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生活的動物

水中生活的動物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 總結歸納魚類的基本特徵;

  2.瞭解其他水生無脊椎動物的常見型別。

  3.知道水域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二)能力目標

  1.具有初步的總結歸納能力;

  2.鍛鍊觀察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與人合作的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3.學會將所學知識與生活、環境、社會等實際問題相聯絡,並運用到生活中去。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透過小組活動自己找出答案,激發學習的興趣;

  2.瞭解水域環境保護的緊迫性和重要性,理解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意義,提高環境保護的意識。

  二、教學重點:

  1.魚類基本特徵的總結

  2.其他水生動物的分類

  3.水域環境保護的緊迫性和重要性

  三、教學難點:

  1. 魚類基本特徵的理解及實際運用

  2.其他水生動物的分類

  四、教授課時:

  1課時

  五、教學準備:

  (一)學生課前準備

  已經完成了魚類運動、呼吸等基本結構特徵的學習

  (二)教師課前準備

  製作“魚類辨析”遊戲的圖片

  多媒體幻燈片的`製作

  六、 教學過程:

  (一) 魚類特徵的總結:

  透過展示代表性的圖片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對魚類的基本特徵進行歸納總結: 體表被鱗片; 用鰓呼吸; 用鰭輔助游泳; 出現上下頜的分化; 有脊柱??

  (二) 水生動物的分類

  1.小組合作,進行魚類的辨析

  全班分為六個小組,每組發一張圖片,圖片上有一個動物的圖畫和文字介紹。同學們在仔細觀察後對其是否屬於魚類進行辨析。是魚說出依據,不是魚的說明其與魚類的異同點。 一定時間後由小組派代表向大家彙報討論結果。

  海馬:1.身體側扁,全身無鱗軀幹被骨板包圍

  2.有脊柱

  3.終生生活在水中.能以直立狀前進

  4.用鰓呼吸

  (魚)

  鯨: 1.體形流線型,俗稱鯨魚

  2.皮膚裸出,沒有體毛

  3.有脊柱

  4.用肺呼吸

  5.胎生、哺乳.

  (哺乳動物)

  海龜:1.身體表面覆有鱗片或角質板

  2.有脊柱

  3.用肺呼吸

  4.陸地繁殖,卵生

  (爬行動物)

  螃蟹:1.體表長有質地堅硬的甲

  2.身體分節,具有分節的附肢

  3.用鰓呼吸

  (甲殼動物)

  章魚:1.身體柔軟不分節,左右對稱

  2.用鰓呼吸

  (軟體動物)

  水母:1.身體呈輻射對稱

  2.結構簡單,有口無肛門

  3.具有伸出的口腕

  3.無呼吸系統

  (腔腸動物)

  2. 教師分析答案

  對答案進行判斷分析

  引導學生對不同種類動物的基本特徵進行總結,介紹各自分類學地位及其他代表種類

  3. 佈置任務:

  鯊魚是魚嗎?

  由學生自己在課後查閱相關資料進行判斷

  (三) 水域環境的保護

  1.水域環境的保護的緊迫性

  展示赤潮圖片,介紹赤潮成因,危害;

  2.水域環境的保護的成功例項

  洞庭湖退耕還湖後鳥類數量種類明顯回升

  3.保護水域環境從身邊做起

  生活汙水的處理

  廢舊電池的處理

  七、 板書設計:

  第一節水中生活的動物

  一. 魚

  1.游泳

  2.呼吸

  3.魚類基本特徵的總結

  體表被鱗

  用鰓呼吸

  用鰭輔助游泳

  有上下頜的分化

  有脊柱

  ??

  二.其他水生動物

  1.哺乳動物:胎生哺乳

  2.爬行動物:用肺呼吸 陸地繁殖 卵生

  3. 甲殼動物:體被甲 體分節 具有分節附肢

  4. 軟體動物:身體柔軟 不分節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