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朔《畫山繡水》優秀教案(精選8篇)
楊朔《畫山繡水》優秀教案(精選8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楊朔《畫山繡水》優秀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楊朔《畫山繡水》優秀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能用精煉的語言概括桂林山水的特點。
2.能說出傳說故事與桂林山水的關係。
3.能說出作者在文中抒發的情感。
教學重點:
1.領略並鑑賞桂林山水的美,提升學生對自然風景的審美能力。
2.明確作者寫此文的用意。
教學難點:
1.學習本文嚴密的結構和準確的用詞,欣賞文章的詩意美。
2.學會使用間接材料來豐富作品內容、表現事物的方法。
教材分析:
1、透過吟哦諷誦,品味作者筆下鮮活、靈動的文字,感受作者在字裡行間所湧動的熱愛大自然的激情。
2、透過單元綜合學習與探究,文筆精華的閱讀,專題內容的瞭解,養成比較、分析、歸納、拓寬、遷移等思考性的閱讀習慣、提高自身的鑑賞能力。
設計理念:
目前中學生普遍存在的語言乾癟、隨意,空洞無物,是阻礙學生作文水平提高的瓶頸。這篇優美的散文,盡顯出語言優美的特點,因此,本節課以語言為主要研究物件,對優美語言的品讀,也是希望讓學生的語言變得生動活潑,豐富多彩,富有真情實感的有效嘗試。本課應該以學生誦讀為主。
教學方法:
講授法,小組討論法
教學手段:
多媒體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檢查字詞預習(投影):
褒(bāo)貶攢(cuán)聚剔(tī)透嶙(lín)峋
精髓(suǐ)愚鈍(dùn)恬(tián)靜恍(huǎng)惚
怠(dài)慢貯(zhù)藏瞭(liào)望黑黝(yǒu)黝
嫋(niǎo)嫋圩(wéi)子
褒貶:評論好壞。
攢聚:緊緊地聚攏在一起。
玲瓏剔透:形容器物細緻,孔穴明晰,結構奇巧(多指鏤空的手工藝品和供玩賞的太湖石等)。
恍惚:精神不集中,迷迷糊糊。
圩子:低窪地區防水護田的堤岸。
嫋嫋:形容聲音婉轉悠揚。
黑黝黝:沒有光亮,黑暗。
介紹文學常識:
1作者簡介:
楊朔(1913~1968),原名楊毓晉,山東蓬萊人,現代散文家。著有中篇小說《紅石山》、短篇小說集《北黑線》和中篇小說《三千里江山》。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中期以後,專力進行散文寫作。代表作品有《荔枝蜜》《蓬萊仙境》《雪浪花》《香山紅葉》《畫山繡水》《茶花賦》《海市》等。
2寫作背景:
灕江,是中國錦繡河山的一顆明珠,是桂林風光的精華,早已聞名遐邇,著稱於世。從桂林到陽朔約83公里的水程,它酷似一條青羅帶,蜿蜒於奇峰之間,沿江風光旖旎、碧水縈迴、奇峰倒影、深潭、噴泉、飛瀑參差,構成一幅絢麗多彩的畫卷,人稱“百里灕江、百里畫廊”。作者透過對灕江風景的品評,揭示了勞動人民在其中所凝聚的深厚的感情和審美創造。
課文內容分析:
一、題目解說:
“畫山繡水”,這個題目用的是互文手法,意思是畫出來、繡出來的山和水。“畫”用來形容詩文或景物,在中國傳統文藝中是指其中蘊含的詩意;繡活是工細纖巧,用“繡”來形容詩文或景物,一般是指其工巧、有華彩。題目揭示出了桂林山水的特色。
二、結構分析:
以作者的遊蹤為線索,文章可以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總寫桂林山水,揭示它不同於其他名勝的特點。第二部分(第4~15段):描寫沿江景色及船家講述的種種傳說。可分為兩層:
第一層(第4、5段):江山如詩如畫的景色。
第二層(第6~15段):在船家的指點下,瞭解了這一帶山岩的名稱和有關的傳說。
第三部分(第16、17段):對比過去,暢想未來。
三、整體感知:
(一)、賞讀1-3段
1.齊讀1-3段,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桂林山水的特點。
明確:
(1)清奇峭拔;(2)凝聚著勞動人民的感情和想像。
2.“吟哦諷誦”第二段文字,讀出作者的情感。思考:這段文字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有何好處?
