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小蝌蚪

小班教案:小蝌蚪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班教案:小蝌蚪,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班教案:小蝌蚪1

  活動目標

  (1)掌握用棉籤畫小蝌蚪的方法。

  (2)提高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及大膽作畫的能力,體驗美術活動的快樂。

  (3)讓幼兒關愛小動物。

  (4)在創作時體驗色彩和圖案對稱帶來的均衡美感。

  (5)喜歡參加藝術活動,並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重點難點

  重點:怎樣正確使用棉籤畫畫

  難點:掌握用棉籤畫小蝌蚪的方法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一幅大的池塘背景畫、幼兒每人一幅A4紙的池塘背景畫、為每個幼兒準備一個小蝌蚪的頭飾、青蛙媽媽的頭飾一個、棉籤若干、黑色水粉顏料、調色盤若干、籃子和手紙若干、鋼琴、魚缸和幾隻小蝌蚪。

  (2)經驗準備:幼兒經驗準備:課前我問孩子們,看過《小蝌蚪找媽媽》的動畫片和故事嗎?沒想到有的幼兒從來沒有看過、也沒聽過這個故事,雖然是少數的孩子,但是在課前需要孩子們都能瞭解這個故事的大概內容,於是我在網上找到了這個動畫片,還是我小時候看的上海製片廠的水墨畫的動畫片,沒想到每個孩子都聚精會神非常認真地觀看,並且要求再看一遍,連我都和他們一起重溫了我的童年了。現在的孩子只看《喜洋洋和灰太狼》之類新的動畫片。我問孩子們見過小蝌蚪嗎?大部分的孩子只是從動畫片、圖畫書上見到過,所以我決定在上課時要給孩子們拿幾隻活的小蝌蚪,他們一定很感興趣、很開心。感覺孩子接觸活的動物太少了,接觸大自然的也太少了。我讓家長回家帶孩子瞭解小蝌蚪進化青蛙的過程,有條件的話,家裡養幾隻小蝌蚪,讓孩子親身觀察,沒有的話可以看圖書和上網瞭解,雖然這個知識點不是活動目標的內容,但是透過這個活動,可以加強家園聯絡達到共同教育孩子的目的,也可以引導家長在家如何教育孩子,都教育什麼。

  活動過程

  一、謎語匯入,引出小蝌蚪

  (1)師:孩子們,今天李老師跟小朋友一起猜個謎語“大腦袋,長尾巴,從頭到尾黑黝黝,游來游去找媽媽。(打一小動物)。(謎底:小蝌蚪)

  幼:孩子們一起說的:“小蝌蚪”。

  (孩子們很喜歡猜謎語,他們喜歡這種文字遊戲,感覺很神秘,平時在休息的時候,我就讓孩子們經常猜謎語,可以鍛鍊孩子的思維綜合反應能力,開發智力,他們很開心這個時間段。在謎語匯入過程中,我故意把語氣放慢,邊說邊做相應的動作,動作可以誇張可愛些,小班孩子們看的、聽的很認真,加上以往的謎語遊戲訓練,孩子們應該都能猜到是什麼動物——小蝌蚪。用謎語匯入,為了增加課上的趣味性,挺高孩子們的興趣。)

  (2)師:那你們聽過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嗎?

  幼:聽過

  師:到最後小蝌蚪找到它們的媽媽了嗎?

  幼:找到了。

  師:那誰是小蝌蚪的媽媽?

  幼:青蛙。

  (在課前經驗準備的時候,有一部份孩子聽過《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但有一部分沒有聽過,我就讓所有的孩子一起欣賞了這個動畫片,也讓家長在家給孩子講了講這個故事,讓孩子們在課前有對蝌蚪和青蛙的初步瞭解,不至於在上課時感到陌生。因為小班的上課時間是十五分鐘,為了能在有限的時間內能更好的完成活動目標,就需要把故事的內容在課前準備好,起初本以為孩子們應該都聽過這個故事,沒想到一部分孩子真沒聽過。應該組織家園聯絡,讓家長每晚給孩子將一個睡前小故事,同時可以讓孩子慢慢複述故事,從小班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

  二、瞭解小蝌蚪身體特點

  (3)師:孩子們,你們看今天李老師把誰請到我們小三班了?(從紙箱裡面拿出魚缸,裡面有很多條小蝌蚪。)

  幼:孩子們興奮的都站起來了,特別高興,都在喊:“小蝌蚪、小蝌蚪、小蝌蚪,有幾個小孩下坐到前面一起來看。

  師:我環繞每個桌子和座位,讓孩子們仔細觀看蝌蚪長什麼樣子。

  幼:有的說小蝌蚪是黑色的、有的說小蝌蚪長著圓圓的大腦袋、小蝌蚪後面有尾巴、小蝌蚪長的不像青蛙、小蝌蚪的尾巴是彎彎的等等。

  師:老師跟著孩子一起總結小蝌蚪有一個大大圓圓的腦袋,腦袋後面還長著一條細細,彎彎曲曲的尾巴,小蝌蚪的身體是黑色的。老師一邊總結一邊在黑板上用彩筆做示範,畫出一個小蝌蚪,加深孩子對蝌蚪的印象。

  師:好了,孩子們,小蝌蚪累了,說要回去休息一下,我們一起小聲的和他們說再見,不要吵到他們休息好嗎?

  幼:孩子們逐漸小聲的和小蝌蚪們不捨得說“再見”了。

  (課前準備時,我知道很多孩子都沒見過活的小蝌蚪,他們也很希望能見到,於是我找來了活的生物,這樣更能提起他們的興趣,觀察的更仔細,當時孩子們都很興奮,以至於課堂都有些混亂了,有的孩子還下坐看,其餘孩子都跟著效仿,以至於都到前面來擁擠了,當時有些慌張,這是我沒有預想到的,老師提的要求孩子們也聽不進去了,但是回頭一想,這說明孩子們對蝌蚪的興趣很高,很喜歡它們。於是我做了一個“噓”的手勢,以靜制動,很難過的說:“小蝌蚪好像很害怕了,你們都在前面擁擠,大聲說話,嚇到它們了,這時有的小朋友回到了座位,我提出要求:“讓孩子們都回到座位上,不要嚇到小蝌蚪,老師保證輪流讓每個小朋友都能看清它們,這個方法還真挺管用,每個孩子都安靜的回到座位,這是我提出了要求:“讓孩子們仔細觀察,小蝌蚪長什麼樣子?孩子們看的很認真,回答問題的時候,孩子們都很積極踴躍的回答,並且回答的都很棒。)

  (4)用棉籤畫小蝌蚪

  師:小蝌蚪生活在哪裡?

  幼:水裡面。

  師:好,小朋友請看這裡,這是一個池塘,裡面有幾條小蝌蚪,看看還有什麼?

  (出示一幅老師畫好的池塘背景圖)

  幼:有荷葉、有荷花、有小蝌蚪。

  師:小蝌蚪喜歡群體生活,但是池塘裡面只有幾隻小蝌蚪,我們一起把它們的其他同伴畫出來,好不好?

  幼:好好

  師:但是今天我們不用筆,而是用它來畫(出示棉籤),你們看這是什麼?

  幼:棉籤

  師:平時在什麼情況下會用到棉籤?

  幼:打針前用、掏耳朵用等等。

  師:不錯,我們都會在打針前用棉籤消毒皮膚,還有如果小朋友用棉籤掏耳朵可要小心,必須爸爸媽媽在的情況下才可以用,否則自己掏耳朵會有危險的。

  但是今天李老師要用棉籤來畫小蝌蚪,怎麼用棉籤畫畫呢?首先,棉籤你們看是沒有顏色的,我們把棉籤蘸一下黑色顏料,看,棉籤變成黑色的了,在池塘裡畫出小蝌蚪圓圓大大的黑腦袋,之後在後面畫出一條細細彎彎曲曲的長尾巴,看,小蝌蚪游出來了,有的向右遊、有的向左遊、有的向下遊、有的向上遊,什麼方向遊的小蝌蚪都有。誰想到前面來試一試?

