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語文教案(通用5篇)

端午節語文教案(通用5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端午節語文教案(通用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端午節語文教案1

  教學目標:

  1、認識“粽、簷、囊、輔、措、誣、頌”7個字,會寫“佩、戴、措、誣、頌、駕、屍、俗”8個字,掌握“佩帶、愛戴、措施、誣陷、傳頌、屍體、習俗”等詞語。

  2、用自己的話說說端午節的由來,學習複述課文。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教學準備:

  1、佈置學生閱讀有關書籍或訪問家長,瞭解端午節的習俗及屈原這個歷史人物。

  2、自制的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提綱

  談話激趣,匯入新課

  同學們,你知道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都有哪些習俗嗎?你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端午節的由來》這篇課文吧!

  二、展示與交流

  1、彙報生字詞。

  (1)讀詞語:佩帶、愛戴、措施、誣陷、傳頌、駕船、屍體、習俗

  學生提醒注意:“施”和“屍”是翹舌音。“頌”和“俗”是平舌音。

  (2)理解詞語:

  輔佐:協助

  愛戴:衷心敬愛與擁護,多用於對長輩。

  誣陷:誣告陷害。

  無中生有:指沒有事實依據而憑空捏造。

  讒言:陷害人的壞話。

  流放:將罪犯驅逐到邊遠的地方去生活或勞動的刑罰。

  祭奠:為死去的人舉行儀式,表示追念。

  祈禱:宗教儀式之一。本文中包含有“懇求”的意思。

  3、學生自由讀文,把課文讀通讀順。透過讀文,你都知道了什麼呢?

  4、學生從兩方面來彙報:

  (1)端午節的由來。

  (2)愛國詩人屈原。

  (學生說出大概的內容既可,不做更細的要求。只是大致的瞭解。)

  細讀課文,理解感悟

  1、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有哪些習俗呢?是由何而來的呢?課文的中的哪部分作了簡要的說明呢?

  2、學生自由讀文1——2自然段,想一想,畫一畫。

  3、學生彙報。

  習俗:吃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插艾葉等。

  由來:紀念屈原,至今以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4、感情朗讀。

  三、反饋與檢測

  1、讀詞

  2、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

  愛戴——

  輔佐——

  誣陷——

  流放——

  四、課堂小節,置留問題

  為了紀念屈原,這些習俗以有兩千多年,那麼課文是如何細緻的來記敘端午節的由來的呢?相信在下節課的學習中,你就會找到答案。

  五、佈置作業

  1、抄寫本課的生字、新詞。

  2、繼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30端午節的由來

  傳統節日——屈原

  第二課時

  一、預習提綱

  複習匯入

  1、讀詞語:佩帶、愛戴、措施、誣陷、傳頌、駕船、屍體、習俗

  2、透過上節課的學習,對端午節的由來你瞭解了多少呢?誰願意說一說。

  二、展示與交流

  1、默讀課文,屈原是個怎樣的人?他為什麼要投江?投江後人們是怎樣做的?人們為什麼要向江裡投粽子?想一想、畫一畫,並做好批註。

  2、圍繞上面問題小組討論交流,合作學習。

  3、組織全班討論。

  [教師引導學生了解端午節的由來,同時抓住重點詞句,感悟屈原憂國憂民的愛國思想和老百姓對屈原的愛戴、懷念之情。]

  4、學生彙報,教師引導點撥。

  ●屈原:憂國憂民的愛國詩人。

  (引導學生透過3自然段的內容來理解。)

  (1)他忠誠愛國,很有才幹。在他的輔佐下,楚國……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百姓對他十分愛戴。

  (從這句話中不但要體會到屈原的才幹,而且要讓學生知道他愛國愛民,並透過朗讀表達出來)

  (2)……最後把他流放到南方去了。但是,屈原依然熱愛自己的祖國,關注人們的疾苦。他寫了很多愛國詩歌,並被人們廣泛傳頌。

  (此處可以結合學生收集的資料,補充一些屈原的愛國詩歌,進一步體會出屈原的憂國憂民。)

  ●投江原因:

  (引導學生透過4自然段的內容來理解。)

  因秦國佔領了楚國的首都。屈原悲憤萬分,在五月初五投汨羅江自盡。

  (這部分內容寫出了投江原因,也更突出了屈原的愛國精神。可以引導學生結合書中的插圖,想象屈原投江時的情景,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深刻體會屈原的愛國之情。)

  ●人們的做法:

  (引導學生透過5自然段的內容來理解。)

  (1)楚國的百姓知道後……想去就他。

  (透過“放聲大哭”“像潮水一樣”說明百姓十分愛戴屈原,來就他的人很多。)

