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學小蝌蚪的成長教案

小班科學小蝌蚪的成長教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班科學小蝌蚪的成長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班科學小蝌蚪的成長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手指壓印和直線添畫的方法畫出小蝌蚪。

  2、大膽作畫,體驗美術活動的快樂。

  3、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5、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他們大膽創新能力。

  活動準備:

  1、自然角的小蝌蚪。

  2、將幼兒分成若干組,每組供給一盤黑色顏料及抹布、棉籤。

  3、範畫:在水中向各種方向遊動的小蝌蚪。

  活動過程:

  1、根據以往經驗,瞭解蝌蚪特徵。

  (1)引出主題

  師:春天來了,柳樹發芽了,紫玉蘭開花了。我們班來了一群春天的小客人,是誰呢?(蝌蚪)

  師:你們認識小蝌蚪嗎?小蝌蚪長得是什麼樣的呢?(橢圓形的身體,細細的尾巴)

  師:它們是什麼顏色?(黑色)

  師:如果你是小蝌蚪,在水裡可以怎麼遊呢?你來遊遊看,大家來遊遊看。

  小蝌蚪可以往上面遊,可以往下面遊。可以往左邊遊也可以往右邊遊。它特別的淘氣可愛。好了,請小蝌蚪們回座位吧。

  2.教師引導幼兒學畫小蝌蚪。

  (1)師:咦!你們看,誰也來了?(青蛙)

  師:青蛙媽媽來找它的小寶寶蝌蚪了。蝌蚪寶寶們去哪了呢?我先來想辦法。

  (2)教師示範畫,第一遍畫蝌蚪。

  師:誰出現啦?(蝌蚪寶寶們)這一群蝌蚪寶寶們回來了。

  (3)第二遍示範:我再來找一找別的蝌蚪寶寶吧!

  師:先伸出你的食指,在黑色的顏料裡蘸一下。接著用食指(這一塊地方)按下蝌蚪橢圓形的身體,兩個身體、三個身體。小蝌蚪還少了什麼吖?(尾巴)在畫尾巴前我們要用抹布把手指頭擦乾淨。(念1、2、3)現在可以畫尾巴了,用棉籤蘸點黑色在蝌蚪身體的後面畫上細細短短的尾巴。一條尾巴、兩條尾巴、第三條尾巴。

  (4)第三遍示範

  師:哇!現在游回來這麼多小蝌蚪了,可是青蛙媽媽說:“還有一群更調皮的小蝌蚪,我們再來幫它找一找,好嗎?”

  師:這群小蝌蚪好淘氣,他們喜歡到處遊。我們在食指上蘸點黑色顏料往上面遊、往下面遊、往旁邊遊、往媽媽的身邊遊。手指擦一擦(1、2、3),用棉籤在身體後面畫上細細短短的尾巴。注:按不出顏色可以再蘸一下。

  (5)出示完整的示範圖片。

  師:真棒啊!小蝌蚪們都回來了,青蛙媽媽好開心吖!你們願意幫助青蛙媽媽來找寶寶嗎?(願意)

  師:那開始吧!請大家走到後面吧!

  3、幼兒作畫:教師指導。

  A 注意點畫方法,畫出不同方向遊的蝌蚪。

  B 每次蘸顏料壓印後,需在抹布上擦乾淨手指,再拿棉籤添畫。

  C 蝌蚪尾巴不宜太長。

  D 大膽作畫,仔細操作,保持畫面乾淨。

  3.幼兒作業後要求用肥皂洗淨手。

  4、演示作品

  師:你喜歡哪群小蝌蚪?為什麼?

  師:小蝌蚪們也遊累了。一起休息一下吧!(放音樂休息)。

  活動反思:

  春天到了,萬物甦醒,孩子們對春天的這些現象也尤為關注。在同家長外出踏青時,觀察小蝌蚪,並把它們帶到了我們身邊。藉此我選擇了本節美術活動課《快樂的小蝌蚪》。活動中,孩子們的情緒不錯,注意力也較為集中,個別李孝先、闕歌小動作較多。另外我在示範蝌蚪畫法的時候,由於需要換材料畫尾巴,這之間孩子們比較不能協調。我可以引出一個知識點,告知幼兒蝌蚪是先長身體的,慢慢地才長出尾巴。這樣就將多次按壓身體後再添畫尾巴的方法自然地教授給幼兒了,他們也能更好地理解了。

