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主題動物我們的朋友教案(通用7篇)
大班主題動物我們的朋友教案(通用7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班主題動物我們的朋友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班主題動物我們的朋友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能根據動物的特徵及生活習性,想象動物能為人們做些什麼事,發展幼兒的想象力。
2、在活動中,幼兒能大膽表達個人見解,大膽地講述。
3、感受幫助別人的樂趣,增進喜愛動物的情感。
4、根據已有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1、動物胸飾若干。
2、課件:動物,我們的朋友
3、音樂:動物世界
4、摘蘋果、搬木頭、過河的標記
活動過程:
一、匯入課題,引起興趣。
1、師:小朋友,你們喜歡動物嗎?今天,動物樂園要舉行動物狂歡節,我們也換裝稱自己喜歡的動物去參加,可是,老師聽說,動物樂園的動物和別的動物園的動物不一樣,那兒的動物會幫助人們做許多的事情。(引起興趣)
2、組織幼兒討論:你是什麼動物?有什麼本領?能幫助人們做什麼?(匯入課題)
二、分段播放課件,幼兒觀看課件,分段講述,運用插問,幫助幼兒運用已有經驗,較連貫地表達個人見解。
1、老爺爺身上很癢猴子幫助老爺爺撓癢癢,讓幼兒初步感受是用本領去幫助別人。
(1)老爺爺身上很癢,什麼動物會撓癢癢?
(2)你怎樣幫助老爺爺撓癢癢?
(3)誰幫老爺爺撓癢癢會最舒服呢?為什麼?(引導幼兒說心目中出最會撓癢癢的動物——猴子,及選猴子的理由。)
(4)要怎樣給老爺爺撓癢癢?(請小動物學猴子給老爺爺撓癢癢)
2、小動物用自己的本領幫助姐姐取回紅絲巾,幼兒得出經驗:可以用小動物們自己的本領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1)發生了什麼事情?(小姐姐的紅絲巾被風吹到樹上去了。)
(2)小姐姐的心情怎樣?她會說什麼?
(3)想一想,你是什麼動物,你能幫助姐姐嗎,你怎樣幫助姐姐呢?(教師引導幼兒用自己的本領幫助別人。)
(4)誰能最快幫姐姐取回絲巾呢?為什麼?(引導幼兒說出能最快幫姐姐取回絲巾的動物及理由。)
3、引導孩子們換個方向思考:具有什麼本領的動物可以幫助媽媽抱寶寶,從而加深體驗。
(1)這是什麼地方,她正在幹什麼?(一位阿姨抱著小寶寶逛商店,走的很累了。)
(2)阿姨需要什麼幫助?你能幫助阿姨嗎?請你說說你是怎樣幫助阿姨的?(教師引導幼兒說說自己是怎樣幫助阿姨的。)
(3)誰幫阿姨抱寶寶,最安全,阿姨最放心?為什麼?(引導幼兒說出理想的動物及理由。)
4、教師小結:小動物們真棒!用自己的本領,幫助人們做了這麼多的事情。鼓勵幼兒和好朋友商量交換胸飾。
三、透過解決問題,啟發幼兒根據動物們的特徵及生活習性,想象他們可以幫助人們的情景。
1、幼兒觀看圖片,進行討論。(摘蘋果、幫木頭、過河)
教師提問:圖上的人們遇到了什麼困難,需要什麼幫助?(鼓勵幼兒結合自己的經驗充分想象、自由討論。)
2、教師請小動物說說,你願意幫助誰?怎麼幫呢?
