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洛斯的維納斯》教案(12篇)

《米洛斯的維納斯》教案(12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米洛斯的維納斯》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米洛斯的維納斯》教案1

  教學目標

  1.把握全文,研究探討文章主旨。

  2.領悟文中闡述的美學觀點,提高生活中發現美、欣賞美的能力。

  3.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執著地熱愛生活、熱愛美。

  教學方法

  講授、點撥、討論。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匯入

  1.維納斯與盧浮宮

  大家知道維納斯是誰嗎?對,她就是希臘羅馬神話中的愛神與美神。維納斯的雕塑發現於米洛斯這個地方,大家知道她現在收藏於什麼地方嗎?她現在收藏於法國巴黎的盧浮宮,是法國曆史上最悠久的王宮,世界上最著名、最大的藝術寶庫之一。

  據統計,目前盧浮宮宮殿共收藏有40多萬件來自世界各國的藝術珍品。我們今天要介紹的維納斯雕塑就是他的“鎮館之寶”。

  2.米洛斯的維納斯的發現

  《米洛斯的阿芙洛蒂忒》俗稱《米洛斯的維納斯》、《斷臂的維納斯》、《維納斯像》等,大理石雕像, 高204釐米。

  在希臘化時期,表現女性人體美的雕塑日漸增多,對愛與美之神阿芙洛蒂忒,也就是維納斯的歌頌更是層出不窮,其中最為著名雕像的就是這尊《米洛斯的阿芙洛蒂忒》,並已經成為讚頌女性人體美的代名詞。

  1820年2月,在愛琴海的米羅斯島上,一個農夫在一座古墓旁整地時挖掘到一尊女性雕像。她分成上、下兩截,並與刻著名字的臺座、拿著蘋果的手腕以及其它斷片等等一道,散落在附近的田地下。已懂得這是值錢的東西的農夫,立刻將它們埋原,並報告了在島上的法國領事。領事稍付定金,即通知當時設在君士坦丁堡的法國大使。幾乎與此同時,在愛琴海搞測量的一位法國海軍士官,名叫鳩爾丟孟都爾維爾對此表示了更大的關注。這是一位希臘藝術的愛好者,當他看過這些雕像的塊片以後,認為它們是一個整體,並第一個斷定這就是維納斯的雕像。於是立刻告訴農夫,法國決定把她買下,要他不必再到處聲張了。隨即趕到君士坦丁堡,向大使命陳詳情,促使大使下了決心並派專人前去交易。不料島上的長老出於本島的利益而中途插手,開會議決命農夫將雕像賣給在土耳其任職的一位希臘大官,當法國人趕到島上時已經是雕像裝船的關頭了。見此情景,他們幾乎要動武,命令法國船艦隨時準備行動。頓時,愛琴海上戰雲密佈。恰巧,一場暴風而解了圍。它推遲了土耳其船隻的起航,為法國使者爭得了斡旋的時機,他們軟硬兼施,把雕像終於轉到了法國船上。後來又給島上贈送金錢,從而取得了島上放棄雕像的誓約書。雕像順利運抵巴黎,由於種種政治、人事方面的原因,一直推至1821年3月2日,國王路易十八才正式接受獻禮。從這一天開始,她便成為法國國家財產。當時的登記名稱是“在希臘群島中的米羅所發現的維納斯像”,並被陳列於羅浮宮特闢的專門展室中。

  法國獲得這尊雕像時,全國一片沸騰,人們視之為國寶,並被尊稱為盧浮宮的鎮館之寶。她一直為世界上所有熱愛藝術和美的人們所景仰,他們都以能親眼目睹這尊古希臘最偉大的藝術奇蹟為人生一大幸事。

  3.關於維納斯的文化背景

  維納斯是羅馬神話中的愛與美神,也是象徵豐饒多產的女神。古希臘神話中稱為阿佛洛狄忒。傳說她在大海的泡沫中誕生,在三位時光女神和三位美惠女神的陪伴下,來到奧林匹斯山,眾神被其美麗容貌所吸引,紛紛向她求愛。宙斯在遭其拒絕後,遂把她嫁給了醜陋而瘸腿的火神赫斐斯塔司,但她卻愛上了戰神阿瑞斯,並生下小愛神厄洛斯。後曾幫助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拐走斯巴達國王墨涅拉俄的妻子、全希臘最美的女人海倫。引起希臘人遠征特洛伊的十年戰爭。《米洛斯的維納斯》是舉世聞名的古希臘後期的雕塑傑作。

  4.米洛斯的維納斯的藝術魅力

  從雕像被發現的第一天起,就被公認為是迄今為止希臘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多少年來,人們對她傾注了不計其數的讚美和歌頌。整個雕像的比例也是十分耐人尋味的。它接近於利西普斯所追求的那種人體美比例,而且,雕像的各部分比例幾乎都蘊含著黃金分割的美學秘密。這正是古人對於人體美的讚頌和肯定,為後世的藝術樹立了不朽的典範。

  二、初步感知美

  討論:斷臂維納斯美在何處?

  明確:和諧美,殘缺美。 形體之美,斷臂之美。

  1.頭與軀體的比例

  2.上半身與下半身的比例

  3.上下半身線條之比

  4.“S”型的造型……

  三、課文解讀

  教師:當人們站在這個精美的雕像面前的時候,一個裸體的女性,她豐滿而聖潔,柔媚而單純,優雅而高貴,這就足夠人們為之傾倒的了。在這潔白的大理石裡面,是少女的青春,是生命的躍動。人們從這裡發現了自己,自己的生命,自己的創造潛能;感受到了人類生生不息的原動力……這是一種極大的滿足,最深的啟示,這也是人體的魅力之所在!

  問題研究 1.為什麼必須失去?

  1.從文中找出佐證說明為什麼必須要失去?

  (1)“她是為了自己的麗姿……超越更久更久的時代”(2)“我感到這是……來獲取完整的偶然追求”(3)“那失去的雙臂,……暗示著可能存在的無數雙玉臂”(4)“是向著無比神妙的整體美的奮然一躍”

  2.無盡的想象

  3.延伸:要是讓你來畫一幅“深山藏古寺”的畫 你會怎樣來表現呢?

  啟發:無臂:豐富的藝術想象 有臂:單一的、定型的、受限制的

  維納斯雙臂殘缺,反倒給人留下了廣闊的想象空間,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審美理想填補空缺,這樣也就有了無盡的美感和魅力。

  問題研究 2.為什麼不能復原?

  1.從文中找出佐證說明為什麼不能復原?

  (1)“因此,對我來說,……全是些奇談怪論”

  (2)“這一方……哪怕它是何等的精美絕倫”

  (3)“選擇出來的任何一種形象……不能產生超越喪失的美感.”

  2.請試著給斷臂的維納斯修復兩條完整的胳膊。(略)

  3.殘缺與完整哪個更美?(美的事物是不侷限於完整還是缺失。美的真正所在是懂得欣賞,只要我們具備一雙善於發現美的慧眼,一顆善於領悟美感受美的豐富的心靈,我們就不愁沒有美的發現、美的鑑賞和美的創造。)

  問題研究 3.為什麼只能失去雙臂?

  1.從文中找出佐證說明為什麼只能失去?

  (1) “在這裡,從別的意義上來講……其它任何部位都喪失不得”

  (2) “假定喪失的不是兩條胳膊……不可以放射出變幻無窮的生命光彩”

  (3)““米洛斯的維納斯正是由於丟失了她的雙臂,才奏響了追求可能存在的無數雙手的生命之夢”

  2.討論:

  (1)是不是所有的缺憾都能構成美呢?

  (2)完整的藝術就不美了嗎?(假定她真在微笑,那麼,微笑的意義是什麼?是不是一個和藹可親的人的溫婉的微笑,或是多愁善感的人的感傷的微笑?這微笑,是一種蘊藏著的快樂的標幟呢,還是處女的童真的表現?這是不容易且也不必解答的。這是一個莫測高深的神秘。----傅雷《蒙娜麗莎之美》)

  )

  教師:小結

  1.(略)

  2.談談你對藝術美之感悟

  (1)“藝術形體的殘缺”不等於“藝術的殘缺”,有時 恰恰相反。形體的殘缺會鑄就“藝術的願望”。

  (2)在藝術創造中捨去一些東西,但能讓欣賞者能到更廣闊的想象空間。

  (3)藝術因缺憾而可能完美,生活因缺憾而可能豐滿。

  四、拓展延伸

  1.根據關鍵詞設定情景,分別說一段話。

  拍賣會上——商人——維納斯

  博物館內——清岡卓行——維納斯

  2.地球上最後一個人獨自坐在房間裡,這時忽然響起了敲門聲……

  ——弗裡迪克布朗

  請將維納斯的美和這個科幻作品進行比較,看看它們有哪些共性的東西。

《米洛斯的維納斯》教案2

  一、文思導引

  本文圍繞“她為了如此秀麗迷人,必須失去雙臂”的觀點,以精粹的語言,從美學審視的角度,探究有關決定“美術作品命運”而同創作者毫無關係的“某些東西”。“某些東西”是什麼呢? 按照文中所述,那就是“借捨棄部分來獲取完整的偶然追求”和“向著無比神妙的整體美的奮然一躍”。既然要獲取整體美,就自然有了某些“常人”關於復原“米洛斯的維納斯”的方案。人們也可以馳騁想象以彌補“失去雙臂”的缺憾,但無論怎樣挖空心思,卻根本不能超越“喪失”的美感。甚至假設“真正的原形”出現,且是“真的事實”,作者也終究會“否定掉那個真正的原形”。進而作者又假設道:如果“維納斯”其他的肉體部分失去了的話,“這座雕像興許就不可能放射出變幻無窮的生命光彩了”,據此,“必須失去雙臂”的觀點得到確認,並生髮出“米洛斯的維納斯”失去雙臂,“才奏響了追求可能存在的無數雙手的夢幻曲”的合理想象,給人無限的思維空間。這就是行文的邏輯順序,亦是文章的思路。

  二、粹語品析

  語言是思想的外殼,精粹的語言無不蘊含深刻的思想,闡明抽象的事理。下列語句,就是耐人尋味的精粹語言,必須予以品析。

  1、“也就是說,使人不能不感到,這座喪失了雙臂的雕像中,人們稱為美術作品命運的,同創作者毫無關係的某些東西正出神入化地烘托著作品。”

  品析:偉大的藝術與平庸的藝術之間的區別,並不在於它們處理手法上的概括與具體,題材選擇對細節的愛好和排斥等等,而主要在於創作者所一心一意努力奮鬥的目標是否崇高; 在於創作者作畫時,胸中是否充滿著的那種愛慕與驚羨的情感,以及創作者在靜觀萬物時一心追逐美好事物和仇恨一切卑吝邪惡現象的思想。事實上,一位偉大藝術家的心智偶而也將被吸引到某種想不到的事物上去,或者他將會以某種匪夷所思的方式去表現他們對美的一種理悟,正是這“同創作者毫無關係的某些東西正出神入化地烘托著作品”,它不是創作者的刻意追求,而是人性之中數不清的傾向的物化以及為人稱善的堅定熱情所指引著和磨鍊著的自然的表現,這就是“美術作品的命運”。

  2、“我既感到這是一次從特殊轉向普遍的毫不矯揉造作的飛躍,也認為這是一次借捨棄部分來獲取完整的偶然追求。”

  品析:創作者必須對整個題材有全面的把握,否則不可能產生偉大的藝術作品。“從特殊轉向普遍的毫不矯揉造作的飛躍”和“借捨棄部分來獲取完整的偶然追求”,則有賴於畫家或雕塑家其人的心靈具有某種奇特而崇高的品質,感情置於嚴格的控制之下,冷靜沉著猶如統兵之將,如此,才能實現這種“飛躍”,也才能獲取完整的藝術追求;看似“特殊”,實則是普遍的藝術創作規律所使然,看似偶然,實則“必然”。

  3、“人們只要一度被這種神秘氣氛所迷,必將暗自畏懼一覽無遺的胳膊會重新出現在雕像上。哪怕那是兩條如何令人銷魂勾魄的玉臂!”

