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傳統文化教案(精選10篇)

端午節傳統文化教案(精選10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麼什麼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端午節傳統文化教案(精選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端午節傳統文化教案1

  活動目標:

  1、運用多種感官,感受粽子的特徵,體驗吃粽子的快樂。

  2、知道吃粽子是端午節的一個習俗。

  活動準備:

  每組桌子放上大小形狀味道各不一樣的粽子一盤,溼巾紙若干。

  活動過程:

  1、猜猜摸摸今天老師在桌子上的盤子裡放了一樣好吃的東西食品,猜猜看是什麼?

  ——幼兒聞一聞是什麼味道的,猜猜會是什麼?

  ——幼兒摸一摸,是什麼感覺?是什麼形狀的,再猜猜會是什麼?(是什麼形狀的,像什麼?)

  ——這一會兒像……有一會兒像……會是什麼呢?

  ——哇,原來是是香香的粽子

  2、嚐嚐說說——好香的粽子,你吃過嗎?什麼味的?你們還想不想吃?

  ——幼兒吃粽子

  A、每位幼兒拿一個小粽子,自己來剝,剝下的粽葉放在盤子裡。粽子外面衣服叫什麼,你知道嗎?

  B、幼兒邊吃粽子邊隨機問:你的粽子是什麼形狀的?吃的是什麼味道的粽子?

  C、吃完後提問與小結:

  ——吃粽子的時候先把什麼解開。(繩子)然後剝開什麼?(粽葉)

  ——你剛才吃的粽子是什麼味道的,粽子外面是什麼?粽子裡面有什麼?

  ——我們吃到了各種味道的粽子,有的小朋友吃的是鹹鹹鮮鮮的肉粽,有的是甜甜的豆沙粽,有的是淡淡的白米粽、赤豆粽。

  3、介紹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我們為什麼要吃粽子?什麼日子才會吃粽子呢?

  ——端午節是幾月幾號呢?

  ——原來端午節大家都要吃粽子。

  ——端午節除了吃粽子還會有什麼活動呢?(遷移活動:瞭解端午節的傳統風俗)寫王字掛香袋

  4、拓展遊戲

  ——QQ粽子店環境創設:QQ粽子店;材料:QQ粽子、各種可以做餡的圖片;玩法:幼兒剪下做餡的圖片,貼在QQ粽子上,送到粽子店,講講它的味道。

  端午節傳統文化教案2

  活動目標:

  1、瞭解家鄉龍舟的特點。

  2、知道龍舟競渡是一項集體性的活動。透過遊戲感受賽龍舟時的激烈氣氛,體會團隊合作精神。

  3、體驗和大家一起過節的快樂。

  4、參與節日遊戲。

  活動準備:

  龍舟、競賽中的龍舟競渡、普通的船的圖片;鼓,紙棍若干。

  活動過程:

  一、出示競賽中的龍舟競渡圖片,引導幼兒瞭解這項活動。

  1、圖上的人們正在開展什麼活動?他們劃的船與我們平時看到的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呢?

  2、引導幼兒觀察、討論。

  教師小結:圖上的人正在開展龍船競渡比賽,龍船競渡的船是一條龍的形狀,我們平時見到的船就是普通的船。

  二、透過圖片讓幼兒瞭解龍舟競渡的故事。

  教師講述故事《龍舟競渡的傳說》。

  現在你們知道龍舟是怎樣演變而來的嗎?引導幼兒根據故事內容討論回答。

  三、透過龍舟的圖片引導幼兒瞭解龍舟的特徵。

  1、大家見過龍舟嗎?它有什麼特點?龍舟的中間是什麼樣子的?兩頭呢?龍頭在哪裡,像什麼?

  2、請幼兒觀察圖片並回答。

  老師小結:龍舟上有龍頭、龍身、龍尾、槳、舵。龍身上會畫有龍鱗,龍舟一般中間寬、兩頭窄,都有一個長長的龍頸,龍頭裝在長長的龍頸上,龍頭和龍尾向上稍稍翹起,好像一隻野鴨浮游在水面上,有時龍舟上還會插一面小紅旗。

  3、你知道江西的龍舟在哪裡嗎?引導幼兒瞭解上饒的龍舟是江西的龍舟。

  四、瞭解龍舟競渡是需要大家合作的集體性活動。

  1、龍舟需要幾個人呢?為什麼一個人不行呢?龍舟上的人怎麼分工才能使龍舟劃得又快,相互之間又不會碰撞呢?

