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小學二年級數學下總複習教案(通用13篇)

北師大版小學二年級數學下總複習教案(通用13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北師大版小學二年級數學下總複習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二年級數學下總複習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透過複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有餘數除法的計算方法,掌握用豎式計算的方法。

  能力目標:在複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情感目標: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絡,從而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複習重點

  用有餘數除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三、教學過程

  (一)複習內容

  1、有餘數除法各部分的名稱及聯絡

  總結:餘數要比除數小。

  2、有餘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1)豎式計算

  43÷747÷934÷6

  (2)計算有餘數除法時應注意哪些?

  (二)基礎練習

  1、計算有餘數除法時,()必須比()小。

  2、在36÷7=5……1中,被除數是36,除數是()商是(),餘數是()。

  3、有17個羽毛球平均分給5個班,每班分得()個,還剩()個。

  4、在□÷7=□……□中,餘數最大是()。

  5、括號裡最大能填幾?

  ()×4<30()×5<32()×7<46()×9<42

  (三)拓展練習

  1、有16個放木塊。

  (1)擺5個過一樣的長方體,每個長方體最多用()個放木塊,還剩()個放木塊。

  (2)每個長方體用3個放木塊,最多可以擺()個長方體,還剩下()個放木塊。

  2、有86個蘑菇,平均放在9個小筐裡,每個小筐放幾個?還剩幾個蘑菇?

  3、小猴子爬杆,一秒鐘能爬2米,杆長15米,小猴子7分鐘能爬到杆頂嗎?

  4、有26千克豆油,每個油桶裝4千克油,這些油至少需要多少個油桶?

  5、媽媽買來30個釦子,每件衣服釘7個,最多可以釘幾件衣服?

  (四)提高練習

  1、大汽車:每次可以運5噸牛肉

  小汽車:每次可以運3噸牛肉

  (1)有13噸牛肉,怎樣派車最合理?

  (2)有14噸牛肉,怎樣派車最合理?

  2、32塊餅乾,每個小朋友分5塊,還餘2塊,共發給幾個小朋友?

  3、在()÷()=5……7中,當除數最小時,被除數是多少?

  4、請算出第22個圖形和第48個圖形分別是什麼?

  ☆△△□□○☆△△□□○……

  小學二年級數學下總複習教案 篇2

  一、教學內容:

  本單元及本冊教材所涉及的知識為複習內容

  二、重點、難點、關鍵

  1、重點:

  (1)引導學生進一步鞏固萬以內加減法及連加、連減和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

  (2)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先乘除,後加減”,以及帶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順序。

  (3)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難點:

  (1)提高學生計算的準確性。

  (2)使學生對所學知識能加深理解,並融會貫通。

  (3)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關鍵:

  (1)要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採用多種形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要重視學生的差異,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有針對性地輔導,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使所有學生都能樹立自信心,有進一步發展。

  三、教學要求:

  1、使學生進一步鞏固本學期所學的知識,加深對這些知識的理解,提高掌握水平。

  2、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發展初步空間觀念和抽象概括能力。

  3、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四、課時劃分:

  4課時

  五、教學進度:

  第17~19周

  小學二年級數學下總複習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教材第113、114頁總複習及相關習題。

  教學目標:

  1.加深對錶內除法、有餘數除法的認識,進一步理解兩者之間的關係。

  2.鞏固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提高混合運算的計算能力。

  3.經歷整理過程,構建表內除法、有餘數除法間的知識體系,培養思維能力。

  4.在解決問題中感受除法和混合運算的價值,提升學習數學的興趣。

  目標解析:

  在問題中經歷表內除法、有餘數除法的整理過程,更有利於學生理解除法的意義,鞏固計算的方法;在對比中明辨混合運算的順序,更有利於學生理解小括號的作用,提高計算能力。

  教學重點:

  1.熟練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鞏固有餘數除法試商的過程,進一步體會餘數為什麼要小於除數。

  2.鞏固同級、不同級及帶小括號的四則運算的運算順序,深化對運算及其之間關係的理解,提高計算的能力。

  教學難點:透過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整理除法相關知識,逐步學會整理的方法。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活動匯入,揭示課題

  (一)遊戲活動:

  教師選12個小朋友上臺。

  1.分組。

  讓其他同學給他們分分組,要求每組人數同樣多,且每組不止1人。

  (可以每組2人,分成6個組;可以每組3人,分4個組;可以每組4人,分3個組,可以每組6人,分2個組。)

  2.搶答。

  分好組後,開始搶答遊戲。

  ( 課件依次演示:)

  七八( ) ( )三十 ( )八十一 四八( ) 54÷9=( ) 35÷( )=7 ( )÷8=9 ( )÷2=5

  (二)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就一起復習除法的有關知識。

  (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透過活動形式,既引導學生複習已學的知識,即除法的意義和乘法口訣,從而揭示課題,又調動學生參與複習的積極性,提高複習的效率。

  二、回顧梳理,構建聯絡

  (一)複習表內除法和有餘數除法

  1.課件出示:

  (1)16枝鉛筆,裝在4個盒子裡,平均每盒裝多少隻?

  (2)16枝鉛筆,每8枝裝一盒,需要幾個盒子?

  (3)16枝鉛筆,裝在7個盒子裡,平均每盒裝幾枝?還剩幾枝?

  2.學生分析後列式並計算。

  3.學生彙報

  (1)三道題如何列式,為什麼用除法列式?

  (2)計算時用什麼乘法口訣?

  (3)第三題餘數是多少?餘數與除數有什麼關係?

  4.學生自主提問。你還能提出什麼除法問題?並解答。

  例如:每3枝裝一盒,至少需要幾個盒子?