  品析:“米洛斯的維納斯”是一個美的典型,它“顯示了高貴典雅同豐滿誘人的驚人的調和”,“無處

  不洋溢著勻稱的魅力”,那“失去的雙臂”,散發著神秘氣氛,孕著生命之夢,獲得了一種不可思議的抽象

  的藝術效果,這是向著神妙的整體美的奮然一躍。如果人們被這種神秘氣氛所迷惑,讓兩條一覽無遺的胳膊復原,即使是“令人銷魂勾魄的玉臂”,也會失去原來的藝術光輝,完美的藝術作品反而會遭到破壞,甚至黯然失色。透過假設和正反論證,透過美學審視,作者“她為了如此秀麗誘人,必須失去雙臂”的觀點在這裡確定無疑。

  三、疑難破解

  本文的疑難點似乎比比皆是,其實只要抓住幾個關鍵語句,弄清它們在文中的含義,就能融會貫通,豁然開朗。下列語句比較難懂,教師可提出來,引導學生探究。

  1、“不,說得更為正確些,她是為了自己的麗資,無意識地隱藏了那兩條玉臂,為了漂向更遠更遠的

  國度,為了超越更久的年代。”

  破解:只有具有了人類心智的一切高貴品質方能使人在藝術上進入至高境界。“米洛斯的維納斯”的美,純出於自然和造物者的巧奪天工,並不是靠外力或“有意識的”製造一種有利於馳騁想象的心境而使其“失去雙臂”,而是“無意識地隱藏了兩條玉臂”。這說明不是創作者的刻意追求,而是人類一切高貴品質的自然表現。只有這樣,才使這件藝術瑰寶超越了國界,跨越了歷史長河,以它的神奇的藝術光芒與天地共存,與日月齊輝。

  2、“這一方是包孕著不盡夢幻的‘無’,而那一方卻是受到限制的,不充分的‘有’,哪怕它是何等地精美絕倫。”

  破解:“無”的一方包孕著不盡的夢幻、神秘、推斷,伴著各種各樣的奇思異想,偉大的藝術作品就需要這樣的審美效果。然而,“有”的一方,即使表現手法天衣無縫,復原得精美絕倫,也仍然會受到限制,絕不會構成亮麗的圖景和光輝的形象,這段話,再次表明了作者的觀點,語言含蓄,極富深意。

  3、“如果發現了真正的原形,我對此無法再持一絲懷疑而只能相信時,那我將懷著一腔怒火,否定掉那個真正的原形,而用的正是藝術的含義。”

  破解:這是作者的一種假設。如果真的發現了真正的原形,不能再懷疑的時候,作者也會站在藝術家的原則上,按照藝術創作的規律和審美理念,以藝術的含義否定掉這個原形,因為它不是藝術,更不是偉大的藝術作品。為了維護真正的藝術,作者必須懷著“一腔怒火”來否定掉這個“事實”,可見,作者的觀點多麼鮮明,為藝術而戰的信念又是多麼堅定。

《米洛斯的維納斯》教案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把握全文,研究探討文章主旨。

  2.結合語境,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

  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在閱讀中抓關鍵詞語來把握文意,分析思路,領會文章主旨的能力。

  2.領悟文中闡述的美學觀點,提高生活中發現美、欣賞美的能力。

  德育目標

  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執著地熱愛生活、熱愛美。

  ●教學重點

  1.結合關鍵語句理清文章思路。

  2.深刻探討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及作者表達的情感。

  ●教學難點

  1.掌握文章三部分之間的有機聯絡。

  2.理解關鍵語句中關鍵詞語的含義。

  ●教學方法

  1.提問法(採用追加問的方法,層層激疑,在師生的問答中,掌握各部分內容,理清文章思路)

  2.討論法(給學生留出討論時間,在自由討論中,各抒己見後達成共識,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具準備

  “維納斯塑像”掛圖一張;多媒體投影;課文朗誦帶及錄音機。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出示“維納斯塑像”掛圖

  美,一個古老的話題,它伴隨著人類文明,像一本生動的教科書。那到底什麼是美呢?怎樣才算美呢?“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的女人,我們說她美;“淚光點點,嬌喘微微”的女人,我們亦說是一種美;建築史上的奇蹟,義大利的比薩斜塔,我們說它美。更有甚者,米洛斯雙臂殘缺的維納斯在人們的眼裡而是一種美的展示,這是為什麼呢?下面,就讓我們在日本當代作家清岡卓行的《米洛斯的維納斯》一文中揭開謎底吧!

  二、解題

  米洛斯的維納斯,又稱“米洛斯的阿佛洛狄忒”,是希臘神話中的愛與美的女神。相傳是古希臘藝人雕刻的。雕像於1820年發現於希臘米洛斯島,為半裸全身,面容俊美,身材勻稱,衣衫滑落至髖部。引人注意的是她雙臂的殘缺,雖給世人帶來無限惋惜,但同時又成了歷代藝術家、哲學家、文學家永談不衰的話題。本文的日本作家清岡卓行,以其獨到新穎的藝術感受力,從美神肩下本應伸展或彎曲的兩條玉臂的空蕩處放飛想象,揮灑筆墨,縱情謳歌維納斯極至的美麗,謳歌人類精湛的藝術創造力。

  三、研習課文,探討文章主旨

  1.放課文錄音,學生邊聽邊找出作者的基本觀點。

  明確:作者的基本觀點是“她為了如此秀麗迷人,必須失去雙臂。”

  2.具體研習第一部分

  (1)指定一名學生朗讀第一部分。

  (2)提問:維納斯雙臂的失去給了作者怎樣的感受?他是怎樣具體闡釋這種感受的?

  板書:

  (3)讓學生用自己的話概括本部分的內容。

  明確:維納斯雙臂的偶然喪失卻產生了整體美的藝術效果,給了人們一種整體美的藝術感受。

  3.具體研習第二部分。

  (1)教師範讀第二部分

  (2)提問:作者對復原維納斯雙臂的方案有什麼看法和感受?

  明確:作者認為這些方案“全是些倒人胃口的方案”,“全是些奇談怪論”,“一種恐懼、空虛的感覺襲上心來”,“我將懷著一腔怒火,否定掉那個真正的原形”。由此看出,作者對恢復雙臂方案的極端厭惡。

  (3)提問:用文中原話談談作者產生如上感覺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明確:“這一方是包孕著不盡夢幻的‘無’,而那一方卻是受到限制的,不充分的‘有’”。可見,失去雙臂的維納斯格外迷人,散發著夢幻般的色彩,而復原雙臂的維納斯卻根本不能產生超越“喪失”的美感。

  板書:復原雙臂 受到限制 失去“喪失”美感

  (4)讓學生用自己的話總結本部分內容。

  明確:作者從反面論述復原雙臂後的維納斯在藝術效果上會受到很大的限制,其美感遠不及“喪失”的美感。

  4.具體研習第三部分

  (1)學生集體朗讀第三部分。

  (2)提問:假如說維納斯失掉的不是胳膊而是身體的其他部分,那麼她的藝術效果又將會是怎樣的?(用原文回答)

  學生思考後,明確:“這座雕像興許就不可能放射出變幻無窮的生命光彩了。”

  (3)提問:為什麼只有失去“雙臂”,才會放射出變幻無窮的生命光彩呢?

  明確:因為“雙臂”,確切些說是“手”,它“是人同世界、同他人或者同自己進行千變萬化交涉的手段”,“是這些關係的媒介物,或者是這些千變萬化交涉的原則性方式。”“反過來,米洛斯的維納斯正是丟失了她的雙臂,才奏響了追求可能存在的無數雙手的夢幻曲。”通俗地講,失去雙手恰好給了人們想象的空間,使人們想象出她以各種多樣形式出現的雙手所帶來的魅力。

  板書:必失雙臂 生命光彩 才能有夢幻曲

  5.學生討論:文章三部分內容之間的關係

  明確:文章第一部分從正面論述失去雙臂卻能帶來整體美的藝術效果。第二部分,從反面論述復原雙臂的維納斯反而不會超越“喪失”的美感。第三部分則用雕塑美學理論來側面探討米洛斯的維納斯必須失去“雙臂”才可能存在夢幻曲。除此之外,失去肉體的任何一部分都不可能產生此效果,也就是說並不是隨意的缺失都會形成“美”。這樣更增強了作者觀點提出的堅定性。

  6.讓學生用自己的話概括文章的主題

  明確:文章透過多方面(正面、反面、側面)的論述闡明瞭“米洛斯的維納斯”“為了如此秀麗迷人,必須失去雙臂”的觀點。這意在說明雙臂的失去雖然是一種遺憾,但更能給人帶來一種真正的藝術魅力——“缺憾”美或“喪失”美。同時,作者的新穎觀點也觸動開闊了人們對美認識的新視野。

  四、結合語境,探討和欣賞文中意義深刻的語句。

  學生質疑,教師激疑,師生共同探討下列句子含義。(用多媒體投影句子)

  明確:結合下文來看,“美術作品命運”是指觀賞者留下回味餘地和想象空間的藝術表現手法。“某些東西”應指欣賞者對殘臂造型的美麗想象,即所產生的藝術效果。如後文所說的“散發著一種難以準確描繪的神秘氣氛”“孕育著具有多種多樣可能性的生命之夢”“暗示著可能存在的無數雙秀美的玉臂”。

  這句話的含義主要是,由於雙臂殘缺,反而給人馳騁想象的空間,想象出無數雙秀美的玉臂,殘缺造成了神秘的氣氛,種種虛像絕妙地烘托著這尊雕像。這種“喪失”的美感與創作者是毫無關係的。藝術效果決定美術作品命運,維納斯神奇的藝術效果提升了這尊雕像的藝術價值,使她超越時空,走向世界,走向永恆,成為不朽的傑作。

  2.如何理解“我既感到這是一次從特殊轉向普遍的毫不矯揉造作的飛躍,也認為這是一次借捨棄部分來獲取完整的偶然追求。”這句話。

  明確:這是一句哲理性的闡釋,如果手臂完好無損,無論多麼美妙,也只是一種特定的形態,是受到它自身造型限制的“特殊”。手臂殘缺,則能喚起人們無窮的想象,想象出無數雙秀美的玉臂,那是不定型的“普遍”和“完整”。維納斯喪失雙臂,在藝術效果上,是一種質的飛躍。

  3.如何理解“人們只要一度被這種神秘氣氛所迷,必將暗自畏懼兩條一覽無遺的胳膊會重新出現在這雕像上。哪怕那是兩條如何令人銷魂勾魄的玉臂!”一句話。

  明確:這句話的含義是,雙臂殘缺的維納斯具有“喪失”的美感。迷人的神迷氣氛,如果一旦復原,就沒有這種美感和氣氛了,欣賞價值差遠了。

  4.解讀“如果發現了真正的原形,我對此無法再持一絲懷疑而只能相信時,那我將懷著一腔怒火,否定掉那個真正的原形,而用的正是藝術的名義。”一句。

  明確:作者認為,真正的原形,有手臂的維納斯,遠沒有雙臂殘缺的維納斯那樣富有無比神妙的整體美。從藝術性上說,應該肯定的應是雙臂殘缺的維納斯。

  5.解讀“而揹負著美術作品命運的米洛斯的維納斯那失去了的雙臂,對這些比喻、讚頌來說,卻是一種令人難以相信的諷刺。”一句。

  明確:從前文看,人們很著重“手”的作用。而維納斯卻是因雙臂的殘缺才有了非凡的藝術效果。這樣看來似乎可以說是對上述觀念的嘲諷。

  五、拓展

  1.老子認為“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無物之象”“大象無形”。這些哲學性的語言指一個“有”“無”相生的道理。試從本文來說說這個道理。

