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人教版語文下冊教案合集9篇

五年級人教版語文下冊教案合集9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麼什麼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五年級人教版語文下冊教案合集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五年級人教版語文下冊教案合集9篇1

  【教學目標】

  1.會寫14個生字,會認8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侮辱、威風、矮小、冷笑、為難”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晏子能言善辯的才能和維護國家尊嚴的精神,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透過朗讀體會晏子語言的巧妙,並從他機智的回答中體會人物的特點。

  【教學難點】

  體會晏子能言善辯的才能和維護國家尊嚴的精神。

  【教學準備】

  學生課前查詢學習晏子的故事。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瞭解晏子

  1.揭題:同學們,你們瞭解晏子嗎?

  同學們交流課前準備的資料。

  晏子的真名叫晏嬰,那為什麼又叫他晏子呢?

  (說明“子”是古代對有學問有貢獻的男性的尊稱,比如:孔子、孟子、莊子等)

  2.過渡: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就是寫晏子出使楚國的故事。

  3.教師板書課題:晏子使楚

  4.導言:

  《晏子使楚》的故事發生在20xx多年前的春秋時期。晏子受齊王的派遣隻身出使楚國,為了能及時瞭解他出訪的情況,同學們,想不想當一回齊國的小記者,隨大夫晏子出使楚國?現在我們就出發,跟隨晏子出使楚國。

  二、初讀感知,整體感知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朗讀課文,教師提出初讀要求:

  (1)根據拼音,讀準生字詞的讀音,把課文讀通順。

  (2)想想課文講了哪幾件事?

  2.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1)生字新詞:注意“大夫”的讀音,現在讀“dàifu”,是“醫生”的意思,過去讀“dàfū”是官職的稱呼。

  (2)請同學們讀一讀難讀的句子。

  3.全班討論:

  (1)課文講了三件事,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都反駁了楚王,維護了齊國的尊嚴。

  小組交流,其他學生可以補充。

  (2)試著給課文分分段:

  (1)哪些段落是寫三件事的?

  三、再讀課文,走近晏子

  1.大聲朗讀課文,想想課文讓你感到最氣憤的是什麼?讓你感到最高興的又是什麼?

  2.課堂交流,並朗讀相應的課文:

  (1)最氣憤的是:楚王“想趁機侮辱晏子,顯顯楚國的威風。”

  (2)最高興的是:“從那以後,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3.引向深入:那晏子又是怎樣達到反侮辱的呢?

  四、深入閱讀,體會智慧

  (一)研讀晏子和楚王間的第一回合較量:

  1.找出晏子面對楚王的侮辱,如何反駁的句子。

  2.自由朗讀這句話,你認為晏子反駁的話中哪一句最厲害?

  學生自由回答,只要說得有理就予以肯定。

  3.晏子面對楚王的侮辱,又是怎樣對接待的人說這番話呢?請選擇合適的提示語,然後讀一讀,說說你為什麼這樣選擇?

  4.有感情地朗讀第三自然段。

  第二課時

  一、深入閱讀,體會智慧

  (一)研讀晏子和楚王間的第二回合較量:

  1.自由朗讀第四自然段,說一說你最喜歡哪句話?為什麼?

  2.課堂交流,隨機點撥:

  (1)這是什麼話?我國首都臨

  淄住滿了人。大夥兒都把袖子舉起來,就練成了一片雲;大夥兒甩一把汗,就像下了一陣雨;街上的行人肩擦肩,腳碰腳。大王怎麼說齊國沒有人了呢?

  【這句話形象地寫出了齊國首都臨淄的人多。】

  (2)訪問上等的國家就派上等人去,訪問下等的國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這兒了。

  【理解這句話的推理,隱含了“楚國是一個下等國家。”體會晏子的智慧和說話的技巧。】

  (二)研讀晏子和楚王間的第三回較量:

  1.自學課文第五自然段,劃出晏子說的話,想想說的是什麼意思

  (1)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這種柑橘一種到淮北,就只能結又小又苦的枳,還不是因為水土不同嗎?同樣的道理,齊國人在齊國能安居樂業,一到楚國就做起強盜來了,也許是兩國的水土不同吧。

  A.理解兩個“水土”的不同含義。

  【第一個“水土”是指“氣候、土壤等條件”;第二個“水土”是“社會環境、社會風氣”的意思。】

  B.這段話隱含了什麼意思?

  【楚國的社會風氣不好。】

  2.有感情的朗讀第五自然段。

  二、品味晏子的話,體會語言的藝術

  1.快速瀏覽課文,劃出晏子反擊楚王的話,把自己的體會感悟寫在旁邊。

  我們請三位同學來讀一讀三次交鋒的精彩畫面。

  2.過渡:我想僅僅讀一讀是不能完全體會出晏子語言的魅力,我們還可以把自己的思考,感受,與小組成員交流交流,共同去品味,體會晏子語言的妙處所在。

  3.交流、品味:

  (1)同學們,剛剛大家在小組內體會地非常充分,現在我們一起來分享你們的體會。

  (2)討論:你們覺得這三次交鋒的場面能打亂順序嗎?為什麼不能?

  那我們就以故事發展的順序來分享三次交鋒的精彩畫面吧。

  (3)點評:

  第一次:順水推舟——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第二次:欲擒故縱——置之死地而後生。

  第三次:借力發力——四兩撥千斤。

  三、感情朗讀,理解晏子

  1.用一個詞語來概括晏子是一個怎樣的人?

  【臨危不懼、口齒伶俐、熱愛祖國、足智多謀、能言善辯……】

  2.想象一下,晏子長什麼樣?面對楚王他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3.嘗試份角色朗讀課文。先分組準備,再課堂朗讀。

  四、總結課文,拓展延伸

  1.我想如果晏子回到齊國,齊王大喜,一定會給他開一個慶功宴。請你想一想,晏子獲勝的法寶究竟是什麼?

