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數學教案優秀5篇

八年級數學教案優秀5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八年級數學教案優秀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八年級數學教案優秀5篇1

  一、教學目標:

  1、理解極差的定義,知道極差是用來反映資料波動範圍的一個量。

  2、會求一組資料的極差。

  二、重點、難點和難點的突破方法

  1、重點:會求一組資料的極差。

  2、難點:本節課內容較容易接受,不存在難點.

  三、課堂引入:

  下表顯示的是上海20xx年2月下旬和20xx年同期的每日最高氣溫,如何對這兩段時間的氣溫進行比較呢?

  從表中你能得到哪些資訊?

  比較兩段時間氣溫的高低,求平均氣溫是一種常用的方法.

  經計算可以看出,對於2月下旬的這段時間而言,20xx年和20xx年上海地區的平均氣溫相等,都是12度.

  這是不是說,兩個時段的氣溫情況沒有什麼差異呢?

  根據兩段時間的氣溫情況可繪成的折線圖.

  觀察一下,它們有區別嗎?說說你觀察得到的結果.

  用一組資料中的最大值減去最小值所得到的差來反映這組資料的變化範圍.用這種方法得到的差稱為極差(range).

  四、例習題分析

  本節課在教材中沒有相應的例題,教材P152習題分析

  問題1可由極差計算公式直接得出,由於差值較大,結合本題背景可以說明該村貧富差距較大.問題2涉及前一個學期統計知識首先應回憶複習已學知識.問題3答案並不唯一,合理即可。

八年級數學教案優秀5篇2

  一、課堂匯入

  回顧平行四邊的性質定理及定義

  1.什麼叫平行四邊形?平行四邊形有什麼性質?

  2.將以上的性質定理,分別用命題形式敘述出來。(如果……那麼……)

  根據平行四邊形的定義,我們研究了平行四邊形的其它性質,那麼如何來判定一個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呢?除了定義還有什麼方法?平行四邊形性質定理的逆命題是否成立?

  二、新課講解

  平行四邊形的判定:

  (定義法):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的平邊形。

  幾何語言表達定義法:

  ∵AB∥CD,AD∥BC,∴四邊形ABCD是平行四邊形

  解析:一個四邊形只要其兩組對邊分別互相平行,則可判定這個四邊形是一個平行四邊形。

  活動:用做好的紙條拼成一個四邊形,其中強調兩組對邊分別相等。

  (平行四邊形判定定理):

  (一)兩組對邊分別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設問:這個命題的前提和結論是什麼?

  已知:四邊形ABCD中,AB=CD,BC=DA。

  求證:四邊ABCD是平行四邊形。

  分析:判定平行四邊形的依據目前只有定義,也就是須證明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當然是藉助第三條直線證明角等。連結BD。易證三角形全等。

  板書證明過程。

  小結:用幾何語言表達用定義法和剛才證明為正確的方法證明一個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的方法為:

  平行四邊形判定定理1:二組對邊分別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AB=CD,AD=BC,∴四邊形ABCD是平行四邊形

  (二)設問:若一個四邊形有一組對邊平行且相等,能否判定這個四邊形也是平行四邊形呢?

  活動:課本探究內容,並用事準備好的紙條(紙條的長度相等),先將紙條放置不平行位置,讓學生設想若二紙條的端點為四邊形的頂點,則組成的四邊形是不是平行四邊形?若將紙條擺放為平行的位置,則同樣用二紙條的端點為頂點組成的四邊形是不是平行四邊形?

