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端午節語言領域教案(精選15篇)
幼兒園大班端午節語言領域教案(精選15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透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程序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端午節語言領域教案(精選1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大班端午節語言領域教案 篇1
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設計並組織有關端午節的主題教育活動,是為了讓幼兒更好地瞭解端午節,感受端午節豐富的文化內涵,激發初步的愛國主義情感。
活動目標:
1.知道端午節的日期以及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2.瞭解端午節的來歷,指導一些特殊的端午節物品,萌發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對屈原產生崇敬之情。
活動準備:
1.掛圖30號;《小朋友的書·我愛夏天》
2.ppt,粽子;香袋;長命縷;雄黃酒;龍舟圖片。
3.建議家長事先為幼兒講述端午節的有關風俗。
活動過程:
1.瞭解端午節有關物品。
師:(教師出示粽子,龍舟,香袋,長命縷,雄黃酒圖片)小朋友看看圖片,你們認識這些東西嗎?他它們叫什麼名字呢?
幼:粽子,龍舟(船),香袋......
師:我們可以在圖片中看到粽子,有龍舟,有香袋,還有的師什麼東西呢?有沒有小朋友知道的呢?
幼:水,酒......
師:圖片中的東西一起復述一遍,你見過這些東西嗎?在哪裡見到的?
幼:見過。家裡,商店裡......
師:現在,我們在家裡,店裡很容易看到這些物品,那小朋友們知道這些東西是在哪個節日裡要用到的嗎?
幼:端午節
師:老師聽到好多小朋友說端午節,你們是怎麼知道端午節的呢?
幼:我爸爸/我媽媽......給我講的。
師:小朋友們很認真,把爸爸,媽媽告訴你們的節日記下來了。沒有錯,這些東西呢,都要在端午節用的。現在老師想請一位小朋友告訴老師,端午節是每年的什麼時候?
幼:6月6日(公曆)五月初五(農曆)(給幼兒分析公曆,農曆)
師: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小朋友們知道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嗎?
幼:屈原......
師:有小朋友知道屈原,非常聰明,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這個節日啊,和我國以為著名的詩人有關。我們一起來看看圖片,聽聽屈原的故事(教師講故事......完)
師:端午節和誰有關?
幼:屈原
師:小朋友們聽得都很仔細,現在人們過端午節是為了紀念誰?
幼:屈原
師:小朋友們都很聰明,人們為了紀念屈原過端午節;小朋友們想想,為什麼人們要紀念他啊?
幼:人好,死了,愛國家......(表達了人們對屈原怎樣的感情)
師:因為屈原愛自己的國家,他聽到自己國家滅亡了,心裡很難受,跳進了汨羅江,小朋友們說屈原怎麼樣啊?
幼:很偉大......
師:屈原很偉大,當時人們聽到屈原死的訊息,他們怎麼做的?
幼:劃小船,拿粽子、雞蛋......把雄黃酒倒進江裡。
師:人們划來小船打撈屈原的.身體,為了不讓魚蝦們吃屈原的身體,把粽子、雞蛋扔進河裡,把雄黃酒倒進江中,讓水裡的動物罪暈,不去傷害屈原的身體。
師:人們對屈原好不好啊?
幼:好
師:因為屈原愛國家,愛人民,所以人民也熱愛他。為了懷念他,以後農曆五月初五就成了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也就是?端午節。所以在我們過端午節的時候呢,包粽子,賽龍舟也成了我們的習俗了。
師:現在小朋友們清楚了沒有,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啊?
幼:紀念屈原。
師:在什麼時候?
幼:農曆五月初五
師:我們都要幹什些什麼事呢?
幼:賽龍舟,包粽子......
師:我們現在呢,在完整的欣賞一下這個故事,體會一下大詩人屈原的心情,和人們對他的熱愛與懷念。
幼兒園大班端午節語言領域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感受傳統節日氣氛,激發幼兒對傳統文化節日的興趣和民族自豪感(情感方面)
2.幫助幼兒瞭解我國傳統文化節日端午節的來歷及風俗習慣(認知方面)
3.讓幼兒學會完整講述生活經驗,發展語言講述連續性(技能方面)
活動準備
1.影片(屈原的故事,端午節的來歷)
2.各種形狀的粽子(長的,稜角的,扁的)
活動過程
一、匯入,播放影片
1.問題匯入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五月初五是什麼節日嗎?
幼:端午節。
師:那小朋友們知道端午節我們都要做什麼事情來慶祝呢?
幼:賽龍舟,包粽子,吃粽子,做香包……
師:哇小朋友們都知道端午節要做這麼多事?那你們知不知道為什麼端午節要包粽子賽龍舟呢?
2.教師播放影片(端午節的來歷)
3.教師再次提問:好了,小朋友們,聽完了這個故事,你們現在知道我們端午節包粽子賽龍舟是為了紀念誰呀?
幼:屈原。
二、幼兒運用已有經驗講述
1.師:小朋友們,你們在家吃過粽子嗎?粽子長什麼樣呀?