  學生討論後,明確:維納斯雙臂的殘缺可以說是“無”,但“無”又相當於“有”,因為她“有”無數雙秀美的玉臂。作家清岡卓行深深懂得這個道理,以他獨有的藝術敏感眼光越過藝術的“實有”外在形式,窺見到藝術最深奧的特殊規律;“從虛無中見出豐盈,見出無限生機,無限神秘和無限的美。”

  2.中國的藝術家很早就懂得虛實相生的美學原理,並以此創作了大量優秀的作品。請同學們想一想,試舉幾例。

  明確:這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涉及內容很廣,學生能舉出一兩個例子即可。如畫家在畫“深山藏古寺”時,畫面上不出現古寺而只見和尚擔水沿山道而進的情景;畫家在畫“踏花歸來馬蹄香”時,畫面上不出現一朵花,而只畫馬蹄的周圍跟了許多蜜蜂;齊白石的一幅畫上,畫一根枯枝攀出,站立一隻鳥,別無所有,卻能讓人感到環繞這隻鳥的是一個無垠的空間,和天際群星相接應的神境。

  六、課文總結

  清岡卓行以其敏銳的眼光重新審視了歷來為人稱頌但又難以從正面述盡其美的維納斯,闡述了很多新穎的觀點。可以說這篇文章真正從藝術的角度詮釋了米洛斯的維納斯何以有“斷臂美神”“美的缺憾”“殘缺美”等神秘的雅稱。同時,文章也啟發和激勵我們對藝術的熱愛,不斷提高我們的審美素養。

  七、佈置作業

  假如你去買維納斯石膏像,商店有兩種:一種是雙臂殘缺的,一種是雙臂完好的。你準備買哪一種,為什麼?試寫一篇短文談談自己對“殘缺”與“完美”的認識。

  板書設計

《米洛斯的維納斯》教案4

  一、導學目標

  1、讓學生體會“喪失”與“殘缺”產生的特殊美感。(人文)

  2、瞭解有關維納斯的知識和作者對藝術品的獨特審美角度。(知識)

  3、運用抓關鍵句來歸納作者觀點的閱讀方法,引導學生形成一定的審美鑑賞能力。(能力)

  二、導學安排一課時

  三、導學設想 343+問題研討式

  1、切入點(拎動點):

  討論:如果讓維納斯的手臂復原,你認為哪種姿勢最美?

  2、制高點:

  課文觀點:“如果發現了真正的原形,我對此無法抱一絲懷疑而只能相信時,那我將懷著一腔怒火否定掉那個真正的原形,而用的正是藝術的名義。”

  3、增長點:

  1)瞭解“喪失”所產生的特殊美感。

  2)形成一定的藝術審美鑑賞能力。

  4、延伸點:

  聯絡生活瑣事和《世間最美的墳墓》一文,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發現美,捕捉美。

  5、語言:篩選、蒐集重要資訊。

  6、思維:辨證思維

  7、遷移:對生活中美的發掘和欣賞評價。(主題寫作)

  四、導學安排

  (一) 匯入新課

  1、 由西方著名藝術品的介紹匯入。

  2、 展示圖片“米洛斯的維納斯”(課件)。請學生談談對維納斯的瞭解,總結並提問:維納斯是傳說中的愛神與美神,據說這尊雕像是在古希臘的米洛斯島上最初被人們所發現的,當人們最初發現她時,這尊雕像是有手臂的,只是後來在一次爭奪中丟失了,下面我想問問大家,如果讓你來為維納斯的手臂復原,你認為她哪一種姿勢是最美的?

  (學生展開想象,自由發言)

  (二)切入課文

  1、由學生的想象切入到課文第五自然段

  “剛才同學們為維納斯的手臂復原設想了很多種方案,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想象,下面我們來看看課文中作者又提到了哪些復原的方案呢?”(學生齊讀課文第五自然段)

  2、從第五段中提出問題:(質疑)

  ①文中提到了這麼多的復原方案,作者卻說“選擇出來的任何一種形象,都如我方才所述,根本不能產生超越‘喪失’的美感。”什麼叫“喪失”的美感呢?

  ②而且作者還說“如果發現了真正的原形,我對此無法抱

  一絲懷疑的態度而只能相信時,那我將懷著一腔怒火否定掉那個真正的原形,而用的正是藝術的名義。” 為殘缺的藝術品復原,這是好事,而作者卻要懷著一腔怒火,否定它,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三)學生帶著這些問題自讀課文,重點閱讀1—3段

  1、歸納出作者觀點

  2、找出文中支援作者觀點的句子(分組完成,集體朗讀)

  學生分組討論,解決自讀中提出的問題。

  ①作者觀點:維納斯正是喪失了雙臂才產生了美。

  ②明確文中支援作者觀點的句子,並討論分析一些難於理解

  的句子的含義。

  (四)分析課文

  喪失手臂產生神秘的美感(正面)

  復原手臂破壞了美感 (反面)

  喪失的部位必須是手臂 (側面)

  (五)集體朗讀全文,總結並解決課文開頭提出的疑問

  整篇文章,作者分別從正面、反面、側面闡明瞭:正是因為維納斯喪失了雙臂,因而使人們產生了無窮的想象,從而帶來了神秘的美感,這也就是我們在課文第五段提到的所謂的“喪失”的美感。

  好,在分析了文章之後,我們回過頭來看,作者為什麼說“如果發現了真正的原形,他將懷著一腔怒火否定掉那個真正的原形,而用的正是藝術的名義。”?

  明確:恢復了原形,我們就無法產生那麼多的想象力了,那種因為殘缺而產生的神秘美感也會消失殆盡,所以作者說“如果發現了真正的原形,他將懷著一腔怒火否定掉那個真正的原形,而用的正是藝術的名義。”

  (六)聯絡已學課文《世間最美的墳墓》遷移聯想

  1、 展示課件“托爾斯泰墓”

  提問:墳墓的外形給人第一印象是什麼?(簡單、普通、平凡)而作者卻認為它是世間最美的墳墓,這是作者從哪個角度出發去欣賞的?

  明確:作者是從托爾斯泰追求樸素的偉大人格這個角度去欣

  賞的,所以他認為這個“小小的長方形土丘”是“世間最美的墳墓”。

  2、 小結啟發:我們想想,本來是一尊殘缺的雕像,清岡卓行卻從她給人們帶來廣闊的想象空間這一角度發掘出她的一種神秘的美感——“喪失美”;一方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墳墓,茨威格卻從托爾斯泰追求樸素的偉大人格中將它昇華成世間最美的墳墓。這些都說明了一個什麼問題?

  結論:生活中每個人對美的定義和欣賞角度都可以是不相同的。

  (七)請學生聯絡生活,談一談自己對美的理解

  (八)佈置作業

  生活中人們對美的理解和感悟都會有所不同,從你的角度去發現生活中你認為美的東西,以此為題。寫一篇500—600字的短文。

  參考題目:簡單就是美

  距離產生美

  醜到極致也是一種美

《米洛斯的維納斯》教案5

  教學目標:

  1、能力訓練點:培養“整體把握,篩選資訊;研究探討,深入領會”的閱讀習慣;

  2、美育滲透點:領會“以無勝有,以少勝多;以虛襯實,虛實相生”的藝術原則。

  教學方法:

  多媒體輔助;以學生討論、教師釋疑為主。

  教學安排:

  一、教師引入,激情激趣

  提問1: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同學們在平常的學習和生活中或多或少地都接觸過美的人和美的事物,對美都有一些或深或淺的認識,請大家說說自己所認識理解的美。明確:諸如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人情美、崇高美、悲劇美、和諧美、整體美、優美、壯美、悽美等等,學生知道多少說多少,不求全,不求一定深刻。

  提問2:為什麼環肥燕瘦西子病卻都能成為歷史上有名的美人呢?為什麼xxx紅顏早逝令許多人悲痛惋惜,可也有人說她的死是一種美,是絕代芳華呢?為什麼因曹雪芹困頓早逝而沒有寫完的《紅樓夢》卻依然令人痴迷說不盡道不完呢?為什麼美麗的“維納斯”雕像失去了雙臂卻被舉世公認為法國羅浮宮的第一珍寶呢?明確:嘆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楊玉環因其肥而更顯其雍容典雅之態,趙飛燕因其瘦而更添輕盈迷人之姿,西施因其病而更增嬌媚婉轉之韻;xxx雖天夭其壽卻芳華絕代,給人們留下了永遠光輝燦爛的藝術形象;曹雪芹留下未竟之《紅樓夢》而辭世,卻引出了後世無數痴人說紅樓論紅樓續紅樓,萬古流芳;維納斯雖失雙臂卻從其出土以來就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一直傾倒了全世界的觀賞者,漂向了更遠更遠的國度,超越了更久更久的時代。以上這些,都說明了這樣一個美學命題:缺憾也是一種美。作為一種特殊的審美形式,缺憾美不僅存在於藝術領域中,還普遍地存在於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正是藝術因缺憾而完美,生活因缺憾而多彩。

  今天我們學習的清岡卓行先生的隨筆《米洛斯的維納斯》就不僅向我們展示了這種缺憾美,而且還告訴我們怎樣去欣賞缺憾美。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習課文。

  教師先引導學生看課文註釋①,然後提問3:你對維納斯瞭解多少?你個人認為維納斯有雙臂與沒有雙臂哪個更美?為什麼?(學生髮言後,教師用投影儀展示羅浮宮的世界“三寶”圖片,簡介西方神話中的維納斯,同時介紹文學史上海涅、烏斯賓斯基、屠格涅夫等作家與“維納斯”有關的幾個逸事,激發學生學習和探討的積極性)

  二、研習課文,探討主旨

  (一)、整體把握,篩選資訊,初步感知課文

  學生快速閱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問題4:作者在這篇隨筆裡表明了怎樣的藝術見解?(要求學生必須用文中原句回答,這一步主要是讓迅速找出文章的主旨句及能佐證各部分大意的關鍵句,梳理出文章的結構,明確行文的思路)明確:本文開門見山,亮出觀點:“她為了如此秀麗迷人,必須失去雙臂。”並以此統領全文。在自然分成的三個層次的開頭,都用一句話概括了該層次的大意,行文過渡十分自然,脈絡十分清晰。結構大體如下:(板書)

  一、必須失去雙臂

  二、不可復原雙臂

  三、只能失去雙臂

  (二)、研究探討,深入領會,深入理解課文

  1、研習課文第一部分

  生讀第一部分,並思考問題5:維納斯雙臂的失去給了作者怎樣的感受?他是怎樣具體闡述這種感受的?學生快速瀏覽,劃出相關語句,然後回答(用原文語句回答,注意“感到”一詞)。明確:作者的感受是:“這是一次從特殊轉向普遍的毫不矯揉造作的飛躍”,“一次借捨棄部分來獲取完整的偶然追求”。殘缺反而給人馳騁想象的空間,想象出無數雙秀美的雙臂,種種虛象絕妙地烘托著這尊雕像,提升了這尊雕像的藝術價值,使她超越時空,走向世界,走向永恆。

  (板書)一次飛躍一種神秘氣氛多種生命之夢

  失去雙臂———— 整體美

  一次追求無數秀美玉臂神秘奮然一躍

  提問6:在這裡“特殊”“普遍”的內涵是什麼?明確:“特殊”意即雙臂完整,定型的,一覽無餘的,缺乏想象力的;“普遍”意即手臂殘缺,形態不定,讓人充滿想象力的,藝術效果上是質的飛躍。

  提問7:第3自然段是從哪些方面來表現維納斯的美的?明確:從形體美和內在氣質兩方面來表現的。

  提問8:請用一句話概括你對課文第一部分內容的理解。明確:維納斯雙臂的偶然喪失卻產生了整體美的藝術效果,給人們一種整體美的藝術感受。

  本文啟示一:虛實相生的藝術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藝術作品的生命力。

  2、、研習課文第二部分

  生帶著問題閱讀第二部分,討論後回答。提問9:作者對復原維納斯雙臂的方案有什麼看法和感受?(儘量用原文回答)明確:作者認為這些方案“全是些倒人胃口的方案”,“全是些奇談怪論”,“一種恐懼、空虛的感覺襲上心來”,“我將懷著一腔怒火,否定掉那個真正的原形”。可見作者對復原雙臂方案非常反感,極端厭惡。