明確:
第一句:盛讚桂林山水。
第二句:先寫水,用重疊,用比喻,寫出水之綠。
第三句:寫怪石奇峰,用比喻,寫出峰石姿態萬千。
第四句:用反問,突出桂林山水無人能寫出畫出的天然美妙。
3.賞讀句子,並仿寫一句。
我也算遊歷過不少名山大川,卻從來沒見過一座山,這樣凝結著勞動人民的生活感情;沒見過—條水,這樣氾濫著勞動人民的智慧的想象。只有桂林山水。
明確:
這句話運用議論的表達方式,透過對比和互文的兩種修辭方法,突出了桂林山水的特點:自然美與勞動人民智慧情感的結合。
(二)賞讀4-5兩段文字
1.作者用形象的語言為讀者描繪了兩幅優美的畫面,請你為每幅畫取一個題目。
明確:
(1).灕江水色圖
(2).魚鷹捕魚圖
明確:恰當的修飾詞、恰當的動詞,可使畫面更美,更具體,更豐富。
2.請在下列兩題中任選一題進行表達。
(1)兩幅畫中,你更喜歡哪一幅?說說理由。
(2)兩段文字中,哪些字句給你留下深刻印象?請說說理由。
四、寫作特點總結:
1、作者巧於選材。桂林景區的幅員廣闊,可以寫的美景很多,作者僅寫了從桂林到陽朔灕江上所見的景色和聽到的傳說。在景色描寫中,又相當有節制,如水色只寫了不多的幾句。山石是重點寫的,但是,也只挑了幾個有代表性的來寫。
2、文章工於構思。楊朔動筆寫散文時,“總是要像寫詩那樣,再三剪裁材料,安排佈局.推敲文字,然後寫成文章”。他是把散文當做詩來寫的。本文入題引了一句用得很濫的詩,似乎落入俗套,但由於提出自己的理解,翻出新意,一下子切人中心。雖然是順著往下寫的,但是,由於作者有意設定小的波瀾,顯得宛曲有致。如從看魚鷹捕魚到聽船家講關於山岩的傳說,結尾對過去時代的傳說的理解等。給人以峰迴路轉、柳暗花明的感覺。
3、本文創造的詩的意境非同一般。作者的人生思考和熱烈的詩情融為一體,楊朔總是用自己的眼光去打量客觀世界,儘可能按自己的理解去賦予生活以一定的意義,讓人回味。
4、楊朔散文的語言使用很考究。本文中對於風景物象總是致力描繪,刻鏤得很細緻。如第12段對寡婦橋的描寫,用了三句話,第一句是提示,是船家提醒你注意觀察;第二句是釋說,講山岩為什麼稱為橋;第三句是進一步釋說.講山岩由來的神話傳說的依據——“巖上長滿綠盈盈的桉樹、杉樹、風尾竹,清風一吹,蕭蕭瑟瑟的,想是劉三姐留下的嫋嫋的歌音吧”。先要你看.再要你細看,比較,再要你細聽,激起你的思考.再要你接受他的釋說。
作業設計:
1、《初中語文建構式生態課堂學習指導》“達標導測”10到13題。
2、收集有關家鄉某處景物的傳說,將寫景與故事相結合寫一篇短文。
板書設計:
總寫——清奇峭拔
沿途景色和傳說——詩情畫意
牢記過去,暢想未來——人生理想
楊朔《畫山繡水》優秀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
1.品味文章詩意美。
2.領略和鑑賞桂林山水特有的清奇峭拔的神態。
3.學習本文嚴密的結構和準確的用詞。
4.理解作者以寫景散文來反映時代側影的努力。
教學步驟 :
第一課時
一、匯入 新課:
1.匯入 新課:人們常說桂林山水甲天下,這是對桂林山水的讚美。有人說桂林山水的美是難以用語言來描述的,但有一位作家卻用優美的語言把桂林山水描繪得繪聲繪色。同學們知道他是誰嗎?
(學生齊聲回答:楊朔。 )
2.對學生的回答給予肯定:對,這位作家就是楊朔。哪位同學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作者的情況?
學生介紹:楊朔,原名楊毓晉,山東蓬萊人,現代散文家。代表作有中篇小說《紅石山》《三千里江山》。
3.講解:接下來就讓我們來學習楊朔的散文《畫山繡水》。板書課題,並引起學生注意。
4.講解:這篇課文的題目是畫山繡水,同學們知道這四個字的意思嗎?指出,題目揭示了桂林山水的特點。
在教師的引導下展開思考並大膽發言。讓學生能回答:畫出來的山和繡出來的水。教師指導,這是用了互文,畫和繡都是形容山水的美麗。
5.字詞教學:
褒貶(b?obin):評論好壞。 嫋嫋(nio):形容聲音婉轉悠揚。
玲瓏剔(t‰)透 精髓(su):比喻精華。
恬(tin)靜:安靜,寧靜。 怠(di)慢:冷淡。
嶙峋(lnxn):借人消瘦露骨形容山石突兀、重疊。
積攢(zn):一點一點地聚集。 瞭(lio)望:登高遠望。
攢(cun)聚:緊緊地聚攏在一起。
黑黝黝(y?u):沒有光亮;黑暗。 黝(y?u)黑
二、誦讀課文.整體感知。
1.提示:這是一篇優美的散文,我們何不一起來朗讀,感受桂林山水的美色呢?指導學生帶著感情自由朗讀。
學生朗讀課文,邊讀邊體會文中所飽含的思想感情。有不懂的地方作上記號或提出疑問。
2.巡視課堂,然後提問:大家讀了這篇課文後有什麼感想呢?
學生談各自的體會。文中語言優美,把桂林山水描繪得繪聲繪色;文中講的故事很吸引人等等。
3.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思考。我們接下來看看作者的寫作思路。課文開頭引用了唐人讚美桂林的詩句,一下子就把我們帶到文章中去了。作者帶著我們一路欣賞桂林的山山水水,娓娓道來,文章過渡相當自然。
按照作者的寫作思路,課文可以分為三個部分。請大家仔細閱讀課文,給文章劃分層次。
提示:遊記散文一般都是按照遊人的行蹤來寫的,本文也不例外。
最後歸納出:
第一部分(第13段),總寫桂林山水的特點;
第二部分(第415段),寫桂林到陽朔江上的景色和山的來歷的種種傳說;
第三部分(第16一17)段,面對極美的江山,牢記過去,暢想未來。
4.引導學生明確第二部分的兩個層次。課文的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體部分,這部分是分兩個層次來寫的。 讓學生思考後回答。
學生回答:
第一層(第45段),寫江山如詩如畫的景色;
第二層(第6 一15段),寫關於山岩的名稱和有關傳說。
5.引導學生對課文語言的體會。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並結合課後第二個思考題,體會課文語言特點。
三、朗讀小結:
1.這篇課文語言十分優美,讓我們來朗讀課文,比比看誰讀得好。點名讓幾位學生朗讀,每位學生讀l一2段。
2.讀完後作比較評價。然後小結:楊朔散文的語言使用很考究,對景物總是極力描繪,寫得很細緻。優美的語言讓文章產生詩一般的意境。
3.引導學生思考課後第一題。
第二課時
一、誦讀課文.進入新課。
1.讓學生齊聲朗讀課文,並要求讀出感情。
2.表揚學生:同學們讀得非常好。這節課我們將繼續對課文進行討論。同學們在讀課文的時候有沒有發現問題呢?