  (2)他們把船上的大米……想藥昏江中的蛟龍,使它們無法張口。

  (這些也都體現了對屈原的愛戴,指導學生讀出百姓的悲痛之情。)

  ●投粽子的原因:

  (引導學生透過6自然段的內容來理解。)

  (1)因有人夢見“屈原的容顏十分消瘦”,大家想出了往江中投粽子的辦法,讓屈原能夠吃到。

  (2)……那怎麼辦呢?大家想啊,想啊,終於想出了一個辦法。

  (這一句說出了人們是懷著美好的願望想找出一個辦法讓屈原能吃到食物。“想啊想啊”“終於”說明大家動了很多腦筋,想了很多辦法,最後才找到一個好辦法。要指導學生朗讀,體會出這一點。)

  小結:從此,每年五月初五祭奠屈原的時候,人們都往水中投粽子。這一天也逐漸成了我國的傳統節日。

  5、全班有感情地齊讀7自然段。

  三、反饋與檢測。

  1、透過同學們的理解與分析,我們認識了一個憂國憂民詩人——屈原,還知道了端午節的由來,收穫真是不小。那麼你能把端午節的由來複述出來嗎?

  2、學生在小組內練習複述。

  3、指名在全班複述。

  四、總結全文,置留作業。

  1、師生總結學習本課的收穫。

  2、把端午節的由來說給家長、好朋友聽。

  板書設計:

  30端午節的由來

  屈原——憂國憂民——投江自盡

  百姓——愛戴——紀念屈原

  教學反思:

  在授課過程中,為了更好的培養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我儘可能地運用多媒體,透過播放端午民俗片段、精心製作的圖片檔案和實物掛件等形式,讓孩子們對民俗文化能有直觀的感性的理解和領悟。顯然,同學們對於這些豐富多彩的授課形式是喜聞樂見的。

  端午節語文教案2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抓住文中的重點內容,按照事情發展的先後順序複述課文。

  3、認識7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掌握"屋簷、佩帶、措施、誣陷、傳頌"等詞語。

  二、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抓住文中的重點內容,按照事情發展的先後順序複述課文。

  2、教學難點:抓住文中的重點內容,按照事情發展的先後順序複述課文。

  三、教學時間:2課時

  四、教學手段、方法:朗讀、討論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審題匯入

  同學們讀到題目你想了解什麼?(端午節到底是怎麼來的?)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把課文讀通、讀順。

  2、檢查字詞。

  (1)重點指導:"愛戴"

  (2)文中指誰受到"愛戴",結合句子說說屈原為什麼受到愛戴?

  (3)"悲憤"近義詞是什麼?

  3、默讀課文,說說這篇文章講了誰的什麼事?

  三、深入學習,理解感悟

  過渡:哪幾個自然段告訴我們端午節的由來?

  1、輕聲讀3-6自然段,邊讀邊思考,屈原是個什麼樣的人,用書中的語句概括。(他忠誠愛國、很有才幹)

  2、默讀3-6自然段,劃出體現屈原忠誠愛國的句子讀一讀,把感受批註在書的邊上。

  3、指名讀,"在他的輔佐下……"一句。

  (1)為什麼強調"十分"這個詞語?(突出人民對他的愛戴)

  (2)播放屈原的一段影片,看了這段影片,你有什麼感受?(屈原為國為民操勞,他很偉大……屈原為國為民操勞,他很愛國……)

  (3)讀出你對他的讚揚。

  4、對比詞語讀,體會屈原的愛國。

  (1)出示課件:

  屈原萬分悲憤,就在……

  (悲痛悲傷)

  (2)想想為什麼填寫悲憤?

  (為黎民的苦難而悲,為祖國的滅亡而悲,為自己報國無門而悲)

  5、引入資料讀,體會屈原的愛國

  投影:屈原《離騷》中的兩首,從中感受到什麼?

  6、對比句子讀,感受人們對屈原的愛戴。

  讀讀哪句話好,為什麼?

