞中,它總悲哀悽慘地啼叫著。因此,可以說,詩中開頭一句的寫景,不著悲痛之語,而悲痛之意自現。
2、這首詩很能打動人心,得益於表現手法和修辭手法的恰當運用,選擇一個角度,聯絡詩歌內容略作分析。運用了擬人的表現(修辭)手法,分析:“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作者在這裡把明月和輕風人格化了,把未來無知無情的明月,變成了一個瞭解自己、富有同情心的知心人。什麼叫把客觀事物人格化?就是把自己的情感賦予客觀事物,讓它同樣具有情感。透過把明月人格化,讓明月成為自己的替身,伴隨著不幸的友人到偏遠荒涼的所在。同時,還不僅表現出詩人和朋友的心靈都如明月般純潔光明,而且也富有隻要明月還在,兩人的友誼就會像皓月一樣長存之意。
3、“直到”的“直”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參考答案:表現了作者盼望自己的心意早日到達朋友身邊的焦急的心情。明月雖可寄託,長風雖然迅疾,但這份情意送到朋友身邊畢竟需要時間,作者希望長風一路快跑,不作片刻的停留,以早一點把自己對友人的牽掛與安慰之情送到朋友身邊。“楊花落儘子規啼”寫了哪些事物?有什麼作用?含有作者怎樣的感情?作用:
(1)點明時令:點明時令,暮春時節。
(2)渲染氣氛:黯淡,悽楚的氣氛。楊花:漂泊不定,如友人的身世。子規啼鳴:離愁別恨,與友人分離的痛苦。
(3)烘托心情:痛苦,痛惜,悲痛。這句話中,含有對友人遭遇的同情,對友人離別的痛苦——景中含情,融情入景。
三、嘗試背誦。
四、相同題材詩歌交流。《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別董大》等。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教案2
教學目標:
1.瞭解詩體知識:古體詩和近體詩
2.詩歌寫景的目的:寓情於景,為抒情鋪墊
3.楊花、明月、子規三意象
4.詩人的形象
教學過程:
導語:唐詩是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詩歌是唐代文學藝術的代表形式。唐代是我國詩歌發展的全盛期。唐代詩人眾多,僅傳下姓名的詩人就有2300多,僅《全唐詩》中收入的唐詩就有48900多首,一個人每天背一首,得用130多年。唐詩的題材非常廣泛:訴說悲歡離合,歌唱遠大理想,揭露,讚美大好河山,總之,唐詩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唐詩,領略一下唐詩那醉人的風采。
一、文學常識:古體詩和近體詩
在唐代,人們把較少格律限制的詩叫古體詩(格律:詩、詞等關於字數、句數、對偶、平仄、押韻等方面的格式和規則);把唐朝時出現的講究格律的詩稱為近體詩(古體詩和近體詩最初都是唐朝人的說法,古體詩因產生年代早,相對於唐朝人已經是古代的詩體了;格律詩在唐朝時是剛剛成熟的,相對於唐朝人來說是“新近”產生的,所以唐朝人稱它為“近體詩”。我們現代人不過是沿用了唐朝人的說法,實際上“近體詩”離我們不但不近,反而已相當久遠了。)近體詩又分為兩類:律詩和絕句。
古體詩近體詩
形成年代唐代之前唐代
格律要求較少限制限制嚴格
形式分類古詩,古風律詩,絕句
舉例登幽州臺歌送杜少府(律);聞王昌齡(絕)
二、讀:語速,語調,節奏
三、文學常識:李白,字太白,自號清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世稱“詩仙”。
四、釋題,背景
1.標題:
聞:聽說
左遷:遷,調動官職,一般是升官;古人以右為尊,左遷就是降職
寄:寄託,託付
2.背景:詩人王昌齡於天寶8年被貶偏遠之地,當時李白正在揚州,聽說此事,便寫下此詩,寄託對朋友的牽掛。
五、賞析
1.第一句寫了哪些事物?
――楊花,子規的啼鳴(不是子規)。
2.寫這兩個事物的作用是什麼?
(1)點明時令:暮春時節
(2)渲染氣氛:黯淡、悽楚的氣氛
楊花:漂泊不定,如友人的身世;
子規啼鳴:離愁別恨,與友人分離的痛苦
(3)烘托心情:痛苦,痛惜,悲痛
3.這句景物描寫中含有作者怎樣的感情?
