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冬季科學活動教案40篇
中班冬季科學活動教案40篇
作為一名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中班冬季科學活動教案4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中班冬季科學活動教案40篇1
活動目標:
1、積極參與科學探究活動,探索解決讓紙站起來的方法,體驗探索成功的樂趣。
2、發展動手操作能力和反覆實踐能力。
3、促進幼兒的創新思維與動作協調發展。
4、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
活動準備:
皮筋、橡皮泥、各類積木、牙膏盒、夾子等,紙若干
活動過程:
一、出示白紙,引起幼兒的興趣。
1、師提問:"看,老師手裡拿的是什麼?"(白紙)
"這張紙寶寶想站起來,看看它能不能站起來。"
"哎喲,紙寶寶老是摔倒!"
2、幼兒討論:"小朋友小時候是怎麼學站立的?"
3、小結:"原來,小朋友小時候是在爸爸媽媽手臂的幫助下,在小桌子、櫃子、沙發的幫助下學習站立的。"
4、"那我們用什麼辦法讓紙寶寶站立呢?"
二、幼兒操作,探索讓紙站起來的方法。
1、第一次操作(用輔助物體)
"小朋友想的辦法可真不少,紙寶寶真高興,老師也給你們準備了一些工具,你可以用這些工具讓紙寶寶站起來。"
"我們來看看都有哪些吧!"
"這是牙膏盒、橡皮泥,還有我們平時玩的積木、夾子,咦,這是什麼呀?" (皮筋)
"小朋友們都動腦筋想一想,玩一玩,怎麼讓它們幫助紙寶寶站起來。記住要輕拿輕放哦!“”小朋友們開始吧!"
(1)幼兒操作,教師觀察。
(2)操作完畢,教師進行評價,請個別幼兒展示自己操作的結果。
"現在請小朋友來介紹一下,你是怎麼讓紙寶寶站起來的?"
"他的辦法真不錯!誰跟他的辦法一樣呢?你們真棒!"
"那誰的辦法跟他不一樣呢?"
"你來說。"
"嗯,這個辦法也不錯,有沒有小朋友跟他一樣呀?"
"還有嗎?還有不一樣的嗎?"
2、第二次操作(用輔助物體),讓每一個小朋友都有機會嘗試用不同的工具讓紙站起來。
"小朋友們都很棒!讓我們再去試試自己沒有用過的辦法吧!"
3、第三次操作(不要輔助物體)
"剛才小朋友請了很多工具來幫助紙寶寶站起來,如果不用這些工具,你能讓紙寶寶站起來嗎?"(幼兒自由討論)
"記住,能不能用工具呀?"
"好,大家再去試試看吧!"
(1)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2)操作完畢,進行評價,請個別幼兒示範。
"誰來說說你是怎麼讓紙寶寶站起來的?"
"他用了折的辦法讓紙寶寶站起來,真聰明!有跟他一樣的嗎?"
"你們真棒!"
"有不一樣的辦法嗎?"
"你來說!"
"他用了卷的辦法讓紙寶寶站起來!這個辦法也不錯!我們也一起試試吧!"
(3)教師總結:"讓紙寶寶站起來,可以用材料來幫忙,也可以用折、卷的方法讓紙寶寶站起來。"
"那要怎麼折、怎麼卷,才能讓紙寶寶站得更穩呢!小朋友回去後再去試試吧!"
活動延伸:
1、提供更多輔助材料讓幼兒玩讓紙寶寶站起來的遊戲。"
2、請幼兒與家長一起玩一玩在沒有工具的情況下還有什麼辦法讓紙站起來。
教學反思:
整個活動下來,感覺自己的思路不是很清晰,面對幼兒各種各樣讓紙站起來的方法的時候,沒有進行很好的總結,可能是事先在設計教案的時候,沒有對可能存在的方法進行分類,考慮得還不夠周全,導致在上課的時候覺得思路不清晰。在活動過程中,沒有對“紙怎樣才算是站起來”這個概念沒有跟幼兒交代清楚,事先自己有在思考紙應該是不離開地面的立才算是站起來,脫離地面就是懸空的,不算站起來。但是在活動進行的時候,看到有些小朋友是用積木將紙撐起來,這張紙是橫躺在積木上的。看到這個現象後我還是沒有將這個問題提出來。設計教案的時候,我在考慮到底應該是先提供工具還是先徒手操作,在聽了指導老師的講評之後,這個問題迎刃而解了。
中班冬季科學活動教案40篇2
活動目標:
1.透過操作實驗,瞭解幾種區分生熟雞蛋的方法
2.在製作美味雞蛋的過程中,激發對科學探究的興趣活動準備:生熟雞蛋若干,煎蛋器,奶鍋,小碗若干,小勺若干,盤子若干,小刷子,油壺,鹽
3.能在情景中,透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象的探索和認知,樂於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現的結果。
4.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經驗準備:
會打雞蛋
活動重點:
瞭解雞蛋生熟的變化
活動難點:
能夠用自己的方法區分生熟雞蛋,並能夠進行猜想和驗證
活動過程:
(一)匯入玩一玩電子互動牆,熟悉雞蛋製作的美食。
任務:用生雞蛋製作美食
(二)基本過程師:小朋友面前的盒子中有雞蛋,有生的也有熟的,請小朋友在不弄破的情況下把生的挑出來,將自己的方法畫在表格上,一會驗證自己挑出來的雞蛋(生的放在打碎了放在帶走生雞蛋標誌的盒中,熟的剝開一個小口放在另外的盒中)
總結方法師:①剛才誰的方法成功區分生熟雞蛋了?(幼兒舉手)②請你說一說你的方法(a.手電筒照熟→深顏色,生→透光b.稱重生→輕c.搖晃,生→晃d.轉生→慢)③請你把你的方法畫在黑板上的紙上④請小朋友用紙上的一種或多種方法挑出一個生雞蛋,打進自己的小碗
師:為什麼不能看顏色區分?
師:因為生雞蛋的顏色有深有淺老師挑一個雞蛋(多種方法)師:我們用雞蛋可以做什麼常見的美食(雞蛋羹,荷包蛋)教師指導做荷包蛋和雞蛋羹師:做荷包蛋有什麼現象幼:
師:雞蛋有什麼變化(液體到固體)
師:要和小朋友互相分享美食,回家可以給爸爸媽媽做早餐活動分析:活動讓小朋友探究區別雞蛋生熟的方法,雞蛋是生活中常見的食材,小朋友每天都會吃到,從幼兒自身來說,對雞蛋具有一定的生活經驗,探究過程中,幼兒有聽覺,視覺的體驗,使幼兒有更深的印象,這次的活動,教師很好的將教育活動和生活聯絡,對雞蛋的基本認識從生活中來,最後用雞蛋做了美食,又回到生活中去,做美食對幼兒是一種滿足,生雞蛋打出來,做成美食,更能加深幼兒對此次活動的印象和體驗,教師讓兩組小朋友進行分享,這也是一種社會性教育。
我的收穫:
我覺得科學教育活動要和幼兒的生活相聯絡,可以透過多種感官體驗,加深幼兒印象,這次的活動中,天平稱重的結果不是很明顯,幼兒也提了出來,老師也讓幼兒畫在紙上,老師給予了支援,科學活動並不是讓幼兒侷限一個理論,讓幼兒多探究,應該允許幼兒有自己的見解,發散幼兒的思維,也應該烏雲幼兒有失誤或是誤差。
教學反思:
活動的第一個環節,意在創設一個情境,讓幼兒在猜測中激發起興趣,但是提的問題不是很到位,應該更改為“今天海寶帶來了一個生蛋和一個熟蛋,在不敲碎蛋寶寶的情況下請小朋友來猜一猜!你有什麼好辦法?”,將“生蛋和熟蛋有什麼不同呢?”這個問題去掉,猜測過後,可以根據教師記錄下來的內容進行判斷是否可行,從而在第二環節新增一個步驟,幼兒自由探索,並且交流“你會有什麼發現?”在環節二中,共同探索區分生蛋和熟蛋,主要分為三個小操作,第一個操作幼兒基本上都沒有問題;而在第二個操做中,活動中我使用了幼兒操作代替教師教的辦法,但是發現不可行,還是需要教師教幼兒使用電筒,並且,如何照一照雞蛋,從而有利於幫助幼兒操作探索,並且省去了臨時新增的再次操作的環節;在第三個操作中,同樣也發現了幼兒轉的時候有所不同,有的幼兒像教師一樣雙手轉雞蛋,但是有的幼兒是單手轉雞蛋,從而導致熟雞蛋沒法轉到最快的速度,因而我邀請一名幼兒上前來掩飾轉雞蛋的方法,讓幼兒從中發現在轉圈比賽時需要我們用力轉,才能真正的比出轉圈本領大的雞蛋,因為又添設了一個再次操作的環節,所以時間有些拖沓。
中班冬季科學活動教案40篇3
活動目標:
1、在遊戲中感知磨擦生電現象,體驗靜電對物體的作用力。
2、能夠細心操作,觀察驗證自己的猜測,感受探索的樂趣。
3、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現現象,並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4、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5、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在遊戲中感知磨擦生電現象,體驗靜電對物體的作用力。
活動難點:
用吸管摩擦生電的正確方法。
活動準備:
1、吸管人手一根、捲紙若干、碎紙片若干;
2、清水、盆子、小紙船(形成小池塘的場景);自制旋轉木馬;柳條(柳樹);水龍頭(細細的水流);灑落的鉛筆粉末。
活動過程:
一、情境匯入
師:今天,老師來給你們表演一個小魔術,你們想看嗎?
(出示吸管)這是什麼?
幼:吸管和碎紙片
教師演示:將吸管拿在手上舞一圈,然後輕輕靠近紙片,沒變化;教師用眼神和表情讓幼兒觀察吸管是否有變化;然後將吸管藏到桌子底下邊磨擦教師口中邊說“變變變”,再拿出來,輕輕靠近紙片,用眼神或動作提示幼兒觀察變化。
請你說說,你看到了什麼?(幼兒講述看到的現象)
二、猜測探索:靜電產生的原因
1、探索靜電產生的原因——磨擦生電
(1)小紙片主動跳到了我的吸管上,猜猜我是怎麼來變這個魔術的呢?
(幼兒猜測、討論,如果幼兒有說用水、用漿糊之類,教師讓幼兒親自摸一摸,究竟有沒有)(鼓勵幼兒進行各種想象、猜測)
(2)小朋友,你們猜了這麼多的方法,是不是這樣呢?你們現在自己去試試,看看你會不會變這個魔術,當吸管靠近碎紙片時,小紙片會主動地跳到吸管上,我旁邊也為你們準備了一些材料,如果需要可以選取使用。
(幼兒操作,教師觀察、引導)
(3)誰會變這個魔術了?請告訴我們你是怎麼變的?
(幼兒將自己成功或不成功的經驗進行展示)
(4)請個別幼兒示範,要點:摩擦得又輕又快。
(5)幼兒再次嘗試操作(此環節是否省略,看幼兒第一次的操作的成功率而定)
(6)教師和幼兒一起小結:吸管經過磨擦後,輕輕靠近小紙片,小紙片就會跳上來了。
2、猜測、總結磨擦生電現象是靜電反應
提問:為什麼吸管經過磨擦以後小紙片就會跳到吸管上來,這是什麼原因呢?
(幼兒進行各種想象、猜測)
教師小結:這是靜電,吸管經過磨擦以後,會產生小小的電,這些電叫靜電,它們能吸引輕小的物體。
三、操作體驗:靜電對輕的物體的作用力
1、師:有了靜電的吸管除了可以吸引小紙片,還能做別的事情嗎?
2、介紹遊戲情境1:
(1)柳條因為沒有風,正靜靜地垂著,如果用摩擦帶電後的魔棒靠近它,你猜柳條會有什麼變化?(會飄動起來)
(2)請一名幼兒嘗試驗證後,將自己的發現在記錄紙上記錄下來。
3、介紹另外四種遊戲:這兒有許多的小船停在水邊,一動也不動;木馬停在原地沒有旋轉;水流也在象一條線似的靜靜地流著;鉛筆灰灑落在紙上,我想把它用一樣東西把它搬到盤子裡去;
4、引導猜想:假如你們用自己手中帶有靜電的魔術棒輕輕地靠近它們,猜猜會有變化嗎?會有怎麼樣的變化?
四、幼兒實踐驗證
1、真的是你們猜的這樣嗎?可以去試一試,並且把試驗的結果記錄下來,玩一種,記一種,看誰發現得多
教師觀察,引導幼兒用語言描述
五、交流分享。
你將有靜電的魔術棒靠近它們的時候,發現了什麼?(讓幼兒對照自己的記錄,充分描述自己的實驗結果)
六、教師總結。
你們用帶靜電的吸管輕輕靠近遊戲材料時,它們都動起來了,改變了原先的位置。
七、遷移運用:討論與交流自己的生活體驗。
師:“你在生活中曾遇到過靜電嗎?”
幼:(回憶自己生活中的靜電現象)如:在乾燥的日子和小夥伴拉手時被“電”到,梳頭時頭髮根根豎起,脫衣時“滋滋啦啦”的聲音和點點火花、玩滑滑梯時“呲拉呲拉”的聲音……
師:“被‘電’到是什麼樣的感覺?”(疼、麻……)
那麼你知道怎麼樣預防靜電嗎?讓我們回去繼續瞭解一下預防靜電的一些好辦法。
活動延伸:
幼兒與父母共同查詢資料,進一步瞭解人們生活中的靜電現象,以及預防靜電的辦法。
教學反思:
這是一節非常有意義的課哦!孩子們的興趣也很高漲,課堂氣氛活躍,積極性高,同時也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讓我能夠改進!讓自己下次會做的更好!
中班冬季科學活動教案40篇4
活動目標:
1、瞭解現在是冬季,初步感知北方冬天和南方冬天的一些簡單特徵。
2、在教師的鼓勵下積極觀察,並根據已有經驗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
3、讓幼兒感受冬天到了,知道冬天很冷,人們有很多保暖的方法。
4、透過觀察冬天的花草樹木的變化,知道冬天的天氣特徵和人們的衣著變化。
5、體驗明顯的季節特徵。
活動準備:
教學掛圖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小朋友們知道現在是什麼季節嗎?你是怎麼知道的?
二、出示掛圖,引導幼兒觀察掛圖。
1、教師(指著北方冬天的場景):這幅圖上畫的是什麼季節的場景?為什麼?
2、教師:北方冬天會下雪,地上、屋頂上都積了一層厚厚的雪,叔叔正在剷雪呢。小朋友們有的穿上厚厚的棉衣在堆雪人;有的在鍛鍊身體;河面上結冰了,有的小朋友在河面上滑冰。這是北方的冬天,南方的冬天和我們這裡一樣嗎?
3、教師:南方的冬天與北方的冬天不一樣哦!南方的冬天是怎樣的呢?小朋友一起來看看吧!(教師手指南方冬天的場景,請個別幼兒說一說。)
4、教師小結:南方的冬天很少下雪,但是也很冷,人們也要穿著厚厚的衣服。
三、活動結束。
表揚上課認真的小朋友。
教學反思:
幼兒對事物的認識具有形象性、具體性的特點,喜歡直接參與嘗試,對操作體驗型的活動尤為感興趣。本次科學活動正符合了孩子們好動手、喜探究的心理特點。活動的目的是培養幼兒動手操作、主動活動的興趣和創造意識。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層次性、開放性,幼兒可以嘗試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動探索,體驗成功的快樂。
中班冬季科學活動教案40篇5
活動目標:
1、瞭解四季裡常見的花。
2、知道四季變化的順序,初步感知四季是不斷變化的。
3、學會表達自己對四季變化的認識。
第一課時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四季的花兒》、筆。
活動重點:
瞭解具有季節代表性的花朵。
活動難點:
用連線的方法將各季的花兒與相應的季節連起來。
活動過程:
1、各種各樣的花。
看圖:"你認識這些花嗎?你見過嗎?你喜歡什麼花?為什麼?"引導幼兒從花的形狀、顏色來表述。
2、教師指導幼兒閱讀幼兒數學用書,並討論:春、夏、秋、冬各季有季節代表性的花分別有哪些?
你家裡或幼兒園裡是否種植過這些花呢?
