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分數與除法的關係》(精選8篇)

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分數與除法的關係》(精選8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分數與除法的關係》,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分數與除法的關係》 篇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結合具體情境,探索並理解分數與除法的關係,會用分數表示兩個整數相除的商,會用分數表示有關單位換算的結果;能列式解決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簡單實際問題。

  2.使學生在探索分數與除法關係的過程中,進一步發展數感,培養觀察、比較、分析、推理等思維能力,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點:

  理解分數與除法的關係

  教學難點:

  會用分數表示有關單位換算的結果;能列式解決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簡單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出示情境圖:把4塊餅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

  2.提問:你能提出哪些問題?

  二、新課

  1.教學例6

  把剛才呈現的題目改為:把3塊餅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

  提問:你能提出什麼問題?怎樣列式?

  引導:把3塊餅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平均每人能分到1塊嗎?你是怎樣想的?

  結合學生的回答,指出:每人分得的不滿1塊,結果可以用分數表示。

  提出要求:那麼,可以用怎樣的分數表示3÷4的商呢?請大家拿出3張同樣的圓形紙片,把它們看作3塊餅,按照題目分一分,看結果是多少?

  學生操作,瞭解學生是怎樣分和怎樣想的。

  組織交流,你是怎麼分的?

  小結:把3塊餅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每人分得4/3塊。完成板書。

  把題目改為:把3塊餅平均分給5個小朋友,每人能分得多少塊? 學生口述算式

  提問:3除以5,商是多少?怎樣用分數表示?小組交流。

  2. 總結歸納

  談話:請大家觀察上面兩個等式,你發現分數與除法有什麼關係?

  板書課題 被除數÷除數=被除數/除數

  提問:如果用a表示被除數,用b表示除數,這個關係式可以怎樣寫?

  板書 a÷b=a/b

  討論:b可以是0嗎?

  3. 教學試一試。

  出示試一試,學生嘗試填空。

  小組交流:你是怎樣想的?

  口答:把7分米改寫成用米做單位的數,可以列怎樣的除法算式?7÷10的商用分數怎樣表示?23分改寫成用時作單位的數,可以列怎樣的除法算式?23÷60的商用分數怎樣表示?

  指出:兩個數相除,得不到整數商時,可以用分數表示。

  4. 做練一練的第1題 學生填寫後,引導比較:上下兩行題目有什麼不同?

  5. 練一練第2題 學生獨立填寫,要求說說填寫時是怎樣想的。

  三、練習

  1.練習八第1題

  2.第2題

  3.第3題學生看圖填寫後,可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4.第4題

  學生填寫後,提問:這道題中的兩個問題有什麼不同?

  5.第5題

  讓學生聯絡分數的意義填空,再引導學生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係列算式,並寫出得數。

  四、總結

  提問:今天這節課,學習了什麼內容?透過學習,有什麼收穫?還有哪些疑問?

  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分數與除法的關係》 篇2

  教學流程:

  一、複習舊知,匯入新課

  1.回顧舊知

  回憶:同學們在以前的學習中,認識了哪些數?(整數、小數、分數、自然數、正數、負數……)學過了哪些運算?(加、減、乘、除)上節課我們認識了分數的意義,那麼分數的本質和我們學過的運算之間有沒有什麼聯絡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研究。

  提問:對於3/4這個分數,你有哪些認識?

  預設:

  ①把單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這樣3份的數。

  ②分數單位是1/4,3個1/4就是3/4。

  ③這個分數比1少1/4。

  2.激疑引新

  過渡:分數在我們生活中也會經常用到。請看,我們學校五年級同學前段時間春遊了。午餐時間,同學們正在平均分餅吃呢。(出示情境圖)

  提問:瞧!這裡有四組同學,每組都是4個人,每個桌上都有一盒餅。那麼,每人分得自己桌上餅的幾分之幾?你是怎麼想的?

  預設:

  ①每人都是分得自己桌上餅的1/4。

  ②都是把單位“1”平均分成4分,每人分得這樣的1份。

  追問:既然這些小組分的都是總數的1/4,那每人分得的塊數會一樣多嗎?