――對友人遭遇的同情,對友人離別的痛苦――景中含情,融情入景
4.寫景的目的:一般詩文,寫景的目的,基本上都是為了抒情,絕大多數景物描寫本身,就蘊含了作者的情感。寫景是為抒情鋪墊(準備)。
5.第一句是寫景,第二句是敘事。“聞道”表現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聞道:聽說。表現了作者的驚惜之情:友人已經走了,而且已走了很遠,而且是受了貶謫而走。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教案3
教學目標:
1、積累“落盡、子規、愁心”等文言詞彙。
2、瞭解詩詞有關知識;詩歌五首表達的思想感情。
3、品味詩歌語言,體味詩歌的意境;培養賞讀詩歌的能力,增強古詩文修養。
4、有感情地反覆朗讀詩歌,準確背誦詩歌;
5、瞭解詩歌情景交融的特點,培養學生朗讀古代詩歌的節奏感。
6、啟發學生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知識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誦讀並背誦。引導學生領會詩歌的意境美,感受詩歌的語言美。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進入詩歌意境,運用再造想像感悟詩歌內容。
教法學法:
誦讀法,討論法,合作探究法,欣賞品味法。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學習《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1、作者簡介
李白,唐代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人。他是我國文學史上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杜甫齊名,世稱“李杜”,還有“詩仙”之稱。著有《李太白全集》。
2、自主:題解,作者。
1題解。
(1)聞:聽到,聽說。
(2)左遷:古人尊右卑左,即貶謫。
(3)龍標:今黔陽。
整體翻譯:聽說王昌齡被貶到龍標遙寄此詩。
2作者。
李白:唐代偉大浪漫主義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人稱“詩仙”。
王昌齡:唐代著名邊塞詩人。詩家天子,七絕聖手。因“不護細行”被貶龍標(黔陽)尉。
3、讀詩品詩
指導朗讀詩歌
4、感悟詩意
楊花落盡啦,子規鳥兒不住地在啼,聽說你遭貶了,被貶到龍標去,一路上要經過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讓我把為你而憂愁的心託付給天上的明月吧,伴隨著風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5、品詩欣賞
首句寫景兼點時令,而於景物獨取漂泊無定的楊花,叫著“不如歸去”的子規,即含有飄零之感、離別之恨在內,切合當時情事,也就融情入景。因此句已於景中見情,所以次句便直敘其事。“聞道”,表示驚惜。“過五溪”,見遷謫之荒遠,道路之艱難。(五溪,雄溪、樠溪、酉溪、舷、辰溪之總稱,均在今湖南省西部。)不著悲痛之語,而悲痛之意自見。
後兩句抒情。人隔兩地,難以相從,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將自己的愁心寄與明月,隨風飄到龍標。
6、總結
楊花:漂泊無定
寫景:離愁別緒
子規:不如歸去
明月:陪伴友人、抒情、關懷、思念
主題:表達了朋友的關切和同情
探究
1在詩中找出與懷化有關的內容。
答:龍標、五溪、夜郎。
2作者為何要寫楊花與子規?
答:寫“楊花”且“落盡”是先點時令,這樣的“暮春”在古詩中是一個花與淚同落的季節,這就奠定了全詩傷感的基調。“楊花”漂泊無定,暗寫王昌齡被貶荒僻之地給人的飄零流落之感;“子規”即杜鵑,傳說它是蜀國國王杜宇魂化而成,叫聲淒涼哀婉。因此,可以說,詩中開頭一句的寫景,不著悲痛之語,而悲痛之意自現。
3作者為何“寄愁心與明月”?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答:遠在揚州、行止不定的詩人只好把一片深情託付給千里明月,向老友遙致思念之憂了。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
這裡既有對老友遭遇的深刻憂慮,也有對當時現實的憤慨不平,有懇切的思念,也有熱誠的關懷。
4本詩主題是什麼?
