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鈴兒響叮噹》教案
《鈴兒響叮噹》教案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教案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鈴兒響叮噹》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鈴兒響叮噹》教案1
活動名稱:
樂曲欣賞《鈴兒響叮噹》
活動目標:
初步感受歌曲《鈴兒響叮噹》活潑歡快的特點,願意用肢體動作表現滑雪的愉快心情。
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透過整體欣賞音樂、圖片和動作,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內容。
活動準備:
幼兒欣賞過歌曲《搖籃曲》、觀看過滑雪橇的畫面和錄;PPT課件、音樂、串鈴、自制滑雪板和雪橇活動過程:
一、比較欣賞,初步感受
1. 欣賞、回憶歌曲《搖籃曲》
引導語:今天老師帶來了兩首好聽的歌曲,我們先來聽聽這一首。(PPT1 左喇叭)提問:寶貝們這首歌曲叫什麼?聽了有什麼感覺?
小結:《搖籃曲》是慢慢的、輕輕的、柔柔的,是(媽媽哄)寶寶睡覺時聽的歌。
2.欣賞、感受歌曲《鈴兒響叮噹》
提問:我們再來聽聽另一首歌曲,它和《搖籃曲》有什麼不一樣? (PPT1 右喇叭)提問:這首歌曲和《搖籃曲》有什麼不一樣?
小結:聽上去快快的、很開心很快樂的,我們可以叫它"歡快"。
提問:聽到很歡快的歌曲,你會做哪些開心快樂的動作呢?(PPT1 右喇叭)(跟著歌曲的節奏開心地做動作)教師介紹:這首很活潑、很歡快的歌曲,名字叫(PPT2)《鈴兒響叮噹》,是美國的一位名叫皮爾彭特叔叔創作的。
二、理解欣賞,模仿表現
1. 理解、模仿提問:我們來聽聽這首活潑歡快的《鈴兒響叮噹》,你聽到歌曲裡唱了些什麼?
(教師清唱)提問:再來聽聽這首活潑歡快的歌曲,看看歌曲裡的朋友們是怎樣開心地滑雪的?(PPT2喇叭, PPT3-22)提問:小朋友是怎樣開心地滑雪的呀?誰來做做這個動作?
(個別示範--動作要求--全體模仿)
小結:
滑雪--身體往下蹲,雙手朝下一下一下地用力撐滑雪杆。
滑雪橇--坐在雪橇上,腿伸直,身體左一下右一下地搖著。
2. 模仿、表現師:--你們真棒!看,老師為你們準備了串鈴、雪橇、滑雪板,你可以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讓我們一起來滑雪。(音樂輕)--寶貝們(幼:哎),準備好了嗎?(幼:好了)讓我們唱著《鈴兒響叮噹》一起去滑雪嘍。可以和別人做不一樣的動作哦!(PPT24 音樂響)
教學反思:
用幼兒能聽懂明白的話語幫助幼兒理解。儘管只有短短20分鐘,寶貝們已經較好的掌握了歌曲的內容和旋律,但人的記憶都有一定的遺忘規律,且幼兒的學習需要不斷重複,所以,還需要不斷的鞏固複習,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鈴兒響叮噹》教案2
一、教學目標:
1、 透過欣賞、表演童聲合唱《鈴兒響叮噹》,熟悉外國優秀少兒歌曲。
2、透過不同線條、顏色與歌曲情緒的對照選擇,使學生感受到歌曲情緒的變化,並用體態動作和打擊樂器進一步體驗歌曲情緒及音樂的動感,提高學生音樂感受能力、創造能力。
3、 欣賞不同語言、不同歌唱形式演唱的《鈴兒響叮噹》,豐富學生的聽覺體驗。
二、教材分析:
《鈴兒響叮鐺》是一首曲調流暢、情緒歡快的美國歌曲。生動的歌詞描繪了這樣一幅畫面:一群年輕人,冒著大風雪,坐在馬拉的雪橇上,他們的歡歌笑語伴這清脆的馬鈴聲回鄉在田野——表現了年輕一代熱情奔放的性格,朝氣蓬勃的精神面貌和熱愛美好生活的真摯情感。
四、教學過程:
(一)遊戲匯入歌曲。
今天我們來做一個搶答的小遊戲。遊戲方法是:老師播放一段歌曲片斷,看誰最先說出這首歌的名稱。如果你聽出了歌名,就快快舉起槍答器(串鈴)並搖響它。如果你回答正確,螢幕上就會播放一段好看的動畫。(使用電腦課件,學生回答完畢出現課題,如回答正確電腦發出“回答正確”、“真是個小機靈”等表揚鼓勵的聲音,並播放動畫;如回答錯誤,電腦發出“錯了,再想想”的提示。)
歌曲順序:《大鹿》、《小星星》、《賽船》、《粉刷匠》、《鈴兒響叮噹》。
(二)引入課題,簡介歌曲。
剛才聽到的都是我們曾經學過的外國兒童歌曲。《鈴兒響叮噹》是一首美國歌曲,作者是比爾.彭特。美國的冬天像我這裡一樣氣候寒冷,有的地方也是冰天雪地。歌曲描繪了一群小朋友坐在馬拉的雪橇上,不畏風雪飛奔向前。他們的歡歌笑語伴隨著清脆的馬鈴聲迴盪在山野……(隨即播放歌曲)
(三)欣賞音樂。
1、初聽歌曲。 聽了歌曲,你的眼前彷彿看到了什麼?你的耳邊彷彿聽到了什麼?
2、復聽歌曲,熟悉歌曲表達內容。(看動畫)。
同學們說的真好,看!他們划著雪橇向我們跑來了……
3、再聽歌曲,跟唱歌曲(看動畫)。
讓我們跟他們一起唱一唱。
4、感受歌曲情緒。
設問:
a、天很冷,風雪也很大,可這些小朋友的心情是怎樣的?
b、你認為用下面那種圖形表現歌曲歡快的情緒最合適?(邊唱邊用手劃線條,透過體驗後回答)
c、如果我們用 表示歌曲的第一部分,還有哪裡可以用這一線條來表示,聽到這段音樂時請你用這一線條來劃一下。
d、你認為歌曲中間一部分可以用什麼線條來表示?(聽音樂)
e、總結:我們可以用來表示歌曲的情緒。(可以有多種答案)
f、學生隨音樂用手指劃線條,感受歌曲情緒及節奏的變化。
(四)運用打擊樂器進一步體驗歌曲的情緒和音樂的動感。
1、引導。(看畫面)
看!馬兒拉著雪橇在雪地上飛快地賓士,悅耳的馬鈴聲迴盪在山野,不時還傳來幾聲清脆的馬鞭聲。突然,他們在雪地上發現了一張奇怪的樂譜,(畫面轉為符號譜)在樂譜的旁邊還放著一串串鈴,他們斷定這一定是這首歌曲的伴奏樂譜。你能破譯這張神秘樂譜嗎?