幼兒答:圓圓的,有角的,長長的。
師:老師今天也帶來了好多粽子,請小朋友們摸摸看,這些粽子都是什麼形狀呢?(教師以小組形式分發粽子,請小朋友觀察)幼兒自由回答,教師適時引導
2.師:好了,現在老師再請小朋友們告訴你身邊的小朋友,你吃過的粽子都是什麼餡兒的,是甜的?鹹的?還是辣的?(幼兒與鄰座夥伴結成對子,輪流講述)
三、引進新的講述經驗,運用句型“不僅……還……”
1.教師透過提示引進新的講述經驗師:小朋友們,端午節,我們不僅包各種形狀的粽子,還品嚐了各種口味的粽子,對嗎?
2.教師引導幼兒運用句型師:現在,老師請小朋友想想,端午節你還做了什麼,然後請小朋友用“不僅……還……”編成完整的句子告訴老師教師引導幼兒,端午節要包粽子賽龍舟做香包幼:端午節,我不僅在家幫媽媽包粽子,還和爸爸一起看賽龍舟。
幼:(幼兒運用句型,自由回答)
四、鞏固和遷移講述經驗,教師可透過生活中其他的經驗講述,鞏固句型運用
教師引導:小朋友們,你們動腦筋想象,平時生活中,我們還可以用“不僅……還……”說哪些句子呢?
教師示範:比如說,今天我在家不僅疊了自己的被子,還打掃了地板,媽媽誇我是個好孩子。
教師引導幼兒大膽發言,運用句型講述平時生活經驗重點指導:幼兒能用完整的語言進行講述活動評析。此次活動透過濃厚的端午節節日氣氛激發幼兒的興趣,使幼兒感受到濃重的節日氣氛和民族情感,從而引出句型,讓幼兒在不斷理解認知的過程中運用此句型進行語言講述,幫助幼兒學會完整的講述。
幼兒園大班端午節語言領域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感受遊戲的快樂。
2、養成仔細傾聽的習慣,能用語言清楚連貫的表達。
活動準備:
PPT、3只粽子。
活動過程:
一、匯入
1、今天劉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故事,猜猜看可能是什麼故事呢?
2、出示PPT,幼兒猜測故事內容。
小結:猜了那麼多,都很有可能哦,到底是個什麼故事呢?我們來看看。
二、欣賞故事
1、出示故事名字《粽子裡的故事》
吃過粽子嗎?什麼味道的?(豆沙、肉、蛋黃)
小結:原來粽子裡面可以包各種各樣的餡兒,那你們知道什麼時候要吃粽子呢?
2、簡單講述粽子的來歷: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這一天我們要吃粽
子。這是我們中國人的節日,大家要記住哦。
3、那麼《粽子裡的故事》會講些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4、分段觀看PPT,欣賞故事,
(在密密的樹林裡也就不能把找來的故事講給小朋友們聽了。)
那怎麼辦呢?(幼兒討論)
看看老奶奶是怎麼做的。
5、繼續欣賞故事(老奶奶採來一把箬葉誰就能講出有趣的故事來。)
原來奶奶把故事包在粽子裡,誰吃了粽子,誰就能講故事。
6、松鼠圖片
誰來了?小松鼠來幹什麼,小松鼠吃了粽子講出故事了嗎?
小結:小松鼠吃了粽子,可是“吱吱吱”的講不出來。
7、狐狸圖片
小狐狸吃了粽子能講出故事來嗎?
小結:小狐狸吃了粽子,“哩哩哩”的講不出來。
8、繼續欣賞故事(接著只好搖搖頭。)
小結:小動物雖然吃了粽子,但它們不會講話,講不出故事,怎麼辦呢?真著急。
9、繼續欣賞故事(小松鼠,小狐狸她一定把這些故事講給小朋友們聽。)
小結:粽子裡面藏了很多故事,小女孩吃了粽子,把故事講給小朋友聽。
三、“吃”粽子
1、老奶奶的粽子裡有故事,劉老師帶來的粽子也很神奇,來吃吃劉老師帶來的粽子,講講劉老師粽子裡的故事。
2、出示粽子一:聽話(“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講故事”。)
誰聽見了奶奶用了哪兩樣東西包粽子?(箬葉、米)
誰能把故事裡說的什麼樣的米、什麼樣的箬葉講清楚?
3、出示粽子二:悄悄話(“我愛你”)(“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講故事”。)
悄悄話是什麼意思?(輕輕講,用心聽)
(為什麼會傳錯?悄悄話是很難的,要用心聽、仔細聽、遊戲才能玩下去,我們等會兒到教室裡繼續玩。)
4、出示粽子三:祝福(互相)(“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講故事”。)
我們馬上要離開幼兒園,離開我們的好夥伴,上小學去了,那你有什麼祝福的話要跟好朋友說嗎?
你收到了什麼祝福?你祝福了誰?
四、延伸
孩子們,再過幾天就是端午節了,回到家,和奶奶一起吃吃粽子,聽奶奶講講故事,也可以把你的故事講給奶奶聽。
幼兒園大班端午節語言領域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知道端午節的日期及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瞭解端午節的來歷及習俗。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對過端午有一定印象。
課件準備:《端午節》動畫影片;“端午習俗”組圖;《過端午》兒歌音訊及圖片。
活動過程:
播放動畫影片《端午節》,引導幼兒初步瞭解端午節的由來。
你知道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什麼節日嗎?