3、請幼兒用連線的方式將各季的花兒與相應的季節連起來。
第二教時
活動準備:
四季的拼圖每人一份。
活動過程:
1、瞭解四季有意的變換順序。
教師有意不按順序出示四季的圖片,引導幼兒說出各個季節的主要特徵。
引導幼兒根據四季的特徵正確排列四季的變換順序。
2、分組進行拼圖遊戲。
幼兒分組進行拼圖遊戲,教師巡迴指導,不斷提醒幼兒要按不同的季節進行拼圖並排序。
鼓勵各組幼兒按排列的順序,相互交流自己知道的四季變化特徵。
3、製作冊教師引導幼兒在四張紙上分別畫出春、夏、秋、冬四季的特徵。
將畫好的四季特徵按順序裝訂在一起製作成四季冊,並請幼兒寫上自己的名字。
幼兒相互交流、展示自己的四季冊。
中班冬季科學活動教案40篇6
活動設計背景
本次活動選自新教材學習活動中的一個主題活動“好吃的食物”,我把“香香的蔬菜”作為本次活動內容。因為蔬菜是幼兒每天都接觸到的事物,他們對蔬菜的認知經驗是零碎的、模糊的。透過活動讓幼兒各自零碎的經驗得到分享、互補,從而引導幼兒進行有意義的學習,透過說一說、猜一猜、做一做,遷移幼兒已有的經驗,在師幼互動中又獲得了當前的經驗。就這樣自然而然進入遊戲中愉快、主動的學習。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瞭解一些常見蔬菜的名稱及外形特徵。
2、透過操作,激發幼兒樂意做力所能及的事。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並在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每人帶三樣喜歡吃的蔬菜。魔袋一隻(番茄、芹菜、絲瓜)
蔬菜的圖片及籃子若干。剪刀、削皮器、刀若干,
托盤四隻(黃瓜、胡蘿蔔、芹菜、豇豆、)
桌布及橡筋若干。
活動過程
一、交流各自帶來的蔬菜
二、猜一猜魔袋裡的蔬菜並歸類。
三、幼兒遷移經驗並嘗試自己揀菜
四、請幼兒和老師一起把揀好的蔬菜送廚房。
教學反思
在《香香的蔬菜》這一主題裡我們力圖從情感入手,調動幼兒內在的積極性和興趣,讓幼兒在看一看,聞一聞,做一做,嘗一嘗的親自經歷過程中,萌發喜歡品食蔬菜的情感,在家裡和幼兒園逐漸培養幼兒愛吃蔬菜的良好的飲食習慣,讓幼兒懂得蔬菜是幫助我們健康成長的好朋友。
在主題活動中,我們為幼兒提供了各種材料,給幼兒自由探索的空間,我們給予幼兒適度的幫助,引導幼兒進一步探索有興趣的問題。我們在滿足幼兒興趣需要的同時,採用靈活、多樣的形式,讓幼兒主動學習、積極探索。
中班冬季科學活動教案40篇7
活動目標:
1、在遊戲中感知磨擦生電現象,體驗靜電對物體的作用力。
2、能夠細心操作,觀察驗證自己的猜測,感受探索的樂趣。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在遊戲中感知磨擦生電現象,體驗靜電對物體的作用力;
活動難點:
用吸管摩擦生電的正確方法
活動準備:
1、吸管人手一根、捲紙若干、碎紙片若干;
2、清水、盆子、小紙船(形成小池塘的場景);自制旋轉木馬;柳條(柳樹);水龍頭(細細的水流);灑落的鉛筆粉末。
活動過程:
一、情境匯入
師:今天,老師來給你們表演一個小魔術,你們想看嗎?
(出示吸管)這是什麼?
幼:吸管和碎紙片
教師演示:將吸管拿在手上舞一圈,然後輕輕靠近紙片,沒變化;教師用眼神和表情讓幼兒觀察吸管是否有變化;然後將吸管藏到桌子底下邊磨擦教師口中邊說“變變變”,再拿出來,輕輕靠近紙片,用眼神或動作提示幼兒觀察變化。
請你說說,你看到了什麼?(幼兒講述看到的現象)
二、猜測探索:靜電產生的原因
1、探索靜電產生的原因——磨擦生電
(1)小紙片主動跳到了我的吸管上,猜猜我是怎麼來變這個魔術的呢?
(幼兒猜測、討論,如果幼兒有說用水、用漿糊之類,教師讓幼兒親自摸一摸,究竟有沒有)(鼓勵幼兒進行各種想象、猜測)
(2)小朋友,你們猜了這麼多的方法,是不是這樣呢?你們現在自己去試試,看看你會不會變這個魔術,當吸管靠近碎紙片時,小紙片會主動地跳到吸管上,我旁邊也為你們準備了一些材料,如果需要可以選取使用。
(幼兒操作,教師觀察、引導)
(3)誰會變這個魔術了?請告訴我們你是怎麼變的?
(幼兒將自己成功或不成功的經驗進行展示)
(4)請個別幼兒示範,要點:摩擦得又輕又快。
(5)幼兒再次嘗試操作(此環節是否省略,看幼兒第一次的操作的成功率而定)
(6)教師和幼兒一起小結:吸管經過磨擦後,輕輕靠近小紙片,小紙片就會跳上來了。
2、猜測、總結磨擦生電現象是靜電反應
提問:為什麼吸管經過磨擦以後小紙片就會跳到吸管上來,這是什麼原因呢?
(幼兒進行各種想象、猜測)
教師小結:這是靜電,吸管經過磨擦以後,會產生小小的電,這些電叫靜電,它們能吸引輕小的物體。
三、操作體驗:靜電對輕的物體的作用力
1、師:有了靜電的吸管除了可以吸引小紙片,還能做別的事情嗎?
2、介紹遊戲情境1:
(1)柳條因為沒有風,正靜靜地垂著,如果用摩擦帶電後的魔棒靠近它,你猜柳條會有什麼變化?(會飄動起來)
(2)請一名幼兒嘗試驗證後,將自己的發現在記錄紙上記錄下來。
3、介紹另外四種遊戲:這兒有許多的小船停在水邊,一動也不動;木馬停在原地沒有旋轉;水流也在象一條線似的靜靜地流著;鉛筆灰灑落在紙上,我想把它用一樣東西把它搬到盤子裡去;
4、引導猜想:假如你們用自己手中帶有靜電的魔術棒輕輕地靠近它們,猜猜會有變化嗎?會有怎麼樣的變化?
四、幼兒實踐驗證
1、真的是你們猜的這樣嗎?可以去試一試,並且把試驗的結果記錄下來,玩一種,記一種,看誰發現得多
教師觀察,引導幼兒用語言描述
五、交流分享。
你將有靜電的魔術棒靠近它們的時候,發現了什麼?(讓幼兒對照自己的記錄,充分描述自己的實驗結果)
六、教師總結。
你們用帶靜電的吸管輕輕靠近遊戲材料時,它們都動起來了,改變了原先的位置。
七、遷移運用:討論與交流自己的生活體驗。
師:“你在生活中曾遇到過靜電嗎?”
幼:(回憶自己生活中的靜電現象)如:在乾燥的日子和小夥伴拉手時被“電”到,梳頭時頭髮根根豎起,脫衣時“滋滋啦啦”的聲音和點點火花、玩滑滑梯時“呲拉呲拉”的聲音……
師:“被‘電’到是什麼樣的感覺?”(疼、麻……)
那麼你知道怎麼樣預防靜電嗎?讓我們回去繼續瞭解一下預防靜電的一些好辦法。
活動延伸:
幼兒與父母共同查詢資料,進一步瞭解人們生活中的靜電現象,以及預防靜電的辦法。
活動反思:
活動中以遊戲的形式貫穿始終,適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的特點,以幼兒興趣為切入點,不斷豐富活動內容和材料,為幼兒創設一個輕鬆愉快的活動學習的環境,讓幼兒與各種材料進行互動,從而感知滾動的科學現象,整個活動孩子們充滿了濃厚的興趣,觀察力、動手能力、口語表達能力、想象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目標達成度極高。
中班冬季科學活動教案40篇8
活動目標:
1、能用根據圖形的大小、顏色、形狀特徵選標記。
2、透過觀察、比較、判斷圖形之間的相同和不同特徵。
3、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4、激發幼兒樂於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1、黃色小蘑菇、紅色大蘑菇、黃色和紅色標記、大小標記若干
2、各種顏色、各種大小、不同形狀的圖形若干。
3、標記卡若干
活動過程:
一、比較蘑菇的大小和顏色師:(出示紅、黃蘑菇)小朋友看這是什麼?這兩個蘑菇有什麼不同?(大小、顏色不一樣)師:用什麼辦法可以把不一樣的地方記錄下來?(標記)師:(出示標記)小朋友你們還認識這些標記嗎?現在請小朋友來給蘑菇送標記,一邊送一邊說什麼顏色的蘑菇我送你什麼顏色的標記。
二、比較大的紅色的圓形卡片和小的黃色的正方形師:(出示大的紅色的圓形卡片和小的黃色的正方形)小朋友看,老師還給你們帶來了什麼?他們有什麼不同?(大小、顏色、形狀不一樣)師:現在請小朋友也來給這兩個圖形寶寶送標記,一邊送一邊說一句好聽的話?
三、看圖形找標記卡師:(出示各種形狀、大小、顏色不一的圖形)小朋友,你們看這些圖形寶寶一樣嗎?你們認識它們嗎?他們有什麼不同?
師:老師給每個小朋友發一個圖形寶寶,請4個小朋友一組,去找老師給你們準備的和你們圖形相應的標記卡做朋友。
師:小朋友找好了把他們貼在黑板上介紹你找的是什麼?
四、師總結:這個長方形寶寶找到了大的藍的長方形標記卡做朋友
五、找朋友遊戲
師:小朋友真聰明!幫圖形寶寶們都找到了朋友。現在我們也來玩一玩找朋友遊戲。老師給你們發圖形和標記卡,如果你拿到的是圖形就去找和你相應的標記卡做朋友,如果你拿到的是標記卡就去找圖形寶寶做朋友。
師:現在我們帶著你的朋友一起去玩吧!
六、活動評價小結
教學反思:
幼兒對事物的認識具有形象性、具體性的特點,喜歡直接參與嘗試,對操作體驗型的活動尤為感興趣。本次科學活動正符合了孩子們好動手、喜探究的心理特點。活動的目的是培養幼兒動手操作、主動活動的興趣和創造意識。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層次性、開放性,幼兒可以嘗試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動探索,體驗成功的快樂。
中班冬季科學活動教案40篇9
活動目標:
1、透過故事進一步比較四季的明顯不同。
2、感受季節的不斷漸變以及它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活動準備:
兒歌掛圖,大字紙;故事書《魔法奶奶的電話》;寫有四季字卡的紙條,後面有雙面膠(人手一套);魔法電話教具
活動過程:
一、複習兒歌“春夏秋冬轉圈圈”,及四季排列,月份分配
1.觀察魔法電話:魔法電話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它能撥通春姐姐、夏大哥、秋姑姑和冬爺爺,找找四個鍵分別在哪裡?
2.邊聽故事邊透過觀察圖片,猜想小朋友喜歡某個季節的理由。
3.提問:故事裡誰喜歡夏天?她為什麼喜歡夏天?你喜歡夏天嗎?為什麼?“老師用簡畫記錄,從而補充故事內容。(其他季節按同樣方法提問)
二、遊戲四季輪換拍
1.幼兒每人一套寫有春夏秋冬的紙條,分別畫上四季簡易圖,將畫好的紙用雙面膠貼在衣服雙手易拍到的地方,化裝成季節娃娃。
2.聽遊戲帶領著發出的語言指令迅速做出反應,即用手拍貼在身上的圖畫
單手拍:如聽到“吃火鍋是什麼季節?”邊答邊拍身上圖片。
雙手拍:如聽到“夏天過去是什麼季節?再過去又是什麼季節?”兩手分
別拍在相應圖上,並回答“夏天…….”
連續拍:如從春天到冬天
結伴拍他人
邊拍圖畫邊念兒歌“春夏秋冬轉圈圈”
活動反思:
新《綱要》指出:幼兒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好和探索慾望以及儘量為幼兒創設條件,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體驗發現的樂趣。
中班冬季科學活動教案40篇10
【設計思路】
新《綱要》明確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絡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物件。”根據這一理念和中班幼兒的好奇興趣,我選擇了《尋找小秘密》這一主題活動,目的是透過豐富多彩的活動,為幼兒建立一個探索、嘗試與交流的平臺。其中《空氣娃娃》就是其中的一節活動,它主要知識點為透過科學探索活動,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利用簡單的科學方法使幼兒感知空氣的存在,知道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空氣。
【活動目標】
1.有探索、思考問題的興趣。
2.知道空氣的存在,掌握空氣的特徵及作用。
3.初步瞭解空氣汙染的情況及其危害性,有關心和保護環境的意識。
4.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並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5.透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器材:杯子、盆子、蠟燭、塑膠袋、氣球、打火機、水。
【活動過程】
(一)感知空氣的存在及其特性
1.幼兒探索發現空氣的存在:老師為小朋友準備了許多的塑膠袋,請小朋友自己取一個來變個魔術。先看看袋子裡面有東西嗎?請你想辦法(不能裝東西)把塑膠袋變鼓起來。
①提問:它們是怎樣鼓起來的?誰知道里面裝了什麼?
②你是怎麼找到空氣的,是在哪裡找到的?你們看得見空氣嗎?能摸得到空氣嗎?聞一下空氣是什麼氣味的?
2.小朋友變得都非常好,老師這還有一個空杯子,你覺得裡面有空氣嗎?那讓我們來試試。請小朋友仔細看老師示範實驗:將空瓶子瓶口朝下,垂直按到水底,然後慢慢將瓶子傾倒,看看會有什麼現象發生?為什麼會發生這種現象?是什麼東西從杯子裡跑出來吹出泡泡的?(學習詞:空氣)。
教師小結:水流到杯子裡,把杯子裡的空氣擠出來,我們就看到了氣泡。原來我們周圍到處都有空氣。
3.那麼誰來告訴老師空氣到底是什麼樣的呢?空氣看得見嗎?用手摸得到嗎?用鼻子聞得出嗎?現在我們來聽聽空氣娃娃的自我介紹吧!(課件)
教師總結:空氣是看不到的,而且用鼻子聞聞也沒有味道!用手去抓一抓也抓不到,但是,我們透過實驗可以看到空氣是存在的,
(二)認識空氣的作用
4.提問:如果沒有空氣會怎麼樣呢?
教師:請你象我這樣做:我們把鼻子用手捏住,而且嘴巴不要去呼吸,過一會怎麼樣呢?有什麼感覺呢?那說明了什麼?(我們需要空氣)
延伸:我們需要呼吸空氣,還有什麼需要呼吸空氣?(動物!植物!)
總結:人類,動物,植物都需要空氣,沒有空氣就沒有辦法生存!
5.提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空氣還能幫我們幹什麼呢?
(引導:爸爸騎的腳踏車上什麼需要空氣?汽車上的?汽艇上的?打氣用的打氣筒?潛水用的氧氣瓶?游泳圈、皮球)小朋友說的都對,老師在給小朋友補充一個,就是做飯用的火也需要空氣的幫忙,才可以燃燒。
讓我們來看看這個小實驗!老師準備了一個蠟燭並把它點燃。我們來看看如果沒有空氣的幫助,火會怎麼樣?用杯子蓋住瓶子,蠟燭熄滅,證明沒有空氣火就沒有辦法的燃燒。
提問:蠟燭為什麼會熄滅了?
總結:空氣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到處可以看到它的用處。小朋友只要平時認真觀察就會發現許多這樣的小秘密。
(三)瞭解空氣遭受汙染的情況及其危害性
6.可是現在問題來了,空氣娃娃受到了很大的威脅。你們看(出示圖片):小朋友看到什麼地方冒黑煙啊!(工廠!汽車尾氣排放黑煙)這些黑煙都是在汙染我們的空氣娃娃,如果空氣被汙染了對人類會有什麼危害?
小結:如果我們吸入被汙染的空氣,就容易得感冒、氣管炎、哮喘病,嚴重的還會導致肺癌,對我們人體危害可大了。植物和人都喜歡乾淨的空氣,有什麼辦法可以讓空氣變得乾淨呢?
7.學做“環保小衛士”
引導幼兒討論如何減少空氣汙染,保護身體健康。(如種植花草樹木、禁止在公共場所吸菸、不在生活區焚燒垃圾等。)
(四)遊戲:氣球火箭
1.什麼樣的氣球火箭會飛得高些遠些?
