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關於端午節的語言教案(精選12篇)

大班關於端午節的語言教案(精選12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班關於端午節的語言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班端午節的語言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知道端午節的日期以及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2.瞭解端午節的來歷,指導一些特殊的端午節物品,萌發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對屈原產生崇敬之情。

  活動準備:

  1.掛圖30號;《小朋友的書·我愛夏天》

  2.ppt,粽子;香袋;長命縷;雄黃酒;龍舟圖片。

  3.建議家長事先為幼兒講述端午節的有關風俗。

  活動過程:

  1.瞭解端午節有關物品。

  師:(教師出示粽子,龍舟,香袋,長命縷,雄黃酒圖片)小朋友看看圖片,你們認識這些東西嗎?他它們叫什麼名字呢?

  幼:粽子,龍舟(船),香袋、

  師:我們可以在圖片中看到粽子,有龍舟,有香袋,還有的師什麼東西呢?有沒有小朋友知道的呢?

  幼:水/酒、

  師:圖片中的東西一起復述一遍

  你見過這些東西嗎?在哪裡見到的?

  幼:見過。家裡,商店裡

  師:現在,我們在家裡,店裡很容易看到這些物品,那小朋友們知道這些東西是在哪個節日裡要用到的嗎?

  幼:端午節

  師:老師聽到好多小朋友說端午節,你們是怎麼知道端午節的呢?

  幼:我爸爸/我媽媽給我講的。

  師:小朋友們很認真,把爸爸,媽媽告訴你們的節日記下來了。沒有錯,這些東西呢,都要在端午節用的。現在老師想請一位小朋友告訴老師,端午節是每年的什麼時候?

  幼:6月6日(公曆) 五月初五(農曆)(給幼兒分析公曆,農曆)

  師: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小朋友們知道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嗎?

  幼:屈原、

  師:有小朋友知道屈原,非常聰明,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這個節日啊,和我國以為著名的詩人有關。我們一起來看看圖片,聽聽屈原的故事

  師:端午節和誰有關?

  幼:屈原

  師:小朋友們聽得都很仔細,現在人們過端午節是為了紀念誰?

  幼:屈原

  師:小朋友們都很聰明,人們為了紀念屈原過端午節;小朋友們想想,為什麼人們要紀念他啊?

  幼:人好,死了,愛國家(表達了人們對屈原怎樣的感情)

  師:因為屈原愛自己的國家,他聽到自己國家滅亡了,心裡很難受,跳進了汨羅江,小朋友們說屈原怎麼樣啊?

  幼:很偉大

  師:屈原很偉大,當時人們聽到屈原死的訊息,他們怎麼做的?

  幼:劃小船,拿粽子、雞蛋、把雄黃酒倒進江裡。

  師:人們划來小船打撈屈原的身體,為了不讓魚蝦們吃屈原的身體,把粽子、雞蛋扔進河裡,把雄黃酒倒進江中,讓水裡的動物罪暈,不去傷害屈原的身體。

  師:人們對屈原好不好啊?

  幼:好

  師:因為屈原愛國家,愛人民,所以人民也熱愛他。為了懷念他,以後農曆五月初五就成了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也就是端午節。所以在我們過端午節的時候呢,包粽子,賽龍舟也成了我們的習俗了。

  師:現在小朋友們清楚了沒有,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啊?

  幼:紀念屈原。

  師:在什麼時候?

  幼:農曆五月初五

  師:我們都要幹什些什麼事呢?

  幼:賽龍舟,包粽子

  師:我們現在呢,在完整的欣賞一下這個故事,體會一下大詩人屈原的心情,和人們對他的熱愛與懷念。

  大班端午節的語言教案 篇2

  一、活動目標:

  1、體驗民俗文化,瞭解端午節的由來。

  2、喜歡勞動,樂於參加家務。

  3、初步瞭解包粽子的方法。

  4、瞭解節日的來歷,知道節日的日子及習俗,樂於參與節日的活動。

  5、透過討論,激發過節日的情感,知道要愉快、合理地過節。

  二、活動準備:

  影片(端午節:如何包粽子)粽葉、細線、已經弄好的粽子餡、安全剪刀、盆子。

  三、活動過程

  1、匯入部分

  老師:小朋友們好!端午節快到了,老師家裡要來客人,小朋友們說說老師應該做什麼招待客人呢?

  小朋友:粽子。

  老師:小朋友們真聰明,給老師解決了一個大難題,可是老師還有一個大難題,小朋友們願不願意幫助老師啊?

