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端午節的語言活動教案

關於端午節的語言活動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於端午節的語言活動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端午節的語言活動教案1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知道端午節的日期,透過學習端午節兒歌,知道什麼是端午節。

  2、引導幼兒瞭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從聽故事看影片中感受端午節的意義。

  3、幼兒和老師還只有夥伴一起玩玩端午節相關遊戲、嚐嚐端午節粽子,共享節日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1、粽子

  2、艾蒿等實物

  3、端午的相關圖片和動畫

  三、活動過程

  1、教師引導幼兒學習兒歌,《五月五》,讓幼兒感受到端午節是一個喜慶、熱鬧、愉快的節日。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掛香囊。

  五彩線,手腕綁,吃粽子,沾白糖。

  鹹鴨蛋,噴噴香,龍舟下水喜洋洋。

  2、教師為幼兒設定區角遊戲環節:透過區角環境創設的端午主題,教師配合圖片和動畫給幼兒講解介紹有關端午節的習俗。

  (1)掛艾葉:艾草是一種可以治病的藥草,插在門口代表招百福,可使主人身體健康。

  (2)賽龍舟:賽龍舟是中國端午節的習俗之一,也是端午節最重要的節日民俗活動之一,在中國南方地區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賽龍舟習俗,而大部分是劃旱龍舟舞龍船的形式。

  (3)吃粽子:端午食粽是中華民族民間節日端午節的傳統習俗。根據史書記載,吃粽子源於春秋戰國,人們為紀念楚國大夫屈原而逐漸流傳下來。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

  (4)佩香包:節日習俗,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

  (5)五彩繩:花繩既是五彩絲,又俗稱五色絲。早在東漢應劭著《風俗演義》中就已經記載說把它系在臂上可避病除鬼、不染病瘟。在《續漢書》、《後漢書》中,端午日這天用朱索、五色印做門戶裝飾,認為可以抵防惡氣。

  3、教師出示端午節吃的粽子,引導幼兒觀察認識。分發粽子、幼兒吃粽子感受端午節的快樂。

  (1)教師出示端午節粽子實物讓幼兒觀察粽子的外形和顏色。

  (2)教師撥開粽子讓幼兒瞭解粽子的組成並讓幼兒認識粽葉。

  (3)教師將粽子分給幼兒品嚐,大家一起感受節日的快樂。

  四、活動總結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夏五、重五等。端午節是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以圍繞才華橫溢、遺世獨立的楚國大夫屈原而展開,傳播至華夏各地,民俗文化共享,屈原之名人盡皆知,追懷華夏民族的高潔情懷。

  端午節有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的習俗。讓幼兒回家與家長一起分享在幼兒園的端午活動內容。

  端午節的語言活動教案2

  活動目標:

  1、 瞭解端午節的傳說及人們在節日中的習俗。

  2、 培養幼兒的言語表達力。

  3、 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4、 願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5、 能自由發揮想像,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

  活動準備:

  粽子、艾草、蒜頭、鴨蛋網等。

  活動過程:

  1、 談話匯入。

  提問:你們吃過粽子嗎?吃過哪些味道的粽子? (鮮肉粽子、鹹肉粽子、 紅棗粽子、赤豆粽子、花生粽子 …… 你喜歡吃哪種粽子?

  2、 為什麼在這段時間裡人們都要包粽子、吃粽子? (幼兒討論後,教師可以向幼兒介紹端午節的傳說)

  說說端午節的古老故事。

  3、 提問:你們知道端午節還有哪些習俗? (門前掛艾草和蒜頭、賽龍船、胸前掛鴨蛋網)。

  教師出示艾草、蒜頭,瞭解它們的特徵,討論它們可能有的用途。

  4、 拓展談話範圍:為什麼在端午節時家家戶戶門前掛艾草和蒜頭?(幼兒討論)