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和誰有關?
小結: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的來歷,最廣為流傳的說法是為了紀念我國古代的偉大詩人屈原。
出示組圖“端午習俗”,引導幼兒瞭解端午節的習俗。
(教師也可出示粽子、艾草、香囊、五彩繩、彩蛋等實物)
除了吃粽子和划龍舟,你家過端午還有什麼其他習俗嗎?
圖片上的習俗你知道哪些?說說看是什麼。
小結:端午節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每到這一天,大家都會吃粽子、賽龍舟、插艾草、配香囊、戴彩繩、掛彩蛋。
播放兒歌音訊及圖片《過端午》,帶領幼兒誦讀兒歌。
我們把端午節的一些習俗編成了一首兒歌,來聽聽看吧。
跟著老師念一念。
活動延伸:
區域活動
1.在生活區,投放粽葉、糯米、餡料、繩子等,組織幼兒親手包粽子。
2.在美工區,投放繪畫彩蛋,組織幼兒畫彩蛋。
日常活動
製作簡單的報紙圈,組織幼兒到操場上模仿划龍舟的動作,分組合作協調向前快跑。
家園共育
請家長在端午節讓幼兒儘可能多地感受端午習俗。
附【兒歌】
過端午
五月五,是端午。
門插艾,香滿堂。
吃粽子,灑白糖。
龍舟下水喜洋洋。
幼兒園大班端午節語言領域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嘗試模仿划龍舟動作,兩兩合作協調向前快跑。
2、積極參加競賽活動,體驗與同伴合作遊戲的快樂。
3、簡單瞭解節日的來歷,知道其全稱、日期和意義。
4、體驗人們互相關心的美好情感。
活動準備:
“皮筋龍舟”若干。
活動過程:
1、模仿賽龍舟的動作(划船、打鼓、擦汗等)。
2、遊戲:《划龍舟》。
(1)討論兩兩合作划龍舟的方法。
★指導語:兩人一組怎樣能把龍舟劃得又快又好?
(2)自由結伴嘗試合作划龍舟。
(3)划龍舟比賽(分組接力比賽)。
3、聽音樂做全身放鬆動作。
教學反思:
本次的活動內容"賽龍舟"選材教好。首先考慮到了幼兒的興趣特點,有利於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整個活動是從幼兒的興趣出發,注重綜合性、趣味性,寓教育於生活、遊戲之中。同時,"賽龍舟"活動具有民族特點,與亞運會也有相關性。
幼兒園大班端午節語言領域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端午節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有著豐富的民俗文化。《綱要》中指出:“要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引導幼兒實際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與優秀,感受家鄉的變化和發展,激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端午節》是一首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是兒歌,以淺顯的語言表達了端午節的地方風俗習慣。本此次活動從引導幼兒回憶端午節習俗入手,幫助幼兒理解兒歌內容,感知端午節的民俗文化,引導幼兒大膽運用有節奏的朗誦,體驗兒歌的韻律美。
教學目標
1、瞭解端午節的來歷以及地方風俗習慣。
2、學習兒歌,感受作品的語言節奏和韻律美。
3、嘗試仿編兒歌,體驗創作的快樂。
教學準備
經驗準備:瞭解端午節來歷和習俗物質準備: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1、談話交流,回憶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
提問:端午節就要到了人們是怎樣過端午節的?為什麼要過端午節?
小結:每個節日都有各自各的習俗與傳說,這些習俗和傳說不僅代表了我們的文化,也流傳下來許多的節慶活動,像現在端午節舉行的包粽子、插艾蒿、掛香囊、龍舟比賽等。
2、結合教學課件欣賞詩歌,引導幼兒初步理解兒歌內容。
(1)組織幼兒交流傾聽兒歌后的感受。提問:兒歌裡說了什麼?你的心情怎樣?
(2)根據幼兒的回答,播放相應的課件,引導幼兒理解兒歌內容。
3、結合課件,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容,感受作品的語言節奏和韻律美。
(1)教師再次朗誦兒歌,引導幼兒理解,加深印象。提問:剛剛的兒歌裡面,你聽出哪些音比較像?
小結:小朋友聽的很仔細,聽到了陽(yang)和囊(nang)很相似,老師發現兒歌裡還有一些你們沒有發現,現在我們一起再來聽一聽。
(2)引導幼兒和老師一起念讀兒歌,重點念准以下發音:陽(yang)、囊(nang)、妝(zhuang)、香(xiang)。
提問:為什麼這些音聽起來很像?
小結:原來人們為了讓兒歌更好聽,讓最後一個音都聽起來很相似,這便是運用了押韻的方法。
(3)引導幼兒朗誦兒歌,感受作品的節奏感。
提問:第1段兒歌前兩句有幾個字?最後一句話有幾個字?第2段、
第3段呢?這樣朗誦起來有神們感覺?