3、教師小結有什麼本領的動物幫助了誰,做了什麼事情?表揚動物朋友,鼓勵幼兒向樂於助人的小動物們學習。
四、引導幼兒創造性想象講述。
1、動物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能幫人們做很多的事情,我們大家都應該愛護它們。請你想一想,動物還能幫我們做什麼事情?(引導幼兒結合生活經驗進行講述,教師播放動物幫助人們的圖片,增長幼兒的知識。)
2、動物狂歡節開始了,幼兒隨音樂快樂的舞蹈。
活動反思:
動物是人類的朋友,我們和動物相互依存,共同生活在這個地球上,保護動物是一個全社會都應該參與的問題。環保應該從娃娃抓起,從自我做起,基於此,我設計並組織了本次活動重在從小培養孩子的環保意識激發幼兒關心愛護動物的情感。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和源泉,作為孩子來說,所有可以產生效果的教育活動都原於興趣,而動物是幼兒最感興趣最喜歡的。
大班主題動物我們的朋友教案 篇2
一、主題目說明:
生命只有一次。因此,每個生命都是值得尊重和珍惜的。尊重和珍惜世界上所有的生命,哪怕是一隻螞蟻、一隻小鳥,也就是尊重和珍惜我們自己。
幼兒特別喜歡動物。向5~6歲幼兒介紹不同種類動物的生長史和生活形態,既可以擴大幼兒的視野,幫助幼兒瞭解動物的多樣性,認識到人類和其他動物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初步理解人與動物的相互依存關係;還可以培養他們對動物的熱愛之情,從小養成愛護動物、保護動物的生存環境等環保意識。這正是我們編制"動物,我們的朋友"主題的用意所在。
二、主題目標:
1、在日常生活中,知道常見動物的多樣性,瞭解簡單的人與動物的依存關係。
2、在飼養小動物的過程中,建立愛護動物的意識。
3、喜歡用多種方式表達自己對事物的看法,樂意接納同伴不同的觀點。
4、樂於同伴一起進行探究、操作、實驗,體驗合作、成功的快樂。
5、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6、教育幼兒養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三、環境創設:
1、活動區環境:
(1)、紙板拼畫
玩法:先在白紙上畫出簡單的圖形,然後用碎紙板片按照這個圖形貼上好,在貼上好的圖形中用顏料刷出自己喜歡的顏色
(2)、鐘錶店
玩法:現在白紙上設計出自己想要設計的鐘表。根據所提供的材料來製作自己設計的鐘表。然後在進行更精緻的裝飾。
(3)快樂書吧
玩法:請幼兒在區角內安靜的看書,
(4)、動物回家
玩法:在小動物的背面寫上計算題,房子上寫上答案,根據計算題的答案將小動物送回自己的正確的家。如小兔的背面是5+3(=8)就把小兔送入標有8的房子裡。
(5)陶吧
讓幼兒在陶吧這個區角里製作一些造型,同時讓幼兒發揮自己的想象自己創作
2、牆飾
(1)、海底世界:將幼兒畫畫的海底世界的畫貼到主題牆上,讓幼兒感受海底世界的美妙。(2)、瓢蟲:讓幼兒目測徒手撕瓢蟲,將瓢蟲黏貼到畫紙上,並畫上瓢蟲的花紋、眼睛。最後貼到主題上展示。
(3)、動物的分類:將幼兒收集的各種小動物的圖片按類佈置到主題牆上,如:鳥類、昆蟲類等。
(4)、寵物大聚會:將幼兒繪畫的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的美術作品佈置在主題牆上。
3、資料收集:
收集各種動物圖片
四、家園共育:
培養他們對動物的熱愛之情,從小養成愛護動物、保護動物的生存環境等環保意識。
五、親子活動:製作動物畫冊
請家長與孩子在平時生活中一起留意收集動物的畫報、圖片等,準備一本小冊子,並把圖片等按類分好貼上去,製作成動物畫冊。
活動反思:
下課以後我反思小朋友們今天的課到底掌握了百分之多少?小朋友們理解的多少?他們能不能正確的發音它們的漢語名稱。我應該怎麼講小朋友更興趣我講課的內容。
大班主題動物我們的朋友教案 篇3
核心目標
核心目標:透過調查、參訪、資訊查閱等方式,深入感知動物的外形特徵、本領、生活習性、繁殖方式等方面的特點,比較動物之間的相同和不同,感受動物的神奇。
