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主題我的旅遊照片教案
中班主題我的旅遊照片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班主題我的旅遊照片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班主題我的旅遊照片教案1
活動目標
1、能用較完整的語言向同伴介紹照片是在什麼地方拍的,以及在那裡的所見所聞。
2、初步瞭解看地圖的方法,對地圖產生興趣。
3、養成認真傾聽同伴發言的良好習慣。
活動準備
照片、少兒地圖、影片儀、電視機。
活動過程
1、請幼兒和身邊的好朋友相互交流照片上的內容。
(評:在這一活動中,因為孩子們已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所以每一個孩子都表現得非常活躍,他們樂於與同伴交流,言語間不時流露出幾許自豪與得意。)
2、請個別幼兒向全班小朋友介紹自己的照片是在什麼地方拍的,在那裡看見了什麼?(照片轉換到電視機螢幕上)
幼兒A:我的照片是在上海東方明珠的圓球上拍的。那圓球很高的,我從上面往下面看,人就象螞蟻一樣,黃浦江就象一根帶子。
幼兒B:五一節我和爸爸媽媽乘汽車一起到上海西郊動物園,這是我在喂鴿子吃東西時拍的。我還看見了長頸鹿、大象、天鵝……
幼兒C:看!這是我在北京天安門城樓上拍的照片,很神氣吧!我還看見了毛主席的照片呢。奶奶說,毛主席是一個非常偉大的人。我們還是乘飛機去北京的呢。
幼兒D:這是我在崑山亭林公園的竹林裡拍的,那兒的竹子可多啦,數也數不清。是我爸爸自己開車去的。
……
3、說說在旅途中發生的一些有趣的事情。
幼兒A:有一次我和媽媽到蘇州的獅子林玩,那裡有很多石頭和山洞,我們在山洞裡繞來繞去,就象在走迷宮,可好玩呢。有一個小妹妹把一塊大石頭當成了真的螃蟹,嚇得都快哭了,我可不怕。
幼兒B:我們在四川玩的時候,看見一隻猴子把一個阿姨的包給搶了,然後有幾個叔叔在後面追,那猴子可機靈啦,叔叔都跑不動了,它卻一跳跳到了樹上對著他們笑,你們說好不好玩。(孩子們聽得也笑個不停,彷彿自己真的看見了似的。)
幼兒C:無錫的靈山大佛可大啦,你們看它的腳,比我的胳膊還長好多,我的手都不如它的腳趾甲大。晚上我還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長得比靈山大佛還要高,都快碰到天上的.雲了……
(評:在這個活動中孩子們的興趣很濃,每當一張新的照片展示在眼前時,孩子們總是睜大眼睛,試圖想找出自己熟悉的景物。如果是自己去過的,那他們顯得非常激動,急著和身邊的好朋友說上兩句,這時我會給孩子們幾分鐘時間,滿足他們交流的慾望,然後再請照片的主人向大家介紹。在熱烈的交流中,孩子們獲取了許多各地旅遊名勝的資訊。)
4、幼兒學習看地圖。
幼兒A:那無錫在什麼地方呢?
幼兒B:我知道,可以在地圖上找到的。
師:你知道怎麼看地圖嗎?
幼兒A:那藍顏色的地方是大海。
幼兒B:這隻大公雞就是我們中國。
幼兒C:我爸爸告訴我,上面是北,下面是南,左面是西,右面是東。
師:你怎麼知道哪邊是左面,哪邊是右面呢?
幼兒C:當我和地圖面對面時,靠我的左手就是左邊,右手就是右邊。
5、運用影片儀,和幼兒一起在地圖上找自己去過的地方,知道其在地圖上的大致位置。
師:哦!有的小朋友說去過上海,那麼上海在地圖的什麼位置呢?誰來指一指?
幼兒A:在這兒,不對不對!在那兒,也不對呀!
幼兒B:好象上海是靠近海的,離我們太倉很近的。
幼兒C:上海就在這兒,我認識上海這二個字的。
師:好,那我們一起來看看是不是在這兒的。
6、引導幼兒觀察、瞭解地圖上標出的各地物產。
幼兒A:老師這兒有熊貓,這是什麼地方?