  小朋友:願意。

  老師:老師家要來好多客人,可是老是一個人包粽子,忙不過來,小朋友們可以和老師一起包粽子嗎?

  小朋友:可以。

  老師:小朋友們真好。可是你們知道為什麼端午節要吃粽子嗎?(小朋友有的回答知道,有的回答不知道。)小朋友知不知道都沒有關係,下面來和老師一起一起看一個動畫片,大家就都知道了。

  2、觀看影片,瞭解端午節由來以及為什麼端午節要吃粽子

  老師:看了動畫片,小朋友們知道為什麼端午節會吃粽子了吧?小朋友們回家後可以講給爸爸媽媽聽聽看。下面我們再看一個影片,看看粽子怎麼包,完了小朋友們可要幫助老師喔。(放影片)老師:小朋友們,看看那你們前面都有那些材料,現在我們就要用這些材料包出又香又甜的粽子。大家一起來。老師先給大家示範一下。

  (提醒幼兒注意安全使用剪刀。透過影片學習及老師的示範,部分幼兒能自己摸索著包出一個大概,對於還不會或者無從下手的幼兒採用同伴幫助及老師指導,確保每個幼兒都參與到活動中)老師:哇,xx包的粽子真好看,大家快向他學習,看看他是怎麼包的,怎麼才能包的又好又快。

  3、結束部分老師總結:哇,小朋友們真是能幹,包的粽子讓老師忍不住要流口水啦。這下老師不用擔心沒法招呼客人了。謝謝小朋友們。希望大家能度過一個愉快的端午節。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粽子香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

  活動延伸

  告訴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包粽子吃,並給爸爸媽媽講述端午節的由來,度過一個充實而有意義的端午節。

  活動反思

  在設計活動的的時候想到剛剛過去的端午節,覺得是一個很好的教育契機,由於自己本身也沒有包過粽子,不知道包粽子是難是易。

  大班端午節的語言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瞭解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如:吃粽子、插艾草、划龍舟。

  2、在教師的幫助下嘗試飽粽子,瞭解粽子的各種口味。

  活動準備:

  1、插艾草、划龍舟的圖片。

  2、活動前請家長向幼兒介紹端午節的來歷和包粽子的方法。

  3、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幼兒用書中划龍舟的圖片,引出活動主題。

  教師出示圖片:小朋友,你們知道圖片上的人在幹什麼嗎?什麼節日

  人們會舉行划龍舟比賽呢?(引導幼兒知道是端午節。)

  二、引導幼兒瞭解端午節的來歷與習俗。

  1、教師:你們知道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嗎?

  2、教師請幼兒說一說。

  3、教師講述《屈原的故事》,讓幼兒瞭解端午節的由來。

  4、教師:端午節為什麼要划龍舟呢?教師講述划龍舟的來歷。

  5、教師:你們知道端午節初了吃粽子、划龍舟之外,還有什麼風格習慣嗎?教師展示艾草圖片,讓幼兒初步瞭解艾草的原因。

  6、帶領幼兒學習簡單的端午節兒歌。(兒歌:五月五,端午到,吃粽子,插艾草,划龍舟呀真熱鬧。)

  三、讓幼兒完整聽屈原的故事

  1、故事中的屈原是一位什麼人呢?

  2、他為什麼要跳江自殺呢?

  3、人們為什麼要包粽子、吃包子和划龍舟呢?

  教師小結:原來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我們國家古代的一位偉人,他的名字叫屈原,他是一位愛國主義詩人,一心為國家大事擔憂,眼看著國家就要面臨災難卻無法挽救,於是整天憂心忡忡,不久,這位懷才不遇的詩人就跳江自殺了!但是他的屍體一直都沒有找到!他自殺的時候剛好快到五月初五了,人們就把五月初五定為端午節,在端午節要賽龍舟、吃粽子。賽龍舟是為了趕跑河裡的魚蝦,怕他們吃掉屈原的屍體,在河裡投包子、粽子餵飽魚蝦,也是怕他吃掉屈原的屍體!由此可見屈原他是一位多麼受人尊重與愛戴的人啊

  大班端午節的語言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端午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它有著獨特的風俗,如:吃粽子、賽龍舟、掛香袋、系長命縷等慶祝活動,為了體驗中國民間節日特有的韻味,初步瞭解節日的習俗、瞭解端午節的風俗民情,感受中國的社會文化,我們設計了本次活動,同時,端午節又有著一個有名的來歷,讓幼兒瞭解“屈原”的故事,能激發他們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活動目標:

  1.瞭解端午節的來歷,知道端午節是中國特有的節日.