2、分組討論,研究怎樣用這張樂譜為歌曲伴奏。
(教師設計: 表示擊奏, 表示搖奏, 模仿馬鞭聲。
學生按自己的想法進行演奏,教師適時引導,不過於干預 。)
3、 分組彙報。
4、彙報後大家發表意見,再作修改。
(五)聽英文演唱歌曲《鈴兒響叮噹》。
啟發學生同一首歌曲可以有不同的處理方式,鼓勵學生嘗試用多種方法表現歌曲。
(六)學唱曲調。
1、分聲部學唱,教師重點輔導二聲部、
2、先學習副歌部分8小節因多合成,多聽,多感受。
3、學習主歌部分。注意唱準弱起拍部分。
4、以歡快,稍快的速度合成全曲。
(七)表演歌曲。
想象角色化的情緒,全身心投入地演唱歌曲。
(八)總結。
一首歡快熱烈的《鈴兒響叮噹》把我們帶到了一個美麗聖潔的冰雪世界,我們同歌曲中的小朋友一起感受了滑雪的快樂。當我們真正融入到大自然的懷抱中,就會感到無比快樂。讓我們伴隨著這首歡快的歌曲到大自然中盡情的玩耍吧!
《鈴兒響叮噹》教案3
活動目標
幼兒能聽懂教師的英語指令,根據鈴兒響叮噹音樂做相關的舞蹈動作。
幼兒初步學習三人集團舞,體會舞蹈的快樂。
感受不斷交換舞伴的快樂情緒。
在鈴兒響叮噹活動聽、說英語。
活動準備
鈴兒響叮噹音樂;1、2、3標誌;事物:鈴鐺;5片雪花;
幼兒比較熟悉該音樂
已會跳基本舞步
三步一踏,跑跳步。
活動過程
一、透過雪花遊戲引出活動主題
1、雪花加法遊戲
2、雪花的顏色
雪花想和大家一起跳舞了。
二、 分步初步學習集體舞
1、 感受音樂節奏
(1)第一遍聽音樂。
(2)三人一組自由跳舞。
2、 激發幼兒主動學習集體舞中的動作
(1)幼兒觀看大螢幕三位幼兒表演的集體舞。
(2)討論他們是怎樣跳的。
(3)再次觀看,注意觀看鑽過門洞的部分。
(4)教師透過唱英文歌和分解的PPT總結舞蹈跳法。
1-4小節;左腳起步,向左三步一踏,向右三步一踏,反覆兩次。
5 小節;拉著的手高舉。3號幼兒小跑步合拍地鑽過1、2號舉起的“門洞”。在一小節音樂內完成鑽門洞動作,並逐漸回原位。
6 小節;2號幼兒隨著3號幼兒也鑽這個‘門洞’。
7 小節:1號幼兒仍高舉右手,同時向右後自轉一週。
8 小節;三人拉成圓形。
9-10小節:三人同時逆時針方向做跑跳步。
11-12小節;幼兒雙手左側拍手同時跺左腳各八次。
13-16小節:動作同9-10小節,方向相反。
3、學習集體舞中的難點部分
“鑽門洞”
小貓想知道是怎樣鑽過門洞的。
(1)兩個孩子和老師一起戴上標誌1、2、3示範,老師的標誌是2.
(2)三個小朋友示範。
(3)幼兒分成兩組戴上數字標誌練習鑽門洞。一半練習,一半唱英語歌曲。
(4)選擇跳得好得好的幼兒再次示範,強調鑽門洞和自轉。
(5)幼兒集體跳一次,教師扮作聖誕老人幫助還沒有會的幼兒。
(6)交換數字標誌再次練習。
4、跟著較慢的音樂完整地跳舞
(1)集體跟老師完整地跟著較慢的音樂跳舞。
(2)交換舞伴完整地跳舞。
5、 合著正常速度的音樂跳舞
三、 遊戲結束
鈴兒在那裡
幼兒閉上眼睛,聽鈴聲在哪裡。(前、後、左、右)
出去和鈴兒一起玩吧。
小百科:《鈴兒響叮噹》是詹姆斯·羅德·皮爾彭特作詞作曲的一首兒童歌曲,1857年美國波士頓假日學校的學生在教堂有一場感恩節演唱,並很快成為了一首膾炙人口的經典聖誕歌曲。
《鈴兒響叮噹》教案4
活動目標:
1、聽聽、看看、說說幾種常見的鈴聲,知道鈴聲的意思及與我們生活簡單聯絡
2、願意參加集體活動,體驗共同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大圖書、音樂
活動過程:
一、摸一摸,激發興趣
遊戲:摸摸你的**,**在哪裡?
小結:小眼睛會看,小耳朵會聽,本領真大!
二、聽一聽,區別鈴聲
1、鬧鐘鈴
這是什麼鈴兒在說話?鬧鐘丁零零,好像在對喜洋洋說什麼呀?
起床要做些什麼事情?模仿自己穿衣服、自己穿褲子……
小結:鬧鐘丁零零,我要起床啦,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真是能幹的好寶寶。
2、電話鈴
電話響了會唱什麼歌?電話丁零零,好像對喜洋洋說什麼話?
遊戲:打電話
小結:電話丁零零,請問你是誰,打好電話說再見,是個有禮貌的好寶寶。
3、車鈴
喜洋洋騎的是什麼車?聽聽發出了什麼聲音?
車鈴丁零零,好像在說什麼?
小結:車鈴丁零零,快快讓開吧。過馬路走橫道線,做個安全的小寶寶。
4、門鈴
門鈴叮叮咚,好像在說什麼?