小結:這首兒歌每一段第1、2句都是3個字,最後一句都是7個字。這樣的兒歌朗誦起來既整齊又有有節奏感,給人美的享受。
4、引導幼兒有節奏的朗誦兒歌,體驗兒歌的節奏感和韻律美。
5、引導幼兒大膽想象,嘗試仿編兒歌。
端午節還有哪些活動?我們一起把這些活動也編到兒歌裡吧!鼓勵幼兒用兒歌裡的句式結構進行仿編活動,體驗創作的快樂。
附兒歌
端午節
端午節,豔陽照,家家門上插艾蒿。
掛絲線,戴香包,娃娃樂得蹦又跳。
吃粽子,劃龍船,紀念屈原永記牢
幼兒園大班端午節語言領域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瞭解端午的名稱,來歷及習俗,知道端午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2、能夠自己動手做粽子,喜歡與同伴交流過端午的經歷。
3、萌發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喜愛之情。
4、簡單瞭解節日的來歷,知道其全稱、日期和意義。
5、讓幼兒知道節日的時間。
活動重難點:
重點:自己動手做粽子。
難點:萌發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喜愛之情。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
《認識端午》多媒體課件;超輕黏土及製作工具;做好的粽子樣品。
經驗準備:
幼兒有過端午的經驗。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用兒歌匯入,引出主題,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教師:小朋友們,老師這裡有一首兒歌,你們要仔細聽,"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掛香囊;五彩線,手腕綁;吃粽子,小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小朋友們,你們知道這首兒歌說的是哪個節日嗎?
幼兒:端午節
二、基本部分
(一)介紹端午的來歷和習俗。
1、教師提問:小朋友們,你們知道端午節是哪一天嗎?
幼兒:五月初五。
教師:那你們知道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嗎?
幼兒:不知道。
2、教師講述屈原的故事,讓幼兒瞭解端午節的由來。
3、教師引導幼兒交流每年家裡都是怎樣過端午節的。
4、教師小結:過端午節的時候都要吃粽子,戴五彩繩,賽龍舟,採艾草。
(二)引導幼兒深入瞭解粽子。
1、教師提問幼兒都吃過什麼樣的粽子,讓幼兒相互交流。
2、教室出示各種種類粽子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粽子的形狀的種類。
(三)引導幼兒自己動手做粽子。
1、教師:我們看到這麼多的粽子,接下來就去做一個自己喜歡的粽子吧,做完之後還要給自己的粽子起一個好聽的名字吧!
2、教師引導幼兒自己動手做粽子,感受自己做粽子的樂趣。
三、結束部分
1、幼兒做完粽子後,教師讓幼兒向大家介紹自己做的粽子和給粽子起的名字。
2、教師對幼兒的表現進行表揚。
教師:老師在繪畫區準備了很多的`畫紙和畫筆,小朋友們去畫出一副自己心裡的端午節吧!
活動延伸;
1、藝術領域:畫龍舟。
2、語言領域:講述屈原的故事。
3、手工活動:做五彩繩。
活動反思:
在近期的業務學習中,園長曾指出我們老師目前所存在的問題:缺乏時代性和時尚性,活動設計不能很好地貼近生活,自己好好想想,的確平時可能過分地依賴“學習”一書,把以往比較重視的節日教育等方面都拋之腦後了,有的時候也只是在晨談活動中偶爾提起一下,以為孩子記住節日的名稱和日期就行了,卻不曾想到,就在這一次次不重視中,孩子喪失了無數獲取知識,增強民族自豪感的機會。因此,趁端午節來臨之際,趕快糾正自己之前的錯誤做法,設計並實施了這樣一次端午節活動。
其實這樣的活動不僅有利於孩子的發展,同時也是對老師的資訊量和知識量提出了一定的挑戰,只有當老師自己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才有可能不誤人子弟,因此在本次活動前,我自己首先收集了一些關於端午節的資料,尋找到一些課件,希望透過這些資料,讓孩子更好地獲取到有關端午節的知識。整個活動,因為自己事先做的準備比較充分,因此對孩子的回應比較遊刃有餘,同時對孩子的一些疑惑也能解答地比較到位。
縱觀整個活動,我覺得涵蓋的知識量是比較大的,所以每一個點並沒有挖得很深很透,對孩子來說是有一定的難度的,因此包粽子的環節最後我沒有實施,把它當做之後的一個延伸活動來進行。
從孩子的表現來看,他們的興趣很高,能夠投入到活動中,透過這個活動,他們知道了屈原,瞭解了粽子的製作過程,這兩個點是他們比較關注的,我想如果把這些環節設計成幾個小活動,可能會更好,畢竟對於中班孩子來說,在一個活動中解決太多的問題是有很大難度的,這是我考慮不周的地方。
幼兒園大班端午節語言領域教案 篇8
設計意圖: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過端午節是我國兩千多年來的習慣,為了讓幼兒更好地瞭解端午節,感受端午節豐富的文化內涵,激發初步的愛國主義情感,豐富生活經驗,今年端午節我們即將開展“粽子飄香”的活動,讓小朋友們在活動中進一步瞭解中國傳統節日的習俗,用心去體驗我國的傳統節日中蘊涵的意義。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瞭解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並瞭解端午節的風俗和來歷。
2、引導幼兒學習簡單地包粽子(摺紙),並進行線描裝飾。
3、培養幼兒創新意識及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粽子飄香》、《屈原的故事》的欣賞課件,長條狀的紙條與幼兒人數相等,綵帶、油性筆等。
活動過程:
一、引出話題。
師:小朋友,明天我們因為什麼節日放假呢?(端午節)那你們知道端午節嗎?誰能告訴我端午節是什麼時候?在這一天,我們會吃什麼?(粽子)今天老師也為小朋友帶來了很多的粽子,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吧!
