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尺公開課教案(精選5篇)

比例尺公開課教案(精選5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時常需要用到教案,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比例尺公開課教案(精選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比例尺公開課教案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比例尺的含義,能正確說明比例尺所表示的具體意義。

  2.認識數值比例尺和線段比例尺,能將線段比例尺改成數值比例尺,將數值比例尺改成線段比例尺。

  3.理解比例尺的書寫特徵。

  教學重點:

  比例尺的意義。

  教學難點:

  將線段比例尺改寫成數值比例尺。

  教學過程:

  一、引入

  教師:前面我們學習了比例的知識,比例的知識在實際生活中有什麼用途呢?

  請同學們看一看我們教室有多大,它的長和寬大約是多少米。(長大約8米,寬大約6米。)如果我們要繪製教室的平面圖,若是按實際尺寸來繪製,需要多大的圖紙?可能嗎?如果要畫中國地圖呢?於是,人們就想出了一個聰明的辦法:在繪製地圖和其他平面圖的時候,把實際距離按一定的比例縮小,再畫在圖紙上,有時也把一些尺寸比例小的物體(如機器零件等)的實際距離擴大一定的倍數,再畫在圖紙上。不管是哪種情況,都需要確定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這就是比例的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一種應用。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方面的知識。

  二、教學比例尺的意義。

  1.什麼是比例尺(自學書上內容,學生交流彙報)

  在繪製地圖和其它平面圖的時候,需要把實際距離按一定的比縮小(或擴大),再畫在圖紙上。這時,就要確定圖上距離和相對應的實際距離的比。一幅圖的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叫做這幅圖的比例尺。

  2.介紹數值比例尺

  讓學生看圖。

  我們經常在地圖上看到的比例尺有這兩種:1:100000000是數值比例尺,有時也可以寫成:1/100000000,表示圖上距離1釐米相當於實際距離100000000釐米。

  3.介紹線段比例尺

  還有一種是線段比例尺(看北京地圖),表示地圖上1釐米的距離相當於地面上50km的實際距離。

  4.介紹放大比例尺

  在生產中,有時由於機器零件比較小,需要把實際距離擴大一定的倍數以後,再畫在圖紙上。下面就是一個彈簧零件的製作圖紙。

  比例尺公開課教案2

  教學內容

  教材第111~112頁比例的知識和比例尺的計算、“練一練”,練習二十一第9一14題,練習二十一後面的思考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加深認識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能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能比較熟練地解比例。

  2、使學生掌握比例尺的意義,能正確地進行有關比例尺的計算,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在複習了比的知識後,這節課複習比例的知識和比例尺的計算。(板書課題)

  二、複習比例知識

  1、複習比例的意義。

  (1)提問:上面的比能組成哪些比例?為什麼?

  什麼叫做比例?(板書:比例: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你能說出比例裡各部分的名稱嗎?(板書各部分名稱)

  (2)學生練習。

  讓學生在練習本上任意寫一個比和一個比例。指名一人口答所寫的比和比例,老師板書。提問:比和比例有什麼區別?說明:比和比例的意義不同,比表示兩個數相除的關係、比例表示兩個比的相等關係;組成比和比例的項不同,比只有兩項,比例有四項。

  2、複習比例的基本性質。

  (1)提問:比例的基本性質是什麼?(板書;比例的基本性質:外項的積等於內項的積。)請同學們按照比例的基本性質,在課本第111頁上根據0.4:3=2:15,寫出內項積等於外項積的式子。追問:比例的基本性質和比的基本性質有什麼不同?

  (2)解比例。

  學習比的基本性質有什麼作用?(板書:解比例)做“練一練”第2題。指名四人板演,其餘學生分兩組,分別在練習本上做前兩題和後兩題。集體訂正,選擇兩題讓學生說一說第一步的依據。提問:大家總結一下解比例的過程。指出:解比例要先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寫成積相等的式子,再求出等式裡未知的因數x。

  三、複習比例尺計算

  1、說明:應用比的知識或者解比例的方法可以計算比例尺的有關問題。(板書:比例尺)

