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小班音樂教案4篇

實用的小班音樂教案4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教案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班音樂教案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班音樂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認真聽音樂,感受旋律的活潑流暢和低沉緩慢。

  2、模仿小貓和獅子的動作自由表現,體驗遊戲的樂趣。

  3、透過音樂活動培養幼兒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及肢體的表現能力。

  4、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小貓胸飾人手一個,獅子頭飾一個。

  活動過程

  一、幼兒欣賞兩段音樂。

  1、聽小貓的音樂。

  “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段很好聽的音樂,你們想聽嗎?”

  “你們聽了這段音樂有什麼感覺?”

  2、聽獅子的音樂。

  “老師還有一段音樂讓小朋友聽聽看。”

  “聽了這段音樂又有什麼感覺呢?”

  二、故事引出。

  1、“老師還帶來了一個故事:森林裡住著一大群小貓,它們每天都會在一起唱歌、跳舞、玩遊戲,開開心心地生活著。另外,森林裡還住著一隻大獅子……”

  2、再次聽音樂。

  “你覺得哪句是表現小貓的?哪句是表現獅子的?為什麼?”

  3、模仿小貓的動作和獅子的動作。

  “那我們一起來學學小貓是什麼樣子走路的。”

  “獅子又會是什麼樣子的呢?”

  4、跟隨音樂表現小貓和獅子的動作。

  三、遊戲《小貓和獅子》

  1、繼續故事“這群小貓和大獅子住在一起可不是那麼幸福的,因為這隻獅子非常的兇猛,肚子餓的時候就會抓小貓吃,不過小貓們也很聰明,會想出變石頭的辦法逃過獅子的魔爪。”

  2、交代遊戲規則:聽貓的音樂時,模仿小貓的動作自由表現;當聽到獅子的音樂時,小貓靜止不動,變成石頭,獅子就會失望地離開。發現會動的小貓就會被獅子抓走。

  3、遊戲數遍。

  教學反思:

  本課《小貓和獅子》是一堂樂曲欣賞課,有別於其他的樂曲教學活動。由於中班幼兒聽辨音的分化能力有所提高,逐漸能辨別聲音的細微變化。因此本課就需要幼兒會傾聽,瞭解樂曲的名稱和特點,辯聽樂曲中明顯不同的音的高低、快慢、輕重的變化。透過幼兒熟知的兩種不同型別動物形象(一種柔和,一種威武),來對應感受樂曲中兩種不同的風格。讓幼兒知道輕柔的樂曲是代表小貓,而低沉的樂曲是代表獅子。而這些體驗強調的是由幼兒的直接經驗獲得的,不是老師間接知識的傳授。

小班音樂教案 篇2

  教材簡介:

  《蜜蜂做工》是中班的一首音樂歌曲,在中班的教材裡這並不是一首打擊樂,但我覺得作為打擊樂來講也可用於我們小班。這首歌曲調歡快,用詞簡潔,幼兒們都很喜歡。透過此次活動不僅能讓幼兒初步會唱,會跟著圖譜用打擊樂器打節奏,還能培養他們愛勞動的良好品質。

  設計理念:

  春天到了,百花開了,萬物復甦,吸引了很多的蝴蝶、蜜蜂等,在之前的教學活動中幼兒就認識了春天,對這些東西都很感興趣。在此基礎上我們又帶幼兒外出散步、參觀,我們小朋友對外面春天的景物、春天的現象及變化都很感興趣,像蝴蝶啊,蜜蜂採蜜啊等興趣都很濃厚,結合這些我就聯想到了這首歌曲,於是就有了這次的活動。

