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捅馬蜂窩》教案
《捅馬蜂窩》教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捅馬蜂窩》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捅馬蜂窩》教案1
【教學構想】
本課內容淺近,思考明晰。敘事生動,語言活潑,於敘述中融入了兒童自然而純真的感受,容易激起孩子們的興趣。
這篇文章最突出的是充滿情趣、深入細緻的描寫。文章每處的描寫都有其明顯的作用,抓住它們,就能很好地建構整個課堂的流程。文章開篇的描寫,為馬蜂窩提供了存在的背景,又為故事情節的展開做了鋪墊。爺爺的後院,“很少人去”,“裡面的花木從不修剪,快長瘋了;枝葉糾纏,陰影深濃”,成了“鳥兒、蝶兒、蟲兒們生存和嬉戲的一片樂土”。那裡有“筷子粗肥大的蝗蚓”,有“團團飛舞的小蜢蟲”,自然也就有了馬蜂的蹤影,有了爺爺窗簷下壯觀的馬蜂窩了。這充滿生機的自然環境既給了馬蜂生存和活動的機會,也滋養了一個活潑好動、頑皮莽撞的“我”,這就使“捅馬蜂窩”事件的發生成為了可能。
文章對話描寫共有兩處,都恰到好處地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一處是爺爺姐姐的對話。奶奶的抱怨、爺爺的警告激發了“我”的好奇心:馬蜂真有那麼厲害嗎?“頭上蒙塊布,拿竹竿一捅就下來”,多簡童啦,於是便有了下面的故事。一處是爺爺與“我”的對話。“你毀了它的家,它當然不肯饒你,它要拼命的!”爺爺的這句話,在還心有餘悸的“我”的心中激起了波瀾,讓“我”對馬蜂有了新的認識:它“真像一個英雄”,敢於與“毀壞它們生活的人拼一個死”。
文章最精彩最細緻的是心量描寫。圍繞捅馬蜂窩而產生的“我”的心理和情感的變化,像一條紅線貫穿情節的始終,牽動著故事的發展,揭示出文章的主旨,表現了“我”的成熟和長大。聽了爺爺奶奶的對話,“我”心中“湧出一種捅馬蜂窩”的渴望,那多麼有趣啊!那顆好奇的心,在爺爺“捅不得,捅不得”的勸阻聲中,越發鼓動起強烈的願望。雖然,“我”曾因膽怯而遲疑過,最後,“還是好奇戰勝了膽怯”,終於不顧一切地冒然行動了。可是,當“我”看到馬蜂拼死的氣勢時,“我驚呆了”。被蜇之後,“我”再也“不敢到那通向後院的小走廊上去,生怕那些馬蜂還守在小門口等我”。聽了爺爺的一番話,“我”先是暗暗吃驚,後又讚歎它“真像一個英雄”,最後“似乎有種罪孽感沉重地壓在我心頭”。帶著這種愧疚疚和罪孽感,“我”為馬蜂的無家可歸而擔心,期待著它們能回來重建家園。三年的等待喚回了赤黃色的馬蜂,“我”在開懷大笑之餘,不由地暗暗告誡自己:“再不做任何傷害旁人的事”。從好奇渴望到膽怯遲疑,由膽怯遲疑到渾然不顧,這段心理活動真實地再現了一個頑皮孩子幼稚好奇的心理,由遭到馬蜂反擊後的心悸害怕,到聽了爺爺的話後的吃驚、讚歎,進而產生的懊悔、自責和盼望馬蜂歸來的心理過程,則表現出孩子單純可愛、真誠善良的心地。
【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理解文章中對話描寫、心理描寫的作用。
2.揣摩文章深入細緻、充滿情趣的語言。
3.結合自身體驗,理解文章主旨。
[教學重難點]
重點:對話描寫、心理描寫的作用
難點:文章主旨的理解
[教學安排]一課時
[教學步驟]
1.匯入
說說“曾經冒失的童年”
提請學生思考:由於我們的幼稚,這些小小的冒失給別人,也給自己帶來一些小小的傷害,然而當我們回想往事,回想童年,我們心中充溢著的卻是美好和甜蜜,為什麼呢?
2.以讀作為進入文字的路徑,讓學生走進文章,也走得作者的情感世界。
一讀(整體閱讀)——自讀全文,初步瞭解文章的內容。
教師自語,語速放慢,以引起學生的注意:原來這篇文章寫了作者童年時一件難以忘懷的極其有趣的事,剛才大家讀了書,想一想老師的說法對嗎?有沒有什麼不妥?
學生反應:“有趣”似乎不妥,到底哪兒不妥一時還拿不準。
教師:用“有趣”來形容中心事件不妥,為什麼呢?我們將這個問題先放一放,那在這篇文章中,有沒有寫到“有趣”的事?
學生:文章開頭部分——“爺爺的後院是兒時的樂園。”
教師:“堆放雜物”“少有人去的地方”,卻為何是“我”的樂園?
學生:有樹,有鳥兒、蝶兒、蟲兒……
教師:那是鳥兒、蝶兒、蟲兒們的樂園呀!
學生:好奇心,與大自然的親近感使我覺得有無窮的樂趣。取蟬衣,挖蚯蚓,驅蜢蟲……
教師:對,有好奇心,才會有無限樂趣。正是由於好奇心,才有了“捅馬蜂窩”的故事發生。
二讀(分解閱讀)——朗讀2至7節,深入理解文章內容。
教師:奶奶也要捅馬蜂窩,為什麼?哪裡可以找到?
學生:為了通風和安全的需要。在爺爺和奶奶的對話中可以找到。(對話描寫)
教師:“我”無意中聽到這段對話,心理產生怎樣的反應?找出相應的語句。
學生:“渴望”、“有趣”、“難以抑制”
教師:而且奶奶的話中還教給我方法(頭上蒙塊布,竹竿一捅。)捅之前,有沒有害怕或是別的什麼心理?
學生:“遲疑”、“膽怯”
教師:但最終好奇心戰勝一切。假如你是一個電影導演,讓你將“捅馬蜂窩”這部分拍攝下來,再現當時的情形,你該怎樣拍?
學生活動:小組討論,設計鏡頭,模擬再現。
活動彙報:
一個全景(一個手持竹竿,頭蒙小褂的小子正在緊張的使勁搖撼。)
一個近景(“嗵”,一個沉甸甸的東西掉下來,一團黃色的飛蟲騰空而起。)
一個特寫(一隻馬蜂徑直而兇猛地撲過來,像一架燃料耗盡,決心相撞的戰鬥機。)
教師:“捅”是緊張、刺激、有趣的,那“捅”過之後呢?又進行了哪些描寫呢?(繼續關注文字)
三讀(精選閱讀)——帶著問題選擇閱讀
問題:①與爺爺的對話描寫有什麼作用?②“我”對馬蜂的感情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為什麼會發生這種變化?③為什麼我會有沉重的“罪孽感”呢?
問題解決:捅了馬蜂窩之後,“我”對馬蜂的看法是:馬蜂不再只是一隻令我好奇的小昆蟲,而是會“與毀壞它們生活的人拼個一死”的英雄;馬蜂雖然是一隻小蟲,但“竟有這樣的激情和勇氣”,為了捍衛自己的家園,它能夠視死如歸,直至壯烈犧牲。
“我”產生這樣的看法,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我”自己的切身感受,在捅了馬蜂窩之後,一隻“不顧一切而拼死的”馬蜂狠狠地蜇了我。另一方面是爺爺的講述。爺爺告訴“我”,那仰面朝天躺在地上的一隻馬蜂,就是因蜇“我”而死的。爺爺說的“你毀了它的家,它當然不肯饒你。它要拼命的”那句話,讓“我”對小小馬蜂有了新的認識。
聽了爺爺的話,我明白馬蜂不是害蟲,你不惹它,它也不會蜇你,但是一旦你毀了它的家,它會不惜生命與毀壞它們生活的人拼個一死的。現在“我”毀了它們的生活,使它們成了一群無家可歸的小生靈,所以“我”就有了一種沉重的“罪孽感”。
教師:這種對馬蜂的敬佩和對自身的罪孽感,讓“我”對馬蜂有了深深的牽掛,文中哪些語句能體現這種感情?