  幼:王浠濱,馮泳琪

  (當我在前面講解怎樣用棉籤畫小蝌蚪時,馮泳琪小朋友因為好奇,不自覺的走到前面來了,於是我說:“誰想到前面來試一試?”就讓王浠濱,馮泳琪來前面畫一畫。兩個小朋友特別愛畫,畫完一個還想畫。)

  師:如果小朋友不小心把手弄上了顏色,可以用籃子裡面的手紙擦擦手,然後再放進籃子裡面。如果小手很乾淨,就不用手紙擦了。還有如果畫完一個蝌蚪後,棉籤沒了顏色,再到調色盤中蘸蘸顏料繼續畫小蝌蚪,小朋友要注意不要把棉籤碰到自己的身上和其他小朋友的身上,畫完後把棉籤一定要放進調色盤中,不能亂扔。好了,孩子們我們一起試一試吧。

  師:每位小朋友發紙、調色盤、籃子。

  (在上美術課前,一定要在課上把要求提好,在課前要預想很多問題可能發生,比如有的會用棉籤掏耳朵,所以要告訴棉籤不能隨便使用會有危險的、在孩子用棉籤畫畫時,就會用完隨意扔到地上,所以要提出要求,不要隨意亂丟亂放,要放回到調色盤中、幼兒可能在用棉籤畫畫時,不小心蹭到手上和臉上,或衣物等其它地方,這時就需要用到手紙,不要隨意亂摸。要在行為和衛生習慣提出要求,養成好習慣。孩子們畫的興趣很濃,課堂紀律特別好,都在認真地用棉籤畫畫,體驗用不同的繪畫工具帶來的繪畫樂趣,每個孩子畫的都特別好。)

  活動展示:

  把孩子們作品都展示在黑板上。

  (讓孩子們講述自己畫的小蝌蚪,由於年齡小,小班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並不是很好,只有王浠濱說的較完整:“這是蝌蚪爸爸、媽媽和孩子們,它們一起出去尋找其它的小蝌蚪了。”最後,我讓孩子們彼此看一看其它小朋友畫的小蝌蚪是什麼樣子的,互相欣賞。)

  師:好了,孩子們,我們一起和小蝌蚪去找媽媽好不好?

  幼:好,好。

  師:唱歌曲《小蝌蚪找媽媽》

  (給每個孩子發一個小蝌蚪的頭飾,戴在頭上,老師戴青蛙媽媽的頭飾,把老師圍在中間,一起唱跳《小蝌蚪找媽媽》的歌曲。由於教師空間比較狹窄,跳的比較擁擠,但是孩子們唱的跳的還是特別開心。)

  教學反思

  1、教師自我評價:

  ①優點:在上好一節課時,我們一定要做好活動準備,包括了物質準備,我做了40個小蝌蚪的頭飾,讓每個孩子都能體驗模仿蝌蚪的樂趣、畫好了40幅彩色的池塘背景圖,讓每個孩子在視覺上體驗美的樂趣,受到美的薰陶。同時要做好經驗準備,課前我問孩子們,看過《小蝌蚪找媽媽》的動畫片和故事嗎?沒想到有的幼兒從來沒有看過、也沒聽過這個故事,雖然是少數的孩子,但是在課前需要孩子們都能瞭解這個故事的大概內容,於是我在網上找到了這個動畫片,還是我小時候看的上海製片廠的水墨畫的動畫片,沒想到每個孩子都聚精會神非常認真地觀看,並且要求再看一遍,連我都和他們一起重溫了我的童年了。現在的孩子只看《喜洋洋和灰太狼》之類新的動畫片。我問孩子們見過小蝌蚪嗎?大部分的孩子只是從動畫片、圖畫書上見到過,所以我決定在上課時要給孩子們拿幾隻活的小蝌蚪,他們一定很感興趣、很開心。感覺孩子接觸活的動物太少了,接觸大自然的也太少了。我讓家長回家帶孩子瞭解小蝌蚪進化青蛙的過程,有條件的話,家裡養幾隻小蝌蚪,讓孩子親身觀察,沒有的話可以看圖書和上網瞭解,雖然這個知識點不是活動目標的內容,但是透過這個活動,可以加強家園聯絡達到共同教育孩子的目的,也可以引導家長在家如何教育孩子,都教育什麼。老師也要有經驗準備,做好預設問題,熟記教案,把每個環節可能出現的問題都要預想到,做好相應的準備和方案。孩子們上課積極性很高,興趣很濃厚,尤其是讓兩個孩子到前面做示範,畫蝌蚪,兩個孩子都不想回去了,孩子沒有用過棉籤畫畫,所以很好奇,興趣很高。美術活動,一定要把要求提明確,畫畫要求,衛生要求,把可能發生的問題都要想到,對幼兒要提出要求。

  ②缺點:在課前預設問題時,沒有想到再拿出活的蝌蚪時,孩子們那麼的興奮,課前準備時,我知道很多孩子都沒見過活的小蝌蚪,他們也很希望能見到,於是我找來了活的生物,這樣更能提起他們的興趣,觀察的更仔細,當時孩子們都很興奮,以至於課堂都有些混亂了,有的孩子還下坐看,其餘孩子都跟著效仿,以至於都到前面來擁擠了,當時有些慌張,這是我沒有預想到的,老師提的要求孩子們也聽不進去了,但是回頭一想,這說明孩子們對蝌蚪的興趣很高,很喜歡它們。於是我做了一個“噓”的手勢,以靜制動,很難過的說:“小蝌蚪好像很害怕了,你們都在前面擁擠,大聲說話,嚇到它們了,這時有的小朋友回到了座位,我提出要求:“讓孩子們都回到座位上,不要嚇到小蝌蚪,老師保證輪流讓每個小朋友都能看清它們,這個方法還真挺管用,每個孩子都安靜的回到座位,這是我提出了要求:“讓孩子們仔細觀察,小蝌蚪長什麼樣子?孩子們看的很認真,回答問題的時候,孩子們都很積極踴躍的回答,並且回答的都很棒。由於班級面積比較小,加上課的尾聲比較急,最後的歌表演有些倉促了。

  2、總的來說這節課上的挺滿意,預設的活動目標都完成了。就是課後怕時間緊張,歌表演《小蝌蚪找媽媽》唱的太倉促了。

  3、課上有出乎意料的事發生,在課前預設問題時,沒有想到在拿出活的蝌蚪時,孩子們那麼的興奮,課前準備時,我知道很多孩子都沒見過活的小蝌蚪,他們也很希望能見到,於是我找來了活的生物,這樣更能提起他們的興趣,觀察的更仔細,當時孩子們都很興奮,以至於課堂都有些混亂了,有的孩子還下坐看,其餘孩子都跟著效仿,以至於都到前面來擁擠了,當時有些慌張,這是我沒有預想到的,老師提的要求孩子們也聽不進去了,但是回頭一想,這說明孩子們對蝌蚪的興趣很高,很喜歡它們。於是我做了一個“噓”的手勢,以靜制動,很難過的說:“小蝌蚪好像很害怕了,你們都在前面擁擠,大聲說話,嚇到它們了,這時有的小朋友回到了座位,我提出要求:“讓孩子們都回到座位上,不要嚇到小蝌蚪,老師保證輪流讓每個小朋友都能看清它們,這個方法還真挺管用,每個孩子都安靜的回到座位上了。

