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主題的班會教案模板

中秋節主題的班會教案模板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秋節主題的班會教案模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秋節主題的班會教案模板1

  透過本次班會活動,讓學生進一步瞭解中秋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在這個資訊化社會里,應該擁護我們自己的傳統節日,保留一點炎黃子孫傳統的東西。此外,藉助於“團圓”,讓學生感覺到親情、感情存在。

  一、活動準備:

  1、召集班委討論、決定班會程式,構思班會主題、內容,確定主持人;

  2、根據班會內容確定班會骨幹同學;

  3、排練朗誦、合唱《水調歌頭·中秋》等節目;

  4、學生查詢有關中秋的資訊。

  二、活動過程:

  1、主持人(顧佳卉、)致歡迎詞;

  2、周想朗誦《水調歌頭·中秋》;

  3、講述中秋的由來、食俗;

  4、講述身邊有關中秋的傳說故事;

  5、有關中秋的民謠表演;

  6、馮文彬等全班合唱《水調歌頭·中秋》;

  7、主持人宣佈班會結束。

  三、活動內容:

  女:首先歡迎各位老師光臨,參加我班的“我們的節日——中秋”主題班會。

  男:當冰峰上的一片雪花在陽光的擁抱中成了一滴水珠的時候,它便有了生命,有了與生俱來的藍色的夢想。

  女:當這滴水珠將自己溶入涓涓細流、溶入汪洋大海的時候,它便有了勇氣、有了追逐夢想的洶湧的力量。

  男:轉眼間又到中秋佳節了,在此祝所有的同學老師——

  合:“中秋節快樂!”

  男:我想同學們對“中秋”應該不會陌生吧?我們來一起回憶一下,我們有沒有學過什麼詩詞是有關中秋的?

  女:下面請欣賞周想朗誦《水調歌頭·中秋》:

  水調歌頭·中秋

  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睛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蟬娟。

  男:很好,謝謝周想同學給我們帶來的朗誦《水調歌頭·中秋》,同學們,我們談中秋到現在,那有誰知道“中秋”的由來啊?(同學們自由發言)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根據我國古代曆法,農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稱“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三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稱為“仲秋”。

  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古人賦予月亮許多傳說,從月中蟾蜍到玉兔搗藥,從吳剛伐桂到嫦娥奔月,豐富的想象力為月宮世界描繪了一幅幅斑駁陸離的勝景。自漢至唐,墨客騷人紛紛吟詠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圓時成為抒發感情的極佳時刻。至北宋太宗年間,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為中秋節,取意於三秋之正中,屆時萬民同慶。中秋之夜,明月當空,清輝灑滿大地,人們把月圓當作團圓的象徵,把八月十五作為親人團聚的日子,因此,中秋節又被稱為“團圓節”。

  中秋節成為一年之中的重大節日,又與科舉考試有著極其微妙的關係,在我國封建社會,開科取士,一直是統治者十分重視的一件大事。而三年一次的秋闈大比,恰好安排在八月裡舉行。勝景與激情結合在一起,人們便將應試高中者,譽為月中折桂之人。每到中秋,必須進行隆重慶賀,成為全社會人民的重要風俗,經朝歷代,盛行不衰,中秋節逐漸成為我國漢族三大節日(春節、端午、中秋)之一。

  (事先讓學生利用網路資源查詢)

  女:其實呢,最近幾年我們這代人對這些節日慢慢淡化了,反而對聖誕節等比較注重。在20xx年中秋節才被正式確立為法定節假日。20xx年12月14日,國務院正式釋出《關於更改〈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決定》(第二次修訂),規定自20xx年1月1日起將清明、端午、中秋定為法定假日,清明、端午、中秋當日放假一天。中秋節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節期為農曆八月十五,是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節”,也叫“仲秋節”;又因這個節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稱“秋節”、“八月節”“八月會”;又有祈求團圓的信仰和相關節俗活動,故亦稱“團圓節”、“女兒節”。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關於中秋節的起源,大致有三種:起源於古代對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覓偶的習俗、是古代秋報拜土地神的遺俗。