  2、幼兒觀察、思考、討論後說出自己的想法。

  老師小結:龍舟上一般最少要有17人,一個人沒辦法划龍舟,它是需要大家一起合作進行的比賽。人們在划龍舟時分工合作,一人當舵手,一人敲鼓助威,其他的都是橈手,隨著鼓聲有節奏地前後用力劃,步調一致,這樣龍舟就可以飛快地前進了。

  五、透過遊戲感受划龍舟時的合作精神。

  1、今天我們也來學習大人們划龍舟吧!現在我們來分組玩這個遊戲,我做鼓手為大家助威,你們做撓手,跟著我的鼓聲一起從前向後劃漿。大家動作要到致哦!不然龍舟就不能快速向前划動了。

  2、幼兒以小組為單位,坐在自己小椅子上,跟著老師的節奏嘗試划龍舟,體驗團隊合作的快樂。

  3、,剛才我們在划龍舟的遊戲時,你感覺怎樣才能大家的槳都是一個方向不會碰撞呢?

  老師小結:

  在玩這個遊戲時,我們一定要聽同一個鼓聲,從一個方向開始划槳,大家的速度、動作都要一致,這樣才能合作完成划龍舟。所以你們看到的划龍舟速度很快,都是在家合作得非常好,非常齊心的,才這麼出色。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說說龍舟的故事,和爸爸媽媽一起進行划龍舟遊戲。

  教學反思:

  本次的活動內容"賽龍舟"選材教好。首先考慮到了幼兒的興趣特點,有利於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整個活動是從幼兒的興趣出發,注重綜合性、趣味性,寓教育於生活、遊戲之中。同時,"賽龍舟"活動具有民族特點,與亞運會也有相關性。

  端午節傳統文化教案3

  活動目標:

  1、知道端午節的日期,瞭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

  2、對中國的傳統文化產生初步的興趣,對屈原產生祟敬之情。

  活動準備:

  1、請家長為孩子講述端午節的有關風俗,如吃粽子、賽龍舟、掛香袋、系長命縷等,並收集有關的圖片、資料。

  2、粽子一串,香袋若干,長命縷若干。

  3、《小朋友的書》每人一本。

  4、有條件的幼兒園可準備有關端午節慶祝活動的錄影。

  活動過程:

  1、交流經驗。

  提問:端午節是哪一天?這一天要吃什麼?戴什麼?進行哪些活動?藉助圖片和實物,在寬鬆的氣氛中,師幼一起交流所獲得的'關於端午節風俗的經驗,教師作適當補充。

  2、瞭解端午節的由來。

  提問:你們知道端正午節為什麼會有這些風俗嗎?

  如果有幼兒知道,請該幼兒來講述。

  3、講述屈原的故事。

  教師藉助《小朋友的書》給幼兒講述屈原的故事和吃粽子、賽龍舟的由來,激發幼兒對屈原的崇敬心情。

  4、講述其他風俗的由來。

  5、觀看有關端午節慶祝活動的錄影,瞭解節日的民間慶祝活動。

  6、品嚐粽子。

  幼兒邊品嚐粽子,邊觀察粽子的外形、用料、包裹方法等。

  端午節傳統文化教案4

  活動目標:

  1.知道農曆五月初五是特有的民族傳統節日”端午節”,瞭解端午節的由來和一些常見的習俗如賽龍舟吃粽子。

  2.能用完整、連貫的語言介紹自己對端午節的認識。

  3.培養幼兒對自己國家明間節日的興趣和熱愛之情.

  活動準備:粽葉、廢紙團、畫筆、畫紙、剪好的香包紙、艾葉、幼兒材料、課件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激發幼兒的興趣。

  1.教師出示粽子,引出課題。

  2.教師,引出下一環節。

  二、透過觀、看課件、交流,瞭解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

  1.讓幼兒重點認識粽子瞭解端午節。

  (1)認識粽子的不同形狀

  (2)認識粽葉

  (3)瞭解粽子的不同口味

  2.瞭解吃粽子的習俗。

  3.瞭解其他的紀念方法。

  4.端午節習俗。(看課件)

  三、幼兒操作,準備過端午節。

  1.教師提問:如果讓你過端午節,你準備怎麼過呢?