  2、複習比例尺的意義、

  請同學們自己閱讀第112頁上關於比例尺的內容,進一步弄清什麼是比例尺,比例尺有幾種形式。提問:什麼是比例尺?(板書: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比例尺有哪幾種形式?誰來舉一個數值比例尺的例子,並且說明它實際表示什麼意思?(根據學生舉例板書出一個比例尺,讓學生說說圖上距離是實際距離的幾分之一,實際距離是圖上距離的多少倍)

  3、學生討論、操作。

  如果學校平面圖的比例尺是1:1000,它表示什麼意思?圖上1釐米表示實際距離多少?你能畫出線段比例尺來表示它嗎?(讓學生畫在練習本上,然後交換檢查)

  4、做“練一練”第3題。

  請同學們做“練一練”第3題。指名一人板演,其餘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讓學生說說是怎樣想的。指出:求圖上距離或實際距離,可以先設未知數為x,再根據比例尺的意義列出比例,然後解比例求出結果,也可以根據比的前項和後項的倍數關係來求出結果。

  四、綜合練習

  1、歸納複習內容。

  讓學生說—說本節課複習的具體內容。

  2、做練習二十一第9題。

  學生先自己思考,然後指名口答。

  3、做練習二十一第11題。

  讓學生寫在練習本上。指名口答,老師板書。說說應怎樣想。

  4、做練習二十一第13題。

  (1)做第(1)題。

  指名板演,其餘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提問:怎樣求一幅圖的比例尺?

  (2)討論第(2)、(3)題。

  提問:求出這幅圖的比例尺後,下面兩題可以怎樣解答?

  5、討論練習二十一第14題。

  讓學生讀題。這兩題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想一想,解答這兩題應該有什麼不同?(強調要注意份數與數量之間的對應關係)

  五、講解思考題

  讓學生讀題。提問:如果照按比例分配問題思考,還需要知道什麼條件?現在已知的比的條件怎樣?你能應用比的基本性質,把這個比改寫成甲數、乙數、丙數三個數的比嗎?請大家課後先把這兩個條件化成甲、乙、丙三個數的比,再自己試一試,求出三個數各是多少。

  六、佈置作業

  課堂作業;練習二十一第12題(1)、(3)、(5),第13題(2)、(3),第14題。

  家庭作業:練習二十一第12題(2)、(4)、(6)。

  比例尺公開課教案3

  教學內容

  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十二冊課本第55頁例1.例2.作業本第31(29)。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比例的意義。

  2.使學生能應用比例尺的知識求平面圖的比例尺,以及根據比例尺求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

  3.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比例尺的意義。

  教學難點

  根據比例尺求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一套。

  教學過程:

  一、問題的情景:

  1. 出示郵票。問:你能同樣大小的把它畫在圖紙上嗎?

  讓同學們畫一畫,再拿出郵票的長,比一比,怎麼樣?

  歸納:(同樣長)得:圖上的長和實際的長的比是1:1。

  2. 教室的長是9米,你能同樣長的畫在圖紙上嗎?更大一些呢?

  如果操場的長,整個中華人民共和國,能完全一樣畫在平面圖上嗎?(不能),想個什麼方法(竅門)可畫上去了?

  3. 讓生猜想:(出示學校平面圖)圖上操場的長和實際長的比,還會是1:1嗎?大約是幾比幾?

  4. 匯入新課:人們在繪製地圖和平面圖時,往往因為紙的大小有限,不可能按實際的大小畫在圖紙上,經常需要把實際距離縮小一定的倍數以後再畫成圖。象手錶等機器零件比較小,又得把實際長度擴大一定的倍數以後,才能畫到圖紙上去。這就.需要涉及到一種新的知識。也就是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比例尺的問題。

  板書:比例尺

  二、問題解決:

  5. 一個教室長是9米,如果我們要畫這個教室的平面圖,為了看圖和攜帶方便,就需要把實際距離縮小一定的倍數後畫在平面圖上,縮小多少倍由你自己決定,你打算設計:用幾釐米表示9米。請四人小組討論並設計。

  6. 小組回報設計方案,教師選擇以下四種方案。

  (1).用9釐米表示9米

  (2).用4.5釐米表示9米

  (3).用3釐米表示9米

  (4).用1釐米表示9米

  7. 說說以上方案是圖上距離比實際距離縮小了多少倍?

