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數學活動教案:按物品的用途分類

大班數學活動教案:按物品的用途分類

  作為一名老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班數學活動教案:按物品的用途分類,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設計意圖:

  二胎時代,很多家長因為忙於工作和帶孩子,往往疏忽了家裡的整理,但也因為沒有及時整理,造成了家裡東西經常找不到,孩子到幼兒園不願意、甚至不會收玩具的現象,因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

  幼兒園新《綱要(試行)》第二部分第二大點——科學領域的目標的第三點指出:理解生活中的簡單的數學關係,能用簡單的分類、比較、推理等探索事物。根據幼兒的興趣和大班幼兒的數學思維發展的特點,教師設計了這個活動——按物品的共同用途整理物品。教師為創設明明起床來不及找襪子的生活場景,讓幼兒在生活的情景中學習數學,引導幼兒嘗試運用分類這一數學知識來解決活動中遇到的矛盾。圍繞著清理雜亂物品的過程,透過比較——歸納——推理三個步驟,啟發幼兒在實際的動手操作過程中,一步步地明白如何把物品按共同的用途進行分類、並說出給物品分類的依據。鼓勵幼兒大膽運用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從中領略數學的價值和意義。

  二、活動目標:

  1.能按物體的用途進行分類,並記錄分類標準。

  2.能正確表述自己的分類理由。

  3.積極參與活動,體驗分類給我們生活帶來的便捷。

  重點難點:把物品按照用途進行分類,並能大膽的說出分類的理由。

  三、活動準備:

  1.希沃白板課件;

  2.區域玩具;

  3.幼兒操作實物,水杯、汗巾、擦手巾、碗、筷子、勺子等。

  四、活動過程:

  (一)情景表演——找襪子。鼓勵幼兒運用生活常識說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師:鈴……什麼聲音響了?時間到了,可是所有的物品都堆得亂七八糟的,她怎麼也找不到自己的襪子,你有什麼辦法可以幫幫她嗎?

  師:是個好辦法,我們就試一試把東西分類整理這個辦法吧。

  (二)鼓勵幼兒嘗試把物品圖片進行分類和了解類別名稱。

  1.引導幼兒分組把物品的圖片進行分類。

  (1)師:在分類之前,想一想我為什麼這樣分呢?分完再跟小夥伴說一說你分的理由?

  (2)分享交流:誰來說說你是怎麼分的?為什麼把它們分在一組?

  (3)師幼小結:非常感謝小朋友的幫忙,這些東西看起來清楚多了!原來物品可以按照用途來分,這些是吃的,這些是用的,怎樣可以讓別人一看就明白你們的分類方法呢?

  2.幼兒操作探索物品的不同用途進行分類,並表達分類理由,學習簡單的記錄方法。

  (1)引導幼兒做標誌。

  引導語:這些物品他們有什麼用途呢?想一想可以用什麼標誌表示並記錄下來。

  (2)幼兒分組操作,鞏固對不同用途的物品進行分類。

  ①一組:白板

  ②二組:實物

  ③三組:實物

  (3)操作並記錄,教師巡迴觀察。

  (4)師幼利用白板,分享交流探索成果。

  (三)幼兒分組整理區域玩具。

  1.教師引導幼兒分組整理弄亂了的區域,鼓勵幼兒把它們按照共同的用途分別放入貼有相應類別標籤的箱子裡。

  師:請把有共同用處的東西放在同一個箱子裡。

  2.操作結束後,幼兒互相檢查整理物品的結果。

  (四)結束部分

  (1)引導語:寶貝們,明明在你們整理好的服飾用品箱子裡快速地找到了襪子。

  (2)教師小結:今天我們一起把物品按共同的用途進行分類,分類讓我們的生活變得好方便啊。

  五、活動延伸:

  區域活動:數學區投放本節課活動材料。

  家園共育:家長引導幼兒說說生活中不同用途的物品,並進行分類。

  六、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材料的選擇體現了“生活化”的特點。《綱要》用“身邊事物和現象”“周圍環境”“生活經驗”等詞句明確了數學內容應取材於現實生活,適應幼兒的實際水平。教師選擇幼兒較為熟悉的生活——“找不到襪子”創設了輕鬆、活潑的教學氛圍,使教學活動源於幼兒的生活,引導幼兒積極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去探索、去發現、去體會。

  我立足於從幼兒的生活經驗和生活環境出發,充實創設幼兒熟悉的生活情景——“找襪子”,引導幼兒從實際生活中感知,從中體驗數學知識的樂趣。教師把數學內容設計成一個生動、真實、可親身體驗的生活事件和遊戲情境,為幼兒提供了可親身體驗的生活時間,使幼兒自然而然地與情境中的人、事物、事件相互作用,由境生情,由情促學,全身心投入數學活動,體現了一個數學內容就是一個情境、一個事件、一個情節的展開,把教材變成幼兒可操作、可感知、可表現的實踐活動。

  以幼兒的直接體驗為主,充分發揮幼兒主動性與參與性。整個教學活動教師提供給幼兒兩個大的操作時機,讓幼兒在輕鬆的活動氛圍中探究與發現,從而激發他們學習的主動性。

  本次活動的操作體現出教師新觀念,操作練習亦能體現“生活化”。教師緊密聯絡生活,為幼兒創設熟悉的生活情境,讓他們在活動著的環境中操作練習,促使幼兒運用已有經驗,探索數學知識,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從而對數學活動感興趣。本次活動選取生活中的實物供幼兒擺弄,注重將現實生活引進課堂,讓孩子在實踐中獲得直接經驗,自己感悟數學知識以及數學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好處。

  在活動中,我努力成為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並讓幼兒面對生活,透過自己的實際操作、探索和自己與客觀事物的真實接觸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發展數學,學會應用數學的觀點和方法去發現和解決身邊的實際問題,而不是把它們作為一種知識儲備或教條。《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數學應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充分關注幼兒的經驗,引導幼兒在生活和活動中生動、活潑、主動的學習。”本次活動的內容來源於幼兒的生活,把生活中知識恰到好處的運用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為幼兒創設情境並能及時地抓住教育契機,對幼兒進行了恰當、巧妙的指導,體現了教師先進的教育理念。活動中,教師的善於觀察、果斷決策,針對幼兒的表現,尊重幼兒的活動興趣,讓幼兒在積極互動的活動氛圍中進行探究活動,調動了幼兒活動的積極性,促進了活動的順利開展。

  在數學活動中,如何為幼兒的操作過程和結果提供一個適切的交流、表達的機會?如何與幼兒一同完成歸納、小結和提升以及教師如何讓幼兒有更多思考、探索、總結的機會,都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