  小班科學小蝌蚪的成長教案 篇2

  設計背景

  小班幼兒的繪畫,說到底就是添畫和塗色。我班的幼兒在添畫和塗色這兩方面,基本上都能獨立完成。為了讓幼兒在自己原有繪畫的基礎上,能有更好的提高,我在這次繪畫活動:《小蝌蚪》中,嘗試讓幼兒去完成一幅簡單的成品畫,利用已學過的圓形和曲線,畫成一隻小蝌蚪,再讓幼兒給小蝌蚪及水草塗顏色。在活動中,我會透過念兒歌,讓幼兒對小蝌蚪有初步的印象,引起幼兒對圖形的刺激。然後透過教師本身的演示,讓幼兒產生學畫的慾望。最後再讓幼兒自由在表現繪畫,從而激發幼兒對小蝌蚪的熱愛之情。這就是我對這次活動的一些想法。

  活動目標

  1.認識曲線和圓形。

  2.能大膽在進行繪畫。

  3.激發幼兒對小蝌蚪的熱愛之情。

  4.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5.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重點難點

  ⒈認識曲線和圓形。

  ⒉能利用曲線和圓形進行繪畫。

  活動過程

  一、熱階段

  教師:小朋友,老師請你們來猜一猜:是什麼東西頭是圓圓的,黑黑的尾巴彎彎曲曲的,還跟著它們的媽媽,在水裡游來游去呢?(小蝌蚪)

  教師:噢,原來是小蝌蚪,我們學有一首兒歌,也叫《小蝌蚪》,還記得嗎?我們一起來唸一念好嗎?

  二、圖形刺激

  ⒈教師出示示範畫,讓幼兒觀察小蝌蚪是由什麼圖形組成的。

  ⒉教師示範圓形和曲線的畫法。

  教師:小朋友,我們畫圓形小蝌蚪的頭時,要把它畫得圓圓的,最後兩頭線接在一起的,像個大餅一樣。

  在畫曲線(小蝌蚪的尾巴)時,像畫波浪一樣,彎彎曲曲的。

  三、創造表現

  ⒈幼兒作畫,教師鼓勵幼兒大膽繪畫。

  ⒉在教師的指導下,利用曲線和圓形進行畫成小蝌蚪。

  ⒊在繪畫過程中對於出現的問題即時糾正並對畫得好的幼兒給予表揚肯定。

  四、作品欣賞

  ⒈展示幼兒作品,說說自己畫了什麼。

  ⒉將幼兒作品佈置在美工區域裡,供幼兒欣賞。

  活動結束。

  教學反思

  透過開展繪畫活動《小蝌蚪》,我發現孩子們的動手能力還是不錯的,他們能透過我的示範講解,認識了曲線和圓形,並學會了用曲線和圓形進行繪畫,從而表現出對小蝌蚪的熱愛。由於我的示範講解到位,孩子們很快就能接受我想要傳授的知識。而在孩子們的創造表現中,孩子們更是大膽地作畫。他們能根據老師的引導,在原有的繪畫基礎上,添加了自己的想法,比如,他們在畫中添加了水草、海水等,實現了大膽進行繪畫的活動目標。在繪畫的過程中,我注意到了孩子們出現的問題,並且能及時地給予糾正。總的來說,整個繪畫活動下來,孩子們的表現還是挺令我滿意的.。不過,在活動中,我還存在著一些不到之處,就是在活動中,我給幼兒說的機會有點少,沒能讓孩子們很好地去說,表達自己的一些想法,我覺得這是我比較欠缺的。如果給我從新上過這個活動的話,我會給孩子們創設一個自由表達的一個環節,讓他們把自己想說的,想象到的都表達出來,我覺得那樣會更好一些。

  小班科學小蝌蚪的成長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春天是一個美麗的季節,在孩子們眼裡,春天還是一個充滿好奇和秘密的季節,他們對大自然中的各種生物充滿了好奇,尤其是小動物更是孩子們喜歡的夥伴。在幼兒印象中動物的成長都是由小變大的生長過程,外形特徵並無較大變化,而青蛙的生長過程比較特殊,它是由小蝌蚪慢慢長出後腿——又長出前腿——尾巴退化成青蛙的。孩子們強烈渴望瞭解其中的秘密。為此我選擇了《小蝌蚪的成長》這一以科學領域為主的教育內容,並運用遊戲的形式滲透了語言、健康等方面的內容,使幼兒對小蝌蚪的成長有一個全新的認識,並在活動中體驗小蝌蚪變青蛙的樂趣,從而達到科學素質的提高與個性發展的統一。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的觀察興趣。

  2.幫助幼兒初步瞭解小蝌蚪的成長變化。

  3.引導幼兒嘗試用喜歡的方式表達對小動物的感情。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透過觀察使幼兒初步瞭解小蝌蚪的成長變化過程。

  活動難點:

  引導幼兒嘗試用多種形式表達對小動物的感情。

  活動準備:

  1. 活動前請家長帶幼兒觀察小河、花草、樹木等在春天發生了哪些變化。

  2. 小河的背景圖一幅,小花魚及小蝌蚪各個成長階段圖片。

  3. 音樂磁帶一盤。

  活動過程:

  一、創設意境,引出活動,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願望。

  溫暖的春天來了,睡了一個冬天的青蛙媽媽從泥洞裡鑽出來,跳進小河裡,在綠綠的水草旁邊產下許多黑黑的、圓圓的小蛙卵。過了幾天,這些小蛙卵慢慢活動起來,變成了大腦袋、長尾巴的小蝌蚪。(透過談話的形式,創設一種輕鬆愉快、和諧的活動氛圍,引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二、透過多種形式感知小蝌蚪的成長變化.

  1.利用圖片演示,引導幼兒觀察、瞭解小蝌蚪的成長變化過程。教師邊講故事邊提問,引發幼兒對小蝌蚪成長變化的思考及關注。

  ①小蝌蚪長的是什麼樣子的?

  ②小花魚發現小蝌蚪哪裡變了?

  ③小蝌蚪又長出什麼來了,小蝌蚪的什麼沒有了?它變成什麼了?(運用演示法邊看圖片邊欣賞故事,使幼兒對小蝌蚪的生長變化過程有一個初步的瞭解,為後面的活動環節做好鋪墊。)

  2.師幼共同回顧小蝌蚪的成長曆程,並用語言描述及肢體動作感受。

  ①小蛙卵慢慢變成小蝌蚪,過了一段時間它發生了什麼變化?

  ②教師和幼兒一起回顧:它先長出了兩條後腿,又長出了兩條前腿,最後變成了一隻小青蛙。

  ③引導幼兒模仿小蛙卵、小蝌蚪、長出兩條後腿的小蝌蚪、又長出兩條前腿的小蝌蚪、小青蛙的樣子。(在瞭解小蝌蚪的成長曆程基礎上,進一步運用情景教學法讓幼兒來透過語言描述及肢體動作模仿小蝌蚪成長中的各種形態,加深幼兒對小蝌蚪成長變化的印象,感受小蝌蚪變青蛙的樂趣。)

  三、遊戲:小蝌蚪變青蛙

  幼兒在教師帶領下玩“小蝌蚪變青蛙”的遊戲,並引導幼兒按口令做不同的動作:“我是小蛙卵”、“小蛙卵變成小蝌蚪了”、“小蝌蚪長出兩條後腿來了”、“小蝌蚪又長出兩條前腿來了”、“小蝌蚪的尾巴不見了,它變成小青蛙了”。 (本環節讓幼兒在遊戲中體驗小蝌蚪慢慢長大的快樂心情,加深幼兒對小蝌蚪成長過程的瞭解,使活動在歡快的氣氛中結束。)

  活動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教師隨時組織幼兒觀察飼養角的小蝌蚪,驗證其成長過程,並進一步激發幼兒關愛小動物的情感。

  活動反思:

  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的教態自然親切、思路清晰,各環節過渡自然、流暢,達到了預期效果。這次活動的亮點是:

  1、幼兒參與的積極性高。能夠根據幼兒的年齡和興趣特點,結合春天的季節特徵來選擇和設計活動,把科學領域的活動用故事情節貫穿下來,增強了活動的趣味性。在模仿小蝌蚪時,有位孩子搖著身體晃著腦袋邊走邊情不自禁地用濟寧話說:“真好玩,真好玩”。我接著引導說:“好玩嗎?後面還有更有趣的呢!”對幼兒積極的情感關注,更進一步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2、注意建構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活動中創設了一種安全、愉快、寬鬆的外部氛圍,教師能夠深入、有效的參與和引導,並始終給予幼兒積極的關注,使他們的活動動靜結合,由欣賞故事——語言描述其成長變化——模仿、探索動作——到體驗遊戲,順應了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使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參與活動,把幼兒的學習興趣推向深入。

  3、較好地完成了活動目標。在設計活動時我注意使用了多種教學方法:演示法、遊戲法及情景教學法,能夠使幼兒主動探究、積極思維。本次活動幼兒採用的學法有:多通道參與法及體驗法。新《綱要》明確指出:“幼兒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活動中引導幼兒看一看、聽一聽、說一說、學一學、玩一玩等多種感官的參與,幼兒不知不覺對小蝌蚪的成長變化產生了興趣。而遊戲體驗法,使幼兒在玩的過程中體驗小蝌蚪慢慢長大的快樂心情,進一步產生關愛小動物的情感。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