  5.說一說:表內除法與有餘數除法的異同。

  6.練一練:

  (1)出示習題:如果每枝鉛筆8角,小英帶了6元錢,她最多能買幾枝?還剩多少錢?(列式並用豎式計算)。

  (2)彙報交流,並說說用豎式計算的注意事項。

  (3)比較: 60 ÷8=6(枝)……12(角) 60 ÷8=7(枝)…… 4(角)。

  讓學生透過對比,明白第一種錯誤的原因,為什麼不能剩餘12角,(因為12角里面還有1個8角,還能買一枝鉛筆。)從而進一步理解為什麼餘數一定要小於除數。

  設計意圖:透過創設問題情境,將表內除法和有餘數的除法串在一起,讓學生在解決問題中,經歷知識的整理過程,更好地理解除法及有餘數除法的意義和計算方法,進一步提高計算的能力。

  (二)複習混合運算。

  1.課件出示: 128-64+36 6+18÷3 48÷8×6 8×(36-29) 64-40÷8。

  (1)說一說:先請學生說說這些混合運算的順序。

  (2)分一分:讓學生將這些算式按運算順序進行分類。

  如:第一類: 128-64+36 48÷8×6。

  第二類: 64-40÷8 6+18÷3。

  第三類: 8×(36-29)。

  (3)根據分類結果分別計算。並讓學生自己嘗試舉出類似的例子。

  2.練一練:

  (1)課件出示: 18-6÷3 (18-6)÷3 18÷6×3 18-6×3。

  (2)學生計算。

  (3)彙報交流計算方法:先看運算順序,然後計算。

  設計意圖:混合運算的重點是先看運算順序,因此在複習前出示三類不同的混合運算讓學生說運算順序再分類,既突出運算順序的重要性,又給學生複習混合運算指明瞭方向,在此基礎上,透過有針對性的練習進一步提高混合運算的計算能力。

  三、鞏固練習,深化理解

  (一)基礎練習。

  1.完成練習二十二第1題。

  結合直觀圖鞏固對除法及有餘數除法意義的理解,溝通兩者間的關係。

  2.完成練習二十二第2題。

  鞏固除法豎式計算的方法,強化試商的技能。

  3.完成練習二十二第3題。

  以說出“先算什麼,再計算”的方式,突出對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的鞏固,同時培養認真審題的能力。

  (二)實踐應用。

  1.40個圖形如下排列:……第34個圖形是( ),40個圖形中有( )個。

  2.小晨準備用一星期(7天)看完一本60頁的圖書,第一天看了12頁,剩下的平均每天看幾頁?

  設計意圖:本環節複習題的選擇突出了不同層次,由簡單鞏固到實際應用,不僅培養學生思維的嚴謹性,還充分注重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四、暢談收穫,總結提升

  談話:透過本節課的複習,你掌握了哪些知識?學會了哪些方法?還有哪些疑問?

  小學二年級數學下總複習教案 篇4

  教學內容

  第二單元表內除法(一),第四單元表內除法(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清楚在什麼樣的問題要用除法解決。

  過程與方法:使學生能比較熟練地進行除法計算。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除法計算的便捷性。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複習表內除法。

  難點:對學生容易出錯的內容進行針對性的練習。

  教學步驟

  二一班的16名同學在公園裡盡情玩耍。同學們來到兒童樂園打算租兒童小車,小車有2人的和四人的,如果都租2人的需要租幾輛車?租4人的需要租幾輛車?同學們,你們能幫助他們一下嗎?應該怎麼租呢?

  1.16名同學都乘坐2人車,需要多少輛?

  (1)該如何解答,自己先試著解答。

  (2)小組合作討論出解答的方法。

  2.彙報解答方法,並列式。

  16÷2=8(輛)

  3.16名同學都乘坐4人車,需要多少輛?

  (1)該如何解答,自己先試著解答。

  (2)小組合作討論出解答的方法。

  4.彙報解答方法,並列式。

  16÷4=4(輛)

  5.請看算式:16÷2=816÷4=4

  (1)分別說一說式子中各部分的名稱?

  (2)結合以上式子說一說什麼是除法?

  (3)試說一說為什麼要這樣計算?

  專項訓練

  1.把口訣補充完整:

  三七()八()二十四()八十一九七()四()十六()三十六七六()()五三十

  2.計算下面各題

  32÷8=81÷9=15÷5=24÷6=42÷7=40÷8=24÷3=14÷2=3.在()裡填上適當的數

  42÷6=()÷84×6=()×32×()=3×()7×()>8×2

  ( )×8<6×524÷( )>24÷( )

  4.解決問題

  (1)二(1)班有42人玩跳繩,每7人一組,平均分成幾組?如果每6人一組呢?

  (2)小清剪了8面小旗,李東剪的小旗是小清的3倍,李東剪了多少面小旗?(你還能提出什麼問題?並解決)

  (3)同學們要去南湖划船。大號船每條限坐6人,小號船每條限坐3人,坐大號船需要4條,如果坐小號船需要幾條呢?

  兒童樂園,複習計劃,價值觀,針對性,情感

  小學二年級數學下總複習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讓學生學會建立規範表格的方法。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自我探索、自主學習的能力和自我創新、團體協作的能力。

  3.情感目標:讓學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勵,體驗成功,在不斷嘗試中激發求知慾,在不斷摸索中陶冶情操。

  教學重點:

  透過研究性學習活動,掌握規範表格建立的方法和文字格式設定的方法。

  教學難點:

  表格的設計和文字格式的設定。

  教法闡述:

  資訊科技的學科特點決定了在教學中必須“立足基本操作,滲透基礎知識”,從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資訊處理任務出發,引導學生由易到難完成任務,以培養學生對資訊科技的興趣和意識,使學生具有獲取、傳輸、處理和應用資訊的能力,從而把資訊科技作為支援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

  為了讓學生掌握本課的內容,我採用了情景導學法與任務驅動法,幫助學生消化本課的內容,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起學生的求知慾,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體現教師的主體作用。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輔之以演示法、比賽法,並借用了藝術課的“三位一體(即欣賞、技能、情感)”教學法,以期達到教學效果的化。

  學法指導:

  根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所強調的:以學生為主體,學生由知識的灌輸物件轉變為資訊加工的主體。在這節課中,我始終引導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與求知慾進行學習與操作,透過自主探索獲取知識與技能。把“自學—嘗試—創新”的思想滲透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在明確目標任務的前提下,充分發揮主體作用,發現方法、解決問題,限度地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教學環境:

  多媒體電子網路教室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匯入

  首先提問同學們:你們什麼時候到校呀?為什麼你們會按時下課,按時來上資訊科技課呢?什麼時候你們回家呀?