  (1)才智過人,有善辯的口才。

  (2)侮辱晏子就是侮辱齊國,在晏子的心中,不會讓自己的祖國受到侮辱,他愛國,所以促使他一次又一次維護了祖國的尊嚴。

  (3)正義在晏子一方,邪不壓正。

  小結:現在我們明白了,晏子的確才智超群,現在明白了為什麼稱它為晏子的原因了吧。

  2.拓展:

  一次,德國大詩人歌德和一個尖刻的評論家狹路相逢,兩人面對面站著。批評家說:“我從來不給傻瓜讓路。”歌德趕緊讓到一邊,微笑著說:“我正好相反。”

  五、作業:

  1.摘錄晏子反駁楚王的話。

  2.排練課本劇。

五年級人教版語文下冊教案合集9篇2

  【教材簡解】

  《打電話》這篇課文是一段惹人發笑、發人深省的相聲。它描述了這樣一個場景:一個年輕人在公用電話亭打電話。本來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卻囉裡囉唆聊了老半天,浪費了別人不少時間。相聲採用誇張的手法,對那些時間觀念不強、廢話連篇、缺乏公共道德的人給予了辛辣絕妙的諷刺。

  【教學重點】

  理解主要內容,學說相聲,瞭解相聲的語言特點。

  【教學目標】

  1、瞭解文章大意,學說相聲。

  2、抓住典型語句,體會相聲語言的藝術特點。

  3.認識到說話要簡明扼要、不說廢話的重要意義。

  【教學流程】

  一、談話匯入,揭示課題

  1.幻燈片出示下列兩組成語,讓學生朗讀。

  囉裡囉唆 廢話連篇 拐彎抹角 婆婆媽媽 寡淡無味

  簡明扼要 斟字酌句 直截了當 言簡意賅 風趣幽默

  師:讀了這兩組成語,你有什麼發現?如果有人和你談話,你喜歡怎樣的表達?為什麼?

  2.師:看來,說話得講究藝術。透過本單元的學習,我們認識了好幾個有趣的人物。楊氏之子的風趣幽默,晏子的能言善辯,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們來學習新課文--《打電話》,再次感受語言的獨特魅力。板書課題:打電話。

  二、檢查預習,瞭解相聲

  1.師:讀過課文了嗎?文章裡出現了幾個不太常見的詞語,你會讀嗎?

  嗞嗞 呃 耗子 囉唆 嘚兒啷 甭

  師:“嗞嗞”是象聲詞,“呃”是語氣詞,“耗子”是什麼意思?

  師:“甭”這個字最有意思,是個會意字。看到它。你能猜出它的意思嗎?

  2.師:老師也讀了這篇課文,覺得它有點怪,跟我們以前的課文不一樣!不知道你發現了沒有?

  生:都是人物對話!文章的內容是一段相聲。

  3.師:聽過相聲嗎?聽過誰說的相聲?對於相聲這一種有趣的表演藝術,你有哪些瞭解呢?

  師:相聲是說唱藝術之一,起源於北京,流行全國各地。相聲是語言的藝術,更是幽默的藝術,運用說、學、逗、唱的技巧,逗觀眾開心,留給人們思考。從形式上看,相聲可分為三種:一個人說的叫單口相聲,倆人的叫對口相聲,三人以及三人以上的叫群口相聲。《打電話》就是一段對口相聲。

  4.師:這樣的課文,老師以前從沒上過,真有點犯難。請同學們給老師出點主意,我們該怎樣學習這篇課文?

  生熟讀課文,練習說相聲。

  師:要說好相聲,得熟悉劇本,知道這段相聲講了一件什麼事情?相聲裡有幾個人?各自有什麼特點?說話的時候是什麼語氣?什麼表情?這樣才能表演得到位。下面,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這段相聲的大意。

  三、瀏覽課文,概括大意

  1.師:請同學們瀏覽課文,一邊讀一邊想:課文究竟寫了什麼內容?

  2.師:這段相聲講了一件什麼事?

  生:一青年人打電話約他的未婚妻看戲,半分鐘就可以講明白的事,他卻用了兩個多小時。

  師板書:半分鐘 ?2個多小時。

  【設計意圖:文章的內容比較簡單,採用瀏覽的方式大大節約了教學時間。教師的板書簡潔卻並不簡單,可以誘發學生的思考。】

  四、批註重點,體會幽默

  1.師:這青年人究竟怎麼打電話的?他說話有什麼特點?老師從課文中找到了兩處,誰來讀給大家聽一聽?

  幻燈片出示:

  (1)甲:不知道你猜猜。猜不著?猜不著使勁猜。呃,猜不著我告訴你。我姓囉,我叫囉唆。

  (2)甲:對,是我,我找小王講話,我的未婚妻,她是女的呀。

  師:再來看看,老師是怎麼做批註的?對於第一句話,老師認為他是在兜圈子,直接告訴人家自己是誰不就可以了嗎?何必讓別人去猜第二句,老師在後面寫上了四個字--“畫蛇添足”,誰不知道未婚妻是女的呀!

  2.師:請大家細讀課文,把你印象最深、最有意思的話畫下來,學著老師的樣子,在後面做上簡要的批註。

  3.師:剛才老師在巡視的過程中,發現許多同學都找到了非常有意思的句子,並寫上了自己的體會。誰來把比的閱讀收穫和大家分享一下?

  預設如下,教師可根據具體情況做相應調整。

  ①甲:我正找你呢。今天晚上有什麼事嗎?學習嗎?不學習呀。開會嗎?不開會。(重複別人的話)

  ②甲:太好了。我請你聽戲好不好?票都買好了。長安大戲院,樓下十排三號五號,咱倆挨著。票價八毛一張的,我買了兩張,一塊六,我給了他五塊,他找了我三塊四。(囉裡囉唆)

  ③甲:不著了,我告訴你,歌劇,《劉三姐》,沒看過吧?看看吧,好極了。腔美著呢,其中有一段我可喜歡了,就那段,小王,你現在不是沒事嘛,你拿著電話,你注意,我給你學一學。你們幾位等一會兒。小王,我現在開始學:唱山歌來……(婆婆媽媽)

  ④甲:沒聽見?還沒吃飯呀?我給你準備吧。我買十二塊餅乾,我吃四塊,給你留八塊。(沒話找話)

  ⑤甲:長安大劇院,從你家出來,坐六路公共汽車,往前坐三站,車上有座你就坐著,人多你就站著。(廢話連篇)

  4.師:你覺得這個打電話的年輕人怎樣?你平時這樣打過電話嗎?

  生:這個人時間觀念不強、說話囉裡囉唆、廢話連篇。

  師:他是在自己家煲電話粥嗎?如果你是急著要打電話的人,你會怎麼想?怎麼說?