2.師生共同遊戲數次結束。
教學反思:
在整個活動中利用幼兒的好奇心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並且達到了預期目標,效果非常好,甚至超過了預期效果。整個活動既讓幼兒體驗了實驗成功時的快樂、增強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護環境的必要性,同時也培養了幼兒的觀察力及動手操作的能力,這個活動在中班開展是非常有意義和有必要的。
中班冬季科學活動教案40篇11
水不見了
活動目標:
1、讓幼兒透過動手操作發現生活中有些東西是容易吸水的。
2、激發幼兒的探究興趣,使幼兒樂於在活動中動手操作。
3、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教師經驗準備:
瞭解生活中有哪些東西容易吸水,瞭解幼兒對物品吸水性的理解。
2、幼兒經驗準備:
感知水的流動性,在生活活動中引導幼兒認識一些操作材料,會用杯子往小瓶口的瓶子裡灌水,儘量不灑出來。
3、材料的準備:
每位幼兒一個八寶粥的瓶子裡面裝上毛巾(蓋子上開一個小口,能灌水但不能看見裡面有毛巾)和一個杯子;每組一盆水;海綿、布、積木、餐巾紙、乒乓球等材料若干。
每人一張記錄卡,一支鉛筆。
活動過程:
一)以變魔術的形式,引起幼兒興趣。
老師今天要給你們變個魔術,你們想看嗎?(想)
1、出示一個一杯水和一個空八寶粥瓶子,將杯子裡的水倒進瓶子,請幼兒猜猜水還能倒回杯子嗎?(結果是將水倒了回來)
2、出示另一個八寶粥瓶子,請幼兒看看兩個瓶子是不是一樣?(是一樣的),再將一杯水倒進另一個瓶子裡,請幼兒猜猜這一次還能倒回來嗎?(能)結果水倒不出來了,老師把水變不見了?
3、請幼兒猜猜水到哪裡去了?
二)請幼兒自己變魔術,找出水不見了的原因。
1、教師為每個小朋友都準備了一個八寶粥瓶子和一個杯子,請幼兒象老師一樣變魔術,(做實驗)看看水是不是也會不見。
2、幼兒實驗後發現水真的變不見了,請幼兒把瓶蓋子開啟找出原因。(原來裡面有一條毛巾。)
3、比一比原來放進去的毛巾和現在的毛巾有什麼不同。(一條是乾的,一條是溼的)得出結論:水被幹毛巾吸掉了,所以就倒不出來了。
4、請幼兒想想,生活中除了毛巾以外還有哪些東西容易吸水,可以幫我們來變魔術。
三)為幼兒提供一些材料,請幼兒再次實驗,驗證哪些材料吸水,哪些材料不吸水。每位幼兒選擇材料進行實驗。
四)交流實驗結果,以圖表的形式表現出來。請幼兒說出自己是用什麼材料變的魔術,水變不見了沒有?
水變不見了用√表示,水沒有變不見用×表示。五)請幼兒說說這些容易吸水物品有什麼作用。
布吸水可以抹桌子、拖地;紙吸水可以擦汗、擦鼻涕;毛巾吸水可以洗臉等等。
五)活動延伸
在活動區中為幼兒提供更多的材料,引導幼兒探索還有哪些東西容易吸水。
活動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緊緊貫徹《綱要》精神,密切聯絡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幼兒的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物件,新穎、有趣。幼兒從以往“教師示範,幼兒學樣”的舊教學模式中擺脫了出來,真正成為科學活動的主人。我為幼兒提供了多種材料,幼兒進行了兩次主動探索嘗試活動,認識了物體的吸水性,有的東西能把水吸掉。在活動中我沒有進行一手包辦,而是強調讓幼兒直接操作材料,去觀察、去發現、去思考,滿足了幼兒的好奇、探索、希望嘗試的慾望,充分調動了他們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培養了幼兒動手能力,發展了幼兒直觀思維能力。同時在活動中師生感情融洽,幼兒專注投入,為幼兒積極參與活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又由於我對每個幼兒的嘗試活動都給予肯定、鼓勵,使幼兒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在這一活動中,我得到很多啟示:
一、在日常生活中,老師要善於觀察,善於捕捉教育契機,從孩子感興趣的事情著手,設計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活動。
二、幼兒嘗試精神的潛能是存在的,在設計活動時,應考慮到幼兒創造思維的發展,這樣孩子們就能得到充分發揚創新精神,鍛鍊實踐能力。
三、嘗試操作提高了幼兒的各種能力,既為幼兒間的互動提供了機會,又使幼兒的主動活動得到了充分體現,鍛鍊了幼兒的語言能力,理解了溶解的含義,培養幼兒創造性思維。
中班冬季科學活動教案40篇12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瞭解動物過冬的不同方式,初步瞭解動物對環境的依存關係和適應特點
2、激發幼兒探索動物生活的興趣和關愛動物的情感
3、發展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動手能力。
4、養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活動重點:
幼兒能夠說出幾種常見動物是怎樣過冬的
活動難點:
知道動物過冬的幾種不同方式
活動準備:
1、家長與幼兒一起蒐集不同動物過冬方式的資料以及幼兒所喜歡動物的過冬方式的資料
2、PPT課件、黑板報(畫有冬季場景及使用四中過冬方式)、鼓一個
3、八種動物圖片(每種三張,一張小的,兩張大的)、四種過冬方式的圖片(每種兩個)
活動過程:
匯入:
1、師生問好:小朋友們上午好!;與客人問好:請小朋友回頭面向後面的客人老師打招呼
2、小朋友們你們知道現在是什麼季節嗎?冬天冷不冷啊,那你們知道在寒冷的冬天小動物是怎樣過冬的嗎?
3、請個別幼兒說一說自己收集到的動物過冬的方法或方式
環節設計:
一、出示PPT講述故事《小動物過冬》讓幼兒瞭解動物過冬的主要方式
師:"李老師這有個小故事,讓我們來一起欣賞一下,看一看故事裡的小動物是怎樣過冬的"
1、講述故事
2、進行提問
1)、剛才的故事當中提到了哪些小動物,幼兒回答,教師將相應的圖片貼到黑板上
2)、你們知道他們是怎樣過冬的嗎?(結合故事內容的回憶讓幼兒說出動物過冬方法並結合ppt的播放)
青蛙:青蛙哥哥冬眠了,正在洞裡睡大覺,不吃也不動,一直睡到明年春天才醒(結合幼兒回答及ppt順序播放告訴幼兒:--冬眠)
小松鼠:外面太冷了,我家裡儲存了許多食物,足夠吃一個冬天的,明年春天暖和了我在和你玩(結合幼兒回答及ppt總結:在洞裡放上一冬天吃的食物,躲在洞裡不出來,這種過冬的方式叫做--儲糧)
小燕子:小燕子飛到南方去過冬了,等到春暖花它就回來(依上總結:這種飛到另一個地方去過冬的方式叫做遷徙)
母雞、公雞:冬天到來,穿上暖和的新毛,換上厚厚的皮襖,所以就不怕冷(依上總結:能夠在寒冷冬天出來玩耍、尋找食物的動物,他們的過冬方式--換毛)
3)、教師小結:動物過冬的主要方式--換毛、遷徙、冬眠、儲糧,並請幼兒將黑板上的動物圖片貼到相應的黑板上的過冬方式分類的四個板塊當中
二、引導幼兒經驗遷移,運用學到的知識進行猜想
1、教師分別出示兔子、大雁、蟒蛇、螞蟻四種圖片
2、引導幼兒根據四種動物的身體特徵,猜想它們的過冬方式並根據四中過冬方式進行版塊分類
3、教師請幼兒觀看黑板分類板塊並總結總結xx的過冬方式都是~(冬眠)……
三、遊戲:"小動物過冬"結合以上八種動物進行遊戲
1、玩法介紹:"幼兒和老師一起說兒歌:冬天到,北風叫,小動物,過冬了!"教師扮演北風當發出口令:"過冬了"時教師敲鼓追幼兒,幼兒根據自己的圖片,找到自己過冬的方式並用動作展示(如冬眠:睡覺狀;遷徙:小鳥飛狀;換毛:梳理狀;儲糧:摘果子狀
2、請四位幼兒上來嘗試參與,教師以北風伯伯的身份提示尋找相應過冬方式及做動作,逐步引入到八位、十六位幼兒參與遊戲
結束環節:
請幼兒繼續說一說自己收集自己喜愛的動物是怎麼過冬的,現在認為他是用哪種過冬的
活動延伸:
1、和幼兒一起繼續討論、找尋用找這四種過冬方式的動物還有哪些?
2、與主題牆飾的結合:幼兒將自己收集的動物圖片自主分類貼到"小動物過冬"的主題牆飾相應的板塊當中
活動評價:
1、幼兒能夠積極參與到活動當中,能夠積極參與提問及遊戲的環節
2、能夠基本瞭解動物四種不同的過冬方式
課後反思:
本次活動中,我注重兒童的主體性的發揮,尊重幼兒的年齡特點,注重活動的趣味性,並且本次活動給予幼兒充分自由討論時間,以鼓勵幼兒大膽交流。
但是本次活動中也有不足之處,在遊戲中,如果在教室內創設幾個動物過冬的場景,請小朋友分別扮演一種小動物,然後帶上相應的動物頭飾,去找到自己過冬的地方,會使課堂的氛圍更加的活躍,更能加強幼兒的參與性。
中班冬季科學活動教案40篇13
活動目標
1.透過兩次做傘,探究傘的結構,知道傘有傘面、傘柄、傘骨。
2.能積極主動探究、動手動腦,在發現問題的過程中解決問題。
3.增強關愛小動物的社會性情感。
4.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5.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製作傘的材料:小棒、吸水海綿、布、牙籤、橡皮泥、火柴棒等,實物傘若干,多媒體PPT課件(小雞淋雨的情景),各種各樣的傘,《傘舞》音樂磁帶。
活動重難點
重點:瞭解傘的構造;
難點:嘗試自制小傘。
活動過程
一、情景匯入。激發幼兒做傘的願望
1.師:小朋友請仔細聽一聽,你昕到了什麼?打雷了,下雨了。快看,一群小雞在幹什麼?(欣賞多媒體畫面:小雞淋雨並尖叫著四處逃竄。)
2.師:天很冷,淋雨的小雞會怎樣呢?我們趕快想個好辦法來幫助它們吧!
小結:小朋友真聰明,想出許多幫助小雞的辦法,許多小朋友想做把小傘送給小雞,這個辦法真不錯!
二、幼兒第一次探索製作小傘
1.出示做傘的材料,有小棒、吸水海綿、布、牙籤、橡皮泥、火柴棒等。逐一向孩子介紹。
師:桌上有許多材料,想一想,你可以用什麼材料做傘?
師:現在我們就來動手為小雞做小傘吧。
2.展示幼兒第一次嘗試的作品。(將做好的小傘插在吸水海綿上的小雞旁)師:請你將傘送給小雞,並對小雞說句有禮貌的話。
3.幼兒交流,瞭解傘的結構。
(1)引導幼兒認識傘面、傘柄。
師:你用什麼材料做傘?
幼:我把布和小棒固定住。
幼:我是用布和牙籤,先找塊圓形的布,然後用牙籤撐在下面。
師:聽聽小雞說什麼?(出示PPT畫面:小雞說,小朋友做的傘不能擋雨。)問題出在哪兒?
(2)每人一把實物小傘與自制傘比較,認識傘骨。
師:剛才大家自己做的傘與手裡的傘有什麼不一樣?哪裡不一樣?
幼:我做的小傘撐不開。
小結:傘都有傘骨,傘骨就像人的骨架,沒有傘骨,傘面就撐不開。
三、幼兒第二次探索製作小傘
1.幼兒嘗試用多種材料製作傘骨。
師:剛才我們做的傘因為沒有傘骨,所以還不能幫小雞擋雨,怎麼辦?拿什麼材料做傘骨呢?(鼓勵幼兒用不同的材料做傘骨)師:第二把傘做好後趕快送給小雞,仍然要對小雞說句好聽的話。
2.交流製作小傘的方法。
師:用哪些材料做傘骨能撐開傘面?
幼:用牙籤、火柴棒都可以做傘骨。
師:這次小朋友做的傘都有傘骨,小雞能撐開小傘遮雨了,小雞真開心。
小結:今天,我們做了能撐開的傘,並知道傘不僅有傘面、傘柄,還要有傘骨。
四、瞭解傘的作用
1.師:你們平時用過或看到過什麼樣的傘?
2.播放PPT,欣賞多種有趣的傘。
小結:傘不僅能擋雨、遮陽,還能裝飾和表演,傘,的用處很多。
3.幼兒與老師一起跳《傘舞》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美國教育家杜威說過:"教師不替學生說學生能說的話,不替學生做學生能做的事。"確實,這是實現"幼兒為本"教學理念的正確方法。在追求幼兒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的今天,有效教學引領我們在教育中實踐智慧,在教育中體驗世界,在教育中開啟新的行程。透過有效教學,來促進幼兒可持續的、全面和諧的、富有個性的發展。實踐中,我這樣讓有效教學行動起來。
1.關注興趣,有效組織。
杜威說過"為了激發學生的思維,必須有一個實際的經驗情景,作為思維的開始階段"。科學探究活動大多數比較抽象,以遊戲化的方式來組織科學探究活動,能極大地調動幼兒參與科學探究活動的興趣,使幼兒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探究活動之中,感受活動的樂趣。
上面活動的開始部分,我提供"下雨啦"多媒體動畫課件,巧用小雞淋雨的情景,使孩子在同情心的驅使下產生強烈的探究慾望,激發出強烈的學習興趣。孩子們看著雨中四處躲避、凍得瑟瑟發抖的小雞,為小雞做小傘的慾望一下被激發了。他們利用廢舊材料探究製作小傘,並邊做傘邊安慰小雞:"小雞、小雞彆著急,馬上就有小花傘啦。"要想吸引幼兒全身心投入活動,教學所呈現的情景除了能激發幼兒興趣,還要能喚醒幼兒已有的相關經驗或知識,讓幼兒內在的創造衝動釋放出來,陶醉在充滿樂趣的探究活動中。
幼兒的情感總是處於變化之中。往往是"生成一淡化一泯滅"。為使幼兒在匯入活動時被激發出來的熱情保持不減,我將情境性貫穿活動的始終。雖然是科學探究活動,但孩子們在認知、語言、情感、操作等方面有了向"最近發展區"挑戰的機會。
2.關注能力,有效體驗。
認識傘,傳統教法往往是教師讓孩子從觀察入手,而此活動一開始就遵循皮亞傑的建構理論,即透過情景匯入,引導幼兒自己嘗試做傘,讓孩子在主動探究、主動建構中獲取知識。
第一次探索製作後,幼兒交流,再與實物傘比較,瞭解傘的結構。透過嘗試,孩子們發現傘不僅要有傘面、傘柄,還要有傘骨。
幼兒第二次探索,嘗試用多種材料製作傘骨,然後交流製作小傘的方法。活動中,教師與幼兒、學習與探究之間不再是灌輸與被灌輸的關係,而是一種平等、對話式的雙向交流關係,這種體驗式學習使教學更有效。
3.關注問題,有效引導。
為保證活動的有效、高質,教師要運用智慧把要幼兒學的內容轉化成幼兒願意學的內容,讓學習的內容、學習的情境、學習的方式貼近生活,聯絡生活,表現生活。教師要在保證教學科學性的前提下,以"趣"引路,以"情"導航,透過多種手段與方法去追求實效性。在科學活動"傘"中,我實施了這樣幾個策略:
(1)讓幼兒主動提出問題。問題是產生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識的種子。因此活動中我注意營造幼兒主動探索的氛圍,讓幼兒帶著疑問去探索,比如:"為什麼我做的小傘撐不起來?""拿什麼樣的材料做傘骨更合適?"鼓勵幼兒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問題,比如:"和實物傘比比,哪裡不一樣?"發展幼兒的類比、聯想等思維能力。
(2)讓幼兒主動解決問題。合理運用指導策略,能有效地促進幼兒主動學習。在集體教學活動中,強調以幼兒發現學習為主,並不是不要教師的指導,只是教師的作用由直接指導變為間接指導,讓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活動中,幼兒第一次做傘送給小雞後,我設定了小雞仍然急聲高叫的情境,啟發孩子思考:小雞為什麼拿到了傘還是急得嘰嘰叫?此時,再出現實物傘讓孩子撐一撐、轉一轉,引導幼兒仔細觀察並找出原因:沒有傘骨的傘,小雞是撐不開的。於是,孩子們又迫不及待地第二次為小雞做傘。這一教學環節,教師很自然地間接指導了孩子,讓孩子發現問題後主動解決問題。
在操作過程中教師不限制幼兒的自由討論、隨機提問,對於在活動中出現的問題,教師適時恰當地把握時機,選擇有價值的問題組織幼兒進行討論,如:用哪些材料做傘骨能撐開傘面?鼓勵幼兒與同伴一起比較、分析、交流與合作。同時,積極引導幼兒在分析討論的基礎上,自己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另外隨時捕捉孩子不同的表現和發現,讓幼兒在寬鬆的環境中探索,促進主動學習能力的提高。
整個活動過程都是讓幼兒自己思考所能解決的問題。幼兒知道"學什麼"和"怎麼學",從願意學、喜歡學到主動學,自然會將自己從旁觀者變為參與者,學習效率大大提高,教學也就變得更加有效。
有效教學是一門藝術,是一門讀懂幼兒心靈、創造教學奇蹟、共享教育幸福的藝術。讓我們在工作中,更多一些有效鑽研,為平淡增添光彩,將了無生趣引導得生機盎然,讓師生都能在有效的課堂教學活動中彼此受益!
