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繪本教案:誰吃了我的粥

幼兒園大班繪本教案:誰吃了我的粥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繪本教案:誰吃了我的粥,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材分析

  這本圖畫書故事溫馨,情節曲折,視角非常生活化,讀來讓人會心一笑。似曾相識的事情,讓人不由自主想起自己小時候的經歷。孩子經常會有不喜歡吃的東西,比起生硬的`說教,這個故事裡的熊爸爸、熊媽媽、熊爺爺、熊奶奶的做法很值得我們學習。小熊的心理轉變非常孩子氣,也非常自然,這將會讓許多孩子喜歡上這個可愛的、和自己很像的熊寶寶。

  這本圖畫書始終貫穿著溫暖的愛和關懷,看得人心裡軟軟的、香香的,這也許就是作者送給我們的最好禮物吧。

  活動目標

  感受小熊家溫馨快樂的氣氛以及故事緊張曲折的情節。理解故事,知道究竟是誰吃了小熊的粥。學習動詞"搖""放""採""吃"。

  活動準備

  生活經驗準備:幼兒已有吃粥的生活經驗並瞭解"魔鬼"的意思。

  教材教具準備:《誰吃了我的粥》圖畫書一本、影片展示儀一臺、微波爐一臺,小碗與小勺每人一套,甜粥每人一份。

  活動過程

  1.引起興趣,匯入話題。

  (1)教師出示盛甜粥的小盆,詢問幼兒:你們吃過粥嗎?喜歡吃嗎?

  (2)教師往粥中加蜂蜜和葡萄乾,引起幼兒興趣,並告訴他們:這是小熊的粥喔!想知道小熊吃掉它了嗎?

  (3)配班老師扮演的小熊把粥端走了。

  2.講述故事,引導幼兒理解故事情節,感受故事緊張曲折的節奏。

  (1)教師和幼兒一同翻看圖畫書,共同認知故事中的人物:小熊、熊媽媽、熊爸爸、熊爺爺、熊奶奶。

  (2)講述《誰吃了我的粥》。

  在每一次小熊去老樹樁那兒的時候,請小朋友猜測:他的粥還在不在?被誰吃了?

  引導幼兒體驗小熊的粥兩次被"魔鬼熊"吃掉以後的那種既緊張又有點捨不得的複雜心理。

  (3)再次講述故事,引導幼兒用動作理解故事。

  模仿故事中小熊的表情,感受小熊從不喜歡粥到喜歡粥的心理變化。

  模仿故事中的動作:"搖頭""採果子""爬上樹張望""放在外面""噝溜噝溜地吃粥",熟悉故事有趣而曲折的情節。

  教師提問:究竟是誰吃了小熊的粥?

  3.分享"小熊的甜粥",體驗吃粥的快樂。

  配班老師扮小熊端著粥出來,在微波爐中熱一下,請大家分享。

  延伸活動出去一起玩"魔鬼熊和小熊"的遊戲。

  場地:沒有障礙的道路兩條。

  材料:大塑膠碗人手一個,漿果樹若干(用塑膠飲料瓶裝飾而成)、小橋、石頭路、山洞。

  規則:幼兒按意願分別扮魔鬼熊和小熊,誰先跑到對面的樹樁處(用凳子代替),捧起大碗"噝溜噝溜"地吃粥,誰就勝利了,就可以拿到老師事先放在那兒的獎品。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