  2.知道今年的端午節。師:那今年的端午節是什麼時候

  3.教師介紹準備材料。

  重點介紹:香包、包粽子

  4.幼兒操作,教師個別指導。

  5.教師。

  端午節傳統文化教案5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感受傳統節日氣氛,激發幼兒對傳統文化節日的興趣和民族自豪感(情感方面)

  2、幫助幼兒瞭解我國傳統文化節日端午節的來歷及風俗習慣(認知方面)

  活動準備:

  1、影片(端午節兒歌)

  2、圖片(粽子、龍舟、香囊等)

  3、實物:粽子、香囊

  活動過程:

  一匯入播放影片

  1、問題匯入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五月初五是什麼節日嗎?

  幼:端午節

  師:那小朋友們知道端午節我們都要做什麼事情來慶祝呢?

  幼:賽龍舟

  師:哇小朋友們都知道端午節要做這麼多事?那你們知不知道為什麼端午節要包粽子賽龍舟呢?

  2、教師講述端午節的來歷。

  3、教師再次提問:好了,小朋友們,聽完了這個故事,你們現在知道我們端午節包粽子賽龍舟是為了紀念誰呀?

  幼:屈原

  二、給掛圖選字活動。(鞏固上面學的.端午節知識)

  1、師:在黑板上掛有關端午節的圖片,請小朋友選字貼在圖片的下面。

  2、幼:選字活動

  三、看影片,學兒歌。(再次鞏固有關端午節知識)

  師:教讀《端午節兒歌》

  五月五,端午到

  賽龍舟,真熱鬧

  吃粽子,帶香包

  蚊蟲不來身邊鬧

  幼:跟著老師和影片一起學習《端午節兒歌》

  教學反思:

  端午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它有著獨特的風俗,如:吃粽子、賽龍舟、佩香囊、懸白艾、掛菖蒲、飲抹雄黃酒等。利用端午節,開展主題活動,既能鍛鍊和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又能增進兒童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瞭解和興趣。同時,端午也是紀念屈原、秋瑾等先輩的特殊日子,可以藉端午節,緬懷先輩,傳承民族精神。

  端午節傳統文化教案6

  一、活動目標:

  1、體驗民俗文化,瞭解端午節的由來。

  2、喜歡勞動,樂於參加家務。

  3、初步瞭解包粽子的方法。

  4、瞭解節日的來歷,知道節日的日子及習俗,樂於參與節日的活動。

  5、透過討論,激發過節日的情感,知道要愉快、合理地過節。

  二、活動準備:

  影片(端午節:如何包粽子)粽葉、細線、已經弄好的粽子餡、安全剪刀、盆子。

  三、活動過程

  1、匯入部分

  老師:小朋友們好!端午節快到了,老師家裡要來客人,小朋友們說說老師應該做什麼招待客人呢?

  小朋友:粽子。

  老師:小朋友們真聰明,給老師解決了一個大難題,可是老師還有一個大難題,小朋友們願不願意幫助老師啊?

  小朋友:願意。

  老師:老師家要來好多客人,可是老是一個人包粽子,忙不過來,小朋友們可以和老師一起包粽子嗎?

  小朋友:可以。

  老師:小朋友們真好。可是你們知道為什麼端午節要吃粽子嗎?(小朋友有的回答知道,有的回答不知道。)小朋友知不知道都沒有關係,下面來和老師一起一起看一個動畫片,大家就都知道了。

  2、觀看影片,瞭解端午節由來以及為什麼端午節要吃粽子

  老師:看了動畫片,小朋友們知道為什麼端午節會吃粽子了吧?小朋友們回家後可以講給爸爸媽媽聽聽看。下面我們再看一個影片,看看粽子怎麼包,完了小朋友們可要幫助老師喔。(放影片)老師:小朋友們,看看那你們前面都有那些材料,現在我們就要用這些材料包出又香又甜的粽子。大家一起來。老師先給大家示範一下。

  (提醒幼兒注意安全使用剪刀。透過影片學習及老師的示範,部分幼兒能自己摸索著包出一個大概,對於還不會或者無從下手的幼兒採用同伴幫助及老師指導,確保每個幼兒都參與到活動中)老師:哇,xx包的粽子真好看,大家快向他學習,看看他是怎麼包的,怎麼才能包的又好又快。

  3、結束部分老師總結:哇,小朋友們真是能幹,包的粽子讓老師忍不住要流口水啦。這下老師不用擔心沒法招呼客人了。謝謝小朋友們。希望大家能度過一個愉快的端午節。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粽子香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

  四、活動延伸

  告訴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包粽子吃,並給爸爸媽媽講述端午節的由來,度過一個充實而有意義的端午節。

  五、活動反思

  在設計活動的的時候想到剛剛過去的端午節,覺得是一個很好的教育契機,由於自己本身也沒有包過粽子,不知道包粽子是難是易。

  端午節傳統文化教案7

  主題來源:

  端午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它有著獨特的風俗,如:吃粽子、賽龍舟、掛香袋、系長命縷等慶祝活動。這些活動都適合大班的幼兒來開展,既能鍛鍊和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又能增進幼兒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瞭解和興趣。同時,端午節又有著一個有名的來歷,讓幼兒瞭解"屈原"的故事,能激發他們初步的民族自豪感。為此,我開展相關的主題教學活動。

  活動目標:

  1、安靜地傾聽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2、知道農曆五月五是我們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3、瞭解端午節的由來及習俗文化(重點),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感興趣,產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難點);

  4、認讀字寶寶:"龍舟、艾葉、粽子"。

  活動準備:

  1、實物:紮好的艾葉與菖蒲,彩色絲線,香袋,鹹蛋,粽子

  2、圖片:賽龍舟,粽子,懸掛艾葉與菖蒲,彩色絲線,掛香囊,鹹蛋,塗雄黃,字卡活動過程:

  匯入:播放背景音樂,師生律動出場——乘火車(進站)

  一、開始部分

  1、打招呼2、手指遊戲——《手指歌》

  二、基礎部分

  1、談話匯入,展示粽子,引出故事

  (1)小朋友看這是什麼呢?(粽子),你們吃過粽子嗎?吃過哪些味道的粽子?(鮮肉粽子、鹹肉粽子、紅豆粽子、赤豆粽子、花生粽子)你喜歡吃哪一種粽子?

  (2)你們知不知道人們在什麼節日裡都要包粽子、吃粽子嗎?(幼兒討論後,教師揭示答案:五月五,端午節)

  2、欣賞故事(要求幼兒安靜傾聽,理解故事內容)

  3、根據故事內容提問,加深幼兒對故事的理解

  (1)農曆五月五是什麼節?

  (2)你們知道端午節都有哪些習俗?

  (3)為什麼這個節日要吃粽子?

  根據幼兒回答出示圖片:賽龍舟、吃粽子、插艾葉等。

  4、拓展延伸

  (1)瞭解屈原的故事;(透過故事激發幼兒愛國情感)

  (2)出示插艾草、香袋、鹹蛋、塗雄黃、系彩色絲線的圖片,瞭解其用途。

  (幼兒討論)

  師:除了這兩個習俗,你們還知道別的端午節習俗嗎?還有許多習俗就躲在旁邊的小籃子裡,你們去找一找,看一看,說一說,你們認識這些習俗嗎?(幼兒自由分組進行討論)

  師:哪一組來說說,你們看到的是端午節中的哪個習俗?幼兒邊說邊觀看圖片,說出來給幼兒展示相應的實物。(虛實結合,加深印象)

  教師小結:從端午節開始天氣會越來越熱,蚊子、蟲子也越來越多,疾病容易流行。古時還沒有發明滅蚊劑,但古代中國人非常聰明,愛動腦筋,利用艾草、菖蒲的特殊氣味將它們掛在門框上,用以驅除蚊蟲。五索象徵五條龍,民間傳說能降服鬼怪。

  向幼兒介紹吃粽子、賽龍舟、掛香袋的含義:在屈原投江的日子裡,人們把米裝在竹筒裡投入江中給他吃,後來人們怕蛟龍吃米,就用粽葉把米包起來,纏上蛟龍最怕的五彩線。還有一種傳說:古代有位憂國憂民的詩人叫屈原,他不幸投江而死,人們為了紀念他,就設立了"端午節"。"吃粽子"本義是把粽子投進江河,讓魚蛟蝦蟹吃飽了而不去傷害屈原的遺體;"賽龍舟"相傳是為了撈救屈原;香包用紅、黃、藍、白、黑五彩絲線製作,裡面裝有芳香的藥物,寓意是祛毒長命。

  三、學習兒歌

  1、欣賞兒歌

  2、跟讀兒歌

  3、朗讀兒歌(集體讀、小組讀、個別讀)

  4、認讀字寶寶"龍舟、艾葉、粽子"四、遊戲部分——蘿蔔蹲教師出示圖片,幼兒根據自己手上的字寶寶做出蹲下的動作五、活動結束(播放背景音樂,遊戲退場)師:端午節的習俗還有許許多多,你們喜歡過端午節嗎?假設今天就是端午節了,讓我們也來慶祝一下吧。你們想按哪種習俗過端午節?

  師:那就讓我們用最熱鬧的方式來慶祝吧!