小結:粽子的形狀真有趣!有三角形的、有四角形的、有長條形的等等,並且有多種口味的,有肉粽、有豆沙粽、有紅棗粽等等。
二、故事欣賞。
師:那你們知道端午節這一天為什麼要吃粽子呢?讓我們一起來聽一段故事,聽完你就知道為什麼了。
1、幼兒欣賞故事內容。
2、提問。
①吃粽子是為了紀念誰?
②端午節這一天除了吃粽子,還有哪些活動啊?(飲雄黃酒、賽龍舟、佩香囊、戴五彩線等等)
三、教師示範講解:
師:為了表示我們對屈原敬佩與緬懷之情,讓我們也一起來學包粽子好不好?
——教師示範講解:
1、先將紙條一端折成一個三角形;
2、順著三角形的一邊正反來回折,將整張紙條折成連續的多個三角形;
3、開啟三角形;
4、在紙條的起端,順著折縫攏成一個立體的形狀,似錐形;
5、順著紙條上的縫往上卷繞,將紙條末端插入縫中;
6、用油性筆進行線描裝飾;
7、用綵帶捆綁裝飾。
四、幼兒製作粽子,教師巡迴指導。
幼兒園大班端午節語言領域教案 篇9
一、教學目標
1、引導幼兒瞭解端午節的由來,理解有關端午節的一些風俗習慣、吃粽子和划龍舟。
2、引導幼兒用流暢的語言,說出自己知道的端午節。幼兒嘗試用完整的內容表述出來,表達自己的見解。
3、引導幼兒明確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體驗集體吃粽子的快樂,感受端午節的節日的氛圍。
二、教學準備
1、活動前要求家長與幼兒一起了解端午節
2、賽龍舟的錄影
3、幾個不同大小的香包;幾個粽子
4、端午節《屈原的故事》
5、端午節課件PPT圖片資料。
三、教學過程
1、教師為幼兒講述故事,介紹端午節的來歷。
(1)教師出示端午節課件PPT,展示圖片,播放影片《屈原的故事》。
(2)教師總結端午節也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歷史人物屈原。
2、教師繼續播放端午節課件,進入民俗風俗環節,引導幼兒瞭解端午節的相關風俗活動。
(1)教師出示香包(粽子),引導幼兒觀看,教師介紹什麼是香包,幼兒欣賞和了解民俗文化。
(2)教師播放端午節賽龍舟影片,幼兒安靜觀看錄影,感受賽龍舟緊張、歡快的氣氛。
3、教師帶領幼兒做端午節傳統活動,賽龍舟的遊戲。
(1)將幼兒分成四組,後面小朋友手搭在前面小朋友的肩上。
(2)聽到口令後,大家一起蹲著向前走,龍舟不能斷開。
(3)教師組織幼兒在室內外開展端午節賽龍舟的遊戲,也可以幾個小組之間互相PK比賽。
4、教學延伸
教師總結以上關於端午節香包、端午節的粽子、端午節賽龍舟等都是風俗的傳統紀念儀式!
教師出示端午節粽子,分發給大家品嚐粽子,體驗本次端午節活動的快樂。感受端午節的傳統紀念意義。
幼兒園大班端午節語言領域教案 篇10
教材分析
大班幼兒有感受音樂的能力,做動作時能隨著節奏的快慢改變動作的速度,隨音樂做動作的經驗更為豐富。《包粽子》是一首山東民歌,在民間廣泛傳唱。端午節包粽子又是小朋友熟悉的一種習俗,並且已有包粽子的經驗,本次活動,從孩子們的生活經驗出發,引導幼兒在欣賞、理解音樂的基礎上創編包粽子、煮粽子的各種動作,在樂曲中有節奏的舞蹈,享受音樂帶來的快樂。
活動目標
1.在熟悉包粽子過程的基礎上,嘗試創編洗葉、裝米、壓米、扎線等包粽子動作,並隨音樂合拍地進行表演。
2.能根據音樂節奏及旋律等變化,匹配相應動作。
3.喜歡參加舞蹈活動,體驗舞蹈活動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1.音樂、煮粽子影片。
2.幼兒觀察過包粽子,瞭解包粽子的過程。
活動建議
1.欣賞音樂,感受音樂旋律,激發創編興趣。
(1)欣賞音樂,感受音樂旋律。
提問:聽了這段音樂有什麼感覺?你想幹什麼?