  提問10:用文中原話談談作者產生如上感覺的真正原因是什麼。明確:“這一方是包孕著不盡夢幻的‘無’,而那一方卻是受到限制的、不充分的‘有’。”這裡的“無”是指虛的,普遍的,無盡的想象空間,潛在的無盡生命力,多樣的選擇性;“有”是指是此非彼,是一非多,是有限非無限,再美也是定型。可見,失去雙臂的維納斯反倒格外迷人,散發著夢幻般的色彩;而復原雙臂的維納斯卻根本不能產生超越“喪失”的美感。

  提問11:文中一會兒說復原方案是倒人胃口,一會兒又說是順理成章,怎樣理解這種矛盾?作者的真正意圖是要說明什麼?明確:人們嘗試的種種復原方案亦可視為是對美的追求,只是復原後的藝術質量水平已發生質的變化,人們不會再產生以前那樣的感動了,因為它束縛了人們的想象。正所謂實景有限,虛景無窮;空本難圖,神無可繪。

  提問12:面對形形色色的復原方案,你能設想一些復原方案嗎?(應以生為主,任由想象)

  提問13:也請用一句話概括你對本部分內容的理解。明確:本層從反面論述復原雙臂後的維納斯在藝術效果上會受到很大的限制,其美感遠不及“喪失”的美感。

  本文啟示二:要想獲得虛實相生的藝術效果,離不開創作者與鑑賞者的共同努力。

  3、研習課文第三部分

  生自讀第三部分,質疑答疑。提問14:假如失去的不是雙臂,而是身體的其他部分,藝術效果會怎樣?(用原文回答)明確:“這座雕像興許就不可能放射出變幻無窮的生命光彩了。”其他部分的殘缺會嚴重破壞雕像的美感。

  提問15:為什麼失去的只能是雙臂呢?作者的理由是什麼?明確:因為“雙臂”“是人同世界、同他人或者同自己進行千變萬化交涉的手段”,“是這些關係的媒介物”;而“反過來,米洛斯的維納斯正是丟失了雙臂,才奏響了追求可能存在的無數雙手的夢幻曲”。維納斯失去雙手恰好給了人們想象的空間,使人們想象出她以各種各樣形式出現的雙手所帶來的魅力,這正印證了恩格斯說的“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清岡卓行以他獨有的藝術敏感越過藝術的“實有”外在形式,窺見到藝術最深奧的特殊規律,“從虛無中見出豐盈,見出無限生機,無限神秘和無限的美”。

  本文啟示三:虛實相生是有條件的,藝術空白並不等於任意殘缺。

  4、總結全文

  本文提出了一個美學命題,即如何認識“缺憾美”:①缺憾也是一種美,②並非所有的殘缺都是美,③對藝術上的殘缺與生活中的殘缺,認識應不一致;由此作者以其獨特的藝術穎悟力,深刻地闡述了藝術創作中“以無勝有,以少勝多”的藝術原則和虛實相生的藝術方法。

  三、拓展遷移,外聯內化

  古今中外的藝術家很早就懂得虛實相生的美學原理,並以此創作了大量優秀的作品;看同學們能不能舉一些範例來佐證之。

  1、理論論述:

  ①老子:“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大象無形,大音希聲,大辯若訥”,“無物之象”;

  ②《畫鑑析覽》:“人但知有畫處是畫,不知無畫處皆畫,畫之空處全域性所關,即虛實相生法。”

  ③陳廷焯《白雨齋詞話》:“詩外有詩,方是好詩;詞外有詞,方是好詞。”

  2、古今中外的藝術例項:

  ①羅丹《沉思》《巴爾扎克像》②《巴黎聖母院》的喀西莫多形象③深山藏古寺④踏花歸去馬蹄香⑤齊白石畫蝦畫鳥與朱耷畫魚⑥《尋隱者不遇》⑦《陌上桑》⑧《琵琶行》中對音樂的描寫⑨《老殘遊記》裡對於王小玉歌唱的描寫⑩“荷馬史詩”中對於海倫的美的描寫等等。(師用多媒體演示,指導生理解虛實相生的藝術原理,認識藝術空白以無勝有,以少勝多的作用,並逐步學會運用。例子不必全用)

  3、課外作業(任選一題)

  ①本課一直在討論殘缺,讚美殘缺,是否因為斷臂的維納斯是美的,所有的殘缺都能產生美呢?你認為藝術的殘缺需要什麼條件?請寫300字左右的文字談談你的看法。

  ②“米洛斯的維納斯”的完美的形象究竟是什麼樣子呢?請發揮你的想象,寫一段描述性的文字。

  ③假如你去買“維納斯”雕像,一種是雙臂殘缺的,一種是雙臂完好的,你準備買哪一種?為什麼?請寫300字左右的短文,談談對“殘缺與完美”的認識。

  (附)板書:

  必須失去雙臂(正面):美的典型→普遍美→一次飛躍→ 一種神秘氣氛→虛

  一次追求多種生命之夢

  無數秀美玉臂

  神秘奮然一躍

  抽象藝術效果

  不可不失雙臂(反面):受到限制→特殊美→失去喪失的美感→實

  只能失去雙臂(側面):生命光彩→才能有夢幻曲

《米洛斯的維納斯》教案6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理解重點語句的含義,領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

  2.能力目標:能夠運用課文中的觀點,解決文藝欣賞方面遇到的問題。

  3.德育目標:發展學生審美個性,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提高審美修養。

  教學重點

  理解作者提出的殘缺美,領會“以少勝多、以無勝有”“虛實相間”的藝術原則。

  教學難點

  1.理解“殘缺美”的涵義。

  2.理解關鍵語句的含義。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

  在藝術史上就有這樣的一座雕像:那就是羅丹的巴爾扎克像。羅丹在完成這尊塑像時,叫了幾個學生來一起欣賞。雕像的造型很別緻:巴爾扎克披著睡衣,雙手疊合在胸前,昂著碩大的腦袋,兩眼注視著前方。一個學生指著雕像的雙手說:老師,這手像極了!我從來也沒見過雕的這麼完美的手呢。然而,這句讚美的話使羅丹皺起了眉頭,他沉思了一會,突然舉起一把斧頭,將那雙完美的手砍了下來,學生們都疑惑不解。但羅丹卻神色嚴峻的說道:這雙手太突出了。既然這雙手已經有了自己的生命,那就不再屬於這個雕像的整體了。一件真正完美的藝術品,是沒有任何一部分比整體更重要的!儘管在當時沒有人承認欣賞這部殘缺了的藝術品,但羅丹斷言:我的雕像終將立於不敗之地。他的預言應驗了,《巴爾扎克》真的成為了舉世聞名的藝術珍品。

  在巴黎的羅浮宮也有這樣的雕像:這座勝利女神像是一座大理石雕像,高328釐米,約創作於公元前200年。雖然女神的頭和手臂都已丟失,但仍被認為是古希臘雕塑家們高度藝術水平的傑作,不論從哪個角度,觀賞者都能看到和感受到勝利女神展翅欲飛的雄姿。她上身略向前傾,那健壯豐腴、姿態優美的身軀,高高飛揚的雄健而碩大的羽翼,都充分體現出了勝利者的雄姿和歡乎凱旋的激情。海風似乎正從她的'正面吹過來,薄薄的衣衫隱隱顯露出女神那豐滿而富有彈性的身軀,衣裙的質感和衣褶紋路的雕刻令人歎為觀止。

  雖然這兩座雕像都是殘缺的,但卻給人以美感,這就是殘缺的美,是部分的殘缺贏得整個作品的美的和諧。比他們更有名的是另一尊收藏在羅浮宮的米洛斯的維納斯像。

  二.整體感知

  初讀課文,回答:作者在這篇隨筆裡表明了怎樣的藝術見解?用原句回答

  明確:本文開門見山,亮出觀點“她為了如此秀麗迷人,必須失去雙臂。”並以此統領全文。在自然分成的三個層次的開頭,都用一句話概括了該層次的大意,行文過渡十分自然,脈絡十分清晰。將文章分為三個層次,並概括層次的大意:

  1、必須失去雙臂2、不可復原雙臂3、只能失去雙臂

  三.合作探究

  研討第一部分

  1.維納斯雙臂的失去給了作者怎樣的感受?他是怎樣具體闡述這種感受的?用原文語句回答,注意“感到”一詞。

  明確:作者的感受是:“這是一次從特殊轉向普遍的毫不矯揉造作的飛躍”,“一次借捨棄部分來獲取完整的偶然追求”。殘缺反而給人馳騁想象的空間,想象出無數雙秀美的雙臂,種種虛象絕妙地烘托著這尊雕像,提升了這尊雕像的藝術價值,使她超越時空,走向世界,走向永恆。

  在這裡“特殊”“普遍”的內涵是什麼?

  明確:“特殊”意即雙臂完整、定型的、一覽無餘的、缺乏想象力的;“普遍”意即手臂殘缺,形態不定,讓人充滿想象力的,藝術效果上是質的飛躍。

  2.維納斯“為了如此秀麗迷人,必須失去雙臂,”為什麼?

  請用一句話概括你對課文第一部分內容的理解。

  明確:維納斯雙臂的偶然喪失卻產生了整體美的藝術效果,給人們一種整體美的藝術感受。

  研討第二部分

  1.暢想如何復原雙臂

  .法特威靈丁:維納斯正慢慢走進海里,有手扶持著自已的衣服,左手想要把頭髮鬆開,所以左手握著結髮的髮帶類的東西。

  .右手護胸,左手拉著自己的孩子小愛神厄洛斯。

  .德國雕刻家朱舒特拉森,考察了雕像以後認為,《米洛斯的維納斯》不是一個單獨的雕像,而是和希臘神話中維納斯的情人戰神馬爾斯站在一起。

  .德國藝術家富爾特萬格拉《富爾特萬格拉復原方案》的結論是:維納斯的左手握著蘋果,右手扶持衣裙,姿勢為站立。

  2.讀第二部分,讓學生劃出作者對復原“雙臂”的方案有什麼看法和感受。

  作者認為這些方案“全是些倒人胃口的方案”,“全是些奇談怪論”,“一種恐懼、空虛的感覺襲上心來”,“我將懷著一腔怒火,否定掉那個真正的原形”。由此看出,作者對恢復雙臂方案極端厭惡。

  3.用文中原話談談作者產生如上感受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這一方是包孕著不盡夢幻的“無”,而那一方卻是受到限制的,不充分的“有”。可見,失去雙臂的維納斯格外迷人,散發著夢幻般的色彩,而復原雙臂的維納斯卻根本不能產生超越“喪失”的美感。

  4.讓學生概括本部分內容

  明確:本層從反面論述復原雙臂後的維納斯在藝術效果上會受到很大的限制,其美感遠不及“喪失”的美感。

  研討“殘缺美”的涵義

  1.從上面兩部分分析看,本文談了一個美學觀點,這個美學觀點是什麼?

  殘缺美

  2.既然殘缺能帶來這樣好的藝術效果,那麼藝術品是否應該提倡殘缺?

  作者在一、二部分講述殘缺帶來的不可思議的審美效果,可能會給學生一個定勢思維,即殘缺就是美,所以有必要提醒學生質疑、發問,多角度的看問題。

  3.結合維納斯的斷臂談談怎樣的殘缺才是美的?

  對於殘缺美的理解要落到“部分”與“整體”的關係上,即“部分”的殘缺不影響“整體”的表達效果,而且能夠給人廣闊的想象空間。

  4文中一會兒說復原方案是倒人胃口,一會兒又說是順理成章,怎樣理解這種矛盾?作者的真正意圖是要說明什麼?