  預設:

  ①一樣多。

  ②不一樣多。

  過渡:到底是不是一樣多,讓我們一起來分分看。

  【設計意圖:課始透過必要的複習,啟用相關舊知,為新課學習做好遷移準備。然後藉助簡單的生活情境,在鞏固學生對分數的“份數”定義認識的同時,結合單位“1”——餅的總數變化,引導學生初步感知總數與份數、每份數之間的關係,產生計算每個小組每人分得塊數的需求,也為後面理清“每人分得多少塊”和“每人分得這些餅的幾分之幾”,即“量”和“率”這兩個容易混淆的問題進行了適當的鋪墊。】

  二、操作探究,形成概念

  1.初步感知

  提問:我們先開啟第一個盒子,看每人分得多少塊?你是怎麼想?

  交流:8÷4=2(塊),把8塊餅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2塊。

  提問:再開啟第二個盒子。這時總數的1/4表示多少塊呢?

  交流:4÷4=1(塊)

  追問:為什麼剛才都可以用除法來計算呢?(平均分)

  過渡:原來我們要把這些餅平均分,所以用除法計算。

  (板書:餅的塊數÷人數=平均每人得到的塊數)

  提問:我們來開啟第三個盒子,現在只有1塊餅,你會列式嗎?

  交流:1÷4

  追問:那每人分得多少塊呢?你是怎麼想的?

  預設:

  ①0.25塊。

  ②1/4塊。

  過渡:我們在平均分的時候,有時候可以得到整數商,有時候不能得到整數商,於是就產生了小數和分數。

  演示:讓我們藉助圖形來驗證一下。

  演示

  (板書:1塊的1/4是1/4塊)

  追問:同學們剛才這三桌同學都在平均分餅,每人都分得自己桌上餅的1/4,為什麼有人分得2塊,有人分得1塊?有人分得1/4塊呢?

  小結:是呀,雖然都是總數的1/4,但是總量不同,每一份的具體塊數也不同。

  【設計意圖:從商是整數的除法,演變到商是幾分之一的除法,學生透過已有的除法經驗,不難想到計算的方法;而當總塊數是1塊餅的時候,學生也很容易從分數意義的角度,用除法推想出分得的結果。從這兩個角度出發,學生很自然地就能在1÷4和1/4之間建立起相等的關係。基於這樣的認識,再借助實物建立起1/4塊的表象,同時滲透度量的思想,為後面的教學做好孕伏。】

  2.操作比較

  提問:開啟第四小組的盒子。盒子裡有3塊餅,還是分給4個人,平均每人分得多少塊呢?可以怎樣列式呢?

  預設:3÷4

  實驗操作:能不能利用我們上面分一塊餅的方法,用合適的數表達把3塊餅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得的結果?

  (小組合作,動手分一分)

  交流①:我們是一個一個分的。

  (學生上臺操作分餅)

  追問:你是先得到什麼再得到3/4塊的?

  (教具演示)

  過渡:還有哪個組分的過程和他們不一樣?

  交流②:我們是3個餅疊在一起分的。

  (學生操作演示)

  回顧:剛才在分的過程中把幾塊餅平均分成了4份?每人得到了這3塊餅的1/4,那麼每人分得多少塊呢?你能把每人的1份拼在一起嗎?現在知道3塊餅的1/4也就是3/4塊。

  比較:剛才在分的過程中有同學是一塊一塊分的,有同學是3塊一起分的,分法雖然不一樣,但它們之間有什麼相同地方?哪一種分得更快一點呢?

  (學生以4人為一組,討論)

  講述:把3塊餅平均分成4份,我們可以用3÷4等於3/4塊。

  3.變式延伸

  提問:假如第四組又來了一個小朋友,你能算出現在第四組平均每人分得多少塊嗎?