中班冬季科學活動教案40篇14
【活動目標】
1、透過觀察不同的玻璃片,引起幼兒對周圍物體現象的探索興趣。
2、初步培養幼兒自己嘗試動手製作的'能力。
3、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4、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1、圖片:小花貓。
2、三塊玻璃片(凸片、凹片、平面片)、長方形紙、玩具望遠鏡、雙面膠。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幼兒興趣。
1、觀察桌上放著的玻璃片(凸片、凹片、平面片)。
2、小花貓圖片。
請幼兒分別用這三塊玻璃片去看小花貓圖片。
3、提問:透過這三塊玻璃片看到的圖片是不是跟原來的一樣大?
(大了、小了、和原來一樣)。
二、啟發、探索。
1、為什麼透過三塊玻璃片看同樣的東西,大小不一樣呢?
2、請小朋友用手摸摸,用眼看看,這三塊玻璃片是不是一樣?
3、教師示範並告訴幼兒:“先摸玻璃片兩面的中間,再摸邊緣是不是一樣,然後把玻璃片豎起來用眼睛看。”
三、師幼進一步探討平、凸、凹玻璃片。
1、請幼兒取出中間和周圍一樣厚薄的玻璃片,告訴幼兒這是“平玻璃片”;
2、請幼兒取出中間厚、周圍薄的玻璃片,告訴幼兒這是“凸玻璃片”;
3、請幼兒取出中間薄、周圍厚的玻璃片,告訴幼兒這是“凹玻璃片”。
四、幼兒動手操作、體驗平、凹、凸三種玻璃片的作用。
1、請幼兒分別用平、凹、凸三種玻璃片去看周圍的事物,講講有什麼不同。
(平:—樣大;凸:放大;凹:縮小)。
2、教師小結:玻璃片真有趣,用不同的玻璃片看到的東西不一樣。
科學家真會動腦筋,他們利用不同的玻璃片,製造出各種各樣的東西,玻璃片的作用可真大呀!
五、嘗試製作望遠鏡,教師巡迴指導。
1、請幼兒用玩具望遠鏡看一看周圍事物,引起幼兒製作興趣。
2、請小朋友動手把長方形紙捲成筒,把凹玻璃片放在紙筒後面,凸玻璃片放在紙筒前面,望遠鏡就做成了。教師重點指導雙面膠的用法。
3、請幼兒用自己製作的望遠鏡再一次看一看周圍事物的變化,進一步瞭解望遠鏡的作用並享受自己動手製作的樂趣。
(教師提示望遠鏡的作用。如看文藝演出、看體育比賽、看風景、瞭望。)
活動延伸:幼兒自由玩耍自制望遠鏡,對周圍事物進一步探索。
中班冬季科學活動教案40篇15
活動目標:
1.讓幼兒認知圓形、三角形、正方形和長方形。
2.能按事物的形狀、顏色兩種特徵給圖形分類。
3.發展想象力和動手操作能力,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ppt課件,(老師和幼兒)不同顏色的圖形模板,彩筆,畫板,遊戲音樂,七巧板拼圖。
活動過程:
一、首先讓我們來初步認識圖形寶寶,給幼兒事先準備好各種圖形模板,老師逐個向幼兒介紹和展示不同的圖形寶寶,並讓幼兒找出和老師手中一樣的圖形。
二、加強幼兒對不同圖形的認識。
1.師:今天,我們要來和圖形寶寶做"捉迷藏"的遊戲。請小朋友們把眼睛閉起來,當我喊到"3"的時候你們睜開眼。瞧,哪個圖形寶寶來了?
2.引導幼兒回答:(是什麼圖形寶寶),然後用PPT把手中的的圓形、三角形、正方形和長方形分別展示出來。
三、幫圖形寶寶找朋友
1.師:瞧,又有圖形寶寶來了。圖形寶寶它們分別是什麼顏色、什麼形狀的圖形寶寶?
2.幼兒回答:他們是什麼顏色,什麼形狀。
--用PPT功能逐一把圖形寶寶的朋友請出來。
3.師:圖形寶寶們要找好朋友了,請你們把相同形狀的好朋友連起來。
--幼兒用手將事先準備好的相同的圖形拼在一起。
四、將圖形寶寶分分類
1.按顏色分類。
師:這些圖形寶寶太調皮了,它們找不到朋友了,我們來幫它們找一找吧。
--用PPT直接把相同顏色的圖形放到一起。
2.按形狀分類。
--用PPT直接把相同形狀的圖形放到一起
五、拼拼搭搭真好玩
1.師:我們的圖形寶寶還會變魔術,瞧,圖形寶寶變成了什麼?(卡車)誰能來把隱藏在卡車裡的圖形找出來?
--讓幼兒自主用電子白板的拖動功能把下面對應的圖形填補到卡車裡面去。
2.師:除了卡車,你覺得它們還可以變出哪些圖形呢?你們也想拼一拼嗎?
3.提出要求:
(1)聽到音樂就走到桌邊操作,音樂結束回到位子上;
(2)拼好的小朋友要跟旁邊的小朋友說一說拼的是什麼,是由什麼形狀組成的,有幾個。
4.幼兒分組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5.幼兒交流。
(1)師:你拼搭的是什麼?請你告訴小夥伴。
幼兒:想小朋友介紹自己拼的圖形。
(2)師:請你來找找裡面藏了幾個三角形,幾個長方形,幾個正方形。
幼兒:回答自己所拼的圖形中所包含的各種圖形的個數。
(3)師:你們真棒,如果拼搭的時候需要長方形卻沒有怎麼辦?
舉例:用兩個正方形變成一個長方形。
--用七巧板演示。
(4)師:圖形寶寶玩累了,它們要回去休息了。老師會把這些圖形拼盤放在益智區裡,下次我們還可以和它們再做遊戲。
中班冬季科學活動教案40篇16
活動目標
·萌發關心愛護小動物的情感。
·瞭解一些小動物過冬的方式,加深對季節特徵的認識。
重點難點
·重點:萌發關心愛護小動物的情感。
·難點:懂得動物生存與自然環境的關係。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初步瞭解一些動物過冬的方式及人們過冬的一些辦法。
·物質準備:一幅冬季景色圖片,若干種動物卡片(燕子、青蛙、小松鼠、兔子、雞、鴨、蛇等),部分動物頭飾,場地佈置(樹洞、泥洞、雪地、"南方")。
活動過程
一、知道動物怎樣過冬。
1.講述故事《小動物過冬》,提問:故事裡的小動物是怎麼過冬的?
2.遊戲:給小動物找過冬的地方。
①讓幼兒操作動物卡片,在圖片上給這些小動物找過冬的地方。
②引導幼兒總結這些常見動物過冬的方式。 (換皮毛、冬眠、儲存糧食、飛往南方等)
3.表演遊戲:小動物過冬。
幼兒頭戴動物頭飾(如兔子、青蛙、燕子、雞、鴨等),聽教師訊號,找到場地佈置的過冬的地方:
①誰不怕冷,還在雪地上跑來跑去?
②誰冬天躲起來睡大覺?
③誰躲在家裡吃東西?
④誰飛到南方去過冬?
二、關心動物的生存。
①我們怎樣關心愛護小動物?
②我們是怎樣過冬的?
課後反思:
本次活動中,我注重兒童的主體性的發揮,尊重幼兒的年齡特點,注重活動的趣味性,並且本次活動給予幼兒充分自由討論時間,以鼓勵幼兒大膽交流。
但是本次活動中也有不足之處,在遊戲中,如果在教室內創設幾個動物過冬的場景,請小朋友分別扮演一種小動物,然後帶上相應的動物頭飾,去找到自己過冬的地方,會使課堂的氛圍更加的活躍,更能加強幼兒的參與性。
中班冬季科學活動教案40篇17
一、活動準備
1、摺紙圖示
2、摺好的大象
3、每人3-5張正方形紙
4、每人一把剪刀
二、重點 難點
1、掌握摺紙中撐開、壓平的方法
2、在活動中培養孩子的良好個性
三、活動過程
1、匯入:家長講述故事,引出找不到朋友的大象,並適時向幼兒提出幫助大象找朋友的要求,激發幼兒的摺紙興趣。
2、學摺紙
(1)家長引導幼兒看圖,並邊示範邊指導幼兒摺疊。如幼兒遇到困難,家長可以手把手的指導。(儘量用鼓勵、讚美的口吻)
(2)接受能力強的幼兒,可以讓他獨立看圖完成。
(3)在活動中,家長始終要保持欣賞孩子、激勵孩子的態度,儘量讓幼兒獨立完成摺紙任務。
1、幼兒單獨摺疊
要求:邊角對齊;摺痕壓平;使用剪刀時注意安全;
2、性練習:為大象創設一個美好的家園
3、欣賞評價:誰折的大象最美?(儘量指出孩子折得好的地方)透過適當的評價,讓幼兒對自己更有信心,對摺紙更有興趣。
四、小結
今天,我們不僅幫大象找到了朋友,還給它建立了美好的家,大象可高興了。所以,我們平常要愛護小動物,平時還要認真觀察,勤動手,才能折出更多更美的作品來。
附故事:有一頭大象在森林裡走啊走,(出示已摺好的大象)看看大樹,瞧瞧小草,聞聞鮮花,不知不覺就走遠了。他的大象朋友們都不見了。哎呀!這可怎麼辦呢?大象都急哭了。我們來幫幫它好不好?
中班冬季科學活動教案40篇18
活動目標:
1、瞭解楊樹、花草等幾種熟悉的植物過冬的方式。
2、能關注周圍花草樹木的季節變化,並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表達。
3、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4、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活動準備:
PPT課件。
活動過程:
幼兒園中班科學優秀教案《冬天的植物》含PPT課件
3、互動交流。
(1)引導幼兒說一說PPT中不同的植物不同的過冬方式。
柳樹、楊樹等樹木透過落葉休眠過冬,來年春天再長出新葉子。
小草可以讓葉子乾枯,讓根過冬,來年春天再發芽長大。
玉米、大豆等農作物:根莖葉全部死掉,讓種子過冬。
(2)教師說出幼兒常見植物的名稱,請幼兒說說它們是怎樣過冬的。(備課時請教師自行查詢常見植物過冬方式。)
4、經驗拓展:人們有哪些辦法幫助植物安全過冬?
活動延伸:
教師和幼兒一起給幼兒園裡的小樹“穿棉衣”。
教學反思:
透過本節活動的學習,讓孩子們感受到周圍花草樹木的季節變化,瞭解了身邊幾種常見植物過冬的不同方式,從而激發了孩子們探究大自然的興趣。
中班冬季科學活動教案40篇19
【活動設計】
一次美術活動中,我讓小朋友用糖紙學做小紙人,一個小朋友說:“老師這個紙人會游泳嗎?”旁邊的小朋友對他說:“紙人怎麼會游泳呢?”有的說:“小紙人會爛掉的吧。”……聽著孩子們的討論,我想:既然孩子對“小紙人”有這麼多疑問,我何不抓住孩子自發生成的問題,組織一次科學探索活動呢,讓孩子的奇思妙想在實際操作中去自己發現答案,自主獲得發展,使他們的學習更為主動積極。活動就這樣生成了。《綱要》指出,教師要善於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遊戲和偶發事件中隱含的教育價值,要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敏感察覺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當的方式應答。尊重孩子,往往體現在一個微笑中、一種手勢上、一句話語裡。《紙人游泳》,就是根據孩子離奇的想法,設計的科學探索活動。活動從孩子們的當前需要產生,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
【活動目標】
1、在操作活動中探索各種紙在水中的變化,初步感知紙的特性。
2、操作觀察後,學習用簡單的符號記錄結果,並樂於用語言來表述自己的發現。
3、體驗實驗活動的樂趣。
4、能在情景中,透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象的探索和認知,樂於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現的結果。
5、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活動準備】
人手一份餐巾紙小人、糖紙小人、筆、記錄表、5張集體記錄表格。
【活動過程】
一、用紙人以故事表演的形式引起幼兒興趣。
1、出示餐巾紙做的小人和糖紙做的小人。
師:你們認識他們嗎?
幼:是我們在活動區中做的餐巾紙小人和糖紙小人。
2、老師講故事引出主題。
師:兩位小人兒碰到了一個難題,請你們來幫幫他們,我們來聽一聽是什麼難題!
教師講述故事:一天,餐巾紙小人和糖紙小人一起來到遊樂場玩,他們一會兒捉迷藏,一會兒盪鞦韆玩得渾身是汗。糖紙人說:“今天我玩得太熱了,我們去游泳吧!”餐巾紙人說:“不行,不行,你不能去。”糖紙人說:“為什麼,我就是要去。”餐巾紙人說:“不行,不行我們不能到水裡去。”它們兩人吵了起來,誰也說服不了誰。
3、幼兒討論。
師:你們來說一說,他們能不能去游泳呢?為什麼?
幼1:不能去游泳,到了水裡會溼掉的。
幼2:能夠去游泳,因為它們有手和腳。
幼3:餐巾紙人不能去游泳,它到了水中會爛掉的。糖紙人可以去游泳,它到了水裡不會爛的。
師:有的小朋友說可以去,有的小朋友說不可以去,那怎麼辦呢?
幼:我們請小人兒去試一試吧。
(評析:從故事引出本次活動主題,用一個問題引起幼兒的討論,以讓幼兒幫助紙人為活動主線,激發幼兒操作活動的激情,符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
二、幼兒第一次操作,探索餐巾紙人和糖紙人在水中的變化,並和同伴合作記錄結果。
1、老師講解操作的要求。
師:老師為你們準備了泳池和小人,你們可以每人選擇一個地方試一試,看看兩個小人能不能在水中游泳,用你的方法把結果記錄下來。在一個游泳池中試的小朋友記在一塊記錄板上,有什麼不清楚的地方嗎?可以問老師或小朋友。
2、幼兒操作、記錄結果。
3、將展示板拿到上面來,講述探索結果。
師:請你們說一說你在幾號游泳池中試的,它們能不能到水中游泳?
幼甲:我在1號游泳池中試的,我認為餐巾紙人不能游泳,因為它到水中一會兒就爛掉了。糖紙人能夠去游泳,因為它不會爛掉。
幼乙:我在3號游泳池中試的,餐巾紙人放到水中慢慢沉下去了,爛掉了,糖紙人不會沉下去,也不會爛掉。
師:你們用什麼符號來記的呢?
幼甲:我的餐巾紙人也會爛掉,不能去游泳。我用來表示。糖紙人能夠去游泳用表示。
幼乙:我用表示可以去游泳,用表示不能去。
(評析:此環節教師明確提出操作的要求,放手讓幼兒試一試,讓幼兒在自主的操作活動中感受到兩種紙在水中的不同現象,併發揮幼兒的想象用自己的方式將操作結果記錄下來,充分調動了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4、用動作學一學紙人們在水中變化。
(1)師:餐巾紙人在水中不能游泳,會爛掉,能不能用我們的身體動作來學一學它在水中的樣子呢。
幼1:可以用身體扭。
幼2:用雙手扭。
(2)師:那麼糖紙人呢?
幼兒用動作學糖紙人游泳。
5、師:我們把結果告訴他們吧。
幼:餐巾紙人你不能到水中游泳,你到了水中會爛掉的,糖紙人你可以去游泳,因為你不會爛掉。
(評析:滿足了幼兒好動的慾望,充分調動幼兒的身體感受餐巾紙人在水中爛掉的感覺,和糖紙人在水中游泳的感覺,營造了一種輕鬆活潑的氣氛,做到了動靜交替。採用擬人的手法,把結果告訴紙人,既滿足了幼兒的興趣,又起到了前後呼應的效果。)
三、探索其他紙在水中的變化。
1、認識其他的紙。
師:我們知道了餐巾紙人和糖紙人在水中的變化,那麼還有許多種紙它們放到水中是什麼樣的我們也去試一試吧。先請你們說一說你認識什麼紙?