  五、學說相聲,感受樂趣

  1.師:相聲是用來表演的!如果我們像平時朗讀課文那樣讀出來,就沒有什麼味道了。下面,老師找兩位同學,來表演其中一小段。

  師:他們倆說得怎麼樣?優點是什麼?還有什麼不足的地方?

  2.師:下面,我們來聽聽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馬季表演的相聲選段。大家一邊聽一邊思考:人家為什麼能表演得那麼有意思?播放原相聲選段。

  3.師:剛才,我們聽了大師的相聲,你們從中學到了什麼?我們應該怎麼說相聲?

  師:(待學生髮言後進行概括)說相聲的時候,要注意以下幾個要點:

  ①吐字清晰,讓觀眾聽明白;

  ②輕鬆自然,適當新增“嗯”“噢”“啊”等語氣詞;

  ③適當使用兒化音,使之口語化,京味化;

  ④語氣要誇張幽默,要有感染力。

  4.師:下面,老師給大家示範一下,同學們聽聽老師說得怎麼樣?

  幻燈片出示下面兩個句子,教師表演:

  甲:我正找你呢,今天晚上有什麼事(兒)嗎?學習嗎?(噢)不學習呀。開會嗎?……不開會。

  甲:嗯,京戲?不--對。嗯,評戲?不--對。越劇?哎!

  5.師:明白了怎麼說相聲,相信大家能說得更好了。請同學們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個片段,同桌之間相互配合,說一段相聲。待會兒,老師將選擇表現優秀的同學表演給大家聽。

  6.優秀學生展示,組織學生進行評價。

  六、總結特點,拓展延伸

  1.師:本節課文,我們認識了一門新的語言藝術--相聲,並學習表演了一段相聲。讓我們想一想:相聲的語言有什麼特點?

  生:要通俗,語言要口語化,讓大家聽得懂。

  生:要高雅,要有教育意義,能留給人思考。

  生:要幽默,聽之讓人發笑,思之回味無窮。

  2.師:有名的相聲藝術家很多,經典的相聲劇也不少。課後,請同學們蒐集有趣的相聲說一說,還可以自己嘗試著寫相聲劇本。

五年級人教版語文下冊教案合集9篇3

  學習目標

  1、瞭解武松打虎的經過,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感受武松的人物形象。體驗閱讀名著的樂趣,有激發主動閱讀名著的興趣。

  學習難點

  除了打虎,課文還寫了哪些內容,這些內容跟打虎有什麼關係。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探究:

  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兩篇根據名著改編的課文,讓我們再來讀讀節選自名著的文章。(板書:20、景陽岡)

  1、你們瞭解《水滸傳》嗎?認識武松嗎?知道的請舉手,說說你們是怎麼知道的?

  (全班交流。一起讀文後的“資料袋”。)

  2、指名讀課文前的導語,其他同學邊聽邊想:導語提出了哪些閱讀要求。(小黑板出示)

  ⑴ 認真讀課文,找出具體描寫打虎的部分多讀幾遍。

  ⑵ 想一想,除了“打虎”,課文還寫了哪些內容,這些內容跟打虎有什麼關係。

  ⑶ 武松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你是透過哪些句子感受到的。

  3、學習方法交流:你準備怎樣解決這三個問題?

  ⑴ 理清課文思路,瞭解段與段的聯絡。

  ⑵ 透過抓人物語言、動作、神態的句子,感受人物的形象。

  二、合作交流:

  1、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由於課文一些語句的意思或用法與現代文有所不同,老師適當做一些提示。如,“這酒真有氣力”──這酒很有勁;“篩一碗酒”──倒一碗酒;“吃酒”──喝酒;“武松把腳往大蟲面門上眼睛裡只顧亂踢。”──武松只顧往大蟲面門上眼睛裡亂踢。

  2、老師巡視,指導學生養成一邊讀書一邊思考批註的好習慣。

  3、四人小組交流學習情況。

  三、品讀體驗:

  1、學習彙報:

  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寫“武松打虎”,課文還寫了哪些內容,找出相關段落。

  (課文的8~13自然段寫“武松打虎”,除此之外,1~4自然段主要寫武松在酒店喝酒,5~7自然段寫武松上景陽岡。)

  2、抽查四人小組讀“武松打虎”段落。

  3、在描寫“武松打虎”的段落中,哪些語句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讀後有什麼感受?

  ⑴ 引導學生抓住武松打老虎的幾個回合裡,描寫雙方動作的詞句進行比較體會。

  突遇大蟲的“一撲”、“一揪”、“一剪”,他的對策是“躲閃”、“閃在青石邊”、“閃在大蟲背後”、“閃在一邊”……

  一段話裡連用了許多個“閃”字,能否換成“躲”字呢?

  (“閃”既是本能的反應,又是防禦的手段,準確刻畫了武松在遭到大蟲的突然襲擊,毫無防備的情況下的動作。“閃”這個動作,具有突發性,用在這裡很能表現人物的機警敏捷。而“躲”卻顯得很被動。這樣,充分說明了這一個連一個的“閃”字,絕不是重複、雷同,而凸現了武松的有勇有謀、智勇雙全。)

  描寫武松時,用“掄”“劈”“揪”“按”“踢”“提”“打”等幾個字,字字千鈞,虎虎生風,形象生動地凸現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氣勢,淋漓盡致地刻畫了武松過人的高大形象。

  ⑵ 根據交流,重點品讀相關的句子:

  ① 下面請同學們有感情地朗讀描寫武松打虎的語句,進一步體會武松的性格特點。同學們可以自由發揮,你覺得怎麼讀像武松就怎麼讀(生有感情地朗讀。)

  ② 誰願意選擇自己最拿手的一句讀給同學們聽?(生有感情地朗讀,教師適時指導。)

  ③ 比比看,誰最像武松。

  4、“打虎”部分透過對人物動作的描寫,突出了英雄形象。你認為前面的內容與“打虎”內容有關嗎?又是透過什麼描寫來表現人物形象的?