  思考並交流:3÷5=3/5(塊)

  問:是不是真的等於3/5塊呢?我們可以怎麼驗證?(在腦中分一分)你是怎麼想的?(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課件演示)

  延伸:如果3塊餅平均分給7個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塊?平均分給8個小朋友呢?100個小朋友呢?

  【設計意圖:學生透過動手操作、觀察、思考以及交流、討論、彙報等數學活動,一方面可以理解分數是由多個分數單位合成的,另一方面也理解了兩種分法的關係。同時從3/4到3/5再到3/7、3/8、3/100……一系列變式延伸,讓學生充分體會到了分得的塊數與餅的總量和人數之間的關係,在此基礎上分數與除法的關係模型已初步建立。】

  4.勾連關係

  提問:透過今天的研究,黑板上有這麼多分數和除法算式,仔細觀察,你能用一句話來概括出分數於除法之間的關係嗎?

  交流並翻轉卡片得到板書:

  追問:字母關係式中有什麼要注意的呢?(b不等於0)

  聯絡:透過剛才的學習,我們指導除法的商都能用分數來表示,那我們以前學習的除法能不能用分數來表示呢?你更喜歡哪種?

  小結:以前學習的整數除法的得數也可以用分數表示,有時用整數簡便,有時也用小數表示。我們一起學習了分數和小數之間的關係,今天又一起研究了分數與除法之間的關係。

  (板書:分數與除法的關係)

  【設計意圖:從直觀到抽象,從操作到想象,這是一個不斷遞進的過程。有了前面慢節奏的初步感知和深入交流,才會為此環節建立真正的概念模型打下基礎,同時學生對除法和分數之間的關係有了進一步的理解,為今後解決實際問題和靈活應用積累了豐富的數學活動經驗。】

  三、練習應用,形成能力

  1.鞏固練習

  (學生獨立思考,同桌交流)

  2.應用練習

  (學生獨立思考,全班反饋)

  追問:在互化時你的依據是什麼?後面一題為什麼不用小數表示?

  (看來分數有時能彌補小數的不足)

  3.拓展練習

  (學生看圖,獨立完成並口述交流。)

  追問:仔細觀察這幾題,你有什麼發現?什麼變了,什麼沒變?

  【設計意圖:透過三個層次的練習,幫助學生鞏固了分數與除法關係的知識。從數學問題到數量問題再到生活問題,層層遞進。最後把前後知識勾連,形成知識體系。】

  四、全課總結,感悟思想

  提問:透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我們是怎樣研究分數與除法之間的關係的?

  板書設計

  總結:分數與除法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絡。計算除法的商,有時候我們可以用像以前一樣的整數或小數來表示,有時候可以用類似今天這樣的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數來表示。以後我們還會碰到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數。(聯絡板書內容)像這裡的8/4塊、1/4塊……這樣的分數表示的都是具體的數量(板書:數量),我們再來看,當平均分成4份時,每人分得1/4;那平均分成5份、7份呢?b份呢?像這裡的1/4、1/5、1/7、1/b表示的是部分與整體的關係(板書:關係)。關於分數與除法之間的聯絡與應用,今後我們將進一步學習。

  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分數與除法的關係》 篇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結合具體情境,探索並理解分數與除法的關係,會用分數表示兩個整數相除的商,會用分數表示有關單位換算的結果;能列式解決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簡單實際問題。

  2、使學生在探索分數與除法關係的過程中,進一步發展數感,培養觀察、比較、分析、推理等思維能力。

  3、構築探索交流的平臺,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難點

  理解分數與除法的關係

  教學準備

  每人準備4張同樣大小的圓片

  教學過程

  一、引入情境,揭示例題

  口答題

  1、把8塊餅乾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每人分得幾塊?

  2、把4塊餅乾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每人分得幾塊?

  3、把3塊餅乾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每人分得幾塊?

  怎樣列式?板書3÷4

  引導:把3塊餅乾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平均每人能分到1塊嗎?

  不滿1塊那該怎麼表示呢?

  生:小數或分數

  二、實踐操作探索研究

  師:那怎樣用分數表示3÷4的商呢?請大家拿出3張同樣的圓片,把它看作3塊餅,按題目的要求把它分一分,看結果是多少?