1.喜歡收集有關動物皮毛、尾巴、爪子、繁殖、自我保護等方面資訊,能大膽提出對動物感興趣的問題。
2.能在老師、家長的協助下透過圖書、網路、調查等方式收集相關資訊,培養解決問題的好習慣。
3.能清楚連貫地與老師、同伴分享交流自己調查、瞭解到的動物的相關資訊,並樂於將自己獲取的資訊向同伴進行介紹。
4.能運用泥工、製作、拼貼等不同形式細緻的再現自己喜歡的動物以及各種動物的不同之處。
5.能動作協調地負重走,運用圈與多種器械結合練習蹦跳。肩上揮臂投擲的動作,初步掌握揮臂用腕投擲的動作要領。
活動區活動
1.自然角:根據幼兒的興趣投放不同的蛋、孵蛋器、手電筒、暗箱、噴壺、孵蛋器說明書等,引導幼兒學習看孵蛋器說明書,瞭解孵小雞所必備的條件,嘗試孵小雞的實驗,並將觀察到的現象用符號表徵的形式進行簡單的記錄。
2.圖書角:繼續指導幼兒閱讀動物的故事圖書,指導幼兒一頁一頁地翻看,並能用較清楚的語言講述書中的故事內容;提供圖書《悠然動物園》《這樣的尾巴可以做什麼》、《誰的尾巴》、誰的鼻子》等引導幼兒細緻觀察畫面內容,大膽講述自己對畫面內容的理解,並喜歡與同伴分享自己的讀書感受。
3.益智區:投放各種毛絨小動物、動物卡片等,引導幼兒開展“動物排排隊”“動物在哪裡”,正確說出小動物的位置,如:從前面數×小動物在第幾個?運用小火車和動物卡片練習分類、排序的活動;繼續投放動物拼圖,指導幼兒開展拼圖遊戲;投放 5 以內的守恆數字卡片,引導幼兒玩守恆遊戲。
4.動物之家:投放幼兒自制的動物體飾(如:孔雀的尾巴、小豬的嘴巴、豹子的體飾等),鼓勵幼兒和同伴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喜好進行裝扮、設計遊戲內容,表演動物的本領、特點、創編動物之間的有趣故事。
5.拼搭區:投放圖書《悠然動物園》、動物園地圖、動物園區域標誌,指導幼兒與同伴一起協商劃分動物園佈局。指導幼兒根據動物的生活環境、體型大小,為動物搭建不同的“家”; 指導幼兒根據自己喜歡的動物特徵運用摞疊、圍攏、組合的方式搭建立體的小動物。運用雪花片,學習用球形插法組合拼插各種小動物,分類擺放到“動物園”中。
6.美工區:投放各色橡皮泥,吸管、果殼、貝殼等材料,指導幼兒運用團、壓、搓等技能,製作表現不同動物的外形特徵、生活習性、本領等;投放大塑膠袋、彩色紙、各種紙盒、膠水、剪刀等材料,引導幼兒製作動物表現動物的皮毛、爪子、尾巴、動物等。
7.表演區:投放故事《借尾巴》的道具、服飾,繼續指導幼兒運用不同的表情、語氣、動作表現不同的角色。引導幼兒與同伴嘗試創編角色、豐富角色對話。
8. 音樂區:投放《狐狸和小雞》音樂,狐狸和小雞頭飾,引導幼兒扮演貓和老鼠隨著音樂有節奏地進行走、躲藏、追逐的遊戲,體驗音樂遊戲的快樂。
大班主題動物我們的朋友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喜歡數學活動,對按特徵分類感興趣。
2、能根據自己對動物特徵的瞭解,選擇適當的標準進行分類,並學習用標記、數字等記錄自己的分類結果。
3、願意學習、接納同伴為動物進行多種分類的經驗。
活動準備:
1、10張動物圖卡。
2、經驗準備:幼兒已對動物的生活習性、外形特徵有一定的認識。
3、幼兒2人1組。每組1份動物圖片(幼兒用書第7頁),1張分物操作底板(見附圖),2張白紙(用作記錄分類標記)。
4、水彩筆,記錄紙。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動物圖卡,引導幼兒回憶相關動物的外形特徵和生活習性,引發幼兒興趣。
(1)教師出示圖卡,幼兒認真觀察。
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了很多新朋友,請你們看一看圖上的小動物,想一想它們的外形與生活習性一樣嗎?有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2)幼兒自由結伴觀察,大膽講述10張圖卡上動物的'外形與生活習性的不同。
(3)教師小結。
2、教師以請動物朋友入住的方式,提出分類活動的要求。