  4、如果再重新上一次這節課,我會讓孩子們嘗試用手指畫蝌蚪,體驗不同的樂趣。

小班教案:小蝌蚪2

  活動目標

  1.練習原地轉圈和聽訊號向指定方向跑。

  2.用眼睛尋找目標後能快速行動。

  3.遵守遊戲規則,奔跑時能夠避免碰撞。

  4.幼兒能自主結隊進行遊戲,學會與他人協作,提高團結協作能力。

  5.讓幼兒初步具有不怕困難的意志品質,體驗健康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青蛙、鴨子、白鵝頭飾各一個。

  2.幼兒聽過《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學會表演“小蝌蚪”。

  活動過程

  1.準備活動,引起興趣。

  幼兒跟著教師學小蝌蚪做操:“小朋友,我們一起來做操吧!點點頭呀點點頭,伸伸臂呀伸伸臂,蹲一蹲呀蹲一蹲,彎彎腰呀彎彎腰,踢踢腿呀踢踢腿,跳一跳呀跳一跳,抱一抱呀抱一抱。”

  2.玩遊戲——小蝌蚪找媽媽。

  (1)教師介紹遊戲規則。

  “小蝌蚪”邊念兒歌邊自由地游來游去,當唸到“轉個圈想一想,媽媽媽媽在哪頭”時,就原地轉圈仔細想;當唸到“快去找媽媽”時,首先看清媽媽在哪裡,然後趕緊跑到媽媽身邊。

  (2)教師與配班教師分別帶上青蛙、鴨子、白鵝不同的頭飾,組織幼兒遊戲。

  (3)請一名幼兒扮演“青蛙”進行遊戲。

  注意提醒幼兒在奔跑時注意避讓,防止碰撞。

  3.放鬆活動——我是快樂的小青蛙。

  教師帶領幼兒模仿小青蛙,放鬆並整理各種動作。

  教學反思:

  從這個活動中,我認識到幼兒園課堂教學中,教師首先要以孩子為主體,同時要有駕馭課堂的能力,在引導孩子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地發現問題,不斷地變換教學手段和方法,從而讓每個幼兒都參與到活動中,準確地掌握知識。帶領幼兒遊戲時,要顧及到絕大多數的孩子,將個別示範與分組遊戲、集體遊戲相結合,可以根據幼兒的課堂情況不斷地變換遊戲形式,從而提高每個幼兒的學習積極性。

小班教案:小蝌蚪3

  活動意圖:

  本次音樂教案講述了一個“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也教育幼兒們要全面的看問題,不能片面化。全方位考慮問題,找出合理的答案和生活規則。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動作的創造性。

  2、體驗遊戲的快樂及表演的樂趣。

  活動重點:體驗表演的樂趣。

  活動難點:鼓勵幼兒創造蝌蚪遊的動作,學說各角色的話。

  活動準備:鯉魚媽媽、鴨媽媽、青蛙媽媽、烏龜媽媽頭飾各一個。

  活動過程:

  一、欣賞兒歌音樂,學蝌蚪遊。

  1、師:小朋友,老師帶來一段很好聽的音樂,《小蝌蚪找媽媽》的音樂。你們想聽嗎?(彈奏唱)

  2、提問:小蝌蚪長什麼樣子?小蝌蚪在水裡怎樣遊?誰來學小蝌蚪游泳?有誰想出的小蝌蚪遊的動作是不一樣的?(請幼兒來學一學小蝌蚪游泳)

  3、教師示範遊。師:小蝌蚪遊得真好看,看蝌蚪姐姐是怎樣在水裡遊的。

  二、蝌蚪姐姐帶小蝌蚪找媽媽。

  (1)音樂結束,鴨媽媽出現,蝌蚪姐姐帶小蝌蚪上前問:“你是不是我們的媽媽?”鴨媽媽{配班老師扮}說:“我不是你們的媽媽,你們到別的地方去找找吧。”

  (2)音樂再起,蝌蚪繼續遊,到最後一句“媽媽,媽媽在哪裡”時鯉魚出現,蝌蚪上前問:“你是我們的媽媽嗎?”鯉魚說:“我不是你們的媽媽,你們到別的地方去找找吧。”

  (3)音樂起,蝌蚪遊。音樂結束,烏龜出現,蝌蚪上前問,烏龜回答,同上。

  (4)音樂起,蝌蚪遊。音樂結束,青蛙媽媽出現,叫“呱呱,我就是你們的媽媽。”小蝌蚪快速游到媽媽身邊,一起拍手說:“媽媽找到了!媽媽找到了!”

  三、在音樂伴奏下學蝌蚪遊,吃食。

  (1)小節:在音樂伴奏下重複三遍。師:蝌蚪姐姐請蝌蚪弟弟妹妹一塊兒來水裡遊。

  (2)小節:老師帶領在xxx處咂嘴表示吃東西。師:蝌蚪弟弟妹妹遊了那麼久肚子餓了,我們來吃點東西吧。

  (3)重複小節兩遍:師:吃飽了,小蝌蚪一起游來游去做遊戲吧。

  (4)小節:師:吃飽了,姐姐帶你們去找媽媽吧。(音樂上)

  四、學說角色的話。

  1、學說蝌蚪的話及其他角色的話。提問:剛才去找媽媽時第一個遇到誰?小蝌蚪是怎麼問的?(學說小蝌蚪的話)它是怎麼回答的?(學說鴨媽媽的話)

  2、學說鯉魚、烏龜的話同上。

  五、遊戲重新開始。

  請四位幼兒來做鴨媽媽、鯉魚媽媽、烏龜媽媽和青蛙媽媽(配班老師在一旁幫助)其他幼兒做小蝌蚪,老師做蝌蚪姐姐。

  六、結束。

  師:小蝌蚪們,我們在小河裡快樂地游泳、找東西吃、做遊戲,還找到了媽媽,你們高興嗎?那我們下次再來玩小蝌蚪找媽媽的遊戲,好嗎?

小班教案:小蝌蚪4

  活動目標:

  1、在學青蛙跳的過程中,讓幼兒體驗參與體育活動的樂趣。

  2、練習輕鬆、自然地跳,發展幼兒腿部肌肉的力量,提高幼兒的自信心及勇敢、關心他人品質。

  3、透過活動鍛鍊幼兒的跳躍能力,讓他們的身體得到鍛鍊。

  4、喜歡與同伴合作,體驗運動的挑戰與快樂。

  5、增強合作精神,提高競爭意識。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小蝌蚪、小青蛙的基本常識。

  2、實物準備:磁帶、錄音機、實物青蛙、青蛙哥哥胸飾一個,飛蟲一串、小青蛙胸飾裝飾成池塘的輪胎若干(不同高度)、小蝌蚪、荷葉若干。

  活動過程:

  一、準備活動:

  幼兒與老師一起頭戴胸飾,隨著音樂進入場地,觀察小青蛙,做模仿動作。

  二、基本活動:

  幼兒練習輕鬆、自然地跳。

  (1)幼兒嘗試從“池塘”邊往下跳。

  (2)請能力強的幼兒示範,幼兒仔細觀察。

  (3)引導幼兒嘗試不同高度的“池塘邊”上往下跳。

  (4)“消滅害蟲”,提高幼兒練習的興趣。

  (5)遊戲:跳荷葉

  (6)遊戲:幫助小蝌蚪玩法:小青蛙們跳入“水快要乾了的”小池塘,救出小蝌蚪,並把它們送到青蛙媽媽的身邊。

  三、放鬆活動:青蛙哥哥帶領小青蛙到水時玩,做放鬆動作。

小班教案:小蝌蚪5

  目標:

  1、透過觀察小蝌蚪,瞭解它的外部形態和游水動作。

  2、學習棉籤作畫要點,畫出各種姿態的小蝌蚪

  準備:棉籤、影片、顏料、範畫

  過程:

  1、觀察小蝌蚪

  春天到了,天氣暖了,小草發芽了,樹葉長出來了,池塘裡游來一群可愛的小動物,是誰?(小蝌蚪)

  看看它長得什麼樣?