答:借月抒懷,表達驚訝、悲憤、同情、關切、安慰之情。
第二課時
課堂同步練習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教案4
教學目標:
(1)教會學生誦讀,讓學生在吟詠之中加深理解,熟讀成誦。
(2)引導學生從形象入手,體會詩的意境,領會詩所表達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幫助學生了解有關詩歌產生的歷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教學重點:
熟讀、背誦
教學難點:
理解詩句蘊含的情理學習
一、出示目標
自學指導
1、朗讀
2、你從此詩的標題中知道了哪些資訊?
王昌齡、左遷、龍標、寄
3、首句中有哪些意象,請寫出來。
古人在詩詞中描寫情境用來營造氣氛的鳥兒很多,為什麼李白獨選“子規啼”來入詩呢?子歸鳥叫聲淒涼,有“不如歸去”之意,古人用來作為悲情之鳥,李白用“子規啼”表示對朋友悲慘命運的憂慮,對朋友的挽留不捨之情。。
4、王昌齡被貶龍標是什麼季節?為什麼?
暮春從“楊花落儘子規啼”可以看出,“楊花落盡”是暮春的景象,“子規啼”是暮春的氣象。
5、詩人在“楊花落儘子規啼”—句裡寫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樣的氣氛?(2分)
楊花和子規鳥。渲染了無限悲涼感傷的氣氛。
6、你從哪些詩句可看出龍標這被貶之地極偏遠?
7、哪一個字真實集中體現了作者的感情?
寄
8、作者為什麼要把“愁心”寄與“明月”?
9、請對“我寄愁心與明月”這句詩從修辭和作者情感表達兩個角度作簡要賞析。
答:示例①擬人修辭,把明月當作使者,表達對友人的同情與關切。
示例②奇特的想象,把無知無情的明月,想像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對朋友的懷念和同情帶到夜郎西。
示例③情景交融(或以景傳情、借景抒情),把明月之景與對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達自己對朋友的懷念和同情。
10、當得知好友被貶到荒涼僻遠之地、旅途艱辛,假如你是李白,會有怎樣的感情?
二、合作交流
三、協同展示,展示交流結果。
四、抽查清
1、下列對本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B)(C)
A.詩歌首句寫景,次句敘事,後兩句抒情。
B.首句寫景兼點時令,突出了楊花的美麗和子規啼叫的悅耳,使人賞心悅目。
C.“過五溪”說明詩人旅途之艱難,也包含了詩人對友人的牽掛和痛惜之情。
D.詩中將無知無情的明月當成善解人意的人,寄託了詩人對友人的懷念和同情。
E.詩歌想像奇特,體現了李白詩的浪漫主義風格。
2、“楊花”在舊體詩中常象徵____,本詩首句透過各種意象,渲染出在____季節的一種_____氣氛。
答案:(離散、漂泊;暮春;哀傷、惆悵)前一問2分,後兩問各1分。
3、作者為什麼要把“愁心”寄與“明月”?
作者為什麼要把“愁心”寄與“明月”?
答:(因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於月,朋友見月如見作者。2分
4、李白有很多寫友情的詩作,請你寫出其中連續的兩句,並指明是寫給哪個友人的。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贈給汪倫。
(2)“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送別孟浩然明是寫給哪個友人的。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教案5
教學目標:
1、瞭解作者及寫作背景,背誦並默寫全詩。
2、理解詩的內容,學習本詩情景交融、景物人格化的藝術手法。
3、體會詩的意境,領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學習情景交融、景物人格化的藝術手法。
教學流程:
一、匯入
星河耿耿,銀漢迢迢。從遠古奔來的中華文明的長河,千迴百轉,千淘萬漉,使一顆明珠浮出了水面,它的異彩流光,穿過時空,照亮了中國文學長廊,它就是滋養了中華民族文化近千年、並讓世界為之回首的唐宋文學。徜徉在這座文學珍寶館,我們目不暇接,我們留連忘返。在這裡,我們與中國文學史上的眾多名流巨匠擦肩而過:今天迎面走來的是“天子呼來不上船”笑傲紅塵的李白。
遊戲看圖猜詩歌。猜出詩歌並朗讀。
透過這些詩歌,我們瞭解到李白是一個熱情奔放、想象豐富、重情重義的人。今天,我們將走進他的另一首詩歌《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這首詩表現了李白什麼樣的思想感情?又具有什麼樣的藝術風格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吧。
二、預習與交流
1、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世稱為“詩仙”。其詩風豪放飄逸,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他善於從民歌、神話中汲取營養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麗絢爛的色彩,是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
2、背景連結
王昌齡(698—757),字少伯,漢族,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說京兆長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王昌齡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等人交往深厚。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被後人譽為“七絕聖手”。
據說李白從天寶三年離京漫遊,到揚州時,聽到王昌齡被貶龍標尉這個不幸的訊息,便題詩抒懷,遙寄給遠方的友人。
三、初讀詩題,初曉詩情
1、學生讀詩題,聯絡課下注釋,解釋題目意思,並劃分題目朗讀節奏。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2、簡要說說李白寫下這個詩題的時候,該是一種怎樣的心情?
