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教案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教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教案1

  學習目標:

  1、歸納光合作用的概念,舉例說明光合作用在農業生產上的作用。

  2、認識綠色植物在維持碳氧平衡方面的作用。

  3、運用實驗法獨立設計並完成本章的探究活動。

  4、培養不斷探究新知識的精神及同學間的合作精神,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學習重點:

  1、進一步探究光合作用的實質。

  2、綠色植物在碳氧平衡方面的作用。

  學習難點:

  設計二氧化碳是否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的實驗。

  學習方法:

  觀察討論法,實驗探究法。

  學習過程:

  一、情景質疑:

  1、提問:光合作用的概念、產物、條件?

  2、引入:生物呼吸,燃料燃燒都要消耗大量的氧氣,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為什麼我們沒感到缺氧呢?光合作用的產物是不是隻有有機物?

  二、問題探究與合作交流

  學習任務一: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嗎?閱讀教材,普利斯特利的著名實驗。

  畫面(1)中蠟燭為什麼會熄滅?小白鼠為什麼會死去?畫面(2)中蠟燭為什麼不熄滅?其燃燒時所需的氧氣從哪裡來?植物為什麼也能很好地生長?畫面(3)中為什麼二者放在一起時,卻都能正常地活著,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普利斯特利的實驗是否總能成功?此實驗成功的條件是什麼?師生共同歸納,透過分析普利斯特利的實驗能得出什麼結論?探究實驗: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嗎?學生先討論實驗材料,實驗步驟,然後參考教材,小組試做並進行交流對比。

  學習任務二:探究光合作用產生氧氣

  (1)實驗裝置裡的金魚藻在陽光下是否放出了氣泡?

  (2)將快要熄滅的衛生香伸進管口,看到有何現象發生?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小組討論,得出結論)嘗試應用: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對自然界有什麼好處?

  嘗試應用:為保護環境,我們應怎麼做?學習任務三:說明光合作用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自主學習教材,回答下列問題:

  1、總結光合作用的概念。

  2、試寫出光合作用公式:

  3、光合作用的實質是。

  4、分組討論:在光照下,種植過密、適中、過稀的植物的結果怎樣,並分析原因。

  5、嘗試應用:如何科學種田才能獲得高產?(學生寫一份調查報告)

  三、診斷評價:

  1、進行光合作用時,植物不需要的外界條件是()

  A.二氧化碳B.水C.高溫D.光

  2、要保證城市居民每天都能得到新鮮氧氣,可以採取的措施是()

  A.多蓋高樓,居住在高層B.擴大居住面積C.美化環境D.多植草坪多種樹

  3、二氧化碳引起的溫室效應可能造成全球氣候變暖和海平面上升,從而給人類帶來災難。下列辦法中與減輕或消滅溫室效應無關的是()

  A.保護好現有森林,大力植樹造林B.積極治理大氣汙染,研究把二氧化碳轉化為其它物質的措施C.減少礦物能源消耗,儘量使用風能、太陽能、水能等D.禁止使用氟利昂

  4、合理密植能夠提高“農作物單位面積的產量”,主要是因為這一措施能夠讓農作物()

  A.充分利用化肥B.充分利用空氣中的氧氣C.充分利用太陽光能D.充分利用空氣中的二氧化碳

  5、光合作用的實質是()

  A.製造有機物,釋放氧氣B.製造有機物,釋放能量C.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D.分解有機物,吸收氧氣

  6、大面積綠化有利於改善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這是因為()

  A.可穩定大氣中氧的含量B.可穩定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C.可穩定大氣中氮的含量D.可穩定大氣中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

  7、我國北方有一種生態農業模式,是在溫室裡把種植農作物和養殖動物結合起來,實現優勢互補,收到了良好的經濟效益。下列關於這種生態模式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養殖為種植提供二氧化碳和水B.冬季養殖可以提高室溫,有利於植物生長C.種植可以為養殖提供豐富的氧氣D.養殖可以為種植提供有機肥料和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教案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力

  1、闡明光合作用的概念

  2、歸納光合作用反應式

  3、舉例說明光合作用原理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

  過程與方法

  1、運用實驗的方法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在獨立探究中培養創新意識

  2、認同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重要意義,形成愛護植被意識

  教學重點

  1、光合作用概念

  教學難點

  1、引導學生獨立設計完成探究活動

  準備

  教師演示實驗器材、探究活動器材

  課時安排二課時

  過程

  一課時

  導言

  在自然界中,生物的呼吸和燃料的燃燒每天都消耗了空氣中大量的氧,空氣的氧的含量及所佔的比例不足21%。但我們為什麼沒有感到缺氧呢?

  生物圈的空氣中氧如此之少,而在自然界中,生物的呼吸和燃料的燃燒每天都消耗了空氣中大量的氧。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產生了氧。

  二、分析普利斯特利的實驗

  探討問題:

  1.透過這個實驗,你能得出什麼結論?