學生:“無家可歸的一群”“會不會回來重建家園”?“甚至想用膠水把這隻空空的蜂窩粘上去”,“始終沒能等來一隻馬蜂”“空空又是一年”。
教師:這件事後便有了“再不做任何傷害旁人的事”的教訓。回到前面我們提到的問題,能用“有趣”簡單地概括整個事件嗎?顯然不能,因為“我”為自己的冒失行為而後悔、內疚,希望馬蜂能重回家園,彌補自己的過失。
3.用辯論作為走出文字的跳板,讓學生能跳出文章本身,站得更高,看得更遠。
教師:結末的教訓。有人認為,這個教訓對我們很有意義,它教育我們不做傷害他人的事,要關愛一切生命,要有愛心,要與大自然和諧相處。有人認為,這個教訓對我們沒有意義,因為我們很難做到不傷害其他生命,比如踩死螞蟻,比如咬傷我們的蛇我們會打死它,再說馬蜂如果威脅我們的安全,我們是應該捅窩的。
結束:對於學生的辯論,老師不必多說,可用動畫片《獅子王》中的一段臺詞作結。
小獅子:我以為國王是可以隨心所欲。
獅子王:你錯了,作為國王我們也不能隨心所欲。
小獅子:不能嗎?
獅子王:辛巴,所有的生命都有它存在的價值。身為國王,你不僅要去了解所有的生命,而且要去尊重所有的生命,包括爬行的螞蟻和跳躍的羚羊。
小獅子:爸爸,我們不是吃羚羊嗎?
獅子王:我來告訴你,我們死後勢必會變成草,而羚羊是吃草的,所以,在這個生命圈裡,我們是相互關聯的。
《捅馬蜂窩》教案2
教學目標:
1、能理解並積累7個詞語;說出主要內容。
2、透過聯絡上下文,理解“我”思想感情的變化。
3、在體會文中人物的感情的基礎上,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4、感受作者童年時候的莽撞,懂得這莽撞源於天真、無知。
教學重點:
理解“我”思想感情的變化的語句。
教學難點:
懂得童年的莽撞源於天真、無知。
教學工具:
多媒體工具
教學過程:
一、匯入學習
師:由於我們的幼稚,一些小小的冒失給別人,也給自己帶來一些小小的傷害,然而當我們回想往事,回想童年,我們心中充溢著的卻是美好和甜蜜。
1、介紹馬蜂知識。
2、板書課題,:今天我們學習第2課捅馬蜂窩,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思考:這篇文章是按照什麼順序寫的?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板書:前、中、後)
課文主要描寫了作者小時侯冒失地捅馬蜂窩,結果被馬蜂蟄傷的一段經歷。
過渡:“捅馬蜂窩”這件事不僅我想做,連奶奶也要做,為什麼?哪裡可以找到?(在爺爺和奶奶的對話中可以找到。)
2、分角色朗讀對話。(第一節到第三節)
交流問題:1、2
3、瀏覽全文,找出感情句子。
(1)自由讀文4-6小節,
(2)能不能用你的讀來告訴大家,其他同學認真傾聽,你聽出作者的什麼心情?
(3)老師適時板書:渴望、“有趣”、“難以抑制”“遲疑”、“膽怯”“驚呆”“生怕”
過渡:你們看,作者從一件捅馬蜂窩的事情中,有這麼多心情的體驗,我們先來看看他首先出現的“渴望”
4、出示第一次情感變化的句子,學生再讀讀。
5、馬蜂窩什麼樣子?讀文填空:“這裡,()要屬爺爺窗簷下的馬蜂窩了,好像()。”
過渡:對,有好奇心,才會有無限樂趣。正是由於好奇心,才有了“捅馬蜂窩”的故事發生。
6、體會朗讀
過渡:但最終好奇心戰勝一切。這一捅可壞了,出大事了,什麼事呢?讀讀文章,找找與“驚呆有關的句子”
三、研讀課文
(一)自讀自悟,品味含義。
(二)理解:不顧一切
1、不顧什麼?(一切指什麼?為什麼?)
2、連命都不要了,為什麼呀?
3、書上還有表達它“不顧一切”意思的詞語,自己找一找。
4、讀這句話,想一想,我們要讀出什麼語氣?
5、什麼樣的氣勢與架勢?
6、這是一隻()的馬蜂。
作者由於強烈的好奇,引發了一個衝動,結果被馬蜂蜇了,事隔多日,作者的傷好了,他驚恐稍定,這時,他又是怎樣的心情呢?(害怕與後悔)
《捅馬蜂窩》教案3
【學習目標】
1. 理解文章中對話描寫、心理描寫的作用。
2. 揣摩文章深入細緻、充滿情趣的語言。
3. 結合自身體驗,理解文章主旨。
【重點難點】
重點:對話描寫、心理描寫的作用難點:文章主旨的理解
【知識連結】
1、黃蜂介紹
學名胡蜂,俗稱馬蜂、黃蜂,毒性很大。中至大型,體表多數光滑,具各色花斑。咀嚼式口器。觸角膝狀。大大的複眼。翅子狹長,靜止時縱褶在一起。腹部一般不收縮呈腹柄狀。
胡蜂有簡單的社會組織,有蜂后、雄蜂和工蜂,常常營造一個紙質的吊鐘形的或者層狀的蜂巢,在上面集體生活。胡蜂的成蟲主要捕食鱗翅目的小蟲,因此,也是一類重要的天敵昆蟲。馬蜂作為一種益蟲,以蟲子為食,它一般只有在受到攻擊的時候才蟄人,萬一碰到馬蜂,最好馬上蹲下來,用衣服把頭包好,這樣可以臨時預防。專家提醒:不小心惹得馬蜂“發火”時,可以趴下不動,千萬不要狂跑,以免馬蜂群起追擊。被馬蜂蜇後傷口會立刻紅腫,且感到火辣辣的痛。此時,應馬上塗抹一些鹼水,使酸鹼中和,減弱毒性,亦可起到止痛的作用。如果當時有洋蔥,洗淨後切片在傷口上塗抹,此外還可用母乳、風油精、清涼油等去除蜂毒,但切記不可用紅藥水或碘酒搽抹,那樣不但不能治療,反而會加重腫脹!若遭遇蜂群攻擊時應立即就醫,不可掉以輕心。
2、作者簡介中學語文線上-免費資源站:http://www.ywzx8.com
馮驥才,當代作家。生於天津。從小喜愛美術、文學、音樂和球類活動。曾在天津市書畫杜、天津工藝美術廠從事繪畫工作,對民間藝術、地方風俗等產生濃厚興趣。1974年調在工藝美術工人業餘大學教圖畫與文藝理論。任天津市文聯主席、國際筆會中國中心會員《文學自由談》和《藝術家》主編等職。中篇小說《啊!》《神鞭》,分獲全國優秀短篇、優秀中篇小說獎。部分作品已被譯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國外出版。馮驥才以寫知識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歷史故事見長。注意選取新穎的視角,用多變的藝術手法,細緻深入的描寫,開掘生活的底蘊,咀嚼人生的況味。
【學習過程】
一、自主積累生字詞
二、朗讀課文,感知內容
1、用自己的話複述課文內容,儘量簡潔。 (提示:起因、經過、結果)
2、文章開頭的環境描寫有何作用?