遊戲:做客
我們和喜洋洋一起去看朋友做客吧。《看朋友》
三、說一說,鈴兒響叮噹
四、唱一唱,體驗快樂
《鈴兒響叮噹》教案5
教學目標:
1、學習歌曲《鈴兒響叮噹》,感受歌曲帶給的快樂,並能用小樂器為歌曲伴奏。
2、透過歌曲《鈴兒響叮噹》的學唱,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及演唱技巧。
3、學習歌曲《鈴兒響叮噹》,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讚美之情,進一步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與歌頌。
教學重點:
學唱歌曲《鈴兒響叮噹》, 並能用各種小樂器為歌曲伴奏。
教學難點:
感受歌曲意境,用歡快生動的情緒演唱來表現它。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鋼琴、小樂器(碰鈴、雙響筒、鈴鼓、三角鐵)。
教學過程:
一、引入部分:
師:同學們,大家好!我是羅老師,今天我要給大家上一堂音樂課,這也是我第一次來這邊上課,而且還有這麼多的老師走到咱們的課堂當中來,大家緊不緊張啊?老師也有些緊張,大家能不能來點掌聲鼓勵鼓勵老師啊?!
生:(鼓掌)
師:羅老師希望大家能和我一起開心地度過這節音樂課。
二、匯入部分:
師:最近幾天的天氣可以說是春光明媚、春風拂面,非常舒服!大家能不能用聲音來模仿一下春風是怎麼吹的?
師:那我們用連貫、流暢的聲音“Wu”來表現一下。師示範,生跟唱。
(1)3 - - - | 3 - - - |
Wu… Wu…
板書:較小起伏的旋律線
師:大家還記得冬天的寒風是什麼樣子嗎?我們用聲音來模仿。
我們用有力的聲音,並運用歌唱中的氣息,用 “Wu”來。
(1)3 - - - | 3 - - - |
Wu… Wu…
板書:起伏較大的旋律線。(粗線條)
師:我們用稍短促的聲音來唱一下“Wu”。
(2) 3 - | 3 - | 3 - | 3 - |
Wu… Wu… Wu… Wu…
板書:短促起伏小的旋律線。
師:我們用短促、有力、富有彈性的聲音來唱一唱。
(3) 3 3 | 3 3 | 3 3 | 3 3 |
WuWu…
LuLu…
板書:短促有力的短旋律線。學生用“Wu”“Lu”來演唱。(強弱對比)
師:那我們用短促、有力、富有彈性的聲音,運用歌唱中氣息來唱一唱
(4) 33 33 | 33 33 | 33 33 | 33 33 |
wu…
師:剛才我們分別模仿了冬天流動的風和急促的風的聲音,接下來又吹來一陣風,它唱著歌兒吹來了,它是怎樣唱的啊?
(5) 33 3 | 33 3 | 33 3 | 33 3 |
wu…
師:羅老師今天帶來了一件小禮物,是什麼啊?
生:鈴鐺
師:鈴鐺隨著風兒唱起了歌“叮叮 當,叮叮噹 ……”鈴鐺給我們帶來一首好聽的歌《鈴兒響叮噹》。(多媒體課件出示課題並播放音樂)
二、學唱歌曲
1、初次聆聽,感受歌曲情緒。
設問:歌曲是幾拍子的?情緒怎樣?(二拍子、歡快)
2、再次聆聽,感受歌曲內容(課件出示歌譜)
設問:鈴鐺聲是從哪裡傳來的?(雪橇、馬車)
師:是聖誕老人駕著馬車給我們送禮物來了。這是一首聖誕歌曲,是由美國的作曲家彼爾。彭特所作。
師:歌曲可以分為幾個部分啊?
板書:結構A+B+A
3、學唱歌曲第一部分
教師範唱後學生跟唱
師:來,我們來甩一甩馬鞭,讓馬車跑得再快一點?
師生一起:“嗨!”
4、學唱歌曲第三部分
加入剛才的練習,強化學生歌唱的氣息支撐,最後“嗨!”結束。
5、學唱歌曲第二部分
(1)教師範唱。
(2)學生隨琴跟教師跟唱。
(3)找出較難的地方進行解決。
(4)老師範唱一句學生跟唱一句,跟琴一句句跟唱。
(5)全體跟鋼琴伴奏唱一遍。
6、整首曲子跟著鋼琴伴奏完整唱一遍。
7、跟課件歌曲音樂,唱一遍。
8、跟課件歌曲伴奏唱一遍。
三、認識樂器及為歌曲伴奏,
1、認識樂器:碰鈴、雙響筒、鈴鼓、三角鐵,並演示打法。
2、分組練習。
3、整體歌曲表演:一組唱歌、一組樂器伴奏。
一遍後,兩組角色互換
四、觀看歌曲影片,結束本課
師:我們大家一起來唱卡拉OK吧!(播放課件影片,大家一起歌唱)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這首動聽快樂的歌曲,並用樂器進行了伴奏,大家開不開心啊?(開心)羅老師也很開心,祝願你們每天都這麼快樂的生活。我們在這快樂的音樂聲中結束今天這堂課吧。
《鈴兒響叮噹》教案6
主題:
救救地球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對聖誕節日的嚮往,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
2、感受音樂的歡快熱烈的情緒,感受愉悅的節日氣氛;
3、熟悉歌曲旋律,為歌曲創編動作。
活動準備:
音樂磁帶、Flash動畫、
活動過程:
一、 匯入部分:
1、 欣賞Flash動畫,聽音樂,讓幼兒感受濃重的節日氛圍。
2、 欣賞後,提問:
A、這是一首關於什麼節日的歌曲?聽到歌曲有什麼感受?
B、聖誕節裡聖誕老人是怎樣送禮物的?
二、熟悉歌曲旋律
1、 感受歌曲的節奏。播放音樂,請幼兒邊拍手邊聽歌曲。聽完後,提問:
A、這首歌是幾拍子的?B、4/4是什麼特點?C、歌曲裡唱了些什麼?