  學生動手操作

  教師巡視,瞭解學生是怎樣的想的,當學生表述比較好時,教師有選擇的把圓片貼在黑板上,等集體交流時讓學生說說這樣分的理由。

  師:接下來我們請同學彙報一下他們研究所得結果。

  (生講述這樣分的理由)

  教師總結:(1)把一塊餅乾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所以就平均分成4份,每人就可分得1/4塊,現在一共有3塊餅乾,每人就可得到3個1/4塊,就是3/4塊。

  (2)如果把三塊餅乾放在一起分,每人就可以分得3塊的1/4,就是3/4塊。

  總結:把3塊餅乾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每人分得3/4塊

  板書:3÷4=3/4(塊)

  師:如果我想把3塊餅乾分給5個小朋友呢?,每人分得多少塊?

  學生口述理由。板書:3÷5

  師:想想該怎麼去分?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下。

  指名讓學生說說思考過程。

  板書:3÷5=3/5(塊)

  師:如果分給7個小朋友呢?

  學生口述3÷7=3/7(塊)

  三、歸納總結,圍繞主題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上面的兩個等式,你發現分數和除法算式之間有和聯絡?這也正是本節課我們所要學習的內容。

  板書課題:分數與除法的關係

  生相互交流。教師板書:被除數÷除數=

  師:除法算式又可以寫成什麼形式?

  生補充:被除數÷除數=被除數/除數

  師:如果用a表示被除數,b表示除數,那麼a÷b又可怎麼寫?

  生:a÷b=a/b

  師:這裡的a和b可以取任何數嗎?為什麼?

  生:除數不能為0。

  師:分數和除法之間的關係,你有什麼好的方法記住它們嗎?

  生交流討論並回答

  師總結,被除數相當於分子,除數相當於分母,除號相當於分數線。

  四、鞏固練習,拓展延伸

  師:請大家把書本開啟到第45頁,馬上完成“練一練”的第一小題。

  集體校對。

  師引導:比較上下兩行有什麼不同?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引導:用分數可以表示整數除法的商,反過來,一個分數也可以看成兩個數相除。

  師:接下來請大家獨立完成“試一試”兩小題。

  然後小組交流你是怎麼想的?

  師:把7分米改寫成用米作單位,可以列怎樣的除法算式?

  生:7÷10=7/10(米)

  師:第二個呢?

  生:23÷60=23/60(時)

  師:獨立完成“練一練”的第二題

  集體講評校對。

  師:完成“練習八”的第一題口答

  師:完成“練習八”的第三題

  學生在書本上完成,

  教師追問:把1米長的綵帶平均分成3份,求1份有多長,可以列怎樣的除法算式?把2米長的綵帶平均分成3份,求1份有多長,可以列怎樣的除法算式?

  五、課堂作業

  完成“練習八”的第二題

  教後反思:

  本節課重在學生透過自己探索實踐,來觀察和理解分數和除法之間的關係。在教學時,要求學生把3塊餅乾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當有學生展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即把一塊餅乾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就該把這塊餅乾平均分成4份,這樣每人就可以得到1塊餅乾中的1/4,也就是1/4塊,現在有三個同樣的餅乾,按照同樣的方法去分,每人就可以得到3個1/4塊,就是3/4塊。在邊展示邊講解後,我繼續提問,除了這樣的思考方式,你還可以怎麼分?有一個成績較好,思維較敏銳的學生說,我們還可以把這塊餅乾平均分成8份,每人取其中的2份,就是2/8塊,共有3個2/8塊,就是6/8塊也就是3/4塊。我注意到了,我只是點了一下,這樣也是可以的,6/8就是3/4,這是我們以後所要學習的內容。課後,在其餘老師的`點撥下,我也認真思考了這個問題。其實,我覺得,這個學生出現了這樣的思維方式也未嘗不可,的確也是合情合理的。但是實際上,我還是覺得該生對於分數的意義掌握的不夠牢固,對於題目中已經很明顯地給出了。要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那應該平均分成4份,而他卻想到了平均分成了8份,這是思維跳躍的一種形式,但也是基本知識掌握不牢固的一種體現,所以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應加強學生認真讀題的習慣,將基礎知識紮紮實實地運用到解決實際問題中去。