學生大膽發言,把不懂的問題提出來。
3.我們接下來就對其中的一些問題來討論交流。學生邊聽邊思考大家提出的問題。
二、組織學生討論交流。
1.選幾個重點問題指導學生討論。這篇課文除了語言很有特點,在選材上也是別具特色的。課文寫桂林山水,選了哪些景點來寫的?
學生迅速瀏覽課文,找出文中描寫的景點。回答:主要寫了從桂林到陽朔180裡灕江水上所見到的景色和傳說。
2.對學生的回答給予鼓勵。教師指出:在作者所見到的景色中,也有重點,如水色只寫了不多的幾句,山石重點寫,但是也只挑選了幾個有代表性的來寫。
學生思考後回答。
教師明確:從材料的選擇上就可以看出,楊朔的散文工於構思。他在動筆寫散文時,總是要像寫詩那樣,再三剪裁材料,安排佈局,推敲文字,然後寫成文章。請大家結合課文,談談你的理解。
3.我們領會到了楊朔散文在構思上的特點。接下來請大家思考:本文寫了船家講述的傳說,這些傳說大多都是講述舊時代勞動人民的苦難生活的,作者為什麼要在令人賞心悅目的風景中插入這樣的故事呢?
學生的回答可能是:作者是不是要告訴我們不要忘記過去的苦難生活呢?本文的寫作意圖是什麼呢?難道不僅僅是讚美灕江優美的山水?
4.對學生的發言給予鼓勵。引導學生思考兩者是怎樣結合起來的。提示:這些故事和傳說,是借船家指點江山敘述出來的,邊欣賞邊聽故事,景與故事兩相比附。
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明白:在舊時代里人們過著艱難苦恨的生活,於是就把這種生活狀況投影到自然山水上去,構成了許多傳說和故事。我們在欣賞山水的時候,自然而然就會聯想起這些故事來。
5.指出本文的寫作意圖:作者這樣寫就是要人們在觀賞美麗的自然風景時不要忘記階級壓迫,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
學生聽教師講解。透過教師提示明確本文作者的寫作意圖,加深對課文主題的理解。
三、總結全文。
1.小結:楊朔真是一位很有特點的作家。他寫的文章,語言優美,構思精巧,而且還很有深意。同學們透過本文的學習,一定收穫不少吧。讓學生交流學習感想,
學生交流學習中的感想。
四、本課總結 。
本文是一篇描寫桂林山水的優美散文。透過本文的學習,學生領略到了桂林山水獨特的美。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學到了這般寫景散文的寫作思路和構思方式。透過反覆的誦讀練習,學生進一步加深對文章的理解,並有所感悟。
板書設計 :
畫山繡水
第一部分(第13段):總寫清奇峭拔
第二部分(第415段):沿途景色和傳說詩情畫意
第三部分(第16一17段):牢記過去,暢想未來人生理想
楊朔《畫山繡水》優秀教案 篇3
【學習目標】
1、學習本文嚴密的結構和準確的用詞,品鑑文章的詩意美。
2、學習和嘗試運用間接材料來豐富作品內、表現事物的方法。
3、領略和鑑賞桂林山水特有的清奇峭拔的神態,提升對自然風景的審美能力。
【學習重點】
1、學習本文嚴密的結構和準確的用詞,品鑑文章的詩意美。
2、學習和嘗試運用間接材料來豐富作品內、表現事物的方法。
【學習難點】
領略和鑑賞桂林山水特有的清奇峭拔的神態,提升對自然風景的審美能力。
【教材分析】
這篇散文從灕江上觀賞山水自然風景出發,去發掘由於奮鬥而取得美好生活的內涵,表現出珍惜現在、創造未來的人生理想。文章巧於選材,面對桂林景區的眾多美景,作者僅僅寫了從桂林到陽朔灕江上所見的景色和聽到的傳說。在景色描寫中,又很有節制,如水色只寫了不多的幾句;山石是重點寫的,但也只挑了幾個有代表性的來寫。文章工於構思,把散文當作詩來寫,開篇引了一句很濫的詩入題,看似俗套,但由於提出了自己的見解,翻出了新意義、,一下子切入中心;接下來雖然是順著往下寫的,但由於作者有意設定波瀾,顯得錯落有致。
【學情分析】
楊朔的散文苦心孤詣,追求詩化的風格,學生一定會喜歡讀這篇文章,而且這對於初學寫作階段的初中學生作一些探究是有必要的。引導學生從虛實結合、動靜相生、分層鋪敘、引用傳說等方面作探析、舉例。
【學法指導】
自主、互助、合作、探究法。
【學習準備】
學生提前從網上或資料書上搜集有關桂林山水的圖文資料。
【學習過程】
【知識連結】
1.走近作者:
作者楊朔(1913--1968),我國現代著名作家,原名楊毓晉,山東蓬萊人。曾擔任過新華社特派記者,寫過不少通訊、中短篇小說,並著有長篇小說《三千里江山》,代表作還有《雪浪花》、《櫻花雨》、《海市》、《茶花賦》等,均收在《楊朔散文選》裡,1968年,楊朔被迫害致死。
【自學導航】(30分鐘左右)
(一)預習·導學:
首先,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俗話說:“不動筆墨不讀書”,圈點勾畫生字詞,積累你認為比較重要的詞語。
1、找出文中生字,透過查字典,掌握生字的音形。
褒貶()醇()攢聚()玲瓏剔透()
恍惚()嫋嫋()黑黝黝()
補充:
2、找出文中你認為比較重要的詞語,掌握字形,藉助工具書理解詞義。(小組內互補、互查)
嶙峋:攢聚:
玲瓏剔透:恍惚:
補充:
(二)自主、互助、合作、探究:
1、學生再次讀課文,圈點勾畫,作批註。交流評價。這樣如詩如畫的美麗山水,真讓人流連忘返呀。如果讓你用畫筆和繡針來摹畫鉤繡這桂林的山水,那麼,你會繡怎樣的山,畫怎樣的水呢?請結合文中描寫山水的文句說一說。(找句——賞析——朗讀)
2、透過品讀我們領略到楊朔散文的語言魅力,更感受到了桂林山水之美。作者在山水的“美”的描述中,還穿插了一些傳說故事。其中哪個故事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能概述一個說說嗎?(請學生講述故事)
3、作者為什麼要在令人賞心悅目的風景中插入這樣悽慘的故事呢?可從文章中直接找出答案。
(三)拓展延伸:
你遊歷過哪些風景名勝區,你的家鄉應該也有許多美麗的傳說,能不能給我們講一講與景點有關的優美的傳說或詩句呢?如果需要寫一篇介紹家鄉風物的文章,你準備如何去使用這些材料呢?