2、教師彈唱歌曲,請幼兒欣賞。
3、鼓勵幼兒用動作表現歌曲(用語言引導幼兒)師:這首歌這麼好聽,如果我們再給它加上好看的動作就更好了,是不是?播放樂曲請幼兒聽音樂表演動作。(在聽音樂做動作中逐漸熟悉音樂,可引導幼兒在做動作的同時輕聲唱)“小朋友,你的動作要跟歌曲裡唱的一樣。”
4、 進行歌曲表演
三、 結束部分教育幼兒關心他人,知道聖誕節送聖誕禮物是表示友好的一種方式。師:過聖誕節的時候,每一個人都很快樂,因為他們收到了聖誕老人和自己好朋友的聖誕禮物。
四、活動評價與反思
《鈴兒響叮噹》教案7
【教材分析】
《鈴兒響町當》是一首膾多人口的經典兒童歌曲,採用“ABA"3段式結構,描繪了一群朝氣蓬勃的少年在冬季銀白色的雪野裡乘著雪橇愉快嬉戲的情景。第一段旋律跌宕起伏,形象地描繪了馬兒奔跑、鈴兒叮噹的音樂形象:第二段曲調逐漸上移,刻畫了孩子們隨著雪衝破風雪、飛奔向前的情景:最後樂段的重複再現,彷彿雪橇已漸漸遠去,而充滿歡笑的歌聲仍在風雪中迴盪。曲調活潑、歡暢,節奏輕快,給人以歡快向上的感覺。大班幼兒非常喜歡演奏打擊樂,在熟悉音樂的基礎上能看節奏譜進行演奏,注意保持合奏時各聲部的和諧。本活動透過傾聽音樂、用身體動作表現、自主學習看圖譜演奏等方式,引導幼兒充分感受馬
兒奔跑、孩子們乘雪橇飛奔、雪橇漸漸遠去的景象。
【活動目標】
1.學習用小鈴、串鈴、響板、鈴鼓演奏24拍不同節奏型的方法。
2.能用4種打擊樂器看演奏圖譜準確演奏節奏型,表現歌曲活潑、歡快的特點。
3.體驗與同伴合作演奏的樂趣。
【活動準備】
幼兒素質發展課程·音樂)CD,演奏圖譜,小鈴、串鈴、響板、鈴鼓等樂器(保證每個幼兒有一樣樂器)。
【活動建議】
1.請幼兒完整欣賞樂曲《鈴兒響鈴鐺》,初步感受樂曲歡快活潑的特點。
(1)交代樂曲名稱,幼兒完整欣賞歌曲。
提問:聽了樂曲,你的眼前彷彿看到了什麼?你的耳邊彷彿聽到了什麼?
(2)引導幼兒再次欣賞,瞭解樂曲節奏和“ABA”3段體結構,初步感知樂曲特點。提問:這首樂曲是幾拍子的?它有幾段?哪兩段是一樣的?
2.鼓勵幼兒看演奏圖諧嘗試用身體動作表現音樂。
(1)引導幼兒隨音樂自由做動作,感受馬在雪地上拉著雪橇有節奏地奔跑和孩子們得意地坐在雪橇上的愉快心情。
(2)出示演奏圖諧,引導幼兒練習重點節奏型。
提問:演奏圖譜中哪些地方看不懂?誰能拍出這個節奏型?還可以怎樣表現這個節奏型?
(3)引導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現不同的節奏型。
根據樂曲的情緒,引導幼兒用身體動作(拍手、拍肩、轉手腕、跺腳)表現不同的節奏型。
3.引導幼兒嘗試用小鈴、串鈴、響板、鈴鼓進行演奏。
(1)出示小鈴、串鈴、響板、鈴鼓等樂器,引導幼兒看演奏圖譜用正確的方法演奏,著重練習重點節奏。
(2)請幼兒自選樂器分組練習演奏。
(3)指導幼兒看演奏圖譜用樂器進行合奏。教師哼唱歌曲,指導幼兒看演奏圖諧合奏,隨時提醒幼兒集中注意力。
(4)請幼兒根據教師指揮進行演奏,重點指導幼兒隨音樂準確演奏節奏型,鼓勵幼兒大膽用樂器表現樂曲的情緒。
(5)請幼兒交換樂器演奏,感受不同樂器的演奏方法。
(6)請個別幼兒嘗試做小指揮,全體幼兒合奏,進一步體驗合奏的快樂。附
《鈴兒響叮噹》教案8
活動內容:
鈴兒響叮噹(體育遊戲)
活動目標:
能根據辯聽小鈴聲音訊號的方向進行快速跑。
活動準備:
1、樂器小鈴一副。
2、場地四角放有四塊遮擋物(上面畫著大樹、房子、花、籬笆等不同圖樣的內容,長寬能遮擋住一名成人蹲下不被發現),
3、錄音機,磁帶《一隻小鈴鐺》
活動過程:
一、跟著鈴聲走一走。
教師將小鈴放在背後敲擊引發托兒興趣。
教師:“你們聽,這是什麼聲音?”
如不認識,可以拿出來給托兒看,告訴托兒其名稱。
教師帶領托兒先用聲音模仿小鈴的聲音,再跟著鈴聲走一走。
二、 “找小鈴”遊戲
介紹遊戲
“教師:“小鈴還想和你們玩一個找小鈴的遊戲!你們要用耳朵仔細聽:小鈴到底躲在哪裡?”
玩法:托兒蹲在操場中間,閉上眼睛,配班教師手持小鈴躲於紙板背後,敲擊小鈴。www.300168.com托兒尋聲而找,站在自己認為正確的紙板前,等小鈴出來。“你們看操場上有四個幅畫,你聽到聲音後認為小鈴在哪個幅畫後面,就站在那幅畫面前等,小鈴會出來給你們看的。”提醒托兒不要擁擠。
遊戲進行2-3遍
教師注意提醒托兒輕輕跑,避免跌倒。
三、在《一隻小鈴鐺》音樂聲中,托兒和小鈴一起唱著歌,放鬆四肢。
活動延伸:
區域:在音樂律動區提供小鈴鐺若干副,供托兒課間或自選活動時間擺弄。另提供一些其他打擊樂器,如:鈴鼓、沙球等,讓托兒比較其音色的不同。
戶外活動:可以用小鈴作活動開始、結束的訊號。 -
美工區:提供小鈴的輪廓,供托兒拓印、塗色。
發現區:提供各種不同功用的鈴的圖片、實物等,讓托兒找找“小鈴在哪裡?”如:聖誕卡上、聖誕老人手上、小狗脖子上、鐘上等。
《鈴兒響叮噹》教案9
教學目標:
1、感受樂曲歡快富有律動感的情緒,體驗在雪橇上急速飛奔時舒暢的心情。
2、配合打擊樂器和簡單舞蹈動作,能較好地表現音樂的風格和情緒。
3、透過聽、唱、奏、舞等音樂活動,培養學生的創編能力與合作能力。
4、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5、熟悉歌曲旋律,為歌曲創編動作。
教學重點:
感受歌曲輕鬆愉快的情緒。
教學難點:
配合打擊樂器或簡單舞蹈動作,能較好地表現音樂風格和情緒。
教學準備:
課件、鋼琴、打擊樂器等
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與匯入
1、提問冬天給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麼?