  男:同學們知不知道到中秋了,我們這邊有什麼樣的食俗啊?(同學們自由發言)吃月餅、鴨子、芋頭等。

  女:中秋節這一天人們都要吃月餅以示“團圓”。月餅,又叫胡餅、宮餅、月團、豐收餅、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據史料記載,早在三千年前的殷周時代,民間就已有為紀念太師聞仲的“邊薄心厚太師餅”。漢代張騫出使西域,引入胡桃、芝麻等,出現了以胡桃仁為餡的圓形“胡餅”,唐高宗時,李靖出征匈奴,於中秋節凱旋而歸,當時恰有一個吐蕃商人進獻胡餅,李淵很高興,手拿胡餅指著當空的皓月說:“應將胡餅邀蟾蜍(月亮)。”隨後分給群臣食之。若此說確實,這可能是中秋節分食月餅的開始。但“月餅”一詞,最早是見於南宋吳自牧的紅菱餅。月餅是圓的,且被賦予團圓之意的時代是明,劉侗《帝京景物略》說:“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餅必圓。”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說:“八月十五謂之中秋,民間又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沈榜在《宛署雜記》中還記述了明代北京中秋製作月餅的盛況:坊民皆“造月餅相遺,大小不等,呼為月餅。市肆至以果為餡,巧名異狀,有一餅值數百錢者。”心靈手巧的制餅工人翻新出奇,月餅上做出各種花樣,彭蘊章《幽州土風吟》描述說:“月宮符,畫成玉兔窯臺居;月宮餅,制就銀蟾紫府影。一雙蟾兔滿人間,悔煞嫦娥竊藥年;奔入廣寒歸不得,空勞玉杵駐丹顏。”

  清代,中秋吃月餅已成為一種普遍的風俗,且製作技巧越來越高。清人袁枚《隨園食單》介紹道:“酥皮月餅,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豬油作餡,食之不覺甜而香鬆柔膩,迥異尋常。”北京的月餅則以前門致美齋所製為第一。遍觀全國,已形成京、津、蘇、廣、潮五種風味系列,且圍繞中秋拜月、賞月還產生了許多地方民俗,如江南的“卜狀元”:把月餅切成大中小三塊,疊在一起,最大的放在下面,為“狀元”;中等的放在中間,為“榜眼”;最小的在上面,為“探花”。而後全家人擲骰子,誰的數碼最多,即為狀元,吃大塊;依次為榜眼、探花,遊戲取樂。

  男:中國是文明古國,有五千多年的歷史,在歷史的發展長河中,關於中秋也就有了很多的傳說,同學們有誰能夠給我們講講嗎?(同學們自由發言)

  嫦娥奔月

  相傳,遠古時候有一年,天上出現了十個太陽,直烤得大地冒煙,海水枯乾,老百姓眼看無法再生活去。這件事驚動了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崑崙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餘的太陽。后羿立下蓋世神功,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奸詐刁鑽、心術不正的逄蒙也混了進來。不久,后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們都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一天,后羿到崑崙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藥。據說,服下此藥,能即刻昇天成仙。然而,后羿捨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暫時把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藥藏進梳妝檯的百寶匣裡,不料被逄蒙看到了。三天後,后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逄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