3、分角色朗讀文中的兩次人物對話?(爺爺和奶奶及爺爺和“我”的對話)體會其在文章的作用。
4、默讀課文,畫出描寫“我”在捅馬蜂窩過程中心理活動的句子,說說捅馬蜂窩後,“我”對馬蜂有了什麼新的看法,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看法。
5、概括“我”的形象。
6、捅馬蜂窩這件事讓“我”明白了什麼道理?
【課堂小結】
【當堂檢測】語言賞析中學語文線上-免費資源站:http://www.ywzx8.com
1、 這裡,最壯觀的要數爺爺窗簷下的馬蜂窩了,好像倒垂的一隻大蓮蓬,無數金黃色的馬蜂爬進爬出,飛來飛去,不知忙些什麼,大概總有百十隻之多,以致爺爺不敢開窗子,怕它們中間哪個冒失鬼一頭闖進屋來。
2、 我一回頭,只見一隻馬蜂徑直而兇猛地朝我撲來,好像一架燃料耗盡、決心相撞的戰鬥機。
【課後反思】
馮驥才《捅馬蜂窩》閱讀練習及答案
閱讀下文,完成13--18題。(26分)
捅馬蜂窩
馮驥才
爺爺的後院雖小,它除去堆放雜物,很少人去,裡邊的花木從不修剪,快長瘋了;枝叫糾纏,蔭影深濃,卻是鳥兒、蝶兒、蟲兒們生存和嬉戲的一片樂土,也是我兒時的樂園。我喜歡從那爬滿青苔的溼漉漉的大樹幹上,取下又輕又薄的蟬衣,從土裡挖出筷子粗肥大的蚯蚓,把團團飛舞的小蜢蟲驅趕到蜘蛛網上去。那沉甸甸壓彎枝條的海棠果,個個都比市場買來的大。這裡,最壯觀的要數爺爺窗簷下的馬蜂窩了,好像倒垂的一隻大蓮蓬,無數金黃色的馬蜂爬進爬出,飛來飛去,不知忙些什麼,大概總有百十隻之多,以致爺爺不敢開窗子,怕它們中間哪個冒失鬼一頭闖進屋裡。
“真該死,屋子連透透氣兒也不能,哪天請人來把這馬蜂窩摘下來!”奶奶總為這個馬蜂窩生氣。
“不行,要蜇死人的!”爺爺說。
“怎麼不行?頭上蒙塊布,拿竹竿一桶就下來。”奶奶反駁道。
“捅不得,捅不得。”爺爺連連搖手。
我站在一旁,心裡卻湧出一種捅馬蜂窩的強烈渴望。那多有趣!當我給這個淘氣的慾望鼓動得難以抑制時,就找來妹妹,趁著爺爺午睡的當兒,悄悄溜到從走廊通往後院的小門口。我脫下褂子矇住頭頂,用扣上衣釦兒的前襟遮蓋下半張臉,只露一雙眼。又把兩根竹竿接綁起來,做為搗毀馬蜂窩的武器。我和妹妹約定好,她躲在門裡,把住關口,待我捅下馬蜂窩,趕緊開門放我進來,然後把門關住。
妹妹躲在門縫後邊,眼瞧我這非凡而冒險的行動。我開始有些遲疑,最後還是好奇戰勝了膽怯。當我的竿頭觸到蜂窩的一剎那,好像聽到爺爺在屋內呼叫,但我已經顧不得別的,一些受驚的馬蜂轟地飛起來。我趕緊用竿頭頂住蜂窩使勁搖撼兩下,只聽“嗵”,一個沉甸甸的東西掉下來,跟著一團黃色的飛蟲騰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門那邊跑,誰料到妹妹害怕,把門在裡邊插上,她跑了,將我關在門外,我一回頭,只見一隻馬蜂徑直而兇猛地朝我撲來,好像一架燃料耗盡、決心相撞的戰鬥機。這復仇者不顧一死而拼死的氣勢使我驚呆了。我抬手想擋住臉,只覺眉心像被針扎似的劇烈地一疼,挨蜇了!我捂著臉大叫,不知道誰開門把我拖進屋。
當夜,我發了高燒。眉心處腫起一個棗大的疙瘩,自己都能用眼瞧見。家裡人輪番用了醋、酒、黃醬、萬金油和涼手巾把兒,也沒能使我那腫皰迅速消下去。轉天請來醫生,打針吃藥,七八天後才漸漸復愈,這一下好不輕呢!我生病也沒有過這麼長時間,以致消腫後的幾天裡不敢到那通向後院的小走廊上去,生怕那些馬蜂還守在小門口等著我。
過了些天,驚恐稍定,我去爺爺的屋子,他不在,隔窗看見他站在當院裡,揮手召喚我去,我大著膽子去了,爺爺手指窗根處叫我看,原來是我捅掉的'那個蜂窩,卻一隻馬蜂也不見了,好像一隻丟棄的乾枯的大蓮蓬頭。爺爺又指了指我的腳下,一隻馬蜂!我驚嚇得差點叫起來,慌忙跳開。
“怕什麼,它早死了!”爺爺說。
仔細瞧,噢,原來是死的。仰面朝天躺在地上,幾隻黑螞蟻在它身上爬來爬去。爺爺說:“這就是蜇你的那隻馬蜂。馬蜂就是這樣,你不惹它,它不蜇你。它要是蜇了你,自己也就死了。”
“那它幹嘛還要蜇我呢,它不就完了嗎?”
“你毀了它的家,它當然不肯饒你。它要拼命的!”爺爺說。
我聽了心裡暗暗吃驚:一隻小蟲竟有這樣的激情和勇氣。低頭再瞧瞧這隻馬蜂,微風吹著它,輕輕顫動,好似活了一般。我不禁想起那天它朝我猛撲過來時那副視死如歸的架式,與毀壞它們生活的人拼出一死,真像一個英雄……我面對這壯烈犧牲的小飛蟲的屍體,似乎有種罪孽感沉重地壓在我心上。
那一窩馬蜂呢,無家可歸的一群呢,它們還會不會回來重建家園?我甚至想用膠水把這隻空空的蜂窩粘上去。
這一年,我經常站在爺爺的後院裡,始終沒有等來一隻馬蜂。
轉年開春,有兩隻馬蜂飛到爺爺的窗簷下,落到被曬暖了的木窗框上,然後還在去年的舊窩的殘跡上爬了一陣子,跟著飛去而不再來。空空又是一年。
第三年,風和日麗之時,爺爺忽叫我抬頭看,隔著窗玻璃看見窗簷下幾隻赤黃色的馬蜂忙來忙去。在這中間,我忽然看到,一個小巧的、銀灰色的、第一間蜂窩已經築成了。
於是,我和爺爺面對面開顏而笑,笑得十分舒心。我不由得暗暗告訴自己,再不做一件傷害旁人的事。
13. 速讀全文,說說你從中明白了什麼道理? (5分)
14. 圍繞捅馬蜂窩這件事,作者精心安排的思路是:
___ ____--“我”捅了馬蜂窩----__ ____--爺爺後院又有了馬蜂窩(6分)
15. “捅馬蜂窩”這個詞語,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用到,它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 。 (4分)
16. 文中加橫線的“那多有趣”的“那”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 。 (3分)
17、 讀讀下面兩個句子,比較哪個寫得更好?為什麼?(4分)
A、我一回頭,只見一隻馬蜂朝我撲來,好像一架戰鬥機。
B、我一回頭,只見一隻馬蜂徑直而兇猛地朝我撲來,好像一架燃料耗盡、決心相撞的戰鬥機。
18. 文末“再不做一件傷害旁人的事”是作者的感悟,其中“旁人”指的是誰?