  在本次活動中我用開火車去旅行,吸引幼兒看公園裡的花(flash)作為匯入,引導幼兒思考把誰吸引過來了呢?在看到flash裡是蜜蜂被吸引過來後幼兒的注意力都被吸引了過來,接著我就匯入正題,先讓幼兒練習拍節奏。為了讓幼兒不感覺到枯燥,並能把節奏從XX X|XX X|變換到X X|X X,我特地設計了幼兒喜歡的花朵節奏圖譜,並用過玩遊戲,讓幼兒在遊戲的歡樂氣氛中掌握這首歌的節奏。最後在使用打擊樂器時整個活動達到了高潮。這個活動我主要是讓幼兒初步學會看圖譜進行節奏練習,樂意與同伴進行打擊樂活動,並激發幼兒熱愛勞動的情感,體驗勞動帶來的快樂。

  活動目標:

  1、初步學會看圖譜並根據圖譜進行節奏練習。

  2、認識打擊樂器,並練習用打擊樂器進行打擊樂的活動。

  3、樂意與同伴進行打擊樂活動。

  4、激發幼兒熱愛勞動的情感,體驗勞動帶來的快樂。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重點、難點:

  從XX X|XX X|節奏變換到X X|X X。

  活動準備:

  1、花和蝴蝶的FLASH

  2、花朵節奏圖譜一張

  3、蜜蜂指揮棒一根

  4、下載音樂《蜜蜂做工》

  教學過程:

  一、匯入部分教師:

  “小朋友們,天氣真好,讓我們一起坐著火車去旅行吧!”“公園到了,現在是春天,公園裡的花都開了,(開啟flash)看,這些花多漂亮啊,你們猜猜看,這麼多花,把誰吸引過來了呀?”

  教師:(繼續放蜜蜂飛來的flash片段)“哦,是小蜜蜂來了,它來幹什麼呀?”(採蜜)

  二、完整練習拍節奏

  1、教師:“你們看這些花多美啊,我們快坐坐好來欣賞一下。”(出示節奏圖譜)

  2、教師:“你看到了什麼?他們有什麼不一樣”(看到了很多的花朵,有的是一朵一朵的,有的是兩朵連在一起的)

  3、(出示小蜜蜂教棒)“看到公園裡這麼多好看的鮮花,小蜜蜂要來教我們採蜜啦!看好。(教師進行節奏示範,邊唱“嗡嗡嗡”邊用教棒指花)提問:“剛才小蜜蜂是怎樣採蜜的呢?”(引導幼兒說一朵就採一下,兩朵就採兩下)“誰願意用你的小手來學一學?”(老師用兒歌幫助幼兒打節奏)

  4.教師:“小朋友學的真好!小蜜蜂告訴我們每一朵花都要採到,兩朵連在一起時要採快些(模仿嗡嗡),一朵花時可以採慢些(模仿嗡)“我們一起來試試”試兩遍左右。

  5、玩遊戲(1)全部幼兒當花朵,教師當蜜蜂,教師邊跟著音樂唱邊跟著節奏在每朵花上採蜜。注意提醒小花朵們在蜜蜂採蜜時也要跟著音樂節奏晃動身體。第二遍時教師當蜜蜂,選一名剛剛表演好的幼兒當花朵。

  (2)一半幼兒當蜜蜂,一半幼兒當花朵,跟著節奏蜜蜂在花朵上採蜜。第二遍時交換。(花朵注意要跟著節奏晃動身體)

  三、使用打擊樂器演奏

  1、 教師:“小朋友們玩的開不開心?”“有一個好朋友看到我們玩的這麼開心,它也想來和我們一起玩的,我們一起玩好不好?”

  師先從板凳底下拿出響板,進行介紹。然後讓幼兒們伸出手,先空手和教師一起邊聽音樂邊看圖譜邊打節奏。

  2、讓幼兒拿出各自板凳下的樂器,一起演奏3遍。

  教師:這隻響板請來了許多好朋友和我們一起玩,他們就藏在你們的椅子下面,現在每個小朋友都把響板拿出來,放在小手上,響板的大嘴巴朝外面,聽著音樂跟著老師一起來一遍。

  3、分組演奏。

  四、結束部分教師:

  現在小蜜蜂要到別的地方去採蜜了,我們和它一起去吧!