  透過對武松的語言描寫,感受到武松的性格特點。

  “別胡說!難道不付你錢!再篩三碗來”體會出武松倔強、豪爽。

  “就有大蟲,我也不怕”體會到武松很勇敢。

  “這是店家的詭計,嚇唬那些膽小的人到他家裡去歇。我怕什麼!”能夠體會出武松的勇敢。透過對武松心裡的描寫,感受武松的內心變化,感受他的英雄氣概。如“轉身回酒店吧,一定會叫店家恥笑……”“怕什麼,只管上去,看看怎麼樣。”這裡雖有猶豫,但更多的仍然是“勇往直前”的豪氣。當天將黑時,他見沒有老虎,便“自言自語道:‘哪兒有什麼大蟲!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這是他在為自己壯膽,也很真實可信。所以這些內容看似與打虎無關,實際上與打虎的內容有著密切的關係。

  5、武松在這些段落裡,又給你留下什麼樣的印象?

  小結武松的人物形象:豪爽、神威、武藝高強、江湖閱歷豐富……

  6、交流收穫

  1、本單元我們共學習了三篇根據名著改編的課文,你能說說對三部名著的初步印象嗎?

  2、小結:

  《水滸傳》就寫了108條梁山好漢,就武松還有很多章節很多精彩的故事,李逵也是《水滸傳》中的一個人物,他也曾經打死過老虎,他有什麼特點呢?請同學們課後去閱讀《水滸傳》,你一定能感受到閱讀的樂趣。

  四、鞏固延伸:

  閱讀《水滸傳》。

  課時作業

  收集一個《水滸傳》人物的故事講給同學聽。

  板書設計:

  景陽岡

  岡下飲酒——酒後上岡——岡上打虎——唉下岡來

  豪放勇武無所畏懼

  教學反思:

  課文中武松的形象栩栩如生,讓人過目不忘。抓住動作的詞進行體會,對學生感受武松這一人物形象起到重要的作用。教學中充分抓住這些準確而又生動的詞語,讓學生自讀自悟,教師適當點撥,神話學生對人物性格、品質的感悟。

五年級人教版語文下冊教案合集9篇4

  教學目標:

  1.自學生字新詞。能在語言環境中理解文中的“沮喪、懊惱、詛咒、難以置信”等詞語的意思,積累課文中的新詞佳句。

  2.默讀課文,能透過人物(教授、作者)的言行神態、行為變化等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老教授對“我”真誠的無私的鼓勵和幫助,懂得對人要多些寬容、多些關愛;同時透過對“我”拉小提琴經歷的瞭解,懂得要想獲得成功就要有勇氣、有信心、有毅力。並嘗試以教授為第一人稱創造性的敘述文中故事。

  4.運用抓住課題及課文關鍵詞句等從多角度提出問題,並能運用聯絡上下文等方法解決問題。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從老教授的言行與“我”的心理、行動變化兩方面感受老人對“我”的愛護、鼓勵,以及“我”對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學難點:

  嘗試以教授為第一人稱創造性的敘述文中故事。

  教學準備:

  老師

  樂曲:《月光奏鳴曲》,詞語若干,相應的課件。

  學生

  1.認真朗讀課文,抄寫下列詞語。

  白痴 沮喪 絕妙 懊惱 神聖 躡手躡腳 潛滋暗長

  2.形近片語詞。

  鋸( ) 躡( ) 眶( ) 受( )

  踞( ) 鑷( ) 框( ) 授( )

  3.結合課文,理解詞語。

  沮喪—— 懊惱—— 詛咒——

  和諧——洋溢——難以置信——

  全力以赴——聲望——安詳——

  慈祥——

  4.按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三方面介紹主要內容:

  5.讀課文找出人物的變化。

  “我”演奏變化

  家人情感變化

  老教授鼓勵言語的變化

  像是據桌腿的聲音

  簡直是個白痴

  “是我打攪了你了嗎?小夥子。不過,我每天早晨都在這兒坐一會兒”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

  (一)播放《月光奏鳴曲》。同學們,剛才你們聽的這首小提琴曲美嗎?大家聽得多認真、多投入呀!你們,就是這首曲子的——聽眾(板書)

  可是,曲子好聽琴難拉。要能演奏出這樣美妙的音樂付出多少艱辛,經歷多少磨難!有一位小提琴的愛好者,剛開始,他拉出的小夜曲,被人當作是鋸桌腿的聲音,他感到十分沮喪和灰心,但是後來,他成功了,這都是得益於他的那位——唯一的聽眾。板書:唯一的(理解詞語)

  (二)齊讀課題,質疑:同學們,讀了課題,你最想問什麼?(“唯一的聽眾”是指誰? “唯一的聽眾”她做了什麼事情?)

  說明:學生對小提琴瞭解不多,很多同學可能根本不會欣賞,因此用音樂匯入學習,讓學生對小提琴曲的優美有初步的感受,並由此想到,學習任何一種樂器都需要付出艱辛的努力。質疑可有多種角度,其中對課題的質疑是非常重要的一種。解決了上述兩個問題,對課文的主旨也有了理解。

  二、初讀課文。

  (一)那麼,你有什麼好辦法解決這兩個問題呢?(好好地讀讀課文)。

  (二)下面就請同學們自讀課文,要求能夠讀準字音,讀通課文,讀的時候也不要忘記想想這兩個問題的答案。(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三)現在這兩個問題,你能解決了嗎?

  1.“唯一的聽眾”是指誰?(老婦人)這是一個怎樣的老婦人呢?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找出文中相關的句子。交流:( )的老婦人

  2.“唯一的聽眾”她做了什麼事情?

  (請同學在初步朗讀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話說說。)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對於文中這兩位主要人物也已經有所瞭解,現在我們一起來交流。

  1.唯一的聽眾:音樂學院最有聲望的教授 ;樂團首席小提琴手。

  引讀體會老教授的身份之高。“聲望”就是——(名望),首席小提琴手則是一個樂團的靈魂人物。這位老人是——(音樂學院最有聲望的教授)而且還是——(樂團的首席小提琴手)可見她是多麼受人尊敬啊!