  待后羿率眾人走後不久,逄蒙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後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知道自己不是逄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當機立斷,轉身開啟百寶匣,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藥,身子立時飄離地面、衝出視窗,向天上飛去。由於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生的事。后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逄蒙早逃走了。氣得后羿捶胸頓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絕的后羿,仰望著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後花園裡,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裡眷戀著自己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訊息後,紛紛在月下襬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嫦娥奔月的故事以鮮明的態度和絢麗的色彩歌頌、讚美了娥娥,與古文獻有關嫦娥的記載相比較,可見人們對嫦娥奔月的故事做了很多加工,修飾,使娥娥的形象與月同美,使之符合人們對美的追求。與現代流傳甚廣的“嫦娥奔月”相左,《全上古文》輯《靈憲》則記載了“嫦娥化蟾”的故事:“嫦娥,羿妻也,竊王母不死藥服之,奔月。將往,枚佔於有黃。有黃佔之:曰:‘吉,翩翩歸妹,獨將西行,逢天晦芒,毋驚毋恐,後且大昌。’嫦娥遂託身於月,是為蟾蜍。”嫦娥變成癩蛤蟆後,在月宮中終日被罰搗不死藥,過著寂寞清苦的生活,李商隱曾有詩感嘆嫦娥:“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各地月餅的傳說

  月餅象徵團圓,是中秋祭月和拜土地公的必備祭品。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是由元朝末年流傳下來的。元朝末年,漢人打算起來反抗蒙古人的統治,卻苦於無從傳遞訊息。後來劉伯溫想出一條計策,到處散佈流言,說有冬瘟流行,除非家家戶戶都在中秋節買月餅來吃,才能避免。人們買了月餅回到家中,發覺裡面藏著紙條,上面寫著:“中秋夜,殺韃子,迎義軍!”於是眾人紛紛起義反抗統治者,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就是這樣留下來的。無錫人中秋早晨一般都吃紅燒玫瑰糖芋頭,據說也與此有關。相傳蒙古滅宋之後,民族壓迫深重,漢人時刻都想反抗。有一年,大家約好中秋之夜一齊動手。為了厭勝,人們要吃紅燒芋頭,象徵“韃子”人頭落地,這就是現在中秋節吃糖芋頭的來歷。這個傳說在潮汕各地則變異為:當時元朝統治者規定,每戶潮人家都要住一個蒙古兵,受漢人供養,監視漢人的行動,並且只允許三家共用一把菜刀。老百姓恨極了,便趁著中秋節吃月餅的機會,把相約舉事的紙條,放在月餅餡子裡。潮人取芋頭與“胡頭”諧音,且形似人頭,因此每至中秋,則以芋頭來祭奠祖先,歷代相傳,至今猶存。廣東廣東各地有中秋節吃芋頭的'習俗,據說是紀念元末殺韃子的歷史故事。中秋節殺韃子後,便以其頭祭月,後來改以芋頭代替。至今廣東人剝芋皮時仍稱為“剝鬼皮”。

  (事先讓學生利用網路資源查詢)

  女:當然除了傳說以外,我們還是有很多關於中秋的民謠,有誰能說說嗎?(同學們自由發言)