(四)推薦閱讀:《楊朔散文集》
當堂檢測(10分鐘)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攢聚峭拔恍惚貯藏嶄新
恬靜黑黝黝玲瓏剔透
2.解釋下列詞語。,
精髓怠慢
恍惚攢聚
3.填空。
(1)本文作者________,原名楊毓晉,山東蓬萊人。他的代表作有中篇小說________,________等。
(2)本文題目“畫山繡水”用了________的修辭手法,它的意思是________,揭示了桂林山水的特點。
4.吟哦諷誦課文第二段文字,力求達到背誦。
楊朔《畫山繡水》優秀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領略欣賞桂林山水的美妙風光,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2、理解作品中所運用的表現手法以及其表達的主題,並能有自己合乎理性的評析。
3、品析文章語言的詩意美。
4、學習和嘗試運用間接材料來豐富作品內容,表現事物的方法。
教學重點:
學習和嘗試運用間接材料來豐富作品內容,表現事物的方法。是學習本文的重點。
教學難點:
品味楊朔散文詩化的語言是難點,因而在教學安排上要注意:一是反覆誦讀,在誦讀中提升語言的感悟能力,二是參考評論家的評論。
教時安排:
兩教時
教前準備:
1、通讀全文,理清文章結構。
2、收集有關桂林山水的資料,更全面地瞭解桂林山水。
教學思路:
一、導課激趣
讀了前面的幾篇文章,我們已深深地陶醉於那神奇美妙的自然風光中。可有人卻說,那些風光並不怎樣,有一處的風景更美,它有“甲天下”之稱。同學們知道那個地方在哪嗎?
今天我們就隨著現代著名散文家楊朔一起去遊一番桂林的山水。
揭示文題,說一說你對文題的理解。
二、檢查預習
1、出示生字詞。學生認讀,老師重點講析。
嶙峋、精髓(suǐ)鈍、氾濫、怠慢(dài)、恬靜、貯藏(zhù)、積攢(zǎn)、望(liào)
2、有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誦讀課文。用一句話說說文中描繪的桂林山水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清奇峭拔;凝結著勞動人民的生活感情和智慧想象)
三、研讀賞析
1、這樣如詩如畫的美麗山水,真讓人流連忘返呀。如果讓你用畫筆和繡針來摹畫鉤繡這桂林的山水,那麼,你會繡怎樣的山,畫怎樣的水呢?請結合文中描寫山水的文句說一說。(找句——賞析——朗讀)
畫水的綠:瞧瞧那灕水,碧綠碧綠的……看一眼也叫人心醉。運用疊詞和比喻
畫水的靜清:假使你的眼福好,……使人恍惚沉浸在最恬靜的夢境裡去。
畫水的動態:江面上不斷漂著靈巧的小竹筏子……那魚便被吐進竹簍裡去了。
動作細節
繡山的奇:再瞧瞧那沿江攢聚的怪石奇峰……各種各樣神奇的物件。
繡山的巧:兩岸都是懸崖峭壁……到處陳列著精美無比的石頭雕刻。
2、指名朗讀文中寫水的句子和寫山的句子。其餘同學閉目遐思用心體會桂林山水的美妙神奇。
3、作者不僅引領我們欣賞了桂林山水的美麗神奇,而且還介紹了許多關於桂林山水的故事。自由瀏覽課文,用自己的話講一講其中的某一個故事。
聽了這些故事後,你有怎樣的感受呢?
剛才我們還沉浸在這美麗的自然風光之中,現在又聽了這些悽然的傳說故事,這在情感上總覺得有點格格不入。請同學們到文中來讀一讀,說說作者為什麼要如此安排呢?
對於作者的這樣安排你有怎樣的看法?
(教者點撥:
1、間接材料豐富作品的內容。
2、在特定的歷史年代裡,楊朔的散文被打上了深深的時代烙印。)
3、桂林的山水美景值得寫得很多,作者主要寫的是哪處的景色?這樣選材怎樣的好處?