2、欣賞雪橇圖片。
A、圖片上的是什麼?
B、什麼拉著雪橇?
C、雪橇的用途?(運送貨物、交通工具、娛樂工具)
3、匯入課題《鈴兒響叮噹》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與雪橇有關的歌曲,是馬拉著雪橇,而且這匹馬非常的可愛,它的脖子上還繫著鈴鐺,會發出叮叮噹噹非常清脆悅耳的聲音,這是一首很熟悉的歌曲,我們一起來聽一下這首歌。
(二)、新歌教學《鈴兒響叮噹》
1、影片《鈴兒響叮噹》
A、你們聽過這首歌嗎?名字叫《鈴兒響叮噹》,其中有一句旋律我們都會唱,叮叮噹······鈴兒響叮噹。
B、這首歌描寫了什麼情景?(孩子們在雪橇上唱歌玩得很開心)。
下面,讓我們來簡單地瞭解一下這首歌曲。(作品介紹)
2、再聽歌曲《鈴兒響叮噹》。
現在,請大家看著歌譜,再次跟老師一起來欣賞一遍歌曲。同時,請大家思考這樣的問題:(A、B兩題)
A、歌曲情緒怎樣?(歡快活潑)
B、劃分段落?
大家能找出反覆的地方在哪裡嗎?
C、找出反覆之處。
2、請大家跟著老師按節奏朗讀歌詞。(提醒大家要注意換氣與附點節奏喲!)
現在,大家是不是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要學習這首歌曲啦?老師已經迫不及待了,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歌曲吧!
3、教唱歌曲。
A、跟琴學唱
B、個別樂句反覆教唱。
C、跟琴演唱。
4、雪橇從遠處滑了過來,又從身邊滑走了,你覺得怎樣表現由遠到近的這種效果呢? 你覺得哪句應該唱的重一些,哪句應該輕一些呢?
(三)、鞏固練習
1、請大家跟伴奏一齊演唱這首歡快的歌曲,一定要注意表現由遠及近的效果喲。
2、分組演唱。
3、唱得真好,我彷彿聽到了那種叮叮噹噹清脆悅耳的聲音,老師有個提議,看看能不能用我們自己的方式來模仿鈴聲呢?比如說拍拍手、跺跺腳。大家思考一下,我們一起來呈現出來。(給學生討論幾秒鐘,然後跟伴奏再唱一遍)
4、不錯,不過老師好像還不過癮,畢竟不是真的樂器,下面拿出樂器(課前準備幾樣打擊樂器),先研究一下能在歌曲襯詞“叮叮噹”處加上一些什麼樣的動作或節奏來表現歌曲。(個別起來說)
5、學生創編動作,並隨影片一起表演。
6、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我的創造”。(出示PPT)
7、讓我們再次跟著音樂演唱這首好聽的'歌曲。
(四)、小結
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的,我們這節課快要結束了,在你們唱唱跳跳中老師看到了你們臉上的的喜悅,你們開心嗎?老師希望你們每天都這樣開心快樂,並且老師希望你們把這份開心與快樂傳遞給身邊每一人。能做到嗎?!(說完後出示最後一張PPT,並安排學生有序走出教室。)
《鈴兒響叮噹》教案10
一、教學設計
《鈴兒響叮噹》是一首曲調流暢、情緒歡快的美國歌曲。生動的歌詞描繪了一群孩子冒著大風雪,坐在雪橇上的情景,他們的歡聲笑語伴著清脆的馬鈴聲迴響在原野……表現了孩子們熱情奔放的性格,抒發了熱愛美好生活的真摯情感。以《鈴兒響叮噹》開展打擊樂演奏活動,易給幼兒享受到奏樂活動帶來的快樂,以及能促進幼兒的合作協調能力的發展,同時也能使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力、表現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二、活動目標
1、學會用動作、樂器來感受《鈴兒響叮噹》語詞節奏。
2、親自參與音樂表演,感受音樂的愉悅情緒。
3、能夠跟隨音樂做律動,並提高創造力和想象力。
三、活動準備
各種打擊樂器,幼兒已有經驗,PPT
四、活動過程
1、匯入部分(音樂問候)
1234|5—|小朋友們好,小朋友們好。
2、師:冬天到了,就要下雪了,大家看(出示ppt圖片)老師認識幾位小朋友,他們在冬天最喜歡滑雪了,出示聖誕老人圖片)聖誕老人聽到了他們歡樂的笑聲,也來了,聖誕老人今天來給我們帶了了禮物,小朋友猜一猜是什麼呢?幼:禮物,零食,好玩的(幼兒自行回答)。師:到底是什麼呢?聽說聖誕老師這次送了一個非常特殊的禮物哦,現在請全體小朋友豎起自己的小耳朵,聽一聽看一看是什麼。(教師播放一遍鈴兒響叮噹音樂)
4、師:看來聖誕老人給我們送來了一首非常好聽的歌曲,小朋友喜歡嗎?幼:喜歡。師:老師也非常喜歡聖誕老人的這個禮物,聽了都想要去滑雪了,現在我們一起去冰雪王國裡滑雪跳舞吧。(出示ppt圖片冰雪王國)哇,冰雪王國可真美麗呀。師:(出示ppt圖片關卡一)師:咦,他是誰?他在說什麼?在進入冰雪王國大門之前小朋友必須學會打節奏,國王才會同意開啟大門。哦,原來我們必須學會打節奏才能進去呀,那現在我們一起來學習打節奏吧。
6、師:現在請小朋友伸出自己的小小手,嘗試雙手擊掌拍一拍(幼兒嘗試拍手)拍拍頭(幼兒嘗試)那除了這些,我們還能拍打哪些身體部位呢?(引導幼兒嘗試跺腳,拍腿,拍肚子等。)哇,小朋友真棒。現在我們吧剛剛拍打的動作加入到我們的音樂裡,老師先做一遍示範,小朋友睜大眼睛豎起耳朵認真聽~(教師示範,一邊唱一邊拍打),現在小朋友全體起立,和老師一起來做一做。好,我們張開大嘴巴,一起唱起來。(師幼共同表演)你們真棒~現在讓我們為自己鼓鼓掌:表揚表揚我最棒。現在我們一起去給他表演,讓我們進去冰雪王國吧。預備,起。(幼兒集體表演)師:蹬蹬蹬蹬,大門打開了(出示ppt圖片)冰雪王國可真漂亮呀,我們順著樓梯走下去吧。(出示ppt圖片一個矮人說話)咦,這裡怎麼又有一個人,他在說什麼?要想去冰雪王國最好玩的地方,你們必須要每人一種樂器用打擊的方式把兒歌演繹出來)今天老師剛好給小朋友準備了幾種樂器,我們一起來用樂器做遊戲吧。現在老師給每位小朋友一個樂器,請小朋友先敲一敲自己手裡的樂器,老師手裡也有一個樂器,你們看,(教師敲擊聲音大)哇,聲音很大呀,(教師敲擊聲音小)咦,聲音還可以小。小朋友們也來嘗試一下敲一敲大的聲音(幼兒嘗試)嗯,真棒,再敲一敲小的聲音(幼兒嘗試)。現在我們來玩一個你大我小的遊戲。老師敲自己手裡的樂器聲音大,你們就要敲得小,如果老師敲得聲音小,你們就大。來,我們先來試一試。真棒,看來小朋友已經能夠控制聲音的大小了,現在,我們加大難度咯,要一邊唱一邊敲,先看一看老師怎麼做(教師示範)現在請小朋友拿起自己手裡樂器,和老師一起敲起來吧(師幼共同演奏)哇,你們真棒,那我們繼續加大難度哦,從中間分開,一邊敲打的聲音大,一邊敲打的聲音小,我們來試一試。(幼兒嘗試)哇,你們可真是非常棒啊。看來你們已經學會的打擊樂器,那我們一起給他表演一下,去冰雪王國最好玩的地方去吧。來,全體起立(幼兒一邊唱歌一邊用自己手裡的樂器打擊節奏)