四、初讀詩歌,尋找詩眼
(一)朗讀詩歌
1、師範讀
2、學生自由朗讀詩歌,注意讀準字音和節奏。
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3、全班齊讀。
(二)初步理解詩歌,讀懂詩眼
1、小組合作,結合註釋,理解詩歌大意。
在楊花落完子規啼鳴的暮春時節,我聽說您被貶為龍標尉,一路要經過五溪。我把我憂愁的心思寄託給明亮的月亮,希望它陪著您一直到夜郎以西。
2、尋找“詩眼”
從詩歌中選一個詞作此詩的“詩眼”(愁心)
五、再讀詩歌,讀懂詩眼。小組討論
1、詩人藉助哪些景物來表現“愁心”?描寫了“楊花”和“子規”。寫“落盡的楊花”,點明瞭時令是“暮春”。“暮春”在古詩中是一個花與淚同落的季候,這就奠定了全詩傷感的基調。又因為“楊花”是漂泊無定的,表現了王昌齡被貶荒僻之地給人的飄零流落之感。“子規”即杜鵑,在我國古典詩詞中,它總悲哀悽慘地啼叫著。這表達了李白對朋友被貶謫的悲痛,心裡在滴血一般。
2、詩人因為什麼事情而“愁”呢?“聞道龍標過五溪”。“聞道”表驚惜,“過五溪”,見遷謫之荒遠,道路之艱難。不著悲痛之語,而悲痛之意已見。
3、詩人的愁心託付與誰了呢?為什麼?
明確:“明月”
因為:(1)明月給人的感受如冰似玉,晶瑩潤澤,象徵著親情、友情的純潔。
(2)明月是圓的,象徵團圓,引人深思。
(3)擬人化的手法寫月,賦予月亮以人的特性。李白內心悲愁,無可排遣,無人理解。似乎只有月亮才是真正的知音。
4、本詩借月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對友人的思念、同情和關切之情。
六、名句賞析
在“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中,詩人運用了擬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請任選一個角度,結合詩句內容分析其作用。
(1)擬人修辭,把明月當作使者,表達對友人的同情與關切。
②奇特的想象,把無知無情的明月,想像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對朋友的懷念和同情帶到夜郎西。
③情景交融(或以景傳情、借景抒情),把明月之景與對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達自己對朋友的懷念和同情。
七、小結
詩人李白透過豐富的想象,用男女情愛的方式以抒寫志同道合的友情,給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屬性,它竟會隨風逐月到夜郎西。這種將自己的感情賦予客觀事物,使之同樣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維所形成的巨大的特點之一和優點之一。
想像驚人,氣概超逸,筆勢靈動,充分地顯示出李白的藝術個性,這也是《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之所以有長久的藝術魅力的真正原因。
八、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教案6
一、教學目標:
1、瞭解作者及寫作背景。
2、有感情地朗讀詩歌,理解詩歌的內涵,體會作者的感情。
3、學習詩歌借景抒情的寫法。
二、教學重難點:
2、3。
三、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回顧有關寫“月”的古詩。
二、作者簡介:李白(701—762年),生於701年2月8日,漢族,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在我國曆史上,被稱為詩仙。其詩風豪放飄逸,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他善於從民歌、神話中汲取營養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麗絢爛的色彩,是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與杜甫並稱“李杜”,是華夏史上最偉大的詩人。
三、背景連結:王昌齡早年家貧,不惑之年才中進士,開始任秘書省校書郎,後任中博學宏辭,授汜水尉,後來因事貶至嶺南,一生遭遇坎坷。王昌齡天寶年間被貶到龍標尉,與其交情深厚的李白當時正在揚州,聽到這個不幸的訊息,便題詩抒懷,慰藉遠方的友人。
四、多次朗讀,理解詩歌。
1、初讀詩歌,把握詩歌的節奏。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
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
隨君直到/夜郎西。
2、二讀詩歌,解讀詩意。
在楊花落完子規啼鳴之時,我聽說您被貶為龍標尉,一路要經過五溪。我把我憂愁的心思寄託給明暖的月亮,希望它陪著您一直到夜郎以西。
3、三讀詩歌,整體感知。
(1)詩人在第一句詩中描寫了哪些景物?有什麼作用?