  (黑黑的,大大的小腦袋,長長尾巴一搖一擺)

  小結:兒歌:小蝌蚪黑黝黝,大腦袋細尾巴,游來游去找媽媽。

  2、引出故事討論:小蝌蚪媽媽是誰。

  邊看故事,出示生長圖

  3、棉籤作畫小蝌蚪

  示範:

  師:小朋友我們動手來畫畫小蝌蚪好嗎?

  今天我們用棉籤來畫

  注意:

  1、輕輕蘸一點,畫個大腦袋,輕輕一拖,一個可愛的小蝌蚪畫出來了。

  2、畫出往不同方向游來游去的小蝌蚪們。

  幼兒作畫,教師輔導

  4、展示小朋友們圖畫。

  師:看看小蝌蚪有沒有找到它們的媽媽。

小班教案:小蝌蚪6

  活動目的:

  1、學習用手指點畫小蝌蚪的方法。

  2、發展觀察力以及大膽作畫能力。

  3、提高參與美術活動的興趣。

  4、培養幼兒的觀察、操作、表達能力,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及創新意識。

  5、引導孩子們在活動結束後把自己的繪畫材料分類擺放,養成良好習慣。

  活動準備:

  黑色顏料、毛巾、圖畫紙、水彩筆

  活動過程:

  一、《魔術變變變》引起幼兒興趣。

  師:小朋友們大家上午好!我是劉老師,今天劉老師要教你們變魔術你們想學嗎?(講師將玩具藏在身後再變)

  二: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小蝌蚪的圖片。

  師:今天劉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位新朋友你們猜猜會是誰呢?請看,你們認識它嗎?原來它的名字叫小蝌蚪。我們一起和小蝌蚪打聲招呼吧。小蝌蚪有圓圓大大的頭和細細長長的尾巴,(邊出事蝌蚪的頭和身體)你們看小蝌蚪的尾巴是怎麼樣的?哦是彎彎的,原來小蝌蚪在遊動的時候尾巴是彎彎的(波浪線)那小朋友們猜猜,小蝌蚪休息不遊動的時候尾巴是怎麼樣的呢?教師邊給幼兒看圖片,邊在黑板上貼出蝌蚪休息時候的圖片,尾巴是直直的(直線)。

  三、教師範畫。

  1、 教師出示繪畫底圖,引導幼兒觀察、思考,引起幼兒的繪畫興趣。

  師:小朋友們看看老師給你們帶來的圖上畫了些什麼?圖上有小石頭,和漂亮的水草可是可愛的小蝌蚪不見了,那怎麼辦呢?

  3.啟發幼兒思考怎樣才能找到小蝌蚪三、教師示範講解手指畫--小蝌蚪的方法及注意事項。

  1.師:小朋友都想出了許多好辦法找小蝌蚪,許老師也想到了一個好辦法,用手指就能馬上找到可愛的蝌蚪寶寶。你們看!

  2.教師示範講解手指畫的方法。

  ①教師示範:用右手大拇指指的指腹在黑色顏料中輕輕蘸一下,然後把指腹按在紙上再提起,這樣小蝌蚪圓圓的身體就出來了。(建議:教師先用大拇指示範,再用小拇指示範)②講解尾巴的畫法。

  教師用指側畫尾巴,引導幼兒觀察比較出怎樣畫出小蝌蚪細細的尾巴。也可直接用黑色水彩筆進行添畫。

  ③引導幼兒區分兩隻小蝌蚪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大小、尾巴的不同)④教師介紹手指畫,及繪畫時應注意的事項:蘸有顏料的手要用毛巾擦乾淨,不能擦在衣服褲子上。

  老師是用什麼畫出小蝌蚪的?幼:手指師:用手指畫出的畫就叫手指畫。

  四、 幼兒練習畫尾巴,教師巡迴指導,提醒幼兒畫好後用毛巾紙擦一下手指。

  五、幼兒進行手指畫,教師巡迴指導。

  1.幼兒操作,教師指導他們注意點畫方法,鼓勵幼兒變換尾巴在身體上的位置畫出不同方向游泳的小蝌蚪,鼓勵他們大膽細心地操作。(十個手指都可以進行點畫)

  六、評價和欣賞作品引導幼兒觀看作品教師並給予簡單的評價。

  教學反思:

  透過開展繪畫活動《小蝌蚪》,我發現孩子們的動手能力還是不錯的,他們能透過我的示範講解,認識了曲線和圓形,並學會了用曲線和圓形進行繪畫,從而表現出對小蝌蚪的熱愛。由於我的示範講解到位,孩子們很快就能接受我想要傳授的知識。而在孩子們的創造表現中,孩子們更是大膽地作畫。他們能根據老師的'引導,在原有的繪畫基礎上,添加了自己的想法,比如,他們在畫中添加了水草、海水等,實現了大膽進行繪畫的活動目標。在繪畫的過程中,我注意到了孩子們出現的問題,並且能及時地給予糾正。總的來說,整個繪畫活動下來,孩子們的表現還是挺令我滿意的。不過,在活動中,我還存在著一些不到之處,就是在活動中,我給幼兒說的機會有點少,沒能讓孩子們很好地去說,表達自己的一些想法,我覺得這是我比較欠缺的。如果給我從新上過這個活動的話,我會給孩子們創設一個自由表達的一個環節,讓他們把自己想說的,想象到的都表達出來,我覺得那樣會更好一些。

  小百科:蝌蚪(英文:tadpole ) 古時寫作"科斗",是蛙、蟾蜍、蠑螈、鯢等兩棲類動物的幼體,又稱蛤蟆蛋蛋。剛孵化出來的蝌蚪,身體呈紡錘形,無四肢、口和內鰓,生有側扁的長尾,頭部兩側生有分枝的外鰓,吸附在水草上,靠體內殘存的卵黃供給營養。以群居為主。當蝌蚪成熟了,它們開始脫變,漸漸長出四肢,然後(對於蛙和蟾蜍)則透過細胞凋亡(控制細胞死亡)逐漸退化了它們的尾巴。

小班教案:小蝌蚪7

  活動目標:

  1、教幼兒練習向指定的方向跑、跳鍛鍊幼兒腿部肌肉力量。

  2、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動作的靈活性和協調性。

  3、激發幼兒熱愛媽媽的情感。

  活動準備:

  1、鵝、鴨、烏龜、魚、青蛙、蝌蚪的頭飾。

  2、音樂帶《魚兒魚兒水中游》《秋日私語》

  活動過程:

  一、情景匯入:隨音樂《魚兒魚兒水中游》進入活動場地。

  師:孩子們,咱們今天當一回池塘的小魚,來,咱們看誰遊的最美、遊得最快(幼兒隨老師自由自在的游來游去)哎,誰能告訴我,誰見過小蝌蚪遊麼?你能學一學麼?好,你很棒,誰知道小蝌蚪是怎麼來的麼?(集體討論,請小朋友看大螢幕)

  二、瞭解青蛙的生長過程。

  1、教師和幼兒邊看大螢幕、邊瞭解小蝌蚪的變化。

  春天來了青蛙媽媽生下了很多卵→蝌蚪→長出後退→長出前腿→尾巴變沒了就成了青蛙。

  2、啟發幼兒隨音樂一起學習小蝌蚪遊。

  孩子們咱們學學小蝌蚪游來游去的樣子好麼?(師幼自由地遊)

  三、引導幼兒進入角色故事。

  老師:聽,什麼聲音?咦,小夥伴們,我們的媽媽在哪兒呢?讓我們一起去問鴨媽媽吧!