(2)隨著音樂自由地表現包粽子的過程。
這段音樂表現了包粽子的哪些過程,引導幼兒隨音樂試著做一做。
2.遷移包粽子經驗,嘗試創編洗葉、裝米、壓米、扎線等包粽子動作。
(1)引導幼兒回憶並創編包粽子時清洗粽葉的過程。
提問:包粽子時要先做什麼?都要做哪些事情?
如幼兒說到洗粽葉,教師將追問:你是怎樣洗粽葉的?你能做給大家看看嗎?教師在幼兒模仿動作的過程中隨機說兒歌引導幼兒根據節奏做動作。鼓勵幼兒隨音樂表現做洗粽葉的過程。
(2)引導幼兒大膽想象,隨音樂創編包粽子的過程。
啟發幼兒自主創編不同動作,表現包粽子時裝米、裝米、壓米、扎線等包粽子動作。
(3)結合煮粽子影片,引導幼兒創造性地表現煮粽子的情景。
提問:粽子包好了,現在可以吃了嗎?怎樣煮粽子的?粽子在鍋裡能不能動?為什麼?
引導幼兒創編出粽子下鍋、加水、煮熟、慶祝等動作,隨音樂表演。
提問:包粽子要先做什麼?再做什麼?用什麼動作表現洗葉?用什麼動作表現裝米?
3.隨音樂完整的進行舞蹈,感受舞蹈歡快、熱鬧的情緒。
(1)幼兒與教師共同舞蹈,對舞蹈有一個完整的印象。
(2)啟發幼兒做動作時表現出歡樂、熱鬧的勞動場面。
(3)分組互相表演。
延伸活動
將音樂放在表演區,鼓勵幼兒大膽創編舞蹈動作。
幼兒園大班端午節語言領域教案 篇11
教材分析
端午節小孩佩戴香包,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包形形色色,玲瓏奪目,深受孩子們的喜歡。大班幼兒手部肌肉的靈活性逐漸提高,他們喜歡用各種工具和材料進行製作,並能嘗試藉助輔助材料表現物體的細節特徵。本次親子活動,旨在讓幼兒在家長的指導合作過程中,探索用剪、貼、針線穿縫等技能縫製香包的方法,體驗親子製作香包的快樂,感受節日的溫馨。
活動目標
1.知道端午節有掛香包的習俗,初步瞭解香包的功用及製作材料。
2.嘗試用針縫的方法制作香包,知道與小朋友保持合適的距離,注意用針的安全。
3.體驗與家長自制香包的快樂。
活動準備
1.製作香包所需的材料:艾草、乾花、針、線、各色花布、吊墜、彩珠等等。
2.幼兒已有用針經驗。
3.民間音樂的磁帶、教學課件。
活動建議
1.利用教學課件,幫助幼兒感受香包的不同形狀。
(1)觀察香包,瞭解掛香包的用途。提問:端午節人們為什麼要掛香包?
小結:古時人們在端午節這天小孩早晨出去踏青脖子、手上和腳上掛上穿好的五彩線胸前還要掛著香包驅蟲辟邪,保護孩子們的安全。
(2)瞭解香包的不同形狀,激發自制香包的興趣。
小結:香包的形狀多種多樣,有圓形、心形的、圓柱體的、葫蘆形的、椎體的等等,色彩鮮豔,裝飾美麗,香包主要有吊繩、香包袋、吊墜三部分組成。
2.討論、探索製作香包的方法及注意事項,知道縫製香包時要與小朋友保持合適的距離,保護自己和他人安全。
(1)探討製作香包的方法和步驟,瞭解製作香包的基本流程。提問:做香包需要哪些材料?怎樣使用這些材料來做香包?
小結:首先要根據自己想製作製作的香包形狀裁剪布料進行縫合,然後安裝吊繩、製作吊墜,最後在香袋裡裝上艾草、乾花等香料。
(2)親子討論製作什麼形狀的香包,並與大家分享交流製作方法。
(3)討論做香包的注意事項,提醒家長和小朋友正確使用剪刀和針線,確保人身安全。
3.在音樂聲中,家長指導幼兒縫製香包,體驗親子製作的快樂。
4.共同欣賞、評析作品,共同分享親子製作香包的樂趣。
(1)幼兒和家長展示並講述自己的作品,重點引導講出自己作品的製作過程。
(2)引導幼兒互相評價,主要在觀察評價中感受作品的優美造型、新穎的創造想象。看!香囊漂亮嗎?
幼兒園大班端午節語言領域教案 篇12
活動目標:
1、瞭解端午的來歷和習俗,如:吃粽子、插艾草、划龍舟。
2、瞭解粽子的各種口味。
3、樂於參與端午節的活動。
4、知道端午節是幾月幾號。
活動準備:
插艾草、划龍舟的圖片,各種粽子圖片。
活動過程
一、出示划龍舟的圖片,引出活動主題。
1、出示圖片:小朋友,你們知道圖片上的人在幹什麼嗎?什麼節日人們會舉行划龍舟比賽呢?(讓幼兒知道是端午節。)
二、瞭解端午節的來歷與習俗。
1、你們知道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嗎?