  四、通讀全文,自己解疑

  端午節的由來是什麼?用自己的話說說。

  五、作業

  1、抄詞。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指導練習複述課文內容

  1、回顧全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

  2、小組合作填寫題詞。

  (1)題詞:

  端午節的習俗有( )( )( )( )。

  端午節是為紀念:

  (1)屈原為楚國( )。

  (2)屈原為百姓( )。

  (3)屈原( )屈原投江後,百姓們( )、( )、( )現在的端午節( )。

  3、自由的依據題詞的順序,試著複述課文內容。

  4、全班交流。

  三、資料擴充套件

  你還知道中國哪些傳統節日的由來,講給大家聽。

  四、佈置作業

  以"中華傳統節日"為主題製作一期手抄小報。

  端午節的由來

  傳統節日--屈原

  憂國憂民--投江自盡

  端午節語文教案3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

  2.用自己的話說說端午節的由來,學習複述課文。

  3.認識“粽、簷、輔、措、誣、頌”6個生字,會寫“佩、戴、措、施、疏、頌、駕、屍、俗”9個字,掌握“佩帶、愛戴、措施、誣陷、傳頌、屍體、習俗”等詞語。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了解端午節的由來,複述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體會重點語句的含義。

  教學建議

  1.課前佈置學生閱讀有關書籍或訪問家長,瞭解端午節的一些習俗及屈原這個歷史人物。

  2.要求認識的6個生字,可以讓學生在自讀課文時,藉助拼音把字音讀準。然後同桌或小組同學間交流記憶字形的方法,並互相檢查是否會認這些字。最後教師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糾正讀音、識記字形。

  要求會寫的9個字中,“戴”“駕”2個字字形較複雜,要重點進行指導。

  3.學生初讀課文後,讓他們說說讀後知道了什麼,使學生對端午節的由來和愛國詩人屈原有一個大致的瞭解。

  4.教學時,要引導學生體會到屈原是一個憂國憂民的愛國詩人。他“忠誠愛國,很有才幹”“在他的.輔佐下,楚國實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國家漸漸強盛起來,人民的生活也得到改善”,所以百姓對他十分愛戴。即使他被流放,也“依然熱愛自己的祖國,關注人民的疾苦”,還寫了很多愛國詩歌。當秦國佔領了楚國的首都時,他十分悲憤,在五月初五投汨羅江自盡。正因為屈原具有強烈的愛國精神,所以在他投江自盡後,人們十分悲痛,想方設法祭奠他、懷念他。

  5.屈原投江後,百姓是怎樣做的?為什麼要這樣做?在學生交流討論時,要抓住課文第5、6自然段的關鍵語句來理解,並適時指導學生朗讀,體會老百姓對屈原的愛戴和懷念。如“楚國的百姓知道後,放聲大哭,他們像潮水一樣湧到屈原投江的地方想去救他”這一句,“像潮水一樣”說明百姓都十分愛戴屈原,來救他的人很多。又如有人夢見屈原很消瘦,以為是水中的蛟龍魚蝦吃了人們投下的食物,“那怎麼辦呢?大家想啊,想啊,終於想出了一個辦法”這一句,是說人們懷著美好的願望想找出一個辦法讓屈原能吃到食物。“想啊,想啊”“終於”說明大家動了很多腦筋,想了很多辦法,最後才找到了一個好辦法。

  6.學生熟讀課文、理解內容之後,再讓他們練習用自己的話說說端午節的由來。先可以在小組裡說一說、評一評,然後再在全班交流。還可以佈置學生回家後把端午節的由來說給家長、好夥伴聽。

  7.建議本課教學3課時。

  教學資料

  1.詞語解釋

  輔佐:協助。

  愛戴:衷心敬愛與擁護,多用於對長輩。

  誣陷:誣告陷害。

  無中生有:指沒有事實依據而憑空捏造。

  讒言:陷害人的壞話。

  流放:將罪犯驅逐到邊遠的地方去生活或勞動的刑罰。

  汨羅江:發源於江西,流入洞庭湖。

  祭奠:為死去的人舉行儀式,表示追念。

  祈禱:宗教儀式之一。以讚美、稟告、感謝、懇求等方式,向天、地、神等禱告,求福消災。課文中的“祈禱”包含有“懇求”的意思。

  2.介紹屈原的生平及其作品。

  3.課外拓展閱讀《語文同步讀本》(四年級下冊)中的《文成公主進藏》和《獵人海力布》。

  端午節語文教案4

  設計思路:

  本課教學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力求在最佳化課堂結構、改革閱讀教學上有所突破和創新,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學習。

  教學目標:

  1.認讀“粽、簷、輔、措、誣、頌”6個生字,會寫“佩、戴、措、施、疏、頌、駕、屍、俗”9個生字,掌握“佩戴、愛戴、措施、誣陷、屍體、習俗”等詞語。

  2.理解文中重點句子的意思,學習複述課文。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知道愛國詩人屈原的事蹟並進行民族精神教育。

  重難點分析:

  教學重難點:體會重點語句的含義,瞭解並複述端午節的由來。

  課前準備:

  1.生字詞投影片。

  2.課文中屈原插圖。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匯入新課

  1.同學們,我國有很多傳統的節日,你們都知道哪些?