  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分數與除法的關係》 篇4

  教學設想:

  1、注重考慮學生的知識起點,引發學生的認知衝突,讓學生感知“用分數表示除法的商”的產生與發展的過程。

  2、充分利用學習材料,引導學生自主探索、交流合作、解決問題,從而實現數學的再創造,突出學習的自主性(感知→猜想→驗證→概括→鞏固),真正理解分數商的由來和所表示的意義。

  3、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透過的學生猜想、說理、比較、概括等途徑,突出教學重點,訓練學生思維。

  教學目標:

  1、理解分數與除法的關係,知道如何用分數表示除法算式的商。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合作交流和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3、透過學習,培養學生轉化的數學思想和勇於探索的精神。

  教學重點:

  理解分數與除法的關係。

  教學難點:

  具體體會每一個商的由來和表示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感知關係

  1、問題:把6米長的繩子平均分成3段。每段長多少米?

  把1米長的繩子平均分成3段。每段長多少米?

  提問:怎樣計算每一段的長度?商是多少?為什麼?(畫線段圖)

  2、揭題、猜想關係:你能猜想一下分數與除法有著怎樣的關係呢?

  板書:被除數÷除數=被除數/除數

  二、探究關係

  1、、驗證關係

  (1)透過動手操作驗證

  出示例項:把3塊餅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塊?

  列式質疑:3÷4=(師:商可能是幾?為什麼?你能否驗證一下呢?)

  動手操作:剪拼紙圓,研究3÷4的商的由來和表示的含義。

  同桌交流:結合操作,請跟你的同桌說說3÷4的商是多少及其由來。

  反饋驗證

  引導總結:把3塊餅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塊餅的1/4→1塊餅的3/4,即3/4塊。

  板書:3÷4=3/4

  (2)運用分數意義驗證

  師:剛才是透過操作驗證了3÷4=3/4,我們還能否透過其他途徑來驗證分數與除法的關係嗎?

  出示例[2]:17分是幾分之幾小時?

  引導列式,藉助鐘面圖,結合分數的意義求商(師:17÷60=?你是怎樣想的?)

  1÷60=1/60 17÷60=17/60(小時)

  引導小結:分數與除法之間的關係,還可以用來轉化名數。

  2、揭示關係

  師:透過剛才的驗證,你得出了哪些結論?

  ①兩個數相除,當商不是整數時,可以用分數來表示。

  ②被除數÷除數=被除數/除數。

  師:我們已經透過例項驗證了分數與除法的關係,你能結合具體算式將“分數與除法關係表”填寫完整嗎?

  聯絡

  區別

  除法

  被除數

  除號

  除數

  是一種運算

  分數

  師:如果用字母a、b分別表示被除數和除數,那麼你能不能用字母關係式清楚地表示除法與分數的關係呢?根據學生回答板書:a÷b=a/b

  引導推理:除法裡有什麼具體要求?為什麼?那分數有沒有要求呢?(引導從分數所表示的意義說明沒有意義)板書:b≠0

  三、鞏固關係

  1、強化分數與除法的關係。

  ① P.82 2 ②(P.82 4)

  ③填上合適的分數8cm=( )m 13g=( )kg 15dm2=( )m2 29分=( )小時

  ④在括號裡填上合適的數

  ( )÷( )= 5/8, 3/5=( )÷( ),( )/( )=( )÷( )

  2、比較練習,完成P.82 3

  ①學生選擇條件,列式解答。

  ②引導比較:聯絡—都佔總數的1/3,區別—能否用整數表示商

  四、總結提升

  師:分數與除法有些什麼關係呢?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生:……)

  質疑: 5/8這個分數表示的意義是什麼?還可以怎樣理解?