請選擇最恰當的項( )(4分)
A、蜜蜂
B、妹妹
C、爺爺和奶奶
D、指作者以外的一切有生命的事物
答案:
13.(5分) 人應該與一切有生命的事物和睦相處,不要做傷害它們的事情。
14.(6分,每空格3分) 爺爺後院有馬蜂窩 “我“後悔捅馬蜂窩
15. (4分)比喻若禍或觸動不好惹的人。
16.(3分)頭上蒙塊布,拿竹竿捅馬蜂窩。
17. (4分) B句好。因為它運用的比喻的修辭手法,突出了馬蜂復仇時的高速度,追擊人時的兇猛,更突出了馬蜂那種拼死一搏、決不後退的氣勢。 形象地寫出了馬蜂窩家園被毀,受到傷害後拼死復仇的氣勢。
18. (4分) D
《捅馬蜂窩》教案4
【教學構想】本課內容淺近,思考明晰。敘事生動,語言活潑,於敘述中融入了兒童自然而純真的感受,容易激起孩子們的興趣。這篇文章最突出的是充滿情趣、深入細緻的描寫。文章每處的描寫都有其明顯的作用,抓住它們,就能很好地建構整個課堂的流程。文章開篇的描寫,為馬蜂窩提供了存在的背景,又為故事情節的展開做了鋪墊。爺爺的後院,“很少人去”,“裡面的花木從不修剪,快長瘋了;枝葉糾纏,陰影深濃”,成了“鳥兒、蝶兒、蟲兒們生存和嬉戲的一片樂土”。那裡有“筷子粗肥大的蝗蚓”,有“團團飛舞的小蜢蟲”,自然也就有了馬蜂的蹤影,有了爺爺窗簷下壯觀的馬蜂窩了。這充滿生機的自然環境既給了馬蜂生存和活動的機會,也滋養了一個活潑好動、頑皮莽撞的“我”,這就使“捅馬蜂窩”事件的發生成為了可能。
文章對話描寫共有兩處,都恰到好處地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一處是爺爺姐姐的對話。奶奶的抱怨、爺爺的警告激發了“我”的好奇心:馬蜂真有那麼厲害嗎?“頭上蒙塊布,拿竹竿一捅就下來”,多簡童啦,於是便有了下面的故事。一處是爺爺與“我”的對話。“你毀了它的家,它當然不肯饒你,它要拼命的!”爺爺的這句話,在還心有餘悸的“我”的心中激起了波瀾,讓“我”對馬蜂有了新的認識:它“真像一個英雄”,敢於與“毀壞它們生活的人拼一個死”。
文章最精彩最細緻的是心理描寫。圍繞捅馬蜂窩而產生的“我”的心理和情感的變化,像一條紅線貫穿情節的始終,牽動著故事的發展,揭示出文章的主旨,表現了“我”的成熟和長大。聽了爺爺奶奶的對話,“我”心中“湧出一種捅馬蜂窩”的渴望,那多麼有趣啊!那顆好奇的心,在爺爺“捅不得,捅不得”的勸阻聲中,越發鼓動起強烈的願望。雖然,“我”曾因膽怯而遲疑過,最後,“還是好奇戰勝了膽怯”,終於不顧一切地冒然行動了。可是,當“我”看到馬蜂拼死的氣勢時,“我驚呆了”。被蜇之後,“我”再也“不敢到那通向後院的小走廊上去,生怕那些馬蜂還守在小門口等我”。聽了爺爺的一番話,“我”先是暗暗吃驚,後又讚歎它“真像一個英雄”,最後“似乎有種罪孽感沉重地壓在我心頭”。帶著這種愧疚和罪孽感,“我”為馬蜂的無家可歸而擔心,期待著它們能回來重建家園。三年的等待喚回了赤黃色的馬蜂,“我”在開懷大笑之餘,不由地暗暗告誡自己:“再不做任何傷害旁人的事”。從好奇渴望到膽怯遲疑,由膽怯遲疑到渾然不顧,這段心理活動真實地再現了一個頑皮孩子幼稚好奇的心理,由遭到馬蜂反擊後的心悸害怕,到聽了爺爺的話後的吃驚、讚歎,進而產生的懊悔、自責和盼望馬蜂歸來的心理過程,則表現出孩子單純可愛、真誠善良的心地。
【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1.理解文章中對話描寫、心理描寫的作用。
2.揣摩文章深入細緻、充滿情趣的語言。
3.結合自身體驗,理解文章主旨。[教學重難點]重點:對話描寫、心理描寫的作用難點:文章主旨的理解
[教學安排]一課時
[教學步驟]1.匯入說說“曾經冒失的童年”提請學生思考:由於我們的幼稚,這些小小的冒失給別人,也給自己帶來一些小小的傷害,然而當我們回想往事,回想童年,我們心中充溢著的卻是美好和甜蜜,為什麼呢?
2.以讀作為進入文字的路徑,讓學生走進文章,也走得作者的情感世界。
一讀(整體閱讀)——自讀全文,初步瞭解文章的內容。教師自語,語速放慢,以引起學生的注意:原來這篇文章寫了作者童年時一件難以忘懷的極其有趣的事,剛才大家讀了書,想一想老師的說法對嗎?有沒有什麼不妥?學生反應:“有趣”似乎不妥,到底哪兒不妥一時還拿不準。教師:用“有趣”來形容中心事件不妥,為什麼呢?我們將這個問題先放一放,那在這篇文章中,有沒有寫到“有趣”的事?學生:文章開頭部分——“爺爺的後院是兒時的樂園。”教師:“堆放雜物”“少有人去的地方”,卻為何是“我”的樂園?學生:有樹,有鳥兒、蝶兒、蟲兒……教師:那是鳥兒、蝶兒、蟲兒們的樂園呀!學生:好奇心,與大自然的親近感使我覺得有無窮的樂趣。取蟬衣,挖蚯蚓,驅蜢蟲……教師:對,有好奇心,才會有無限樂趣。正是由於好奇心,才有了“捅馬蜂窩”的故事發生。
二讀(分解閱讀)——朗讀2至7節,深入理解文章內容。教師:奶奶也要捅馬蜂窩,為什麼?哪裡可以找到?學生:為了通風和安全的需要。在爺爺和奶奶的對話中可以找到。(對話描寫)教師:“我”無意中聽到這段對話,心理產生怎樣的反應?找出相應的語句。學生:“渴望”、“有趣”、“難以抑制”教師:而且奶奶的話中還教給我方法(頭上蒙塊布,竹竿一捅。)捅之前,有沒有害怕或是別的什麼心理?學生:“遲疑”、“膽怯”教師:但最終好奇心戰勝一切。假如你是一個電影導演,讓你將“捅馬蜂窩”這部分拍攝下來,再現當時的情形,你該怎樣拍?學生活動:小組討論,設計鏡頭,模擬再現。活動彙報:一個全景(一個手持竹竿,頭蒙小褂的小子正在緊張的使勁搖撼。)一個近景(“嗵”,一個沉甸甸的東西掉下來,一團黃色的飛蟲騰空而起。)一個特寫(一隻馬蜂徑直而兇猛地撲過來,像一架燃料耗盡,決心相撞的戰鬥機。)教師:“捅”是緊張、刺激、有趣的,那“捅”過之後呢?又進行了哪些描寫呢?(繼續關注文字)