  1、小蝌蚪們游到鴨媽媽那兒

  小蝌蚪問:鴨媽媽,您好!您看見我們的媽媽了嗎?她在哪裡?

  鴨媽媽答:看見過,你們的媽媽有兩隻大眼睛,嘴巴又寬又大。好孩子,去問魚媽媽吧!

  2、蝌蚪們游到魚媽媽那兒

  小蝌蚪問:魚媽媽,您好!您看見我們的媽媽了嗎?她在哪裡?

  魚媽媽答:看見過,你們的媽媽有四條腿。好孩子,你們到前面去問一下烏龜媽媽吧!小蝌蚪:謝謝您,魚媽媽,再見!

  3、蝌蚪們游到烏龜媽媽那兒

  小蝌蚪問:烏龜媽媽,您好!您看見我們的媽媽了嗎?她在哪裡?

  烏龜媽媽答:看見過,你們的媽媽肚皮是白的。好孩子,你們到前面去問一下鵝媽媽吧!小蝌蚪:謝謝您,烏龜媽媽,再見!

  4、蝌蚪們游到鵝媽媽那兒

  小蝌蚪問:鵝媽媽,您好!您看見我們的媽媽了嗎?她在哪裡?

  鵝媽媽答:看見過,你們的媽媽穿著綠衣裳,唱起歌來“呱、呱、呱”,走起路來一蹦一跳,好孩子,你們快去找她吧!

  5、小蝌蚪繼續遊,青蛙媽媽來了。

  小蝌蚪:啊!我們找到媽媽啦!

  師:孩子們,你們也長成了媽媽的樣子,有四條腿,寬嘴巴,綠衣裳。來和媽媽一起活動活動你的腿腳(隨老師口令活動前後腿)

  四、培養幼兒雙腳跳的能力。

  師:孩子們咱們一起玩《跳荷葉》的遊戲好麼?

  1、教師交代遊戲規則。

  2、教師示範跳荷葉。

  3、師幼集體遊戲《跳荷葉》。

  五、活動延伸:

  師:孩子們,你們都學會了跳的本領,咱們幫農民伯伯去捉害蟲好麼?(好)

小班教案:小蝌蚪8

  活動背景:

  繪畫是一門藝術,是透過視知覺來進行的。知覺本身包含著思維,所以視知覺就是視覺思維。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繪畫是一種特殊的理性活動,是一種把感性形象和具有一般共性的概念融合在一個統一的認識性陳述中的理性活動。所以培養幼兒的繪畫能力,尤其是對幼兒在繪畫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創造性,教師要加以肯定和引導。因為在新《綱要》中也這樣強調:"要鼓勵幼兒敢於創新,創新是發展幼兒潛力的最好途徑。"作為一名教師,該如何培養好幼兒的創新行為呢?春天是一個美麗的季節,我們經常會在這時利用美麗的春景來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激發其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比如帶幼兒春遊、佈置自然角等。一天班上有位幼兒帶來了許多小蝌蚪,我將它們安置在自然角中,孩子們很好奇地圍著小蝌蚪,你一言我一語地議論開了,有的說:“小蝌蚪的媽媽是誰呀?”有的說:“小蝌蚪黑乎乎圓圓的真可愛”……後來有位幼兒告訴大家小蝌蚪的媽媽是青蛙,可其他孩子不相信。他們很奇怪小蝌蚪沒有大眼睛、綠衣裳也沒有四條腿怎麼會是青蛙呢?於是我給他們講了《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使他們知道了青蛙確實是小蝌蚪的媽媽以及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這以後班上的孩子只要一有空就去自然角看看小蝌蚪有沒有變化。看到孩子們對小蝌蚪這麼感興趣,我就思考讓幼兒用美術手段來表現他們喜愛的小蝌蚪。小班幼兒由於才開始接觸美術,他們更多是利用畫筆來表現他們的感受。為了讓幼兒瞭解除了用筆可以表現自已的生活體驗以外,還可以藉助很多工具來表現,如幼兒最熟悉的身體器官。因此我選擇了幼兒的身體器官---手指來作為繪畫工具,設計了這節手指畫---《小蝌蚪》的美術活動,從而激發幼兒參與美術活動的興趣。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手指點畫小蝌蚪的方法。

  2、發展觀察力以及大膽作畫能力。

  3、提高參與美術活動的興趣。

  4、培養幼兒的觀察、操作、表達能力,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及創新意識。

  5、大膽嘗試繪畫,並用對稱的方法進行裝飾。

  活動準備

  1、投影儀、明膠片、彩色照相透明水彩

  2、黑色水粉顏料、餐巾紙、圖畫紙、青蛙圖案、頭飾

  活動過程

  1、匯入活動,引起幼兒的興趣。教師邊用語言描述邊用手指在膠片上點畫。

  (1)教師:春天來了,小河裡的冰都融化成了又清又涼的水,你們猜猜是誰坐在荷葉上?咦!青蛙媽媽坐在荷葉上做什麼呢?青蛙媽媽正坐在荷葉上看它的寶寶小蝌蚪游泳呢!你們喜歡青蛙媽媽和小蝌蚪嗎?我們今天就先來學畫小蝌蚪。

  (2)教師:那剛才老師是用什麼畫出小蝌蚪的?(引導幼兒說出“手指”)好,老師告訴你們:用手指畫出的畫就叫手指畫。

  2、引導幼兒觀察小蝌蚪的基本形態。

  教師:哪個小朋友能說說小蝌蚪長得什麼樣?是什麼顏色的?小蝌蚪游泳時可調皮了,有的往上,有的往下,有的往左,有的往右。它們是不是往同一個方向遊的呢?(引導幼兒說出往不同方向)

  3、教師示範講解小蝌蚪的畫法。

  (1)教師示範:用右手食指的指腹在黑色顏料中輕輕蘸一下,然後把指腹按在紙上再提起,這樣小蝌蚪圓圓的身體就出來了。

  (2)講解尾巴的畫法。

  a.請幼兒來添畫尾巴。

  b.教師用指側畫尾巴,引導幼兒觀察比較出怎樣畫出小蝌蚪細細的尾巴。

  c.幼兒練習畫尾巴,教師巡迴指導,提醒幼兒畫好後用餐巾紙擦一下手指。

  4、交代要求,幼兒作業,教師指導。

  (1)出示青蛙圖案:

  教師:咦!這隻青蛙媽的寶寶哪兒去了?告訴你們,它們就藏在小朋友桌上的畫紙上,快,我們去幫青蛙媽媽找出它的寶寶。

  (2)幼兒操作,教師指導他們注意點畫方法,鼓勵幼兒變換尾巴在身體上的位置畫出不同方向游泳的小蝌蚪,鼓勵他們大膽細心地操作。

  5、評價和欣賞作品

  (1)教師:我們快把找到的小蝌蚪送到青蛙媽媽身邊吧!將幼兒作品佈置到青蛙圖案旁。

  (2)引導幼兒觀看作品教師並給予簡單的評價。

  6、音樂遊戲:小蝌蚪找媽媽

  教師扮作青蛙媽媽,幼兒扮作小蝌蚪遊戲。教師:小蝌蚪回到媽媽身邊真開心,我們一起和小蝌蚪做個找媽媽的遊戲,好嗎?