  明確:人們嘗試的種種復原方案亦可視為是對美的追求,只是復原後的藝術質量水平已發生質的變化,人們不會再產生以前那樣的感動了,因為它束縛了人們的想象。正所謂實景有限,虛景無窮;空本難圖,神無可繪。

  認識“缺憾美”:缺憾也是一種美;並非所有的殘缺都是美;對藝術上的殘缺與生活中的殘缺,認識應不一致;由此作者以其獨特的藝術穎悟力,深刻地闡述了藝術創作中“以無勝有,以少勝多”的藝術原則和虛實相生的藝術方法。

  構成缺憾美主體的比較。斷臂的維納斯之所以美,還在於“她是一個美的典型。無論是她的秀顏,還是從她那豐腴的前胸伸延向腹部的曲線,或是她的脊背,不管你欣賞哪兒,無處不洋溢著勻稱的魅力,使人百看不厭。”正因為主體美,所以失去了雙臂不但不減其美,反而更增其美。如果這座雕像的主體不是維納斯,而是一個乾癟、醜陋的老太婆,人們還會認為這個斷臂的老太婆是美的嗎?這仍然是在告訴我們:並不是所有的缺憾都能構成美。主體美則缺憾美,主體不美則缺憾也不美。

  唐代崔護的《題都城南莊》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去年今日此門過,麻婆麻花對面搓。麻婆不知何處去,麻花依舊下油鍋。

  明擺著的,姑娘不見了和老太太不見了雖然都是“缺憾”,但“人面桃花”就美,“麻婆麻花”就不美。

  研討第三部分

  1、失去的不是雙臂,而是身體的其他部分,藝術效果會怎樣?(用原文答)

  明確:“這座雕像興許就不可能放射出變幻無窮的生命光彩了。”其他部分的殘缺會嚴重破壞雕像的美感。

  2、為什麼失去的只能是雙臂呢?作者的理由是什麼?

  明確:因為“雙臂”“是人同世界、同他人或者同自己進行千變萬化交涉的手段”,“是這些關係的媒介物”;而“反過來,米洛斯的維納斯正是丟失了雙臂,才奏響了追求可能存在的無數雙手的夢幻曲”。維納斯失去雙手恰好給了人們想象的空間,使人們想象出她以各種各樣形式出現的雙手所帶來的魅力,這正印證了恩格斯說的“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清岡卓行以他獨有的藝術敏感越過藝術的“實有”外在形式,窺見到藝術最深奧的特殊規律,“從虛無中見出豐盈,見出無限生機,無限神秘和無限的美”。

  啟示:虛實相生是有條件的,藝術空白並不等於任意殘缺。

  四.拓展深入

  1、理論論述:

  ①老子:“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大象無形,大音希聲,大辯若訥”,“無物之象”;

  ②《畫鑑析覽》:“人但知有畫處是畫,不知無畫處皆畫,畫之空處全域性所關,即虛實相生法。”

  ③陳廷焯《白雨齋詞話》:“詩外有詩,方是好詩;詞外有詞,方是好詞。”

  2、古今中外的藝術例項:

  ①羅丹《沉思》《巴爾扎克像》②《巴黎聖母院》的喀西莫多形象③深山藏古寺④踏花歸去馬蹄香⑤齊白石畫蝦畫鳥與朱耷畫魚⑥《尋隱者不遇》⑦《陌上桑》⑧《琵琶行》中對音樂的描寫⑨《老殘遊記》裡對於王小玉歌唱的描寫

  五.小結

  作者從藝術鑑賞的角度描繪了米洛斯的維納斯雕像獨特的缺憾美。同學們在理解作者藝術觀點的基礎上也對殘缺美髮表了自己不同的看法。我們必須認識到:藝術上的殘缺會給欣賞者提供廣闊的想象空間,讓一件藝術品獲得更永遠的生命力。同樣,真正的生活也並不完美,我們必須勇敢地正視殘缺,努力探求生活中美的真諦。

  資料:

  自古美人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

  人之所以需要想像,是由於現實有缺憾,或者說現實不能滿足他的某些需要。為了彌補這一缺憾,人們對審美物件維納斯作了想像補充而使之完美化。

  “有”與“無”的比較。當審美物件出現了缺憾,感官知覺受到客觀物件的侷限時,想像就成了心靈中神志的活動,“官知止而神欲行”,精神擺脫了現實事物的羈絆,在廣袤無垠的時空中自由馳騁,任心所之,無拘無束。““有”則一覽無餘,“無”則風光無限。真是不比不知道,“缺憾”真奇妙。

  對缺憾美的審美是與生活經驗、學識教養分不開的。這是因為生活經驗、學識教養等,為欣賞缺憾美提供了直接的或間接的生活印象,為想像增添了翅膀。生活經驗越豐富,學識教養越豐厚,則想像的翅膀就越豐滿,所得的審美愉悅和審美享受就越強烈。《米洛斯的維納斯》一文就是例子。見過維納斯的人成千上萬,而能寫出《米洛斯的維納斯》一文的只有日本的清岡卓行。人們被維納斯的美傾倒,為什麼很多人只能是“心憤憤而口悱悱”?

  藝術因缺憾而完美,生活因缺憾而豐滿。“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正是這種“難全”的缺憾,成就了古往今來多少歌之不盡、吟之不絕的聚散離合的缺憾美。在中國文學史上,如果沒有琵琶女“老大嫁作商人婦”和白居易“謫居臥病潯陽城”的“缺憾”,就沒有千古名詩《琵琶行》的問世;如果沒有蘇軾被貶黃州的“缺憾”,又怎會有《念奴嬌赤壁懷古》和前後《赤壁賦》的誕生?無論是在藝術領域還是在生活中,美無處不在,且各具形態,缺憾美只是其中的一種形式。同學們,你們只有廣泛地學習,不斷深入地體驗生活,積累起豐富的生活經驗和學識教養,才能在美的王國裡自由地徜徉啊!

《米洛斯的維納斯》教案7

  目標:

  1、品味維納斯的殘缺美,培養初步的審美情感。

  2、明確作者的觀點,瞭解作者的美學觀點。

  3、瞭解一定的審美技能,初步欣賞藝術作品。

  電教手段: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過程:

  一、預習指導:早讀自讀課文

  1、找出生字並解決,積累成語。

  2、明確課下注釋一、二,瞭解維納斯的來歷及作者的觀點。

  (以上問題設定,一方面可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語句,深入研究課文,把握作者觀點,為上課做好準備,另一方面積累知識,落實雙基。)

  二、上課匯入:

  1、課前放音樂,創造和諧氣氛。教師準備好課件。

  2、導語:同學們有誰去過法國嗎?知道法國有名的博物館有哪些嗎?(學生七嘴八舌反應,進入情境。)好,請同學們看這座建築(演示羅浮宮),這是法國一所著名的博物館,這裡珍藏著被譽為“世界三寶”的三件傑作,請問:它是什麼博物館?(學生交頭接耳,教師演示圖片,出示“盧浮宮”三字)對,它就是盧浮宮,它裡面珍藏的聞名於世的三件珍寶就是“愛與美的女神——維納斯”和達芬奇的“蒙娜麗莎”及勝利女神——尼卡(教師演示三者圖片,板書:世界三寶:維納斯、蒙娜麗莎、勝利女神尼卡)。

  (用圖片匯入,既形象,又可以吸引學生,迅速切題)

  而作為“三寶”之首的維納斯,人們對她的爭論歷來不一。

  今天我們來學習日本小說家、詩人——清岡卓行的美學隨筆《米洛斯的維納斯》(教師演示米洛斯的維納斯並板書題目、“美學隨筆”)透過學習,我們要達到如下目標(演示目標)

  三、質疑探討,檢測預習效果。

  1、這是維納斯的正面圖片,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然後自由發表見解:你認為維納斯美嗎?為什麼?(生四、五人回答)

  2、好,同學們各抒己見,回答很有見地。到底維納斯因為什麼而成為流傳於世的雕塑傑作呢?一般情況下,應怎樣去欣賞她呢?下面請大家翻書到48頁,請一位同學讀框題中的材料,請其他同學認真聽,同時仔細看影象來體會。(一生讀,師演示米洛斯的維納斯圖)

  3、問:這裡介紹了一般人眼中的維納斯的美,由此,你打算怎樣欣賞一座雕塑,能談談嗎?(生答)所以,欣賞一件雕塑作品,我們首先要審全貌,再注意觀察細節。要想進一步瞭解的話,那就要結合創作的時代背景。(板書:如何欣賞:瞭解背景——把握全貌——審察細節)

  4、課文大家都預習過了,那麼誰能講講,維納斯是怎麼被發現的?(提問一生講)

  從維納斯被發現的材料中,我們瞭解到:一開始,維納斯並不是斷臂的,她的雙臂本來是完好無損的可現在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永遠是斷臂的維納斯。大家都知道:在古希臘羅馬神話裡,維納斯是愛與美的女神,希臘神話中又叫阿佛洛狄忒,可見她是非常美麗的。那麼,如果現在叫你選擇,你是選擇雙臂完好的維納斯呢,還是選擇雙臂殘缺的維納斯?為什麼?(叫幾名學生回答)

  5、同學們說得都很好。在大家的回答中,我得到了這樣的觀點:雙臂完好的維納斯與斷臂的維納斯都很美,但,有雙臂的她卻只有一種形象美,而雙臂殘缺的維納斯恰恰因為失去了雙臂,則更能引發人們無窮的想象,不同的人腦海中都可以有一個自己的維納斯,而且,她都是美的。也就是說,是殘缺激發了人們的無窮想象力,維納斯才有了永恆的美,可以跨越時空,流傳萬代。這就是藝術上的殘缺美(板書:藝術的殘缺美)。維納斯雖然雙臂殘缺了,但卻使人生髮出無數雙手臂,一座雕塑因為觀眾的創造想象而有了無窮無盡的美和永恆的生命力,成為傳世傑作。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讀者、觀眾的創造想象對於藝術作品的再創造。這也是維納斯失去雙臂的魅力所在。所以,欣賞藝術品,還需要觀眾的創造想象力(板書:創造想象)

  (這一步驟既是對學生預習的檢測,又為深入領會作者的觀點打好鋪墊,同時,也突出了學習重點。)

  四、研討課文,深入領會,把握作者觀點。

  1、本文作者的觀點是怎樣的?