  算一算,每幅圖 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

  (1).9釐米9米=9900=1100

  (2).4.5釐米9米=4.5900=1200

  (3).3釐米9米=3900=1300

  (4).1釐米9米=1900

  8. 這四個比的前項代表什麼?(圖上距離),後項代表什麼?(實際距離),我們把這樣的比,叫比例尺。

  齊讀:比例尺是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化簡後得到最簡整數比。

  比例尺怎樣求:(看上述四個比例式得出):

  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 或 圖上距離

  實際距離

  9. 討論彙報:上面四幅圖,比例尺是多少圖最大?

  比例尺是多少圖再小?為什麼?

  10. 練習:

  (1).甲、乙兩座城市相距120千米,在地圖上量得兩城市的距離是4釐米。求這幅地圖的比例尺。

  (2).學校裡修建運動場,在設計圖上用25釐米長線段來表示操場的實際長度150米。求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

  (3).一張中國圖,圖上4釐米表示實際距離1040千米,求這幅地圖的比例尺?

  (4).一張緊密圖紙中,圖上1釐米表示實際1毫米,求這幅精密圖紙的比例尺?

  (觀察精密零件如果要畫在圖紙上,怎麼辦?(放大)。那這幅精密圖紙的比例尺會求嗎?

  上述四題分層練習,後講評。

  11. 比較(3)、(4)兩題的比例尺有什麼不同?

  教師小結:一般把縮小圖的比例尺寫成前項是1的比,而把放大圖的比例尺寫成後項是1的長。

  12. 比例尺有多少種表示方法?讓生說一說

  (常見的有:比的形式 分數的形式 線段形式)

  三、問題的應用:

  根據比例尺的關係式,求實際距離。

  (1).出示例2 在比例尺是130000000的地圖上,量得上海到北京的距離是3.5釐米。上海到北京的實際距離大約是多少千米?

  (學生獨立解答,同時抽一生板演)

  解:設上海到北京的實際距離為x釐米,

  x=105000000

  105000000釐米=1050千米。

  答:上海到北京的實際距離大約是1050千米。

  (2).分析講述:

  根據比例尺的計算公式,已知圖上距離和比例尺求實際距離,用方程解。

  (先設x,再根據比例尺的計算公式列出方程。)

  (3).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單位要統一,一般都統一為低階單位釐米。

  (4)怎樣設x,.教師指出:設未知數時,單位要與已知單位統一,後再化聚到問題單位。

  (5)嘗.試練習第57頁試一試。

  河西村到汽車站的實際距離是20千米,圖上距離是5釐米,算出這幅地圖的比例尺。汽車站到縣城的圖上距離是15釐米,實際距離是多少千米?

  比例尺公開課教案4

  教學內容

  比例尺

  教學目的

  使學生理解比例尺的意義,掌握求比例尺,求實際距離和求圖上距離的解題方法,並會運用這些方法解這類應用題。

  教學重點

  掌握求比例尺的解題方法。

  教學準備

  世界、中國地圖。

  教學過程:

  複習

  1、 複習提問:長度單位有哪些?它們之間相鄰的進率是多少?

  2、 什麼叫做比?

  3、 化簡下面各比。

  0.4/0.6 1/4:8 10釐米:100釐米 2米:140釐米

  一、 匯入新課

  出示世界地圖:讓學生觀察。

  師:地圖或其他平面圖都是把實際距離縮小或方大一定的倍數畫面的。利用這張地圖,我可以很快告訴你兩地之間的實際距離。你想知道哪兩地間的實際距離呢?請同學們出題考老師。

  學生提問,老師用直尺在地圖上量出圖上距離,再心算出實際距離後回答。

  師:僅靠這把直尺是早不出兩地實際距離的,還要用地圖上的比例尺去計算。地圖的這個尺與手中的尺不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地圖上的尺――比例尺。(板書課題)透過這節課的學習,大家就能掌握老師剛才的本領了。

  二、教學

  1. 教學例4,設計一座廠房,在平面圖上用10釐米的距離表示地上10米的距離。求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

  (1) 讀題、理解題意。

  求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是什麼意思?圖上距離是多少?實際距離是多少?它們的比呢?長度單位相同嗎?單位不同怎麼辦?

  (2) 學生邊口答,師邊板書如下:

  圖上距離/實際距離=10米/10釐米=1000/10=100/1

  1、 歸納總結:根據剛才例4,說說什麼叫比例尺?怎樣求比例尺?誰是前項?誰是後項?