  活動反思

  1、這一活動主題源於幼兒對社會生活中某一事物---小蝌蚪的關注,它不同於通常以知識結構或學科結構考慮教學內容的做法。活動的展開是以幼兒參與,教師的適當指導為特徵的,符合新綱要中教育內容的選擇“應體現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的原則。本活動以其有趣的情節和豐富的情感內涵激發了幼兒的創作積極性。首先活動一開始,教師就創設了優美動人的情境符合幼兒愛想象的心理特點,接著,教師在組織幼兒觀察討論範例的過程採用不同的情節引導幼兒觀察蝌蚪的外形和姿態的變化,並把幫青蛙媽媽找蝌蚪寶寶的願望自覺地、持久地傾注於創作之中,最後當幼兒把自已畫的小蝌蚪全部送給青蛙媽媽並和青蛙媽媽一起做遊戲,使幼兒的情緒達到了高潮,體驗到了成功的愉悅,順利地實現了教育目標。

  2、案例透過教師示範了小蝌蚪的畫法法後,強調幼兒一律用黑色的油畫棒來畫,幼兒都聚精會神地開始畫了,教師開始巡視幼兒的作畫情況。當她走到一名叫亮亮的小朋友旁邊時,發現她畫的小蝌蚪在圓圓的黑黑的身體外面勾畫了其他顏色的輪廓線,對面的幼兒磊磊本來用黑色畫小蝌蚪畫的很好,當一看到亮亮新用了別的顏色,趕緊也用另外的顏色來畫小蝌蚪……由他們兩人一帶頭,幼兒都開始用各種顏色來畫小蝌蚪了,根本不理老師的要求。

小班教案:小蝌蚪9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理解,熟悉故事內容,並能看圖複述故事。

  2、感受媽媽們的熱情和關懷。

  2、透過故事,讓幼兒瞭解小蝌蚪變青蛙的過程

  活動準備:

  1、頭飾:青蛙 小蝌蚪 鴨 魚 烏龜的頭飾

  2、池塘(提供綠色彩帶)

  3、幼兒操作用圖片2幅

  4、教學軟體一片、幻燈片、故事錄音磁帶

  活動過程:

  一、 引導語:小朋友們都見過小蝌蚪吧,現在小蝌蚪長大了,它們要去尋找自己的媽媽。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小蝌蚪是如何找到自己的媽媽的。

  二、 教師展示幻燈圖,引導幼兒談談小蝌蚪遇到誰?他們會說些什麼?

  三、 提供材料,讓幼兒看圖編故事

  1按照圖書順序編故事

  2按照幻燈片順序編故事對話

  3 提供圖片,讓幼兒在操作板上進行排圖講述

  四、 集中幼兒,請1"2名幼兒介紹自己編的故事。

  五、 組織幼兒看VCD,與一起傾聽故事。

  六、 聽完故事後教師提問教師設

  1、蝌蚪為了找媽媽,向誰去打聽?

  2、小蝌蚪看到鴨媽媽,是怎麼詢問?故事中的小蝌蚪和媽媽們的對話時都使用了哪些禮貌用語?這有什麼好處?

  3、動物媽媽們的外型特徵有哪些不同?

  4、鴨媽媽是怎麼描述青蛙的樣子的?她說的完整嗎?

  5、最後小蝌蚪在哪兒找到了媽媽?你能說說它們的媽媽是什麼樣兒的?有什麼本領?

  七、集體邊看VCD邊學習複述故事,重點讓幼兒掌握故事中人物的對話,幼兒複述時要啟發幼兒透過不同語調/速度/音色和節奏來表現媽媽們的不同形象。(如烏龜媽媽比較憨厚;大白鵝速度較快,嗓門大,表現出熱情)

  八、小蝌蚪找不到媽媽心情是怎麼樣的?你如果找不到媽媽會怎麼做?

  九、小蝌蚪怎麼找媽媽的,我們知道了,在找媽媽的一個多月時間裡,小蝌蚪是怎麼長成青蛙的呢?小蝌蚪是怎麼長成青蛙的呢?——組織幼兒看教學課件。

  十、分組活動

  1、邊聽故事錄音磁帶邊表演故事

  2、看圖講故事

  3、看VCD講故事

小班教案:小蝌蚪10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棉籤朝不同的方向大膽畫小蝌蚪的方法。

  2、體驗棉籤畫帶來的快樂。

  3、樂意向同伴講述自己的作品。

  4、在創作時體驗色彩和圖案對稱帶來的均衡美感。

  5、培養幼兒初步的創造能力。

  活動準備:

  1、提供小蝌蚪照片供幼兒觀察。

  2、每組一盤黑色水粉顏料,棉籤,圖畫紙。

  3、PPT課件

  活動過程:

  1、匯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剛才小朋友聽了一首什麼好聽的兒歌呢?(小蝌蚪找媽媽)

  2、引導幼兒觀察小蝌蚪的基本形態。

  教師邊播放小蝌蚪的圖片邊提問:可愛的小蝌蚪是什麼顏色?它長的什麼樣子,在水中是怎麼游泳的?

  教師引導幼兒說出小蝌蚪有圓圓的身體和細細的尾巴,在水裡向各個方向遊動。並用身體動作模仿小蝌蚪游水的樣子。

  3、教師示範講解小蝌蚪的畫法(現場示範)。

  教師在畫紙上示範並講解:我們請小蝌蚪來遊玩吧!輕輕地用棉籤蘸黑色顏料點在畫紙上,再輕輕提起向後一拉,一隻小蝌蚪就畫成了。

  4、交代要求,幼兒作畫,教師指導。

  (1)教師:現在請小朋友在畫紙上畫小蝌蚪,要畫出朝不同方向游泳的小蝌蚪。

  (2)幼兒操作,教師指導他們注意點畫方法,畫出朝著不同方向的小蝌蚪,鼓勵幼兒大膽細心地作畫。

  5、評價和欣賞作品。

  教師邊展示作品邊說:小蝌蚪在河裡遊得真開心,他們長著圓圓的身體,細長的尾巴。它們怎麼遊的?(幼兒用動作模仿)它們要去找媽媽了。(幼兒跟著音樂游出活動室。)

  活動反思:

  幼兒講述自己的作品上做的不夠。部分幼兒畫的是同一方向的小蝌蚪。在個別指導上做的不夠,一些孩子的作品相對凌亂些,最後桌面也沒能保持乾淨,可能因為平時缺少這方面的鍛鍊,所以幼兒對此次活動既新奇又陌生,手指的靈活性也不夠,以後結合教學活動多給孩子一些這方面的訓練。

小班教案:小蝌蚪11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初步瞭解小蝌蚪變成青蛙的四個基本生長過程和外形特徵;

  2、啟發幼兒對小動物的探索慾望和興趣;

  3、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操作能力及語言表達的能力。

  二)活動準備:

  1、盛有小蝌蚪的魚缸

  2、故事《小蝌蚪找媽媽》;

  3、PPT

  三)活動過程:

  一、老師帶領幼兒觀察小蝌蚪引入活動主題

  1、老師講故事《小蝌蚪找媽媽》,提醒幼兒邊聽故事邊觀察"小蝌蚪長得是什麼樣子的,象什麼?"