  2.“我”:“音樂白痴” 面對成百上千的觀眾演奏

  讀讀課文的第一小節,理解“音樂白痴”:父親和妹妹一開始認為“我”是一個——(音樂白痴),因為他們覺得——(我拉出的小夜曲,在他們聽來,就像是鋸桌腿的聲音。)

  (二)默讀課文的開頭和結尾,說說我在音樂方面發生了什麼變化。

  (三)快速瀏覽全文,結合課文內容概括“我”發生變化的原因。運用抓故事起因、經過、結果的方式試著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四)理解“指點”並質疑。

  1.結合妹妹前後評價的兩句話。

  2.理解“指點”(在技藝上進行指導、點撥。)

  3.對照妹妹的話質疑。

  說明:指導學生抓住課文統領全文中心的重點詞語從多角度提出問題,提高學生質疑能力,同是又能梳理出文章的一條主線。

  (五)小結。

  老教授究竟有沒有指點“我”?這是妹妹想要知道的,也是我們要了解的。一般我們會透過什麼指點別人?(語言傳授,動作示範)。課文主要描寫了老教授的語言,只要我們讀懂了她的語言,就能解開這個疑問,進而感受她美好的心靈。

  四、作業。

  基礎題

  1.熟讀課文,抄寫詞語。 (易混易錯字)

  2. 多音字注音組詞:藏( ) ( )調( ) ( ) 曲( ) ( )

  3.結合課文,理解詞語

  沮喪—— 懊惱—— 詛咒—— 和諧—— 洋溢—— 難以置信—— 全力以赴—— 聲望—— 慈祥——

  4.抄寫文中描寫老人語言的句子。

  5.按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三方面介紹主要內容: 。

  第二課時

  一、複習引入。

  同學們,透過上節課的學習,你能圍繞著課題將故事主要內容完整地敘述出來嗎?他們的故事深深地打動了我,總覺得有好多好多的話想說,你們一定也有這樣的感受吧!那麼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再次走進他們的故事中去吧!去沐浴愛的雨露,去接受心靈的洗禮。

  二、直奔重點,挖掘主題。

  一個人由開始被人認為在音樂方面是白痴的、彈琴如鋸桌腿的,到後來的在各種文藝晚會上面對成千上百的觀眾演奏,這有多麼大的變化呀!老教授究竟有沒有指點“我”?這是妹妹想要知道的,也是這節課我們要了解的。一般我們會透過什麼指點別人?(語言傳授,動作示範)。課文主要描寫了老教授的'語言,只要我們讀懂了她的語言,就能解開這個疑問,進而感受她美好的心靈。

  說明:直奔主題,要求明確,使學生學有方向,心中有數。

  三、深入學習老教授的話,體會對“我”的鼓勵和指點。

  (一)初讀老教授的話,理清線索。

  1.默讀課文,用直線劃出老教授說的話,並大聲念出來。

  2.交流,出示

  “ 是我打攪了你嗎?小夥子。不過,我每天早晨都在這裡坐一會兒。”

  “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聾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場的話,請繼續吧。”

  “也許我會用心去感受這音樂,我能做你的聽眾嗎?就在每天早晨。”

  “真不錯。我的心已經感受到了。謝謝你,小夥子。”

  有一次,她竟說我的琴聲能給她帶來快樂和幸福。(這句學生可能找不出,可讓學生再仔細讀讀課文第九節)

  3.自讀,讀通句子。

  4.引讀,理清線索。

  由於父親和妹妹說聽我拉琴是種折磨,於是,有一天清晨,我獨自躲在林中練琴,恰巧遇見了一位老人,在我準備溜走時她對我說了這麼幾句話——(男生讀)我被這幾句詩一般的語言打動了。此後,每天清晨我都會去林中拉琴給她聽,而她也總不忘對我說——(女生讀)我的心裡洋溢著一種從未有過的感覺。漸漸地,我開始變了,有一次,她竟對我說——(齊讀,隨機改成直接對話)

  說明:透過引讀,幫助學生理清線索,為進一步的學習作準備。

  (二)細讀老教授的前3句話,體會“詩一般的語言”。

  過渡:初次見面時,“我”被老教授那幾句詩一般的語言打動了,因此才會有以後的每天清晨都去拉琴給她聽的事情發生。

  1.你覺得怎樣的語言稱得上是“詩一般的語言”。(節奏明快,語句優美)

  2.自讀句子,你覺得這些句子讀起來感覺優美嗎?

  3.指名讀讀2-7節,劃出老婦人看到和聽到的內容。

  師:這些話看上去很平淡,為什麼會令我覺得像詩呢?老人是怎麼會想到說這些話的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初次見面的那天她看見並聽見了什麼?

  交流,出示

  我在一棵樹下站好,莊重地架起小提琴,像一個隆重的儀式,拉響了第一支曲子。

  琴聲就像在鋸桌腿。

  我不由得詛咒自己:“我真是一個白痴!”

  我的臉頓時紅起來。

  4.結合看到和聽到的內容,想像老教授說這番話時的心理活動。

  想像說話

  師:現在你就是這位老教授,請聯絡看到和聽到的內容,說說此時你會怎麼想?

  出示:老教授看到……聽到……,心想……

  隨機理解“詛咒”,體會“我”的自卑。

  “詛咒”就是咒罵的意思。“我”為什麼要“咒罵”自己?(懊惱、沮喪到了極點。)

  指導讀句,讀出懊惱的語氣。

  小結

  剛才大家都說得很好,透過彼此之間的互相補充,明白了老教授對“我”說這些話的用意。

  5.體會“每天早晨”,感受老人告訴“我”拉琴貴在堅持。

  老人最後還囑咐我——(就在每天早晨),從這句話中你有沒有聽出來,老人其實是在告訴我什麼?

  6.再讀,體會“我”的內心感受。

  自讀,現在你就是“我”,聽了老教授的這3句話之後,分別會有哪些感受?(同桌配合讀讀、議議。)

  師生配合讀,體會“我”的內心感受。

  7.體會“詩一般的語言”

  現在你明白為什麼這些話讀起來感覺並不優美,但卻令我覺得是詩一般的語言了嗎?

  8.小結:同學們,學到這裡,我們對這個老婦人有了更深的瞭解,現在,你覺得這真是一個(善解人意)的老婦人呢? (由外貌上升到品質)

  9.指導朗讀。

  自由讀句:這是一位老教授用心良苦的指點,自己試著讀好句子,要注意語氣、語調。

  指名讀

  說明:透過細讀老教授的 “詩一般的語言”,再體會“我”的內心感受,突出了老人的善解人意,對年輕音樂人的關心、熱情鼓勵。

  (三)質疑,理解第一個“秘密”。(學習第8節)

  指導學生抓住兩處“秘密”提出問題。(預設:秘密是什麼意思,這兩個秘密一樣嗎?)默讀課文的第八節,我心裡珍藏的這一個秘密是什麼?你知道了嗎?