三讀(精選閱讀)——帶著問題選擇閱讀問題:①與爺爺的對話描寫有什麼作用?②“我”對馬蜂的感情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為什麼會發生這種變化?③為什麼我會有沉重的“罪孽感”呢?問題解決:捅了馬蜂窩之後,“我”對馬蜂的看法是:馬蜂不再只是一隻令我好奇的小昆蟲,而是會“與毀壞它們生活的人拼個一死”的英雄;馬蜂雖然是一隻小蟲,但“竟有這樣的激情和勇氣”,為了捍衛自己的家園,它能夠視死如歸,直至壯烈犧牲。“我”產生這樣的看法,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我”自己的切身感受,在捅了馬蜂窩之後,一隻“不顧一切而拼死的”馬蜂狠狠地蜇了我。另一方面是爺爺的講述。爺爺告訴“我”,那仰面朝天躺在地上的一隻馬蜂,就是因蜇“我”而死的。爺爺說的“你毀了它的家,它當然不肯饒你。它要拼命的”那句話,讓“我”對小小馬蜂有了新的認識。聽了爺爺的話,我明白馬蜂不是害蟲,你不惹它,它也不會蜇你,但是一旦你毀了它的家,它會不惜生命與毀壞它們生活的人拼個一死的。現在“我”毀了它們的生活,使它們成了一群無家可歸的小生靈,所以“我”就有了一種沉重的“罪孽感”。教師:這種對馬蜂的敬佩和對自身的罪孽感,讓“我”對馬蜂有了深深的牽掛,文中哪些語句能體現這種感情?學生:“無家可歸的一群”“會不會回來重建家園”?“甚至想用膠水把這隻空空的蜂窩粘上去”,“始終沒能等來一隻馬蜂”“空空又是一年”。教師:這件事後便有了“再不做任何傷害旁人的事”的教訓。回到前面我們提到的問題,能用“有趣”簡單地概括整個事件嗎?顯然不能,因為“我”為自己的冒失行為而後悔、內疚,希望馬蜂能重回家園,彌補自己的過失。
3.用辯論作為走出文字的跳板,讓學生能跳出文章本身,站得更高,看得更遠。教師:結末的教訓。有人認為,這個教訓對我們很有意義,它教育我們不做傷害他人的事,要關愛一切生命,要有愛心,要與大自然和諧相處。有人認為,這個教訓對我們沒有意義,因為我們很難做到不傷害其他生命,比如踩死螞蟻,比如咬傷我們的蛇我們會打死它,再說馬蜂如果威脅我們的安全,我們是應該捅窩的。結束:對於學生的辯論,老師不必多說,可用動畫片《獅子王》中的一段臺詞作結。小獅子:我以為國王是可以隨心所欲。獅子王:你錯了,作為國王我們也不能隨心所欲。小獅子:不能嗎?獅子王:辛巴,所有的生命都有它存在的價值。身為國王,你不僅要去了解所有的生命,而且要去尊重所有的生命,包括爬行的螞蟻和跳躍的羚羊。小獅子:爸爸,我們不是吃羚羊嗎?獅子王:我來告訴你,我們死後勢必會變成草,而羚羊是吃草的,所以,在這個生命圈裡,我們是相互關聯的。
《捅馬蜂窩》教案5
教學要求:
1、正確認讀本課十四個生字,會寫田字格里的十二個生字。能借助工具書或結合語境與生活經驗理解“樂園、冒險、復仇、痊癒、罪孽、舒心”等詞語的意思。體會“爬滿青苔”的“爬”,“闖進屋來”的“闖”,“拖進了屋”的“拖”等詞的形象性。
2、朗讀課文,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3、聯絡課文有關語句說一說“我”情感的變化,引發思考人與動物如何相處。
教學重點:
1、學會生字、新詞。
2、能說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能說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談話匯入新課:
今天我們來學習《捅馬蜂窩》,說說你曾做過類似的事嗎?
檢查預習情況
出示本課生詞,指名認讀
闖進
反駁
膽怯
耗盡
慌忙
膠水
教師提示:“怯”字讀“qiè”,不要讀成“què”;“嬉”字讀“xī”,不要讀成“xǐ”;“慌”字不要多一點。
觀察每組字有什麼不同,再組詞。
邦()去()荒()交()
綁()怯()慌()膠()
插()屍()拖()膠()
播()戶()託()郊()
指名分段朗讀課文,要求:正確、通順。
評價朗讀情況。
整體感知:
默讀課文:1、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
2、提出不懂的問題。
小結:
“我”把馬蜂窩捅下來了嗎,然後又發生了怎樣的事呢?下節課我們再繼續學習。
第二課時
一、激情引入:
1、由於幼稚,我們曾做過的一些冒失的事,給別人,也給自己帶來一些小小的傷害,然而當我們回想往事,回想童年,我們心中充溢著的卻是美好和甜蜜。
2、默讀課文,說一說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麼內容?
二、精讀感悟
1、自學:
要求:(1)自讀課文,找出描寫“我”思想感情變化的句子,畫下來讀一讀。
(2)想一想,每次思想感情變化的原因。
2、小組合作:交流各自畫下來的句子。(教師巡視指導)
3、全班交流,結合全文,理清“我”情感變化的線索,交流“我”對思想感情變化及其原因的理解認識。
4、重點理解
(1)出示:
我站在一旁,心裡卻湧出一種捅馬蜂窩的強烈渴望。那多有趣!當我給這個淘氣的慾望鼓動得難以抑制時,就找來妹妹,趁著爺爺午睡的當兒,悄悄溜到從走廊通往後院的小門口。我脫下褂子矇住頭頂,用扣上衣釦兒的前襟遮蓋下半張臉,只露一雙眼。又把兩根竹竿接綁起來,做為搗毀馬蜂窩的武器。我和妹妹約定好,她躲在門裡,把住關口,待我捅下馬蜂窩,趕緊開門放我進來,然後把門關住。
妹妹躲在門縫後邊,眼瞧我這非凡而冒險的行動。我開始有些遲疑,最後還是好奇戰勝了膽怯。當我的竿頭觸到蜂窩的一剎那,好像聽到爺爺在屋.內呼叫,但我已經顧不得別的,一些受驚的馬蜂轟地飛起來,我趕緊用竿頭頂住蜂窩使勁搖撼兩下,只聽“嗵”,一個沉甸甸的東西掉下來,跟著一團黃色的飛蟲騰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門那邊跑,誰料到妹妹害怕,把門在裡邊插上,她跑了,將我關在門外。我一回頭,只見一隻馬蜂徑直而兇猛地朝我撲來,好像一架燃料耗盡、決心相撞的戰鬥機。這復仇者不顧一死而拼死的氣勢使我驚呆了。我抬手想擋住臉,只覺眉心像被針扎似的劇烈地一疼,挨蜇了!我捂著臉大叫。不知道誰開門把我拖進屋。
提問:①把“湧出”、“遲疑”換個詞,比較哪個詞更恰當,為什麼?
②“那多有趣”中,“那”是指什麼?
③文對“我”、妹妹、馬蜂分別作了哪些描寫?中從中感受到了什麼?
④從文中找出比喻句,結合文意理解其運用的妙處。
⑤馬蜂窩中有百十來只馬蜂.為什麼文章只重點寫了一隻?
⑥找出心理描寫的句子,用“——”畫出來,說說你從中感受到了什麼?
(2)作者從動手捅馬蜂窩到盼望再見到馬蜂窩,他前後的不同表現說明了什麼?
(3)文章的結尾“再不做一件傷害旁人的事”是作者的感悟,此句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什麼?其中“旁人”指的是誰?
(三)總結歸納:
再讀課文,說說讀了本文你想說什麼?