  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分數與除法的關係》 篇5

  一、藉助實物,初步理解。

  1、創設情境,出示問題:老師出示一個蘋果,提出問題:如果把這個蘋果平均分給兩個同學,每人分幾個?誰來分一下?

  生:用小刀把蘋果從中間切開,平均分成兩份。

  說明每份是這個蘋果的二分之一。

  師:誰能列式?

  生:1÷2=0.5(個)。

  師:誰能用分數來表示商?

  生:二分之一。

  師:計算除法,在得不到整數商時,除了可以用小數外,還可以用分數表示,今天我們來研究分數與除法的關係。

  評:開頭點題,節省了時間,用學生熟悉的事情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2、觀察實物,探索原理。

  師:如果我們把這個蘋果平均分成4份,該怎樣分?

  學生上臺分一分。學生邊分邊說:把一個蘋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四分之一個。

  評:藉助實物操作與演示,學生很容易直觀理解一個的二分之一就是二分之一個、一個的四分之一就是四分之一個的道理。並且能夠遷移類推得出結論:一個的幾分之幾就是幾分之幾個。

  二、合作交流,解決問題。

  1、講故事,提出問題。

  昨天晚上,老師做了3張餅,可香了,剛要吃飯的時候,對門家的小姑娘來了,進門便是客,我們一家三人熱情地邀請她與我們共進晚餐,吃完飯後,我一看,三張餅全吃完了,你能計算出我們平均每人吃幾張餅嗎?

  評:簡短的小故事,吸引了學生探索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2、合作交流,解決問題。

  ⑴想:教師出示三張圓形紙片,說明:用三張圓形紙片代替三張餅,現在如果要平均分給你們組四個人,你該怎樣分?每人想出一個辦法。

  ⑵評:小組內交流,在組長的帶領下,評選出你們認為最合理、最簡單的方法。

  ⑶分:根據剛才選出的辦法,利用手中的學具(三張圓形紙片、剪刀、彩筆)剪一剪、分一分,並且把組長的那份塗色。

  ⑷彙報:小組間交流彙報,爭論、補充。

  生1:我們小組是一張餅、一張餅的分,把每張餅都平均分成4份,每人吃一份。三張餅都吃完後,就是每人吃了3個四分之一,也就是四分之三張。

  生2:我們是把3張餅摞起來,再平均分成4份,每人吃四分之一,再拼起來就是四分之三張。

  生3:我們是先把2張餅從中間切開,每人分半個餅,再把第三張餅平均分成4份,每人一份,又分了四分之一,前面的半個是四分之二張,一共每人吃了四分之三張。

  ⑸評價:自由發表意見,評價哪組的分法最好。

  生1:我認為第一種分法最好,因為我們吃的時候就是這樣分的。

  生2:我認為第2種方法好,因為這樣分簡單,而且先分好了再吃更顯得公平。

  師總結:剛才同學們都說的很有道理,而且你們說的清楚明白。說明我們同學的語言表達能力越來越強了。

  師生一起板書出答案。

  評:學生獲得知識的過程不單是知道什麼,更重要的是知道為什麼,小組合作過程是本節課的創新之處,也是學生求知的內在需要和渴望。小組合作過程分:想、評、分、彙報、評價五步完成,要求具體,分工明確,既有獨立思考的時間,又有交流、操作的時間,使各個環節都高效有序地進行。體現了小組學習的實效性。

  3、觀察比較,尋求規律

  師:觀察黑板上三個算式,找出被除數、除數與商中的分子、分母有什麼關係。

  學生回答,得出結論:被除數÷除數=被除數/除數

  師:如果用字母a、b表示,該怎樣表示?

  生:a÷b=a/b

  師:在除法中,對除數是怎樣規定的?

  生:除數不等於0。

  師:那麼,分數中應該誰有限制呢?