7、師:(出示ppt圖片)這裡可真好看呀,這麼美麗得地方就應該跳舞吧。現在請小朋友來圍成一個圓圈,一起跳起來吧。現在請小朋友坐到自己的小板凳上,這次的旅行你們喜歡嗎?(喜歡)那老師要佈置一個小小的作業,回家後你們當小老師給爸爸媽媽講一講旅行中的樂趣,並且教會他們演唱《鈴兒響叮噹》
師:(叮咚叮咚叮咚)什麼聲音?咦,冰雪王國要關門了,我們快點回去吧。
8、結束部分(音樂再見)
(老師)唱:12?34︱?55︱?54?32︱?11‖?
小朋友哦再見,小朋友哦再見?
小朋友們再見。
五、活動延伸
回家後讓幼兒當小老師,給爸爸媽媽講一講旅途紅的樂趣,並且教會爸爸媽媽兒歌《鈴兒響叮噹》。
六、教學反思
此樂曲歡快活潑,孩子們對這個樂曲也很熟悉,在此基礎上,透過身體打擊以及樂器打擊,讓幼兒能夠運用正確的方法使用樂器嘗試,隨音樂有節奏打擊,孩子們在教師的引導下,能較好的將歌曲演奏出來,並且加入遊戲,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不足的是,孩子們第一次接觸打擊樂,有點陌生,需要一些融入的過程。
《鈴兒響叮噹》教案11
【活動目標】
1、感受樂曲歡快活潑的情緒,初步培養幼兒對打擊樂的興趣。
2、能根據圖譜進行簡單的打擊樂表演。
3、透過活動體驗與同伴合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教師準備:音樂《鈴兒響叮噹》《快樂崇拜》,電腦,簡單的自制樂器。
2、幼兒經驗準備:提前熟悉音樂。
【活動過程】
一、引入主題,引發興趣
1、教師帶幼兒做簡單律動走進場,並做好準備。
2、播放音樂《鈴兒響叮噹》,教師進行簡單的身體聲音的打擊樂表演,讓幼兒回答問題:老師為歌曲敲出了那些快樂的節奏?(彈舌、拍退、跺腳和拍手)
二、探索實踐,透過身體聲音初步掌握打擊樂的節奏型別
1、教師帶領幼兒練習彈舌、拍退、跺腳和拍手等節奏型,集體練習和分組練習相結合,並初步嘗試在教師的手語指揮下完成身體聲音的演奏。
2、讓幼兒找出合奏部分的音樂,針對合奏部分(“叮叮噹......”)節奏型比較複雜的情況,教師出示此處的圖譜,進行詳細解說和練習,幫助幼兒解決難點。
3、幼兒聽音樂,教師跟著音樂的節奏將圖譜繪製完整,並讓幼兒找出各組需要演奏的節奏符號。
4、集體演奏,鞏固新認識。
三、知識遷移,使用樂器,集體彙報演出
1、出示樂器,讓幼兒感受樂器的聲音,然後練習剛剛的各種節奏。
2、幼兒根據圖譜和教師的指揮完成器樂表演,後互換樂器,再次表演。
3、與聽課教師互動,由聽課老師拍間奏處節拍,完成一次完整的演出。
【活動延伸】
在以後的演奏中,可以採用更多的打擊樂器繼續演奏,如:碗、盤子、蛋糕盒、玻璃杯、礦泉水瓶子等等,也可以在間奏處加入有難度的節奏型進一步完善曲子。幼兒掌握熟練後,可以在家長開放日或者其他大型活動中展示一下,以提升孩子們的成就感。
《鈴兒響叮噹》教案12
一、活動目標
1、情感:培養幼兒對大自然的熱愛,使幼兒感受冬天下雪的樂趣。
2、能力:提高欣賞能力,感受四拍子歌曲的節奏。
3、知識:瞭解冬天的特點。
二、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雪花道具、電子琴。
三、活動過程
1、談話活動(匯入)
1)師:小眼睛(看老師),小嘴巴(請閉嚴)
2)師:現在已經進入冬天了,小朋友們誰知道到了冬天都有什麼變化?我們能在冬天幹什麼?(幼兒表述)
3)教師播放多媒體課件。師:哦,你們說的都對,冬天呀,天冷了,小朋友們都穿上了厚厚的棉衣。冬天還會下雪,我們可以打雪仗、堆雪人,還可以滑雪,對不對啊。哎,你們聽,這是什麼聲音呀?(幼兒表述)哦,原來是雪橇從遠處飛馳而來的聲音啊。來,我們一起坐上雪橇去欣賞冬天的美景吧。
2、完整欣賞歌曲《鈴兒響叮噹》(教師播放多媒體課件)
聽歌的時候,教師表情要好,身體可以微微搖動,帶動幼兒進入音樂狀態。
3、談談感受
師:恩,歌聽完了,誰能和大家說說,你在聽這首歌的時候心情是怎麼樣的?(幼兒表述)
師:這幾個小朋友說的都不錯,聽這首歌的時候是高興的,開心的。那麼下面我們再聽一遍,這次聽的時候,想一想歌曲中的小朋友們為什麼高興。
4、教師範唱歌曲,幼兒再次欣賞
師:誰能說說歌曲中都唱了什麼?小朋友們為什麼高興,他們都做了什麼?(幼兒表述)
師:哦,歌中唱了小朋友們坐在雪橇上玩,還唱歌、滑雪了。
5、學習歌詞(教師播出圖片,根據圖片說歌詞)
6、試打節奏
1)教師播放多媒體課件,出示小雪花道具。
師:你們瞧,天上飄起了小雪花。(模仿雪花):小朋友們好,歡迎來到美麗的白雪王國,你們願意和我一起做個遊戲嗎?請每組的小朋友選擇一朵雪花圖案,當看到自己的雪花跳動時,就跟著一起拍手,它停住,你們也停住。小朋友們,你們準備好了嗎?遊戲,就要開始了。
2)教師做一遍示範
3)教師播放《鈴兒響叮噹》讓幼兒做遊戲打節奏。加深幼兒對歌曲的印象。
7、學唱歌曲
1)跟唱歌曲
師:小朋友們真厲害,小雪花停住了,你們也停住了,都拍對了。下面我們放鬆一下,我們看著歌曲中的小朋友玩耍的圖片,再聽聽歌曲。會唱的小朋友也可以跟著唱。(教師播放多媒體課件)
2)再次歌唱
師:小朋友們這次要用聽的聲音唱,但是不要喊,喊得可不好聽,我看哪個小朋友的聲音是聽的。來,都挺直腰板,我們唱了。(教師伴奏幼兒唱)