  設計意圖:創設情景引出學校運轉是有規律的,同學們按時上下課,按時放學回家。引導同學們找出學校是怎樣有規律的運轉的。

  二、任務驅動,自主學習

  任務一:建立表格

  老師出示學校的作息時間表(電子版和列印版),讓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仔細觀察,看看我們學校的作息時間表有幾行幾列。老師提問同學回答,一致通過後,由同學們自己來製作12行3列的表格,老師巡視指導。

  任務二:在表格中輸入文字

  請同學們參照老師給出的學校作息時間表填寫表格。

  任務三:設定表格中的文字格式

  提問:同學們注意到沒有,老師製作表格中的文字和同學們表格中的文字位置好像不太一樣哦?同學們覺得哪一種更漂亮一些呢?

  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自主探究如何使用“單元格”對齊命令。

  設計意圖:透過老師的提示,讓同學們透過觀察找出不明顯的差異,以此來鍛鍊同學們的觀察力並且提高同學們的審美能力。

  三、綜合運用,知識拓展

  同學們既然會製作作息時間表了。那麼同學們能不能製作出你們班的課程表呢?希望同學們課下的時候證明給我看,下節課的時候展示給老師看好不好?

  四、作品展示,知識鞏固

  找出好的作品展示給同學們看。同一班的同學做出好的作品,對全班同學都是一種激勵,老師就是要以此來激發所有同學的學習熱情,認真的製作表格,向好的同學看起。

  總結:透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已經掌握了製作規範表格的方法,但同學們有沒有發現,你們製作的表格相比老師在上課的時候展示給同學們的還不太一樣,是哪不一樣呢?這個問題留作課下討論,有能力的同學可以利用課餘時間自己動手解決一下,看能不能達到老師的水平。

  五、設計理念

  1、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愉快的學習,並且透過多種學習方式(如自主學習、協作學習、自我創新),獲取資訊,掌握操作。

  2、情景與任務驅動的融合。在每一個任務丟擲的時候,都創設了許多適當的情景,以此讓學生在不知不覺在情景中積極主動地接受任務。

  3、分層教學的實施。怎樣照顧到學生個體差異性,使得每一位學生在教學活動都獲得個體的發展。

  小學二年級數學下總複習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知道平年、閏年的知識,記住各月以及平年、閏年的天數,能初步判斷某一年時平年還是閏年。

  2、能與生活聯絡起來,熟練的運用年、月、日的知識。

  3、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判斷推理的能力。

  教學重點:

  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掌握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

  教學難點:

  發現並掌握閏年的判斷方法。

  教具準備:

  1980—2003的年曆卡、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講故事匯入

  喜歡金田一嗎?喜歡柯南嗎?那你們肯定很喜歡偵探故事對不對?老師這邊有一個,想不想聽?

  故事發生在1979年3月7日,有一個罪犯逃到了深圳,他拿著一張簽發日期是1979年2月29日的邊境通行證,在深圳海關準備入關,儘管他經過整容,變了模樣可還是被檢查證件的武警叔叔一眼識破,將他扣留。你們知道是什麼原因嗎?

  剛剛大家猜了很多,到底對不對呢?學習了今天的知識“年、月、日”就知道了。

  2、加深對年、月、日的理解

  (1)我們學習、生活了一天,就在日曆上撕下一頁,說明過去了(一天),(一天就是一日)

  (2)當我從1月1日開始到撕下1月31日這一頁時,說明已經過去了多久?(一個月)

  (3)當我們撕下這本日曆的的最後一頁時,說明已經過去了多久了?(一年)

  關於年月日你已經知道了什麼?

  二、探索新知

  1、觀察年曆,認識大小月

  思考:一年有幾個月?每個月有多少天?哪幾個月的天數一樣多?

  師:我們把31天的那個月稱為大月,把30天的那個月稱為小月,28天或29天的2月我們稱他為平月。那家看看一年中有哪幾個月是大月,哪幾個月是小月?

  一年中有12個月,有的是大月,有的是小月,誰能想個方法把他們很好的記住?

  (1)介紹“拳記法”

  師:這個我們把它成為拳記法,來,我們一起來數一遍,一月大,二月平,……

  現在數給你的同桌聽聽。

  (2)兒歌記憶

  師:老師這邊還有一首兒歌:一、三、五、七、八、十、臘,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整,平年二月二十八,閏年再把一天加。來,我們一起來,邊拍手邊記住他。

  對於這首兒歌你有什麼疑問嗎?由兒歌引入平年、閏年

  2、認識平年、閏年

  (1)如果現在讓你計算一年有多少天,你準備怎麼做?(學生先自己說說自己的方法,然後選擇你認為的好方法,最後自己算)

  彙報:平年——365天

  閏年——366天

  師:區分平年、閏年主要看什麼?

  (2)老師不用看你們手中的年曆,只要你說出你拿的是几几年的年曆,我就可以說出這一年是平年還是閏年,要不要考考老師?

  學生考老師。

  你們還想試?告訴你吧,不管你們怎麼考,我都能回答出來,因為我掌握一個小秘密,你們想知道嗎?秘密就在這裡(看黑板)——閏年:1980年、1984年、1988年,1992年……

  你能按照規律在再幾個閏年嗎?你們發現了每幾年有一個閏年?

  (3)不如我們現在來做個實驗,拿你們手中的年份除以4,看看有沒有發現什麼?

  彙報:平年的年份除以4,結果有餘數,而閏年的年份除以4沒有餘數,所以要判斷某一年是平年還是閏年,就看他能不能被4整除,如果是4的倍數,說明他是閏年,如果不是4的倍數,說明他是平年。

  那1922年是平年還是閏年呢?

  (4)現在把書翻到第82頁,把倒數第2段話看一遍,有沒有什麼要問的?

  “通常”、“一般”是什麼意思呢?比如說1900年,1990/4=490,沒有餘數,但他不是閏年,而是平年,因為1990是整百數,當年份是整百年時,要能被400年整除,才能是閏年。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一種情況,還有一段來源呢?聽歷史。

  所以我們有這樣一句話:四年一潤,百年不潤,四百年再潤。

  到現在為止,你能回答出那個偵探故事了嗎?(因為1979年是平年,平年2月沒有29日。)

  三、練習

  8月1日的前一天是( )月( )日

  6月30日的後一天是( )月( )日

  小芳在外婆家連續住了62天,正好是兩個月,這兩個月是( )和( )月

  今年的一月、二月、三月一共有( )天。

  判斷:每年都有365天。( )

  一年中有7個大月,5個小月。( )

  1997年是平年。( )(1997年是香港迴歸祖國的日子,是我們祖國母親迎回她失去兒子的重要一天,讓我們永遠的記住這一天)

  2008年是平年。( )(2008年我們祖國有什麼大事呀?[北京奧運],看,這個特殊的日子在2008年,是閏年,那時你們已經上了初中,因此為了我們祖國更美好,現在我們應該好好的把握時間。)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年、月、日”,你掌握了什麼?