  2、引導幼兒觀察魚缸中的小蝌蚪,討論並講述"小蝌蚪的外形特徵(大大的頭、有眼睛、沒腿、象魚等)。

  二、逐步出示小蝌蚪的變化過程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它的四個不同的過程,並在活動中適當穿插各種提問。

  參考資料:

  1、卵子:一個青蛙媽媽在春天時會在池塘或小河裡產下許多的卵子。每個卵子都是圓圓的,軟軟的,許多許多連在一起,在水中慢慢地蠕動著。

  2、剛出生的小蝌蚪:過2——3天以後,小蝌蚪便從卵子裡鑽出來,大大的頭,長長的尾巴,特別象魚,並用頭上的鰓從水中吸進空氣,開始生活。

  3、長大的小蝌蚪:大約需要50天的時間。“文章。出自大。考。吧幼。師網。"慢慢地先長出兩條後腿,再長出兩條前腿,變成了小青蛙的樣子,嘴巴變大了,頭上的鰓沒有了,但尾巴還沒有脫落。

  4、小青蛙:70多天以後,它的尾巴完全脫落。這時,它可以在水中生活,也可以到陸地上去生活,自己找食物,變成了一個能幹的小青蛙。

  三、師生共同小結,進一步加深幼兒對小蝌蚪生長變化過程的認識和理解。

  1、小結:以上是小蝌蚪變成青蛙的四個基本過程,從卵子到變成小青蛙大約需要70多天,可也有些小蝌蚪要花將近3年的時間才能變成它爸爸和媽媽的樣子,世界上還有些小蝌蚪它不是在水裡進行變化的,而是在它爸爸的嘴巴里進行變化,直到長成小青蛙才跳出來。

  2、提問:

  (1)為什麼把小青蛙叫兩棲動物?(可以生活在水裡,也可以生活在陸地上)

  (2)青蛙吃什麼呢?(昆蟲、蚯蚓、蜘蛛、蝸牛……)老師提示:青蛙不停地脫皮,舊皮對它們來說也是最好的食物。

  (3)為什麼要愛護小青蛙?(它是捉害蟲的能手,莊稼的好朋友,對我們人類來說是有益的,所以要愛護它、保護它)

  附件(兒歌):小蝌蚪找媽媽

  1、一個卵子圓又圓,動一動,動一動,真好玩;(動作緩慢)

  2、一隻蝌蚪一條尾游來游去找媽媽;(動作輕快)

  3、兩條後腿長出來,媽媽媽媽在哪裡?(歡快)

  4、四條腿呀長出來,媽媽媽媽在這裡。媽媽……撲向媽媽的懷抱(老師頭演青蛙媽媽去迎接"小蝌蚪")。

  教學反思:

  1、在備課過程中,我考慮到以講故事形式進行引入,略顯單一,於是採用PPT的形式,將故事以動畫形式播放給幼兒觀看,並加以將講述,這樣讓幼兒很直觀地觀察小蝌蚪的各種動態,以及青蛙的模樣,青蛙與其它動物的相同與不同;

  2、在活動過程中,在保證幼兒有自由發展空間的基礎上,我引導幼兒先進行觀察,讓幼兒發表自己的想法,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再進行繪畫基本操作的示範;

  3、在幼兒自己操作的過程中,我加以指導一些常規教育,以此來鞏固幼兒的良好習慣;

  4、不足之處在於:從最後的作品上看,在給幼兒進行繪畫操作示範的同時,限制了孩子的思維, 不少孩子畫的小蝌蚪尾巴都在相同方向,所以,如果重新上這堂課的話,我會在這方便多加以引導,讓幼兒更具想象力。

小班教案:小蝌蚪12

  活動目標

  1、透過觀察,瞭解小蝌蚪的外形特徵。

  2、能夠根據已有經驗選擇合適的材料表現小蝌蚪形象,並能根據畫面的內容進行簡單的添畫。

  3、能用動作表現小蝌蚪,體驗音樂遊戲的快樂。

  設計意圖

  一天早上班上有個小朋友帶來了許多小蝌蚪,我將它們安置在自然角中,孩子們很好奇地圍著小蝌蚪,你一言我一語地議論開了,有的說:“小蝌蚪的媽媽是誰呀?”後來有個小朋友告訴大家小蝌蚪的媽媽是青蛙,可其他孩子不相信。他們很奇怪小蝌蚪沒有大眼睛、綠衣裳也沒有四條腿怎麼會是青蛙呢?於是我給他們講了《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使他們知道了青蛙確實是小蝌蚪的媽媽。這以後班上的孩子只要一有空就去自然角看看小蝌蚪有沒有變化。看到孩子們對小蝌蚪這麼感興趣,我就思考讓幼兒用美術手段來表現他們喜愛的小蝌蚪。所以設計了這節《小蝌蚪》的美術活動,從而激發幼兒參與美術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印臺(黑色)、彩色列印紙、描邊筆、油畫棒、橡皮泥(黑色、白色)黑色手工紙、小蝌蚪的ppt、小蝌蚪的歌曲、青蛙和蝌蚪頭飾

  活動過程

  一、以提問的形式引出主題

  教師:小朋友你們知道青蛙媽媽的小寶寶是誰嗎?

  二、觀察蝌蚪的外形特徵

  1、教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小蝌蚪的圖片,我們一起看看它長得什麼樣?

  2、引導幼兒說出“大腦袋、細尾巴,身體黑黑的”

  三、講解指印畫小蝌蚪的方法。

  1、教師:我這張圖片上有幾隻小蝌蚪?他們分別用什麼材料做的?

  2、教師介紹指印畫“小蝌蚪”

  教師:小朋友你們知道這個最小的蝌蚪是怎麼做出來的嗎?

  3、講解指印畫小蝌蚪的方法

  用手指的指肚在印臺上按一下,然後手指在紙上按一下,這個小黑點就是小蝌蚪的頭。然後用黑色筆,給小蝌蚪添畫上尾巴。

  提示幼兒:點完以後用紙巾擦掉小手上的顏料,再用黑色的水彩筆,給小蝌蚪添畫上尾巴。

  四、幼兒自己創作指印畫“小蝌蚪”(播放輕音樂)

  1、小朋友做蝌蚪教師巡迴指導

  2、提問:小蝌蚪的家在哪呀?池塘裡有什麼呀?根據問題進行添畫。

  3、作畫姿勢正確,大膽作畫,仔細操作,保持畫面乾淨。

  五、教師準備貼有青蛙的大展板,請畫好的小朋友把小蝌蚪送到青蛙媽媽的身邊。

  六、音樂遊戲小蝌蚪找媽媽

  1、小蝌蚪回到媽媽身邊可真開心,我們一起來玩一個小蝌蚪找

  媽媽的遊戲吧!

  2、講解遊戲玩法:教師扮演青蛙媽媽,幼兒扮演小蝌蚪,當音樂響起幼兒學小蝌蚪游來游去,當青蛙媽媽說:“寶寶們游到媽媽這來,咱們去做遊戲”小蝌蚪們游出教室。

  活動反思

  《小蝌蚪找媽媽》的活動雖然結束了,但是我們的孩子們仍然浸在快樂中。在活動中我發現每一個孩子的臉上都洋溢著激動和興奮。輕鬆愉悅的活動氛圍也感染了在座所有的老師。這些都體現了我們這次活動由始至終都貫穿了一個理念“快樂”。從現場教學效果來看,預設的教學內容符合了孩子們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方式。根據小班幼兒年齡小,動手操作能力差,不會合理運用工具的特點,我們在為孩子們準備的顏料中放有海綿,這樣顏就不容易弄在衣服或者身上,更有利於活動的順利進行。教師在作畫時,引導幼兒先用“手指點畫”把小蝌蚪的腦袋都畫好,再用蠟筆添畫。這樣做避免了時間的隱性浪費,從小培養了幼兒學會統籌安排的好習慣。幼兒在用手指壓印之後,教師要求幼兒在抹布上擦乾淨手指後再拿蠟筆添畫,並不時的要求幼兒保持畫面及桌面的整潔。這種行為表現了她能夠充分利用一切教育機會,培養幼兒良好的習慣。教師先讓幼兒自主探索,再請畫得好的孩子談論自己的作畫方法,最後教師再進行講解。這樣做符合了《綱要》中提出的: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的藝術形式大膽的表現自己的情感、理想和想象。讓幼兒真正成為了活動的主體,使其初步形成了合作意識。在這次活動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引發了我們思考,也需要我們進一步地調整和改進。第一是我們在設計課件時的疏忽,第二我認為幼兒說的較少。比如在請幼兒說自己的畫法時,教師應該多給幼兒一些表達的空間,不光請一些畫得好的小朋友展示並描述他的作畫過程,還可以請一些畫得不夠好的小朋友也說一說,教師在這時可以給予適當的指導。一堂好的有意義的教學活動,除了有些亮點之外,還應當是有待於進一步的改進的,正是因為有了這些遺憾,才使我們的教學活動變得更有生命力、也更有價值了。

