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乘法分配律教案
四年級乘法分配律教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四年級乘法分配律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四年級乘法分配律教案1
一、課題:
《乘法分配律》
二、主要講解的內容:
課本第26頁例7及相關
三、學習目標
1、結合具體的情境,嘗試計算,初步認識和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含義。
2、透過觀察交流、舉例驗證,概括規律,並能用字母式子表示乘法分配律。
3、透過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藉助乘法的意義進一步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內涵。
教學重難點
藉助乘法的意義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義和內涵。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電腦,網路等
學生準備:數學書、筆、練習本、筆記本
五、教學環節
1、反饋家庭作業(表揚做的優秀的學生,鼓勵並引導完成不太好的學生積極完成作業)
2、複習匯入
算一算,比一比
(10+5)×5= (8+2)×7=
10×5+5×5= 8×7+2×7=
課前同學們已經完成了複習任務,請同桌交流計算的結果和發現。我們已經學習了乘法交換律、結合律,應用它們可以使一些計算簡便。
什麼是乘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今天這節課我們再來學習乘法的另一個運算定律。
3、新授
還記得我們提出的第三個問題嗎:一共有多少名同學參加了這次植樹活動?
①自主探索,獨立解決問題
你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列式計算。
【設計意圖:讓學生獨立解決問題,促成多種解決問題方法的生成,為探索運算定律準備了資源。】
②彙報交流,明確演算法,學生先說想法,讓個別學生說明。
誰願意把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展示給大家,並說明解決問題的步驟。
方法一:先算每個小組人數,再算總人數。
(4+2)×25
=6×25
=150(人)
方法二:先分別算出負責挖坑、種樹的人數和負責抬水、澆樹的人數,再算總人數。
4×25+2×25
=100+50
=150(人)
同學們用不同的方法解決了這個問題,計算結果都是150人。
③觀察對比,概括規律
這兩個算式之間有什麼關係呢?
(4+2)×25=4×25+2×25
你能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這個等式嗎?學生髮語音
左邊是4加2的和與25相乘,右邊是4和2分別與25相乘,然後再相加。左右兩邊結果相等。
教師適時用箭頭表示出來。
請你再舉幾個這樣的例子嗎,寫在練習本上。
拍照展示
觀察這些等式,你有什麼發現?
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或者先把它們與這個數分別相乘再相加,結果相等。
④你能結合乘法的意義理解這個規律嗎?
如:(4+2)×25=4×25+2×25
左邊表示6個25,右邊表示4個25加2個25,也是6個25,所以兩者結果相等。
得出結論: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可以先把它們與這個數分別相乘,再相加。這叫做乘法分配律。
⑤用字母怎樣表示這個規律?
(a+b)×c=a×c+b×c
a×(b+c)=a×b+a×c
4、練習鞏固
(1)下面哪些算式是正確的?正確的畫“√”,錯誤的畫“×”。
56×(19+28)=56×19+28 ( )
32×(7×3)=32×7+32×3 ( )
64×64+36×64=(64+36)×64 ( )
答案:× × √
解析:【考查目標1、2】藉助乘法意義判斷,進一步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含義,注重形式表達的認識與強化。
(2)觀察下面的豎式,說一說在計算的過程中運用了什麼運算定律。
答案:運用了乘法分配律25×12=25×2+25×10
解析:【考查目標1、2】結合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過程,喚起學生已有的經驗,體會乘法的演算法與乘法分配律的關係。
(3)李阿姨購進了60套這種運動服,花了多少錢?
答案:(75+45)×60
=120×60
=7200(元)
解析:【考查目標3】藉助熟悉的生活問題情境,在列出不同算式的基礎上,以生活情境的材料解釋算式意義,進一步加深對乘法分配律意義的認識和理解。
六、課堂小結
透過本節課的學習,你都有哪些收穫?
