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級勞動課教案(通用12篇)

低年級勞動課教案(通用12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透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程序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低年級勞動課教案(通用12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低年級勞動課教案篇1

  一、教學目標

  1.透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感受人物在勞動中的動態美,激發熱愛勞動的情感。

  2.瞭解勞動時的動態規律,初步學習畫人物動態的方法。

  3.在創作中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觀察、表現能力。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學習人物動態的畫法。

  難點:勞動場景的美感表現。

  第一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記號筆、油畫棒、水粉畫顏料等

  (教師)有關勞動場景的課件資料等

  教學過程

  1.情境引入。

  (1)教師用課件播放《勞動最光榮》的音樂,展示各行各業人們辛勤工作的畫面。啟發學生:你們平時都參加過哪些勞動?需要使用哪些工具?當時的心情怎樣?

  (2)學生回憶並交流。

  2.欣賞感受。

  (1)教師用課件出示作品《夯歌》,請學生欣賞討論:作品中的人物在幹什麼?他們的勞動動作有什麼特點?

  (2)教師小結:人在勞動時產生了有規律、有節奏的優美動態。

  (3)小組活動:在小組內欣賞其他繪畫作品,分析交流作品中各種勞動動態及特點。

  3.研究體驗。

  (1)設問:人在勞動時身體各部位是如何保持平衡的?

  (2)體驗:同桌互相模擬動態並觀察分析身體各部位的變化,尋找規律。

  (3)展示:教師用課件演示人體勞動時的動作變化和身體各部位的協調、平衡關係。

  (4)小結:任何動態都有他的動態特點,頭、軀幹和四肢之間相互配合,發生位置關係。人在活動時都有身體的活動趨向,從而身體產生了不同趨向的線,這就是動態線。繪畫時抓住表現出動態趨向的動態線,就很容易表達動態。

  4.嘗試練習。

  (1)作業要求:用記號筆嘗試描繪各種勞動的動態。

  (2)提出建議:人體活動時肩胛線和骨盆線傾斜呈相反狀,可以參考書中的動態線範例。

  5.作品交流。

  展示學生作品,師生共同評價。評價建議:作品是否表現了勞動時的動態?線條是否流暢、肯定?

  6.課外拓展。

  觀察各種勞動的場景,用速寫的形式記錄各種勞動動態。

  第二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記號筆、油畫棒、水粉畫顏料等

  (教師)有關勞動場景的課件資料等

  教學過程

  1.欣賞體會。

  (1)欣賞作品《拾穗》,分析作品中人物和背景之間的關係。

  (2)教師小結:選擇勞動中最典型的動作和周圍的環境可以使畫面達到傳神的效果。

  2.討論研究。

  (1)小組活動:欣賞學生作品,分析作品是抓住勞動中哪些最典型的動作和環境來表現主題的?作品採用了什麼表現方法?你認為這些作品哪些地方處理得特別好?

  (2)彙報交流,教師小結。

  3.創作表現。

  (1)提出要求:畫一畫自己從事過的某種勞動。

  (2)教師建議:除畫出自己勞動時最典型的動態外,還要畫出當時使用的工具以及周圍的環境等。色彩的使用也應突出主題。

  4.展示評價。

  (1)學生展示作品,交流介紹自己的創作思路。

  (2)同學互評,教師小結。

  低年級勞動課教案篇2

  活動目的:

  透過活動使學生懂得認真值日是愛勞動的表現,也是對班集體盡職盡責,教育學生熱愛勞動。

  活動過程:

  1、激發興趣引入活動

  ①同學們,你們看一看我們教室的環境怎樣,你感覺到了什麼?

  (引導學生說出:這是一個乾淨整潔的教室。在這樣的環境裡上課,心情舒暢,感到很愉快。)

  ②今天哪幾個同學值日?你們給大家說一說是怎樣值日的?今天值日生對工作負責嗎?

  (同學們討論後,引導學生說出:值日生同學愛勞動、對工作認真負責,關心班級,不怕髒和累,為班級盡職盡責)

  ③小朋友們猜一猜今天班會活動的主題是什麼?

  (板書:我們愛勞動)

  2、情感教育(投影情境畫)

  圖①地面有果皮、紙屑、泥塊等;

  圖②桌雅得很亂、黑板沒擦;

  圖③笤帚、拖把、水桶等亂七八糟堆在一起;

  同學們,從這幾幅圖中你看到了什麼?有什麼感受?