  生:b≠0。

  評:打破原有學習模式,放手讓學生自己透過觀察,得出公式,這樣在學生頭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練習鞏固,加深理解。

  1、閱讀課本102—103頁內容。

  2、練習題略。

  四、學生回顧,全課小結。

  師:在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知識?你能用這節課學到的知識,編出不同的數學問題來嗎?

  總評:“新課標”的重要理念之一是關注學生的生活體驗和也已有的生活經驗。課始就設計分蘋果,既貼近學生生活,又直觀容易理解。這樣在課的開始,就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獲得了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同時促進學生主動構建相關的數學知識。

  教學整個過程注重了學生興趣的激發與主動性的參與,在小組合作中,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與空間,讓每個學生都能獨立思考,與別人交流,動手操作。“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法。”在教學設計中注意體現這一理念,在主動的、互相啟發的學習活動中是學生逐步掌握數學的思想方法,受到數學思維的訓練,獲得知識,發展能力。

  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分數與除法的關係》 篇6

  教學內容:

  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第四單元P49l。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兩個整數相除的商可以用分數來表示,會用分數表示兩個數相除的商。

  2.使學生正確理解和掌握分數與除法的關係

  3.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滲透辯證思想,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重難點:

  1.理解和掌握分數與除法的關係。

  2.用除法的意義理解分數的意義。

  教學具準備:

  課本主題掛圖,圓形紙片(4—5張)。

  教學過程:

  一、創設問題,複習匯入

  1.填空。

  2.問題引入

  師:5除以9,商是多少?(板書:5÷9 =)如果商不用小數表示,還有其他方法嗎?有了分數,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怎樣用分數表示除法的商,認識“分數與除法的關係”。 板書課題:分數與除法

  二、探索研究,學習新知

  (一)教學例1

  1.出示主題掛圖,讀題後,指導學生根據整數除法的意義列出算式。

  2.討論:1 除以3結果是多少?你是怎樣想的?

  3.彙報討論結果:

  生:我解答這道題的列式是1÷3,可以把一個蛋糕看作單位“1”,把它平均分成3份,表示這樣的一份的數,可以用分數1111來表示,1個蛋糕的就是個,所以,1÷3 =。 3333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1÷3 =

  (二)教學例3

  1.出示主題掛圖,讀題後,引導學生列出算式:3÷4。

  2.指導學生動手操作:拿出三張同樣大小的圓形紙片,把它看作3塊餅,用剪刀把它們分成同樣大小的4份。

  引導學生邊分邊思考:我們把誰看作單位“1”?把它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你想怎樣分? 教師巡視,參與指導。

  3.彙報演示分得的過程及結果,教師根據學生彙報總結不同的分法。

  方法一:可以一個一個地分,先把每塊月餅平均分成4份,每塊可分得4個

  個11(個)答:每人分得個。 331,3塊月餅共分得124113,平均分給4個人,每人可分得3個,合在一起是塊。

  3塊月餅,4方法二:可以把3塊月餅疊在一起,再平均分成4份,拿出其中的1份,拼在一起就得到

  所以每人分得3塊。(如圖)

  板書:3÷4 =

  4.理解。 師: 33(塊)答:每人分得塊。 443塊月餅表示什麼意思?

  指導學生說清理解:表示把3個月餅平均分成4份,表示這樣1份的數;還可以表示把1個月餅平均分成4份,表示這樣3份的數。 師:去掉單位名稱,你能說一說3表示的意思嗎?

  可以放手讓學生說一說,歸結明白:可以表示把單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這樣3份的數;還可以表示把3平均分成4份,表示這樣1份的數。

  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分數與除法的關係》 篇7

  一 教學內容

  分數與除法

  教材第66頁的例3及做一做。

  二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掌握分數與除法的關係。

  2 ,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三 重點難點

  1 .理解、歸納分數與除法的關係。

  2 .用除法的意義理解分數的意義。

  四 教具準備

  圓片。

  五 教學過程

  (一)引入。

  老師:5 除以9 ,商是多少?(板書:5 ÷ 9 = )如果商不用小數表示,還有其他方法嗎?學習了分數與除法的關係後,就能解決這個問題了。

  板書課題:分數與除法的關係

  (二)教學實施

  1 .學習例3 。

  ( 1 )板書例題。

  小新家養鵝7 只,養鴨10 只。養鵝的只數是鴨的幾分之幾?