2、請幼兒說一說。
3、講述〈屈原的故事〉,讓幼兒瞭解端午的由來:端午為什麼要划龍舟呢?老師講述划龍舟的來歷。
4、展示艾草圖片,讓幼兒初步瞭解插艾草的原因:你們知道端午節除了吃粽子、划龍舟之外,還有什麼風俗習慣嗎?
5、帶領幼兒學習簡單的端午兒歌:五月五,端午到,吃粽子,插艾草,划龍舟呀真熱鬧。
三、結束活動。
1、表揚上課認真的幼兒。
教學反思:
活動前幾天,老師們就已經給孩子們講解了許多關於端午節習俗。孩子們被老師講述的故事感動著,其中最為孩子們津津樂道和印象深刻的就是“屈原的故事”,透過老師的講解,孩子們瞭解了端午節的來歷及意義,瞭解了我國傳統的風俗習慣及文化。
我們開展這樣的活動,目的是讓孩子們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透過活動的開展,小朋友們都知道了農曆五月初五是一家人團聚的日子,有吃五黃、掛五端、染紅蛋、佩香包、賽龍舟、品粽子的習俗。
幼兒園大班端午節語言領域教案 篇13
教材分析
在一系列端午節主題活動中,幼兒對端午節習俗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同時對龍舟競渡活動產生了濃厚興趣。本節活動為幼兒創造親身實踐的機會,幫助幼兒瞭解龍舟競渡的不同傳說,進一步瞭解各地不同的競渡方式,在共同遊戲的過程中體驗團結協作的力量,激發幼兒熱愛傳統文化的情感。
活動目標
1.瞭解端午節龍舟的不同傳說,知道龍舟競渡是一項傳統體育活動。
2.能用多種方式蒐集關於龍舟競渡的資訊、資料,積極與同伴交流龍舟競渡的傳說。
3.積極參與遊戲,在遊戲中感受賽龍舟時的激烈氣氛,體會團隊合作精神。
活動準備
1.收集有關賽龍舟的傳說故事,以及各地龍舟競賽中方式,完成調查表。
2.紙箱龍舟4個,鼓,紙棍。
3.邀請家長志願者4-5名。
活動建議
1.組織幼兒交流《龍舟競渡調查表》,自主瞭解龍舟競渡的由來及比賽方式。
(1)請幼兒講述龍舟競渡的不同由來,知道龍舟競渡也是端午節的一種習俗。
小結:關於賽龍舟的起源,有多種說法,有祭曹娥,祭屈原,祭水神或龍神等祭祀活動,流傳最廣的一個版本是說春秋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因諫不成反遭放逐。悲憤中,屈原投汨羅江自盡。賽龍舟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興起的。由此可見,賽龍舟不僅是一種體育娛樂活動,更體現出人們心中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
(2)播放教學課件,進一步瞭解各地龍舟競渡的不同。
討論:圖上的人們正在開展什麼活動?龍舟競渡需要幾人參加?都幹什麼?他們劃的船與我們平時看到的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呢?
小結:龍舟競渡,又稱“賽龍舟”、“劃龍船”、“龍船賽會”等,是一種具有濃郁的民俗文化色彩的群眾性娛樂活動,同時也是一種有利於增強人民體質,培養勇往直前、堅毅果敢精神的體育運動。
龍舟競渡根據龍舟大小確定人數,有17人、23人等多人組成。有舵手、鼓手、劃手,需要多人齊心協力完成。
龍船競渡的船是一條龍的形狀,龍舟上有龍頭、龍身、龍尾、槳、舵。龍身上會畫有龍鱗,龍舟一般中間寬、兩頭窄,都有一個長長的龍頸,龍頭裝在長長的龍頸上,龍頭和龍尾向上稍稍翹起,好像一隻野鴨浮游在水面上,龍舟上還會插一面小紅旗。我們平時見到的船就是普通的船。
(3)播放影片,引導幼兒瞭解龍舟競渡的發展歷程。
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運動委員會於1980年5月16日作出決定,將龍舟競渡列為正式比賽專案,並每年舉行“屈原杯”龍舟賽。龍舟賽在我國南方地區開展的比較普遍,已形成一年一度的“龍舟節”。現在的龍舟競渡,已經走向國際。
2.組織幼兒玩“賽龍舟”遊戲,感受同心協力獲得成功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1)家長志願者和幼兒分組比賽,老師當裁判,聽口令後幾組同時把龍舟划向終點,先到者為勝。
(2)討論遊戲中遇到問題,分享遊戲經驗。
提問:你們在遊戲中遇到了什麼問題?(腳沒有走齊,太擠,用力不均勻)怎樣才能將龍舟劃得又快又穩?(喊口令,聽口令一起用力)
(3)再次玩遊戲,體驗成功的歡樂。
幼兒園大班端午節語言領域教案 篇14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感受傳統節日氣氛,激發幼兒對傳統文化節日的興趣和民族自豪感(情感方面)
2.幫助幼兒瞭解我國傳統文化節日端午節的來歷及風俗習慣(認知方面)
3.讓幼兒學會完整講述生活經驗,發展語言講述連續性(技能方面)活動準備
4.影片(屈原的故事,端午節的來歷)
5.各種形狀的粽子(長的,稜角的,扁的)
活動過程
一 、匯入 播放影片
1.問題匯入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五月初五是什麼節日嗎?