描寫了“楊花”和“子規”。寫“楊花”且是“落盡”是點明瞭時令是“暮春”,“暮春”在古詩中是一個花與淚同落的季節,這就奠定了全詩傷感的基調。又因為“楊花”是漂泊無定的,表現了王昌齡被貶荒僻之地給人的飄零流落之感。“子規”即杜鵑,在我國古典詩詞中,它總悲哀悽慘地啼叫著。因此,可以說詩中開頭一句的寫景,不著悲痛之語,而悲痛之意自現。
(2)該詩中哪一句點明瞭主旨?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主旨句:“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表達了詩人的憂愁和無奈,抒發了對友人的深切同情和關心的思想感情。
(3)這首詩很能打動人心,得益於表現手法和修辭手法的恰當運用,選擇一個角度,聯絡詩歌內容略作分析。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作者把明月人格化了,把本來無知無情的明月,變成了一個瞭解自己、富有同情心的知心人。透過把明月人格化,讓明月成為自己的替身,伴隨著不幸的友人到偏遠荒涼的所在。同時,還不僅表現出詩人和朋友的心靈都如明月般純潔光明,而且也富有隻要明月還在,兩人的友誼就會像皓月一樣長存之意。
4、再讀詩歌,歸納小結。
這首詩中對暮春時節特定景物楊花、子規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切同情和關切的思想感情。
五、板書設計
景:楊花落儘子規啼鳴哀切、悽慘
情景交融
情:寄情明月隨風相伴同情、關切
六、拓展延伸:積累李白借月抒懷的詩歌
1、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玉階怨》
2、淥水淨素月,月明白鷺飛。郎聽採菱女,一道夜歌歸。
《秋浦歌(十三)》
3、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月下獨酌》
4、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閒。
《關山月》
七、作業佈置:背誦並默寫此詩。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教案7
【知識與能力】
1.學生背誦,感知詩意。(重點)
2.學生品味,感悟詩情。(重、難點)
【過程與方法】
1.自主,合作,探究。
2.品讀,賞析,感悟。
3.多媒體輔助教學。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生理解朋友之間的真摯情誼。
一、課前推詩,啟迪詩心
(一)學生說詩
(二)教師評詩
平時,我們經常不知道作者的詩說是李白的,何止是張冠李戴啊!網上還傳說李白是預言家呢!(看PPT)其實,要說李白的預言,只有一次,那就是他說“隨風直到夜郎西”,10年後,他被貶到比湖南夜郎縣更西的.貴州夜郎國。
二、知人論世,走近詩人
(一)詩人簡介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出生西域碎葉城(吉爾吉斯斯坦),四川江油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譽為“詩仙”,與“詩聖”杜甫並稱“李杜”。其詩豪放飄逸,想象豐富,語言清新,音律和諧,意境奇妙。寫月名,捉月死。
學過詩作:《古朗月行》(前四句)、《靜夜思》、《贈汪倫》、《夜宿山寺》、《望廬山瀑布》、《早發白帝城》、《望天門山》、《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秋浦歌》(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赧郎明月夜,歌曲動寒川。);名句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人生貴相知,何必金與錢”、“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二)背景解說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是為好友王昌齡(盛唐著名邊塞詩人、“詩家天子”,與李白並稱“七絕聖手”;學過《芙蓉樓送辛漸》、“唐人七絕壓卷之作”《出塞》)被貶夜郎而作。天寶初年,李白在長安供奉翰林時,與他有密切交往。王昌齡一生遭遇坎坷,其性格與李白傲岸不羈較為相似,因“不護細行”而被謗貶龍標尉。李白此時正在揚州,聽此不幸訊息,便題詩抒懷,遙寄慰藉。