  現在把書翻到第81頁,把我們今天學習的內容看一遍,有沒有什麼想問的?

  現在老師把這首歌《三百六十五個祝福》送給大家,希望你們每一天都有一個愉快的生活。

  板書設計:

  年、月、日

  一年有12個月:大月:1、3、5、7、8、10、12——31天

  小月:4、6、9、11——30天

  2月:28天——平年——365天

  29天——閏年——366天文

  小學二年級數學下總複習教案 篇7

  教學內容:教材第113~119頁總複習及相關內容。

  教學目標:

  1.透過複習,讓學生鞏固對克和千克的認識,並能根據實際情況區分、應用克和千克,形成正確的質量概念。

  2.透過複習,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並學會運用規律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目標解析:

  本節課複習的內容比較抽象,在複習克和千克的過程中,應引導學生使用數學的語言描述身邊物體質量的狀態,並能根據實際情況估計出物體的質量,培養學生的估測的意識,幫助學生積累估量的經驗。在複習簡單推理的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推理和有條理地進行數學表達的能力,讓學生學會有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

  教學重點:鞏固克和千克的認識,形成正確的質量觀念,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

  教學難點:讓學生學會有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鞏固舊知,引入新知

  (一)回顧複習過程 請學生回憶已經複習過本學期的哪些內容,對這些知識還有沒有什麼問題。

  (二)匯入新課 今天我們將繼續複習克和千克、推理這兩部分內容。

  設計意圖:給學生提供一個學習反思的平臺,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提問能力。

  二、師生互動,探究新知

  (一)複習克和千克

  1.梳理。

  (1)說一說,你在水果店買東西時都見過什麼?

  (2)計量物體的質量用什麼單位?質量單位有哪些?

  2.直觀感受。

  (1)看到1克和1千克,你會想到什麼?

  (2)舉例:生活中哪些物體的質量約是1克或者1千克?

  (3)實物展示:1片口香糖約重1克,2袋500克的鹽重1千克。

  3.進率關係。

  (1)已經明確了克和千克是質量單位,那麼克和千克有什麼關係呢?

  (2)說一說多少塊口香糖加在一起和2袋500克的鹽同樣重?

  4.測量。

  (1)測量物體的輕重要用到什麼?測量時要注意什麼?

  (2)說一說自己所認識的秤。

  5.綜合練習。

  (1)完成練習二十二第7題。

  學生獨立練習,集體交流時重點說一說第3小題,培養學生養成認真審題的習慣。

  (2)完成練習二十二第17題。

  要求學生課前調查,填寫調查結果,課上根據調查結果解決問題。

  設計意圖:在一定的情境中喚起學生對物體質量的關注,透過操作、提問活動讓學生去感悟和體驗,有利於學生建立正確的認知結構。在練習時要讓學生說說自己容易出錯的地方和原因,引起其他同學的注意。

  (二)複習推理

  1.複習推理(一)。

  (1)創設情境:李冰、王明、張強、夏雨一起排隊上車。張強在李冰和王明的中間,夏雨是最後一個,李冰不是第一個。請把他們的名字從前往後寫下來。

  (2)思考:你先確定誰的位置?為什麼?

  (3)學生獨立完成。完成後同桌互相說一說推理的過程,提供充分表達的機會。

  (4)指名說一說推理的方法及過程,其他同學補充,引導學生注意表達的有序性。

  2.複習推理(二)。

  (1)出示題目:在上面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這四個數,並且每個數在每行、每列都出現一次。B應該是幾?

  (2)學生分小組討論,教師巡視指導。

  (3)彙報交流,教師注意適時點撥。

  設計意圖:推理重在過程,複習中讓學生經歷想推理過程、說推理過程、演示推理過程、觀察推理過程等環節,有意識地對推理的方法進行提煉和改善。讓學生明確推理時一般要找到一個關鍵句,作為推理的突破口。完善表格填數的方法,將“確認”與“排除”交替進行,這樣提升了效果,學生也能輕鬆接受。

  三、課堂總結,明確目標

  (一)透過這節課的複習,你有什麼收穫?

  (二)你能用我們今天的複習內容解決身邊的哪些問題?

  小學二年級數學下總複習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透過複習,讓學生進一步掌握各種平面圖形的基本特徵,能更正解地區分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圓。

  2.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複習收集、分類整理、分析資料的方法,會把整理出的資料填在簡單的統計表裡,能對分類統計的結果進行簡單的分析、判斷。

  3.透過複習,讓學生經歷總結歸納知識與分類統計的過程,體驗數學知識間的內在聯絡,積累初步的收集、整理資料的經驗,發展初步的數學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和統計意識。

  教學重點:透過複習,讓學生對平面圖形有更進一步的認識;體會收集、分類整理、分析資料的方法。

  教學難點:圖形的拼組與對分類統計的資料進行簡單的分析與判斷。

  教學準備:課件、七巧板、學具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點明課題

  (一)情境創設:課件呈現七巧板拼成的美麗圖案。

  師:同學們,這些圖案漂亮嗎?這裡面有我們學過的哪些平面圖形?

  1.學生彙報交流;

  2.教師補充:除了這些圖形,我們還學過哪些圖形?

  (二)點明課題:

  師:今天,我們就繼續來複習這學期已經學過的知識:平面圖形和分類統計。

  【設計意圖:透過直觀呈現,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回顧所學知識,快速進入學習狀態。】

  二、師生合作,複習整理

  (一)平面圖形

  1.平面圖形的特徵

  (1)課件呈現多個雜亂排列的平面圖形,讓學生根據認識,將這些圖形分分類。

  (2)組內交流:你是怎麼分辨長方形的?我們學習了長方形的哪些知識?再整理彙報。

  (3)指名回答:正方形有什麼特徵?