小班教案:小蝌蚪13

  設計意圖:

  《小蝌蚪找媽媽》是一個深受幼兒喜愛的故事,我根據本班幼兒愛聽故事愛玩遊戲以及繪畫經驗少的特點,將語言,科學與藝術領域的美術活動相融合,結合遊戲的形式,設計了這一綜合活動。

  活動目標:

  1、使幼兒知道青蛙媽媽的孩子是小蝌蚪。

  2、學習用團點、勾線的方法畫出小蝌蚪的形狀。

  活動準備:

  1、《小蝌蚪找媽媽》掛圖。

  2、作業紙,棉籤、顏料。

  3、青蛙、蝌蚪、金魚、大白鵝、烏龜、鴨子等頭飾若干。

  活動過程:

  1、教師講述故事《小蝌蚪找媽媽》。

  2、出示《小蝌蚪找媽媽》掛圖,引導幼兒欣賞,觀察小蝌蚪的形狀、特點及顏色。

  3、教師示範,演示小蝌蚪的繪畫方法。

  4、為幼兒提供畫有青蛙的作業紙,引導幼兒團點、勾線的方法為青蛙媽媽畫出不同游泳的小蝌蚪。

  5、欣賞、展示幼兒作品。

  拓展活動:

  教師帶幼兒玩《小蝌蚪找媽媽》的遊戲。

小班教案:小蝌蚪14

  活動目標:

  1、觀察和了解蝌蚪的生長環境,知道蝌蚪長大後就是小青蛙。

  2、感受大自然的美妙,產生熱愛動植物的情感。

  活動準備:白魚潭社群 大太陽傘 透明塑膠瓶和小魚網若干

  活動過程:

  一、引發興趣

  你見過小蝌蚪嗎?它是什麼樣子的?它長大了是什麼?

  你知道哪裡才有小蝌蚪嗎?我們一起去社群找一找。

  二、找蝌蚪

  教師帶領幼兒去社群找蝌蚪?去幼兒猜測的地方找一找?

  教師帶領幼兒到事前看好的目的地,請幼兒找一找蝌蚪,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大家一起觀察蝌蚪,感受觀察的樂趣,瞭解蝌蚪的生長環境。

  三、看蝌蚪

  教師請幼兒圍坐在草坪上,觀察透明塑膠瓶裡的蝌蚪。

  蝌蚪像什麼?你喜歡它嗎 ?

  教師小結:蝌蚪長大以後就是青蛙,它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最愛吃害蟲,幫助農民伯伯保護莊稼。

  四、遊戲“青蛙媽媽蝌蚪寶寶”

  青蛙媽媽在池塘抓蟲,蝌蚪寶寶游來游去找媽媽,一邊找一邊長大,伸出後腿、伸出前腿,變成小青蛙,跳跳跳。

小班教案:小蝌蚪15

  活動目標:

  練習用手指點畫的方法畫出各種動態的蝌蚪,體驗美術活動的快樂。

  活動內容:

  點畫“小蝌蚪遊啊遊”

  活動準備:

  音樂動畫《小蝌蚪》、點畫材料(黑顏料盤子抹布)、背景圖。

  活動過程:

  一、觀看影片,激發幼兒興趣。

  師:今天我們班裡來了一群小客人,看,它們是誰?(小蝌蚪)

  1、感受小蝌蚪的外形特徵和各種動態。

  小蝌蚪長什麼樣子?(豐富詞彙:大大的腦袋,細細的尾巴)

  它們生活在哪裡?(水裡、池塘裡)

  它們是怎麼游泳的?(請幼兒學學小蝌蚪遊得動作,)

  2、透過遊戲感知動態的蝌蚪。

  小蝌蚪快活的在水裡游來游去,它們遊的一樣嗎?哪裡不一樣?(尾巴不一樣,小蝌蚪遊起來尾巴彎曲的,扭來扭去的)

  我們快來學學小蝌蚪游泳吧。現在我們就是大腦袋、細尾巴的小蝌蚪了,這邊遊遊,那邊遊遊,圍個圓圈遊啊遊,遊啊遊,遊啊遊,碰碰尾巴樂悠悠,排著隊伍去春遊。

  二、學習點畫小蝌蚪的方法

  1.幼兒自主探索小蝌蚪的畫法

  師:小蝌蚪們,快來看,有幾隻調皮的小蝌蚪還游到畫紙上了。(幼兒觀察範畫)

  它們是怎麼游到畫紙上去的呢?(幼兒觀察)

  其實啊你的小手指裡也藏著許多小蝌蚪,想一想怎麼才能用小手指變出小蝌蚪?(教師手指顏料,提醒幼兒。)

  2.教師講解示範小蝌蚪的畫法

  師:“老師的手指裡也藏著許多小蝌蚪,大家仔細看哦我是怎樣變出小蝌蚪的。”(正確示範畫小蝌蚪)

  教師變畫邊說:伸出右手的食指,其餘手指抓緊,食指蘸墨按一按,(要求:在紙上平著輕輕按下去)小蝌蚪大大的腦袋就出現。手指尖豎起畫一畫,(要求:手指提起或豎起輕輕向上提)小蝌蚪細細的長尾巴出來了。

  重點示範小蝌蚪的畫法:手指尖豎起要跳舞了,小屁股扭一扭。或:手指側著變,對準目標啪-啪-啪。(畫出一條細細的有點彎曲的小尾巴)注意小蝌蚪尾巴不宜太長。

  3、幼兒動手作畫,教師巡迴指導。

  (1)請個別幼兒示範點畫。

  (2)全體幼兒嘗試在池塘背景上手指點畫。

  (3)教師講解要求

  蘸顏料不要蘸太多。先用手指輕輕的蘸一點顏色點在畫紙上,如果蘸多在盤邊沿刮一刮。

  保持畫面乾淨。

  教師便巡視邊提醒幼兒:小蝌蚪遊啊遊,大大的腦袋、細細的尾巴。(發現有畫出小蝌蚪的讓同伴觀看她是怎麼畫出小蝌蚪的。)

  三、教師總結並講評幼兒作品

  師:小蝌蚪們,快游過來,剛才我們畫的小蝌蚪的大腦袋是用手指的什麼地方畫的?(幼兒用手指指)細細的尾巴是用手指的什麼地方畫的?

  看看我們的作品。好----壯觀啊,只是我們的小蝌蚪大部分都朝著一個方向遊了,再仔細看看(課件)它們都是朝一個方向遊的還是不同方向遊的?我們再來學一學。

  怎樣畫出說悄悄話的小蝌蚪呢?上面和下面的小蝌蚪怎樣說話?(引導幼兒畫出不同方向的小蝌蚪)它們在說什麼悄悄話?

  池塘又大有熱鬧,讓我們畫滿滿一池塘小蝌蚪吧---------

  四、自由結束

  池塘裡遊滿了這麼多的小蝌蚪,讓我們邀請後面的客人老師一起和小蝌蚪跳舞吧!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