三、披文入情,感悟詩情
(一)朗讀試背:聽讀、齊讀。(節奏、平仄、押韻)
(二)感知意象:楊花、子規、明月。
(三)品悟感情:憂傷、同情、牽掛、安慰。
四、深入品味,鑑賞詩美
(一)語言美:自然流暢,生動形象。
(二)韻律美:平仄諧調,押韻清晰。
(三)意象美:情景交融,寄託深沉。
(四)情感美:真摯淳樸,深切感人。
五、佈置作業,拓展詩境
1.默寫這首詩。
2.查詢“月亮”或“友情”的古詩並標上平仄。
3.探究“龍標”、“五溪”、“夜郎”的變遷。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教案8
教學目標:
1、知人世:背景、作者。
2、誦讀詩:學會誦讀,在吟詠之中加深理解,熟讀成誦。
3、賞析詩:從形象入手,體會詩的意境,領會詩所表達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理解重點詩句的含義;整體感知詩的意境。
教學難點:
體會情景交融、客觀景物人格化的藝術手法;品讀背誦全詩,體會作者對朋友的同情和關切之情。
教學方法:
朗讀、研討。
課型:新授課。
課時數: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新唐書·文藝傳》載王昌齡左遷龍標尉,是因為“不護細行”,也就是說,他的待罪貶官,並不是由於什麼重大問題,而只是由於生活小事不夠檢點。在《芙蓉樓送辛漸》中,王昌齡也對他的好友說:“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即沿用鮑照《白頭吟》中“清如玉壺冰”的比喻,來表明自己的純潔無辜。李白在聽到王昌齡遭遇以後,寫了這首充滿同情和關切的詩篇,從遠道寄給他,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二、作者簡介:
李白,唐代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人。他是我國文學史上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杜甫齊名,世稱“李杜”,還有“詩仙”之稱。著有《李太白全集》。
三、背景介紹:
王昌齡是盛唐詩壇上一位以寫邊塞題材為主的著名詩人。他特別擅長寫七絕。天寶初年,李白在長安供奉翰林時,與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齡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與李白的傲岸不羈有著相似之處。據說李白從天寶三年離京漫遊,到揚州時,聽到王昌齡被貶龍標尉這個不幸的訊息,便題詩抒懷,遙寄給遠方的友人。
四、標題解說:
龍標:今湖南黔陽,唐時甚僻。詩中指王昌齡,古人常用官職或任官之地的州縣名來稱呼一個人。左遷:古尊右卑左,即貶官。
聽說王昌齡被貶到龍標,(我)在這遙遠的地方寫下這首詩寄給他。
這首詩是作者為好友王昌齡貶官而作的抒發感憤、寄以慰藉的好詩。
五、聽讀課文:
注意讀準字音,並用“/”劃分詩句的節奏。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唐]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六、感悟詩意,鑑賞意象
樹上楊花落盡,杜鵑鳥在不停地啼叫,聽說你被貶到龍標去了,一路上要渡過五條溪水。
我把這顆為你而憂愁的心託付給天上的明月,讓它伴隨著你一直走到被貶的偏遠之地夜郎以西。
詩中寫的景物有哪些?這些景物有何內涵?
楊花、子規、明月
“楊花”即柳絮,有漂泊無定之意。
“子規”即杜鵑,在我國古典詩詞中,它總悲哀悽慘地啼叫著。
“明月”代表思念,自古以來就有遙寄相思之意。
七、品詩欣賞
1、寫楊花,子規的啼鳴這兩個意象的作用是什麼?
(1)點明時令:暮春時節
(2)渲染氣氛:黯淡、悽楚的氣氛。楊花:漂泊不定,如友人的身世;子規啼鳴:離愁別恨,與友人分離的痛苦
(3)烘托心情:痛苦,痛惜,悲痛
2、這句景物描寫中含有作者怎樣的感情?
對友人遭遇的同情,對友人離別的痛苦——景中含情,融情入景
3、寫景的目的:
一般詩文,寫景的目的,基本上都是為了抒情,絕大多數景物描寫本身,就蘊含了作者的情感。寫景是為下面那兩句為抒情鋪墊。
4、本詩是怎樣描寫景物的?