板書設計:
2
捅馬蜂窩
強烈渴望→吃驚→盼望
不再做一件傷害旁人的事
《捅馬蜂窩》教案6
基本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可見,合作學習已成為《課程標準》提倡的一種新的學習方式。
教材簡析:
本文是馮驥才的一篇散文,他用生動的語言,引人入勝的筆調,跌宕起伏的情感變化,為我們描述了兒時的一段難忘的回。處於好奇心,“我”捅壞了馬蜂的家,毀壞他們的生活就象一種罪孽,決心“不再做一件傷害旁人的事”,並引發我們的思考——人與動物的和諧相處。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透過語言文字訓練,;理解“我”思想感情的變化,產生不傷害旁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情感。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使每一個學生都有展示的機會,培養學生合作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激發學生的主觀參與意識,在互賞互助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合作學習設計:
我任教的班級是一個人數較多、生源雜亂的大班,針對班裡學生知識基礎不等,思維反映快慢有別,自學能力高低不均但學習態度端正等實際情況,課前組織了四人學習小組,儘量使每一個小組之間的實力相對均衡。 教學中,我設計了兩次小組合作學習: 第一次合作學習的目的是透過小組合作學習,突破重難點:讓學生在瞭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理解“我”思想感情變化的原因。
活動步驟:
1、我為什麼又後悔了呢?自瀆課文第二大段,畫出描寫我思想變化的句子。
2、小組成員進行交流。 要求:組長安排組員交流各自畫下來的句子。 每個組員針對一句話說說理解。有不同意見時等同學發言完畢,再說自己的理由。 各小組自行設計彙報的方式進行彙報。
3、其他小組評價、補充。 第二次合作學習是圍繞教學重點,使學生產生不傷害旁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情感。這正是語文課程人文性的體現。如何將工具性與人文性進行統一呢?
活動步驟:
1、課文學習完了,你有什麼想說的嗎?把你的感受寫出來。
2、小組交流: 1)、每位組員讀自己所寫的感受。 2)、針對組員的內容進行修改、評價。
3、小組集體彙報。 本節課的幾點體會: 課堂上是否應該採用合作學習的方式不一定是衡量課堂教學是否成功的重要標誌,關鍵是看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的“必要性”、“有效性”如何。
(一)、合作學習的必要性。 採取合作學習,不是包羅課文全部內容,不是一哄而上,更不是把問題推給學生,而是在新知的探求過程中,發揮學習小組的作用,把每個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各種思維判斷和創新能力調動起來。因此,必須抓住教材的重點、難點和疑點問題,作為小組合作學習的重點內容。最後,把各小組的學習方法、閱讀能力和疑難問題加以綜合歸納,採取最有效的方法施教。
(二)、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有效的合作學習離不開教師的指導。在課堂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合作技巧的指導。在學生進行活動時,教師還要隨時瞭解各組的進行情況,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程序,便於控制時間,也可以參與學生的討論,在爭論不休的討論中做好指導,同時可以瞭解到學生問題的集中點。在交流各組學習情況時,教師對於大家爭論的問題進行合理引導。 教學後記:
《捅馬蜂窩》教案7
教學目標:
1、學習字詞,積累詞語表中的詞語。
2、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說出文章的主要內容。
3、體會作者心情變化的過程,品味語言。
4、體會童年時候的無知與莽撞源於天真無邪。
重點難點:
1、學習字詞,積累詞語表中的詞語,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說出文章的主要內容。
2、體會作者心情變化的過程,品味語言,體會童年時候的無知與莽撞源於天真無邪。
教學工具: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揭示課題。
師: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一個短語“捅馬蜂窩”。比如:我把媽媽用1000多元錢買的化妝品拿去擦了,這下可捅馬蜂窩了。這句話什麼意思呢?(惹麻煩了)捅馬蜂窩就是惹麻煩了,惹麻煩還可以用捅馬蜂窩來形容,那麼究竟是惹多大麻煩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捅馬蜂窩》一課。
1、出示課題:*2捅馬蜂窩齊讀課題。
2、出示馬蜂圖及簡介:
馬蜂:學名胡蜂,昆蟲,頭胸部褐色,有黃色斑紋,腹部深黃色,中間有黑色橫紋,尾部有毒刺。以花蜜和蟲類為食物。
3、這篇文章是按照什麼順序寫的?
這件事按事情發展順序來寫。(板書:前、中、後)
4、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呢?請用“因為……所以……結果……”的句式概括課文主要內容。(因為屋簷下的馬蜂窩給生活帶來了不便,出於好奇,所以“我”偷偷捅了馬蜂窩,結果被馬蜂蟄得發燒,七八天後才漸漸痊癒。)
二、分析對話,引出故事。
1、分角色朗讀對話。
出示
“真該死,屋子連透透氣兒也不能,哪天請人來把這馬蜂窩捅下來!”奶奶總為這個馬蜂窩生氣。
“捅不得,捅不得。”爺爺連連搖手,“要蟄死人的!”
2、馬蜂真的該死嗎?你贊成奶奶的看法還是贊成爺爺的看法?為什麼?
3、“我”無意中聽到這段對話,心理產生怎樣的反應?找出相應的語句。
出示:我站在一旁,心裡卻湧出一種捅馬蜂窩的強烈渴望。那多有趣!
板書:渴望有趣
4、隨著事件的發展,作者的情感有了什麼變化呢?翻開書,自由讀文,劃出描寫作者感情的句子。
5、能不能用你的讀來告訴大家,其他同學認真傾聽,你聽出作者什麼心情?劃一劃關鍵詞語。
老師適時板書:難以抑制遲疑膽怯驚呆生怕
三、分析情線,體會作者的天真無邪。
過渡:你們看,作者從一件捅馬蜂窩的事情中,有了這麼多心情體驗,我們先來看看他首先出現的“渴望”
1、出示第一次情感變化的句子,學生再讀讀。
我站在一旁,心裡卻湧出一種捅馬蜂窩的強烈渴望。那多有趣!
2、馬蜂窩什麼樣子?請讀讀課文第一節填空。
出示:後院裡()要屬爺爺窗簷下的馬蜂窩了,好像()。
3、想一想,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孩子?(淘氣、好奇)
對,有好奇心,才會有無限樂趣。正是由於好奇心,才有了“捅馬蜂窩”的故事發生。
4、體會朗讀
5、在捅之前,小作者有沒有害怕或是別的什麼心理?(遲疑、膽怯)
過渡:但最終好奇心戰勝一切。這一捅可壞了,出大事了,什麼事呢?讀讀文章,找找與之相關的句子。
我一回頭,只見一隻馬蜂徑直而兇猛地朝我撲來,好像一架燃料耗盡、決心相撞的戰鬥機。
(1)指名讀。
(2)你覺得這是一隻怎樣的馬蜂?為什麼?
從這隻馬蜂的動作,寫出了它不顧一切的氣勢,從“決心相撞”寫出了馬蜂拼死一搏的決心。
(3)想一想,這句話要讀出什麼語氣?
6、作者由於強烈的好奇,引發了一個衝動,結果被馬蜂蜇了。事隔多日,他的傷好了,心情怎樣呢?
(1)出示:我生病也沒有過這麼長的時間,以致消腫後的幾天裡我都不敢到那通向後院的小走廊上去,生怕那些馬蜂還守在小門口等著我。(害怕)
(2)齊讀,體會作者的害怕心理及童趣。
四、歸納小結,瞭解寫作方法
1、小結:從捅馬蜂窩到挨蜂蜇,時間不長,作者卻寫得生動形象,令人驚心動魄。靠的是什麼?靠的是平時觀察細緻,靠的是準確生動地用一些表示動作、行為、情態的詞語,靠的是細節描寫這一表達方法。希望同學們留心觀察並學習一些細節描寫的方法。
2、有感情朗讀第5小節。
《捅馬蜂窩》教案8
○教學目標
1. 有感情地誦讀課文,理解內容。
2. 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感受作者的感情變化。
3. 認識環境描寫對情節發展的作用。
○教學重點
1. 透過有感情的反覆誦讀,理解內容。
2. 認識自然環境描寫和對話描寫的作用。
○學習內容
整體感悟
1. 如何理解課文題目?