四、品讀體會
選讀文中你最喜歡的文句,自由誦讀。進一步體會楊朔散文詩化的語言美。
五、佈置作業
收集有關家鄉某處景物的傳說,將寫景與故事相結合寫一篇短文。
楊朔《畫山繡水》優秀教案 篇5
教學內容:
《畫山繡水》
教學目標:
1、領略和鑑賞桂林山水特有的清奇峭拔的神態,提升學生對自然風景的審美能力。
2、學習本文嚴密的結構和準確的用詞,品鑑文章的意境美。
3、理解作者以寫景散文反映時代側影的熱情和努力,引導學生對本文提出合乎理性的評價。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
1、領略和鑑賞桂林山水特有的清奇峭拔的神態,提升學生對自然風景的審美能力;體會文章的意境美。
2、領會作者在文中寄寓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課前先學:
1、搜尋關於桂林山水的散文、詩歌來讀。
口語訓練:
閱讀自選的關於桂林山水的散文片段、詩歌
導學讀標:
1、閱讀課文,想象桂林山水的美,欣賞桂林山水的美。
2、吟哦諷誦,體會文章的意境美。
釋疑解難:
學生自由提問,教師組織學生有選擇地討論、解決。
精讀探究:
(教師)剛才從同學們朗誦的桂林詩歌上知道了桂林山水真的是“甲天下”的,從古到今,看過桂林山水的人,對桂林山水的觀感卻不完全相同。今天我們來學習著名散文家楊朔的《畫山繡水》,看看他筆底的桂林山水是什麼特點。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找到作者概括桂林山水特點的句子。
(桂林那種清奇峭拔的神態,自然是人間少有的。)
並請閱讀反映桂林山水的段落,說說作者都採用了什麼手法,有什麼妙處?
(如第二段寫桂林的山,桂林的水,水上的魚鷹,採用的手法有有比喻、想象,以一當十,虛實結合,細緻地描寫魚鷹捕魚的過程……)
(教師)請大家觀賞桂林山水的畫面,如九馬畫山,駱駝峰、蘋果山、水月洞七星巖等模仿作者採用的手法寫一段描寫桂林風景的文字,讀給大家聽,然後群體評議)
拓展延伸:
請大家體會並說明下列句子用詞的準確:
1、假使你的眼福好,趕上天氣晴朗,水面平得像玻璃,滿江就會畫著一片一片淡墨色的山影,暈糊糊的,使人恍惚沉進最恬靜的夢境裡去。
2、竹筏子的梢上停著幾隻魚鷹,神氣有點遲鈍,忽然間會變得特別機靈,抖著翅膀撲進水裡去,山影一時都攪碎了。一轉眼,魚鷹又浮出水面,長嘴裡咬著條銀色細鱗的鰱子魚,咕嘟地吞下去。
板書設計:
桂林山水
特點:
清奇峭拔
景色+想象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
1、學習本文嚴密的.結構。
2、理解作者以寫景散文反映時代側影的熱情和努力,引導學生對本文提出合乎理性的評價。
教學過程:
課前先學:
1、瞭解關於劉三姐的故事。體會山水和人物故事結合的意境美。
口語訓練:
講解關於劉三姐的故事。體現出山水和人物故事結合的意境美。
導學讀標:
1、學習本文嚴密的結構,如過渡、收尾等。
2、理解作者在介紹桂林山水時引用材料時表達的情感,做出合適的評價。
釋疑解難:
學生自由提問,教師組織學生有選擇地討論、解決。
精讀探究:
(教師)作者在開頭的三節裡,寫完了桂林山水的美景後,卻用了很多篇幅去寫了別的內容,這是什麼內容呢?作者是怎麼過度的呢?
(作者寫的是江上的景色和船家口述的關於山的來歷的種種傳說。過渡:
我也算遊歷過不少名山大川……這樣氾濫著勞動人民的智慧的想像。)
(教師)寫了哪些山的傳說?欣賞美景本應該是快樂的事,為什麼寫陰慘慘的傳說呢?作者的寫作意圖是什麼?
(答案見教學參考第49頁。學生回答此類問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從優、劣兩個方面去思考這個問題。)
拓展延伸:
課後“探究學習”第一題。
楊朔《畫山繡水》優秀教案 篇6
教學內容:
本文描繪了桂林山水如詩如畫的美,表現了作者珍惜現在,創造未來的人生理想。
教學目標:
⒈品味文章詩意美。
⒉領略和鑑賞桂林山水特有的清奇峭拔的神態。
⒊學習本文嚴密的結構和準確的用詞。
⒋理解作者以寫景散文來反映時代側影。
教學重點:
⒈品味文章詩意美。
⒉學習本文嚴密的結構和準確的用詞。
教學難點:
⒈學習和嘗試用間接材料來豐富作品內容表現事物的方法。
⒉理解作者以寫景散文來反映時代側影。
教學思路:
⒈指導學生誦讀課文,在反覆誦讀中體會文章的詩意美。
⒉透過對文章中景色描寫的欣賞,提高學生對自然風景的審美能力及仿寫的能力。
課前佈置:
⒈查詢相關資料(桂林、新疆等地的旅遊資源)。
⒉學生預習課文,熟悉課文內容,並查閱工具書解決生字詞。
教具準備:
多媒體
教學課時:一課時
第一課時
一、匯入:
快到寒假了,有一位朋友向我推薦了一些旅遊景點。我從網上下載了許多相關的圖片,看了這些圖片後,我有點拿不定主意了,去哪好呢?想請同學們幫我拿個主意,看看到底去哪好。
(出示圖片,讓學生討論)
有一位桂林的朋友也給我發來了郵件,說你看看這一篇文章吧。看了這一篇文章後,我決定,放假就直奔桂林。想知道是什麼樣的文章有如此的魅力,讓老師一下子就拿定主意了嗎?
