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體育遊戲教案中班簡單

幼兒園體育遊戲教案中班簡單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體育遊戲教案中班簡單,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體育遊戲教案中班簡單1

  活動目標:

  1、掌握原地起跳以前的屈腿降重心的要領。

  2、養成聽指揮、遵守遊戲規則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活動操場。

  活動過程:

  一、準備部分

  帶領幼兒排四個縱隊,根據節奏做熱身運動。

  二、開始部分

  1、以小青蛙要過河,匯入活動。

  師:"小青蛙要到河對岸玩,要怎麼過河呢?小朋友們幫小青蛙想想辦法。"

  2、引導幼兒討論出:青蛙要跳過河。

  3、教師規範的示範跳河的動作,幼兒認真觀察。

  4、請一個幼兒出來嘗試跳遠

  5、教師講解跳遠的基本要領,即預備、起跳、騰空、落地四個步驟。重點講解屈腿降重心的要領。

  6、幼兒按順序進行跳遠。

  注意事項:

  (1)不要連續跳;

  (2)不能用跑、跨;

  (3)要求雙腿併攏跳;

  (4)要跳過河的對岸才能算過河。

  7、幼兒練習跳遠,教師個別指導。

  三、結束部分

  1、帶領幼兒做放鬆運動。

  2、請幼兒有序地回教室,喝水、擦汗。

幼兒園體育遊戲教案中班簡單2

  設計意圖:

  竹筍是男女老少都愛食用的一種蔬菜,但是生活中有的小朋友卻不知道竹筍生長在哪裡。我設計這節課我是想透過體育遊戲活動的形式,讓幼兒知道竹筍生長的位置的同時也鍛鍊幼兒單腳站、跳躍的能力,還培養幼兒之間的相互團結友愛的精神。

  活動目標:

  1.鍛鍊幼兒單腿站立、單腳跳躍的能力。

  2.透過遊戲活動,提高幼兒的團結合作能力,培養他們互相協調、團結友愛的精神。

  活動準備:

  圈12個、竹筍道具若干、小籃子3個、大籃子3個。

  活動過程:

  1.先讓幼兒進行熱身運動。

  師:孩子們!你們見過竹筍嗎?你們知道竹筍生長在哪裡嗎?今天小朋友們當回小勞動者,大家聽我指揮,看看誰的竹筍挖得最快!首先我們先來活動活動筋骨吧!

  2.進行遊戲。

  將15名幼兒分成3組排列在起跑線上,每一組的第一名幼兒手拿小籃子,單腳跳入圈內彎腰挖起圈周圍的一個竹筍放入手提的籃子裡,依次單腳跳躍連挖起4個圈外圍邊的竹筍,再(小跑行至相對應組的籃子將挖出的竹筍放入)跑回起點,後者依次進行。先返回的一組為勝利。

  規則:

  (1)跳圈時腳不能碰圈。

  (2)挖竹筍時保持單腳跳躍、單腳站立等姿勢。同時籃子裡的竹筍不能掉在地上。

  (3)每跳躍一個圈只可挖取1個竹筍。

  如違反規則需回到起點重新進行遊戲。

  3.活動結束放鬆。

  幼兒在音樂的伴奏下,活動四肢,放鬆身體。

  活動分析:

  體育活動的開展是讓孩子在玩中學、學中玩、玩中練、練中玩,鼓勵幼兒大膽嘗試,以增強幼兒的體質,使幼兒的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根據幼兒的活動反應我做了以下的分析:

  (1)教師是幼兒活動的引導者、支持者和合作者。活動中老師要更多的關注幼兒的活動,並進行適時的引導。

  (2)老師在投放材料時要考慮到個體差異和孩子的能力與水平。

  (3)當發現幼兒對某一材料的某一玩法興趣減弱時,教師需要充分發揮材料的作用,進行更深層次的指導,以保持孩子對遊戲活動的興趣。在活動中要對幼兒的活動進行適時的指導和具體的評價,不能只是讓幼兒進行單一的`玩法。