幼:端午節 ······師:那小朋友們知道端午節我們都要做什麼事情來慶祝呢?
幼:賽龍舟···包粽子···吃粽子···做香包···· ···師:哇 小朋友們都知道端午節要做這麼多事?那你們知不知道為什麼端午節要包粽子賽龍舟呢?
2.教師播放影片(端午節的來歷)3教師再次提問:好了,小朋友們,聽完了這個故事,你們現在知道我們端午節包粽子賽龍舟是為了紀念誰呀?
幼:屈原二 幼兒運用已有經驗講述1 師:小朋友們,你們在家吃過粽子嗎?粽子長什麼樣呀?
幼兒答 ···· 圓圓的 有角的 長長的師:老師今天也帶來了好多粽子 清小朋友們摸摸看 這些粽子都是什麼形狀呢(教師以小組形式分發粽子,請小朋友觀察)幼兒自由回答,教師適時引導2 師:好了, 現在老師再請小朋友們告訴你身邊的小朋友,你吃過的粽子都是什麼餡兒的,是甜的?鹹的?還是辣的?(幼兒與鄰座夥伴結成對子,輪流講述)三 引進新的講述經驗 運用句型"不僅···還···"1 教師透過提示引進新的講述經驗師:小朋友們,端午節,我們不僅包各種形狀的粽子,還品嚐了各種口味的粽子,對嗎?
3.教師引導幼兒運用句型師:現在,老師請小朋友想想,端午節你還做了什麼,然後請小朋友用"不僅···還···"編成完整的句子告訴老師教師引導幼兒,端午節要包粽子 賽龍舟 做香包幼:端午節,我不僅在家幫媽媽包粽子,還和爸爸一起看賽龍舟。
幼:·······(幼兒運用句型,自由回答)四 鞏固和遷移講述經驗教師可透過生活中其他的經驗講述鞏固句型運用教師引導:小朋友們,你們動腦筋想象,平時生活中,我們還可以用"不僅···還···"說哪些句子呢?
教師示範:比如說,今天我在家不僅疊了自己的被子,還打掃了地板,媽媽誇我是個好孩子。
教師引導幼兒大膽發言,運用句型講述平時生活經驗重點指導:幼兒能用完整的語言進行講述活動評析此次活動透過濃厚的端午節節日氣氛激發幼兒的興趣,使幼兒感受到濃重的節日氣氛和民族情感,從而引出句型讓幼兒在不斷理解認知的過程中運用此句型進行語言講述,幫助幼兒學會完整的講述。
幼兒園大班端午節語言領域教案 篇15
活動目標:
1、來了解端午節的名稱、來歷和有關習俗,知道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
2、嘗試包粽子,知道端午節吃粽子的風俗,體驗中國民間節日特有的韻味,感受中國的社會文化。
3、簡單瞭解節日的來歷,知道其全稱、日期和意義。
4、知道節日時人們主要的慶祝活動。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快樂的端午節》、故事磁帶《端午節的傳說》、《端午節的習俗》
邀請會包粽子的家長志願者包粽子的材料及工具:如粽葉、大米、紅豆沙、蛋黃、線、剪刀等。
活動過程:
1、幼兒相互交流,初步瞭解端午節。
"今天是什麼節日?"幼兒和同伴交流。
請個別幼兒表述,重點引導幼兒表述端午節的時間。
師生共同小結:端午節是中國農曆的五月初五。
2、引導幼兒瞭解端午節的來歷、風俗習慣。
"端午節是怎麼來的,有沒有小朋友知道它的傳說?"幼兒相互交流。
組織幼兒欣賞故事:《端午節的傳說》、《端午節的習俗》
"在端午節這天,人們都有哪些活動,為什麼進行這樣的活動?"幼兒分組交流。
請每組選1名幼兒在集體面前發言。
教師小結:端午節人們會進行許多活動,如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佩香囊等。
3、幼兒交流吃粽子的經驗。
"你們吃過或者見過哪些粽子?"幼兒和同伴交流。
教師和幼兒共同小結:粽子有各種各樣的口味,裡面有不同的餡。
4、幼兒和家長志願者共同包粽子。
"小朋友們包過粽子嗎?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今天我們請來了會包粽子的家長,我們一起學習粽子吧!"幼兒分組和家長志願者共同包粽子,引導幼兒為家長志願者拿、放材料,邊看邊交流。
"包粽子的順序是什麼?包粽子時需要注意什麼?你看了包粽子的過程後有什麼感受?"
5、幼兒和家長志願者共同分享粽子。
教學反思:
在這個有意義的活動中,孩子們在濃濃的節日氣氛裡學習了包粽子,既鍛鍊和發展了幼兒的動手能力,又增進幼兒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瞭解,獲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