(1)教師出示操作底板提問:小動物們找不到自己的房間,請你們幫忙將這10個動物分成兩組住進2個房間,想一想,你打算按什麼標準劃分呢?(請1——2名幼兒介紹自己的想法)
(2)幼兒自由討論如何給動物分組,並在分物操作底板上進行分類操作。
(3)請個別幼兒大膽講述自己是如何為動物分組的。
3、教師引導幼兒使用記錄卡,為每間屋裡的動物朋友做標記。
(1)教師提問:想一想你用的是什麼分類方法,每間房裡住的是什麼樣的動物?請你給它們做一個標記吧。
(2)幼兒開始操作記錄,教師巡迴指導。
(3)教師展示個別幼兒的分類操作記錄,鼓勵其他幼兒觀察、發現他(她)是按什麼標準給動物分類的。
教師:你看懂他(她)的記錄嗎?你是從哪裡看出來的?(請操作的幼兒證實猜測的幼兒的理解是否正確)
4、教師引導幼兒用數字記錄每種動物的數量。
(1)教師引導幼兒用數字記錄每間房裡動物的數量。
教師:剛才我們都給動物們分好了房間,每間房的動物有多少呢?請你也記錄在記錄單上。
(2)幼兒開始操作記錄,教師巡迴指導。
(3)教師展示個別幼兒的分類記錄單,請幼兒介紹自己是怎樣分類的,每組動物有多少。(讓其他幼兒觀察、學習同伴好的記錄方法,並對不足的地方提出修改建議)
(4)師幼小結。
活動延伸:
在日常活動中,引導幼兒瞭解動物的生活習性、外形特徵、居住環境等,為本次活動積累相關的科學經驗。
大班主題動物我們的朋友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認識人與動物關係密切,互為依存,我的動物朋友我們要保護環境,愛護動物,和動物成為好朋友;
2.能夠運用泥料並藉助其他媒材塑造出自己喜歡的動物朋友;
3.掌握基本形的組合、我的動物朋友新增和貼上等技能。
教學重點:
啟發學生按照自己的意願塑造動物朋友。
教學難點:
有關塑造小動物的技能,我的動物朋友特別是誇張形體和新增細部。作品完成後的清潔整理工作。
教學過程:
一、探秘與體驗
在一個不透明的袋子放一些動物玩具,如老虎、大象、猴子等。小組成員先把手伸進袋子,透過摸一摸裡面的動物形象,然後說出裡面動物的形象特徵,並猜猜它的顏色,也可以在紙上簡單勾勒出感受到的形象。
二、探討與想象
1.有關立體造型的探討,讓學生感受泥料,嘗試塑造。
2.有關媒材的探討,除了泥料,還可以藉助哪些材料,其質感如何?
3.動物形象的探討,可以讓學生進行扮演“動物”的遊戲,體驗動物的聲音、體態、神情等,激發學生的想象及學習熱情。
三、合作及創作
討論:個人創作,準備塑造自己喜歡的哪個動物?小組合作,準備塑那些動物,如何分工合作?
創作:按照製作步驟,先塑造出大體形狀,再將主要特徵捏塑出來,注意適當誇張其特徵,然後新增細部,再整理製作完成。
四、作業評價
欣賞:將製作好的動物進行展示。
大班主題動物我們的朋友教案 篇6
課題:
我的動物朋友
課型:
習作授課
時間:
1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介紹動物朋友的方法,抓住典型特徵介紹得形象、生動。
2.學會藉助範文練筆,有條理地描寫自己的動物朋友,透過外形、神情、動作等描寫將動物刻畫得豐富、準確、傳神。
3.在動物朋友的介紹和描寫過程中,增強人與動物之間的情感交流,獲取人與動物相親相愛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
依託範文,引導學生抓住動物朋友的特點進行描寫。
教學難點:
抓住動物的特徵,從多角度觀察,介紹得形象、生動。
教具:
準備課件
教學設計、設計意圖:
新課教學
一、重溫故事,瞭解特點
1.回憶第四單元學過的課文,分別描寫了哪種動物,有什麼特點?
【出示課件2】
《貓》寫了大貓的性格古怪,小貓的可愛。
《母雞》既寫出母雞的淺薄、欺軟怕硬、又寫成母雞的負責、慈愛、勇敢、辛苦的特點。
《白鵝》抓住了白鵝“高傲”的特點來寫的。
2.聯絡實際說說自己喜歡的小動物是什麼?為什麼喜歡它?(學生自由發言)
3.這節課,我們就來寫一寫自己的動物朋友。(板書:我的動物朋友)讀題,突出“朋友”。
二、以聊激趣,建構文脈
1.你的動物朋友是誰?你願意介紹你的這位朋友嗎?誰能從不同的角度來介紹?
