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統計條形統計圖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統計條形統計圖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教案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統計條形統計圖,歡迎閱讀與收藏。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統計條形統計圖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初步認識簡單的條形統計圖,能夠根據條形統計圖回答簡單的問題。

  (2)能根據統計表在格子紙上畫出簡單的條形統計圖。

  (3)知道在統計圖中,1刻度不僅可以表示1,也可以表示2、3、4……。

  過程與方法:

  創設實際生活情景,讓學生在情景中經歷資料的整理、分類以及資料呈現等統計過程,初步滲透統計思想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透過對條形統計圖的學習,體驗數學來源於生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與能力。

  教學重點

  能根據統計表畫簡單的條形統計圖。

  教學難點

  知道1刻度不僅可以表示1,還可以表示2。

  教學流程

  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播放生日歌)

  師:小朋友,你知道這是什麼歌嗎?(生日歌)

  師:小朋友們,你們喜歡過生日嗎?(師生交流)那老師想知道我們班每個月有幾個小朋友過生日,比如這個月(10月)有多少人過生日?你有什麼好辦法?

  (10月份生日的小朋友站起來數一下舉手)

  師:我們班本月過生日的人都有誰呢?(師生交流)

  師:大家的想法真不錯,用這樣的方法我們就可以把我們班級每月過生日的人數分別記錄下來,小丁丁也是用月份分類的方法對小朋友的生日做統計的。

  前情複習,引入課題

  師:像這樣同一個月份的小朋友站在一起,就能很清楚的知道每一個月份到底有多少人過生日了,那我們要用到我們學習過的哪個好朋友來記錄呢?(統計表)

  出示記錄表

  資訊收集與整理

  資訊反饋

  師:你是怎麼知道的?(數字比較)

  師:從這張完整的統計表上,就能很清楚的把月份和人數一一對應起來,但我們要透過觀察、比較數字的大小才能得出過生日人數最多和最少的月份,那有沒有一種統計方法能一眼就得出結論呢,今天我們來學習另一種統計方法——統計圖。(教師板書課題)

  動手實踐,探究新知

  介紹條形統計圖的特徵

  師:觀察這張圖,你能看到些什麼呢?

  (每個格子大小一致,橫軸上表示月份,縱軸上表示人數)

  師:下面看老師是怎樣在統計圖上表示出1月份過生日的人數的?觀察並回答以下問題(課件演示)

  問題1:對準橫軸的哪一位置開始畫的?

  問題2:畫了幾格?對準縱軸上的哪一個數?

  師:那現在你知道在這幅統計圖中1格表示幾呢?(1格表示1)

  師:還可以從哪裡看出來1格表示1呢?

  學生自己動手畫一畫

  根據條形統計圖解決問題

  問題1:幾月過生日的人數最多?

  問題2:11月過生日的人數比10月的人數多幾人?

  小結

  師:今天學的統計圖都是用直條的長度來表示數量多少的統計圖,這樣的統計圖我們稱之為“條形統計圖”(補充課題)

  鞏固知識,拓展練習

  師:小胖和小丁丁學習了條形統計圖的知識,他們分別帶來了自己製作的條形統計圖。

  師:首先,我們來看一看小胖的條形統計圖

  小胖統計的是什麼?

  根據條形統計圖回答以下問題

  問題1:1格表示幾人?

  問題2:參加哪種興趣班的人數最多?

  問題3:參加數學興趣班的人數比參加繪畫興趣班的人數多幾人?

  根據統計圖學生自己提問題,當小老師。

  師:下面我們一起看看小丁丁的統計圖。

  師:小丁丁統計的是什麼?橫軸和縱軸分別表示什麼呢?

  師:喜歡蛋筒的`有幾人呢?(透過此題讓學生意識到1刻度不僅可以表示1,還可以表示2。)

  請學生根據條形統計圖完成統計表。

  想一想,如果你是老闆,你會怎樣預定下次冷飲的數量呢?

  五、精彩小結,展示自我

  師: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師:你還有什麼疑問?

  六、自主探究,作品展示

  出示上節課師生共同整理的統計表(本班最愛吃的水果的統計表)

  同桌討論,根據統計表完成統計圖。

  作品展示

  根據統計圖學生自己提問題,當小老師。

  板書:(條形)統計圖

  標題

  橫軸條形統計圖:直條長度數量的多少

  縱軸

  每格代表1每格代表2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統計條形統計圖2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課本二年級數學第一學期第41-42頁。

  教學目標

  1.經歷條形統計圖的形成過程,初步認識1刻度表示1或2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

  2.能根據條形統計圖回答簡單的問題,會聯絡生活實際進行簡單的統計分析。

  3.在具體情境中積累收集、解讀資料的經驗,在和同伴合作交流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初步認識簡單的條形統計圖。

  教學難點會聯絡生活實際進行簡單的統計分析。

  教學過程

  一、統計分類——展現條形統計圖的形成過程

  1.情景引入,統計分類:學校食堂打算重新粉刷一下牆壁,現在有三種備選方案,綠色、藍色和黃色。小朋友們喜歡什麼顏色呢?

  2.經歷條形統計圖的形成過程,並形成示範性板書。

  設計意圖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瞭解條形統計圖的基本結構。

  評價關注點學生具有認真傾聽、積極思考的學習習慣。

  3.對比統計表與統計圖的價值。

  搶答1:第2組喜歡哪種顏色的人數最多?怎麼看出來的?

  搶答2:第2組喜歡三種顏色的一共有多少人?怎麼知道的?

  設計意圖在對比中讓學生理解統計表與統計圖各自的價值:統計表便於計算,統計圖便於觀察數量的多少。

  評價關注點學生能說出觀察指向。

  4.根據條形統計圖口答。

  統計了什麼內容?

  統計了哪些專案?

  1格表示多少?

  雨天比陰天多幾天?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掌握讀圖的一般步驟“先看標題,知道統計主題;再看橫軸,瞭解統計專案;然後根據直條資料進行統計分析”。

  評價關注點學生能正確回答。

  二、深化理解——突破1格表示2的教學難點

  1.情景引入:除了粉刷牆壁,食堂還打算在牆壁上畫一些同學們喜歡吃的水果。分別出示兩張條形統計圖,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2.探討問題:

  1)最愛吃哪種水果的人最多?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認識到:在刻度不同的條形統計圖中,直條高的數量不一定多。

  評價關注點學生知道“在1刻度代表2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中,直條所表示的數量”。

  2)最愛吃桔子的有幾人?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認識到:即使是表示相同數量的直條,在不同的條形統計圖中高度也不一定相同。

  評價關注點學生知道“在1刻度代表2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中,奇數數量的表示方法”。

  3)最愛吃菠蘿的有幾人?

  設計意圖讓學生對“樣本”概念有初步的感知,感受“我們班沒人最愛吃菠蘿”不能代表“所有人都不愛吃菠蘿”。

  評價關注點學生知道“0值資料在條形統計圖中的表示方法”。

  三、鞏固提高——揭示統計的真實價值

  1.情景引入:不僅學校食堂的牆壁要改造,圖書館也打算為我班的圖書角新購一批圖書,讓我們來聽聽圖書館老師在說什麼?

  2.資訊科技支援,互動交流。

  設計意圖讓學生體會科技在統計過程中的優勢,在和同伴合作交流中積累讀圖的經驗,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評價關注點學生能夠結合條形統計圖,給出合理的建議。

  四、全課總結——知識回顧、總結評價

  五、板書設計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