  2.每一個節日的背後都有一個感人的故事。今天,就讓我們來學習第30課《端午節的由來》,看看端午節背後有什麼樣感人的故事。

  3.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提出學習要求。

  (1)自讀課文,畫出生字和新詞。

  (2)默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什麼內容?

  2.學生根據學習要求自讀。

  三、集體反饋,掌握生字

  1.出示生字詞語,指名讀。(展示課件第二屏)

  佩戴措施傳頌屍體習俗疏遠

  誣陷愛戴粽子屋簷輔佐駕著

  2.教師根據學生認讀的情況,進行強調。

  字音:“措、頌、俗”是平舌音,“屍、疏”是翹舌音。

  字形:“施”的右半邊不要寫成“也”。“疏”的左半邊最後一筆是提,右半邊第四筆的點不要漏掉。

  3.齊讀詞語。

  4.理解詞語的意思。

  愛戴:衷心敬愛與擁護,多用於對長輩。

  誣陷:誣告陷害。

  讒言:陷害人的壞話。

  5.指名反饋:課文主要講了什麼內容?

  (課文主要講了我國民間傳統節日端午節的由來,是為了紀念憂國憂民、憤然跳江的屈原,人們紛紛把食物投入江中,保護屈原的屍體不受水族侵害。後來,人們在每年的五月初五都往水中投粽子,一直流傳到現在。)

  四、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默讀課文,試著給課文分段並說說段意。

  2.組內交流。

  3.代表反饋。

  第一段(第1、2自然段):介紹端午節的日期和習俗。

  第二段(第3—6自然段):具體介紹端午節的由來。

  第三段(第7自然段):至今人們仍保留在端午節那天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

  4.初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課堂小結

  課文主要介紹了端午節的由來,文章把人們紀念屈原的活動記錄得十分詳細。下節課,我們再繼續學習課文,感受屈原那憂國憂民的偉大情懷。

  五、板書設計

  30 端午節的由來

  吃粽子 賽龍舟

  (紀念屈原)

  第二課時

  一、複習匯入,揭題

  1.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誰能簡要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內容?

  2.課文分為幾部分?每部分都講了什麼?

  3.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深入瞭解端午節的由來。

  二、學習第一、三部分

  1.根據課文內容填空。(展示課件第三屏)

  (1)農曆()月()日是端午節,端午節的習俗有()、()、()、()等。

  (2)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國的()。端午節已有()年的歷史。

  2.學生自由讀後和同桌討論。

  3.指名答。

  4.齊讀。

  三、學習課文第二部分

  (一)學習第三自然段。

  1.屈原是個什麼樣的人呢?值得一代又一代的人們懷念?

  指名讀本段,其餘同學邊聽邊用筆畫出介紹屈原的有關語句。

  指名答。(著名的詩人、有名望的官員、忠誠愛國、很有才幹……)

  2.就是這樣一個愛國、有才幹、深受百姓愛戴的人,卻卻受到了朝廷中有些權貴的誣陷和楚王的疏遠,這又是為什麼呢?誰能在文中快速找出來。

  指名答。(因為他們對屈原提出的改革措施非常不滿,這些措施觸犯了他們的利益。)

  3.權貴們是怎樣對待屈原的?

  指名答。(他們想方設法誣陷屈原,無中生有地在楚王面前說他的壞話。)

  4.結合課文內容,說說什麼叫“想方設法”“無中生有”?

  想方設法:開動腦筋,思索解決問題的辦法。

  無中生有:指沒有事實依據而憑空捏造。

  5.昏庸的楚王聽信了讒言,把屈原流放到南方,即使如此,屈原依然熱愛祖國,寫下了許多廣為傳頌的詩歌。

  學生展示自己蒐集到的屈原詩歌,讀一讀。

  (1)長太息以掩泣兮,哀民生之多艱。(我擦拭著辛酸的眼淚,聲聲長嘆,哀嘆人民的生活充滿了艱辛。)

  (2)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即使是身死,壯士們的靈魂也還在繼續戰鬥著,那魂魄依然可以在鬼魅的世界中稱雄。)

  指名讀;齊讀。

  (二)學習第四自然段。

  1.這樣一位憂國憂民的大詩人為什麼要跳江?

  默讀本段,找出原因。

  指名讀。(楚國滅亡,屈原萬分悲憤)

  什麼叫“萬分悲憤”?(悲傷憤怒到了極點。)

  2.出示文中插圖,問:屈原在江邊佇立,萬分悲憤,他的心中在想些什麼?