幼1:我認識宣紙,可以畫水墨畫。
幼2:我認識皺紋紙、和白紙。
幼3:我認識牛皮紙。
2、看一看盒子中的紙你們認識嗎?
幼:有牛皮紙、白紙和皺紋紙。
3、看一看記錄紙,和小朋友討論一下,有沒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來。
幼1:有鐘的一格就是記時間,是很長時間,還是很短的時間。
幼2:有水的一格記紙在水中的樣子。
評析:讓幼兒在討論的過程中知道記錄紙表示的意思,既起到了生生互動的作用,又使幼兒從中學到了學習的方法。
4、幼兒操作記錄。
5、講述操作的結果。
師:請你們來講一講你的結果,發生變化的是什麼紙,沒有變化的是什麼紙。
幼1:皺紋紙放入水中變化了,變的爛掉了,顏色變淡了,水中有顏色了。牛皮紙放了很長時間沒有爛掉。
幼2:我的牛皮紙放下去很長時間沒有變,我用手揉了以後,一條一條顏色變深了。
幼3:我放的時間很長,我的白紙也爛掉了,
6、教師小結:這些紙放到水會變化,因為紙會吸水。皺紋紙最容易吸水,白紙差一點,牛皮紙不容易吸水。
(評析:第二次探索使探索目的層層遞進,同材料的紙放入水中,幼兒帶著好奇靜靜地看著,觀察著、記錄著。這種幼兒主動參與發現法,強化了幼兒細緻的觀察習慣,也培養了幼兒的初步比較能力。)
四、討論:洗爛了的廢紙有什麼用?不爛的廢紙又有什麼用?
1、出示花瓶,引導幼兒觀看,爛了的廢紙,可以用膠水和顏料,調和成五顏六色的紙漿,塗在果奶瓶上裝飾成美麗的花瓶。不爛的廢紙可製作剪貼畫,製作服裝道具。
2、在生活中你知道不會爛的紙可以做什麼?請你們和爸爸媽媽一起找一找資料,把答案寫在“你問我答”欄目上。
(評析:將幼兒的經驗遷移到生活中,使問題來源於生活,又能服務於生活。)
活動延伸:
1、搗紙漿,裝飾花瓶。製作服裝道具、剪貼畫。
2、繼續實驗:在園內外收集毛邊紙,銅版紙,蠟光紙,紙杯、紙盒等,進而探索用多種方法使紙遇水不爛。
活動評析:
蒙臺梭利50年前已揭示:“兒童對活動的需要幾乎比對事物的需要更強烈”。對幼兒而言,動作就是思維,因此科學探索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幼兒親自動手,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本次活動,教師藉助孩子們活動中的問題,從調協幼兒多種感官協同活動入手,對孩子的問題作了積極應答。提供適宜的探索材料,以“幼兒在前,教師在後”的觀念為支撐,營造了平等、賞識、支援的寬鬆環境,給孩子充分實踐的機會。滿足了孩子的興趣需要,使孩子獲得了一次成功的體驗。
在活動的過程中,孩子情緒愉悅,學習主動,交流大膽,教師面向全體,引導得法。讓每個孩子在猜猜、議議、找找、比比、試試、講講、記記的過程中,人人享有嘗試的機會,人人享有探索的自由。孩子們不斷髮現新的問題,不斷運用原有經驗,嘗試解釋新問題,建構新經驗。同時孩子在與老師、同伴討論交流,自己對紙的變化的認識中,得到了老師積極回應,老師對孩子表達的肯定、猜想的認同、行為的激勵,不知不覺中促進了幼兒語言交往能力提高,培植了兒童的自信,點燃了發散思維的火種。同時,在延伸活動中用廢紙漿裝飾花瓶的活動,孩子透過實際操作感受到廢物再利用、廢物巧用,環保意識也得到了增強。
兒童是自主成長的主體,教師是一個支持者。從本次活動中,我感悟到,從孩子的現實需要出發,尊重孩子的意願,靈活組織教育活動,向孩子學習,才能與孩子共同成長。
反思:
整個活動幼兒的參與度較高,但是對一些發展較快的幼兒來說,活得相對較簡單,因此出現了個別幼兒的熱情持久度不高的現象,在今後的活動設計中應充分考慮到這一方面,以使得所有幼兒都能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活動中來。
中班冬季科學活動教案40篇20
活動設計背景
開學初上課的時候講在家吃什麼的時候,陳金權小朋友把小手高高的舉起來說“老師,我爸爸給我煮青蛙吃,特別好吃。”聽到這樣的回答讓我想要激發幼兒愛護青蛙的情感因此我開展此活動。
活動目標
1.幼兒透過活動初步瞭解青蛙的生長過程。
2.激發幼兒保護青蛙的情感。
3.提高幼兒的動手動腦能力。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5.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小蝌蚪變青蛙的過程
教學難點:小蝌蚪變青蛙的操作步驟
活動準備
1、小蝌蚪成長過程操作卡(人手一份)
2、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一、開始環節聽聲音匯入,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1)請幼兒說一說小青蛙長什麼樣子呢?
(頭頂上有兩隻眼睛、披著綠衣裳、露出白肚皮、四條腿)
(2)它有什麼本領呢?
(捉害蟲)
(3)想一想小青蛙小時候是誰?
二、教師引導幼兒瞭解小蝌蚪變青蛙的過程,並分發小蝌蚪變青蛙的步驟卡片進行操作。
(1)引導幼兒討論小蝌蚪是怎樣變青蛙,在瞭解小蝌蚪變青蛙的過程後教師把操作卡分發給每位幼兒。
(2)幼兒分步驟操作小蝌蚪變青蛙的過程,教師巡迴指導。
三、與幼兒一起欣賞小蝌蚪變青蛙的影片,加深幼兒對小蝌蚪變青蛙成長過程的認識。
四、總結
師:小朋友們,青蛙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幫我們保護莊稼,所以我們要保護青蛙,不能傷害小青蛙。
五、活動延伸
讓幼兒回家與爸爸媽媽討論怎樣才能更好地保護青蛙。
教學反思
一、成功之處:幼兒的情緒高漲,在老師的引導下能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短短活動運用了一系列活動方式,使得幼兒無暇分神,樂此不疲。透過多媒體教學,不僅讓幼兒對蝌蚪變青蛙的過程有直觀的影響,而且讓幼兒在活動的過程中潛移默化的掌握到教學的重難點,並且進行了反覆練習。在活動過程前,我還擔心會出現混亂的現象,但在活動過程中因為是第一次用多媒體教學,並且掌握住了幼兒年齡的特點,在整個活動中幼兒表現的都很積極。
二、不足之處透過這節活動,我深深的感受到自己的教學實踐能力還需要提高,在活動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例如:幼兒的操作時間較短暫,雖然有動手操作可是操作過程中幼兒的協作能力沒有得到很好的培養。如果讓我在重新上這節課我想在活動中幼兒操作的環節可以讓幼兒一整組進行分步驟的操作,加強幼兒協作能力的培養;在活動完成後可和幼兒進行小青蛙保護莊稼的故事創編,並讓幼兒分角色表演,加深幼兒保護青蛙的意識。
中班冬季科學活動教案40篇21
活動目標:
1、發展比較性觀察力,瞭解幾種熟悉的植物的過冬方式。
2、能關注周圍花草樹木的季節變化,並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表達。
3、教育幼兒養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4、培養幼兒有禮貌、愛勞動的品質。
活動重難點:
知道植物在冬季發生的變化。
活動準備:
關於秋天景色與冬天景色的圖各一幅;幼兒園院內環境圖片1幅;幼兒常見的冬天落葉植物圖片4幅;松樹、小麥圖片各1幅;靠種子過冬的植物圖片2~3幅;西紅柿、黃瓜、西瓜、草莓圖片各1幅;蔬菜大棚圖片1幅。
活動過程:
1、匯入。
小朋友,你們去旅遊過嗎?旅遊時都看到了什麼了?今天,老師想給大家講一個關於旅行的故事。(師講故事)
2、基本部分:
A、邊講故事,邊出示秋天與冬天的圖片,引導孩子感受季節的變化。
在離我們不遠的地方,住著蝸牛媽媽和它的孩子小蝸牛,有一天,蝸牛媽媽對小蝸牛說:"孩子,到小樹林去玩吧,地上開滿了鮮花,你去採幾朵鮮花給我吧。"小蝸牛很願意幫媽媽做事,非常高興地答應了。它爬呀爬呀,不知過了多少天,終於來到小樹林,它看到了這樣一幅景色(出示秋天畫面)地上根本沒有鮮花,而是長著蘑菇,樹葉全黃了。於是,小蝸牛隻好回家,它爬了好久才爬回家,它說:"媽媽,鮮花沒有了,地上長著蘑菇,樹葉全變黃了。"蝸牛媽媽聽了,說:"哦,已經是秋天了,那你快去採幾朵蘑菇回來吧。"小蝸牛再次爬出去,過了好久才來到小樹林,可它找不到上次看到的蘑菇,而是看到了這樣一幅景色(出示冬天畫面),咦?這是怎麼回事呢?
小朋友,你能告訴小蝸牛這是為什麼嗎?
B、引導幼兒觀察秋天與冬天的景色圖片,發展孩子的比較觀察能力小朋友,請你們仔細觀察小蝸牛兩次看到的景色哪些地方不同。(同時出示兩幅圖片)
C、(出示幼兒園院內環境圖片)小朋友,你們看,這是哪兒?漂亮嗎?引導幼兒觀察圖片,再與現在室外環境相比較,一樣嗎?哪裡不一樣。透過對比,引導幼兒學習身邊常見植物落葉,變枯的原因,知道這是某些植物過冬的一種本能,透過落葉、變枯來減少體內水分的蒸發,此現像也叫休眠。採取這種過冬方式的植物都有哪些(出示楊樹、柳樹、月季花、梔子花的圖片);學習瞭解植物過冬的另外幾種方式。如常青休眠的:小麥、松樹、冬青;靠根過冬:韭菜、菊花等;靠種子過冬的:蒲公英、花生、玉米等。
3、結束部分
(出示西紅柿、黃瓜、草莓、西瓜的圖片)小朋友,在寒冷的冬天,我們能不能吃到這些水果和蔬菜呢?共同探討人類可以幫助植物過冬的方法。如,為小樹穿稻草棉衣,給蔬菜建大棚等。
活動延伸:
到戶外尋找需要人類幫助過冬的植物,為穿上暖和的"棉衣"。
活動反思:
透過本節活動的學習,讓孩子們感受到周圍花草樹木的季節變化,瞭解了身邊幾種常見植物過冬的不同方式,從而激發了孩子們探究大自然的興趣。
中班冬季科學活動教案40篇22
教學目標:
1、讓幼兒掌握正確比較高矮的方法,並能說出"站在同一高度";
2、使幼兒能正確將三種或三種以上的物體按高矮進行排序;
3、能口述物體之間的高矮關係"誰比誰高,誰比誰矮";
4、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5、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並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教學重難點:
1、比較高矮的要點是物體要擺放於同一水平線上;
2、多項物品按一定規律快速排序(排序時不停移動調整物體的位置);
3、兩兩比較,左右比較,並口述之間的高矮關係。
教學準備:
圖片兩幅(草地、圍牆)、動物剪紙三個(老鼠、兔子、長頸鹿)、不同高度的積木一套、拍板固定釘(透明膠)、高度表(與幼兒人數相等)、彩筆(灰、粉、黃)
教學過程:
一、情境講述:
在綠綠的草地上住著一群小動物,高高的圍牆不但保護著它們,也是它們經常戲耍的場所。今天,小老鼠和長頸鹿正在那裡,突然,老鼠說:"長頸鹿,快看!我比你高!"長頸鹿一看,好象真是這樣,覺得很納悶:"難道我突然變矮了嗎?"請小朋友們幫忙偵察一下,到底為什麼呢?(小朋友們猜,然後教師揭開圍牆:因為沒有站在同一高度)。
二、講述:比較高與矮時,應該站在同一高度。
1、引導幼兒說出"同一高度"、"小老鼠比長頸鹿矮,長頸鹿比小老鼠高";
2、再出示小兔子,三個小動物兩兩比較。引導幼兒說出"**比**高,**比**矮";
3、三個小動物按一定規律排序(請幼兒操作),並要求說出:"我是把它們放在同一高度,按從高(矮)到矮(高)的順序排列的"、"長頸鹿最高,小老鼠最矮,小兔子比長頸鹿矮,比小老鼠高"。
4、"小老鼠哭了……"利用大樹摘蘋果、小球進牆洞的事件,教育幼兒只有高矮不同,但各有所長,學會自信。
三、請一個小朋友幫一組積木按從高到矮進行排序,然後給每個小朋友發一張記錄空表(兩行),老師指導幼兒繪製第一行記錄表。再請另一個小朋友用另一種方法將積木排序(從矮到高),幼兒們再繪製第二行記錄表。
四、小朋友們兩兩一組,比較高與矮,並說出"我比你*,你比我*"。
五、集體遊戲:
"一二三,一二三,我們來逛動物園。動物園裡有什麼?
長頸鹿(踮腳站高)小兔子(彎腰)小老鼠(蹲下)"愉快結束教學。
教學反思:
透過此活動,孩子們不但學會比較兩個物體高矮的方法,在對比中初步瞭解了高矮的相對性,並且將科學領域的活動目標與語言領域的活動目標進行了整合,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表述能力。
中班冬季科學活動教案40篇23
活動目標:
1.對生活中常見的標誌感興趣。
2.願意大膽的講述自己對標誌的理解。
3.嘗試用線條記錄實驗結果,並能用恰當的詞彙進行描述。
4.透過實際操作,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課件PPT。
活動過程:
一、情境匯入:喜羊羊的邀請,激發活動興趣。
1.師:今天喜羊羊邀請我們一起去遊羊村。看好標誌別走錯,現在我們向羊村出發。第一個標誌出現。
2.提問:第一個出現的標誌是什麼?你認識嗎?(不能拐彎的標誌)怎樣看出不能左轉彎的?
3.引導幼兒認識停車場的標誌“P”,引入主題,準備進羊村。
二、引導幼兒認識生活中常見的標誌:遊羊村。
1.認標誌:大螢幕中出示“肥羊村”的標誌師:今天我們來到了羊村,可是喜羊羊說他們羊村有好多生活標誌,有些生活標誌連喜羊羊也不認識,他想請小朋友來幫助他。
提問:圖片上有幾個標誌?你認識哪個標誌?
(出示五個標誌,請幼兒自由選擇認識並瞭解其作用。)(1)第一個是——無障礙通道小結:這是無障礙通道的標誌,它告訴我們這裡是沒有臺階的,地面是平平的,有點像滑滑梯的通道。輪椅、腳踏車這些有輪子、又很重的東西我們可以從這個通道上去。
(2)第二個是——扔垃圾的標誌小結:原來這是垃圾桶的標誌,它告訴我們這個是垃圾桶,我們可以把垃圾扔在這裡。
(3)第三個是——餐廳小結:這是餐廳的標誌,它告訴我們這裡附近有餐廳。
(4)第四個是——公共電話小結:這是公共電話的標誌,它告訴我們這裡有電話。
(5)第五個是——公共廁所小結:這是公共廁所的標誌,它告訴我們這裡附近有廁所。
2.讀圖,理解地圖:
師:地圖上你看到了什麼?它表示什麼意思?喜羊羊說去它的家會經過一家醫院,它的家旁邊還有一個無障礙通道,我們該怎麼走呢?
小結:標誌的作用可真大!馬路上的標誌,公共場所的標誌可以幫助我們找到想要去的地方。
三、情境設定:喜羊羊送禮物答謝小朋友的幫助,尋找最後兩個標誌。
1.找找食物包裝上的標誌提問:看,喜羊羊還給小朋友帶來了答謝的禮物,不過拆禮物之前,喜羊羊想請眼睛亮的小朋友再幫它一個忙,那就是找找在禮物的袋子上有沒有和圖片上一樣的標誌?