  活動反思:

  每當音樂響起,我總能看到孩子們隨著音樂有節奏地手舞足蹈。雖然小班的他們對音樂的理解還顯得格外稚嫩,但透過系統的訓練,相信他們對音樂的感受力及表現力會不斷增強。《蜜蜂做工》的樂曲節奏明快,並富有一定的情節,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在節奏圖譜的引領以及教師的啟發下,幼兒能夠比較快的理解《蜜蜂做工》的樂曲所蘊含的情節,並在音樂的渲染下有節奏的做出動作,初步培養了他們的節奏意識。

  當孩子們有了一定的“節奏意識”後,再以《蜜蜂做工》的樂曲為背景,嘗試用打擊樂器進引導他們進一步感受並表現音樂的節奏,從而實現了從“節奏意識”到“節奏感知”的轉變,在這一過程中幼兒的能力一步步得到提升。

  整個活動,從選材到活動目標的界定,再到活動的實施,都充分體現了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也充分展示出本班幼兒較強的綜合的素質。在活動的實施中,也存在了一些問題,比如說應進一步突出重難點,指導幼兒怎樣從:XX X|XX X|節奏變換到X X|X X等。

小班音樂教案 篇3

  今天我選的這個活動是“冬天到”主題活動中的一節音樂活動。“小青蛙打呼嚕”這個活動中的青蛙是孩子們比較熟悉和喜愛的一個小動物形象,而歌曲中表現了青蛙冬眠的事情正好符合現在的`季節特點,又豐富了孩子的科學常識。

  首先我對這個音樂做了修改,是因為在備這節活動的時候我發現“閉上眼睛打呼嚕”這句最後一個字是2拍,然後緊接著就唱象聲詞“呼”了,比較趕,不太合適小班幼兒進行,所以我把這個字加了2拍,為4拍。試教結束後就發現歌曲唱的好象沒有結束的感覺,原來整首歌曲成了單小節,所以就又加了一個“呼”,加強了歌曲的完整性。

  在今天的活動過程中我一共有三個部分。其中第一部分“律動複習”是讓孩子有個對音樂喚起的過程,透過聽不同的快慢間奏,用自己的拍手點頭動作和音樂一起玩遊戲。

  第二個部分也就是活動的主要部分“學習歌曲”,在這部分裡面,我採用的是直接範唱歌曲,讓幼兒透過傾聽了解歌曲所要表達的內容。在範唱時我注意到了給孩子的第一次應該是清晰完整的,所以我採用了清唱的形式,讓孩子聽清楚歌曲裡面唱了些什麼?再透過孩子反饋歌詞,我出示相應的圖片,鞏固熟悉歌詞,也給孩子一個成功感的體驗。學習方法對每個孩子都是收益的,於是我在學習歌曲這個部分中加了一個提取學習策略的環節,讓孩子清楚的瞭解和知道自己或者同伴用的是什麼樣的方法來記憶歌詞,學唱歌曲。在鼓勵孩子一遍一遍進行演唱的時候,我用手去摸那些唱的、參加的投入的孩子的頭,加強和孩子之間的親近,減少和孩子之間的距離。也鼓勵他們積極參與活動。

  在第三個部分“結束舞蹈”中,由於一節唱歌活動,孩子們一直坐在椅子上,所以我選擇了孩子結伴舞蹈的形式,讓孩子在活動中也有個放鬆。而“青蛙大嘴巴”這首歌曲又是孩子們熟悉和喜愛的,所以孩子的參與和積極性都充分的表現了出來。

小班音樂教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1、在熟悉歌曲的基礎上,嘗試根據歌詞做動作。

  2、在遊戲活動中,能在轉圈時不與他人發生碰撞。

  3、在遊戲活動中,體驗與他人共同遊戲的快樂。

  4、學習創編歌詞。

  二、活動準備:

  圖譜一份

  三、活動過程:

  1、匯入:遊戲“請你跟我這樣做”。教師戴上貓媽媽的頭飾。

  老師:寶寶們,你們好,知道我是誰呀?你們喜歡我嗎?願意和我一起玩遊戲嗎?今天我們一起來玩一個遊戲“請你跟我這樣做”。

  遊戲動作:叉腰、轉圈、摸地、學小貓。

  老師:寶貝們,遊戲好玩嗎?我們把這麼好玩的的動作唱出來好嗎?

