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中班音樂教案三篇

【熱門】中班音樂教案三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班音樂教案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班音樂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中班幼兒想象力、創造力和表現力比小班幼兒有了明顯提高,他們喜歡傾聽各種好聽的聲音,樂於透過歌唱、律動、舞蹈、表演等活動來表現內心情感,能感受到聲音強弱、速度快慢,但由於幼兒天性活潑好動,對節奏和節拍的控制能力不足,往往造成幼兒在音樂活動中節奏不穩定、速度不統一等情況,因此我結合《指南》和五大領域中班音樂目標設計本節活動。引導幼兒用不同的手指及肢體動作表現歌曲內容,感受和表現基本節奏型、幫助幼兒熟悉旋律樂感、節奏感、韻律感。鼓勵幼兒自發大膽的進行藝術表現和創造,感受音樂帶來的快樂,體驗遊戲的樂趣。

  教學目標:

  1.能用拍手等身體動作或可敲擊的物品敲打節拍和基本節奏。

  2.學習聽辨音樂,較準確感受音樂節奏。

  3.喜歡參加音樂遊戲,體驗與同伴互動帶來的快樂。

  教學準備:音樂、圖片若干、地墊若干

  教學過程:

  一、遊戲匯入小遊戲《下雨啦》,活躍氣氛,增強幼兒注意力。

  師:小雨、中雨、大雨、暴雨······,中雨、小雨,天晴啦!小朋友們休息一下吧!

  二、圖片展示與交流想象師:

  1、現在請小朋友們欣賞一些圖片,圖片上的內容呀都會體現出一些手部動作,我們一起來猜一猜吧!

  2、圖片上面是什麼?依次說出圖片上有個的"口令"。

  3、呀!老師有張圖片不見了,請女孩們幫忙找一下,看看在沒在你的墊子底下?哇!上面是什麼?誰能模仿蝴蝶的動作?它的口令是"蝴蝶飛飛飛幾下"

  4、最後一張圖片特別淘氣,男孩子幫忙找下看看爬沒爬到你的墊子底下。蜘蛛是怎麼爬的?口令"一隻蜘蛛爬上來,咦!嚇的渾身起疙瘩"。

  三、樂曲欣賞與完整表演師:我們把5張圖片上的指令和動作一起復習一下,記著要按順序哦,開始:拍拍錘錘畫叉叉,蝴蝶飛飛飛幾下,一隻蜘蛛爬上來,嚇得渾身起疙瘩。

  1、播放音樂,感受節奏。

  接下來我們聽一段音樂,小朋友們可是試著拍手打節奏。

  2、師幼跟隨音樂的動作

  四、大膽創想與實驗

  1、師:剛才我們小手的活動場地是地板,那麼想一下在身體上還有哪裡可以做為小手的活動場地呢?

  幼:後背、大腿、臉······播放音樂進行實驗

  2、師:在我們的身邊,你想用哪做為小手的活動場地呢?5個數後出發吧,5、4、3、2、1出發!

  活動延伸:在美工區里老師投放了毛根和瓶蓋等材料,小朋友們來體驗做一隻可愛又調皮的小蜘蛛吧!

中班音樂教案 篇2

  一、活動目標:

  1.能辨別樂曲的三段式結構,進一步感受樂曲雄壯有力的特點。

  2.能在音樂的伴奏下想像,並用動作表現熟悉的運動專案。

  3.讓幼兒感受歌曲歡快的節奏。

  4.讓幼兒知道歌曲的名稱,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詞內容。

  二、活動準備:

  錄音機和磁帶

  三、活動過程:

  1.在運動員進行曲的伴奏下,幼兒走進教室。

  2.回憶樂曲。提問:這首樂曲的名字叫什麼?它是在什麼時候使用的樂曲?它給人什麼感覺?