  活動反思:

  《挖竹筍》這節課,既能滿足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和需要,也是幼兒非常喜歡的體育活動。活動主要以運動為載體,透過創設簡單的遊戲情景、使幼兒主動參與活動,體驗運動的快樂,掌握一些簡單的運動技能。就教學目標的達成來分析,孩子們在活動中學會了單腿站立的能力,同時鞏固了幼兒單腳站立朝不同方向跳,訓練了幼兒肌肉的耐力。就孩子們參與程度來分析,孩子們主動的參與活動,在活動中積極性很高,興趣很濃。在活動中雖然我重點講解了挖竹筍的動作流程,但我沒有重點強調動作要領,沒有讓孩子跟著我一起多練習幾遍,所以有的小朋友出現隨意跳的現象。我想如果在活動開始部分我透過一首進行曲的音樂來引導孩子們踏步走成佇列,孩子們的積極性會更高,注意力會更集中,老師也不用太累。

  總的來說,整個遊戲活動使幼兒在愉快有趣的氛圍中獲得運動技能,充分發揮了幼兒的主體作用,既鍛鍊了身體,也使體育遊戲活動變得更加生動有趣。

幼兒園體育遊戲教案中班簡單3

  活動目標:

  1、幼兒喜歡參與遊戲,情緒積極愉快。

  2、幼兒透過遊戲培養抑制自己行為的能力,訓練反應的靈敏性。

  3、幼兒能按遊戲規則進行遊戲。

  活動準備:

  “熊”頭飾一隻,圈劃幼兒活動範圍和“熊家”

  活動過程:

  1、匯入活動。

  教師:“如果你突然遇到一頭大狗熊,你該怎麼樣,它才不會吃你?”幼兒討論提出意見。

  2、設定情境,觀察討論熊的習性。

  (1)請另一位老師扮成熊,聽到主班老師說“哎呀!瞧,我們班來了一隻大狗熊!你們快用你剛才的辦法試試看,看它會不會吃你!”就出現。

  幼兒嘗試自己的辦法,熊將出聲的,動的幼兒抓走。

  教師請沒被抓走的幼兒介紹自己的方法:沒有動,沒有出聲音等。

  (2)教師引導幼兒瞭解熊的習性:

  “熊”介紹自己的特點:“人們都叫我?黑瞎子?,沒錯,我的眼睛不好,但是我的耳朵可靈了!一點點聲音我都能聽見!”教師引導幼兒討論遇到熊的時候該怎麼辦:看到了熊不要動,不要說話,就不會被熊吃了。

  3、學習兒歌《熊來啦》。

  (1)教師:“我這兒有一首兒歌,只要你會念這首兒歌就不會被熊抓走了,像不想聽聽?”

  (2)教師念兒歌,幼兒以集體,分男女的形式學習兒歌。

  4、第二次遊戲。

  教師:“如果熊再來,我們怕不怕?我們就一邊念兒歌,一邊用兒歌裡的方法,就不會被熊抓走了!”

  教師:“哎呀!熊來啦!”

  熊出現,教師和幼兒一起念兒歌玩遊戲。

  5、商定遊戲玩法和規則。

  和幼兒一起討論“熊沒來的時候我們幹什麼?”“熊什麼時候出來?”“什麼時候念兒歌?”“什麼時候不動了”“什麼時候遊戲結束?”“熊的家在哪裡?”等問題。

  教師總結幼兒的討論結果。

  6、幼兒扮熊進行遊戲。

  (1)請一位幼兒扮熊進行遊戲。

  (2)請若干幼兒扮熊進行遊戲。

  7、教師小結,評價,表揚按規則進行遊戲的幼兒。

  8、幼兒“熊走”進教室。

  附:兒歌《熊來啦》

  熊來啦!熊來啦!聞聞你來聞聞他。

  別動別笑別說話,別被狗熊抓回家。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