  童謠

  月亮光光 騎馬燃香 東也拜 西也拜 月婆婆 月奶奶 保佑我爹做買賣

  不賺多 不賺少 一天賺三大元寶

  中秋拜月歌

  月亮亮 吃大餅

  大餅勿吃吃小餅 小餅勿吃吃香稃

  吃了餅 風調雨順

  吃了稃 生活步步高

  月餅

  月餅月餅真好吃 冬過愛吃大月餅

  中秋佳節賞月圓 冬過自在月餅中

  月餅我愛吃 月餅圓又圓 咬一口 香又甜 教我如何不想念

  盼中秋 等月圓 月餅端上我心歡

  不等爺奶慢 不管弟妹玩 我先把上一快解解讒

  啊 月餅好好吃個遍 管它肚子願不願

  全家拜月

  八月初一 太平初一 月到中秋 全家拜月 寶塔燈 照照天地 花下藕

  藕絲連連 紅石榴 榴開見子 團圓餅 夫妻同偕到老 和家和睦團圓

  中秋夜 中秋夜 亮光光 家家戶戶賞月忙 擺果餅 燒線香 大家一起拜月亮 分紅柿

  切蛋黃 賞罷月亮入夢鄉 乘火箭 月宮逛 看看嫦娥和吳剛

  男:短短的四十五分鐘即將過去,我們的主題班會也接近尾聲了,最後由我們的___同學帶領大家合唱《水調歌頭·中秋》。

  女:“我們的節日——中秋”主題班會到此結束,祝老師同學們中秋節快樂,謝謝各位。

中秋節主題的班會教案模板2

  活動目標

  (一)感受故事內容的有趣,體驗動物們齊心協力,成功“吃到”月亮後的快樂心情。

  (二)喜歡欣賞文學作品,能對故事內容展開大膽的想象與表達。

  活動準備

  PPT圖畫書《月亮的味道》、舒伯特的《小夜曲》。

  活動過程

  一、提問匯入,引發想象

  [師]每年中秋節晚上的月亮是怎樣的呢?是的,月亮很圓,也很亮。

  (出示圖書)我這裡有一本書,讓我們一起來唸念這本書的名字好嗎?(《月亮的味道》)如果真的能吃到天上的月亮,你想象一下月亮可能是什麼味道呢?

  幼兒A:月亮的味道可能像香蕉一樣甜甜的。

  幼兒B:也可能就是大餅的味道,成成的。

  幼兒C:也可能是沒有味道的。

  [師]讓我們來看看故事裡的動物們是怎麼想的,我們一起來聽故事。

  二、聽講故事,理解作品

  [師]《教師邊講述故事邊插問)

  1.請大家數一數畫面上有幾雙眼睛?(九雙眼睛)能說說有幾隻小動物嗎?(九隻小動物)

  2.小動物們都很著急,請你們幫幫它們,怎樣才能夠夠到月亮?

  幼兒A:再找一隻小動物,找一隻小一點的就可以了。

  幼兒B:去借把梯子爬上去。

  幼兒C:叫小猴子用力往上跳。

  3.小動物們擠在一起睡著了,讓你感覺怎麼樣?

  幼兒A:這幅畫面讓我感覺很溫馨。

  幼兒B:我感覺像躺在媽媽的懷抱裡,很溫暖。

  幼兒C:這讓我想起了宿泊活動,大家睡在一張大床上,心情很愉快。

  4.小魚在想什麼?你們認為它說得對嗎?為什麼?

  幼兒A:小魚也想嚐嚐月亮的味道。

  幼兒B:小魚說,水裡的月亮是假的,是影子。

  5.聽了這個故事,你覺得哪個部分最有趣?

  幼兒A:小老鼠摘到月亮很有趣。

  幼兒B:小動物們“疊羅漢”很有意思。

  幼兒C:月亮被吃掉了一半最有趣。

  6.小動物們是用什麼方法摘到月亮的呢?他們是怎樣“疊羅漢”的?

  7.小動物們想摘月亮,但月亮為什麼要輕輕地往上一跳呢?(月亮和動物們在做遊戲)我們也來玩一玩。(教師可請幼兒邊複述邊體驗故事主要情節。)

  三、完整欣賞,想象遷移

  [師]讓我們一起再來完整地聽一遍這個故事。

  (播放配樂故事,引導幼兒學講故事中的對話。)

  [師]如果,讓你們也來摘月亮,你們會想什麼辦法?你希望月亮是什麼味道?

  (教師示範句式:我希望月亮是甜甜的,就像美味的巧克力)

  幼兒A:我希望我能乘直升飛機去摘月亮。

  幼兒B:我希望月亮有薯片的味道。

  幼兒C:我要做一架很長很長的梯子。

  幼兒D:我希望月亮是冰淇淋的味道,最好是香蕉味的。

  幼兒E:我希望乘熱氣球去月亮。

  幼兒F:我希望月亮是月餅的味道,我要摘下一片回來和我的家人一起分享。

  活動延伸

  教師可啟發幼兒在區域活動時把自己的想象畫出來。

  活動評析

  瑞士畫家麥克·格雷涅茨筆下的繪本故事《月亮的味道》充滿童趣。

  夜晚,高高掛在天上的月亮在成人的眼裡已經是遙不可及的,更不要說會想到去品嚐一下月亮的味道了。但是,在這則故事中,那一輪皎潔的明月被幻化成了令人垂涎欲滴的“食物”。不是嗎?在孩子們的眼裡,它像極了一片香噴噴的薯片,還像極了一個誘人的冰淇淋球。而故事中的小動物們,為了能吃到那美味的月亮可謂不惜一切代價。在“夠”月亮的過程中,小動物們“疊羅漢”的執著和合作精神令人感動,故事中小動物們那可愛的“堅忍不拔”“堅持到底”對孩子們來說具有積極的教育意義。