師:這兒是四川,是熊貓的家鄉。
幼兒:這兒有駱駝的是不是新疆?老師,有馬的地方是不是蒙古?……
(評:當我拿出中國地圖和孩子們一起尋找他們去過的旅遊地方時,他們的興趣可高啦!爭先恐後地告訴我蘇州在什麼位置、上海離我們太倉很近等。當和孩子們一起了解各地的物產時,他們更是睜大了好奇的眼睛,一副求知的樣子。在自由討論時,孩子們都能把自己知道的知識儘量告訴給小夥伴,談得有聲有色。我還聽見有人在說回家讓爸爸去買中國地圖,還有幼兒說地球儀上也可以找到的。看來孩子們對地圖已經產生了興趣。)
活動延伸
美工活動——自制像架
看完了中國地圖,孩子們的注意力又集中在帶來的照片上,這麼多的照片,怎樣讓所有的人都能一目瞭然地看到呢?我們和孩子們一起展開了討論。貝貝說:“我們把照片佈置起來吧!”“把照片放在像架裡就更漂亮了,我們家就是這樣的。”濤濤說。“我們自己也來做像架,好嗎?”不少女孩子對元元的提議紛紛表示贊同。接著孩子們提出需要吹塑紙、剪刀、回形針、筆等材料和工具,我們為他們準備完畢後,孩子們便開始了製作,瞧他們一個個神情專注,各顯身手。不一會兒,一個個別緻的像架在他們的手中誕生了:有可愛的小魚像架,有漂亮的愛心像架,有美麗的鮮花像架,有……看著自己的照片夾進了自制的像架,孩子們掩飾不住心中的喜悅,臉上滿是燦爛的笑容。
中班主題我的旅遊照片教案2
活動目標:
1、瞭解有關旅行前的準備物品,豐富日常生活經驗。
2、學習整理物品,增強自我服務能力。
3、能在同伴面前大膽講述,發表自己的意見。
4、透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5、根據已有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設計:
最近這幾天,孩子們都很興奮,因為下週六我們就要去秋遊了。孩子們除了討論上海什麼地方好玩,還不時商量著要準備帶的東西,陽陽說:“昨天晚上,媽媽帶我上超市買了飲料。”凝兒說:“我媽媽還給我買了雙新跑鞋,,我秋遊去要穿的。”雷雷也插上一句:“我還要帶上我的玩具坦克車。”“出去玩,不好帶玩具的。”雯雯提出反對。“行的!”“不行!”……對呀!出去玩到底能不能帶玩具呢?出去玩到底該帶什麼東西呢?帶著孩子們產生的這些問題,我設計了本次活動,引導孩子透過探索、討論、交流、思考等,拓展自己的生活經驗,增強自我服務的能力,進一步提高孩子自主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
活動準備:
1、人手一個小揹包、小零食、暈車藥、塑膠袋等等
2、幻燈片
活動過程:
1、觀看幻燈片,提出問題:
師:照片上的人要到哪裡去?他們的揹包裡會帶些什麼東西?
2、操作、交流旅行前的準備工作
(1)師:下週六旅遊去你準備帶什麼?
(2)幼兒自主選擇物品
(3)分享、交流
3、交流、學習統計喜歡的旅遊景點(延伸活動)
(1)瞭解最喜歡、最想去的景點。
(2)收集、統計最熱門的景點。
活動反思
在活動開展之前,我預設了很多可能出現的問題,以及旅遊去所要帶的東西,讓孩子在活動中可以自由選擇。但由於在活動中沒有讓孩子事先對這些物品進行了解,把材料進行歸類。也沒有從孩子的角度來考慮,所以在活動中孩子們選擇的東西都比較單一(如:吃的東西),從而產生不了衝突和問題。當孩子的回答不太理想時,我的回應策略又不能及時跟上,或操之過急,未能有效地促進幼兒的活動向縱深發展。確實,預設活動有其自身的優勢,目標較易落實,老師把握起來比較容易。但教學過程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教學物件是活生生的人,教學中經常會遇到不可預測的問題。本案例中,幼兒就對教師預設的材料不感興趣,而此時如果老師還守著預設的計劃不放,就會形成預設活動與幼兒興趣之間的矛盾。要解決這一矛盾,需要老師仔細觀察幼兒的活動表現,準確判斷幼兒的突發活動對幼兒發展的價值,,從而決定是否要改變原定計劃。本次活動中,教師可以及時地將孩子們選擇的物品進行統計,使孩子能很明瞭地看出帶得最多的東西是什麼?為什麼這樣東西沒人帶?……使活動真正追隨孩子的需要,拓展孩子的思維。因此老師在活動中要靈活處理預設與突發事件,既要有預設,又不拘泥於預設,要變硬性計劃為彈性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