  (學生邊看圖邊找問題,最後引導學生說出:衛生又差又亂,在這樣的教室裡上課,心裡很不舒服,會影響學習和身體健康等)

  3、怎樣勞動?

  ①出示掛圖讓學生看一看,說一說

  (有的灑水、有的掃地、有的拖地、有的擦桌椅、有的擺桌椅)

  ②這些事怎樣才能做好呢?

  (a.學生動手實踐,老師指導。b.討論說出全小組同學齊心合力,工作認真負責,積極主動)

  4、談體會明道理。為什麼要每天值比而且輪流當值日生呢?

  (引導學生說出:值日是為了同學們能在乾淨的教室裡學習,值日勞動是大家的事,大家都要動手做,每個同學都是班級的主人,都應該認真勞動。)

  5、辨是非昇華認識。(圖片出示題學生判斷並說出為什麼)

  ①下雨了小明兩腳都是泥,就進了教室;

  ②玲玲掃地時,滿教室都飛著灰塵;

  ③小剛拖完地說:強強咱倆去倒髒水。強強說:我是擺桌椅的,我不去。小蘭跑過來說:我去。

  ④今天鼕鼕當值日生,但下午一放學他就回家了;

  ⑤手工課上完了,小莉把不用的紙都弄到了地下。

  6、誇誇這些值日生。

  ①各小隊討論選出優秀值日生。

  ②組織大家說一說他們是怎樣當值日生的。

  ③給優秀值日生贈小紅花,併發小獎品。

  活動總結:

  1、透過這次班會活動,同學們都懂得了勞動最光榮的道理,知道了我們都是班級的小主人,值日勞動是我們應該做的,值日就應該以主人翁的精神認真負責地做好,把教室和周圍環境打掃乾淨並保持整潔,使同學們能在乾淨的學習環境中學習、生活。我提議:人人爭當值日生,做一個愛勞動、關心集體的好學生。

  2、全班齊唱勞動最光榮。(隨著歌聲班會結束)

  低年級勞動課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研讀文字,品味作者緊緊圍繞“豆芽菜”這一中心事物,運用樸實平易的語言進行敘述描寫的方法。

  2、引導學生深入探究文中所體現的師生之間相互理解、相互關心的深厚感情。

  3、引導學生體味並學習文中山鄉學生的刻苦、頑強、樂觀的精神,以培養其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重點:

  師生之間的深厚情誼。

  難點:

  文中兩處對豆芽菜描寫的內容在文中的深刻含義。

  教學設想:

  本文是一片比較淺顯易懂的記敘文,沒有什麼文字障礙,文章思想內容都比較貼近學生生活,學生可以調動自己的生活體驗來進行自主閱讀。在教學設計上主要加強師生、生生、學生語文字之間的對話活動,注重學生自身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對文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並積極主動地進行表達交流,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其自主意識、主動探究、合作學習等新課標精神,

  教學程序:

  一、匯入:

  你覺得現在學校的伙食怎樣?說好的是因為飯菜花樣較多,味道可口;說不好的當然是對這些花樣和口味還不夠滿意。那麼,如果讓你每天都以豆芽菜為菜,你覺得怎樣?……

  下面咱們就看看文中的這些學生在學校的伙食如何,並看看圍繞著豆芽菜發生了怎樣感人的故事。

  (以設問的方式匯入,激發學生了解課文內容、閱讀文字)

  二、範讀課文(緊承匯入進行朗讀,使學生的求知慾得到滿足,對文章有個整體感知,並調動自身情感體驗,產生強烈的心靈震動)

  三、請學生結合文字談談自己的感受。小組內部交流,每組推選代表在班內交流,不同小組間感受相同者不再重複。(剛剛讀完課文,學生對文章內容一定有自己的感受,並會產生表達交流的想法,此時積極引導,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自主意識,使其體驗表達交流的快感。)

  四、進一步對文字進行探究,提出自己的疑問,小組共同討論、解決,然後班內交流。(引導學生對文字內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並運用合作學習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合作探究精神。)

  五、針對學生疑問進行適當引導、補充。(使學生在解決自身疑問的同時,對文字有更全面的認識、更深刻的挖掘,不斷提高其閱讀理解能力和欣賞品位。)

  補充問題:

  1、結合全文,你來分析一下,這位老師抓質量的經驗是什麼?

  2、豆芽菜是再普通不過的菜了,為什麼要耽誤考試去搶呢?從文中找出你的答題根據。

  3、老師的關愛,學生們是怎樣回報老師的呢?重考訊息宣佈時,幾個女孩為什麼哭了?