  大班的孩子大多都知道天上的月亮是不可能吃到的,但他們又相信故事中的小動物們確確實實吃到了月亮,這就是童話故事的奇思妙想帶給孩子的無限樂趣。尤其是故事的結尾,當小動物們嚐到了月亮的味道,一個擠著一個心滿意足地睡著時,一條小魚看著剛才發生的這一切,提出問題了:“為什麼它們要那麼費力,到高高的天上去摘月亮?這不是還有一個嘛,喏,就在水裡,在我旁邊呀。”這一情節無疑又激發孩子們更深地去思考和想象。這真是一本既好看,又好玩,還可以讓人動腦筋的故事書。應該講,教師在執教中,很好地把握了故事的主旨,併力求讓孩子體驗故事的情趣。尤其在活動環節的設計上,從中國傳統節日“中秋節”匯入,開門見山地提出問題“月亮是什麼味道的”,由此激發幼兒聽賞故事的興趣。

  在欣賞過程中,教師採用了“聽賞一想象一討論一體驗”的方式,預設了一些插問,如“小動物們都很著急,請你們幫幫它們,怎樣才能夠夠到月亮”“小動物們擠在一起睡著了,讓你感覺怎麼樣”,這些插問在啟發幼兒想象的同時,更幫助幼兒理解作品內容,並進而體會小動物們堅持不懈的精神。

  當然,在以下方面,還可以作進一步的探討和實踐:

  1.需進一步正確把握主次線,採用恰當方式演繹作品

  這個故事的重複情節較多,講述中教師採用了邊講邊插問的方式幫助幼兒理解內容,但插問要注意詳略得當。我認為重點插問可以放在小動物們“疊羅漢”的情節上,引導幼兒透過觀察畫面展開討論,使幼兒瞭解動物們“疊羅漢”的順序,感受動物們玩耍時的調皮可愛。次重點插問可以落在小動物們睡著了的情節上,進一步引導幼兒去體現齊心協力的成功所帶來的滿足與快樂的情緒。

  此外,在講述故事中,教師還需要注意處理好語氣語調以及適度的情感渲染。教學中可以請孩子們學一學小動物的話,讓幼兒融入角色體驗“摘”月亮的快樂,獲得語言練習的機會。

  2.要注意滿足幼兒對問題討論的需求

  從活動現場看,孩子們最感興趣的內容是“疊羅漢”,因此教師可以藉此引導幼兒對這個情節和畫面進行重點討論,如“小動物是怎麼疊羅漢的?”“海龜為什麼被疊在最下面?”“海龜會不會被壓死?”結尾時,孩子們對“水中怎麼會有一個月亮”尚存疑問,教師在此可以即興組織一次小小的“辯論賽”,讓孩子們各抒己見,借“辯論”促進幼兒的語言表達和思辨能力,進而激發幼兒對大自然現象“水中倒影”產生繼續探究的熱情。

  3.應適當選用樂曲,營造溫馨的欣賞氛圍

  引導幼兒欣賞文學作品,音樂的烘托和渲染,教師富有情感的語言表達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樂曲的選用上,還可再做努力。如當小老鼠“摘月亮”時,配上更加優美流暢的音樂;當小老鼠“吃月亮”時,配上活潑詼諧的音樂;當小動物們“同枕共夢”時,再配上舒緩的夢幻曲。這樣處理,會進一步加深幼兒對故事情節的理解,增強幼兒對故事情趣的感受。

中秋節主題的班會教案模板3

  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佳節。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中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中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活動目標:

  1、能回憶我吃過的月餅,在月餅上畫出圖案。

  2、激發幼兒創作的慾望,引起對中秋節活動的興趣。

  3、願意積極參加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

  4、瞭解節日的來歷,知道節日的日子及習俗,樂於參與節日的活動。

  活動準備:

  材料:水彩筆、範例、紙環境:幼兒在家嘗過各種各樣的月餅活動過程:

  1、回憶講述:我吃過的月餅是什麼樣的?月餅上有什麼?(鼓勵幼兒大膽講述)

  2、幼兒、老師一起在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的圖形上畫出圖形,可以是自由的,也可以是按規律排列的。

  3、幼兒練習,鼓勵幼兒能大膽作畫。

  4、展示講評:我畫的月餅。

  活動反思:

  活動的開展,不僅讓幼兒瞭解了中國傳統節日的許多習俗,更讓幼兒學會了分享,提高了對我國民族傳統文化的興趣,加深了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中秋節主題的班會教案模板4

  一:活動目標

  1、透過傾聽故事及觀看月相變化圖,初步瞭解月亮的變化規律;

  2、嘗試運用語言、動作及繪畫的形式表現自己對月亮變化的理解;

  3、對生活中的自然現象感興趣,能關注月亮的變化。

  二:活動準備

  1.學習DVD

  2.動態教具

  3.課件:幼兒用書、鉛筆人手一份

  4.教學掛圖

  三:活動過程:

  1、匯入,教師根據幼兒已學的美術活動中《月亮姐姐》,進行經驗的遷移

  師:上星期的美術課中,我們學習畫了一個美麗的小姐姐,我要看看哪位小朋友能想起來,她是誰?老師給你們一個提示:她長了一對美麗的翅膀。

  師:對,是月亮姐姐,那哪位小朋友還記得月亮姐姐的臉是什麼形狀的?有的小朋友畫了圓圓的月亮姐姐,有的小朋友畫了細細彎彎的月亮姐姐,咦?這是為什麼呢?為什麼月亮姐姐的臉可以變化?

  2、傾聽故事《月亮姐姐做衣裳》,激發幼兒瞭解月亮變化的願望

  (1)師:為什麼月亮姑娘做的衣裳總是不合身呢?(激發幼兒發現月亮在不停的變化)

  (2)教師引導幼兒遷移已有生活經驗,交流自己看到的月亮形狀。

  師:你見過的什麼樣的月亮?像什麼?(鼓勵幼兒用語言和行動進行表達,教師在黑板上記錄幼兒所講月相)

  (3)播放《月亮姐姐做衣裳》的動畫,引導幼兒初步感受月亮的變化規律。

  師:現在,請小朋友看一下,老師為你們準備的《月亮姐姐做衣裳》的動畫,請你看一看,月亮姑娘的變化和你看見過的和想象中的有什麼不一樣?

  四:簡要解釋月亮姑娘變化的原因,使幼兒產生科學探索的興趣

  (1)師:小朋友們現在都知道,月亮姐姐每天都在變化,那小朋友們知道“月亮姐姐”為什麼變化?請你們大膽地猜一猜,然後告訴老師。

  (2)播放圖片,使幼兒初步感知月亮姑娘的變化是因為地球影子的投射

  師:小朋友來看一看老師為你們準備的圖片,請你看一看,月亮姐姐在哪兒?地球在哪?那太陽光照射進來的時候,月亮姐姐被誰擋住了啊?原來是月亮姐姐和我們居住的地球想曬太陽,可是月亮姐姐的太陽光被地球擋住了,這個怎麼辦?

  師:月亮姐姐很聰明,她想到一個好辦法,請你們猜猜這是什麼辦法?(用故事性的語言,引導幼兒瞭解月亮在圍繞地球旋轉)噢,原來月亮姐姐想到了,只要圍繞地球旋轉,當它轉到地球和月亮中間的時候,是不是就能完全曬到太陽啦?