(《畫山繡水》)
這篇文章的作者可是比較有名的,同學們想了解他嗎?(出示楊朔的相關資料,其他同學可以補充)
二、正課:
⒈朗讀課文,品味詩意。
楊朔曾這樣說過,“我喜歡寫散文,常覺得,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詩。”又說:“我在寫每篇文章時,總是拿著當詩一樣寫。”所以楊朔的散文充滿了詩情畫意。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並說說這篇文章的詩情畫意體現在哪些方面。
①文章的標題是畫山繡水
說明:a桂林山水的自然美如畫如繡,妙不可言。
b互文的手法使自然的山水更充滿詩情畫意。
②文章中有些景及故事也充滿了詩情畫意。
課文中堪稱“畫山繡水”的景有哪些?
桂林山水(第二段)
灕江水色圖(第四段)
魚鷹捕魚圖(第五段)
⒉小組合作進行賞析和仿寫。
四人一組有感情地朗讀所選文段,說說作者是怎樣把景物寫得有聲有色,栩栩如生的,再用文字的形式為這段話寫幾句評語,並仿照例句描寫一處景物?
例:寫桂林的水時,作者說:“瞧瞧那灕水,碧綠碧綠的,綠得像最醇的青梅名酒,看一眼也叫人心醉。”作者先用一組疊詞,突出水的碧綠,然後抓住水綠的特點,把灕江的水比喻成“最醇的青梅名酒”,並在此基礎上將比喻伸展開去,不用去嘗,只要看一眼也會醉人。
仿寫:瞧瞧那滿地堆積的棉花,潔白潔白的,白得像冬天覆蓋大地的積雪,叫人實在不忍心玷汙它。
(學生朗讀,賞析並進行仿寫,師生共評)
⒊學習創造性地複述故事,並分析作者引用這些傳說的目的。
桂林不僅有如詩如畫的景色,還有優美動人的傳說,文章講述了哪些傳說?
(父子巖、寡婦橋、望夫石、媳婦娘巖)
你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幾個故事嗎?
(學生創造性地複述故事)
這幾個故事的共同點是什麼?
(有些悽慘,體現了舊社會勞動人民的苦難.除“寡婦橋”寫了勞動人民犧牲自我,樂於助人的品質,其餘的都是寫階級壓迫和階級鬥爭的)
作者為什麼要在令人賞心悅目的風景中插入這樣悽慘的故事呢?可從文章中直接找出答案。
(提醒人們不要忘記過去的苦難,要珍惜現在的幸福、美好的生活.使文章留下了時代的印記,蒙上了一層政教色彩。同時也給這些景色增添了不少人文色彩。)
⒋拓展思維,豐富積累,學習如何運用間接材料。
你遊歷過哪些風景名勝區,你的家鄉應該也有許多美麗的傳說,能不能給我們講一講與景點有關的優美的傳說或詩句呢?
(學生說)
如果需要寫一篇介紹家鄉風物的文章,你準備如何去使用這些材料呢?
(學生出謀劃策)
三、小結:
透過學習這篇文章,我們瞭解了桂林如詩如畫的景色,也傾聽了不少優美動人的傳說。對桂林,你還了解多少呢?能不能再給老師推薦一些值得一遊的景點呢?
(如:大象汲水的“象鼻山”,碧水瀠回的“灕江源頭”,劉三姐對歌的大榕樹,桂海的碑林,千古靈渠,奇峰鎮等)
四、總結:
是啊,祖國有著如此神奇而美麗的自然風光,有著如此動人而悽美的傳說故事,讓我們用雙眼去觀賞,用耳朵去聆聽,用心去感悟,用筆去描繪祖國這
些珍貴的自然文化遺產吧。
五、作業
借鑑本文的寫法,寫一篇介紹家鄉風物的文章。
六、板書:
畫山繡水
楊朔
標題:
景物:
傳說:
(根據學生的回答加以補充)
七、教學探討與反思:
散文是重要的一種文學樣式,重在讓學生學會在誦讀中品味文章的美。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我抓住了兩個重點:①讓學生在誦讀中領會作者是怎樣把景物描寫的如此生動的,並學會這種寫法。②讓學生學會創造性地複述故事,並知道如何使間接材料合理而恰當地為自己的作文而服務。
楊朔《畫山繡水》優秀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對應生活學習理解生字生詞和含義豐富的重要語句。
2、閱讀課文,感悟生活,認識作者乘船遊覽灕江的情景,認識作者一邊遊覽灕江山水,一邊聽船家講述怪山的來歷和神話傳說的情景,認識桂林山水的奇麗,提升學生對自然風景的鑑賞能力。
3、探究課文反映生活的方法,學習課文運用直接見聞和間接材料自然結合的方法反映生活,培養學生表現生活的能力。
4、品味生活,品味語言,學習文章詩意濃厚的語言,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水平。
教學重點:
目標2
教學難點:
目標3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多媒體揭示本課目標,讓學生有明確的學習目標。(1分鐘)
多媒體放出一組桂林山水畫,讓學生觀賞一遍。師:這就是畫,這就是桂林的山水。世人公認它美。美在哪呢?美在奇峰重疊,山水相依。桂林的山,平地奇峰,清奇峭拔,茂林修竹,田園似錦,一江流水千幅畫,好似人間仙境。關於它的美,自古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說法,而作者卻標新立異說成“畫山繡水”。你們看如何?