  幼兒跟著老師學唱歌詞“轉一圈,摸摸地”。

  貓媽媽呀不僅想聽到寶貝們好聽的聲音,還要看到你可愛的動作,可以嗎?幼兒一邊唱歌詞一邊表演動作。

  2、學唱歌曲教師演唱歌曲一遍

  (1)一邊出示圖譜,老師一邊按圖譜清唱一遍。老師講解圖譜所表示的意思,用歌詞說明。圓圈表示什麼?泥土表示什麼?小貓的頭飾該怎麼唱?“喵”又該怎樣唱。

  (2)老師帶領幼兒共同演唱2遍。

  (3)加上動作集體表演唱2遍。

  (4)找朋友演唱2遍。

  3、創編歌詞老師:

  小朋友,我們轉一圈除了摸摸地,還可以摸哪裡?把幼兒創編的歌詞進行表演唱。

  老師:我們除了學小貓叫,還可以學什麼叫呢?把幼兒創編的歌詞進行表演唱。

  目標:

  知道歌詞內容,學習隨著音樂邊唱歌邊做相應的動作。

  2.學會用其他肢體動作替換動作“摸摸地”。

  3.初步體驗不斷變化的歌表演活動帶來的快樂。

  準備:

  配套音樂磁帶。

  2.幼兒以學會歌曲“轉一圈,摸摸地”

  3.幼兒圍坐成圓形。

  過程:

  理解歌詞內容。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一個有趣的遊戲。先仔細看看老師是怎麼做的。然後和老師一起做。

  (1)教師兩手叉腰轉一圈後,輕輕用指尖摸兩下地,再做“小貓叫”。

  (2)教師帶領幼兒邊念歌詞邊模仿動作:轉一圈摸摸地、轉一圈摸摸地、轉一圈摸摸地再摔個跟頭,喵!

  2、回憶歌曲“轉一圈摸摸地”師:下面我們一邊唱一邊做動作教師和幼兒共同演唱“轉一圈摸摸地”,並伴著音樂做動作(2遍)活動時注意讓孩子動靜交替,教師及時鼓勵與肯定幼兒。

  3、替換“摸摸地動作”,創編歌詞。

  (1)討論轉一圈後還能做什麼動作。

  (2)把新歌詞溶入到音樂中,並伴隨動作

  (3)集體練習新動作

  (4)邊唱邊表演

  4、結束活動:

  替換歌曲末尾模仿動物的叫聲。

  一、說設計意圖

  小班幼兒已經具有了初步的關於音樂要素和音樂經驗的積累,他們更加喜歡音樂中的遊戲活動,活動的自主性、主動性和積極性明顯增強了,而且也具備了一定的遊戲規則意識,為了更好地提高他們這些能力,提高幼兒用肢體展示音樂的興趣,所以我選擇了本次教學活動--音樂遊戲《轉個圈,摸摸地》。

  這個音樂遊戲透過主動探索遊戲玩法,建立良好的規則意識,在遊戲過程中體現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創編與各系想對應的動作,幫助幼兒總結學習方法。而且該內容活潑生動,易學易唱,容易被幼兒接受和理解。

  二、說活動目標

  根據《新綱要》中指出:以幼兒為主體,制定相適宜的活動目標,結合音樂活動的特點及自身的思考,我制定了以下的三大目標:

  1、在教師的引導下,隨音樂邊唱歌邊做動作。

  2、嘗試用動作表現歌曲演唱的內容。

  3、在音樂遊戲中,感受與同伴一起隨音樂邊唱邊遊戲的溫馨與快樂。

  三、說活動準備

  為了讓幼兒更好地理解歌詞,記憶歌詞,我準備了一張比較淺顯易懂的圖譜,讓幼兒看著圖譜,學唱歌,同時給創編動作做準備。

  四、說重點、難點

  此節活動的重點是:嘗試用動作表現歌曲演唱的內容。之所以把這個作為重點,是因為用肢體語言表現歌曲對於幼兒來說,還是一個有待於加強的過程,還需多多培養。難點是:在教師的引導下,隨音樂邊唱歌邊做動作。

  五、說教法

  《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玩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因此本節活動教師除了以親切、飽滿的情緒影響孩子外,還採用了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在當中使用的教學方法有:遊戲法、演示法、交流討論法、啟發聯想法、情緒體驗法、奧爾夫教學法等。每種方法它在教學活動中都有著重要的作用,但它也有主次之分。其中本節活動最主要的方法是奧爾夫教學法和遊戲法,本次活動主要是奧爾夫音樂活動,所有重在要讓孩子在輕鬆、自然的環境下用他們特有的方式展示內心深處對音樂的理解和喜愛。

  六、說教學程式

  根據音樂遊戲的一個過程以及循序漸進的原則,我設計了以下的幾個環節:

  1完整欣賞一遍歌曲音樂,聽之前提要求。

  提問:你聽到了什麼?這一環節主要是讓幼兒對歌曲有個初步的印象,能說出其中印象較為深刻的歌詞,並加以理解。

  2教師出示圖譜,請幼兒看看圖譜上有什麼圖案,它們分別代表了什麼含義

  ①邊看圖譜,邊欣賞歌曲第二遍。

  ②逐句分析歌詞,並鼓勵幼兒嘗試用動作表現歌詞。

  ③說說圖譜上的小橫線,代表了前奏和間奏。

  這個環節,再次欣賞歌曲,而且是邊看圖譜邊欣賞,加深幼兒對歌曲的理解,並逐步熟悉歌曲,從而能嘗試用身體動作逐句展示歌詞,為下一環節的展開做準備。其中的前奏和間奏一筆帶過,讓幼兒有個大致的印象即可。

  3整首學唱歌曲。教師彈琴,幼兒學唱三遍。

  ①第一遍集體唱;②第二遍一半幼兒唱,一半幼兒做動作;③交換幼兒的任務。這個環節是教學的一個重點,在理解歌詞的基礎上,能學唱歌曲。這個環節中僅要求幼兒只唱歌或者只做動作,為下一個環節做準備。

  4教師示範,幼兒集體學做音樂遊戲。

  ①教師與一名幼兒示範。②幼兒兩人一組做音樂遊戲。③幼兒三人一組做音樂遊戲。這個環節是教學的難點,前面一系列的步驟都在為這個環節做準備,所以這個環節也是檢驗幼兒在之前的各個環節中參與、掌握的情況如何。而且,幼兒集體進行的兩組遊戲在逐漸地增加幼兒間合作的難度,也加強幼兒的合作能力。在此環節中,教師引導幼兒感受與同伴一起隨音樂邊唱邊遊戲的溫馨與快樂。

  5創編:

  除了摸摸地,還可以做什麼動作?第一段:第一句、第二句、第三句第二段:第一二三句。最後一句。請幼兒開動腦筋想一想,轉一圈之後除了歌詞說到的動作,還可以做什麼?逐句仿編,並嘗試邊唱邊做動作。

  6教師總結遊戲的玩法。

  師:這則音樂遊戲可以兩個人玩、三個人玩,還可以仿編很多其它動作來表演,下次我們再來玩。該活動之後,幼兒意猶未竟,教師給幼兒繼續創編的動力,讓幼兒對下一次奧爾夫音樂活動充滿期待。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