  2.能積極和同伴交流、分享,獲得更多的端午節經驗。

  3.感受端午節的熱鬧氣氛,體驗遊戲的樂趣。

  活動重點:

  瞭解端午節的各種習俗。

  活動難點:

  能積極和同伴交流、分享,獲得更多的端午節經驗

  活動準備:

  1.賽龍舟的圖片、鼓。

  2.大粽子。

  3.端午節PPT。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故事匯入。

  有一位花婆婆,他有四個孩子,雖然這四個孩子都在很遠的地方工作,但都很孝順,一到過節都會回家來看望自己的親人。(小朋友你們都知道有哪些節日呢?)忽然有一天花婆婆的四個孩子都回來了。他們每人給花婆婆帶回來了一件禮物。花婆婆非常高興,驚奇的問:“你們怎麼回來了,還帶禮物。”孩子們異口同聲的回答因為今天過節呀?花婆婆說“今天什麼節日啊”孩子們說,開啟禮物你們就知道啦。

  二、基本部分:瞭解端午節的習俗。

  1.出示第一個禮物盒――艾蒿。請幼兒觀察猜節日。

  2.依次出現香包、划龍舟的圖片、粽子請幼兒猜節日。

  3.師小結:現在你們告訴花婆婆,過的是什麼節日呀?端午節是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在這一天人們就會用這些特別的方法來慶祝。(端午節的各種來歷和傳說,最常見的傳說是為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

  4.請幼兒交流:你們過端午節都幹些什麼?隨機介紹端午節的習俗。

  艾草通常是長在田野邊,它的作用是驅蚊,辟邪,把它插在門上。)

  粽子是中國的特色點心,各地方包的形狀各異,有三角粽,有長條粽。口味不同,有紅棗餡,有肉餡,有無餡的。

  5.幼兒嘗試包粽子。

  6.播放端午節划龍舟影片,幼兒遊戲:賽龍舟。

  三、結束部分

  划龍舟出場。

  大班端午節的語言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 知道端午節的日期,瞭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

  2、 對中國的傳統文化產生初步的興趣,對屈原產生祟敬之情。

  活動準備:

  1、 請家長為孩子講述端午節的有關風俗,如吃粽子、賽龍舟、掛香袋、系長命縷等,並收集有關的圖片、資料。

  2、 粽子一串,香袋若干,長命縷若干。

  3、 《小朋友的書》每人一本。

  4、 有條件的幼兒園可準備有關端午節慶祝活動的錄影。

  活動過程:

  1、 交流經驗。

  提問:端午節是哪一天?這一天要吃什麼?戴什麼?進行哪些活動?藉助圖片和實物,在寬鬆的氣氛中,師幼一起交流所獲得的關於端午節風俗的經驗,教師作適當補充。

  2、瞭解端午節的由來。

  提問:你們知道端正午節為什麼會有這些風俗嗎?

  如果有幼兒知道,請該幼兒來講述。

  3、 講述屈原的故事。

  教師藉助《小朋友的書》給幼兒講述屈原的故事和吃粽子、賽龍舟的由來,激發幼兒對屈原的崇敬心情。

  4、 講述其他風俗的由來。

  5、 觀看有關端午節慶祝活動的錄影,瞭解節日的民間慶祝活動。

  6、 品嚐粽子。

  幼兒邊品嚐粽子,邊觀察粽子的外形、用料、包裹方法等。

  大班端午節的語言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感受傳統節日氣氛,激發幼兒對傳統文化節日的興趣和民族自豪感(情感方面)

  2幫助幼兒瞭解我國傳統文化節日端午節的來歷及風俗習慣(認知方面)

  活動準備:

  1、影片(端午節兒歌)

  2、圖片(粽子、龍舟、香囊等)

  3、實物:粽子、香囊

  活動過程:

  一匯入播放影片

  1問題匯入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五月初五是什麼節日嗎?

  幼:端午節

  師:那小朋友們知道端午節我們都要做什麼事情來慶祝呢?

  幼:賽龍舟

  師:哇小朋友們都知道端午節要做這麼多事?那你們知不知道為什麼端午節要包粽子賽龍舟呢?