  帶領幼兒玩賽龍舟遊戲走出活動室(透過遊戲增進對端午節習俗的認識)

  六、活動效果與反思:

  本次主題活動內容豐富有趣,活動效果好。

  首先,幼兒的參與很積極認真,透過談話"端午節的風俗和來歷"、欣賞故事、玩遊戲等一系列活動,使幼兒對端午節這個中國傳統節日有了一定的瞭解和認識,同時也發展了動手能力,感受了節日的快樂氣氛。

  端午節傳統文化教案8

  一、活動目標

  1、瞭解端午節的來歷,知道端午節是中國特有的節日、

  2、能積極和同伴交流、分享,獲得更多的端午節經驗。

  3、感受端午節的熱鬧氣氛,體驗遊戲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1、賽龍舟的圖片、鼓

  2、大粽子

  3、端午節PPT

  三、活動過程

  1、教師引入故事,匯入本次的端午節活動。

  有一位花婆婆,他有四個孩子,雖然這四個孩子都在很遠的地方工作,但都很孝順,一到過節都會回家來看望自己的親人。

  小朋友你們都知道有哪些節日呢?忽然有一天花婆婆的四個孩子都回來了。他們每人給花婆婆帶回來了一件禮物。

  花婆婆非常高興,驚奇的問:“你們怎麼回來了,還帶禮物。”孩子們異口同聲的回答因為今天過節呀?

  花婆婆說“今天什麼節日啊”孩子們說,開啟禮物你們就知道啦。

  2、教師講完故事後,帶領幼兒瞭解端午節的習俗。

  (1)教師出示端午節課件PPT,觀看第一個禮物盒——艾蒿。請幼兒觀察猜節日。

  (2)教師繼續出示香包、划龍舟的圖片、粽子請幼兒猜節日。

  3、現在你們告訴花婆婆,過的是什麼節日呀?

  (1)端午節是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在這一天人們就會用這些特別的方法來慶祝。

  (2)端午節的各種來歷和傳說,最常見的傳說是為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

  (3)屈原非常熱愛自己的國家,秦國攻破楚國時,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

  4、教師請幼兒交流:你們過端午節都幹些什麼?介紹端午節的習俗。

  (1)艾草通常是長在田野邊,它的作用是驅蚊,辟邪,把它插在門上。

  (2)粽子是中國的特色點心,各地方包的形狀各異,有三角粽,有長條粽。口味不同,有紅棗餡,有肉餡,有無餡的。

  5、教師出示端午節課件PPT,引導幼兒觀看製作粽子的過程。

  (1)看完課件後,你們想不想自己嘗試包粽子呢?

  (2)此活動環節可以分為兩個活動:意識手工活動、而是遊園活動。

  6、教師播放端午節PPT,引導幼兒觀看划龍舟影片。

  教師組織幼兒一起參與遊戲:賽龍舟。

  四、活動總結

  端午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它有著獨特的風俗,如:吃粽子、賽龍舟、掛香袋、系長命縷等慶祝活動,為了體驗中國民間節日特有的韻味,初步瞭解節日的習俗、瞭解端午節的風俗民情,感受中國的社會文化,我們設計了本次活動,同時,端午節又有著一個有名的來歷,讓幼兒瞭解“屈原”的故事,能激發他們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端午節傳統文化教案9

  教材分析

  端午節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有著豐富的民俗文化。《綱要》中指出:“要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引導幼兒實際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與優秀,感受家鄉的變化和發展,激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端午節》是一首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是兒歌,以淺顯的語言表達了端午節的地方風俗習慣。本此次活動從引導幼兒回憶端午節習俗入手,幫助幼兒理解兒歌內容,感知端午節的民俗文化,引導幼兒大膽運用有節奏的朗誦,體驗兒歌的韻律美。

  教學目標

  1、瞭解端午節的來歷以及地方風俗習慣。

  2、學習兒歌,感受作品的語言節奏和韻律美。

  3、嘗試仿編兒歌,體驗創作的快樂。

  教學準備

  經驗準備:瞭解端午節來歷和習俗物質準備: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1、談話交流,回憶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

  提問:端午節就要到了人們是怎樣過端午節的?為什麼要過端午節?

  小結:每個節日都有各自各的習俗與傳說,這些習俗和傳說不僅代表了我們的文化,也流傳下來許多的節慶活動,像現在端午節舉行的包粽子、插艾蒿、掛香囊、龍舟比賽等。

  2、結合教學課件欣賞詩歌,引導幼兒初步理解兒歌內容。

  (1)組織幼兒交流傾聽兒歌后的感受。提問:兒歌裡說了什麼?你的心情怎樣?