有聲有色視聽結合動靜結合
八、合作學習
詩中哪一個字真實集中體現了作者的感情?
愁
1、對朋友遠行的擔憂;
2、對社會的憤慨不平;
3、對朋友的思念之情;
4、對朋友遭貶的同情。
九、寫法探究
作者為什麼把“愁心”寄與“明月”?
作者說自己心中充滿了愁思,無可告訴,無人理解,只有將這種愁心託之於明月;人隔兩地,難以相從,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自己和朋友都可看見她,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將愁心寄與,別無他法。透過詩人豐富的想象,本來無知無情的明月,竟成為了一個富有同情心的人(擬人),她將詩人對朋友的懷念和同情帶到了遼遠的夜郎之西。有道是“明月千里寄相思”,作者所寄的——是對好友身遭貶謫的同情,是對好友長途跋涉的擔憂;是陪伴友人一路前行的一片深情,是告慰友人並不孤單的一種情懷……所有這些,真切地傳達出作者得知友人遭貶後的心靈震撼以及由此而引發出來的強烈的主觀感情。同時詩人給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屬性,它竟會隨風逐月到夜郎西。這種將自己的感情賦予客觀事物,使之同樣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想象驚人,氣概超逸,筆勢靈動,充分地顯示出李白的藝術個性,這也是《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之所以有長久的藝術魅力的真正原因。
十、板書總結
寫景敘事:揚花子規聞道過五溪
抒情:愁心明月輕風直
主題:詩人透過對景物的描寫,表達了對友人的深切同情和關切的思想感情
十一、課外知識拓展延伸
你還記得哪些關於明月的詩?(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張九齡《望月懷遠》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柳永《雨霖鈴》李白《古朗月行》《把酒問月》《月下獨酌》
十二、佈置作業:
1、背誦全詩。
2、調動你的聯想和想象寫一段描寫月亮的文字,其中至少使用兩種修辭手法。(不少於60個字)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教案9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唐·李白
楊花落儘子規啼,
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
隨風直到夜郎西!
樹上楊花落盡,杜鵑在不停地啼叫,
聽說你被貶到龍標去了,一路上要經過辰溪、酉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讓我把為你而憂愁的心託付給天上的明月吧,
伴隨著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這首七絕,是李白寫給他的好友王昌齡的,王昌齡左遷龍標並不是由於什麼重大問題,而只是由於生活小節不夠檢點。在《芙蓉樓送辛漸》中,王昌齡也對他的好友說:“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即沿用鮑照《白頭吟》中“清如玉壺冰”的比喻,來表明自己的純潔無辜。李白在聽到他不幸的遭遇以後,寫了這一首充滿同情和關切的詩篇,從遠道寄給他,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這是一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章,感情的分量卻相當沉重。
1、首句便擇取兩種富有地方特徵的事物(楊花、子規),描繪出南國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種哀傷愁惻的氣氛。“楊花落盡”寫出了春光消逝時的蕭條景況。杜鵑泣血悲鳴,進一步渲染環境氣氛的黯淡,悽楚。楊花即柳絮。子規是杜鵑鳥的別名,相傳這種鳥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鳴聲異常悽切動人。讀了開頭兩句詩,人們不難想象出:寄遊在外的詩人,時當南國的暮春三月,眼前是紛紛飄墜的柳絮,耳邊是聲聲子規鳥兒的悲啼,此情此景,已足以使人心生悲涼,更何況又傳來遠方老友的不幸遭貶的訊息,又怎讓人不為友人擔心、憂愁?