這節課我們一起研究了一個新的運算定律:乘法分配律
用字母表示是(a+b)×c=a×c+b×c
左邊表示(a+b)個c,右邊表示a個c加b個c,所以兩者結果相等。
如果反過來,等式仍然成立。
如4×7+4×3=4×(7+3)
利用這個定律可以使計算簡便,幫助我們解決許多問題。
四年級乘法分配律教案2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68頁例5,第69頁“做一做”中的題目和練習十四的第l、2題
教學目的`:
使學生理解並掌握,培養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教具、學具準備:
教師把下面複習中的口算寫在卡片上;在一張紙條上面5個白色的正方形和3個紅色的正方形,如:□□□□□■■■,共做4條。
教學過程:
一、複習
教師出示口算卡片,如:(36+64)×8,20×5+50×2,60×10+10×10等,計算每一題時,第一個學生回答“先算什麼”,第二個學生回答“再算什麼”,第三個學生回答“接下來算什麼”。
二、新課
1.教學例5。
教師讓學生擺正方形,先把5個白色正方形擺成一橫排,接著擺3個紅色正方形與白色正方形在同一行上,教師同時貼出一張畫有正方形的紙條,先只顯示5個白色的正方形,然後再顯示3個紅色的正方形。接著教師說明要擺4行這樣的正方形,邊說邊貼出另外3張畫著正方形的紙條。教師指著圖形提問:
“圖中一共有多少個正方形?你是怎樣想的?”先請一個學生回答.教師把學生所列的算式寫在黑板上。
“還有別的演算法嗎?你是怎樣想的?”再請一個學生回答,如果這個學生說出另外一種演算法,教師再把這個學生所說的算式也寫在黑板上。如:
”(5+3)×4 5×4+3×4
教師:第一個算式是先求出每一行有多少個正方形,再求4行一共有多少個正方形。
第二個算式是先求出白正方形和紅正方形各有多少個,再求出一共有多少個正方形。這兩個算式的計算方法雖然不同,但是都可以求出於共有多少個正方形。下面我們大家一齊來計算,看一看這兩個算式的得數怎樣。學生口算,教師板書。然後再提問:
“這兩個算式的計算結果怎樣?”
“這兩個算式的計算結果相等,說明這兩個算式有什麼關係?”學生回答後,教師指出:這兩個算式的計算結果相等,我們就可以把它們用等號連起來,板書:
(5+3)×4=5×4+3×4
“等號左面的算式是什麼意思?”(5與3的和乘以4。)
“等號右面的算式是什麼意思?”(5與3先分別乘以4,然後再把兩個積相加。)
教師:這兩個算式相等,說明了5與3的和乘以4等於5與3先分別乘以4再相加。
教師:下面我們再看兩組算式,先看:(18+7)×6 18×6+7×6
“左面的算式是什麼意思?”(18與7的和乘以6。)
“右面的算式是什麼意思?”(18與7分別乘以6,再把兩個積相加)
“算一算左面的算式等於什麼?”(18加7是25,25乘以6是150。)
“算一算右面的算式等於什麼?”(兩個積分別是108和42,它們的和等於150)
教師:左右兩個算式都等於150,所以這兩個算式相等,可以用等號把它連起來,教師邊說邊在兩個算式中間畫一個等號。
“這兩個算式相等。說明18與7的和乘以6等於什麼?”說明18與7的和乘以6等於18與7先分別乘以6再相加。)
教師:我們再來看兩個算式20×(15+9) 20×15+20×9
“先來計算一下這兩個算式各等於多少?”
“兩個算式都等於多少?”
“這兩個算式相等,說明20乘以15與9的和等於什麼?
2.進行抽象概括。
教師指著上面的算式提問:
“仔細觀察上面的三個等式,你看出了什麼?先看等號左面的三個算式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多讓幾個學生說一說。(第一、二兩個等式都是兩個數的和乘以一個數;第三個等式是一個數乘以兩個彩的和。)
教師指出:兩個數的和乘以一個數或者一個數乘以兩個數的和,我們可以用一句話表示,就是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
“再看等號右面的三個算式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學生討論後,教師指出:都是先求兩個乘積,再把兩個積加起來。
“等號左面與等號右面相等是什麼意思?”學生髮言後,教師概括:上面三個等式等號左面分別與等號右面相等說明,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等於這兩個數先分別同這個數相乘,再把兩個積加起來。我們把乘法運算的這個規律叫做。同時板書。讓學生看教科書第68頁下面的方框裡的結語,全斑齊讀兩遍。
教師:如果用“a、b、c“表示三個數,可以寫成下面的形式:
(a+b)×c=a×c+b×c
“等號左面(a+b)×c表示什麼意思?”(表示兩個數的和同一個數相乘)。
“等號右面“a×c+b×c表示什麼意思?”(表示把兩個加數分別同這個數相乘;再把兩個積相加。)
三、鞏固練習
教師在黑板上寫算式:(200十3)×27,提問:
1.“這個算式中是哪兩個數的和乘以哪個數?”
“根據,這個算式等於哪兩個乘積的和?”
教師在黑板上再寫算式:185×27十15×27,提問:
“這個算式中是哪兩個數分別乘以哪一個數?”
“根據,這個算式等於哪兩個數的和乘以哪一個數?”
2.做第69頁“做一做”中的題目。
先讓學生讀題,再想一想每個方框裡應該填什麼數。
四、作業
練習十四的第1、2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