  2、作者的理由是什麼?為什麼維納斯的雙臂必須失去?失去別的部位可以嗎?請大家閱讀課文,分小組自由討論一下(生答概括:維納斯為了美必須失去,這樣才能“漂向更遠的國度,超越更久更久的時代”,從單一、部分、特殊中產生質的飛躍,成為普遍、完整、無限。“缺陷的美”正是“完整的美”,殘缺,恰是完整,因為雙臂完好的維納斯,呈現給人們的是單一的定型,是特殊的明確的個體,無法令人產生不盡的想象,從而難以超越時空,跨越永恆。而斷臂使維納斯“從“有限”中見出“無限”,由觀眾構建無窮的想象,使作品“濃濃地散發著一種難以準確描繪的神秘氣氛”,“深深孕育著具有多種多樣可能性的生命之夢”,“奏響追求可能存在的無數雙手的夢幻曲”。而且,作品只能失去雙臂,也就是說,藝術上的殘缺美必須是有條件的,否則就不美了。)

  3、也就是說,“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萊特”,就像文學作品一樣,當它以文字的形式出現在讀者眼中時,由於文字的不可定型性,使讀者產生無窮的想象,從而形成對於人物的不可定性的美,比如林黛玉。可當她被拍成電視連續劇,由“陳曉旭”這個演員扮演時,林黛玉就成了一個林黛玉,不可能再使觀眾產生無窮的想象,因此,許多紅學迷堅決不看電視劇,原因正在這。這與維納斯的殘缺美異曲同工。

  4、那麼,畢竟恢復雙臂的維納斯也是美的,因此出現了許多設想。對此作者怎麼看?(生研讀課本然後回答)也就是說,如果人們使維納斯雙臂復原,那麼則失去了美感氣氛,與雙臂殘缺相比,其欣賞價值就相去甚遠了。藝術作品貴在創造力,能激發觀眾的無窮想象,這,也恰恰是藝術作品的魅力所在,所以作者極力反對為維納斯復原雙臂,認為“選擇出來的任何一種形象,根本不能產生超越喪失的美感,相反,卻使人產生恐懼、空虛的感覺,害怕破壞殘缺美。”作者的這一觀點透過對比體現鮮明。(板書:對比)(這一步驟是本課學習的主體,是引導學生深入挖掘領悟作品主旨的關鍵之處,所以,一定要讓學生深入體會。本設計進一步強化學生對作者觀點的領會。)

  五、練習遷移,討論深化。

  1、請同學們仔細研究蒙娜麗莎(演示蒙娜麗莎),根據剛才學習的體會討論一下她美不美?最美在哪裡?為什麼?(學生討論然後回答)(教師小結)蒙娜麗莎代表了“人”的覺醒,“人”美麗,這是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渴望從宗教桎梏中解放出來的突出表現,他們表現“人”的追求,“人”的美,謳歌“人”的尊嚴、“人”的自由。畫面中的人物,端莊、蘊藉、典雅、含蓄,她身上散發的氣息,傾倒了無數欣賞者。尤其是她神秘的微笑,使人們猜測不出她為什麼笑?那微微上翹的嘴角無疑是最具魅力的了,而這,恰恰就是蒙娜麗莎千古不朽的真諦所在,因為,它激發了人們永恆的無窮的想象力,使人們不停地去研究探討它。這與維納斯斷臂的藝術魅力是一個道理。

  2、透過學習,我們應明確:欣賞藝術作品貴於創造力,只有這樣,美才無處不在。

  (板書:創造想象)

  (此步驟是對課文的遷移理解,也是對目標的深入完成,更促進了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

  (板書:如何欣賞:瞭解背景——把握全貌——審察細節——創造想象)

  六、課堂總結:

  這節課我們探討了藝術瑰寶維納斯斷臂的殘缺美,領會了作者的藝術見解,同時,透過學習和討論,我們進一步提高了藝術鑑賞力。課下大家要落實。那麼,對於這篇美學論文,你還有哪些問題想探討,課後題二、三怎麼理解,下節課我們再深入研究練習。

  七、作業佈置:

  1、鞏固新知,完成《基礎訓練》課內閱讀題一。

  2、研究性作業(任選一題,寫一篇小作文)。

  ⑴談維納斯的殘缺美

  ⑵蒙娜麗莎的微笑

  ⑶如何欣賞雕塑作品

  (上述作業的佈置,在落實鞏固新知的基礎上,進一步訓練學生的創造力,更深化理解課文。)

《米洛斯的維納斯》教案8

  教學目標:

  1. 能力訓練點:培養“研究探討、深入領會”的閱讀習慣。

  美育滲透點:領會“以無勝有、以少勝多”的藝術原則。

  教學方法:

  多媒體輔助;課堂以學生討論、釋疑為主。

  預習佈置:

  1. 查閱資料,瞭解有關維納斯的神話傳說及“斷臂維納斯”雕像的特徵。

  通讀全文,瞭解大意,掌握字詞,並在文中劃出疑難語句。

  教學過程

  一、由插圖匯入

  關於維納斯與維納斯雕像。 羅浮宮的世界“三寶”:愛神“維納斯”雕像、“勝利女神”雕像、《蒙娜麗莎》畫像。 維納斯是羅馬神話中的愛與美神,也是象徵豐饒多產的女神。古希臘神話中稱為阿佛洛狄忒。傳說她在大海的泡沫中誕生,在三位時光女神和三位美惠女神的陪伴下,來到奧林匹斯山,眾神被其美麗容貌所吸引,紛紛向她求愛。宙斯在遭其拒絕後,遂把她嫁給了醜陋而瘸腿的火神赫斐斯塔司,但她卻愛上了戰神阿瑞斯,並生下小愛神厄洛斯。後曾幫助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拐走斯巴達國王墨涅拉俄的妻子、全希臘最美的女人海倫。引起希臘人遠征特洛伊的十年戰爭。 《米洛斯的維納斯》是舉世聞名的古希臘後期的雕塑傑作。它是1820年在愛琴海南部的米洛島上的一個山洞裡發現的,長期以來它一直被認為是迄今被發現的希臘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不論觀者從何種角度看,都同樣獲得這種感受:莊重的嫵媚。尤其令人驚奇的是,女神的兩臂雖已失去,卻讓人感到一種殘缺的美。曾經有人探索她的原形,她斷了的兩隻手臂原來是什麼姿勢?是拿著金蘋果,是扶著戰神的盾?還是拉裹在下身的破布?……近年來的考據則較肯定地認為,她的一隻手正伸向站在面前的“愛的使者”丘位元。雖然不少人曾依照各自的推測補塑了她的雙臂,但總覺不協調,還不如就讓她缺兩隻胳臂,因而以“斷臂美神”而聞名世界

  二、檢查預習(見人教社教案226頁)

  三、講析課文

  (一)中心論點

  本單元學習的是文化隨筆。這類文章或講述文化知識,或發表學術觀點,或評析世態人情。

  (提問:本文屬於那一種?第二類)那麼本文作者提出來的觀點是什麼?(請用文中的話作答)

  答:維納斯“為了如此秀麗迷人,必須失去雙臂”。

  (二)中心論點第一方面:為什麼必須失去雙臂?(請迅速在文中找出能證明這一觀點的重要語句。)

  ⑴“(人們稱為美術作品命運的、同創作者毫無關係的某些)東西[正出神入化的]烘托〈著〉作品。”

  提問:“某些東西”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明確:即“美術作品的命運”,也就是藝術作品完成後,它的坎坷經歷,這會給它帶來一種經歷滄桑的厚重感,或者更多的東西。因為世界是相對的,只有失去過才懂得珍惜,因此那失而復得的東西,不它是完璧,還是殘缺,都顯得更加珍貴。那種經歷也便成為藝術的一部分,看不見卻可感,所以我們稱之為“虛”。

  引申:虛實相生,即空的部分和實的部分合起來成為一個整體,空的部分可以補充實的部分,由實的部分又可以想象空的部分。正如中國國畫中的留白藝術,出示幾幅國畫,例如“獨釣寒江雪”

  ⑵“這是一次從特殊轉向普遍的毫不矯揉造作的飛躍,這是一次借捨棄部分來獲取完整的偶然追求”

  這一句的含義是,如果手臂完好無損,那只是一種特定的形態,是單一的,特殊的,欣賞者在欣賞時難以跳出具體的“這一個”;手臂殘缺,雕像所要表現的內容變得不確定起來,欣賞者不受雕像內容的限制,進入更帶有個性色彩的審美活動中,即可以展開想象,想象出無數雙秀美的玉臂,那是不定型的,具有普遍性的。

  “捨棄部分”指的是失去的雙臂 ,“獲取完整”意義是維納斯失去雙臂後,從整體效果上看,藝術價值反而大大提升了。

  ⑶“散發著……神秘氣氛”

  ⑷“獲得不可思議的藝術效果”

  ⑸“是向著無比神妙的整體美的奮然一躍”。

  ⑹“人們對喪失了的東西已經有過一次發自內心的感動之後,恐怕再也不會被以前的、尚未喪失的往昔所打動了吧。”(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學生活動]

  1.維納斯是一種真正美的東西,她的手的殘缺會影響她的美嗎?(當然不會)

  例如:西施 從“東施效顰”這個成語我們可以知道,西施有胃痛,而且據說她還經常咳嗽,難道僅僅因為她有這些毛病,就沒人喜歡她了嗎?(生笑笑說:“不會,很多人搶著呢!”)關鍵的因素就是本質上美與否,對嗎?

  2.既然殘缺不影響她的美,那現在要不要復原她的手呢?如果復原,怎麼復原,請大家根據斷臂維納斯的形體及其有關傳說,展開想象。

  3. 想象完畢,請三位學生談談心目中的“完整的維納斯”。

  4. 教師總結:請同學們開啟課文,來看課文的第五段,其實還可以有更多更美好的想象,比如…… 學生齊讀第五段開頭三句。

  5.作者是怎麼認為的?(不要復原)你從文中那些話看出來的?(請一位同學讀出來)

  從“我閱讀著這方面的書籍”一直到段尾。

  6.為什麼“我翻閱著書中的說明圖”,會有“一種恐懼、空虛的感覺襲上心來”,怎樣理解這種心情?

  這是一種很微妙的審美心態,正如:上網聊天 兩個人未曾謀面,卻在網上相知相交,情深日篤,直至朝思暮想,此時此刻,假如是你‘你會怎麼辦呢?是希望和對方見面嗎?生:害怕,恐懼生:怕來了一頭恐龍!

  由此可見,真正怕的應該是現實會打碎原有的想象。作者對維納斯的欣賞也已經形成了一種定勢,他怕新的形象會影響原有的欣賞模式。

  7.為什麼我會對真正的原形那麼惱火?

  作者認為,真正的原形,有手臂的維納斯,遠沒有雙臂殘缺的維納斯那樣富有無比神妙的整體美。從藝術性上說,應該肯定的,不是有手臂的原形,倒是雙臂殘缺的維納斯。一旦真正的原形出現在面前,一旦由殘缺而產生的美感喪失殆盡,那倒是令人惱火的。

  8.作者以上所表現出來的態度都是建立在什麼基礎上,用文中的話作答。

  答:“以藝術的名義”,他認為自己排斥所謂的“原形”,不是出於個人好惡,而是對“兩件”作品的藝術價值進行衡量後得出的判斷。

  (二)、中心論點第二方面

  ⑴上面我們所討論的是“為什麼必須失去雙臂”,再仔細研究一下作者的中心論點好象不止這一層,大家看看這句話還包含了一個什麼問題。

  答:“為什麼失去的必須是雙臂?”

  其實全文就是圍繞這兩個問題展開的,開始我們已經找過跟第一個問題相關的重要語句,我們可以發現它們集中在1-5段,那麼另外兩個段落講的是不是第二個問題呢?瀏覽一下,迅速回答我。(是)請告訴我能證明你的答案的重要語句。

  答:除了兩條胳膊之外,其他任何部位都喪失不得。

  為什麼喪失的部位必須是兩條胳膊呢?

  ⑵ 那麼你可不可以在這兩段中找到答案呢?

  答:這座雕像興許就不可能放射出變幻無窮的生命光彩了。

  正相反,米洛斯的維納斯正是丟失了她的雙臂,才奏響了追求可能存在的無數雙手的夢幻曲。

  * 怎麼理解這些話?比如:我國古代神話中的一個女神仙,她以手多著稱,(生答:千手觀音),她有這麼多的手,這些手都在幹什麼呢?有的手也許在託著一個花瓶,有的手也許在捏著佛珠,有的手也許在拿著一個手機,因為手太多了,因此,有的手沒東西可拿,只是在迎風招展,但是大家不知道有沒有發現,即使她有一千隻手,也數的盡,看得透,但是如果她把手遮起來,藏在她的衣袖裡,又有誰知道她有多少隻手呢?