2. 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怎樣的?有什麼變化?
3. 我們應該如何對待我們的大自然,學習課文後的啟示。
研讀與賞析
1. 用自己的話概括本文內容。
2. 找出自己感觸最深的段落或句子,反覆品讀,體會作者的感情變化。
學法指導
1. 緊緊抓住描繪“我”心理活動的句子。理解“我”心理活動變化的過程,你會發現這條線能幫助你理清文章結構,把握文章主旨。
2. 可以試著按“朗讀——複述——思考——討論”的順序與課文對話,與老師對話,與同學對話,你的思考會更深入。
3. 學習過程中要注意文中的一些細節描寫,體會它們的作用。
4. 學習中要思考:我們人類應該怎樣善待生命、善待大自然,可以結合自己的經歷來談一談。
體驗反思
1. 受到馬蜂的攻擊後,“我”對馬蜂的態度變化是怎樣的,可信嗎?
2. “似乎有種罪孽感沉重地壓在我心頭”一句中的“罪孽感”如何理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罪孽感”?
《捅馬蜂窩》教案9
基本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可見,合作學習已成為《課程標準》提倡的一種新的學習方式。
教材簡析:
本文是馮驥才的一篇散文,他用生動的語言,引人入勝的筆調,跌宕起伏的情感變化,為我們描述了兒時的一段難忘的回。處於好奇心,“我”捅壞了馬蜂的家,毀壞他們的生活就象一種罪孽,決心“不再做一件傷害旁人的事”,並引發我們的思考——人與動物的和諧相處。
本文是一篇人文性很強的課文,教學目標是:
1、知識與能力目標:
透過語言文字訓練,;理解“我”思想感情的變化,產生不傷害旁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情感。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使每一個學生都有展示的機會,培養學生合作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激發學生的主觀參與意識,在互賞互助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本節課合作學習設計:
我任教的班級是一個不足30人的小班,針對班裡學生知識基礎不等,思維反映快慢有別,自學能力高低不均但學習態度端正等實際情況,課前組織了四人學習小組,儘量使每一個小組之間的實力相對均衡。
教學中,我設計了兩次小組合作學習:
第一次合作學習的目的是透過小組合作學習,突破重難點:讓學生在瞭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理解“我”思想感情變化的原因。
活動步驟:
1、我為什麼又後悔了呢?自瀆課文第二大段,畫出描寫我思想變化的句子。
2、小組成員進行交流。
要求:組長安排組員交流各自畫下來的句子。
每個組員針對一句話說說理解。有不同意見時等同學發言完畢,再說自己的理由。
各小組自行設計彙報的方式進行彙報。
3、其他小組評價、補充。
第二次合作學習是圍繞教學重點,使學生產生不傷害旁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情感。這正是語文課程人文性的體現。如何將工具性與人文性進行統一呢?
活動步驟:
1、課文學習完了,你有什麼想說的嗎?把你的感受寫出來。
2、小組交流:
1)、每位組員讀自己所寫的感受。
2)、針對組員的內容進行修改、評價。
3、小組集體彙報。
本節課的幾點體會:
課堂上是否應該採用合作學習的方式不一定是衡量課堂教學是否成功的重要標誌,關鍵是看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的“必要性”、“有效性”如何。
(一)、合作學習的必要性。
採取合作學習,不是包羅課文全部內容,不是一哄而上,更不是把問題推給學生,而是在新知的探求過程中,發揮學習小組的作用,把每個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各種思維判斷和創新能力調動起來。因此,必須抓住教材的重點、難點和疑點問題,作為小組合作學習的重點內容。最後,把各小組的學習方法、閱讀能力和疑難問題加以綜合歸納,採取最有效的方法施教。
(二)、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有效的合作學習離不開教師的指導。在課堂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合作技巧的指導。在學生進行活動時,教師還要隨時瞭解各組的進行情況,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程序,便於控制時間,也可以參與學生的討論,在爭論不休的討論中做好指導,同時可以瞭解到學生問題的集中點。在交流各組學習情況時,教師對於大家爭論的問題進行合理引導。
《捅馬蜂窩》教案10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說出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童年時候的無知與莽撞源於天真無邪。
2、在體會文中人物的感情基礎上朗讀課文。
重點難點:
掌握“我”捅馬蜂窩前後的情感變化。
教學過程:
一、介紹作家
師:今天,老師要給同學們介紹一位我國作家——馮驥才。
媒體出示:馮驥才當代作家。原籍浙江慈溪,生於天津。從小喜愛美術、文學、音樂和球類活動。1960年高中畢業後到天津市書畫杜從事繪畫工作,對民間藝術、地方風俗等產生濃厚興趣。1974年調天津工藝美術廠、在工藝美術工人業餘大學教圖畫與文藝理論。1978年調天津市文化局創作評論室,後轉入作協天津分會從事專業創作,任天津市文聯主席、國際筆會中國中心會員、《文學自由談》和《藝術家》主編等職。著有長篇小說《義和拳》(與李定興合寫)、《神燈前傳》,中篇小說集《鋪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說集《雕花菸斗》、《義大利小提琴》,小說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系列報告文學《一百個人的十年》,電影文學劇本《神燈》,文學雜談集《我心中的文學》,以及《馮驥才中短篇小說集》、《馮驥才小說集》、《馮驥才選集》等。短篇小說《雕花菸斗》,中篇小說《啊!》、《神鞭》,分獲全國優秀短篇、優秀中篇小說獎。部分作品已被譯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國外出版。馮驥才以寫知識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歷史故事見長。注意選取新穎的視角,用多變的藝術手法,細緻深入的描寫,開掘生活的底蘊,咀嚼人生的況味。
二、初知課文
1、板書課題
師:作家馮驥才童年時候也是一個非常淘氣的孩子。一看課題,我們就知道課文寫了作家小時候捅馬蜂窩的事情。
2、默讀課文
邊讀邊思:
①課文那幾節寫了捅馬蜂窩的經過?
②捅馬蜂窩前、捅馬蜂窩時、捅馬蜂窩後的情緒有什麼變化?劃出有關的句子
三、討論交流
1、學習1~3節
體驗朗讀爺爺、奶奶的話。
奶奶:怨恨爺爺:無奈
2、學習4~6節
捅馬蜂窩前
(1)那都有趣!
(2)當我被這個淘氣的慾望鼓動得難以抑制時,就找來妹妹,趁爺爺午睡的當兒,悄悄溜到從走廊通往後院的校門口。
(交流板書:興奮、)
捅馬蜂窩時
(1)我開始有些遲疑,最後還是好奇戰勝了膽怯。
(2)這復仇者不顧一切而拼死的氣勢是我驚呆了。
(交流板書:遲疑、驚呆、狼狽)
捅馬蜂窩後
(1)我生病也沒有過這麼長的時間,以至消腫後的幾天裡我都不敢到那通向後院的小廊上去,生怕那些馬蜂還守在小門口等著我呢!(交流板書:害怕、後悔)
朗讀感悟
(反覆朗讀,體驗感悟)
四、總結課文
師:學了課文,你覺得童年時的馮冀才是個怎樣的孩子?
1、其實,我們也和作家一樣,由於自己的年少無知,幹了不少傻事,吃了不少虧。但是,那無知與莽撞源於天真無邪,才是我們的童年更加值得追憶!