  (2)根據幼兒的回答,播放相應的課件,引導幼兒理解兒歌內容。

  3、結合課件,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容,感受作品的語言節奏和韻律美。

  (1)教師再次朗誦兒歌,引導幼兒理解,加深印象。提問:剛剛的兒歌裡面,你聽出哪些音比較像?

  小結:小朋友聽的很仔細,聽到了陽(yang)和囊(nang)很相似,老師發現兒歌裡還有一些你們沒有發現,現在我們一起再來聽一聽。

  (2)引導幼兒和老師一起念讀兒歌,重點念准以下發音:陽(yang)、囊(nang)、妝(zhuang)、香(xiang)。

  提問:為什麼這些音聽起來很像?

  小結:原來人們為了讓兒歌更好聽,讓最後一個音都聽起來很相似,這便是運用了押韻的方法。

  (3)引導幼兒朗誦兒歌,感受作品的節奏感。

  提問:第1段兒歌前兩句有幾個字?最後一句話有幾個字?第2段、

  第3段呢?這樣朗誦起來有神們感覺?

  小結:這首兒歌每一段第1、2句都是3個字,最後一句都是7個字。這樣的兒歌朗誦起來既整齊又有有節奏感,給人美的享受。

  4、引導幼兒有節奏的朗誦兒歌,體驗兒歌的節奏感和韻律美。

  5、引導幼兒大膽想象,嘗試仿編兒歌。

  端午節還有哪些活動?我們一起把這些活動也編到兒歌裡吧!鼓勵幼兒用兒歌裡的句式結構進行仿編活動,體驗創作的快樂。

  端午節傳統文化教案10

  活動目標

  1.透過分享交流,初步|知道端午節的傳說以及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之一。

  2.與同伴互相交流包粽子,製作香囊,萌發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

  3.體驗中國民間節目韻味。

  4.激發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交流的興趣。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活動重、難點

  端午節是陰曆五月五日,包粽子。

  活動準備

  故事《端午節的傳說》,粽子一個,長方形紙、彩色紙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出示實物(粽子),引發幼兒興趣。

  2.初步瞭解端午節。

  小朋友今天是什麼日子呀?

  幼兒互相交流,讓個別幼兒到集體面前講述,重點引導幼兒端午節的時間。

  教師小結:端午節是陰曆的五月五日。

  3.引導幼兒瞭解端午節的傳說。

  給幼兒講《端午節的傳說》,讓幼兒知道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確立的,屈原投江的那一天是陰曆的五月五日,就定那一天為端午節。

  4.引導幼兒瞭解端午節的習俗。

  師:端午節那天,人們都有那些風俗習慣?

  幼兒互相交流,讓個別幼兒在集體面前發言。

  教師小結:端午節那天人們有很多風俗習慣,吃粽子、賽龍舟、製作香囊。

  5.體驗包粽子。

  (1)讓幼兒用長方形紙折成六稜形,然後用彩紙繞並進行裝飾,教師巡迴指導。

  (2)展示作品並評價。

  6.活動延伸。

  師:小朋友,你們包的粽子都不錯,回家後把你們學會的包粽子的方法,展示給爸爸媽媽,好嗎?

  活動反思:

  一、自己設計的問題太多,顯得雜亂無章。

  既然決定向幼兒提問,我就設計好了許多問題:比如“端午節有那些習俗?屈原是個怎樣的人?他為什麼要投江自殺呢?他投江後人們是怎麼做的?後來為什麼向江中投粽子?”設計這些問題時,我也考慮到了問題太多,但又想不出如何更好的設計。教學中我只注重了故事內容,想讓幼兒理解故事的含義,卻忽略了孩子們的年齡特點。現在想想,不如把問題簡單化,讓孩子們看著圖片自己討論她們的看法則更能引起孩子們對故事的興趣。

  二、課堂氣氛不夠活躍。

  故事的內容有點深奧,幼兒在第一次聽的時候就有點耐不住性子,更何況老師還設計了那麼多的問題。請幼兒回答的時候,我發現幼兒舉手發言的比平時上童話故事時要遠遠的少很多。明顯,我的問題沒有激起幼兒的興趣。在集體教學活動中,如果幼兒對教學教學內容沒有了興趣,那麼這就是老師的準備不足,也可以說是一堂失敗的課程。在以後的類似教學活動中,我會多加註意。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