  師:比例尺是表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之間的'倍數關係,是一個比,它不帶計量單位。求比例尺時圖上距離和實際一定要先化成同級單位後再化簡。為了計算簡便,通常把比例尺寫成前項是1的比。如例4的比例尺應寫成1:100或100/1。有時放大的比例尺後項為1。

  3、練習。

  (1) 下面這段話中的各比,哪些是比例尺,哪些不是?為什麼?

  把一塊長50米,寬10米的長方形地,畫在一幅平面圖上,長畫25釐米,寬畫5釐米。那麼圖上長和實際長的比是200/1;圖上寬與實際寬的比是200/1;圖上週長與實際周長的比是200/1;圖上面積與實際面積的比是40000/1;實際寬與實際長的比是5/1;實際長與圖上長的比是200 :1。

  (2) 課本第6頁的做一做練習後講評。

  4、教學例5。

  (1) 在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圖上,量得南京到北京的距離是15釐米。南京到北京的實際距離大約是多少千米?

  學生讀題,理解題意,已知什麼條件?要求什麼問題?怎樣得用比例尺的關係式來解答?用方程解,X該設什麼單位?為什麼?列式時,比例尺要用什麼書寫形式?

  學生嘗試練習後,對照課本檢查。指名板演後,講解。強調設實際距離是X釐米,算出實際距離的釐米數後,要再變成千米數。

  (2) 練習:課本第7頁的做一做,練後教師講評。

  三、鞏固練習

  例5有其他解法嗎?怎樣解?

  提示:實際距離等於什麼?圖上距離等於什麼?

  四、 總結

  比例尺公開課教案5

  教學要求:

  1.使學生認識比例尺的意義,學會求一幅平面圖的比例尺。

  2.使學生感受數學在解決問題中的作用,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教學重點:

  認識比例尺的意義。

  教學難點:

  求一幅平面圖的比例尺。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1.填空

  1千米=( )米 1米=( )分米 1分米=( )釐米 1釐米=( )毫米

  30米=( )釐米 15千米=( )釐米 300釐米=( )分米

  2.解比例(口述過程)

  5/x=1/4 x/60=1/20

  二、自主探究:

  教學比例尺的意義

  1.出示一張校舍平面圖。

  說明:這是學校的平面圖,它是按照我們所學的比例知識,按照一定比例縮小後畫在圖紙上的。圖裡所量出的長度叫圖上距離,與圖上對應的地面上的長度是實際距離。(再舉例說明,並板書:圖上距離 實際距離)

  2.出示例1

  讓學生算出結果。指名口答.老師板書解題方法和結果。再讓學生說說求這個問題時要注意什麼問題?(統一單位)提問:從求出的結果來看,你知道這張平面圖的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是多少?(板書: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

  3.比例尺的意義。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經常要用到數學。像上面這樣的問題,就透過數學方法,把實際的大小按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畫了出來。在繪製地圖和其他平面圖時,我們把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叫做這幅圖的比例尺。(板書:叫做比例尺)提問:什麼是一幅圖的比例尺?根據黑板上這句話想一想,比例尺是怎樣得到的?(板書: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上面題裡平面圖的比例尺是多少,(板書:1 :50000)你現在知道比例尺是用什麼形式表示的嗎?強調比例尺是一個比。說明為了計算簡便,通常把比例尺寫成前項為l的比,這種比例尺叫做數值比例尺。

  4.線段比例尺。

  提問:你知道上面所述的比例尺表示的具體意義嗎,(1釐米表示實際距離50000釐米,也就是500米)說明比例尺還可以用線段來表示。提問:誰來說一說這幅線段比例尺表示的具體意義。

  三、組織練習

  1. 判斷下面這段話中,哪些是比例尺,哪些不是?為什麼?

  (1) 圖上長與實際長的比是1/400。( )

  (2) 圖上寬與實際寬的比是1:400。( )

  (3) 圖上面積與實際面積的比是1:160000。( )

  (4) 實際長與圖上長的比是400:1。( )

  讓學生做在作業本上,小組交流,再集體訂正。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學習了什麼內容,(板書課題)你學到了什麼?在本節課的學習中有什麼體會?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