3)再次歌唱
師:恩,小朋友們的聲音都很好聽,可是啊,這麼快樂的歌,咱們小朋友都沒有加上好看的表情。我們加上表情再唱一遍,看看誰的聲音美,表情也漂亮。(播放多媒體課件)
8、部分幼兒上臺演唱
師:臺上的小朋友要好好唱,看看誰最美。下面的小朋友們幫他們打打節奏,看看誰的節奏打得。
9、欣賞冬天景色的圖片(多媒體)
10、活動延伸:到院子裡感受冬天的美
師:我們剛才在歌曲和圖片中體會到了冬天帶給我們的快樂,現在我們一起出去親自感受一下我們自己的冬天。好不好啊。
《鈴兒響叮噹》教案13
活動目標:
1.透過欣賞表演,讓幼兒瞭解音樂的性質(活潑、歡快)和曲式結構。
2.讓幼兒在感受音樂的過程中,學會用四分音符節奏和八分音符的節奏表現三段體的曲式結構,初步感知漸強、漸弱。
3.在感受樂曲的結構的基礎上,引導幼兒掌握樂曲的節奏型:|X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並嘗試演奏節奏樂。
4.能大膽表現歌曲的內容、情感。
5.在感受歌曲的基礎上,理解歌曲意境。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有關聖誕、聖誕老人的知識。
2、教具準備:圖片、圖示譜、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遊戲《小小作家》:
教師出示節奏型卡片XX XX| XX X||,並給幼兒一個主題,幼兒根據老師提供的節奏型和主題,編出相應的語言,如:白雪白雪|多美麗|;冬天冬天|下大雪|….
二、發聲練習《新年真快樂》:
師生對唱,啟發幼兒用跳躍、連貫的聲音唱出。
| 1 3| 5 5 5|5 4 3 4| 5 -| 55| 5 55| 5 4 3 2| 1 -||
新年來到了,大家多快樂。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三、新授:
1、感受音樂的性質:
(1)幼兒完整欣賞音樂
老師提問:音樂聽上去什麼感覺?(活潑歡快的)
(2)感受三段體的曲式結構,邊聽音樂邊拍手(兩遍)“聽聽音樂的前面、中間、後面都一樣嗎?”
2、聽音樂觀看老師配語言節奏朗誦的表演:“想想音樂好象說了一件什麼事?“
3、啟發幼兒邊探索邊拍出節奏型並配器
(1)老師在A段音樂的伴奏下跳《趕馬車》舞蹈.啟發幼兒拍出第一樂段“趕馬車”的節奏型( X X | XX XX| )並討論用什麼樂器配器。
(2)拍出B段“馬跳舞和聖誕老人發禮物”的節奏型。
老師出示節奏型|XX XX |XX XX|配上音樂,語言節奏,幼兒練習。
(3)在A段音樂的伴奏下老師跳舞,啟發幼兒拍出第三段“聖誕老人趕著馬車走遠了”的節奏型。幼兒看著老師跳舞,用樂器敲出動作的節奏|X X| X X X X |並敲出漸弱的聲響。
4、幼兒完整練習
(1)幼兒分組拿不同的樂器合樂。
(2)出示漸強漸弱的圖譜和圖片一一對應,幼兒根據圖示譜敲出漸強漸弱的音響效果。
5、完整合樂的練習
(1)老師完整地表演,幼兒配樂。
(2)幼兒隨意跟跳舞蹈。
(3)請兩組幼兒和老師一起表演,其他幼兒用樂器伴奏。
四、聽著音樂邊敲節奏邊出活動室。
活動反思:
《鈴兒響叮噹》這是一首美國的聖誕歌曲,學生在學這課之前就已經基本會唱了。學習這首歌曲,學生是非常期待的,既然大家都非常的熟悉,那麼這節課的主要目的就不單單是唱會歌曲。在課程的開始,我設計了幾個有趣的練聲遊戲,並且在創設情景的同時對歌曲中的難點部分進行解析,讓學生在一種輕鬆和諧的氣氛中不僅進行了比較充分的發聲練習,而且體會到了音樂帶給大家的審美愉悅。另外,在創設情景的過程中將難點部分融入其中,讓學生對於“聖誕老人駕著馬車”的情景的創設,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而且有助於學生對於歌曲的音樂形象的理解。而對於本課,由於一些難點在最開始就已經解決,因此到這時已經變得相對的簡單。加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已經充分的予以調動,這時老師加以適當的鼓勵與引導,讓學生產生“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這麼一種自主學習的積極性。當課程往後進行時,課程的難度在不斷降低,學生的自主學習的信心越發增強,在40分鐘內體驗到了成功的愉悅,這對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極大的幫助。在課堂中我讓學生欣賞了好多首聖誕的歌曲,讓孩子來表演聖誕老人。音樂是一種聽覺藝術,它塑造的形象相對於文字、繪畫而言是非常抽象模糊的。只有透過聆聽才能體驗到音樂的藝術之美。聽覺體驗在音樂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在對於本課的設計中,我將音樂的聆聽貫穿全課,透過不同的音樂形象進行對比,甚至同一段音樂,對其音樂要素進行變化,讓學生學會聆聽音樂;學會用音樂來解釋音樂;學會用心來感受音樂……
《鈴兒響叮噹》教案14
活動目標:
1、熟悉歌曲旋律,學唱新歌。
2、激發幼兒對聖誕節的嚮往,感受歌曲帶來的歡樂情緒。
3、熟悉歌曲旋律,為歌曲創編動作。
4、透過聽、唱、奏、舞等音樂活動,培養學生的創編能力與合作能力。
活動重點:
熟悉歌曲旋律,學唱新歌。
活動難點:
激發幼兒對聖誕節的嚮往,感受歌曲帶來的歡樂情緒。
活動準備:
磁帶,鋼琴,曲譜。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練聲:《山谷迴音真好聽》、《賣報歌》。
2、律動:《擠奶》、《蘋果豐收》、《淘米洗菜》。
二、談話匯入活動。
1、幼兒初步欣賞音樂。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歌曲,你們認真聽,然後告訴我這首是什麼節日的歌曲?聽到歌曲後有什麼感受?