2.延伸小結:原來禮物的包裝上還有標誌啊!標誌真是無處不在,質量安全的標誌告訴我們這些食物是安全的。垃圾桶的標誌告訴我們吃完東西了,要把食物的包裝扔進垃圾桶裡。
反思:
如在《遊羊村》這個教學活動老師在設計上老師以孩子們喜歡的喜羊羊為主要人物,讓孩子們始終處於遊戲的情境中,並且以遊戲的形式引領幼兒進行活動,大大激發了孩子的興趣。同時在環節的設計上老師以遊戲的形式貫穿始終,如在開始環節老師以開小汽車的遊戲形式引出,讓孩子們在模擬開汽車的活動中感知馬路上的交通標誌,後又以幫助喜羊羊的遊戲方式,透過經驗再現和互動討論來認識生活中的日常標誌,並在最後送禮物的方式來認識生活中的標誌,整個活動非常的輕鬆、有趣,讓孩子們非常的開心愉悅,但不失對孩子的經驗提升,真是寓教於樂。
中班冬季科學活動教案40篇24
各種各樣的鎖
活動目標:
1、認識各種各樣的鎖,會用圖表記錄的方式表示需要鎖的地方。
2、探索鎖的秘密,瞭解鎖的作用,知道鎖的重要。
3、對觀察和動手活動感興趣,有強烈的探索慾望。
4、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並尊重同伴的講話。
5、透過實際操作,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操作卡人手一份。
2、收集各種各樣的鎖和鑰匙。
活動過程:
一、提問引出話題:
1、出示鎖和鑰匙:今天,老師帶什麼到幼兒園來了?小朋友也準備了各種各樣的鎖和鑰匙,你帶來的鎖和鑰匙是什麼樣子的?你想玩一玩嗎?
2、幼兒自由玩鎖
3、交流:請個別幼兒介紹自己的鎖和鑰匙:它是鎖什麼的?你是怎樣玩鎖和鑰匙的?你的鎖有什麼用?
二、認識不同種類的鎖,瞭解它們的用途。
1、分別觀察不同種類的鎖和鑰匙:這是什麼鎖?是什麼樣子的?它是用來鎖什麼的?
2、提問:你還見過哪些鎖?你還認識哪些鎖?
3、討論:為什麼要有鎖?如果沒有鎖會怎樣?
三、操作活動:
1、猜謎語
2、提出操作要求:說說圖上哪些物品需要鎖?在需要鎖的物品下面打√,不需要的則打×。
四:評價活動:
1、說說哪些物品需要鎖。
2、想一想,還在哪裡見過鎖?說一說鎖有什麼用處?
教學反思:
鎖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幼兒雖然認識鎖,但對鎖的認識還不多。為了讓幼兒瞭解鎖和鑰匙的關係,以及鎖的作用。
本次活動,幼兒透過探索、指認、操作活動,瞭解了鎖和鑰匙的關係是一一對應的,一把鑰匙只能開啟一把鎖,同時也知道了鎖的用途和作用,明白了生活中什麼地方要用鎖,什麼地方不要用鎖。
中班冬季科學活動教案40篇25
活動設計背景
我們幼兒園和小學在一起,學校新修了操場,中間環形跑道是沙石,一天,我帶領小朋友到操場去玩,小朋友們玩得都很開心。忽然,我發現有幾個小朋友悄悄地到一邊的淘菜池去玩。有的拿菜葉當做小船,在水面上劃來劃去,有的小朋友拿水潑在自己的手臂上,說“好涼快”,還有的小朋友拿礦泉水瓶子裝滿水,倒來倒去。看到孩子們那麼喜歡水,加上天氣漸漸的熱了,我們決定開展新的主題活動“我們的朋友——水”。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水的基本特徵,知道人們的生活離不開水,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離不開水。激發幼兒樂於親近水,接觸水,並能關注周圍的水環境。
2、在生活中養成正確飲水的方法,養成節約用水的習慣。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5、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幼兒活動中的正確飲水方法。
難點:幼兒對活動參與的積極性。
活動準備
水的相關圖片、水杯及飲用水
活動過程:
1、完整的欣賞兒歌《水》
小小的水是淚水,大大的水是海水,
跳舞的水是噴泉,健康的水是汗水,
渾渾的水是泥水,靜靜的水是湖水,
甜甜的水西瓜水,噴湧的水自來水。
2、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圖片並討論,圖片上有什麼?他們是什麼樣的?
3、看圖幫助幼兒理解兒歌,學習兒歌。
4、學習編兒歌,並引發幼兒思考,你還看到什麼樣的水?他們是什麼水?
5、讓幼兒瞭解不喝水的危害。
集體飲水前,教師出示畫裂口嘴唇的圖片,並講故事《小嘴唇裂口了》。討論:口渴了怎麼辦?要怎樣接水?一次要喝多少水才夠?
6、引導幼兒知道排隊接水,不擁擠。老師和個別幼兒表演排隊接水,引導幼兒分組喝水時不擁擠。接完水後,雙手拿水杯回座位,防止水灑到地上。
7、幼兒分組接水飲用。
8、為幼兒製作喝水記錄表,提醒幼兒喝水之後在記錄表裡做個記號。鼓勵幼兒多喝水。
教學反思
本學期,我轉崗回來後,主動要求去幼兒園上了兩週課,這是我上的第一次活動課,雖然與專業的幼兒教師有很大的差距,但我覺得我已經盡力了,上完這堂課後,我感覺幼兒教學的確與小學教育有很大的區別。
1、小班幼兒有它特有的年齡特點:由於剛入園沒多久,很多的行為習慣沒有養成,但是有意性行為又已經開始發展;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多對他們的生活、學習行為習慣進行引導,促進他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2、對活動過程的反思:
(1)、對幼兒發展的反思,幼兒在本次活動中,對兒歌部分興趣非常高,我充分利用這點,很好地對他們進行了樂感的訓練;在正確飲水方法部分,多數幼兒能按我的要求完成,這有效地訓練了他們的良好生活習慣。
(2)、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反思,由於我是培訓回來後才上他們的課,對他們不熟悉,他們的生活、學習習慣不都不熟悉,但是我透過上這一次活動課,感受到了他們的可愛、活潑,這是我在以前的小學教學中所沒有的。
3、對活動效果的評析。整個活動幼兒的參與度較高,特別是兒歌教學中,但是在教學正確飲水這一環節時,幼兒積極性不高,很多幼兒因為並不口渴,他們就接水玩,給我的教學增加了一些難度,在今後的活動設計中我一定要充分考慮到這一方面,避免再出現類似情況。
4、總的來說,這堂活動課整體設計比較緊湊,但是在具體的小環節上還要考慮的更細緻,多從幼兒的年齡特點、身心發展規律等一些方面考慮才行。我相信,有我這顆熱愛幼兒的心,我以後的活動課一守會更好!
中班冬季科學活動教案40篇26
活動目標:
1.啟發幼兒的動腦筋的能力,能發現物體“站不穩”的原因。
2.幼兒能嘗試在操作中找出讓物體“站得穩”的方法。
3.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探索精神。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樂於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毛巾、卡紙等站不穩的物品,積木、紙盒、橡皮泥等站得穩的輔助材料。
活動過程:
1.以情景引入課題,引起幼兒對問題思考的興趣。
師:今天寶寶商店請小朋友去幫忙整理各種物品,要求我們想辦法使所有的物品都能穩穩當當地“站”在貨架上。
2.引導幼兒觀察發現物品“站”不穩的原因。
引導幼兒觀察發現物品“站”不起來或“站”不穩,並找出原因。如:布木偶因材料太軟而站不起來。
3.指導幼兒探索使物體站得穩的方法。
(1)幼兒自由結伴,自選材料進行探索。
(2)互相介紹和演示探索結果。
(3)師生共同歸納物體“站”得穩的方法:
①增大接觸面的方法:如筷子用橡皮筋扎一頭,另一頭撐成三角形。
②加重的方法:如把站不穩的空瓶子加水。
活動反思:
活動中可以看出孩子的積極投入、享受探究的過程,並樂於分享自己的探究結果。整個活動實現了“玩中學、”“做中學”以幼兒自由發現、自主探索為活動核心,基本做到孩子在前,教師在後;嘗試在前,指導在後;操作在前,結論在後。
中班冬季科學活動教案40篇27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磁鐵和鐵製品的關係。
(2)透過有趣的遊戲認識磁鐵能夠吸住鐵製品。
(3)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
(4)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5)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幼兒的知識基礎∶
知道寵物-貓喜歡吃魚。
教材教具:
貓頭飾13個、魚鉤12個、2個塑膠籃子、橡皮筋、回形針、鐵製汽車、塑膠魚、魚。
環境佈置:
牆面佈置(可愛的寵物、寵物的圖片)
語文角
益智角
圖書角
科學角
教學步驟:
(1)引起動機∶
老師將貓媽媽,小花貓的頭飾拿出來讓幼兒猜猜今天玩什麼遊戲。
(2)中心內容∶
1)老師告訴幼兒今天我們玩“花貓釣魚”的遊戲。老師扮做貓媽媽,讓幼兒做小花貓,帶上頭飾對幼兒說:“今天,貓媽媽帶你們去魚塘釣魚。”
2)老師帶領幼兒來到魚塘邊對幼兒說:“魚池裡有許多魚,讓我們快來釣魚吧。”
3)老師把幼兒分成兩組,請幼兒釣魚,老帥鼓勵幼兒,先釣完魚的那組為勝。
4)遊戲結束後,老師再放入不一些魚讓幼兒再釣,結果,都釣不上來。老師和幼兒一起討論為什麼這些魚釣不上來,而第一次的卻可以釣上來。
5)在討論中,幼兒知道釣上來的魚身上都有回形針,而沒有釣上來的魚身上沒有回形針。魚鉤上因為貼上了磁鐵,所以能將魚身上有回形針的魚釣起來,因此,磁鐵能夠吸住鐵製品。
6)老師將準備好的橡皮筋、回形針、鐵製汽車、塑膠魚讓幼兒再釣釣看,讓幼兒進行試驗,以鞏固幼兒對磁鐵能夠吸住鐵製品的概念。
7)請幼兒分組的進入角落
語文角
益智角
圖書角
科學角進行活動。
(3)結束部分:
老師放音樂讓幼兒把角落收拾好回到大組。老師總結,磁鐵能夠吸住鐵製品。讓幼兒在輕鬆活潑中結束今天的課程。
教學反思:
幼兒對事物的認識具有形象性、具體性的特點,喜歡直接參與嘗試,對操作體驗型的活動尤為感興趣。本次科學活動正符合了孩子們好動手、喜探究的心理特點。活動的目的是培養幼兒動手操作、主動活動的興趣和創造意識。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層次性、開放性,幼兒可以嘗試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動探索,體驗成功的快樂。
中班冬季科學活動教案40篇28
活動目標:
1、運用多種感官主動探索,瞭解各種刷子的名稱和用途。
2、透過親身體驗與相互合作,感受勞動的樂趣以及刷子給我們生活帶來的方便。
3、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4、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1、人手一把刷子(鞋刷、洗衣刷、奶瓶刷、茶杯刷、馬桶刷、地板刷、床刷等)。
2、娃娃家場景(內有一籃筒狀積木、棕櫚葉、花瓶、小床及畫有白油畫圖案的白色柵欄等。)
3、彩色顏料及人手一把牆刷。
4、《粉刷匠》音樂。
活動過程:
1、匯入課題,明確任務。
師:“寶寶們,你們都已經長大了,願意幫媽媽做事情嗎?好,我們今天一起來打掃房間,好嗎?”
2、自主探索,動手嘗試。
師:“打掃的時候會有很多灰塵的。寶寶們每人戴上一頂清潔帽再去拿一把刷子,開始打掃吧。”(幼兒自己選擇刷子和地方,大膽嘗試打掃。)
3、互相交流,分類總結。
師:寶寶們,快到媽媽這兒來歇會兒。先把刷子放到簍子裡。(幼兒坐到小椅子上。)師:告訴媽媽,剛才你用什麼刷子刷什麼地方的?(交流討論,瞭解各種刷子的名稱與作用。)師:小結:這麼多刷子,它們的樣子部不一樣:有的柄很長,有的柄很短,有的刷子沒有柄;有的刷子大,有的刷子小。樣子不一樣用處也就不一樣。
4、繼續打掃,再選交流師:寶寶們,我們繼續打掃吧。這一次你們再選一把刷子試試,用它打掃哪兒最合適?(根據不同的地方選擇合適的刷子。)師:寶寶們,和你的好朋友換一把刷子再試試。(引導幼兒與同伴交換刷子打掃。)
5、互相合作,動手製作。
師:寶寶們,打掃好了嗎?我們一起來檢查檢查吧。屋頂上還有許多蜘蛛網呢,怎麼辦?快點幫媽媽想辦法去試一試吧!(觀察房屋上的蜘蛛網,引導幼兒思考如何打掃與清理,嘗試合作用筒狀積木、棕櫚葉製作成長柄刷子,打掃蜘蛛網。)
6、看清標記,分類送回。
師:“寶寶們真能幹,把房間打掃得乾乾淨淨。刷子也累了,我們把它送回家吧。” (按刷子的不同用途分類擺放。)
7、拓展經驗,粉刷柵欄師:“寶寶們,你們還見過哪些刷子?”(說說生活中見過的其他刷子。)師:“你們見過這把刷子嗎?它有什麼用?”(用牆刷蘸上水粉顏料,合作粉刷柵欄。)師:“跟媽媽到外面去,把小手和刷子洗一洗。”(幼兒手提小桶離開活動室。)
活動反思:
1、題材選擇貼近幼兒生活。
刷子是每個家庭必備的打掃衛生的好幫手,幼兒幾乎每天都能看得到,用得著,於是,我結合中班主題活動“我們身邊的科學”,設計了此活動,讓幼兒在快樂的操作中探索生活中各種各樣的刷子,感受到刷子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方便。課題貼近幼兒生活,有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幼兒容易接受、掌握,而且操作安全,符合新《綱要》精神,與“從幼兒身邊最熟悉的事物出發”這一瑞吉歐教育理念相吻合。
2、情境創設激發探索興趣活動始終,透過寶寶幫媽媽打掃房間、和媽媽一起粉刷柵欄等遊戲情節的創設,讓幼兒在遊戲中探索,在遊戲中勞動,在遊戲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溫馨的環境、遊戲的情節、親切的教具、歡快的音樂、青趣的動作以及美麗神奇的柵欄刷畫……幼兒在玩中學,樂中學,分享了他人探索的智慧,增強了合作意識和動手操作能力,給幼兒帶來了無限的快樂體驗。
3、多次操作引發主體參與。
《綱要》中強調:“教師應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活動中幼兒由自選刷子自由打掃,到匹配刷子、與同伴交換刷子再次打掃,交流自己的發現,檢查分類結果,最後粉刷柵欄……豐富多樣的實物教具,寬鬆溫馨的學習環境,激發了幼兒多種感官參與,對生活中的刷子產生了興趣和探索慾望,懂得了以物代物,拓展了視野,幼兒真正成為活動的主體。
中班冬季科學活動教案40篇29
活動目標:
1、探索生活中空氣壓力的各種現象的興趣。
2、按照實驗步驟細心操作,觀察驗證自己的猜測。
3、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4、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5、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在實驗操作中,感受空氣的壓力。
活動難點:
能夠按照實驗步驟細心操作,觀察驗證自己的猜測。
活動準備:
玻璃瓶、紙片、玻璃彈珠、水。
活動流程:
直接匯入——實驗操作——活動延伸。
活動過程:
一、直接匯入
空氣在哪裡?
空氣有力量嗎?從小實驗中找答案。
二、實驗操作
(一)第一次操作:空氣能形成壓力
1、材料介紹
猜一猜紙片能拖住玻璃杯裡的水嗎?
2、驗證
(1)教師演示
重點步驟講解:水倒滿玻璃杯、用手輕壓紙片、慢慢翻轉。
(2)幼兒操作
兩人一組完成實驗。
尋找實驗失敗的原因。
3、實驗結果
(1)幼兒交流
杯子倒過來水沒有流出來,是誰在幫忙?
(2)為個別實驗失敗幼兒糾錯
為什麼水不加滿,杯子倒過來水會落下來。
小結:杯子裡的空氣和外面大氣壓相互抵消。
(3)小結:看不見摸不著的空氣,能形成一股力量,我們叫它空氣壓力,幫助紙片托住玻璃杯裡的水。只有做了實驗才能找到正確的結果。
(二)第二次操作:空氣壓力大
1、設疑
裝滿水的玻璃瓶裡如果再放入彈珠,紙片會掉下來嗎?
2、幼兒操作
數一數,放幾顆彈珠。
提醒幼兒注意實驗要點。
3、實驗結果
幼兒交流
放了玻璃彈珠後,紙片掉下來了嗎?