  4、文章開頭對小溪的描寫及有關小溪的故事有何作用?

  5、文中對豆芽菜的描寫有何深意?

  六、學生選取自己最欣賞的語段進行朗讀。(讓學生在朗讀中深入體味文章思想內容,獲得審美愉悅,逐漸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

  七、總結拓展:學完這篇文章,我們一定還有許多感想沒有表達出來,那麼就請你結合課文、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寫一篇隨筆,可以寫師生之間的感人故事;可以寫你對師生關係的看法、建議;也可以寫你從文中山鄉學生身上所獲得的思想啟迪……

  低年級勞動課教案篇4

  一、課題:

  愛勞動、愛集體

  二、本課目的:

  透過活動使學生懂得認真值日是愛勞動的表現,也是對班集體盡職盡責,教育學生當好值日生。

  三、過程設計

  1、激發興趣引入活動:

  ①同學們,你們看一看我們教室的環境怎樣,你感覺到了什麼?(引導學生說出:這是一個乾淨整潔的教室。在這樣的環境裡上課,心情舒暢,感到很愉快。)

  ②今天哪幾個同學值日?你們給大家說一說是怎樣值日的?今天值日生對工作負責嗎?(同學們討論後,引導學生說出:值日生同學愛勞動、對工作認真負責,關心班級,不怕髒和累,為班級盡職盡責。)

  ③小朋友們猜一猜今天班會活動的主題是什麼?:“當好值日生”)

  2、怎樣當好值日生:

  ①出示掛圖讓學生看一看,說一說(有的灑水、有的掃地、有的拖地、有的擦桌椅、有的擺桌椅??)

  ②這些事怎樣才能做好呢?(a、學生動手實踐,老師指導。b、討論說出全小組同學齊心合力,工作認真負責,積極主動??)

  3、談體會明道理:為什麼要每天值日而且輪流當值日生呢?(引導學生說出:值日是為了同學們能在乾淨的教室裡學習,值日勞動是大家的事,大家都要動手做,每個同學都是班級的主人,都應該當好值日生。)

  4、辨是非昇華認識

  ①下雨了,小明兩腳都是泥,就進了教室;

  ②玲玲掃地時,滿教室都飛著灰塵;

  ③小剛拖完地說:“強強咱倆去倒髒水。”強強說:“我是擺桌椅的,我不去。”小蘭跑過來說:“我去。”

  ④今天鼕鼕當值日生,但下午一放學他就回家了;

  ⑤手工課上完了,小莉把不用的紙都弄到了地下。

  5、誇誇這些值日生

  ①各小隊討論選出優秀值日生,並組織大家說一說他們是怎樣當值日生的。

  ③給優秀值日生贈小紅花,併發小獎品。

  四、活動總結:

  透過這次班會活動,同學們都懂得了勞動最光榮的道理,知道了我們都是班級的小主人,值日勞動是我們應該做的,值日就應該以主人翁的精神認真負責地做好,把教室和周圍環境打掃乾淨並保持整潔,使同學們能在乾淨的學習環境中學習、生活。我提議:人人爭當值日生,做一個愛勞動、關心集體的好學生,好嗎?

  低年級勞動課教案篇5

  一、活動目的:

  1、使學生進一步明確什麼是公益勞動,怎樣正確對待公益勞動,從而進一步培養學生為人民服務、熱愛公益事業、團結協作、樂於助人的思想品質。

  2、使學生進一步明確一切的勞動成果都是來之不易的,從而培養學生養成珍惜勞動成果的行為習慣,並體現在日常生活中。

  二、會前準備:

  歌曲《勞動最光榮》。

  三、活動過程:

  引言:

  達.芬奇曾經說過:勞動一日可得一天的安眠,勞動一世可得幸福的長眠。的確,只有親自參加勞動的人,才能尊重勞動人民,才會懂得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才會懂得幸福的生活要靠勞動來創造。勞動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二十一世紀的中學生就更應該熱愛公益勞動,珍惜勞動成果。那麼,我們應該怎樣熱愛公益勞動,珍惜勞動成果呢?“五一”是國際勞動節,那讓我們為這個全世界勞動人民的節日唱出勞動的讚歌吧。