  2、教師講述端午節的來歷。

  3教師再次提問:好了,小朋友們,聽完了這個故事,你們現在知道我們端午節包粽子賽龍舟是為了紀念誰呀?

  幼:屈原

  二、給掛圖選字活動。(鞏固上面學的端午節知識)

  1、師:在黑板上掛有關端午節的圖片,請小朋友選字貼在圖片的下面。

  2、幼:選字活動

  三、看影片,學兒歌。(再次鞏固有關端午節知識)

  師:教讀《端午節兒歌》

  五月五,端午到

  賽龍舟,真熱鬧

  吃粽子,帶香包

  蚊蟲不來身邊鬧

  幼:跟著老師和影片一起學習《端午節兒歌》

  教學反思:

  端午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它有著獨特的風俗,如:吃粽子、賽龍舟、佩香囊、懸白艾、掛菖蒲、飲抹雄黃酒等。利用端午節,開展主題活動,既能鍛鍊和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又能增進兒童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瞭解和興趣。同時,端午也是紀念屈原、秋瑾等先輩的特殊日子,可以藉端午節,緬懷先輩,傳承民族精神。

  大班端午節的語言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端午節賽龍舟》是一個情節生動易於幼兒理解的兒童故事,以端午節的由來為線索,描繪了愛國主義詩人屈原為國盡忠卻慘遭陷害而傷心投江,人們借划龍舟、投粽子驅散江中之魚,保護自己敬愛的英雄。故事形象鮮明,情節耐人尋味。活動中通引導幼兒傾聽故事、理解故事內容,體會屈原的愛國主義情懷,鼓勵幼兒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萌發幼兒的崇敬之情。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初步瞭解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習俗的由來。

  2.能說出人們為什麼喜歡屈原,用什麼方法保護屈原的身體。

  3.對愛國主義屈原產生崇敬之情,萌發初步的愛國主義情感。

  活動準備

  1.和家長一起蒐集賽龍舟資料,瞭解賽龍舟的傳說。

  2.教學課件

  活動建議

  1.播放賽龍舟圖片,激發幼兒聽故事的興趣。

  提問:這是哪個節日的習俗?端午節還有哪些習俗?人們為什麼在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

  2.利用教學課件,採用關鍵中斷法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初步瞭解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習俗的由來。

  (1)故事第 1 段後提問:每年端午節這天人們會做哪些事情?引導幼兒說出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

  (2)講述故事第 2 段提問:人們為什麼喜歡屈原?讒臣為什麼要把屈原趕走?他們是怎麼做的?楚王又是怎麼做的?楚國最後怎麼了?引導幼兒理解屈原的偉大成就和精忠報國之心以及楚王聽信讒言導致亡國之痛。豐富詞彙:讒臣、吞併。

  (3)講述故事第 3 段提問:屈原為什麼傷心?他為什麼要投江?引導幼兒理解屈原因報國無門,不願受喪國之辱而投江。並引導幼兒結合生活經驗,感受祖國的強大和生活的幸福。

  (4)講述故事第 4 段提問:屈原投江後,他的僕人是怎樣做的?附近百姓是怎樣做的?為什麼?引導幼兒理解人們對屈原的敬愛之情和急於尋找屈原的焦急。

  (5)講述故事第 4 段提問:人們找不到屈原的身體,他們做了什麼? 為什麼?引導幼兒理解人們對屈原的敬愛之情。

  3.完整欣賞故事,引導幼兒理解屈原的悲壯經歷,激發幼兒的愛國主義情感。

  討論:屈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人們為什都很敬愛他?如果楚王信任他,採納他的建議出國會怎樣?

  4.播放人民代表大會影片,激發幼兒學好本領張大為祖國做貢獻的願望。

  提問:這是在召開什麼會議?為什麼要召開人民代表大會?我們現在應該怎樣做,才能像屈原一樣為國家提出好建議?