  (4)討論: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正方形有什麼不同?

  (5)說一說:三角形有幾條邊?

  (6)說一說:圓與以上的平面圖形有什麼不同?

  2.圖形的拼組

  (1)拼一拼:

  ①用2個同樣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什麼圖形?學生拼好後,注意讓學生說一說:你拼出來的是什麼圖形?你是怎麼拼成的?

  ②用4個正方形可以拼出什麼圖形?學生拼好後,注意讓學生說一說:你拼出來的是什麼圖形?你是怎麼拼成的?

  (2)設計圖案:

  ①請用七巧板設計一幅的圖案。

  ②彙報展示:讓學生上臺展示,並說一說自己的設計思路。

  3.分一分:課件呈現P94第3題的20個圖形。

  (1)讓學生分別回答是什麼圖形?

  (2)學生回答後,教師讓學生說一說:你是怎麼想的?特別是在學生說出第11、15、17個圖形是平行四邊形後,教師要特別強調讓學生說出:你是如何想的?

  (3)教師提問:剛才我們都弄清了每個圖形分別是什麼圖形了,那每一類圖形到底有多少個呢?我們下面就來統計一下,好嗎?

  【設計意圖:透過複習活動,鞏固學生對平面圖形的認識,進一步感受平面圖形的特徵及其相互間的關係,積累數學教學活動經驗,增強學習的興趣,發展學生的創造力,同時注意在相互研討中培養學生傾聽和交流的能力。】

  (二)複習分類與整理

  1.按形狀分一分

  課件呈現第3題的第二個統計表:

  (1)提問:我們想把這些圖形按照形狀來分分類,你有什麼好方法?可能有學生提出:

  ①可以一類一類的找出來。

  ②可以按1~20號的順序將每個圖形在型別分別確定下來,再在相應的形狀下面畫一個符號表示個數。

  (2)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獨立完成統計表。

  (3)彙報展示,核對資料。

  (4)解決問題:哪種圖形最多?哪種圖形最少?一共有多少個圖形?

  2.按顏色分一分

  (1)你認為:這些圖形除了按形狀分類,還可以按顏色來分類。誰來說一說:按顏色分,可以分成幾類呢?

  (2)學生回答後,課件呈現第3題的第一個統計表:你會統計嗎?

  (3)學生自己獨立完成統計表;

  (4)彙報展示,集體評價。

  (5)解決問題:哪種顏色的圖形最多?哪種顏色的圖形最少?一共有多少個圖形?

  3.自己定標準分一分

  (1)除了上面的兩種分類標準,你能不能定一個標準,將這些圖形卡片分成兩類呢?

  (2)學生彙報交流自己的標準:

  (3)每人按自己定的標準再來分一分。

  4.觀察發現:學生完成後,選擇一種與前面的兩種統計表一起展示,讓學生觀察:

  (1)他們都是將這些圖形分成幾類?

  (2)這些分類的標準雖然不同,但每一種統計表中都有一個相同的地方?你知道是哪裡嗎?

  (3)引導學生髮現:不管是什麼分類標準,他們統計的內容都是一樣的。

  【設計意圖:透過本環節複習活動,讓學生對分類與整理進行系統的複習,讓學生更加熟練地運用不同的分類標準進行分類,並能自行制定分類標準進行分類,培養學生多角度、多層次、多方位看待事情的意識。】

  三、應用所學,解決問題

  (一)解決練習二十一第14題

  1.情境創設:同學們看,這是隔壁班的小朋友拼出來的三幅圖,漂亮嗎?課件分別呈現第14題的三幅圖。

  2.拼這些圖案,都用到了哪些平面圖形?學生回答時,教師利用課件呈現空白的統計表。

  3.你能獨立完成這個統計表嗎?讓學生獨立完成。

  4.解決問題:

  (1)哪種圖形的數量最多?哪種最少?

  (2)一共有多少個圖形?

  ①你是怎麼知道的?引導學生說出不同方法:一是數出題中所給圖形的總數;二是直接把統計表中分類計數的結果加起來。

  ②你又有什麼發現?引導學生髮現:分類統計時,統計結果的和與所給出的統計物件中總數是相等的。

  (3)小明擺了4個火車,一共用了多少個○?你是怎麼想的?

  (4)你還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設計意圖:透過練習,讓學生經歷統計與製作統計表的整個過程;引導學生感悟習題背後隱含的內容,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與提出問題的能力。】

  (二)解決練習二十一第15題

  1.情境創設:課件呈現第15題的餐桌圖,師:同學們看這幅圖,你有什麼感受?引導學生說出:擺放很雜亂,有必要將這些東西整理一下。

  2.獨立完成象形統計圖,完成後交流彙報,集體核對,並引導學生互相評價,引導學生養成認真作圖的習慣。

  3.獨立完成統計表:完成後集體展示,師生共同評價。師:你是怎麼得到每一項資料的?讓學生明白:可以直接利用已經完成的統計圖來完成統計表,不需要再逐項去計數。

  4.解決問題:

  (1)碗比盤多幾個?

  ①你是怎麼得到這個答案的?

  ②還有不同的方法也可以得到這個答案嗎?

  ③你更喜歡哪種方法?你覺得哪種方法更方便?

  (2)哪種餐具最多?哪種最少?

  ①你是怎麼得到這個答案的?

  ②誰還有不同的方法呢?

  ③你更喜歡哪種方法?你覺得哪種方法更方便?

  (3)你還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並解決,教師有意識的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

  (三)查漏補缺:每班教師根據學生所學,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與練習。

  【設計意圖:透過練習,讓學生經歷整個統計過程,鞏固學生物件形統計圖和簡單統計表的理解,同時結合分析資料、回答問題的內容,使學生直觀感受統計圖、統計表在整理、分析資料方面各自的優勢,感受統計圖、統計表的價值,感受分類整理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應用。】

  四、全課總結,暢談感受

  (一)全課總結:本節課我們複習了哪些知識?

  (二)暢談感受:透過本課的複習,你有什麼感受或體會?或者你還有什麼疑問?