  3.完整欣賞樂曲,引導幼兒辨別樂曲的三段變化。

  4.分段欣賞聽A段。引導幼兒想像這一段表現了什麼,並啟發鼓勵幼兒根據自己的想像用動作表現。聽B段能區分A、B、A的結構。

  5.聽音樂表演。幼兒在音樂的伴奏下,扮演運動員,做出各種運動專案的模仿動作。

  四、活動建議:

  在表演區繼續進行表演,並可以提供運動員進行各種運動專案的圖片名稱,豐富幼兒的動作。

  活動反思:

  音樂主要是感情藝術,音樂總是以它的立意美、情境美、音韻美、曲調美等來表達人們的心聲:或者隱含著一個美好的寓意,或者師法一種溫馨的心曲,或寄託一個美麗的夢幻,或展現一片熾熱的情懷。進行曲是用行進步伐的節奏寫成的樂曲,一種進行曲是供隊伍行進時奏唱的,以統一的步伐、是鼓舞人心的。

中班音樂教案 篇3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教案

  教學課題:拉丁美洲音樂之巴西音樂

  教學班級:高一年級三班

  教學課時:45分鐘

  教學目標:1、透過拉美音樂中最具有拉丁節奏及風格的代表——“桑巴”的學習,瞭解拉美音樂對節奏的重視,同時豐富同學們對節奏的瞭解和把握。

  2、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的合作,讓學生親身參與到音樂表演活動當中,在“玩”的過程中享受音樂表現的樂趣,陶冶情操。同時開發學生的創作能力,培養學生藝術想象力和創造力。 教材分析:拉丁音樂是一種以節奏為中心的流行音樂,它的節奏所具有的不僅僅是簡單的強弱規律,而是作為一種音樂的靈魂使其上升到主導地位。因此,在瞭解拉丁音樂的過程中,首先需要了解的就是它的節奏。今天我們著重介紹一種具有代表性的拉丁節奏及風格——桑巴。桑巴是拉丁美洲最具代表性的舞蹈之一。它源於巴西,是以黑人所具有的美洲節奏為基礎,大量的融進歐洲旋律二產生的舞蹈音樂形式。其音樂特徵是2/4拍,音符短促地滾動節奏,節奏感很強。

  教學重點:1、利用拉丁美洲最具代表性的舞蹈之一----桑巴,使學生把握拉美音樂的節奏特點,教案《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教案》。

  2、在教學過程中,切實體現“學生親身參與”的理念。

  教學難點:1、透過對拉丁美洲最具代表性的舞蹈之一——桑巴的認識,分析它的音樂特點,把握拉美音樂的節奏特點。

  2、注意學生的參與性,創造性。

  教學媒體:多媒體,小鼓(或者其他可用於擊打的'物品),身體樂器

  教學過程:

  1、匯入:請同學們看一段影片。(文根英《舞者的純情》)

  2、這段影片中的音樂是“桑巴”舞蹈中一段常常會聽到的音樂,是很著名的一段“桑巴”配樂。(桑巴源於巴西,它是以黑人所具有的美洲節奏為基礎,大量地溶進歐洲旋律而產生的舞蹈音樂形式。傳統桑巴可分為農村桑巴和城市桑巴兩種。現代歐美所流行的桑巴,於1920年左右形成於巴西的里約熱內盧。)其特徵就是2/4拍,音符短促地滾動節奏,可以說是拉美音樂的代表之一。今天我們就來共同學習“桑巴”的典型節奏型。

  2、帶領同學們一起做幾個簡單的節奏練習。(小鼓)

  (1)(2)(3)

  3、透過剛才的練習,使同學們發現有大量的切分音出現。

  再透過另一段反應“桑巴”節奏的影片(九拍小鼓手演奏的桑巴節奏),歸納出該影片最突出的節奏型:切分。

  從而瞭解到桑巴中最常見的節奏型就是切分節奏,它能很好的融入桑巴的舞步當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4、讓同學們四人一組進行節奏的創編,使它既能突出2/4的特點,有能讓每個人都用不同的節奏型來敲擊,重點是突出切分的節奏感,體驗桑巴的節奏特點。

  5、在經過了同學們的分組討論和練習,請幾組同學來表演一下他們的成果。並且請其他同學來說明一下他們的節奏特點。

  6、除了切分音,同學們還能創作出什麼樣的節奏型?

  (進行分組練習)

  7、請幾組同學來表演一下他們的創作成果。

  課堂小結:透過今天這節課,我們對拉美音樂的節奏特點有了大致的瞭解,同時豐富了我們對其他不同節奏型的編組與創作,使我們對節奏的把握也更加準確。拓展了我們的創作能力。 課後作業:在掌握了巴西音樂的節奏特點以後,瞭解阿根廷音樂的有關知識,為下節課的學習做準備。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