學生討論交流後,引導學生看課文,瞭解文中介紹的三種小動物。【出示課件3】
3.結合課文和學生的討論交流進行梳理:【出示課件4】
觀其形(即介紹該動物的外形特點)
知其性(即介紹動物的生活習性,包括捕食、活動、休息等)
述其親(即介紹“我”與動物之間的互動,我們之間發生的故事等)
(板書:觀其形:外形特點
知其性:生活習性(捕食、活動、休息)
述其親:發生的故事)
聽著同學們的介紹,感覺你的動物朋友雖然不在跟前,但似乎又如見其形,如聞其聲。
三、圖片引領,初見行文
1.都說“動物是人類最好的朋友”,當人和動物在一起的時候,往往會褪去全部的偽裝,以更純真、更自然的姿態去對待,所以那畫面就格外溫馨、感人。
【出示課件5】出示幾幅圖片,這是不是也勾起了你與動物朋友在一起的快樂時光?
2.你的動物朋友長什麼樣呢?它有怎樣的生活習性?你們之間有著什麼溫馨、有趣的故事呢?請選擇其中一個方面來寫寫。
溫馨提示:
【出示課件6】
(1)觀其形:抓住其外形特點,寫得生動、形象。
剛出生的小貓,眼睛閉著,叫聲細弱,渾身光禿禿的,好似一個會蠕動的肉團團。滿月以後,絨毛才全部長齊。有的頸圈是白色,四肢長滿白毛,背部黑中雜有灰白,尾巴灰黑;有的從頭到尾披一件油墨“大氅”,腳掌卻是白色,爸爸說是良種,叫“烏雲蓋雪”;有的通體黃色,現虎斑紋,我賜它美名“金不換”;還有一身白毛配上一條黑毛尾巴的,被稱為“雪裡拖槍”。剛滿月的貓離不開奶,走路也不穩。——《一窩小貓》
【出示課件7】
(2)知其性:選擇生活習性中的一個方面,可以從捕食、活動、休息等角度來寫,也可以從視覺、聽覺、觸覺等角度來寫,還可以從形態、顏色、聲音等方面入手。如:
從此,那根木棍成了它的磨牙棒,在自己安逸的小窩裡享受地啃著,常啃得口水淋漓。直到木棍被啃得成了渣滓,它的牙齒應該也就被磨礪得可以碎金切玉了。這還不夠,我的鞋子、襪子也難逃噩運,一不留神就被啃得溼噠噠、爛稀稀了。我只能在一旁望狗興嘆了。 ——《小狗託尼》
【出示課件8】
(3)述其親:擷取一件最能體現“我”與動物之間親密友好的事來寫。
關於兩隻小鸚鵡的趣事,可能講上三天三夜都講不完呢!有一天,我把鳥籠掛到了一面鏡子前,便去做作業了。可我還沒開始做,便聽見了它們嘰嘰喳喳的叫聲。我轉過身去一看,發現小鸚鵡對著玻璃急得跳上跳下,好像在說:“小主人只買了我們兩個,怎麼會有你們兩個呢?”我忍不住笑了,對小鸚鵡說:“呀!小傻瓜,原來你們還會吃醋啊,裡面的人不就是你們自己嗎!”這倆小傢伙昂著腦袋,一臉迷茫地看著我。
四、互評互改,最佳化行文
1.根據以上溫馨提示,寫一寫自己的動物朋友。
知道同學們有點捨不得停下來的意思,但如果停下來聽一聽,看一看,興許對你有新的啟發。
2.展示學生習作,由作者朗讀,學生評議。
(1)觀其形
你喜歡他的描寫嗎?你能不能從字裡行間讀出這不只是一隻動物的樣子,而是“我”動物朋友的樣子?如果要給點建議呢?
出示精彩片段,同樣是寫動物朋友的樣子,你覺得這一段有沒有值得你學習的地方?
(2)知其性
從他的介紹裡,你瞭解***的生活習性了嗎?你還想知道些什麼?作為***的朋友,你能把它的生活細節更多地介紹給大家嗎?
(3)述其親
你能感受到這是朋友間的故事嗎?哪些描寫讓你感到親切、溫暖?