  【設計意圖:本環節讓學生透過自主梳理,概括、歸納所學知識,學會總結學習感受與體會,並將這些與同學交流。】

  小學二年級數學下總複習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經歷製作作息時間表的活動,培養學生的時間觀念和遵守作息時間的`好習慣。

  2.過程與方法:結合生活情景,體會時刻與經過時間兩者之間的區別和聯絡,會根據鐘面說出經過的時間。學習有關時間的簡單計算,發展時間觀念。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發展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學學生珍惜時間,從小養成良好的,有規律的生活習慣。

  教學重點:

  製作作息時間表,並根據表提出問題。

  教學難點:

  簡單的時間計算。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學校作息時間表,實物投影

  學生準備:

  學具鍾,紙片

  教學方法:

  探討法

  教學過程:

  一、複習、激趣,引入。

  1、談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每天起床、上課、放學、休息都有一定的時間。時間就像生命一樣,我們要愛惜它,科學合理地安排它。

  2、投影學校的作息時間表:認識這張表嗎?

  這是我們學校的作息時間表。

  3、組織觀察:你能從表上看出什麼?和你的同桌說一說。

  集體交流:把你們看到的給全班同學說一說。

  我們可以看出來,學生上學時間是8點20,過了8點20就遲到了。

  老師引導談話,引入新課:知道作息時間表的用處嗎?

  你想自己編一張作息時間表嗎?(板書課題。)

  二、製作時間表,探究簡單的時間計算。

  1、出示白紙片,安排製作任務

  以小組為單位,可製作在學校的作息時間表,也可以製作在家裡的作息時間表。請小組成員共同商量,討論,分工合作,並用學具鍾撥一撥。

  教師巡視,參與學生的活動。

  2、體展示彙報:請每小組選代表把你們製作的作息時間表放在投影儀下,並說說你們組是怎麼做的。

  3、投影大家選出來的作息時間表,引導學生分析表裡的內容:仔細看看這張表,老師有幾個問題想考考你們,如:上午10點同學們在幹什麼?

  第二節課什麼時候下課?

  第一節課用了多少時間?……

  誰設計的最合理?

  4、鼓勵提問:你還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完成書上68頁的說一說。)

  三、練習鞏固

  1、投影書第69頁練一練第1題

  教師讀題,給學生思考和動手尋找答案的時間,再請學生回答。

  追問:你是怎麼知道的?

  撥鍾,時針走了2圈,就經過了2個小時。

  2、投影第2題

  請仔細看看兩個鐘面上指標有什麼不同?

  時針和分針指的地方不同。

  這中間經過了多少時間?

  1小時30分(90分鐘或1個半小時)

  引導學生說一說:昨天這段時間你正在幹什麼?

  3、投影第3題

  先組織學生看懂上面三副圖的意思,先估計一下,每幅圖發生在幾點鐘?

  再聯絡圖意認讀鐘面時間,填寫在書上。

  最後藉助學具鍾撥一撥,算出中間經過的時間。

  要求:學生完全理解題意後獨立完成。

  (教師巡視,輔導有困難的孩子)

  做完的同學在小組內訂正,相互批改,給能幹的小夥伴畫上一顆☆。

  四、拓展性學習

  1、估一估:你上學時,路上大約用了多少時間?

  2、實踐活動:請你在上學的時候,記錄一下你出發的時間和到校的時間,再算算路上經過的時間,在小組內交流,並比較一下自己估計的準不準確。

  五、總結。

  小學二年級數學下總複習教案 篇10

  教學過程:

  一、學前準備:(課件出示)

  讀一讀、並說一說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3×4=12   12÷3=4

  二、探究新知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師:國慶節,空軍飛行大隊舉行了一次盛大的飛行表演。這次飛行表演非常成功。(課件展示飛行表演畫面)今天,老師將帶領同學們去參觀這次飛行表演,而且老師還要讓小朋友們親自體驗,做一回飛行大隊長,指揮飛機編隊飛行。

  2、複習乘法。

  師:(課件出示第39頁主題圖。)飛機已經準備到位,你能算算一共有多少架飛機嗎?(學生在書上列出算式、請一人板演)

  師:(指算式)為什麼這樣列?

  生1:一排有4架,三排一共有12架飛機。3×4=12,三四十二。

  生2:一列有3架,四列一共有12架飛機。也是4×3=12,三四十二。(師板書:3×4=12 4×3=12

  3、設計編組,提出並解決簡單的除法問題,初步感知乘除之間的聯絡。

  師:飛機在飛行的時候,為了做出各種優美的動作和造型,現在飛行大隊長準備讓這些飛機這樣編隊飛行(在電腦主題

  圖上把三架飛機圈成一組),你能提一個用除法解決的問題嗎?

  生:把12架飛機,每3架編成一組,可以編成幾組?

  請學生在書上邊圈邊列式。

  師:為什麼這樣列?

  生:把12架飛機每3架編成一組,可以編成幾組,就是把12架飛機每3架分成一份,求分成幾份。所以用除法。

  師:12表示什麼?3表示什麼?4表示什麼?

  生:略

  師:你是怎麼計算的?

  生1:我是用小棒擺的

  生2:我是在圖上圈的

  生3:我是用口訣算的。

  師:(在主題圖上把四架飛機圈在一起)現在飛行大隊長準備讓這些飛機這樣來編隊飛行。你能提問嗎?

  生:把12架飛機,每4架飛機編成一組,可能編成幾組?

  請學生用小棒邊擺邊列式。

  比較兩個除法算式。找出相同的地方。然後引導學生比較上述三個算式,找出相同的地方。得出乘法和除法中的各個數字

  只是交換了位置而已。

  (運用規律:電腦出示150/25=)

  師:你知道等於多少嗎?(學生不能回答)

  師:如果老師告訴你這樣一個乘法算式,你一定會知道!(電腦出示256=150)

  生:等於6。

  剛才,飛行大隊長讓這些飛機進行了兩次編隊飛行。讓我們來幫幫飛行大隊長,看看這些飛機還能不能有其它的編隊方案?

  生分組討論……

  學生操作

  (1)學生在小組內討論如何分組表演。

  (2)用小棒代替飛機試著分一分、擺一擺,然後提出除法問題。

  (3)小組研究後,列式解答問題。

  (4)學生彙報。

  3、鞏固練習。

  (1)課本第39頁試一試。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請學生說一說你是怎樣分的。

  (2)題單。(電腦做相應展示)學生獨立練習,小組互相反饋訂正。

  4、課堂小結。

  師:透過今天學習做小指揮官,你學到了什麼?