  全班齊聲合

  唱歌曲《勞動最光榮》。

  學生講話助人為樂的故事。

  1、請同學講《雷鋒助人為樂的故事》。

  2、表揚部分同學

  低年級勞動課教案篇6

  一、活動目的

  1、讓學生明白勤勞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使學生認識到沒有勞動,人類就無法生存,社會就不能發展的道理,幫忙學生樹立“勞動最光榮”的觀念。使學生懂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是一種美德,從小培養愛勞動的好習慣。

  2、培養學生獨立生活的本事,並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知識和技能。

  3、使學生體會到爸爸媽媽勞動的辛苦,做到尊敬長輩,熱愛長輩,減輕父母的負擔,增強勞動觀念。

  二、活動過程

  (一)導言

  師:同學們,這節主題班會課,我們共同探討如何做爸爸媽媽的的小助手。

  (二)質疑

  1、你們在家裡做家務嗎?經常做嗎?

  2、能夠做哪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

  請舉例說明。

  (三)講故事

  故事一:

  星期天,小華在家裡幫忙媽媽擦玻璃,費了很大的勁,才把整個房間的玻璃都擦完了,心裡非常高興,可是媽媽看見了,卻責怪她說:“玻璃擦得不乾淨,不讓你做的事,就別做,只要把學習搞好就行了”。

  討論:

  1、小華和媽媽的做法對嗎?

  2、不對的地方應怎樣做?

  故事二:

  奶奶正在打掃衛生,小剛放學回來了,就喊:“奶奶,我渴了,快給我拿飲料。”奶奶趕緊說:“好好好,我立刻給你拿去”。

  討論:

  小剛的做法對嗎?他錯在哪裡,他該怎樣做?

  (四)確定

  1、五芳和小朋友玩,奶奶讓她去打醬油,她不去。

  2、媽媽不在家,小紅自我做飯。

  3、劉麗高興時,就幫媽媽做家務,不高興時,就不做。

  4、宋佳在班級愛勞動,在家就不幹了。

  經過剛才的學習,你有什麼感受?

  (五)學生齊讀關於愛勞動的名言警句與童謠(附件)

  (六)班長要求全班同學要做到:

  1、會穿衣服和繫鞋帶;

  2、自我會系紅領巾和洗紅領巾;

  3、會自我整理床鋪和書包;

  4、會自我洗腳、梳頭;

  5、會疊衣服和摘菜;

  6、堅持每一天做一件家務。

  (七)競賽

  整理書包比賽

  三句半《我們愛勞動》

  獨生子女是個寶,勞動觀點最重要,培養勞動好習慣,不能嬌!

  我在家裡學做飯,烙餅煎魚炒雞蛋,炒肉不鹹也不淡,能幹!

  自我鍛鍊洗衣服,洗衣機一開嗚嗚嗚,乾淨衣服穿身上,舒服!

  自我的事情自我做,團體勞動不怕多,家長教師都高興,不錯!

  愛勞動《拍手歌》

  你拍一,我拍一,熱愛勞動莫忘記。

  你拍二,我拍二,自我的事兒自我做。

  你拍三,我拍三,不會的事學著它。

  你拍四,我拍四,服務他人牢牢記。

  你拍五,我拍五,團結友愛講互助。

  你拍六,我拍六,我們勞動最美麗。

  低年級勞動課教案篇7

  一、指導思想

  透過這門課的教學和勞動實際,提高學生對勞動意義的認識逐步培養並掌握一些簡單的勞動知識和技能,提高學生的素質,適應現代化生產和生活的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勞動教育是小學教育的一個主要組成部分,向小學生實施勞動教育的主要途徑是勞動課,勞動課的教學方式靈活多樣,生動活潑,寓教於樂,做到知識性,教育性和趣味性有機結合起來。

  二、基本情況分析:

  新學期開始,我擔任一年級的勞動教學工作,班裡學習氣氛比較濃,形成了良好的班風和學風。大多數學生活潑好動,思維活躍善於思考,喜歡上勞動課,願意上勞動課,勞動課的教學方式靈活多樣,生動活潑,寓教於樂,做到知識性,教育性和趣味性有機結合起來。但也有個別學生思想意識落後,重視語文和數學的學習,認為勞動是小學科,而輕視它,不注重對這門課的學習,為了總結經驗更好的完成下學期的教學任務,本學期,我嚴格按照學期初制定的教學計劃,認真備課、上課、在課堂上總是以學生為主體,把自己放在導遊人的位置。而且注意面向全體,因材施教,充分挖掘學生的素質。本學期我特別注重對差生的轉化和輔導,