  ( 2 )指名讀題,理解題意並列出算式。板書:7÷10

  ( 3 )利用除法和分數的關係得出結果。

  7 ÷ 10 =

  所以養鵝的只數是鴨的 。

  (三)思維訓練

  1 .把8 米長的繩子平均分成13 段,每段長多少米?

  2 .把一個5 平方米的圓形花壇分成大小相同的6 塊,每一塊是多少平方米?(用分數表示)

  四)課堂小結

  透過今天這節課的觀察、操作,同學們發現了分數與除法之間的關係。分數的分子相當於除法的被除數,分數的分母相當於除法的除數,除號相當於分數的分數線。

  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分數與除法的關係》 篇8

  課時目標

  ①進一步理解分數與除法的關係,並能運用這一關係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

  ②培養學生遷移類推能力。

  ③知道“事物間在一定的條件下是可以相互轉化的觀點”。

  教學及訓練

  重點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應用題。

  教學內容和過程教學札記

  一、創設情境

  1.口答:30分米=()米180分=()時

  練習後引導學生回顧把低階單位的名數改寫成高階單位名數的方法。

  2.說一說:分數與除法的關係?

  3.用分數表示下面各算式的商。

  (1)7÷9

  (2)4÷7

  (3)8÷15

  (4)5噸÷8噸

  二、揭示課題

  這節課學習“分數與除法關係的應用”。(板書課題)

  三、探索研究

  1.出示例4。

  (1)出示例4並審題。

  (2)提問:根據把低階單位的名數改寫成高階單位名數的方法,這兩題該怎樣計算?當兩數相除得不到整數商時,商應該如何表示?

  讓全體學生嘗試練習。

  (3)集體訂正。訂正時讓學生說說是怎樣想的?

  (4)比較例4與複習題第1題有什麼不同的地方,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重點說明當兩數相除得不到整數商時,其結果可以用分數表示。

  2.練習教材第80頁下面的“練一練”第1題。

  3.教學例5。

  (1)出示教材第80頁複習題,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

  集體訂正時啟發學生分析:這道題把誰與誰比,求雞的只數是鴨的幾倍,把什麼看作標準,用什麼方法計算?算式怎樣列?

  板書:30÷10=3

  答:雞的只數是鴨的3倍。

  (2)出示例5並讀題,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並組織學生討論解題方法。

  討論後師生共同評價,主要有兩種方法:

  ①從分數意義入手。求養鵝的只數是鴨的幾分之幾,也就是求7只是10只的幾分之幾。把10只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成10份,每份1只,7只就是這個整體的。

  ②從倍數關係入手。求養鵝的只數是鴨的幾分之幾,是以鴨的只數作標準,可以用除法計算,列式為:7÷10=。

  (3)比較複習題與例5異同點。

  透過比較使學生看到: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和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都用除法計算,都拿作標準的數作除數,得出的商都表示兩個數的關係,都不能注單位名稱。所不同的是,前面的題是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得到的商是大於1的數,後面的題是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得到的商是小於1的數。

  4、練習。教材第80頁“練一練”第2題。

  四、課堂實踐

  1.在括號裡填上適當的分數。

  8釐米=()米146千克=()噸23時=()日

  41平方分米=()平方米67平方米=()公頃37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2.五(1)班有女生25人,比男生多4人。

  (1)男生佔全班人數的幾分之幾?

  (2)女生佔全班人數的幾分之幾?

  (3)男生人數是女生人數的幾分之幾?

  五、課堂小結

  1、把低階單位名數改寫成高階單位名數當得不到整數商時,該如何表示?

  2、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應用題的解答方法是什麼?

  六、課堂作業

  練習十四第5-9題。

  板書設計

  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

  一個數÷另一個數=教學

  後記

  教學效果良好,學生能熟練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應用題。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