  教師小結:從端午節開始天氣會越來越熱,蚊子、蟲子也越來越多,疾病容易流行。古時還沒有發明滅蚊劑,但古代中國人非常聰明,愛動腦筋,利用艾草、蒜頭的特殊氣味將它們掛在門框上,用以驅除蚊蟲。 出示鴨蛋網,討論鴨蛋網的用處及來歷,並欣賞鴨蛋網的造型、結構美。

  5、活動延伸:請幼兒將自己的鴨蛋網帶到園,分組談論自己的鴨蛋網的形狀、來源,欣賞其結構美。

  活動反思:

  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設計並組織有關端午節的主題教育活動,是為了讓幼兒更好地瞭解端午節,感受端午節豐富的文化內涵,激發初步的愛國主義情感。中國民族的文化源遠流長,大班幼兒的認知特點具體直觀形象,本活動開始部分我讓幼兒初步感知一些中國民俗文化,出示了粽子、龍舟、香袋等,激發幼兒對民族文化的興趣和情感,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認識。

  端午節的'語言活動教案3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感受傳統節日氣氛,激發幼兒對傳統文化節日的興趣和民族自豪感(情感方面)

  2.幫助幼兒瞭解我國傳統文化節日端午節的來歷及風俗習慣(認知方面)

  3.讓幼兒學會完整講述生活經驗,發展語言講述連續性(技能方面)

  活動準備

  1.影片(屈原的故事,端午節的來歷)

  2.各種形狀的粽子(長的,稜角的,扁的)

  活動過程

  一、匯入,播放影片

  1.問題匯入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五月初五是什麼節日嗎?

  幼:端午節。

  師:那小朋友們知道端午節我們都要做什麼事情來慶祝呢?

  幼:賽龍舟,包粽子,吃粽子,做香包……

  師:哇 小朋友們都知道端午節要做這麼多事?那你們知不知道為什麼端午節要包粽子賽龍舟呢?

  2.教師播放影片(端午節的來歷)

  3.教師再次提問:好了,小朋友們,聽完了這個故事,你們現在知道我們端午節包粽子賽龍舟是為了紀念誰呀?

  幼:屈原。

  二、幼兒運用已有經驗講述

  1.師:小朋友們,你們在家吃過粽子嗎?粽子長什麼樣呀?

  幼兒答:圓圓的,有角的,長長的。

  師:老師今天也帶來了好多粽子,請小朋友們摸摸看,這些粽子都是什麼形狀呢?(教師以小組形式分發粽子,請小朋友觀察)幼兒自由回答,教師適時引導

  2.師:好了, 現在老師再請小朋友們告訴你身邊的小朋友,你吃過的粽子都是什麼餡兒的,是甜的?鹹的?還是辣的?(幼兒與鄰座夥伴結成對子,輪流講述)

  三、引進新的講述經驗,運用句型“不僅……還……”

  1.教師透過提示引進新的講述經驗師:小朋友們,端午節,我們不僅包各種形狀的粽子,還品嚐了各種口味的粽子,對嗎?

  2.教師引導幼兒運用句型師:現在,老師請小朋友想想,端午節你還做了什麼,然後請小朋友用“不僅……還……”編成完整的句子告訴老師教師引導幼兒,端午節要包粽子 賽龍舟 做香包幼:端午節,我不僅在家幫媽媽包粽子,還和爸爸一起看賽龍舟。

  幼:(幼兒運用句型,自由回答)

  四、鞏固和遷移講述經驗,教師可透過生活中其他的經驗講述,鞏固句型運用

  教師引導:小朋友們,你們動腦筋想象,平時生活中,我們還可以用“不僅……還……”說哪些句子呢?

  教師示範:比如說,今天我在家不僅疊了自己的被子,還打掃了地板,媽媽誇我是個好孩子。

  教師引導幼兒大膽發言,運用句型講述平時生活經驗重點指導:幼兒能用完整的語言進行講述活動評析。此次活動透過濃厚的端午節節日氣氛激發幼兒的興趣,使幼兒感受到濃重的節日氣氛和民族情感,從而引出句型,讓幼兒在不斷理解認知的過程中運用此句型進行語言講述,幫助幼兒學會完整的講述。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