  學生談自己的收穫……

  師:以後,我們要遇到這樣平均分的問題,都可以用除法算式來表示。我們今天掌握的本領,不僅能幫助我們成為優秀的指揮官,還能為我們解決好多生活中的問題呢!

  小學二年級數學下總複習教案 篇11

  教學內容:

  課本第100~l0l頁期末複習第10~15題。

  教學目標:

  使學生透過複習,進一步掌握常見的平面圖形、量長度、觀察物體和確定位置等基礎知識,培養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空間與圖形的複習。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具準備: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二、空間與圖形的複習

  1.完成期末複習第10題。

  (1)出示圖。

  提問:這幅圖中有幾種顏色?這幾種顏色是按什麼來分類的?

  (2)說一說:你是怎樣知道它是幾邊形的?

  (3)觀察:這些圖形是怎樣排列的?

  (4)按一定的順序、顏色可以將這幾種圖形組合成一個漂亮的圖

  案,小朋友們下課也可以試一試。

  2.完成期末複習第11題

  (1)出示一隻玩具熊,請處在4個方位(前、後、左、右)的同學們說說自己看到的玩具熊的樣子。

  提問:為什麼同是一個玩具熊,但看到的卻不一樣呢?

  (2)獨立完成期末複習第11題。

  三、量長度的複習

  1.在日常生活中長度單位有什麼用處?

  提問:我們學過哪些長度單位?(板書)

  請分別比劃一下:1米、1釐米大概有多長。

  提問:1米等於多少釐米?

  2.完成期末複習第12題。

  3.完成期末複習第13題。

  (1)出示圖,請學生估計每條邊的長各有幾釐米。

  (2)再請學生用直尺量一量。

  注意:用尺量要注意方法

  四、時分秒的複習

  1.時間單位有哪些?(板書)

  提問:l時等於多少分?

  說說川、時、1分鐘、1秒大約有多長?

  2.在鐘面上有幾大格、幾小格?長針、短針、又細又長的針分別叫什麼?

  3.完成期末複習第14題。

  (1)學生填寫。

  (2)集體訂正,特別注意第3幅、第4幅鐘面。

  五、統計的複習

  出示期末複習第15題圖。

  1.提問:左面是什麼?右面呢?藍色的球在紅球的什麼方位?

  (即在東面、西面、北面還是南面)橘色的球又在紅球的什麼方位?

  2.提問:中間這幅圖是由哪些物體架構而成的?

  3.根據所學的知識把它們的個數數出來,完成統計圖。

  4.提問:你看到這幅統計圖,能想到什麼,

  2.補充合適的單位。

  一棵大樹大約高12( )

  一枝鋼筆長17( )

  一張床長約2( ),寬約150( )

  小明身高140( )

  小軍一天在校時間大約是6( )

  小強早上8( )到學校,上體育課跑60米大約需要13( )

  3.畫一畫

  (1)畫一根比1釐米長3釐米的線段

  (2)畫一根比5釐米短2釐米的線段

  (3)2釐米的3倍的線段有多長,請你畫一畫。

  拓展訓練:

  在()裡寫上合適的時間單位。

  1、小學生每天睡覺9()。

  2、小明跑100米用了18()。

  3、學生中午吃飯用了約20()。

  4、看一場電影大約用了2()

  5、1節動畫片大約30()。

  6、一節數學課40(),課間休息10(),再加上()分就是1小時。

  小學二年級數學下總複習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透過教學,探索並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公式。

  2、學生會用多種方法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並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透過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對數學有好奇和求知慾。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探索並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同學們都喜歡看《喜羊羊與灰太狼》的動畫片嗎?今天,草原上要舉行運動會,第一項田徑專案是競走,參賽運動員是喜羊羊與懶羊羊,懶羊羊走長方形的路線,喜羊羊走正方形的路線。都走一圈,看誰走的快?懶羊羊說:“不合理,我走的路多,喜羊羊走的路短。”

  (大家看圖,出示多媒體課件)

  同學們,你們來當評委,看看懶羊羊提的要求合理嗎?

  引導:喜羊羊和懶羊羊可不是光憑你們的猜想就能說服的,我們必須用科學的方法進行驗證,讓他們心服口服。你覺得喜羊羊和懶羊羊走的路線與我們所學的哪一個數學知識有關?(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揭題:你們真聰明!老師非常欣賞你們對數學的敏感。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長方形與正方形的周長問題.提問:他倆所走的路程到底怎麼算呢?

  板書課題:長方形與正方形的周長

  二、探索新知:

  1、請同學們拿出手中的長方形,動手摸一摸長方形的一組長邊,再摸一摸長方形的一組短邊。長方形較長的一組對邊叫做長方形的長,較短的一組對邊叫做長方形的寬。請同學們動手量出所需的資料,再算一算它們的周長。

  2、引導:從同學們的臉上,我可以看出你們肯定有成果了,誰願意給大家展示一下。(學生說教師板書。要求說清這樣做的道理。)長方形的周長計算有這三種:

  (板書)

  (1)6+4+6+4=20(釐米)周長=長+寬+長+寬

  (2)6×2+4×2=20(釐米)周長=長×2+寬×2

  (3)(6+4)×2=20(釐)周長=(長+寬)×2

  3、提問:計算長方形的周長你比較喜歡哪種方法,說說你的想法。

  4、請同學們再拿出手中的正方形,先量一量,再在練習本上求出正方形的周長。

  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有這兩種:(板書)

  (1)5+5+5+5=20(釐米)

  邊長+邊長+邊長+邊長=周長

  (2)5×4=20(釐米)邊長×4=周長

  提問:計算正方形的周長你比較喜歡哪種方法,說說你的想法。

  提問:要求正方形的周長需要知道什麼條件(邊長)。

  5、提問:懶羊羊也用尺子量出了長方形草坪的長是12米,寬是6米,請你們幫它來算一算這個草坪的周長是多少?