我記得小時候母親常說“真美!就像畫上畫的!”。可見作者說桂林山水美如畫,美如繡是再恰當不過了。“畫山繡水”用了互文的修辭手法,意思是畫出來和繡出來的山水。
2、本堂課的學習目標:(1分鐘)
多媒體展示本堂課目標(內容見教學目標)。
二、指導學生自讀課文,感悟生活。多媒體顯示下列內容。(2分鐘)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生活,注意節奏和停頓。
2、多媒體展示生字生詞,自學自讀2分鐘,對應生活再現詞語反映的生活情景,對照解釋換一種方式表達詞語反映的生活情景,理解生詞。
3、閱讀課文,感悟生活,自主探究“課文反映什麼生活”的問題,並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課文反映的生活,初步理解課文內容和作者思想感情,準備交流。
4、探究課文反映生活的方法,自主探究“課文怎樣反映生活”的問題,理解課文寫作。
5、品味課文語言,品出課文語言的詩意。
三、學生自讀、自主感悟生活,老師巡視、督促,鼓勵學生多問,培養學生勤學多問的習慣。(10分鐘)
學生根據自學指導自讀課文、自讀註釋、瞭解作者和寫作背景、感悟生活、質疑提問,老師指導答疑,準備對話交流,但關於作者和寫作背景就不交流了,提供材料(材料附後)讓學生自讀一下就行,不要不放心學生。
四、和諧交流,共同提高。(30分鐘)
1、檢查朗讀,學習朗讀。先品聽朗讀錄音,後指名學生朗讀指定段落,並點評指導。
2、交流學習生字生詞,對應生活理解生字生詞。
1)多媒體顯示下列生字,指名學生讀準生字,並糾正錯誤讀音。
褒貶biǎn醇chún攢cuán聚
嶙峋línxún玲瓏剔tī透精髓suǐ
恍惚huǎnghū恬靜tián遲鈍dùn
怠慢dài兩鬢bìn花白貯zhù藏
螺螄sī山嫋嫋niǎo心如刀絞jiǎo
黑黝yōu黝yōu嶄zhǎn新
2)、多媒體顯示生詞和解釋,讓學生對照解釋儘量用自己的語言,配合動作表情說說生詞反映的生活情景,檢查學生理解詞語情況。
褒貶:評論好壞。
嫋嫋:形容聲音婉轉悠揚。
精髓:比喻精華。
恬靜:安靜,寧靜。怠慢:冷淡。
嶙峋:借人消瘦露骨形容山石突兀、重疊。
積攢:一點一點地聚集。瞭望:登高遠望。
攢聚:緊緊地聚攏在一起。
黑黝黝:沒有光亮;黑暗。
3共同感悟生活,解決“課文反映什麼生活”的問題,讓學生說說課文反映的生活,說說自己的認識和感悟,同時老師追問。師生對話思想交鋒後,根據預設要點統一認識。預設要點如下:(思想交鋒後,多媒體顯示內容要點)
課文反映作者隨著船家一起遊覽桂林到陽朔段山水的情景,反映作者一邊遊覽欣賞自然風景,一邊聽述怪石奇峰的神話傳說的情景,這樣既反映了桂林的奇麗景色,也反映了桂林人民的智慧和生活感情,這樣比較全面地反映了桂林山水和過去人民生活的情景,反映勞動人民不忘過去苦難生活,珍惜現在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為了促進學生思考,追問:桂林“四絕”是什麼?共同探究,大家發言略。
4、共同探究課文反映生活的方法,發動學生說說課文反映生活的方法進行交流。學生髮言,老師追問,思想交鋒後,統一認識。預設要點如下:
1)、課文運用直接見聞和間接材料自然結合的方法反映生活。本文不但反映風景區的自然風光,而且反映風景區的神話傳說,反映勞動人民的生活感情和智慧。這些神話傳說是間接材料,不是作者自己直接體驗和蒐集到的材料。運用這些間接材料,豐富了作品的內容,增強了文章的趣味,給人較大的想象空間,也是旅遊實際的反映,因為旅遊時,導遊都會介紹風景,介紹傳說的。有傳說導遊不會不介紹的,因為介紹傳說會增強旅遊的興趣,不會單調乏味。神話傳說令人神往,令人回味無窮。神話傳說使風景大為增色。悽慘的故事也使風景增色,使人永志難忘。
2)文章按照時間順序,巧妙交代遊蹤,段與段銜接自然,全文渾然一體。如“如果你不嫌煩,且請閉上眼,隨我從桂林到陽朔去神遊一番,看個究竟”。作者是這麼說的也就是這麼做的,帶著讀者遊覽了桂林山水。文章景與景之間、景與傳說之間銜接自然緊密,嚴絲合縫。如“你不妨這樣問一問:‘這一帶的山真絕啊,都有名兒沒有?’那船家準會說‘怎麼沒有?每個名兒還都有來歷呢。’”,一段話自然引出下文重點介紹岩石的神話傳說。再如“迎面來了另一座怪山”,一個“另”字自然引出父子巖景色和傳說。再如“前面再走一段水路,下幾個險灘,快到寡婦橋了,也有個故事”、“前面那不就是寡婦橋?”、“船到這兒,漸漸接近陽朔境界,江上的景色越發奇麗。”等語言不僅點明瞭遊蹤,交代了景點,引出了神話傳說,而且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
3)、文章運用第二人稱作為反映生活的視角,好象面對面談心一樣,使人倍感親切。如“你耐心點,且聽船家說吧。”、“船家輕輕搖著櫓,會告訴你說”、“你看臨江拱起一道石巖,下頭排著幾個巖洞,乍一看,真像橋呢!”、“說不定你忘記自己是在灕江上了呢!”等。作者透過設想你身臨其境遊覽灕江的情景,把桂林的奇麗景色反映得十分令人嚮往。這反映作者構思的巧妙,值得我們學習。
5、品味語言,品出文章語言的詩意,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水平。追問:課文詩意的語言體現在哪些地方?師生交流發言思想交鋒後,統一認識。統一認識的要點如下:首先體現在構思上。文章用第二人稱作為視角反映生活雋永生動,意境甜美;文章採用直接見聞和間接材料結合的方式反映生活,使文章內容豐富,情趣盎然;文章段與段銜接緊密,嚴絲合縫,結構精巧。其次體現在內容上。作者刻畫江上景色很細緻,很有詩意。如灕江水色圖、魚鷹捕魚圖、陽朔石乳圖等充滿了詩情畫意。