  植物能更新由於蠟燭燃燒或動物呼吸而變得汙濁了的空氣。

  三、綠色植物光合作用製造氧氣實驗

  【活動目標】

  檢驗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釋放氧氣。

  【材料器具】

  金魚藻、玻璃水槽、玻璃棒、剪刀、短管漏斗、試管、衛生香牙籤、火柴、小木塊、碳酸氫鈉、清水。

  【方法步驟】

  1、取一個玻璃水槽或20cm直徑的標本瓶,注滿清水,每100mL水加入0.1g碳酸氫鈉,用玻璃棒攪拌,以增加水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2.將採集的金魚藻在水中剪取若干帶頂端的嫩枝,放置在水槽內,並使切口的一端向上,然後用短管漏斗將其倒扣在水槽裡,在漏斗下面墊上兩個小木條,使漏斗與水槽底部分開。

  3.取一支盛滿清水的試管,用拇指堵住管口,倒轉移入玻璃水槽的水中,套在漏斗短管上,試管內要充滿水。

  4.將實驗裝置放在溫暖而陽光充足的環境裡,使金魚藻接受陽光照射。不久你可以看到許多氣泡從金魚藻放出,並聚集在試管頂端。

  5.待收集約1/2管氣體後,在水中用拇指堵住管口,取出試管並立即倒轉,使水落到試管的下部。然後,將帶火星的衛生香或牙籤伸入試管中。請注意觀察衛生香或牙籤的燃燒情況。

  【討論】

  1.請描述浸入水中的金魚藻在光照條件下產生氣體的狀況。

  2.將帶火星的衛生香或牙籤伸入試管後發生哪種實驗現象?

  3.分析該實驗結果,獲得的實驗結論是。

  【思考】綠色植物在光下釋放氧氣有什麼意義?

  技能

  三、拓展訓練

  分析資料:

  試管與燈的距離cm每分鐘產生的氣泡個數

  1060

  20xx

  3010

  405

  問題

  1.光源與金魚藻的距離遠近與其產生的氣泡數目之間有什麼關係?可以得出什麼結論?

  距離越遠,氣泡越少,距離越近,氣泡越多。

  結論,光源越強,光合作用越強。

  2.如果這個實驗在黑暗中進行,你能預測結果嗎?

  沒有氣泡產生

  四、總結

  1.綠色植物光的合作用產生氧氣。

  2.實驗經驗總結

  反思

  板書計劃

  第一節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

  一、光合作用過程

  二、實驗

  1、目的

  2、要求

  3、現象

  4、結論綠色植物光合作用釋放氧氣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教案3

  教學目標

  1、闡明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還是氧的製造者。

  2、說明光合作用的實質。

  3、舉例說明光合作用在農業上的應用.

  4、透過演示實驗完成探究活動“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嗎?”

  5、透過技能訓練培養學生分析資料的能力。

  6、闡明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還是氧的製造者,培養學生愛護綠色植物,熱愛大自然,保護環境的美好感情。

  重點:

  光合作用的實質、光合作用在農業上的應用。

  難點:

  光合作用的實質、分析實驗資料。

  一、自主練習

  1、是光合作用的主要產物。

  2、綠色植物製造有機物不可缺少的條件是。

  3、葉綠體既是生產有機物的“xx ”,也是將光能轉化為化學能的能量“ xx”。

  4、綠色植物不僅滿足自身、、繁殖的需要而且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

  二、小組交流

  (一)思索討論,交流表達

  1、海爾蒙特認為這是因為柳樹除了吸收土壤中少量的無機鹽外,還吸收了大量的水,水是合成植物體內有機物的原料。

  2、綠色植物透過氣孔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後來證實,綠色植物透過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時從外界吸收二氧化碳並釋放出氧氣。

  (二)合作探究

  1.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嗎?

  2閱讀教材第122頁,普利斯特利的著名實驗。

  學生討論:

  畫面(1)中蠟燭為什麼會熄滅?

  畫面(2)小白鼠為什麼會死去?

  畫面(3)中蠟燭為什麼不熄滅?其燃燒時所需的氧氣從哪裡來?植物為什麼也能很好地生長?

  畫面(4)中為什麼二者放在一起時,卻都能正常地活著,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

  3師生共同歸納,透過分析普利斯特利的實驗能得出什麼結論?

  (三)閱讀教材第123頁,金魚藻實驗“光合作用產生氧氣”

  (1)實驗裝置裡的金魚藻在陽光下是否放出了氣泡?

  (2)將快要熄滅的衛生香伸進管口,看到有何現象發生?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

  (3)金魚藻實驗說明了什麼?

  (四)學生思索、交流表達並明確:

  綠色植物透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誰轉換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如澱粉)並釋放氧氣的過程叫光合作用。

  (五)學生閱讀“光合作用原理在農業上的應用”並思索得出:

  在農業生產上要保證作物有效地進行光合作用的各種條件,尤其是光照。因此,種植農作物時,既不能過稀,也不能過密,應該合理密植。

  (六)、課堂測試

  (一)選擇題

  1.植物體進行光合作用的時間是()

  a、只在白天b、黑夜無光時c、只在黑夜d、有光時

  2.下列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是()

  a、氧氣和有機物b、二氧化碳和氧氣

  c、水和氧氣d、水和二氧化碳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