  小結:我國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全國各地人民代表將人們的好建議透過大會反映給國家領導人,然後共同商量出好辦法,大家共同努力讓我們的國家越來越強大,人民的生活越來越幸福。所以我們現在就要學好各種本領,長大為祖國做出自己的貢獻。

  附:故事

  端午節賽龍舟

  每年的五月初五,都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在這一天,人們不僅會吃好吃的粽子,而且會在江上舉辦好看的龍舟比賽。

  在很久很久以前的戰國時期,其中有一個叫楚國的國家,有一位大臣,他的名字叫做屈原。屈原不僅聰明能幹,而且十分熱愛自己的祖國,

  楚國的人民都很喜歡他。屈原一心想使自己的國家更加強大,經常向國君提出好的建議,可是,一些讒臣卻不這樣認為,他們聯合起來要把屈原趕走,他們還經常在楚王面前說屈原的壞話,“別聽屈原的,他說的不對。”楚王信以為真,居然將屈原流放到了遙遠而荒涼的地方,由於不採納屈原的建議,沒過多久,楚國就被敵國吞併了。

  聽說自己的祖國滅亡了,屈原非常地傷心。五月初五這一天,屈原抱著一塊大石頭,來到了汨羅江邊,他跳入了滾滾流淌的江水中,再也沒有上來。

  屈原的僕人聽說他跳江了,趕緊沿著江邊尋找他的屍體。可是,他找啊找,找啊找,一直走到了洞庭湖,都沒有看到屈原的屍體。“嗚嗚嗚……”僕人著急得大哭起來,附近的百姓們聽到聲音,趕緊划著船兒圍了過來,“你為什麼哭啊?”僕人說:“我家先生跳江自殺了,我一個人,力量微小,連他的屍體也撈不上來。”百姓們聽說敬愛的屈原先生跳江了,既悲痛,又著急,“沒關係,我們幫你一起找。” 於是百姓們紛紛划起自己的小船,向洞庭湖駛去,可是,他們找了好久好久, 都沒有找到屈原的屍體。

  有位漁夫提議說:“屈原先生是個好人哪,咱們不能讓他餓著。”於是,他將隨身攜帶的飯糰扔進了江中,飯糰丟到水裡,很快就被魚蝦吃掉了。“這該怎麼辦呢?屈原先生根本吃不到啊,咱們以後用葦葉把飯糰包起來,然後再丟到水裡,這樣魚蝦就吃不了。”大家都覺得這個建議好,從此以後,他們就用葦葉包著飯糰,再用綵線纏上,漸漸的就演變成了粽子。後來,人們為了紀念偉大的屈原先生,就在每年的五月初五這一天,以賽龍舟、吃粽子等形式來祭奠他,於是就有了端午節賽龍舟。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活動就演變成了我們今天所熟知——端午節。

  大班端午節的語言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 瞭解端午節的傳說及人們在節日中的習俗。

  2、 培養幼兒的言語表達力。

  3、 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4、 願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5、 能自由發揮想像,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

  活動準備:

  粽子、艾草、蒜頭、鴨蛋網等。

  活動過程:

  1、 談話匯入。

  提問:你們吃過粽子嗎?吃過哪些味道的粽子? (鮮肉粽子、鹹肉粽子、 紅棗粽子、赤豆粽子、花生粽子 …… 你喜歡吃哪種粽子?

  2、 為什麼在這段時間裡人們都要包粽子、吃粽子? (幼兒討論後,教師可以向幼兒介紹端午節的'傳說)

  說說端午節的古老故事。

  3、 提問:你們知道端午節還有哪些習俗? (門前掛艾草和蒜頭、賽龍船、胸前掛鴨蛋網)。

  教師出示艾草、蒜頭,瞭解它們的特徵,討論它們可能有的用途。

  4、 拓展談話範圍:為什麼在端午節時家家戶戶門前掛艾草和蒜頭?(幼兒討論)

  教師小結:從端午節開始天氣會越來越熱,蚊子、蟲子也越來越多,疾病容易流行。古時還沒有發明滅蚊劑,但古代中國人非常聰明,愛動腦筋,利用艾草、蒜頭的特殊氣味將它們掛在門框上,用以驅除蚊蟲。 出示鴨蛋網,討論鴨蛋網的用處及來歷,並欣賞鴨蛋網的造型、結構美。

  5、活動延伸:請幼兒將自己的鴨蛋網帶到園,分組談論自己的鴨蛋網的形狀、來源,欣賞其結構美。

  活動反思:

  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設計並組織有關端午節的主題教育活動,是為了讓幼兒更好地瞭解端午節,感受端午節豐富的文化內涵,激發初步的愛國主義情感。中華民族的文化源遠流長,大班幼兒的認知特點具體直觀形象,本活動開始部分我讓幼兒初步感知一些中國民俗文化,出示了粽子、龍舟、香袋等,激發幼兒對民族文化的興趣和情感,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認識。

  大班端午節的語言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感受傳統節日氣氛,激發幼兒對傳統文化節日的興趣和民族自豪感(情感方面)

  2.幫助幼兒瞭解我國傳統文化節日端午節的來歷及風俗習慣(認知方面)

  3.讓幼兒學會完整講述生活經驗,發展語言講述連續性(技能方面)

  活動準備

  1.影片(屈原的故事,端午節的來歷)

  2.各種形狀的粽子(長的,稜角的,扁的)

  活動過程

  一、匯入,播放影片

  1.問題匯入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五月初五是什麼節日嗎?