  三、教學分析

  小學勞動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以實際為主。小學勞動課的教學內容包括自我服務勞動、家務勞動、公益勞動和簡單的生產勞動等多方面的內容,透過這門課的教學和勞動實際,提高學生對勞動意義的認識逐步培養並掌握一些簡單的勞動知識和技能,提高學生的素質,適應現代化生產和生活的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勞動教育是小學教育的一個主要組成部分,向小學生實施勞動教育的主要途徑是勞動課,勞動課的教學方式靈活多樣,生動活潑,寓教於樂,做到知識性,教育性和趣味性有機結合起來。

  要樹立小學生中具有良好勞動習慣的典型,宣傳他們的事蹟,熱情地予以表彰,讓榜樣帶動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二是教師要言傳身教,以身作則,成為學生學習的楷模。教師的行為對學生實際上是一種無聲的影響,其力量比有聲的說教不知要大多少倍。因此,就要求教師自身首先要有良好的勞動習慣,以收到讓學生耳濡目染,近朱者赤的效果。

  四、教學措施

  透過教師示範操作和學生模仿練習,從中學會技能、技巧,是勞動教學的一種主要方法,這種方法雖然是一種古老的教學方法,但是非常使用於小學勞動課的多數勞動專案,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但運用示範操作應注意以下幾點:

  1、課前要準備好所需要的全部工具材料,瞭解學生已有的知識和技能水平,以便指導學生。

  2、操作過程的動作必須正確、規範,以便讓學生觀察模仿,學會獨立操作。

  3、示範操作動作要慢,步驟要清楚,以便學生理解記憶和模仿。

  教師準備得充分才能上好課,如教學制作儲蓄盒,講製作的幾個步驟,教師要先示範製作過程和講清每一步的要領,學生進行操作,同時教師巡迴指導,在課堂上凡是自己能會的不教,凡是學生自己能做的不做,培養學生製作能力。

  五、教學重難點

  1、評價勞動態度,重點看學生在勞動過程中認真細緻程度,是否嚴格按要求操作和勞動質量。

  2、評價勞動成果,注重勞動成果的評價

  六、教學進度安排

  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繫鞋帶

  在校園裡經常看到有些同學甚至是中高年級同學鞋帶鬆了,但孩子不會繫鞋帶,要麼拖著往前走,要麼請別人幫忙。面對這一現象,我覺得在一年級教會孩子繫鞋帶不僅是教給他們一種勞動技能,更是讓他們掌握了一種生活技能。

  1.學習,看影片,聽兒歌

  小鞋帶,手中拿,

  一左一右先交叉。

  一根彎腰鑽過門,

  兩手拉住繫緊它,

  折成兩隻小耳朵,

  再交叉,鑽下門,

  開出一朵蝴蝶花。

  2.實操,邊讀兒歌邊操作

  3.檢測

  ①放學回到家後,用學會的方法幫家人繫鞋帶,並拍照片發班級群。

  ②月底會組織全班同學繫鞋帶大賽,在規定的時間內看誰系得又快又緊。並評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勞動小能手”。

  二、校內的事情積極做——擦課桌

  我們教育學生要愛護桌椅,那愛護桌椅最基本要求就是保持桌椅乾淨,整潔。所以教會學生擦課桌顯得尤為重要。

  第一步:洗抹布

  工作前,洗個澡,按摩揉搓好舒服。拎起角,折一折,握緊兩頭反向擰,水滴聽話不亂流。

  第二步:擦桌子

  一折二,二折四,巴掌大,剛合適。

  擦桌子,有順序,擦髒一面,翻一面。

  第三步:清洗抹布

  監測:同學們每天都要洗臉,洗乾淨啦才會舒服漂亮。桌椅每天也需要洗臉,每天下午自由活動時間,請同學們把自己的桌子擦乾淨。

  三、家裡的事情主動做——洗碗

  洗碗,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舉動,但也讓孩子們感受到了勞動的不易,更讓大家體會到父母為家庭的付出。

  第一步:收拾碗筷,放進洗碗池。

  第二步:在洗碗布上擠上洗潔精,把每一個碗的裡裡外外都擦一遍。

  第三步:用清水把泡沫沖洗乾淨。

  第四步:把碗放回原位。

  監測:每天晚飯後主動洗碗,並將影片發在班級群內。

  第四項:校外的事情熱心做——垃圾分類投放

  垃圾分類是處理垃圾公害的最佳解決方法和最佳的出路。進行垃圾分類已經成為一個國家發展的必然路徑。垃圾分類能夠使得民眾學會節約資源、利用資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提高個人最終的素質素養。一個人能夠養成良好的垃圾分類習慣,那麼他也就會關注環境保護問題,在生活中注意資源的珍貴性,養成節約資源的習慣。