  (四)細讀老人的後兩句話,體會對我的鼓勵。

五年級人教版語文下冊教案合集9篇5

  教材內容

  本組教材以“語言表達的藝術”為專題來編排課文的。本組安排了兩篇精讀課文和兩篇略讀課文,其中《楊氏之子子》一文,寫了九歲孩童與客人笑談的經過,孩子那機智巧妙的對答,令人拍案叫絕;《晏子使楚》學了晏子針對楚王的侮辱,機智應答,維護了祖國的尊嚴,有力的回擊另了楚王;劇本《半截蠟燭》學了母親和兩個孩子為了保護半截蠟燭裡的秘密與德國軍官的機智周旋,在不動聲色的話語中充滿了膽略和智慧;相聲《打電話》則透過誇張的語言,說明了打電話時,說話要簡練,這樣不僅節約時間,也是對別人的一種尊重。編排這組教材的目的,一是讓學生透過讀書感受精妙語言的魅力,感受語言表達的藝術;二是透過閱讀不同題材的,瞭解不同題材的表達方式;三是引導學生積累優美的語言。

  本組的“口語交際·習作三”安排了以“勸說”為主題的模擬表演和寫發言稿的內容,“回顧·拓展三”也是緊緊圍繞語言表達的藝術和形式的問題,安排了“交流平臺”“日積月累”“展示臺”三項教學內容,並引導學生在生活中搜集並積累精妙語言。

  教學目標

  1、學會本單元要求掌握的生字新詞,能聯絡上下文理解。

  2、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透過讀書,感受精妙語言的魅力和表達藝術。

  3、透過學習瞭解不同體裁的表達方式,引導積累優美的語言。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感情朗讀課文,感受人物語言的精妙。

  2、瞭解不同體裁表達方式,在學習中積累優美語言。

  預計課時

  《楊氏之子》1課時 《晏子使楚》2課時

  《半截蠟燭》1課時 《打電話》1課時

  《口語交際三》1課時 《習作三》2課時

  《回顧·拓展三》1課時 共計9課時

五年級人教版語文下冊教案合集9篇6

  一、教材簡析

  當今世界進入了資訊時代,資訊和我們息息相關。現代社會資訊量越來越大,資訊傳遞的速度越來越快,人們獲取資訊的途徑越來越廣。學會蒐集和處理資訊,對社會和個人的發展都有著很重要的意義。本組教材透過這次綜合性學習,引導學生走進豐富多彩的資訊世界,感受資訊傳遞方式的變化,體會資訊在人們生活、工作和學的作用,學習蒐集和處理資訊,初步學會利用資訊,寫簡單的研究報告。

  “走進資訊世界”分成“資訊傳遞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和“利用資訊,寫簡單的研究報告”兩大板塊。每個板塊的主體是“活動建議”,教師可以根據這些建議,引導學生根據學校、家庭和當地的實際情況開展活動。“閱讀材料”供學生在開展活動時閱讀,學生可以從中獲得資訊的有關知識。開展活動的材料不止於上述這些,學生還可以自己去搜集,教師也可以提供。這是繼五年級上冊《遨遊漢字王國》之後又一次課內外一體的、規模較大的綜合性學習。目前,學生已有了一定的綜合性學習的基礎,教學中要進一步使學生熟悉綜合性學習的學習方式,比如,活動前要制訂計劃,活動中要發揚合作和主動探究的精神,活動後要展示和交流成果。每個板塊後一些要求認讀的字,可以讓學生結合閱讀認讀,並在活動結束時盤點鞏固。

  這次綜合性學習建議開展的活動有:

  (1)透過多種途徑蒐集資料,瞭解資訊傳遞的方式及其變化。

  (2)開展調查,瞭解現在主要是透過哪些途徑來獲取資訊,認識資訊與我們生活、工作和學習的密切關係。

  (3)透過討論或辯論,能夠正確使用媒體,辨別資訊的良莠,自覺抵制不良資訊。

  (4)選擇感興趣的話題,蒐集和處理相關資訊,學寫簡單的研究報告。

  二、教學目標

  1.瞭解資訊傳遞方式的變化及這些變化對人們生活、工作和學習的影響。

  2.瞭解現代資訊傳播的主要方式,能正確利用媒體,學會選擇資訊,趨利避害。

  3.初步養成留心資訊的好習慣,逐步學會蒐集資訊、運用資訊,善於和別人交流資訊。

  4.初步學會有目的地蒐集和處理資訊,學寫簡單的研究報告。

  5.認識19個生字。

  三、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蒐集和處理資訊

  2、善於和別人交流資訊,能寫簡單的研究報告。

  四、課時安排

  1、資訊傳遞改變著我們的生活。6課時

  2、利用資訊,寫簡單的研究報告。6課時教案

五年級人教版語文下冊教案合集9篇7

  一、教材分析

  兩篇精讀課文《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威尼斯小艇》,略讀課文兩篇《與象共舞》《彩色的非洲》,口語交際·習作八,回顧·拓展八。

  精讀課文:《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季羨林老先生回憶自己在德國留學時親身感受到德國人愛花,並生動地描述德國家家戶戶視窗都開滿鮮花的情景,抒發了作者“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感慨,表達了作者對德國奇麗風景和與眾不同風俗習慣的讚美。《威尼斯小艇》:介紹了威尼斯小艇的樣子、船伕駕駛小艇的高超技術及小艇的作用,展示了威尼斯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風光。

  略讀課文:《與象共舞》:講述了泰國人與大象之間親密和諧的關係,展示了泰國獨特的地域文化。《彩色的非洲》:描述了非洲的驕陽藍天、花草樹木、動物世界、人們的日常生活及藝術風采,多方面展示了非洲自然風光和異域文化,表現了作者的真切感受—“非洲真是一個色彩斑斕的世界”。

  這組課文描寫的內容不僅有景有物,還包括人物的活動,在描寫風情時,把景、物、人都融合在了一起,在學習時要讓學生體會這樣的寫法,體會作者怎樣把內容寫具體。本組精讀課文注重朗讀和感情的投入1、關注朗讀。朗讀教學建議(讀有要求,讀二、教學目標:

  二教學目標

  1、人文價值目標:欣賞異國風情畫卷,陶冶審美情趣。胸懷天下,開闊視野,尊重吸收世界多樣文化。

  2、語文字體追求目標:透過閱讀能抓住文章主要內容,體會思想感情。體會怎樣把風情景物寫具體。積累優美的語言。

  3、抓住主要內容,瞭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風情特點,增長見識。

  4、揣摩、學習、運用作者描寫景物及風情特點的寫作方法。

  5、積累文中的優美語言。

  6、多種途徑收集材料,豐富對異域風情的感受。

  三、教學重難點

  1、透過分析課文,教師引導,可以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2、將感情注入到課文之中,掌握文章的感情基調。

  四、學情分析

  七個組元的學習,學生們有一定的預習、閱讀及收集資料能力。因此,本組元學習,可利用學生已有的學習寫景狀物類課文的閱讀經驗,進一步提高學生自學能力。透過引導學生閱讀交流,潛移默化對學生進行尊重世界多樣文化的教育,使學生受到審美情趣的陶冶,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五、單元課時安排

  25.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2課時

  26.威尼斯的小艇2課時

  27.與象共舞1課時

  28.彩色的非洲1課時

  口語交際.習作八3課時

  回顧.拓展八2課時

  機動4課時

  總計15課時

五年級人教版語文下冊教案合集9篇8

  一、教材分析

  本組圍繞“作家筆下的人”這一專題,安排了3篇課文,其中一篇講讀課文由3個片段組成。它們有個共同特點,就是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非常鮮明,各自有著不同的特點。此外,本組課文以“人”為本,緊緊圍繞專題安排了“口語交際”“習作”“交流平臺”。本組教材作家在刻畫人物時採用了不同的手法,有的側重人物的語言方面,有的抓住人物的動作,有的以描寫人物的外貌、神態、心理為主。這三篇課文向我們展示了描寫人物的一些方法。本組教材緊緊圍繞專題,形成了“讀人、說人、些人”的這樣富有特色的一組教才。

  二、教學目標

  1、認真學習本組課文要求掌握的生字新詞。

  2、感情朗讀課文,感受作家筆下鮮活的人物形象,體會作家描寫人物的方法。

  3讓學生學會積累,並把積累運用到學習中去。

  三、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進一步感受作家筆下鮮活的人物形象,體會作家描寫人物的方法,並在學習中運用。

  四、課時安排略

五年級人教版語文下冊教案合集9篇9

  教材分析

  本組教材描述的是純真、難忘的童年歲月。教材安排了有關童年的古今詩詞,也有名人名家對兒時情懷的追憶,講述的都是親身所為,親眼所見,而口語交際和習作的安排都是針對童年話題的說說寫寫。《古詩詞三首》是本組教材的開篇,天真爛漫的童年情懷,容易引起孩子們的共鳴,也特別能激發對童年的嚮往,用古詩詞的語言描述的童年情景,更是活潑跳躍,意境深遠。《牧童》、《舟過安仁》兩首詩以輕鬆、詼諧的筆調描繪出悠然自得、無憂無慮的牧童和兩個張傘使風的頑皮兒童,凝練的詩句中充滿了童真、童趣。《清平樂村居》以輕快、流暢的語言,徐徐鋪開一幅恬淡、愜意的農家生活圖,令人深深地沉醉其中。

  教學目標

  1.會認4個新字,透過看圖比較等方式,記住“篙”、“棹”的音形義。會寫7個生字。

  2.讀準詩詞,注意停頓,讀出節奏,有感情誦讀三首古詩詞

  3.透過畫面想象,圖文結合,檢視註解、關鍵詞比較等方法,品詞潛句,體會牧童的悠閒無慮,使風兒童的頑皮可愛,以及溪畔農家生活的和美、恬淡、愜意。

  4.能用自己的語言說說詩句的意思,並能夠將自己喜歡的一首改編成一段話。

  教學重點

  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加強誦讀,從中體悟詩詞表達的情感。

  教學難點

  抓重點詞,感受詩詞獨特情韻。

  教學時間:2課時

  基本程式教學調整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學習《牧童》、《舟過安仁》。

  一、話題匯入:

  1.板書童年。齊讀。有人說童年是一首首動聽的歌,有人說童年是一幅幅美麗的畫,你說童年是什麼?七彩斑斕令人難忘的童年,讓古今中外所有的人都懷念著,留戀著,讓你們這些小小的孩子珍惜著,童年還是一首首膾炙人口的詩篇。

  2.出示兩首詩,自讀。

  二、學習《牧童》

  1.只顯示一首《牧童》看螢幕自讀。問會讀了嗎?這首《牧童》讓我想起了清朝詩人袁枚的《所見》,齊背: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讀起來多麼有聲有色,動靜相宜啊。

  2.我們也把這首詩讀活吧,老師建議看著書再讀,問為什麼要看著書讀?因為書中有許多輔助的知識。談一談。生看書自讀,邊想象邊自讀。教師表揚讀書姿勢,表揚讀詩時的神情動作。

  3.指讀。正音。討論“鋪”與“橫”的讀音。教師出示字典中的意思,讓孩子們選擇正確讀音。再指讀。“蓑”讀準平舌音,看圖瞭解,集體書寫這個字。

  4.詩歌,朗朗上口,古人讀文作詩難免搖頭晃腦,正是因為古詩具有強烈的節奏感。你能讓節奏感強烈點嗎?

  5.指讀,停頓時間的長短由自己決定,看誰讀得最象詩。

  6.讀了很多遍了,你讀懂了哪一句?來說說詩句的意思。

  7.聚焦作者呂岩。呂岩,字洞賓,就是傳說中八仙之一,早年中過秀才做過官,晚年隱居山中,人們不知其去向,於是大家都說呂岩得道成仙了。你說,神仙一般的呂洞賓為什麼偏偏為牧童賦詩一首?肯定是牧童有哪方面的東西,吸引了他?再讀詩歌,說說,讓神仙羨煞的究竟是什麼?