2、次句“聞道龍標過五溪”,描寫王昌齡'左遷'赴任路途險遠,內心悽楚更兼環境蕭涼,更顯出李白對詩友遠謫的關切與同情。
3、這起首二句的作用:它既寫了時令,也寫了氣氛,既點明題目,又為下二句抒情張本。
4、“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是寄情於景,對詩友進行由衷的勸勉和寬慰。意思是,我將自己對你的一片情思寄與明月,希望這千里共有的明月光帶著我的思念隨你直到你遠謫的偏遠之地,聊慰你孤寂的身影。
5、三、四句緊承上文,集中抒寫了詩人此時此地的情懷。句中“愁心”二字既有對老友遭遇的深刻憂慮,也有對當時現實的憤慨不平,有懇切的思念,也有熱誠的關懷。
(借明月以抒發旅思鄉愁懷舊念遠的感情,這種聯想和表現手法在李白以前的詩作中便不止一次地出現過。鮑照詩:“三五二八時,千里與君同。”湯惠休《怨詩行》:“明月照高樓,含君千里光。”南朝樂府《子夜四時歌》中也有“仰頭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之句。但拿它們和李白這兩句詩相比,李詩可以說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前代詩人還只是在看到明月之後聯想到異地的親友或進而想託明月寄去自己的一片深情,而李白在這裡不僅要託月寄情,而且要讓明月作為自己的替身,伴隨著不幸的友人一直去到那夜郎以西邊遠荒涼的所在。)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教案10
一.目標設計
1、教會學生誦讀,讓學生在吟詠之中加深理解,熟讀成誦。
2、引導學生從形象入手,體會詩的意境,領會詩所表達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幫助學生了解有關詩歌產生的歷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熟讀、背誦
難點:理解詩句蘊含的情理
三、教學過程
(一)標題解說
你從此詩的標題中知道了哪些資訊?
龍標:今湖南黔陽,唐時甚僻。詩中指王昌齡,古人常用官職或任官之地的州縣名來稱呼一個人。
左遷:古尊右卑左,即貶官。
這首詩是作者為好友王昌齡貶官而作的抒發感憤、寄以慰藉的好詩。
(二)資料助讀
1、作者簡介: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著名詩人。青年時曾漫遊全國各地,後應詔入京,三年後離開,長期遊歷,安史之亂時,因參加王璘幕府,被流放夜郎,中途遇赦,晚年漂泊。李白思想教複雜,總有報國之志,但一生遭遇坎坷曲折。他是繼屈原之後的最偉大浪漫主義詩人。本詩是李白聽到王昌齡遭貶遠調時寫給他的,表達了對他的同情。
2、寫作背景:
王昌齡是盛唐詩壇上一位以寫邊塞題材為主的著名詩人。他特別擅長寫七絕。天寶初年,李白在長安供奉翰林時,與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齡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與李白的傲岸不羈有著相似之處。據說李白從天寶三年離京漫遊,到揚州時,聽到王昌齡被貶龍標尉這個不幸的訊息,便題詩抒懷,遙寄給遠方友人。
(三)整體感知
1、聽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並用“/”劃分詩句的節奏。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唐]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
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
隨君/直到/夜郎/西!
2、學生齊讀,體會文中蘊含的作者感情。
(四)合作學習:
1、你從哪些詩句可看出龍標這被貶之地極偏遠?
2、詩中哪一個字真實集中體現了作者的感情?
3、詩人為什麼要將愁心寄與明月呢?
4、本詩借月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教師根據學生的交流發言再簡單講解詩意。
“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首句寫景兼點時令:景物描寫獨取漂泊不定的楊花,泣血悲啼之鳥子規,渲染一種哀愁氣氛,融情於景,既有漂泊之感,又有離別之恨。“楊花落盡”正是春天季節,詩人沒有選取明媚春光,而是用楊花描寫此時景物,可見獨具匠心。“過五溪”可見遷謫之荒涼,道路之遙遠、艱難,詩人雖無悲痛之語,悲痛之意自見。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此句為抒情:抒發了對好友的不幸遭遇擔心與關懷之情。人隔兩地,難以相從,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將自己的愁心寄予明月,隨好友到龍標。詩人馳騁豐富的想象,用本來無知無情的明月作信史,代轉自己的一片情意。如此寄愁心與明月常相隨,不僅表現牽掛友人命運之心無時不在,而且有此情此心明月可以做證的意味,感情真摯,膾炙人口。
(五)名句欣賞: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這一句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這樣寫有什麼好處?簡要賞析。
擬人,明月有了人性,能將“愁心”帶給遠方的朋友,詩句生動形象的表達了詩人的憂愁和無奈,以及對友人的同情和關切之情。
(六)作業佈置:
背誦默寫本詩,並蒐集整理與月有關的詩句。
(七)板書設計: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白——唐代詩人
我————月————君
(寄)(隨)
愁心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