你放了幾顆?
小結:原來空氣的壓力能夠托起玻璃杯裡那麼多、那麼重的彈珠,空氣的壓力很大。
活動延伸:
生活中的空氣壓力
實物操作:粘勾、汽水
生活中有很多空氣壓力的存在,找一找。
活動反思:
透過這一活動,幼兒都能很好地認識空氣並知道空氣的重要性,活動中主要透過多次實驗,探索利用小紙片使杯子裡的水倒過來而不流出來的方法,來感知空氣的壓力。環節中粘鉤的運用合理、形象,也增加了趣味性,活動效果很好。本次活動圍繞目標進行,每個環節緊緊相扣,層層遞進,從而激發幼兒保護空氣,保護大自然的意識。符合中班孩子的年齡特點。
中班冬季科學活動教案40篇30
【活動目標】
1、透過遊戲讓幼兒初步瞭解“紙球反彈”是由於空氣的流動產生的。
2、培養幼兒關注周圍生活中的科學現象,並有積極探索的慾望。
3、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激發進一步探索事物變化的願望。
4、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並尊重同伴的講話。
【活動準備】
1、長頸瓶若干只、紙球若干。
2、圖書(資料室)。
【活動過程】
一、玩遊戲“吹紙團”引出課題。
1、教師:小朋友們,老師手上有許多的小紙團,想不想來玩“吹紙團”的遊戲呢?
2、讓我們每個人拿一個紙團吹吹試試看,有什麼發現?(幼兒操作吹紙團,得出結論:被吹的紙團是向前跑的。)
二、教師提出進一步的疑問,出示細頸瓶,幼兒再次操作。
1、討論:紙團會永遠向前跑嗎?(結論:如果前方有障礙,紙團會停留在原位)
2、幼兒用細頸瓶和小紙團進行第二次操作。
教師:如果把小紙團放在瓶口用力吹,你猜它會怎樣?請你們再來試一試。
三、確立"紙球反彈"的現象。
教師:有答案了嗎?小紙團會向前跑嗎?會跑進瓶子裡去嗎?(結論:如果不傾斜瓶子,小紙團怎麼也吹不進瓶子裡)
四、查詢資料,尋找紙球反彈的秘密。
教師:這是什麼原因呢?我們一起去找資料好嗎?
【延伸活動】
教師:這個小實驗好玩嗎?我們一起把它用圖示的方法畫下來,告訴所有的小朋友好嗎?
教學反思:
教學方式實質上是一種刺激手段。講授法、提問法刺激聽覺感官,示範法、觀看法刺激視覺感官,練習法、遊戲法綜合刺激各種感官……因此,教學方式的成敗與否,關鍵是看能否發揮出它應有的刺激性。
中班冬季科學活動教案40篇31
【活動目標】
1、豐富鳥的知識和經驗,認識幾種不會飛的鳥的形態習性以及演變。
2、萌發愛鳥護鳥的熱情,親近大自然,關心周圍的生活環境。
3、能在活動動手動腦探究問題並能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意見。
4、瞭解保持個人衛生對身體健康的重要性。
5、學會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樂觀的情緒,逐漸養成樂觀開朗的性格。
【活動準備】
背景音樂、《不會飛的鳥》ppt、大鴕鳥的影片、小鳥叫的聲音。
【活動過程】
一、遊戲匯入,激發興趣。
教師帶領幼兒做小鳥進入教室。
師:今天老師要來考考我們的小朋友,看看誰的小耳朵最靈,聽聽看這是什麼小動物發出的聲音?
師:原來呀它是小麻雀,老師聽說這隻小麻雀想成為森林裡最幸福的小動物。要想成為最幸福的小動物呢,就是要找到各種各樣的小鳥來和它做朋友。但是它又不會找朋友,想請我們的小朋友來幫它找朋友,你們願意嗎?
師:老師呢想幫這隻小麻雀找啄木鳥做它的朋友?
二、出示ppt,介紹生活中的小鳥。
師:你們幫小麻雀找到了這麼多的好朋友,它成為了森林裡最幸福的小動物了,正邀請我們小朋友和它的新朋友玩呢!我們來看看有哪些小鳥?
師:有這麼多的小鳥,有麻雀,鴿子,小燕子……。現在請小朋友說說在哪裡見到過這些小鳥?
三、猜猜想想,哪些鳥不會飛。
師:剛剛我們小朋友見到的小鳥都有一個共同的本領是什麼?(飛)那你們覺得有不會飛的鳥嗎?
師:先請小朋友猜猜看。老師這裡有一個記錄表,這個表上有我們小朋友認識的也有不認識的小鳥,請把你們猜想到的答案寫在記錄表上。會飛的打勾勾,不會飛的打叉叉。
師:說說你為什麼這樣想的?
四、介紹不會飛的鳥生活習性,形態。
師:剛才老師發現有的小朋友有的打的是叉叉,他認為是有不會飛的鳥的。讓我們來看看到底是怎麼回事!
師:大鴕鳥有什麼特徵?(教師講解特徵)
師:教師學小企鵝走提問,這是誰來了?你知道它是怎樣生活的嗎?
師:這時又走來了一隻胖胖的小鳥它是誰呢?(渡渡鳥)講解特徵。
師:這是誰?請小朋友們看看他想誰?長得像恐龍,他就是恐鳥。比現在的鴕鳥還要高。
師:總結:不會飛的鳥是指已失去飛行能力的翅膀退化的鳥類,取而代之的是奔跑及游泳的能力。例如鴕鳥不能飛了,但是他的奔跑能力很強。
五、關愛自然,學習保護自然。
師:我們身邊有很多動物滅絕了,像恐鳥,就是由於環境和氣候的變化才滅絕的。我們小朋友該怎麼做才能保護它們呢?怎麼愛護環境保護地球呢?所以我們小朋友一定要保護環境愛護我們的地球。(邊放音樂,邊做小鳥找朋友)
師:今天回去後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你今天見到的不會飛的鳥好嗎?
活動延伸:
1、和爸爸媽媽一起查閱有關“不會飛的鳥”的資料。
2、給你的朋友說說你認識到的不會飛的小鳥。
活動反思:
動物是人類的朋友,也是小朋友們所喜歡的,在課上,孩子們開心的交談著:我家養過小兔子,可是,它後來自己跑掉了;我家養過貓,它會捉老鼠;在課上,我和孩子們討論了什麼是瀕危動物,為什麼會成為瀕危動物這個嚴峻的話題。孩子們從中知道了保護動物的重要性。幼兒開始並不知道鴕鳥和企鵝是屬於鳥類,活動中才瞭解,但幼兒對它們的生活習性還是有一定的知識基礎的,相信透過這次的“愛鳥周”活動,幼兒在關於“鳥”的知識方面有比較大的收穫,對於護鳥、愛鳥、愛護環境等方面會作出自己的貢獻。
中班冬季科學活動教案40篇32
【活動目標】
1、幼兒學會透過各種感官感知種子的外觀,激發種植的興趣。
2、引導幼兒猜想種子的播種方法,並學會記錄。
3、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4、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活動準備】
西瓜、西瓜籽、記錄表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匯入
(1)小朋友看這是什麼?(西瓜)
(2)它是從哪裡來的?(地裡長出來的)
(3)是怎樣長出來的?(西瓜籽)
(4)西瓜籽藏在西瓜的什麼地方呢?(西瓜肚子裡)
(5)解剖西瓜讓幼兒觀察
2、觀察
將一粒西瓜籽放在投影上讓幼兒詳細觀察。
師:你觀察到的西瓜籽是什麼樣的?幼兒描述
過渡:剛才我們和西瓜籽是用眼睛做朋友的,你們還想和他怎樣交朋友?
3、分組接觸西瓜籽,讓幼兒在看、摸、聞的過程中進一步的瞭解西瓜籽。
(1)集中,讓幼兒說說你是怎樣和西瓜籽較朋友的?(看、摸、聞)
(2)讓幼兒說說看、摸、聞到了什麼?
小結並過渡:小朋友和西瓜籽交朋友時發現了這麼多的秘密,西瓜籽聞起來香香的,摸上去很光滑,西瓜籽還有許多的秘密,小朋友猜猜西瓜是怎樣往土裡種的。
4、幼兒猜想種子的種植方法並記錄。
結束:今天小朋友真棒發現西瓜這麼多的秘密,過幾天我們就要一起去種西瓜。
活動反思:
讓他們瞭解它的外形,特徵和生活習性,並讓他們知道泥土有很多的養分,是許多動植物生存的基礎,活動中幼兒樂於發現、主動參加科學活動,學會運用各種感官觀察、比較。幼兒對本次活動充滿了積極探索的樂趣。
關注幼兒的興趣與需要,教學活動中也體現幼兒的經驗。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體現教學目標的適宜性、個性化。依據本班幼兒的實際,在研究和把握本班幼兒身心發展的實際水平、發展需要和可能性的基礎上,確定幼兒進一步發展的潛力、方向和步伐。同時,老師們關注本領域的核心價值,給孩子們一個最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
中班冬季科學活動教案40篇33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空氣娃娃在哪裡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探索慾望,萌發幼兒初步的科學意識。
2、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及初步的分析、判斷等思維能力。
3、引導幼兒感知空氣的存在,知道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空氣。
4、激發幼兒樂於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5、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並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活動準備
塑膠袋、氣球、玻璃杯、土塊、、蠟燭、奶瓶等材料。
活動過程
1、請幼兒猜謎語,引發幼兒的活動興趣。
2、鼓勵幼兒分組自由探索:找找空氣在哪裡。
(1)請幼兒分別用塑膠袋在活動室及戶外“裝”一袋空氣,並請幼兒說出自己是從哪裡裝的。
(2)請幼兒將土塊放到水裡看一看會發生什麼現象?(有氣泡冒出)再用吸管向水裡吹氣,發現了什麼?(有氣泡冒出)使幼兒初步感知土裡有空氣。
(3)出示醬油、醋、橙汁等,請幼兒觀察品嚐,說出什麼顏色?什麼味道?提問:空氣有沒有味道?有沒有顏色?
教師小結:空氣是無色、無味的,它就在我們周圍,我們周圍到處有空氣。
3、瞭解空氣的作用
(1)請幼兒閉緊嘴,捏住鼻子,問幼兒有什麼感覺,為什麼?
(2)點燃蠟燭,請幼兒用玻璃杯慢慢罩住,問幼兒發現了什麼?(蠟燭慢慢熄滅了)幼兒思考空氣還有什麼作用?
(3)師幼一起討論空氣的作用和用途,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
4、教師講解小火箭的製作方法(師幼共同製作)。
5、製作完成後,讓幼兒各自展示自己的火箭,看誰的火箭發射的高。
6、引導幼兒討論為什麼火箭會飛起來?萌發他們初步的科學意識。教師向幼兒講解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情況,使幼兒感受作為一名中國的自豪感。
7 、帶幼兒到戶外玩小火箭,結束遊戲。
教學反思:
這節課中,我覺得我的活動提問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問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說在大家的討論下,提問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兒不僅會說了,而且還更會問了。這樣的自由探索活動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也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熱情。孩子們在輕鬆、愉快地氛圍中,發揮了他們在活動中的主動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
中班冬季科學活動教案40篇34
教育目標:
1、透過遊戲觀察、比較,瞭解冬天有的動物冬眠,有的動物仍在戶外活動。
2、鼓勵幼兒積極猜想,激發幼兒探索動物的興趣。
活動重點:
讓幼兒瞭解冬天有的動物要冬眠,有的動物仍然在戶外活動。
活動難點:
激發幼兒探索動物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各種小動物的圖片。
2、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一、活動開始。
(引導幼兒觀察冬季圖片,激發活動興趣。)
老師:小朋友們好,請大家看看圖片,你們知道這是什麼季節?
(幼兒回答)
老師:對啦,這是白雪皚皚的冬天,在冬天的時候人們是怎麼過冬的呢?你們知道動物是怎樣過冬的嗎?
(幼兒回答)
老師:冬天有的動物在自己的家裡睡覺,也就是“冬眠”,但是有些動物整個冬天仍然在戶外活動。
二、基本部分。
1、幼兒根據已有經驗,進行分類。
老師:你們知道哪些動物需要冬眠,哪些小動物到了冬天仍然在戶外活動呢?現在老師給小朋友們看一些動物的圖片,你們先自己想一想,說一說吧。
(幼兒觀察圖片並進行分類,老師進行講解。)
老師:好的,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究竟哪些動物需要冬眠,哪些動物到了冬天還在戶外活動的呢?
2、出示掛圖,引導幼兒瞭解動物過冬的方式。
老師:好了,剛剛我們簡單瞭解了冬眠的動物,那現在我們來仔細觀察圖片上的動物是怎樣過冬的。
(發放幼兒用書,請幼兒進行觀察比較。)
鼓勵幼兒發現問題,鞏固對一些常見的動物過冬方式的瞭解。
3、老師針對圖片上常見的動物過冬方式逐一進行提問。
老師:XX在冬天是冬眠還是仍然在戶外活動?哦,原來熊是會冬眠的,它會躲在巖洞裡過冬。
我們一起看看別的小動物是怎麼過冬的吧。
(透過一兩個集體的表述讓幼兒自己說一說。)
老師:到了冬天,有的動物會冬眠,有的仍然在戶外活動,還有的動物用其它方式過冬,我們回去之後可以跟爸爸媽媽一起找一找說一說。
中班冬季科學活動教案40篇35
【活動目標】
使幼兒發現土壤是有生命的動植物生長生活的地方,教育幼兒關心周圍世界,珍惜土壤。
【活動準備】
1、挖土的小鏟子,紙盒若干。
2、裝幾盒泥土放在桌上供幼兒觀察。
3、黑板一塊。
【活動過程】
一、組織幼兒挖泥土。
“請小朋友拿上小鏟子,我們到外面去挖一些泥土,挖的時候要仔細看看泥土裡有些什麼?”教師和幼兒共同到戶外挖泥土,引導幼兒觀察上中有什麼。
二、引導幼兒觀察土壤,探索土壤裡的東西。
“請小朋友看看、摸摸土壤,能發現什麼?注意不要馬上弄出來。”指導幼兒觀察,傾聽幼兒的議論,觀察幼兒的態度。
“現在請你告訴大家,你發現了什麼?”(土壤裡有枯樹葉、樹根、死蟲子、骨頭……)
“另外,土壤中還有大家看不見的很小的微生物,它幫助把枯葉—……等腐爛成肥料,使土壤肥沃。”“土壤有什麼用?”