  1.垃圾可分為: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

  2.認識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圖示。

  3.知道哪些是可回收的,哪些是不可回收的垃圾,並能按類投放。

  我們不僅要教學生學會勞動,還要教會他們把勞動當成一種習慣,感受到勞動的快樂,喜歡上勞動。主動參與到勞動中來,這樣他們才會獲得勞動帶給他們的快樂。

  總之,勞動是學生學習的工具,是我們實施素質教育的手段,一切知識起源於勞動。讓我們從小重視對學生勞動技能的培養,讓我們的學生在勞動中健康快樂成長吧!

  低年級勞動課教案篇8

  教學目標

  1、懂得梳頭、洗頭和洗澡的意義,從而重視儀容美觀、整潔,並逐步養成愛清潔講衛生的習慣。

  2、掌握梳頭、洗頭和洗澡的方法,學會梳頭、洗頭和洗澡。

  課前準備:

  每組臉盆一個,盛水的水桶一個,裝廢水的水桶一個,毛巾兩條,洗髮劑一支或者香皂一塊,棉花少許。

  教學過程

  1、創設情景明確要求

  (1)講述頭髮的作用:人的頭髮起著保護頭部的作用。頭部的皮膚因為新陳代謝而產生汙物,如粘在頭髮上的.皮屑等。毛孔經常會排出汗漬、皮脂等東西。人們在勞動或者或活動中,頭髮、頭部皮膚會粘附者許許多多的灰塵、髒物,甚至沾上一些對人體有害的物質。這些東西,不但會使人的頭部骯髒、發臭、發癢、甚至能使人患上皮膚病、傳染病等。因此,我們必須勤洗頭,保持清潔,使儀容整潔。

  (2)學生自主閱讀教材2至6頁。

  2、引導示範動手實踐

  (1)指導洗頭的方法。找一位同學現場示範洗頭,邊操作邊講解,讓學生聽懂、看清每一個細節步驟。

  洗頭過程:(邊講解邊適當板書。)

  第一步:淋溼塗洗髮劑。

  第二步:揉搓漂洗。注意不要用力過猛,以免傷著頭皮造成皮膚感染。如果覺得頭髮還是比較髒,可凃些洗髮液重洗一次。

  第三步:用水沖洗。用溫水沖洗乾淨,直到沖洗過的水清而不濁。注意眼睛要閉緊。

  第四步:抹乾。用乾毛巾擦乾。有條件的可使用電吹方把頭髮吹乾。

  第五步:梳理頭髮。梳頭時,要從髮根數道發稍,理順後再梳成一定的式樣。

  (2)指導洗澡的方法。透過閱讀討論,明確洗澡的方法步驟。

  第一步,淋溼。

  第二步,凃沐浴液或浴皂。

  第三步,全身擦搓。

  第四步,沖洗乾淨,換上乾淨的衣褲。

  (3)分組練習洗頭,組員互相幫助,教師相機進行指導。

  3、展示評比交流收穫

  (1)寫一寫:我的主要收穫,並與同桌交流分享。

  (2)評一評:從活動準備情況、步驟方法、成果質量三方面進行小組自評。

  (3)請洗得最乾淨的同學說說收穫或體會。

  4、拓展延伸實踐創新

  (1)全班討論:頭髮蓬亂和頭髮整潔,給人的印象怎麼樣?

  (2)回家後在自家的洗澡間(衛生間)內按洗澡的方法步驟洗一次澡,比一比,誰洗的乾淨整潔。

  低年級勞動課教案篇9

  一、教學目標

  1、瞭解木加工技術變化和發展的過程,理解技術革新的意義。

  2、認識、瞭解常見的木工工具,學習、掌握一些簡單的木工工具的使用方法。

  3、學會基本的木料擷取與連線的方法。

  二、教學準備

  教師:木工工具若干,有關木工技術的錄影,圖片或資料。

  學生:小鋼鋸、釘錘、起子、鋼筆、直尺、大頭針、乳膠、砂紙、木邊料等,有關木工技術的資訊資料。

  三、活動過程

  1、出示、交流活動前學生透過各種渠道查詢到的一些關於木工技術的資料。

  如:魯班的故事。

  教師介紹一些木工工具的使用與注意點。

  ①小鋼鋸的調整使用。

  ②釘錘的使用。

  ③起子的使用。

  2、介紹木材的特點和用途。

  ①楠木

  ②泡桐

  ③水曲柳

  ④水杉

  ⑤香樟。

  3、解讀、明確更各種勞動工具的操作規則與使用注意點,練習使用各種勞動工具。

  注意點介紹:

  ①工具使用。

  ②紀律。

  ③工具擺放。

  ④空間。

  4、組織學生進行對邊角料的擷取和連線。

  學生操作。

  教師從旁指導。

  低年級勞動課教案篇10

  活動目標:

  1、學生產生愛勞動的願望。

  2、瞭解各行各業人們的勞動,並體驗勞動是件辛苦又快樂的事情。

  3、知道五月一日式國際勞動節,是所有勞動人民的節日。

  重點:

  知道五一勞動節的含義。

  難點:

  體驗勞動是件快樂又辛苦的事情。

  活動準備:

  各行各業的圖片,音樂《勞動最光榮》、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欣賞歌曲《勞動最光榮》,引發學生活動的興趣。

  “今天老師請你們聽一首歌曲,你們聽聽裡面講了什麼事?”

  二、基本部分:

  1、透過歌曲介紹“五一勞動節”,“這首歌曲是說小蜜蜂愛勞動,為人們採花蜜,人們都喜歡他,我們也愛勞動,過幾天就是一個節日,你們知道是什麼節日嗎?”

  2、教師出示五月一日的日曆,引導學生觀察。

  “你會讀這個日期嗎?為什麼這個字是紅色的?它是什麼節日?是誰的節日?”

  3、觀看課件,認識勞動人民,說一說身邊的勞動者。

  “他們是誰?他們都是幹什麼的?他們為什麼幹這個?誰是最大的受益人?你還知道哪些勞動者?”

  “你什麼有勞動者嗎?他們是誰?他們都做了什麼事?”

  “他們是如何勞動的?你的父母是做什麼工作的?”

  4、學生討論,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勞動是件辛苦又快樂的事情。

  “理髮店的叔叔阿姨在幹什麼?沒有他們會怎麼辦?他們每天勞動累嗎?”

  “既然累為什麼還要做?你覺得他們的心情怎麼樣?為什麼?”

  “你做過勞動者嗎?做過什麼事情?心情怎麼?為什麼?”

  “勞動者那麼辛苦,我們要怎麼對待他們?”

  三、結束部分:

  1、帶領學生在班級內參加勞動,進一步勞動的快樂。

  “平時都是保育員阿姨幫助我們,今天讓我們也來幫助他們吧!”

  2、教師小結,活動結束。

  低年級勞動課教案篇1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活動中體驗分類標準的多樣性,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可以有不同的分類方法。

  2、初步使學生養成有條理整理事物的習慣。

  教學重點:

  怎樣把學習用品有條理地裝進書包。

  教學難點:

  按類整理,課本類是按照使用次數的多少排列順序。

  教學準備:

  書包、課本。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同學們都喜歡猜謎語,下面我說一個謎語,大家聽好,考慮好了再舉手回答謎底。

  身體短來耳朵長,各種知識肚中裝。上學我要把它背,放學我要它幫忙。

  書包是同學們離不開的物品,我們要把各種文具、作業、練習本、書本等裝入書包,然後揹著書包進入學校學習,放學時,又要把學習用品裝入書包,揹著它回家去。怎樣把學習用品有條理地裝進書包,怎樣用正確的姿勢背書包,正是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

  二、講授新課:裝書包

  1、整理分類。

  我們使用的學習用品較多,有課本、作業本、橡皮、鉛筆、文具盒等。先將這些東西大體分為三類。一類是課本類,一類是作業本、練習本類,還有一類是文具類,如橡皮、鉛筆、小刀等。然後按類整理,課本類是按照使用次數的多少排列順序,語文課時多,放在最上面,其次是數學,依次是思想品德、自然、音樂、美術、體育、社會、勞動。要讓學生記住這一順序,以便取放。作業本、練習本也要按照科類或按課上使用課下使用分,文具要裝入文具盒內,讓學生練習,同桌檢查。

  2、裝書包。

  所有的學習用品整理分類後,即可裝書包,要先裝課本類,再裝練習本類,最後裝文具類。裝好後,同桌要互相檢查一下,然後,老師訓練學生熟練地取出、裝入某種學習用品。反覆練習幾遍。書包整理好後,要放在桌洞裡或桌旁,如果在家裡,可以放在自己的寫字檯上或掛在適當的地方。