師小結:聖誕節是西方基督教為了紀念耶穌誕生的一個節日,而這首鈴兒響叮噹正是西方人們在聖誕節的時候經常唱的歌曲。後來聖誕節就傳到了很多國家,同樣也傳到了中國。鈴兒響叮噹這首歌也跟著傳到了中國,就有人把它翻譯成了中文。
2、師:聖誕節裡聖誕老人是怎樣送禮物的?
三、熟悉歌曲旋律學唱新歌。
1、教師範唱,請幼兒邊拍手邊欣賞歌曲。
師:歌曲裡唱了什麼?(引導幼兒說出歌詞內容,如果幼兒說不出,再欣賞歌曲。同時老師可配上簡單的動作。)
2、欣賞音樂第二遍。
師:小朋友們知不知道這個鈴兒是哪裡的呢?(聖誕老人的雪橇的馴鹿上。)
師:它是怎麼響的?(引導幼兒說出歌詞內容)
3、幼兒討論後老師小結:“新年到了,聖誕老人趕著馬車去給小朋友發新年禮物。聖誕老人坐在雪橇上,奔跑過田野,馬兒鈴兒響叮噹……。教師完整的朗誦歌詞內容。
4、師:現在請你們當小喇叭,老師當大喇叭。我們一起把這首歌的歌詞念一遍吧!聽聽誰的聲音最好聽。
四、完整練習歌曲。
1、教師:你們想學這首好聽的兒歌嗎?請你們和老師配上音樂完整的唱一遍。
2、鼓勵幼兒加入表情進行初步的表演。進行分組輪唱,增加趣味性,熟練歌詞。
教師小結:聖誕老人說聽到了你們的歌聲,但這麼好聽的歌曲如果加上很美的表情唱我想就更精彩了。你們也覺得嗎?
五、結束部分。
1、引導幼兒關心他人,知道聖誕節送聖誕禮物是表示友好的一種方式。過聖誕節的時候,每一個人都很快樂,因為他們收到了聖誕老人和自己好朋友的聖誕禮物。
2、師小結:今天我們學了一首好聽的歌曲,歌曲的名字叫什麼?(引導幼兒說出歌曲的名字:鈴兒響叮噹)
《鈴兒響叮噹》教案15
活動目標:
1. 讓幼兒有聽辯各種鈴聲提示音的能力。
2. 激發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對聲音有一定的敏感度。
活動準備:
各種聲音的鈴聲。
活動過程:
1. 聽辯各種鈴聲。
讓幼兒分別聽各種鈴聲(腳踏車、電話、鬧鐘、門鈴、小鈴等),猜一猜,這是什麼鈴兒在響叮噹。說一說鈴兒響了,告訴我們要幹什麼了。比如:車鈴叮鈴鈴,就是告訴別人“快讓開,快讓開!”;門鈴叮鈴鈴,就是告訴我們“有人來了,快開門吧。”等等。
2. 學念兒歌“鈴兒響叮噹”
學念兒歌“鈴兒響叮噹”,做模仿動作。
3. 聽聽學學家裡的門鈴聲,按按聽聽不同音樂的門鈴,跟著音樂進行模仿。
4. 做音樂遊戲“叮咚小門鈴”:
一半幼兒扮演主人,一半幼兒扮演客人。
小椅子當作門,扮演主人者作騎馬狀坐在椅子上,隨著音樂按門鈴或拍手。扮演客人者隨音樂拍手走步……,唱到“請你按按小門鈴”時,迅速跑到一個椅子前,表示來到了可人家。在椅子背上,邊按門鈴邊唱“叮咚”。唱到“來了小客人”,扮演主人的小朋友連忙起身,轉動一下椅子,表示開門,把凳子面朝客人,做“請”的動作。
最後一句“叮咚”兩人互相按一下對方的鼻子。
交換角色,遊戲重新開始。
5. 家裡的聲音。
看看說說這些是家裡的什麼東西,它在發出什麼聲音,告訴了我們些什麼。
洗衣機“隆隆”的轉,它把衣服洗的乾乾淨淨;
壓力鍋“嗚嗚”的叫,告訴我們:“粥煮好了!”;
吸塵器呼呼的開動了,它把灰塵都吃進肚子裡;
電話“鈴鈴”的響起來,也許是媽媽打來的;
收音機在“啦啦”的唱歌,我們一面聽音樂一面跳舞;
音樂鈴“叮叮”的響著,噓!娃娃在睡覺呢!
兒歌:鈴兒響叮噹
鬧鐘叮鈴鈴,我要起床啦。 電話叮鈴鈴,喂喂是誰呀?
車鈴叮鈴鈴,快快讓開吧。 門鈴叮鈴鈴,請問找誰呀?
小鈴叮鈴鈴,唱歌跳舞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