  幼:端午節。

  師:那小朋友們知道端午節我們都要做什麼事情來慶祝呢?

  幼:賽龍舟,包粽子,吃粽子,做香包……

  師:哇 小朋友們都知道端午節要做這麼多事?那你們知不知道為什麼端午節要包粽子賽龍舟呢?

  2.教師播放影片(端午節的來歷)

  3.教師再次提問:好了,小朋友們,聽完了這個故事,你們現在知道我們端午節包粽子賽龍舟是為了紀念誰呀?

  幼:屈原。

  二、幼兒運用已有經驗講述

  1.師:小朋友們,你們在家吃過粽子嗎?粽子長什麼樣呀?

  幼兒答:圓圓的,有角的,長長的。

  師:老師今天也帶來了好多粽子,請小朋友們摸摸看,這些粽子都是什麼形狀呢?(教師以小組形式分發粽子,請小朋友觀察)幼兒自由回答,教師適時引導

  2.師:好了, 現在老師再請小朋友們告訴你身邊的小朋友,你吃過的粽子都是什麼餡兒的,是甜的?鹹的?還是辣的?(幼兒與鄰座夥伴結成對子,輪流講述)

  三、引進新的講述經驗,運用句型“不僅……還……”

  1.教師透過提示引進新的講述經驗師:小朋友們,端午節,我們不僅包各種形狀的粽子,還品嚐了各種口味的粽子,對嗎?

  2.教師引導幼兒運用句型師:現在,老師請小朋友想想,端午節你還做了什麼,然後請小朋友用“不僅……還……”編成完整的句子告訴老師教師引導幼兒,端午節要包粽子 賽龍舟 做香包幼:端午節,我不僅在家幫媽媽包粽子,還和爸爸一起看賽龍舟。

  幼:(幼兒運用句型,自由回答)

  四、鞏固和遷移講述經驗,教師可透過生活中其他的經驗講述,鞏固句型運用

  教師引導:小朋友們,你們動腦筋想象,平時生活中,我們還可以用“不僅……還……”說哪些句子呢?

  教師示範:比如說,今天我在家不僅疊了自己的被子,還打掃了地板,媽媽誇我是個好孩子。

  教師引導幼兒大膽發言,運用句型講述平時生活經驗重點指導:幼兒能用完整的語言進行講述活動評析。此次活動透過濃厚的端午節節日氣氛激發幼兒的興趣,使幼兒感受到濃重的節日氣氛和民族情感,從而引出句型,讓幼兒在不斷理解認知的過程中運用此句型進行語言講述,幫助幼兒學會完整的講述。

  大班端午節的語言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感受傳統節日氣氛,激發幼兒對傳統文化節日的興趣和民族自豪感(情感方面)

  2.幫助幼兒瞭解我國傳統文化節日端午節的來歷及風俗習慣(認知方面)

  3.讓幼兒學會完整講述生活經驗,發展語言講述連續性(技能方面)活動準備

  4.影片(屈原的故事,端午節的來歷)

  5.各種形狀的粽子(長的,稜角的,扁的)

  活動過程

  一 、匯入 播放影片

  1.問題匯入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五月初五是什麼節日嗎?

  幼:端午節 ······師:那小朋友們知道端午節我們都要做什麼事情來慶祝呢?

  幼:賽龍舟···包粽子···吃粽子···做香包···· ···師:哇 小朋友們都知道端午節要做這麼多事?那你們知不知道為什麼端午節要包粽子賽龍舟呢?

  2.教師播放影片(端午節的來歷)3教師再次提問:好了,小朋友們,聽完了這個故事,你們現在知道我們端午節包粽子賽龍舟是為了紀念誰呀?

  幼:屈原二 幼兒運用已有經驗講述1 師:小朋友們,你們在家吃過粽子嗎?粽子長什麼樣呀?