2、練筆:
師:讓我們和作家一起回到他的童年,你想和馮驥才說點什麼呢?請同學們拿出筆,和作家親切的密語幾句。
3、學生寫作,教師巡視後交流。
五、感悟寫作方法
師:大家都喜歡童年時期的馮驥才,那麼,他的文學作品有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找出相關的句子加以說明。
範例:他的作品語言很幽默。
比如:後院裡最壯觀的要屬爺爺屋簷下的馬蜂窩了。壯觀一般形容氣勢很大景物,這裡用來形容馬蜂窩,比較誇張,很幽默。
學生自己討論。
六、拓展閱讀
《捅馬蜂窩》教案1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學會對話,揣摩人物的心理,品味語言,把握主旨。
能力目標:對話,朗讀,合作。
情感目標: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教學重點
1、學習對話描寫;2、品味課文生動自然而富有情趣的語言。
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學方法
三步閱讀法
教學時間
課時:兩課時
教 學 過 程
本 班 增
刪 內 容
第一課時
【教學步驟】;
1.匯入說說“曾經冒失的童年”提請學生思考:由於我們的幼稚,這些小小的冒失給別人,也給自己帶來一些小小的傷害,然而當我們回想往事,回想童年,我們心中充溢著的卻是美好和甜蜜,為什麼呢?;
2.以讀作為進入文字的路徑,讓學生走進文章,也走得作者的情感世界。一讀(整體閱讀)——自讀全文,初步瞭解文章的內容。教師自語,語速放慢,以引起學生的注意:原來這篇文章寫了作者童年時一件難以忘懷的極其有趣的事,剛才大家讀了書,想一想老師的說法對嗎?有沒有什麼不妥?
學生反應:“有趣”似乎不妥,到底哪兒不妥一時還拿不準。教師:用“有趣”來形容中心事件不妥,為什麼呢?我們將這個問題先放一放,那在這篇文章中,有沒有寫到“有趣”的事?學生:文章開頭部分——“爺爺的後院是兒時的樂園。”教師:“堆放雜物”“少有人去的地方”,卻為何是“我”的樂園?學生:有樹,有鳥兒、蝶兒、蟲兒……教師:那是鳥兒、蝶兒、蟲兒們的樂園呀!學生:好奇心,與大自然的親近感使我覺得有無窮的樂趣。取蟬衣,挖蚯蚓,驅蜢蟲……教師:對,有好奇心,才會有無限樂趣。正是由於好奇心,才有了“捅馬蜂窩”的故事發生。二讀(分解閱讀)——朗讀2至7節,深入理解文章內容。教師:奶奶也要捅馬蜂窩,為什麼?哪裡可以找到?學生:為了通風和安全的需要。在爺爺和奶奶的對話中可以找到。(對話描寫)教師:“我”無意中聽到這段對話,心理產生怎樣的反應?找出相應的語句。學生:“渴望”、“有趣”、“難以抑制”教師:而且奶奶的話中還教給我方法(頭上蒙塊布,竹竿一捅。)捅之前,有沒有害怕或是別的什麼心理?學生:“遲疑”、“膽怯”教師:但最終好奇心戰勝一切。假如你是一個電影導演,讓你將“捅馬蜂窩”這部分拍攝下來,再現當時的情形,你該怎樣拍?學生活動:小組討論,設計鏡頭,模擬再現。活動彙報:一個全景(一個手持竹竿,頭蒙小褂的小子正在緊張的使勁搖撼。)一個近景(“嗵”,一個沉甸甸的東西掉下來,一團黃色的飛蟲騰空而起。)一個特寫(一隻馬蜂徑直而兇猛地撲過來,像一架燃料耗盡,決心相撞的戰鬥機。)教師:“捅”是緊張、刺激、有趣的,那“捅”過之後呢?又進行了哪些描寫呢?(繼續關注文字)
第二課時
三讀(精選閱讀)——帶著問題選擇閱讀問題:
①與爺爺的對話描寫有什麼作用?
②“我”對馬蜂的感情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為什麼會發生這種變化?
③為什麼我會有沉重的“罪孽感”呢?問題解決:捅了馬蜂窩之後,“我”對馬蜂的看法是:馬蜂不再只是一隻令我好奇的小昆蟲,而是會“與毀壞它們生活的人拼個一死”的英雄;馬蜂雖然是一隻小蟲,但“竟有這樣的激情和勇氣”,為了捍衛自己的家園,它能夠視死如歸,直至壯烈犧牲。“我”產生這樣的看法,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我”自己的切身感受,在捅了馬蜂窩之後,一隻“不顧一切而拼死的”馬蜂狠狠地蜇了我。另一方面是爺爺的講述。爺爺告訴“我”,那仰面朝天躺在地上的一隻馬蜂,就是因蜇“我”而死的。爺爺說的“你毀了它的家,它當然不肯饒你。它要拼命的”那句話,讓“我”對小小馬蜂有了新的認識。聽了爺爺的話,我明白馬蜂不是害蟲,你不惹它,它也不會蜇你,但是一旦你毀了它的家,它會不惜生命與毀壞它們生活的人拼個一死的。現在“我”毀了它們的生活,使它們成了一群無家可歸的小生靈,所以“我”就有了一種沉重的“罪孽感”。教師:這種對馬蜂的敬佩和對自身的罪孽感,讓“我”對馬蜂有了深深的牽掛,文中哪些語句能體現這種感情?學生:“無家可歸的一群”“會不會回來重建家園”?“甚至想用膠水把這隻空空的蜂窩粘上去”,“始終沒能等來一隻馬蜂”“空空又是一年”。教師:這件事後便有了“再不做任何傷害旁人的事”的教訓。回到前面我們提到的問題,能用“有趣”簡單地概括整個事件嗎?顯然不能,因為“我”為自己的冒失行為而後悔、內疚,希望馬蜂能重回家園,彌補自己的過失。
3.用辯論作為走出文字的跳板,讓學生能跳出文章本身,站得更高,看得更遠。教師:結末的教訓。有人認為,這個教訓對我們很有意義,它教育我們不做傷害他人的事,要關愛一切生命,要有愛心,要與大自然和諧相處。有人認為,這個教訓對我們沒有意義,因為我們很難做到不傷害其他生命,比如踩死螞蟻,比如咬傷我們的蛇我們會打死它,再說馬蜂如果威脅我們的安全,我們是應該捅窩的。結束:對於學生的辯論,老師不必多說,可用動畫片《獅子王》中的一段臺詞作結。小獅子:我以為國王是可以隨心所欲。獅子王:你錯了,作為國王我們也不能隨心所欲。小獅子:不能嗎?;獅子王:辛巴,所有的生命都有它存在的價值。身為國王,你不僅要去了解所有的生命,而且要去尊重所有的生命,包括爬行的螞蟻和跳躍的羚羊。小獅子:爸爸,我們不是吃羚羊嗎?獅子王:我來告訴你,我們死後勢必會變成草,而羚羊是吃草的,所以,在這個生命圈裡,我們是相互關聯的。第二次合作學習是圍繞教學重點,使學生產生不傷害旁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情感。這正是語文課程人文性的體現。如何將工具性與人文性進行統一呢?
4.課文學習完了,你有什麼想說的嗎?把你的感受寫出來。小組交流:每位組員讀自己所寫的感受。;針對組員的內容進行修改、評價。小組集體彙報。
課堂小結
本文是馮驥才的一篇散文,他用生動的語言,引人入勝的筆調,跌宕起伏的情感變化,為我們描述了兒時的一段難忘的回憶。處於好奇心,“我”捅壞了馬蜂的家,毀壞他們的生活就象一種罪孽,決心“不再做一件傷害旁人的事”,並引發我們的思考——人與動物的和諧相處。
作業佈置見課後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