3.修改習作
4.二度交流。
回憶三篇課文,講出三篇課文的分別介紹了動物的哪些特點,是要以課文引路,從而達到“讀故事——寫故事”的一個目的。
學生選擇好自己要寫的動物後,先自己思考,然後教師出示溫馨提示,給以寫法的引領,預防學生直接離題或不符合要求、無從下筆等情況出現。
寫完草稿後,再評價交流,修改,定稿。訓練學生習作要反覆修改,養成良好的習慣。
課堂小結與拓展延伸五、小結:我們在介紹自己的動物朋友時可以是全面介紹,從外形到生活習性,再到人與動物親密的故事,也可以挑選側重於一個方面進行深入描摹,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出示課件9】
板書
設計我的動物朋友【出示課件10】
觀其形:外形特點
知其性:生活習性(捕食、活動、休息)
述其親:發生的故事
教學反思
本次習作教學,主要是透過描寫和敘述展現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情感世界。教學下來,有以下四點感受:
成功之處:
1.及時捕捉學生語言描述中的精彩部分。當學生在介紹自己的動物朋友時,我及時捕捉他描述中的一些能體現親密關係、朋友情誼的詞或句,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增強語言印象,為接下來的動筆作好鋪墊。
2.及時歸納和整理學生的習作思維。學生在介紹自己的動物朋友時往往內容比較散亂,動物的樣子、生活習性等穿插其中。我在傾聽的過程中及時引導梳理,把散亂的內容進行歸納整理,分別納入“觀其形”、“知其性”、“述其親”三方面,便於學生習作思維的形成。
3.在反覆對話中喚醒學生對語言的感覺,對情感的知覺。這節課中,我引導學生透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生本互動,打通了學生的習作命脈,讓學生對語言的運用有感覺,對朋友間的情誼有知覺。
4.在交流與評改中,我引導學生髮現描寫中的閃光點,尤其是關注體現人與動物間濃濃情誼的描寫。透過二度展示,學生實現了習作語言的增量,習作水平的提升。
不足之處:沒有很好地結合課文中習作提示的內容去設計。
1.對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用的不太好,主要是評價的不及時,學生的積極性沒能充分的調動起來。
2.教師對學生的親和力不夠,師生之間還是有距離感。
大班主題動物我們的朋友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能看懂畫面的主要內容,理解掌握兒歌。
2、願意在於集體面前表現自己。
3、能以肢體語言展現出各種動物的代表動作。
活動準備:故事圖片、動物頭飾。
活動過程:
開始部分:
一、以尋找動物朋友的形式,引出各種小動物。
師:哇,這裡有這麼多動物好朋友,我們一起跟他們大聲招呼吧!(動物朋友你們好)
師:這裡有這麼多小動物,我們一起來數一數有幾隻(5只)
基本部分:
二.引導幼兒觀察掛圖並學習簡單的合成句。
1.出示第一幅圖卡
(指向小山羊)問:這是誰呀?小山羊來了,它要去幹嘛呢?(引導幼兒觀察小山羊手上拿的東西:小樹苗和鐵鍬,並告訴幼兒小山羊這是去種樹呢。
並引導幼兒做一做種樹的動作。)那小山羊去種樹的路上會遇到誰呢?(指向小白兔)幼兒回答後,教師再概括
並示範用合成句的形式表述:小山羊,去種樹,路上遇見小白兔。
2.依次類推。(引導幼兒自主說出一個完整的句子)
3、第五幅圖,透過講述讓幼兒重點學習“領隊”這個詞,並用動作。讓幼兒理解掌握,並學說“排好隊,向前走,大夥兒都是好朋友”。
三.以接龍游戲的形式,引導幼兒學習兒歌。
1.師:我們說出了那麼多的句子,寶寶們你們知道嗎?動物朋友把這些句子編成了一首好聽的兒歌
我們一起來聽一聽看一看吧!(播放cd影片)
2、師:兒歌這麼好聽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吧!
3.引導幼兒一起學念兒歌,並一起用動作表演
4.接龍游戲。
師:我做小動物們,你們大聲說我碰到了誰。
師:小山羊,去種樹
幼:路上碰到小白兔。
5.你們來做小動物,我來說碰到了誰。
幼:小山羊,去種樹
師:路上碰到小白兔。
6、分發頭飾,師幼一起進行情景表演
7、教師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