  三、講授背書包

  1、認識不同樣式的書包:單肩式、雙肩式、手提式。目前,使用最多的是雙肩式書包。

  2、背書包的方法。單肩式書包可以將帶子直接掛在左肩或右肩上,書包順勢垂掛在左腰或右腰下;也可以將書包帶子套過頭,帶子掛在左肩,書包垂掛在身體右側。需要注意的是,無論哪種背法,都要將書包帶子的長短調整好,而且左右肩輪換使用。

  3、可簡單介紹一下手提式、雙肩式書包的背法。

  四、練習背書包。可按小隊分組,讓學生背起書包,在教室裡走一走。

  五、小結。

  低年級勞動課教案篇12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知道七巧板、十五巧板的來歷,瞭解這種傳統民間遊戲深受人們喜愛,是老少皆宜的好玩具。

  2)認識幾種常見的平面幾何圖形,用它們可以拼接成許多複雜有趣的圖形。

  2、能力目標:

  1)比較熟練地使用紙工工具。

  2)能夠用七巧板、十五巧板拼出幾種簡單的人物或自然現象。

  3)提高學生的創造力、想像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情感目標:

  1)通過了解七巧板、十五巧板的歷史,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2)在小組學習中,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業精神。教學重難點:

  1、製作十五巧板。

  2、用十五巧板拼接圖形。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投影儀、十五巧板示範作品

  2、學生準備:直尺、剪刀、膠水、和勞動製作材料02號,另備方形或圓形紙板。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

  1、為激發學生製作十五巧板的興趣,可以先從學生比較熟悉的七巧板、寶高拼裝玩具等人手。讓學生說一說七巧板等,進而引導學生了解十五巧板。

  2、講故事:七巧板的故事

  宋朝有個叫黃伯思的人,對幾何圖形很有研究。他熱情好客,發明了一種用6張小桌子組成的“宴幾"一一請客吃飯的桌子。後來有人把它改進為7張桌組成的宴幾,可以根據吃飯人、數的不同,把桌子拼成不同的形狀,比如3人則拼成三角形一人則拼成四方形,6人則拼成六邊形這樣用餐時人人方便,氣氛很好。後來,有人把宴幾改變為七塊板,用它拼圖,演變成一種玩具。

  因為它十分巧妙好玩。所以人們叫它“七巧板”。到了明末清初,皇宮中的人經常用它來慶賀節日和娛樂。拼成各種吉祥圖案和文字,故宮博物院至今還儲存著當時的七巧板呢!l8世紀,七巧板傳到國外,立刻引起外國人極大的興趣,有些外國人通宵達、地玩它、並叫它“唐圖”,意思是“來自中國的拼圖"。由於這種玩具簡單到可以由小孩子自己用厚紙板製作,而玩起來的無窮趣味足以使成人為之著迷。所以流傳極廣。在此同時,不少七巧板的玩家還編寫專著,公佈自己的拼圖成果,現在英國劍橋大學圖書館裡,就有《七巧新譜》藏本。相傳拿破崙在流放生活中,也曾以拼合七巧板作為消遣。20xx年8月20日至28日在中國舉辦了國際數學家大會,會上:展出了七巧板、魯班鎖、九連環等古典遊戲。清代童葉庚對古代七巧板和蝶幾形圖進行研究後,產生環規為圓,合矩成方·千變萬化,十色五光的方案。製成十五巧板。取名益智圖。

  二、製作十五巧板。

  1、介紹製作過程:

  首先沿最外圍的剪下線剪下兩塊相連的大正方形,劃山線,將它們相對貼上(圖案在外),再按照圖剪切出大小三角形4塊,梯形2塊,平行四邊形1塊,半圓形2塊,摺尺形2塊,不規則圖形4塊。

  2、投影儀下老師演示製作過程,學生仔細觀察。

  3、學生自己製作,可小組互助。

  三、運用十五巧板拼圖,開展活動:

  (1)獨立拼圖,然後在組內與同學交流,介紹自己所拼的圖形。

  (2)以小組為單位,大家在一起拼,發揮每個組員的聰明才智,培養團隊合作精神。

  (3)拼圖後。上臺展示自己的作品,向老師、同學們說明所拼圖形的意義。

  四、板書設計:

  十五巧板

  大小三角形4塊梯形2塊,平行四邊形1塊,半圓形2塊,摺尺形2塊,不規則圖形4塊。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