五、點對點遷移運用,培養學生表現生活的能力。
課文采用第二人稱反映旅遊情景的方法和直接見聞間接材料相結合反映旅遊情景的方法都是很有表現力的,我們寫作遊記類文章時,是可以信手拈來加以運用的。本次作文,你們可以用第二人稱反映家鄉某處景物,將寫景和故事相結合。
六、結語,佈置作業。(1分鐘)
1、抄寫生字生詞。
2、熟讀課文。
3、課外閱讀楊朔作品一篇,做好筆記,準備交流。
楊朔《畫山繡水》優秀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誦讀課文,體會文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2、在反覆吟誦中提升語言的感悟能力,體會文章的詩意美
3、理解作品所表達主題,能說出自己的獨特感受和獨到的認識
教學重點:
在反覆吟誦中品味文章的詩意美。
教學難點:
理解作品所表達的主題,並形成自己的獨特感受和獨到認識。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多媒體放出(1-4)桂林山水畫,讓學生觀賞一遍。師:這就是畫,這就是桂林的山水。世人公認它美。美在哪呢?美在奇峰重疊,山水相依。桂林的山,平地奇峰,清奇峭拔,一江流水千幅畫,好似人間仙境。關於它的美,自古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說法,而作者卻標新立異說成“畫山繡水”。人們常說“真美!就像畫上畫的!”。可見作者說桂林山水美如畫,美如繡是再恰當不過了。“畫山繡水”用了互文的修辭手法,意思是畫出來和繡出來的山水.(出示幻燈片5)
二、交流預習情況:
1、走進桂林:(出示幻燈片6)
桂林,位於廣西東北部,是世界著名的旅遊勝地和歷史文化名城。星羅棋佈的突兀石峰,瑰麗的溶洞和碧澄的小湖,匯成了桂林“山清、水奇、洞奇、石美”的美麗景色。桂林山奇水秀,風景秀麗,一向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稱。唐代文學家韓愈的詩句“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就形象而深刻地揭示了它的特點。
2、瞭解(2)你能按你的理解讀出語段的“美”嗎?(請學生朗讀,要求讀出節奏、輕重、感情,同學間相互點評,師適當點拔。
(3)選擇你最喜歡的一二句說說你的理解和欣賞的理由。
(4)、你還發現哪些“美”的語句、語段?(請學生各抒己見,繼續賞讀自己喜愛的語句、語段)(板書:語言準確生動)
2、師:剛才作者帶者我們一路欣賞桂林山水,大家不僅領悟到它的風光美,而且體會到文章的語言美,那麼作者是按怎樣的思路來寫作的呢?
學生交流,明確:(出示幻燈片16)
第一部分(1~3段):總寫桂林山水,揭示它有異於其他名勝的地方。
第二部分(4~15段):寫桂林到陽朔江上的景色和船家口述的種種傳說。
第一層( 4 ~ 5段 ) :江上如詩如畫的景色。
第二層(6~16段):寫關於山岩的名稱和有關傳說。
第三部分(16~17段):啟示人們面對極美的江山,牢記過去,暢想未來。(板書)
四、品讀傳說,思考探究(出示幻燈17)
透過品讀我們領略到楊朔散文的語言魅力,更感受到了桂林山水之美。作者在山水的“美”的描述中,還穿插了一些傳說故事。其中哪個故事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能概述一個說說嗎?(請學生講述故事)
1、這些傳說故事都有什麼共同特點?(反映了勞動人民的情感及美好的願望,故事都很悽慘)
2、你從中體會到什麼?(舊時代勞動人民艱難苦恨的生活)
3、你認為這些傳說對錶現桂林山水的美有用嗎?有人認為把眼前的美景和悽慘的故事聯絡在一起,很不協調,你是怎麼看的呢?
(1)組織學生討論交流
(2)老師根據學生的發言歸納出文章引用傳說的作用:
a、傳說增添了山的神韻,使桂林山水美的內涵更豐富。讓人們在觀賞美麗的自然風光時,不要忘記舊社會的苦難,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b、間接材料豐富作品的內容(板書)
五、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欣賞了楊朔的《畫山繡水》,桂林的水很美,她是那樣的碧綠、醇靜;桂林的山很美,她是那樣玲瓏剔透、千奇百怪;桂林的山水傳說也很美,充滿了神韻。這就是楊朔在《畫山繡水》這篇文章中的獨到之處。他不但描繪了桂林山水的形美,更刻畫了桂林山水的神美,達到了散文形神兼備的藝術效果,充分體現了勞動人民的感情和智慧。
六、課堂訓練:
桂林山水美,美在————————————————————。
七、課外延伸訓練:(出示幻燈片18)
1、收集有關家鄉某處景物的傳說,將寫景與故事相結合寫一篇短文。
2、蒐集古詩詞中描寫山水的詩句。
八、板書設計:
四 畫山繡水
楊朔
總寫桂林山水 描寫江上景色 點明寫作意圖
清奇峭拔 介紹有關傳說 牢記過去
凝結著感情和想象 詩請畫意 暢想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