  指名答。(國家的滅亡,百姓的苦難、自己報國無門)

  3.指導感情朗讀本段。

  4.從屈原身上你學到了什麼?

  指名答。(熱愛祖國、不畏權貴、堅持正義、不怕艱難險阻、不怕迫害、不屈不撓鬥爭------)

  (三)學習第五、六自然段。

  1.屈原投江後,當時的百姓是怎麼做的?後來,人們又是怎麼做的呢?

  2.小組交流後派代表答。

  3.比較句子。(展示課件第四屏)

  指名答。(“像潮水一樣”說明百姓都十分愛戴屈原,來救他的人很多。)(“想啊,想啊”“終於”說明大家動了很多腦筋,想了很多辦法,最後才找到了一個好辦法。)

  4.駕小船、投粽子這些活動,流傳到今天,逐漸演變成了吃粽子和賽龍舟等習俗,表達了人們對屈原的深深懷念。

  展示蒐集到的屈原詩歌並進行交流,透過詩歌中流露出的憂國憂民情懷,可以讓學生深切感受到屈原的愛國精神。

  文中的插圖表現的是屈原大義凜然地站在江邊的情景。指導學生觀察插圖,可以更加直觀地感受屈原在楚國滅亡後萬分悲憤的心情,為理解屈原的投江做了鋪墊。

  比較句子環節,是為了讓學生體會如何把句子寫得生動、感人。

  複述課文,既加深了學生

  四、複述課文

  1.看板書,在學習小組內複述。

  2.指名複述。

  五、拓展延伸

  每一個民族都有其民族的傳統節日,它是一個民族悠久文化的凝結,是維繫著一個民族凝聚力的巨大精神力量。我國都有哪些傳統節日呢?在這些節日裡有什麼風俗?

  指名答。

  六、課堂小結

  作為華夏子孫的一員,讓我們緬懷先輩,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把民族精神延續和繼承下去!

  七、板書設計

  30 端午節的由來

  屈原 忠誠 愛國 不畏權貴 關愛百姓

  百姓 十分愛戴 萬分悲痛 深深懷念

  民族精神,代代相傳!

  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訓練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端午節語文教案5

  【教學要求】

  1、讀懂文中所給資料,並能作適當的補充。

  2、初步學會歸納整理所給資料。

  3、學會口頭向別人介紹端午節的由來以及相關風俗。

  4、在練說的基礎上,按一定順序寫下來。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在練說的基礎上,按一定的順序寫下來。

  難點:歸納整理所給資料。

  【課前準備】

  1、讓學生蒐集我國傳統節日的相關資料。

  2、準備相關實物資料或圖片資料。

  3、寫有關文中資料的幻燈片。

  4、把相關資料做成小卡片。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小朋友們,中華民族養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勞善良的人們,同時也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燦爛的華夏文明,其中包括許多很有民族特色的傳統節日。它們形式多樣,凝聚著許多動人的故事,有的甚至具有傳奇色彩,寄託了我國勞動人民最樸實的真摯情感。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國有哪些傳統節日呀?

  二、說說自己知道的傳統節日

  學生介紹自己知道的節日以及相關內容,能把你所瞭解的節日以及這個節日的來歷呀,形式呀,有些什麼特色呀,說給大家聽聽嗎?

  (師板書:名稱、來歷、內容、特色)

  三、說說端午節

  1、閱讀有關端午節的資料(用投影打出來)。

  小朋友,這裡是一個同學找來的關於端午節的資料,請大家自由地讀一讀,瞭解瞭解資料上所介紹的內容,把不理解的地方畫出來。

  2、師生共同探討,解答學生提出的疑問。

  3、指名讀自己比較感興趣或有能力補充的資料。

  ①請把你比較感興趣的資料多讀兩遍,想想有沒有補充。

  ②指名讀。

  4、把資料歸類。

  ①下面我們來做一個“磨方”遊戲,每個小組裡都有八張卡片,請小朋友按照一定的順序,給它們排排隊。(師指板書)可以參照這個板書。

  ②學生彙報排好的資料,指名讀讀。

  5、選擇資料,說說“端午節”。

  ①先說給同桌的小朋友聽聽。

  ②指名說。

  四、練寫——說說端午節

  1、學生寫草稿。

  請小朋友把剛才介紹的話寫下來,留給更多的朋友看,好嗎?

  2、點評。

  ①朗讀給小組裡的小朋友聽,互相糾正,互相表揚、肯定。

  ②推薦好習作或自我推薦讀給大家聽。

  ③交流、評議。

  3、學生修改、謄寫。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