  8.指說。體會情感,隨機點撥,比較“六七里”寫出了草野的遼闊,“三四聲”寫出了吹笛的隨意,笛聲的稀少,但足以表現牧童隨意隨性的情景,數字前後不得調換。“弄”字感受隨意自在。“不脫蓑衣臥月明”由“不脫”體會悠閒自在,無拘無束。讀好句子。

  9.齊讀詩歌。這是一位怎樣的牧童?(悠閒自在,無拘無束,無憂無慮……)帶著這樣的感情一次次齊讀。我們喜歡這樣的童年,齊背。

  三、學習《舟過安仁》

  1.出示詩。讀讀作者的名字,楊萬里。還記得他寫的其他古詩嗎?(《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蔭。兒童疾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這是楊萬里寫的《宿新市徐公店》。今天我們來學習他寫的另一首描寫孩子的詩。

  2.這一路,途中一船上的兩小兒深深吸引了楊萬里。自學古詩,自說意思,思考是什麼吸引了詩人。

  3.指讀一二句。讀準“篙”與“棹”,說說圖上哪個是篙,哪個是棹,可以用幾種方法來判斷?做做“收”和“停”的動作。指讀。

  4.一船兩小兒,普通漁民家,一撐篙,一劃棹,本來也沒有什麼令人生疑的地方啊。你倒說說什麼地方引起了作者的好奇心?多麼奇怪的收篙停棹。

  5.河水輕泛波,兩岸葦草茂。清風拂面來,小兒童心俏。小夥伴撐著篙,划著棹,撐著撐著,划著划著,你彷彿聽到其中一個說?另一個說?

  6.為什麼這樣?讀三四句,讀懂了嗎?說說。

  7.怪生的意思?怎麼讀,最能讀出楊萬里恍然大悟,被孩子們的天真頑皮逗樂了的樣子呢?指讀。(老師彷彿看到楊萬里,捋著鬍子哈哈大笑。老師似乎看到楊萬里眯著眼睛,頷首微笑。老師覺得,你也很想成為這樣的小孩子……)

  8.你就是楊萬里,你坐船過安仁,你看到了一船兩小兒,你來讀整首詩,你也來讀。指讀。如果說《宿新市徐公店》中,楊萬里抓住疾走追蝶,寫出童年的爛漫,那你說,《舟過安仁》抓住了什麼情景?(無雨張傘,張傘使風)我說,楊萬里,這麼愛寫兒童的事,肯定是羨慕兒童。你說羨慕的是什麼?(天真爛漫,調皮可愛……)帶著這樣的感情,一起讀。

  9.背誦。

  四、背誦積累

  背給同桌聽,背完跟同桌說說你更喜歡成為哪個孩子?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學習《清平樂村居》,選擇喜歡的古詩詞寫一段話。

  一、複習引入,比較詩詞

  1.上節課學習了兩首古詩,齊背。剛才背誦的兩首古詩每一句都是幾個字?所以也稱七言詩。出示《清平樂村居》,觀察一下,這首跟我們平時看到的古詩有什麼不同?

  2.題目有兩個,像這樣的古詩形式叫“詞”,讀準“樂”,前者是詞牌名,最早的詞是用來像歌一樣吟唱的,不同的詞牌代表不同的樂曲呢,所以念ue,齊讀,後者是該詞的內容,有的詞只有詞牌名,沒有後面的小題目。因為詞的句子長短不一,詞又被稱為“長短句”。

  3.聯絡舊知。還記得我們學過的兩首詞嗎?其中一首詞牌名就叫《憶江南》或者叫《江南憶》,作者白居易。齊背。另一首是張志和的《漁歌子》,齊背。我們今天的這首詞,跟我們學過的這兩首還有一個不同之處,觀察?(兩段。)許多詞都像這樣分成上下兩段,中間空開,上下段分別被稱為上闕和下闕。

  二、品詞體會,感情朗讀

  1.自讀準音,指讀上下闕。

  2.再自讀,彙報讀懂了什麼,不懂什麼?

  3.集體交流:翁媼、吳音、亡賴。翁媼,文中指的是一對上了年紀的夫妻,那能不能換成夫妻?亡賴,通假無賴。相媚好,指互相逗趣、取樂。

  4.指說末句意思。說說“醉”在這裡是什麼意思?陶醉?沉醉?酒醉?低矮的茅草房中的這一對翁媼為什麼而醉?為誰而醉?(為夫妻情深,相敬如賓,其樂融融而醉)。讀好“白髮誰家翁媼”中的羨慕之情。

  5.還為什麼而“醉?(為兒孫滿堂,家庭和美)隨機教學下闕,扣詞“臥剝”,體會小兒的淘氣。淘氣而讓人歡喜。指讀。

  6.是的,多麼令人羨慕的農家生活,作者辛棄疾是宋朝著名的愛國詞人,與蘇軾被世人和成為“蘇辛”,而他的詩以熱情洋溢,慷慨悲壯,豪放愛國著稱,沒想到被這貧寒的農家生活深深打動,豪放熱情的詩人辛棄疾也醉了,你說最是打動他的是什麼?隨機指導提升朗讀。齊讀。

  三、指導釋義,仿說句式

  1.多幸福的農家生活,你能用自己的話來說說嗎?指說詞義。教師隨機點撥。

  2.“大兒鋤豆溪東”,這句話寫了“誰在,幹什麼,在哪兒”跟我們平時表達的順序有所不同,你能這樣來說說“中兒”“小兒”和“翁媼”嗎?

  3.小結:茅舍、小溪、青草,多清新優美的田園美景,翁媼醉酒舍中,大兒鋤豆溪東,中兒編籠溪中.小兒剝蓬溪頭,寥寥幾筆描畫一派田園生活景象,給人和平安寧、自然樸素之感,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這正是詞人“醉”的原因吧!

  4.積累自背,感情齊背本詞。

  四、想象練筆,拓展延伸

  1.童年是牧童無憂的笛聲,童年是無雨張傘使風,童年是溪頭臥剝蓮蓬,讓我們再深情讀這三首古詩詞。

  2.你最喜歡哪一首?是的,你最喜歡的哪一首裡肯定有什麼東西讓你很動情,你最喜歡的那一首裡或許有你童年的身影,你最喜歡的那一首裡肯定有你難忘的場景,拿起筆,把你喜歡的那一首變成一片風景,一件小事,加上你的感想,變成一段小吧。

  3.交流點評。

  4.上網搜尋辛棄疾的其他詩詞,並搜一搜詞牌名清平樂,看看還有哪些同類作品。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