  再如金庸、古龍里武俠人物,‘整天把武器掛在身上的人,與從不讓人看見他的刀的小李飛刀比起來,那個給你衝擊更大呢?現在如果你按照你心目中最完美的樣子去復原,滿意的是你個人,別人未必會喜歡,但如果不復原,則皆大歡喜,對不對?何止是對啊!簡直是太好了,現在我都恨不得把我的手臂也砍下來了!(完整≠完美)

  但是仔細想想,作者的話也不免有些武斷,比如前文所說的勝利女神。

  四、小結

  經過對“斷臂維納斯”藝術的分析,我得到了兩點感悟:

  一是藝術創作注重虛實相間,“形體的殘缺”不等於藝術的殘缺,有時恰恰相反,形體的殘缺會鑄就“藝術的完整”;

  二是藝術創作貴在給人留下想象的空間,在藝術創作中捨去一些東西,但能讓欣賞者得到更廣闊的想象空間,讓一件藝術品獲得更久遠的生命力。這也就是藝術上“以無勝有、以少勝多”的原則。

  這種藝術手法在我們偉大的傳統文化中也被運用的淋漓盡致,從繪畫到音樂,到文學無不展現。

  比如,我們上面說的國畫中的“留白”手法;另外還有音樂中的“此時無聲勝有聲”;在我國古詩中也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比如我們經常說美人“猶抱琵琶半遮面”或“沉魚落雁 ,閉月羞花”之類之類。

  唐代賈島有一首〈〈尋隱者不遇〉〉: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讓學生來賞析)

  明確:妙在“雲深不知處”,倘使改為“只在此山中,嶺後石頭上”,則成村夫俗語。

  崔護也有一首〈〈題都城南莊〉〉:“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讓學生賞析)

  明確:動人之處在於留下的遺憾和懸念,如事情成為“人面已到山後去,騎驢迎來不宜遲”,就簡直是趙本山演的小品了。

  《紅樓夢》中描寫林黛玉形象:“兩彎似蹙非蹙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嫻靜時似矯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美不可言的效果來自虛寫,人間沒有誰可以扮演林黛玉,她只能活在讀者心中。

《米洛斯的維納斯》教案9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瞭解清岡卓行的美學觀點,理解課文中關鍵語句的含義。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鼓勵學生髮表創造見解。

  3、美育目標:發展學生審美個,引導學生認識審美活動的主觀特徵。

  【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鼓勵學生髮表創造見解。

  【教學難點】

  1、瞭解作者的美學觀點,理解關鍵語句的含義。

  2、理解“殘缺美”的涵義。(這是對作者美學觀點的延展)

  【教學方法】

  引導研討式

  【教學用具】

  石膏像《米洛斯的維納斯》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讓學生欣賞石膏像《米洛斯的維納斯》,並談感受。

  【展示石膏像,學生就有一個實體感受,他的想象就會有的放矢,畢竟審美活動是主觀與客觀的統一,欣賞者的主觀感受是建立在客觀實體的基礎之上的。】

  2、當學生髮現“斷臂”這個特點時,講述“斷臂”的來歷。

  【講述來歷的目的有兩個:一是引起學生的興趣,為後來的“補臂”想象作鋪墊;二是照應課文的第二段,加深學生對“偶然”的理解。】

  3、讓學生暢想“斷臂”的原始模樣。

  【學生想象雙臂模樣時,所反映出的是他對這座雕像的理解,也是他對美的一種認識和感受,這既是一次審美實踐,又培養了他們的想象能力;同時讓學生初步認識到審美活動的主觀,但是教師不需要將此點明,在授課的尾聲再進行總結,給學生一個體悟的過程。】

  二、研討新課第一、二部分:

  1、檢查預習效果,讓學生說出作者對“斷臂”的看法。

  2、朗讀課文前三段,找出作者的理由。

  【找理由也就是找文章中的關鍵句子,這些句子在理解上會有些障礙,所以化繁為簡,抓住句子中的關鍵詞進行引導,學生會覺得容易得多。】

  3、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來歸納作者的理由。

  【這個環節其實就是讓學生了解作者的美學觀點。】

  三、研討“殘缺美”的涵義:

  1、提問:既然殘缺能帶來這樣好的藝術效果,那麼藝術品是否應該提倡殘缺?

  【作者在前三段裡講述殘缺帶來的不可思議的審美效果,可能會給學生一個定勢思維,即殘缺就是美,所以有必要提醒學生質疑、發問,多角度的看問題。】

  2、追問:結合維納斯的斷臂談談怎樣的殘缺才是美的?

  【這個問題給了學生髮表不同見解的機會。可能學生的某些見解會稚嫩、不成熟,但是沒有關係,這裡重在發展學生的審美個。對於“殘缺美”的理解要落到“部分”與“整體”的關係上,即“部分”的殘缺不影響“整體”的表達效果,而且能夠給人廣闊的想象空間。如果可能,可將“殘缺美”的涵義適當延展。】

  四、研討新課第三部分:

  1、朗讀課文第六段,找出作者“只能失去雙臂”的看法。

  【在學生說過自己的想法後,來聽聽作者的看法,學生會對作者的理由更感興趣】

  2、討論第七段中談到的理由,理解“手”的重要意義。

  【這是全文中最難理解的一個段落,原因在於語言表達上的曲折與含混,這大概出於本文是譯文的緣故,所以在理解上主張不求甚解,只要能說出大致的意思即可。】

  五、讓學生暢所欲言談自己的見解:

  【1、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鼓勵學生髮表創造見解是這節課的教學重點,讓學生大膽的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亮出那個或許最差的“小板凳”,但得到的卻是一次開闊思維的鍛鍊。藉此機會鼓勵他們善於在生活中提出自己的見解,也讓別人聽聽自己的聲音。所以老師不否定任何的看法,讓學生真正暢所欲言。2、學生此時能體會到審美是帶有創造和主觀的個體活動,教師只需稍加總結,強化這種認識。】

《米洛斯的維納斯》教案10

  一、教學目標

  1, 把握作者的基本觀點。

  2, 理解重點詞句的含義。

  3, 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

  探討、理解作者的基本觀點。

  教學難點: 藝術表現上的虛實相生觀點。

  三、教學設想

  初讀《米洛斯的維納斯》可感知其基本意思,仔細鑽研,又可能覺得有些難句似懂非懂。其實只要抓住了作者的基本觀點,種種疑難往往迎刃而解。根據《語文教學大綱》“要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主動學習、探究”,根據本課特點,擬先讓學生在課前仔細閱讀課文,儘可能找出課文的基本觀點及作者所持的理由,再安排一節課時間,用小組討論、彙報、課堂辯論等方式,實現第①②項教學目標,至於教學難點,藝術表現上的虛實相生觀點,重在以課文例項與林黛玉外貌描寫例項來闡釋,不重理論分析,然後再啟發學生提出與課文相反的觀點並加以闡釋,以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最後進行遷移訓練。

  四、課前準備

  學生方面:

  1, 熟讀課文,把握課文的基本觀點及其所持的理由。

  2,每人至少提出三個問題,並寫出答案。

  教師方面:製作投影膠片一張。

  內容:林黛玉外貌“兩彎似蹙非蹙 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 嬌喘微微, 閒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 病如西施勝三分”(《紅樓夢》第三回) 。

  五、教學過程

  (一) 匯入與解題

  1. 匯入:投影林黛玉外貌描寫文字

  讓學生想象林黛玉的外貌

  明確:外貌描寫有時重在寫實,有時重在突出神韻。這段文字,不重寫實,而側重寫林黛玉的神韻,是文學藝術中的“虛”,是藝術突破中有限的造型通向無限彼岸的基本途徑之一。中國文學藝術素有重虛的傳統,繪畫多留空白,誘人聯想;詩歌多言近意遠,耐人尋味。

  過渡:雕塑與繪畫詩歌有許多相通之處。

  2. 解題:

  米洛斯: 希臘一個島名。1820年,維納斯雕像被一個叫尤爾赫斯的農民在翻挖菜地時發現於該島。

  維納斯:古希臘著名雕刻家阿海山納在神話的基礎上加以想象和創造,用大理石雕成的藝術珍品。

  (二) 研讀課文

  學生六人一組,確定好組長,開展討論,交流解決預習時提出的問題。然後全組集思廣益抓住關鍵,提出一個能統率全文內容的問題,並寫出答案。再由各組長彙報討論結果。教師引導學生明確:

  1, 全文的基本觀點:

  米洛斯的維納斯雕像正因為“失去雙臂”才“如此秀麗迷人”。

  2, 如何闡釋這一基本觀點?

  (1) 無臂,有豐富的藝術想象

  “這是一次借捨棄部分來獲取完整的偶然追求”。“那失去的雙臂正濃濃地散發著一種難以準確描繪的神秘氣氛”。“暗示著可能存在的無數雙秀美的玉臂”。“出乎意料地獲得一種不可思議的抽象藝術效果”。

  (2) 有臂, 定型的受限制的

  “根本不能產生超越‘喪失’的美感”。“人們對喪失的東西已有過一次發自內心的感動之後,恐怕再也不會被以前的、尚未喪失的往昔所打動”。

  (3) 失去的必須是雙臂 手“有著實體和象徵之間的一定程度的調和”。“它是人同世界、同他人或者

  自己進行千變萬化交涉的手段”。

  說明:主要從抓關鍵詞句入手,讓學生全員參加,主動探究,積極求知,在研究、發現中完成教學目標的第二點“理解重點詞句的含義”。

  (三) 討論:激發創新思維

  要求:就作者的觀點談自己的看法。

  啟發:如果你去買雕像,你選擇完整的,還是斷臂的?

  經過討論使學生明確:

  ①美講究整體性和有序性,古希臘雕塑藝術流傳至今不乏基本完整的人體塑像。②誰又能肯定損壞

  前一定不如損壞後美呢? ③我們欣賞斷臂維納斯,實出於無奈。

  (四) 遷移訓練

  以本課的理論分析林黛玉的外貌

  啟發: 如果要拍電影, 你是導演,你將選哪個演員出演林黛玉?

  明確: 不管選哪個演員都有不如意的地方,因為每個人都在自己的心中設想著林黛玉的形象,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林黛玉。如果一選定演員,其形象也就定型了,一千個觀眾就只有一個林黛玉,讀者的想象空間也就喪失了,由此可見曹雪芹的高明。中國詩文、繪畫對藝術之虛的追求是一種偶然的追求,而斷臂維納斯的藝術效果一半是由偶然產生,藝術之虛是一種偶然的追求。當然,並不是任何“虛”都能產生相應的藝術效果,“虛”是以“實”作為基礎的。

  (五) 佈置作業

  小作文: 維納斯斷了的兩臂是什麼姿勢? 請發揮想象,寫一段200字左右的描述性文字。

  提示:讀一些古希臘、古羅馬的神話,讓想象符合傳說中的某些情節,也可不拘泥於神話傳說,把維納斯放進現實生活甚至神奇未來來寫。

  附:板書設計

  米洛斯的維納斯

  清岡卓行

  觀點:失去雙臂,更秀麗迷人理由:

  無臂:豐富的藝術想象(普遍)

  有臂:定型的,受限制的(特殊)

  手:千變萬化,喚起想象

《米洛斯的維納斯》教案11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研究、探討、理解文意的本領;

  2、領會“整體”和“部分”的關係、“以無勝有,以少勝多”的藝術原則。

  教學方法:

  以學生討論、教師解疑為主

  課前準備:

  1、學生了解有關維納斯的傳說、欣賞其圖片,對其美的特徵進行體味;

  2、閱讀課文,瞭解作者的基本觀點,劃出文中的疑難語句;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教師匯入

  幾千年來,人類留傳下來許多藝術作品,人們常常為眾多的藝術作品由於人為和自然等原因遭到毀壞而感到婉惜,但是有的作品因為毀壞(殘缺)而獲得了不朽的藝術魅力,如“米洛斯的維納斯”。

  二、師生互動

  1、愛和美的維納斯(學生介紹瞭解到的有關維納斯的知識)

  教師總結:

  “米洛斯的維納斯”也就是“米洛斯的阿芙洛蒂忒”,因為她是雙臂殘缺,又被稱為“斷臂的維納斯”,大理石雕像,高約204釐米,亞力山德羅創作於約公元前150年,現收藏於法國的盧浮宮。

  在古希臘,表現女性美的雕像極其豐富。對於愛和美之神阿芙洛蒂忒,也就是維納斯的歌頌更是層出不窮,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這尊雕像(其他還有許多繪畫,如《維納斯的誕生》),她已成為讚美女性美的代名詞。傳說維納斯是在大海的泡沫中誕生,在三位時光女神和三位美惠女神的陪伴下,來到奧林匹斯山,眾神被其美貌所吸引,紛紛向她求愛。宙斯在遭其拒絕後,遂把她嫁給了醜陋而瘸腿的火神赫斐斯塔司,但她卻愛上了戰神阿瑞斯,並生下了小愛神厄洛斯,後幫助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拐走了斯巴達國王墨涅拉俄的妻子、全希臘最美的女人海倫,引起了希臘人遠征特洛伊王子的10年戰爭。

  這尊雕像1820年發現於愛琴海的米洛斯島,經過多次爭奪,被法國人買走,並於1821年5月l起,珍藏於巴黎的盧浮宮,成了法國人的驕傲。

  2、你對雕像有什麼看法(指定一至兩名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學生可以有不同的觀點)

  教師總結:

  對文學藝術作品的美,可以說是見仁見智,也就是所謂的“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漢姆萊特”,但是就某些藝術作品的評價,還是有共性特徵的。對這尊“米洛斯的維納斯”的美,我想同學們不會有什麼異議的,但對其美的內涵,每個人還是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的。

  3、課文作者是怎樣評價這座雕像的呢?