  五:教師出示教學掛圖,幼兒理解圖片所表達的意思,瞭解月亮變化的規律

  (1)師:月亮姐姐聰明不聰明啊?那老師現在就來考一考我們班的小朋友,看看小朋友比不比月亮姐姐聰明。

  (2)觀看教學掛圖,幼兒理解圖片所表達的意思。

  師:圖上畫的是什麼?每幅圖上的數字表示什麼?(初一、十五、二四等),那在這幅圖上,你看到了什麼?

  (3)教師出示動態教具,請幼兒總結月亮變化規律

  引導幼兒說出隨著時間的變化,月亮每個月開始的時候變成細細的月牙,到了每月十五就變成了大圓盤,到了月底的時候又慢慢變回了月牙的形狀。

  六:幼兒根據月亮變化規律進行填圖遊戲

  師:你們看,圖中的初九和二十四號得月亮被劉老師不小心擦掉了,現在忘掉了她們的樣子,請你們當我的好幫手,幫我把她們的樣子畫出來好不好?

  (請幼兒在幼兒用書中添畫出來)

中秋節主題的班會教案模板5

  一、活動目標:

  1、透過學生的自主活動讓學生了解農曆八月十五是中秋節,以及中秋節的由來,中秋節的民間傳說。

  2、讓學生知道中秋節是我國民間慶賀豐收和團圓的節日。

  3、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4、使學生懂得各種形狀的月亮的名稱。培養學生團結合作,尊重事實的科學態度。

  二、活動建議:

  1、跟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本課在內容的設定上由淺入深。主要從中秋節的風俗習慣入手,讓學生初步瞭解中秋節,透過嘗一嘗月餅,畫一畫學生心中的中秋節等動手操作活動,來激發學生對民俗節慶課的興趣。

  2、建議讓學生可以回家做適當的準備,透過詢問父母等查詢方式,瞭解中秋節的來歷和風俗。

  3、在課後拓展這一環節,主要是讓學生將自己對中秋節感興趣的內容和習俗的瞭解用圖畫的形式表現出來。讓學生畫一畫心中的餓中秋節,教師把學生的作品挑選後佈置在教室的展示板進行展示。

  三、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交流中秋節的習俗

  1、師生談話引入八月十五中秋節。

  2、學生交流今年中秋節的活動安排。

  3、大家一起分享有關中秋節的資料。(吃月餅、賞月、觀潮、燃燈、玩兔燈、祈福等)

  (二)、聽故事,說心願

  1、教師講嫦娥奔月的故事。(配樂)

  2、學生打電話與嫦娥姐姐說說心裡話。

  (1)、出示聽話說話要求:仔細聽,牢牢記,說清楚、說完整。(讓學生充分拓展思維、開拓思路)

  (2)、說話時注意講電話的禮儀。

  (3)、教師及時輔導點評,注意句子的完整性、優美性。

  (4)、學生小組討論交流。

  (三)、瞭解有關月亮的知識

  1、教師介紹宋朝著名的詩人蘇軾寫的優美詩篇《水調歌頭》。(學生齊誦)

  2、“月亮博士”給同學講一講月亮的奧秘。

  (1)、“月亮博士”請同學們把自己見到過的月亮的形狀畫下來,並把它剪下來。

  (2)、把同學的作品按月亮的形狀歸類,展示在黑板上。

  (3)、同學交流從地球上會看到這些不同形狀的月亮的原因,“月亮博士”歸納。

  (4)、同學交流月亮的名稱,“月亮博士”邊歸納邊板書。

  (四)、教師小結,師生一起品嚐自己購買的中秋食品,共同歡度中秋。這節課同學們表現得都特別好,說出了自己的想法與願望。是啊!中秋節既是一個豐收的節日,又是一個團圓的節日。老師希望你們好好學習,長大實現自己的願望。

  四、佈置作業:

  (1)、過中秋節那天,向家裡人講講自己知道的故事和知識。

  (2)、觀察月亮的形狀變化並記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