  幼兒答 ···· 圓圓的 有角的 長長的師:老師今天也帶來了好多粽子 清小朋友們摸摸看 這些粽子都是什麼形狀呢(教師以小組形式分發粽子,請小朋友觀察)幼兒自由回答,教師適時引導2 師:好了, 現在老師再請小朋友們告訴你身邊的小朋友,你吃過的粽子都是什麼餡兒的,是甜的?鹹的?還是辣的?(幼兒與鄰座夥伴結成對子,輪流講述)三 引進新的講述經驗 運用句型"不僅···還···"1 教師透過提示引進新的講述經驗師:小朋友們,端午節,我們不僅包各種形狀的粽子,還品嚐了各種口味的粽子,對嗎?

  3.教師引導幼兒運用句型師:現在,老師請小朋友想想,端午節你還做了什麼,然後請小朋友用"不僅···還···"編成完整的句子告訴老師教師引導幼兒,端午節要包粽子 賽龍舟 做香包幼:端午節,我不僅在家幫媽媽包粽子,還和爸爸一起看賽龍舟。

  幼:·······(幼兒運用句型,自由回答)四 鞏固和遷移講述經驗教師可透過生活中其他的經驗講述鞏固句型運用教師引導:小朋友們,你們動腦筋想象,平時生活中,我們還可以用"不僅···還···"說哪些句子呢?

  教師示範:比如說,今天我在家不僅疊了自己的被子,還打掃了地板,媽媽誇我是個好孩子。

  教師引導幼兒大膽發言,運用句型講述平時生活經驗重點指導:幼兒能用完整的語言進行講述活動評析此次活動透過濃厚的端午節節日氣氛激發幼兒的興趣,使幼兒感受到濃重的節日氣氛和民族情感,從而引出句型讓幼兒在不斷理解認知的過程中運用此句型進行語言講述,幫助幼兒學會完整的講述。

  大班端午節的語言教案 篇11

  活動目標:

  1.知道端午節的日期以及端午節的由來;

  2.瞭解端午節的風俗習慣;

  3.學會完整講述生活的經驗,學習兒歌;

  活動準備:

  電子白板、課件PPT

  活動過程:

  一、活動匯入

  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種美味的食物,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到底是什麼?【幻燈片飛入一張粽子圖片】教師:對!這美味的食品就是粽子。

  二、活動過程

  1.介紹粽子的不同口味

  教師:你們都認識這是粽子,那肯定都吃過粽子的,能告訴老師你最喜歡吃什麼口味的粽子嗎?請幼兒回答。幼兒回答完成後,教師進行總結:有的人喜歡吃甜甜的粽子,糯米里裹著蜜棗、豆沙、葡萄乾,還有的人和老師一樣喜歡吃香香的肉粽子,那就讓我們一起來找一找這些粽子裡有沒有你們想要吃的呢?【幻燈片旋轉插入,聚光燈功能逐一呈現圖上四張小圖】(為幼兒展示剝開的各種口味的粽子,加強幼兒對粽子內部的細節感受)請幼兒回答。

  2.介紹粽子的不同形狀

  教師:粽子的口味是各種各樣,粽子的形狀也各不相同。我們再來一起來找一找,你吃過的粽子是什麼形狀的呢?【百葉窗插入一張圖片,聚光逐一呈現四張小圖片】為幼兒介紹粽子包裹的不同形狀。

  3.知道端午節的日期以及端午節的由來

  粽子的口味和形狀都不一樣,那麼小朋友們知不知道我們都在一年中的什麼節日來吃粽子呢?來一起看個短片瞭解一下吧!【PPT連結插入DVD影片《屈原的故事》】觀看完畢後,教師進行總結。端午節又叫端陽節,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一個節日,看完了短片,那老師要來考考你們,粽子一開始是裝在什麼裡面的?幼兒回答。教師:在短片裡,我們聽到端午節裡還要幹什麼呢?幼兒回答。在幼兒回答的過程中,當有幼兒回答出在門上掛艾草菖蒲,【幻燈片點擊出一張大門的圖片,老師就請這位幼兒在電子白板上操作,點選滑鼠在大門上掛上艾草菖蒲】,當有幼兒回答出在脖子上掛香囊時【幻燈片飛入一張女幼兒圖片,請這位幼兒在電子白板上操作,點選滑鼠,為圖片上幼兒掛上香囊】,當有幼兒回答出在額頭上畫“王”字時,【幻燈片插入一張男孩圖片,請這位幼兒在電子白板上進行操作,點選滑鼠為小男孩畫上“王”字】