(肥肥的土壤裡可以生長各種植物、蔬菜、樹木、花卉、水稻、草等。人們就有糧食和蔬菜吃,動物也有了食物。土壤還是螞蟻、蚯蚓等小動物的家。)
三、小結。
“土壤很寶貴,沒有它,植物就不能生長,人和動物就沒有食物吃,有的動物也就沒有家。我們要珍惜土壤,保護土壤。”
四、活動延伸
1、日常生活中引導幼兒觀察各種土壤及土壤中生長的各種植物。
2、組織幼兒在土壤裡種花或其它植物。
活動反思:
《幼兒園指導綱要》中所說: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慾望,從而使孩子更親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資源,做一個生活的熱愛者。作為幼兒教師的我更應該注重激勵、呼喚、鼓舞幼兒去動手、去操作、去探索、去發現。
中班冬季科學活動教案40篇36
有趣的蝌蚪
活動目標:
1、能透過仔細觀察,獲取有關蝌蚪的一些趣事,並大方地講述出來。
2、對能說說自己看到的有關蝌蚪的一些趣事。
3、激發幼兒樂於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4、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並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活動準備:
電腦一臺,放大鏡、觀察記錄本、蝌蚪若干
設計思路:
中班幼兒隨著年齡的增長,對周圍環境都非常感興趣,他們總是不停地看、聽、摸、動。尤其是對生活周圍的小動物,有著強烈地吸引力。四月,春天來了,小蝌蚪成了幼兒的新朋友,但到底小蝌蚪長得是怎麼樣的,它是怎麼樣奇蹟般地變成了小青蛙的?游來游去在幹什麼?孩子很想弄個明白,透過“有趣的蝌蚪”這個活動,使孩子們的好奇心得到了滿足。在觀察、思考、討論小蝌蚪的過程中,加深了對小蝌蚪的認識,也增進了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觀察、講述等多方面能力也有所提高。
在這個活動中,教師結合《綱要》精神,更加註重調動幼兒自己學習的能力,注重幼兒對蝌蚪觀察、瞭解的過程,重視孩子自己提出一些問題,透過觀察、思考、討論,再來解決問題。同時,積極接納幼兒的觀點,運用激發、引導、鼓勵的方法,使幼兒的思維更活躍,學習積極性更高。
多媒體教學聲形並茂,生動形象,色彩鮮明,在此活動中透過運用能直觀形象生動地將蝌蚪變成青蛙的全過程展示出來,將抽象變為生動,將靜態變為動態,使幼兒有身臨其境的感受,從而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
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引出主題1、老師:春天來了,池塘裡又多了誰?(小蝌蚪)你們認識小蝌蚪嗎?它長著什麼樣?幼兒可能答:小蝌蚪長著一個黑黑的大腦袋,後面拖一條長長的尾巴。
二、透過觀察、記錄,認識蝌蚪
1、教師問:你們想不想仔細地看一看小蝌蚪?提供每人一隻放大鏡,一本記錄本,讓幼兒先觀察小蝌蚪的不同動態,再把他們的樣子畫下來。評析:鼓勵幼兒專注地觀察,找出小蝌蚪幾種不同的動作,用自己的方式記錄下來。
2、組織幼兒充分交流自己的觀察結果,可介紹自己的記錄方式和記錄結果。
三、設定疑問,瞭解生長過程
1、老師:你們知道小蝌蚪長大了變成了誰?幼兒可能答:有的變成了青蛙,有的變成了蛤蟆。
2、老師追問:你們知道蝌蚪是怎麼變成青蛙的?評析:這裡讓幼兒大膽設想,創造性地表述小蝌蚪的成長過程。
3、播放青蛙生長過程資料。看完後讓幼兒再來說說小蝌蚪----青蛙的過程。老師重點問:小蝌蚪在變成青蛙前腿是怎麼變的?尾巴又有什麼變化呢?幼兒可能答:先長後腿,再長前腿,尾巴越縮越短,腿越長越長,還有腳趾呢。
四、動手操作,再現奇妙的生長過程
集體制作蝌蚪—青蛙的生長圖評析:透過動作製作再次加深對蝌蚪生長過程中幾個重要環節的印象。
五、延伸活動:欣賞故事《小蝌蚪找媽媽》,在語言活動中可安排讓幼兒續編故事。
教學反思:
在整個活動中利用幼兒的好奇心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並且達到了預期目標,效果非常好,甚至超過了預期效果。整個活動既讓幼兒體驗了實驗成功時的快樂、增強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護環境的必要性,同時也培養了幼兒的觀察力及動手操作的能力,這個活動在中班開展是非常有意義和有必要的。
中班冬季科學活動教案40篇37
一、授課題目:小動物怎樣過冬?
二、授課學時:一學時
三、課型:中班科學課
四、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讓幼兒瞭解過冬的方式,重點了解冬眠和換毛這兩種過冬方式,並知道這兩種過冬方式的代表性動物;
2、技能目標:讓幼兒瞭解動物的過冬方式的原因,並自主探索、討論,根據動物生活的習性,以及過冬的不同方式進行簡單的分類。透過操作和觀察,並結合自己已有的經驗,得出結論;
3、情感目標:激發和培養幼兒好奇、好問、好探索的態度,讓幼兒探索動物的生活從中感受到極大的興趣。
4、能在情景中,透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象的探索和認知,樂於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現的結果
5、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激發進一步探索事物變化的願望。
五、教學分析:
1、教學內容分析:
①教學主要內容:本課首先由一個手指遊戲作為匯入,引起幼兒的興趣,再由一個故事作為過渡,引出動物兩種過冬的方式,重點了解動物冬眠的原因,再延伸內容,讓幼兒瞭解動物過冬的方式除了冬眠和換毛,還有遷徙和儲存糧食等。
②教學重、難點:幼兒科學教育活動是啟蒙性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慾望。本次活動的重點就是讓幼兒瞭解過冬的不同方式,透過觀察,激發他們的求知和探索慾望。難點就是讓幼兒根據動物生活的習性以及動物過冬的不同方式進行簡單的分類,透過操作讓幼兒實際的參與了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
2、學生分析:中班幼兒的想象水平提高,可以在課堂討論中回想,答出很多延伸的問題及自主想象。理解能力也增強,喜歡有遊戲,有互動的課堂氣氛,中班兒童有一定生活經驗,可以理解成人的很多語言。
六、教學用具:自制過冬、換毛過冬小動物的房子、ppt課件、多種小動物的圖片。
七、教學過程:
(一)、匯入部分
教師透過帶領小朋友做手指遊戲《悄悄話》,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
悄悄話
小鳥小鳥住在大樹上
田鼠田鼠住在大樹下
喇叭花喇叭花爬呀爬
喇叭花喇叭花變成小電話
喳喳喳,吱吱吱......
小鳥和田鼠說著悄悄話......
手指遊戲結束後,教師緊接著詢問小朋友:"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小
鳥田鼠在說什麼悄悄話嗎?那你們想知道小鳥和田鼠在說什麼悄悄話嗎?"緊接著教師講小鳥和田鼠說的悄悄話故事,作為匯入。
(二)、基本部分:
1、重點掌握冬眠和換毛的過冬方式:
①、下雪了,找動物寶寶出去玩兒,並且出示下雪天的PPT。
"哇,下雪啦!動物寶寶們,我們可以出去堆雪人啦!我們到小刺蝟家叫小刺蝟出來玩吧!"
教師做敲門動作。
"咚咚咚,請問小刺蝟在家嗎?我們一起出去玩吧!"
出示小刺蝟睡覺的PPT,"噓,別吵,小刺蝟在睡覺呢,他不吃不喝,一直睡到春天才出來玩兒呢!"
"哎,算了,小刺蝟在睡覺呢,我們還是去小青蛙的家找小青蛙玩兒吧!"
教師敲小青蛙的門:"咚咚咚,請問小青蛙在家嗎?我們一起出去玩吧!"
出示小青蛙的PPT:"誰啊,別吵,我在睡覺呢,我要睡到春天才出來玩呢!"。
②、教師丟擲問題,請幼兒發表自己的看法。
"哎呀,怎麼回事啊?怎麼都要睡覺啊?小朋友們,你們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嗎?"
③、"哦,原來他們是在冬眠啊!那他們為什麼要冬眠呢?"請孩子說一說。
④、出示PPT,解釋什麼是冬眠。
老師:"那我們來看看什麼是冬眠?"並且出示PPT。
博士爺爺:"小朋友們,大家好,我是博士爺爺,你們知道嗎?小刺蝟和青蛙都是冷血動物,天氣越冷,他們的體溫也就不斷地下降。有的動物體溫只有幾度,甚至0度。為了自己不被凍死,像青蛙、刺蝟這樣的冷血動物就鑽進泥土裡、洞裡,不吃也不喝,整整睡上一個冬天。這就叫冬眠,等到第二年春天才出來活動。你們明白了嗎?"
⑤、小青蛙有話讓老師轉告小朋友們,小青蛙說:"真冷啊!我不像小兔子一樣有溫暖的皮毛,如果不冬眠,我就會凍死的!"
⑥、出示小兔子的PPT,小兔子:"大家好,我是一隻可愛又美麗的小白兔,冬天到了,為了使自己更加暖和,我要換上厚厚的毛,就像給自己蓋上了一層厚厚的被子,這樣冬天就不冷了。小朋友,你知道了嗎?"
提問:兔子是怎麼過冬的呢?(兔子身上短短的毛慢慢脫落長成了長長的、厚厚的毛)
⑦、提問:還有哪些動物要像兔子那樣需要在冬天換毛呢?
教學反思:
一堂科學活動需要關注到方方面面,甚至一些細小的問題也非常關鍵。在教學活動的開始部分,幼兒對於人們的過冬方式已經有所瞭解,我只要幫助幼兒進行對已有知識的梳理即可,無須花費太多時間,以至於在幼兒探討部分的時間過於緊湊。在播放直觀、生動形象的《動物怎樣過冬》影片時,由於聲音處理不夠清楚,導致幼兒在觀賞時聽不清,若將影片中的聲音關閉,由教師隨影片的播放進行講述。這樣才能幫助幼兒形象直觀地瞭解和探索動物過冬的方式。
中班冬季科學活動教案40篇38
一、活動目標:
1、認識鼻子的外形特徵、名稱及用途
2、掌握正確擦鼻子的方法
3、透過活動使幼兒產生保護身體器官的意識
4、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現現象,並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二、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認識若干種小動物,知道它們鼻子的形狀知道酒、醋、香水、清水的氣味
2、教具:鼻子正面、側面圖各一張,香水、酒、醋、清水各一瓶,紙巾人手一張
3、人手一張沒畫鼻子的小人頭像
三、活動流程:
1、請幼兒玩點鼻子的遊戲,訓練幼兒的思維、動作敏捷、協調2、先後出示"鼻子"圖片及字卡,認識鼻子並認讀,認識鼻子長的部位,外形結構,由鼻樑、鼻尖、鼻孔組成。
3、鼻子的用途:幼兒討論,透過討論得出結論:
1、聞氣味(出示香水、酒、醋、清水,請幼兒發揮小鼻子的作用,問出不同的瓶子裡各盛了什麼東西)
2、告訴小朋友,鼻子不但能聞出氣味,更重要的是起呼吸的作用(學習"呼、吸"兩詞,並感受,知道鼻子呼吸的重要。
4、安全教育:討論怎樣保護鼻子(不得外鼻孔,不用異物堵塞,不要用力碰撞鼻子,洗臉時要用溼毛巾輕輕將鼻子洗乾淨,正確的擦鼻子的方法)
4、手工遊戲《貼鼻子》
四、活動反思:
我帶的是中班幼兒,我認為這節活動很適合我班孩子。我是在小班活動的基礎上進行了拓展,將觸角往外延伸了一下。雖然整個活動的時間長了點兒,但孩子們的積極性一直很高,興趣濃厚,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本活動偏重於科學領域,但也滲透了藝術領域和健康領域,是一節綜合活動。其實鼻子的話題很多,除了本節活動涉及的結構、功能外,還有鼻子的不同之處。還有動物的鼻子……讓幼兒感覺到雖然是一個小小的鼻子,但聊起來很有趣。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習慣用鼻子直接去聞氣味,這樣是很不安全的。因為有些氣味如:煙味、油漆味等,對我們的身體是有害的,所以不能直接去聞。因此我教給孩子用扇一扇的方法辨別物體的氣味。這種方法其實我們是在初中上化學的時候才會接觸到,那麼在這裡我教給孩子,是從安全考慮,讓幼兒有自我保護的意識。我在設計活動時,喜歡在最後有個拓展環節,旨在給那些能力強的孩子和有更多想法的孩子有個思考的空間。在此活動的拓展部分,我引入了"我們的鼻子都一樣嗎?"以及"動物的鼻子",這裡只是開了個頭,不急於講完。目的是激發孩子們繼續學習、探索的慾望,讓他們以後更有興趣的參與活動。
但活動中也有欠缺的地方。如:在活動前還想一定要關注到每個孩子,讓每個孩子都有表現自己的機會。但在活動中還是出現了失誤,有的孩子沒有叫到。這讓他們有些失望。在以後的活動中,自己一定要注意這點。
中班冬季科學活動教案40篇39
【活動目標】
1、讓幼兒認識各種電動玩具及其共同的特徵。
2、發展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索玩具的興趣。
3、使幼兒知道電池在電動玩具中的作用以及正確使用電池的方法。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幼兒人手一個電動玩具。
【活動程序】
一、創設情境,引起興趣。
1、師:“小朋友,今天貓頭鷹博士邀請我們去它的電動城玩,想去嗎?那我們就出發吧!”
2、帶幼兒參觀後,出示貓頭鷹:“小朋友,你們好,歡迎你們到我的電動城來玩,剛才的玩具都看到了嗎?現在請你選一件自己喜歡的玩一玩,不過,玩過以後,要來告訴我,你玩的是什麼?它會怎麼樣?還有,玩得時候請你們愛護它們,好嗎?”
3、幼兒分散按意願玩,教師巡迴指導,提示幼兒進行觀察。
二、尋找電池。
1、請小朋友來說說,你玩的是什麼?它會怎麼樣?(請3-5名幼兒講)如“我玩的是××,它會亮(走、響、動……)。
2、小朋友們觀察得真仔細,發現玩具會亮、會響、會動,它們可真好玩。可它們為什麼有的能動、有的能響呢?(幼兒互相發表自己的想法)
3、幼兒自由操作,尋找電池:請你們在玩具身上找找看,是誰供給它們電,使它們動的?
提問:你發現了什麼?(幼兒講述操作結果)
4、小朋友都認為電池能供電給玩具讓它們動,電池真的能供電嗎?我們來試試,如果把電池拿掉,看看它還會不會動了?(請一名幼兒上來邊操作邊講述,引導其他幼兒觀察)。
5、幼兒自由操作,取出電池試試。
提問:“你們把電池拿出來了,它怎麼樣了?”
6、教師簡單小結:看來,真是電池起了作用,電池可以供電給玩具讓它們能動、能亮,電池的本領可真大啊!
三、學習正確安裝電池。
1、好,請小朋友說說電池長什麼樣?(幼兒自由講述)
2、在平時還有哪些地方用到電池?(幼兒自由講述)如:收音機、遙控器、電子手錶、照相機裡……
3、教師小結。
4、請小朋友再給玩具裝上電池,讓它們能再動、再跑。(幼兒嘗試裝電池,教師巡迴觀察,不作指導)
5、老師剛才看到小朋友都給玩具裝上了電池,可我卻發現有的小朋友的玩具能動,而有的小朋友的玩具卻沒有動,這是怎麼回事呢?請ⅹⅹ小朋友來告訴大家,你是怎麼裝的?(請一名幼兒上來邊操作邊講述,教師引導其他幼兒觀察)
6、請幼兒再次嘗試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7、教師小結:小朋友真能幹,知道了電池是各種各樣的,可以用在很多地方,還學會了正確地裝電池,可你們要記得電池用完了以後一定要拿出來,不然會把電動玩具給弄壞的,記住了嗎?
四、結束活動。
貓頭鷹博士:“小朋友,你們玩得開心嗎?下次,我再邀請你們到我的電動城來玩,好嗎?再見!”
活動反思:
幼兒好玩,注意力容易分散,為了更好地激發他們的好奇心,給幼兒創造一個可以供探究的環境,活動中我把場地佈置成一個玩具廠,讓幼兒在這一環境中自由去玩玩具,讓幼兒與幼兒,幼兒與老師之間都可以暢所欲言,各自發表自己的意見。活動中我讓幼兒自由摸一摸,拆一拆,玩一玩這些玩具,找出這些玩具都有一個什麼共同的特點,並在玩結束以後,把自己的發現告訴好朋友和老師。這樣的的活動可以讓幼兒帶著目的去玩,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
中班冬季科學活動教案40篇40
生活中的數字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數與物的關係,幫助幼兒積累有關數的感性經驗。
(2)學習運用數字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從中體驗活動的活動。
(3)激發對數字的興趣,培養幼兒積極關注身邊事物的情感態度。
(4)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5)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活動重點:
初步感知數與物的關係,幫助幼兒積累有關數的感性經驗。
活動難點:
學習運用數字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活動準備:
(1)收集生活中常見的有數字的物品進行展覽。
(2)教具:0"9數字卡以及物體卡片若干套。
(3)錄象資料:如汽車牌照、居民住宅樓、紅綠燈
活動過程:
(一)參觀數字展覽區
1、透過參觀展覽,讓小朋友發現物品上的數字。
2、相互交流:你發現哪些物品上有哪些數字?(組織幼兒用語言進行表述)
3、請你們猜猜:如果這些物品沒有了數字會怎麼樣?
(二)瞭解數字的用途
1、這些物品上的數字有什麼用呢?
2、你覺得數字在我們生活中還有那些用處呢?(請幼兒回憶講述生活中見過的數字)
3、觀看錄象,瞭解生活中常見的數字。
(三)數字遊戲(找座位)
要求找到比手裡的數字多1的座位號坐下。
(四)延伸活動:
你能用這些數字組合成一個有意義的編碼嗎?(比如:1、1、0、組合成110)
(五)小結:原來我們生活中到處有數字,可以說我們生活在一個“數字”的世界中,而且,數字對我們又是那麼重要。
教學反思:
引領幼兒再次深入地進行探索,給幼兒留出探索的餘地和延伸的空間。整個活動,給予幼兒較寬鬆的氛圍,教師只是充當了活動中的支持者,鼓勵者,合作者,引導者,用心傾聽幼兒的表述,並及時的梳理與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