  指名板演,其他同學在練習本上寫出計算過程。

  6、解決了懶羊羊的問題,那我們就來幫助喜羊羊算出他所走的路程吧!他也量得正方形草坪的邊長是9米。請你算出它的周長。

  7、同學們比較一下誰走的路長?(一樣長)

  8、談話:原來,他們倆走得一樣多,經過科學地計算,懶羊羊心服口服了,他們不再吵了,都全身心的投入到比賽中。

  三、鞏固練習

  1、請你量出需要的資料,並計算它的周長。

  2、如果繞籃球場走一圈,要走多少米?籃球場的周長是多少米?

  3、試一試:正方形的手帕的邊長使25釐米,他的周長是多少?

  它的周長是100釐米。

  4、想想做做。

  能拼成不同的長方形嗎?它們的周長相等嗎?

  四、拓展延伸:

  課下練習:

  一根長24米的繩子

  (1)圍成一個正方形。圍成的正方形的邊長是多少米?

  (2)圍成一個長方形,如果長方形的長是9米,寬是幾米?

  想一想:如果長不是9米,還能圍成哪些長是整數米的長方形呢?

  (讓學生獨立思考,再交流。並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圍成的圖形)

  五、課堂小結:

  1、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嗎?

  2、這節課我們學習了長方形的周長,在生活中有許多關於周長的有趣的問題,只要我們去認真觀察,去仔細發現,就會發現其中的奧妙。

  小學二年級數學下總複習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認識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2、透過活動,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初步建立1釐米的長度觀念,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整釐米物體的長度。

  3、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和能力。培養學生觀察、動手操作的能力。使學生養成細心、認真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透過活動,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整釐米物體的長度。

  教學難點:

  初步建立1釐米的長度觀念,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和能力。

  教學工具:

  刻度尺,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師:同學們,你們和老師比,誰高?誰矮?(老師高,同學們矮)

  師:高多少?矮多少?比劃一下。你能知道具體高多少,矮多少嗎?

  “高多少”,“矮多少”其實是在比較人體的長度,這就要使用長度單位。板書課題——長度單位。

  二、探究新知。

  (一)統一長度單位。

  當古代的人們沒有發明長度單位的時候,他們是怎麼做的呢?

  (出示例1情境圖)觀察這些圖,你瞭解到了哪些資訊?

  引導學生說:古人用張開的手臂丈量石頭的寬度,以一拃或腳長為標準量物體的長度。

  你覺得他們的這些方法怎麼樣?(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小結:其實,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攜帶著幾把尺子。一拃(zhǎ)、一步都能測量物體的長度,幾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很多這樣的方法來測量物體。現在我們就用一拃作單位,量一量桌子的長度。(師生共同測量課桌的長)

  交流彙報:課桌的長是幾拃?學生彙報:4拃、5拃半、5拃等等。

  教師提出疑問:我量了只有3拃。我們量的都是同樣的課桌,為什麼量的結果不一樣呢?

  讓學生充分發表看法,使他們逐步明白:每個人一拃的長度不同,進行測量後,量的結果也不同。

  追問:要怎樣才能得到相同的結果呢?你有什麼好的方法?

  學生:用相同的標準進行測量。

  教師小結:因為測量選用不同的標準,它們的長度單位不同,所以測量的結果可能會與事實不符。這就需要統一長度單位,這節課我們一起來認識長度單位。

  (二)整體感知,認識釐米。

  1、教學例

  2、觀察尺子,認識刻度。

  請同學們拿出自己準備好的尺子,把你的尺子和同桌的比較一下,觀察它們有什麼相同點呢?(學生可能回答:都有豎線、還有數字)

  這些豎線有的長有的短,我們把它叫做刻度線。每一個數字都對著一條比較長的刻度線,第一個數字是0,我們就把這條刻度線叫做刻度0。後面的呢?(刻度1……)讓我們來讀一下這些刻度。

  尺子上有這樣的字母——cm,也有的同學的尺子上是“釐米”兩個字,其實cm就表示釐米的意思。“釐米”是一個統一的長度單位。測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一般用“釐米”作單位。

  3、認識1釐米。

  教師指出:這個刻度0很重要,它就像起跑線一樣,表示從這裡開始。從刻度0到刻度1的長度就是1釐米。

  尺子上還有哪一段的長度也是1釐米呢?誰上來指指看?

  教師邊講解邊示範(加手勢):從刻度2到刻度3之間這一大格的長度是1釐米,從刻度3到刻度4之間這一大格的長度也是1釐米,從刻度4到刻度5呢?我們發現了什麼?(每一個大格的長度都是1釐米。)因為每個大格的長度都一樣,所以我們在用尺子量物體的長度時才有了統一的標準。

  同學們你們覺得1釐米的長度怎麼樣啊?(很短)是呀,1釐米確實很短。

  追問:生活中有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釐米呢?(讓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呈現食指的寬度、田字格的寬度、圖釘的長度。

  用1釐米來說一句話:我們的食指寬大約是1釐米。你也能用1釐米說一句話嗎?

  學生積極發言。

  4、認識幾釐米。

  師:剛才同學們認識了1釐米,那現在老師要增加難度了,看從0到3的長度是幾釐米,從0到7呢?

  學生自主學習。

  5、教學例3。(量一量)

  (1)先拿出課前準備好的紙條,用手比劃下它的長度,說說它可能是幾釐米,同桌合作量一量。再彙報交流。

  教師邊講解邊示範:把尺的刻度0對準紙條的左端,再看紙條的右端對著幾,紙條的長度就是幾釐米。提醒學生注意在測量時要把尺子平放在要測量的物體邊上,沿著物體的直邊來量,量時要按緊尺子。

  6、實踐應用。拿起數學書,找到封面上比較短的那條邊,估計這條短邊大約有多長?再量一量,看你估計得是否準確。再量一量數學書長邊的長。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第4頁的做一做。

  讓學生看刻度尺,說出鉛筆的長度,再說說是怎麼想的。

  2、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1題。先估一估大約幾釐米,再量一量。

  3、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2題。

  看著尺子上的刻度,說出手掌的寬和一拃的長大約是幾釐米。

  說明:接近8釐米的,我們說它大約是8釐米。

  同桌合作,量一量一步是多少釐米?測量從腳尖到腳尖的距離。

  課後小結:

  透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懂得了測量物體的長度必須用統一的長度單位,還認識了1釐米的長度,並會用手上的尺子測量身邊物體的長度。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