  4.瞭解端午節的風俗習慣

  教師小結:小朋友們都看得非常仔細,小眼睛亮亮的,聽得非常的認真,耳朵靈靈的,讓我們再一起來看看端午節的習俗吧!【PPT連結插入DVD影片《端午習俗》,豐富幼兒知識面,強化幼兒記憶】

  5.學習兒歌《端午習俗》

  端午節裡可以吃到好吃的粽子,端午節裡還可以划龍舟、掛香囊,端午節裡還有好聽的兒歌呢。來吧,讓我們一起聽一聽,學一學,跟著念一念。【PPT連結插入DVD影片兒歌《端午習俗》】幼兒跟學。

  三、結束活動

  念著好聽的兒歌,老師想和小朋友們一起去划龍舟了,可是,我的龍舟一點也不漂亮,【點選白板功能,連結插入一張黑白龍舟圖片進行講解處理】,小朋友們,快來幫幫我吧,讓我們一起為龍舟塗上鮮豔的顏色吧!【請幼兒在電子白板上點選排筆功能,選擇不同顏色給龍舟進行塗色】塗色完成,結束本次活動。

  大班端午節的語言教案 篇12

  活動目標:

  1.瞭解端午節的來歷以及地方風俗習慣。

  2.學習兒歌感受作品的語言節奏和韻律美。

  3.感受家鄉傳統節日的氣氛,激發愛家鄉的情感。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影片、畫板若干。

  活動過程:

  一、情景匯入

  1.用聚光燈效果出示粽子

  師:看!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麼?(粽子)老師一邊說一邊點開聚光燈出示粽子。你們知道粽子是什麼時候吃的?(端午節)還記得老師給小朋友講過一個關於屈原的故事?人們為了紀念屈原就把五月五屈原跳江這天成為端午節!

  2.觀看划龍舟影片,激發幼兒興趣。

  出示賽龍舟影片(點選課件影片圖示超連結出現影片動畫)

  師:小朋友你們看到影片裡的人在幹嘛什麼呀?(在划龍舟)

  總結:每個節日都有各自各的習俗與傳說,這些習俗和傳說不僅代表了我們的文化,也流傳下來許多的節慶活動,像現在端午節舉行的龍舟比賽。

  二、學習兒歌

  1.教師結合圖片有感情地朗誦兒歌:

  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首跟端午有關的兒歌,老師這裡有影片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聽一聽.

  端午習俗

  五月五,慶端陽,

  划龍舟,掛香囊,

  雄黃畫個花臉妝,

  好吃粽子香又香.

  師:剛剛兒歌的題目叫什麼?(端午習俗)對,端午習俗。那兒歌裡都說了哪些習俗呢?(老師請小朋友隨機點選四個粽子圖片,幼兒點選後出現不同的動畫)。

  2.畫板操作包粽子

  師:老師給你們準備粽葉子,現在先請小朋友新增米,喜歡什麼口味的粽子可以加入什麼材料。(孩子們透過自己的想象畫出自己想要的粽子)

  3.教師再次朗誦兒歌,引導幼兒理解,加深印象。

  師:咦,剛剛的兒歌裡面,小朋友有沒有聽出哪些音比較像呢?

  師:有的小朋友聽的很仔細,聽到了陽(yang) 和囊(nang)很相似,老師發現兒歌裡還有一些你們沒有發現,現在我們一起再來聽一聽.

  3.師幼一起念讀兒歌,重點念准以下發音:陽(yang)、囊(nang)、妝(zhuang)、香(xiang)。

  師:小朋友們知道為什麼這些音聽起來很像呢?讓老師來告訴你們吧。原來人們為了讓兒歌更好聽,讓最後一個音都聽起來很相似,這便是運用了押韻的方法。

  三、操作環節

  今天老師想請你們能不能幫助一個小女孩,她要去參加端午晚會,他不會畫雄黃妝,也不會畫香囊想請你們幫助她,你們願意嗎?

  幼兒人手一個平板,用畫圖軟體畫上香囊再用黃色在臉譜上畫上花臉妝.

  遊戲:划龍舟

  小朋友想邀請我們小朋友一起去參加端午晚會,可是要經過一條大河我們該怎麼去呢?

  師:我聽到了有小朋友說划龍舟這真是個不錯主意,現在跟老師一起學一學划龍舟的動作,我們小朋友學的真棒現在我們坐上龍舟出發吧!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