  學生:讀出表明作者對雕像看法的語句。

  教師確定:對雕像的總體評價是,“米洛斯的維納斯顯示了高貴典雅同豐富誘人的驚人的調和。可以說,她是一個美麗的典型。無論是她的秀顏,還是從她那豐腴的前胸伸延向腹部的曲線,或是她的脊背,不管你欣賞哪兒,無處不洋溢著勻稱的魅力,使人百看不厭”。

  對失去雙臂的看法:“那失去的雙臂正濃濃地散發著一種難以準確描繪的神秘氣氛,或者可以說,正深深地孕育著具有多種多樣可能性的生命之夢……出乎意料地獲得一種不可思議的抽象的藝術效果……向著無比神妙的整體美的奮然一躍三呀!”

  4、文中關鍵句、疑難句釋疑

  ①她為了秀麗迷人,必須失去雙臂

  如果維納斯的雕像是完整的,那麼它的美也就是定型的,不能給觀眾留下廣闊的想象空間,作者:把整體的雕像稱之為“特殊”,而把失去雙臂的雕像稱之為“普遍”,而維納斯失去雙臂,是“一次從特殊轉向普遍的毫無矯揉造作的飛躍”。因為雙臂殘缺的維納斯可以喚起人們無窮的想象,“向人們暗示著可能存在著無數雙秀美的玉臂”,甚至“深深地孕育著具有多種多樣可能性的生命之夢”。“受到限制的、不充分的‘有’又怎能比得上包孕著不盡夢幻的萬‘無”,更能起到無聲勝有聲的藝術效果?雖然雕像整體美,維納斯失去雙臂,是“向著無比神妙的整體美的奮然一躍”。這是符合虛實相生、整體和部分相統一的藝術原則的。

  ②她是為了自己的麗姿,無意識地隱藏了那兩條玉臂,為了漂向更遠的國度,為了超越更廣更久的時代。這句話準確地概括了失去雙臂的維納斯雕像的藝術效果。不同國度不同時代的人們在欣賞雕像時,會根據自己的生活習慣、宗教信仰、知識水平和審美情趣,產生想象,為維納斯安上了自己心中認為是最合理最完美的手臂。這樣她就會超越時空,成為千古流傳、永不泯滅的藝術傑作。

  三、教師總結:課文是怎樣表達作者對“米洛斯的維納斯”雕像的看法的(文章的結構)

  第一部分(1-3節)正面闡述自己對維納斯失去雙臂的看法。

  維納斯為了如此秀麗迷人,必須失去雙臂。雖然她失去雙臂是偶然的,和創作者的本意毫無關係,但是她卻經歷了一次從特殊到普遍的一次質的飛躍,獲得了作品的完整美。因為她失去了雙臂,給人留下豐富的想象空間,給人留下的不是遺憾,而是獨特的藝術魅力。

  第二部分(4,5節)從反面闡述自己的觀點。

  作者認為從藝術的角度來看,失去雙臂的維納斯是完美無缺的,所以他反對復原維納斯的那兩條失去的雙臂的方案。即使這些方案都是有根據的,也是倒人胃口的。人們對失去雙臂的維納斯已有發溯而上呢?即使是兩條精美絕倫的手臂,也不能讓作者改變自己的看法,以至於如果發現了真正的原形時,作者將懷著一腔怒火,用“藝術名義”來否定那個真正的原形。

  第三部分(6,7節)從側面闡述自己的觀點。

  作者認為殘缺的維納斯是美的,但是這裡殘缺的只能是雙臂,而不能是其他任何一個部分。因為只有手才是人同世界發生各種關係的最主要的媒介物,失去了“雙臂”才會讓人產生她和世界多種多樣的關係的豐富的想象。“米洛斯的維納斯”丟失了雙臂,才奏響了追求可能存在的無數雙手的夢幻曲。

  作業:討論

  1、同創作者毫無關係的某些東西是指什麼?

  2、文中的“普遍”和“特殊”的含義是什麼?

  3、“這一方包孕著不盡夢幻的‘無’,而那一方卻是受到限制的,不充分的‘有’,哪怕它是何等的精美絕倫。”這句話如何理解?

《米洛斯的維納斯》教案12

  教學目標:

  1.抓住關鍵語句,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

  2.整體把握文章的內容。

  3.學習聯絡上下文對疑難問題進行探究的方法。

  4.透過閱讀本文,提高自我審美修養。

  教學過程:

  一、教學匯入:(從欣賞維納斯雕像進入新課)

  二、作者與維納斯雕像介紹:

  清岡卓行,1922年生於中國大連市,就讀於東京大學,日本當代詩人、小說家,法政大學教授。1969年以短篇小說《洋槐林立的大連》獲芥川獎,1984年獲現代詩人獎。其它作品有《早晨的悲哀》、《大海的眼睛》等。

  米洛斯的維納斯,又稱“米洛斯的阿佛洛狄忒”,大理石雕,高204釐米。相傳是古希臘亞力山德羅斯於公元前150年至前50年雕刻的。在古希臘神話中,阿佛洛狄忒是愛與美的女神。羅馬神話中稱維納斯。掌管人類愛情、婚姻、生育以至一切動植物的生長繁殖。生於海中,以美麗著稱。其雕像於1820年發現於希臘米洛斯島,為半裸全身像,面容俊美,身材勻稱;衣衫滑落至髖部,雙臂殘缺,仍展示出女性特有的曲線美,顯得端莊而嫵媚。

  《米洛斯的維納斯》選自《當代世界名家隨筆》,作者清岡卓行抓住維納斯殘缺的雙臂展開議論,提出了維納斯雙臂殘缺不但不遺憾,相反是“借捨棄部分來獲取完整的偶然追求”,“是向著無比神妙的整體美的奮然一躍”的觀點,見解獨到,分析說理有很強的說服力。

  三、解釋詞語,並給加點的字注音:

  攫住出神入化發掘矯揉造作標新立異贅言豐腴不可思議

  銷魂勾魄胳膊順理成章迥然不同回溯精美絕倫馳騁饒有興趣

  四、速讀全文,劃分層次並概括段意。

  明確:全文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1-3):開篇點題。第二部分(4-5):闡明關於復原米洛斯的維納斯的兩條已經丟失的胳膊的方案全是些奇談怪論。第三部分(6-7):說明了喪失的部位為什麼必須是兩條胳膊而非其他的原因。

  五、課文分析

  (一)閱讀第一部分,思考:

  1.作者對維納斯雕像持怎樣的觀點?“一個奇怪的念頭”所指是什麼?“攫住”一詞你認為用得好嗎?

  明確:觀點是“她為了如此秀麗迷人,必須失去雙臂。”“一個奇怪的念頭”也就是指作者的觀點;“攫住”一詞自然用得很好,顯得有力,表明這個念頭很強烈。

  2.為什麼說“她為了如此秀麗迷人,必須失去雙臂”?

  明確:即因為“人們稱為美術作品命運的、同創作者毫無關係的某些東西正出神入化地烘托著作品”。

  3.為什麼說維納斯把她那條雙臂是“巧妙地”遺忘在故鄉或者別的地方了?

  明確:“巧妙”是說她借捨棄部分而獲取了完整的偶然追求。也就是用缺陷美的方式達到了對整體美的追求。

  4.怎樣理解文中“我既感到這是一次從特殊轉向普遍的毫無矯揉造作的飛躍,也認為這是一次借捨棄部分來獲取完整的偶然追求”一句?

  明確:米洛斯的維納斯在農人無意的發掘中失去了兩條有由大理石雕刻成的美麗臂膀,卻出乎意料地獲得了一種不可思議的抽象的藝術效果,即那失去了的雙臂濃濃地散發著一種難以準確描繪的神秘氣氛,深深地孕育著具有多種多樣可能性的生命之夢,向人們暗示著可能存在的無數雙秀美的玉臂。儘管這藝術效果一半是由偶然產生的,然而這是一次從特殊轉向普遍的毫不矯揉造作的飛躍,也是一次借捨棄部分來獲取完整的偶然追求。

  5.為什麼說維納斯是“一個美的典型”?

  明確:無論……使人百看不厭。

  6.人們為什麼會暗自“畏懼兩條一覽無遺的胳膊會重新出現在這座雕像上”“哪怕那是兩條如何令人銷魂勾魄的玉臂”?

  明確:因為這種區域性美的獲得反而損害了那種由偶然產生的整體美,使雕像失去了神秘氣氛和多種多樣可能性的生命之夢。

  (二)分析第二部分:

  1.“我”為什麼認為復原維納斯胳膊的方案是“倒人胃口的方案”?

  明確:因為這些恢復破壞了已經起到的藝術效果,引起了質的變化,反而使維納斯雕像失去了整體的完整的美。

  2.怎樣理解“當藝術效果的高度本身已經迥然不同之時,……轉移到另一個不同物件上去呢”這句話?

  明確:其意思是說,復原方案將使維納斯雕像變成另一個雕像,因為人們已經認同了斷臂維納斯的藝術魅力,不可能再轉而從內心去認同一個“完整”但藝術效果反而欠缺的維納斯雕像。

  3.“我閱讀著這方面的書籍”中“這方面”指什麼方面?“我”有何以會有“一種恐懼、空虛的感覺襲上心來”?

  明確:指寫著人們從考證的角度,從想象的角度,提出的形形色色的復原方案等內容。“我”所以恐懼、空虛,是因為選擇出來的任何一種形象,根本就不能產生超越“喪失”的美感,復原就意味著要失去一個最美的維納斯雕像。

  4.對“如果發現了真正的原形,……用的正是藝術的名義”一句的理解是什麼?

  明確:作者不希望有真正的原形出現,因為它會破壞斷臂的維納斯的神秘美,所以為了維護真正的藝術,要堅決反對復原的任何方案。

  (三)分析第三部分:

  1.為什麼說“除了兩條斷臂外,其他任何部位都喪失不得”?

  明確:因為喪失了任何其他部位,都不會產生神秘氣氛與想象的空間,反而有損雕像的整體美,那麼,這座雕像就不可能放射出變幻無窮的生命光彩了。

  2.作者認為,為什麼喪失的部位必須是手呢?

  明確:因為手在人的存在中具有某種象徵意義,維納斯丟失了她的雙臂,才奏響了追求困難存在的無數雙手的夢幻曲,也就是才使人們產生了各種想象,而這正是藝術的美麗所在。

  六、小結

  清岡卓行認為,維納斯為了秀麗迷人,必須失去雙臂。你們的看法呢?(學生討論)

  七、佈置作業

  請同學們以《我心中的維納斯》為題,各抒己見,寫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