  設問:我們能否用推理的方法證明這個命題是正確的呢?(讓學生找出題設、結論,然後寫出已知、求證及證明過程。)

八年級數學教案優秀5篇3

  一、學習目標

  1.使學生了解運用公式法分解因式的意義;

  2.使學生掌握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二、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運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難點:將單項式化為平方形式,再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學習方法:歸納、概括、總結。

  三、合作學習

  創設問題情境,引入新課

  在前兩學時中我們學習了因式分解的定義,即把一個多項式分解成幾個整式的積的形式,還學習了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即在一個多項式中,若各項都含有相同的因式,即公因式,就可以把這個公因式提出來,從而將多項式化成幾個因式乘積的形式。

  如果一個多項式的各項,不具備相同的因式,是否就不能分解因式了呢?當然不是,只要我們記住因式分解是多項式乘法的相反過程,就能利用這種關係找到新的因式分解的方法,本學時我們就來學習另外的一種因式分解的方法——公式法。

  1.請看乘法公式

  左邊是整式乘法,右邊是一個多項式,把這個等式反過來就是左邊是一個多項式,右邊是整式的乘積。大家判斷一下,第二個式子從左邊到右邊是否是因式分解?

  利用平方差公式進行的因式分解,第(2)個等式可以看作是因式分解中的平方差公式。

  a2—b2=(a+b)(a—b)

  2.公式講解

  如x2—16

  =(x)2—42

  =(x+4)(x—4)。

  9m2—4n2

  =(3m)2—(2n)2

  =(3m+2n)(3m—2n)。

  四、精講精練

  例1、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25—16x2;(2)9a2—b2。

  例2、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9(m+n)2—(m—n)2;(2)2x3—8x。

  補充例題:判斷下列分解因式是否正確。

  (1)(a+b)2—c2=a2+2ab+b2—c2。

  (2)a4—1=(a2)2—1=(a2+1)?(a2—1)。

  五、課堂練習

  教科書練習。

  六、作業

  1、教科書習題。

  2、分解因式:x4—16x3—4x4x2—(y—z)2。

  3、若x2—y2=30,x—y=—5求x+y。

八年級數學教案優秀5篇4

  一、內容和內容解析

  1.內容

  三角形高線、中線及角平分線的概念、幾何語言表達及它們的畫法.

  2.內容解析

  本節內容概念較多,有三角形的高、中線、角平分線和重心等有關概念;需要學生動手的頻率也較高,要掌握任意三角形的高、中線、角平分線的畫法,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鼓勵學生主動參與,體驗幾何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真實性,激發學生熱愛生活、勇於探索的思想感情。

  理解三角形高、角平分線及中線概念到用幾何語言精確表述,這是學生在幾何學習上的一個深入.學習了這一課,對於學生增長几何知識,運用幾何知識解決生活中的有關問題,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也是學習三角形的角、邊的延續以及三角形全等、相似等後繼知識一個準備.

  本節的重點是瞭解三角形的高、中線及角平分線概念的同時還要掌握它們的畫法,難點是鈍角三角形的高的畫法及不同型別的三角形高線的位置關係.

  二、目標和目標解析

  1.教學目標

  (1)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線與角平分線等概念;

  (2)會用工具畫三角形的高、中線與角平分線;

  2.教學目標解析

  (1)經歷畫圖實踐過程,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線與角平分線等概念.

  (2)能夠熟練用幾何語言表達三角形的高、中線與角平分線的性質.

  (3)掌握三角形的高、中線與角平分線的`畫法.

  (4)瞭解三角形的三條高、三條中線與三條角平分線分別相交於一點.

  三、教學問題診斷分析

  三角形的高線的理解:三角形的高是線段,不是直線,它的一個端點是三角形的頂點,另一個端點在這個頂點的對邊或對邊所在的直線上.

  三角形的中線的理解:三角形的中線也是線段,它是一個頂點和對邊中點的連線,它的一個端點是三角形的頂點,另一個端點是這個頂點的對邊中點.

  三角形的角平分線的理解:三角形的角平分線也是一條線段,角的頂點是一個端點,另一個端點在對邊上.而角的平分線是一條射線,即就是說三角形的角平分線與通常的角平線有一定的聯絡又有本質的區別.

八年級數學教案優秀5篇5

  教學目標:

  1.知道負整數指數冪=(a≠0,n是正整數).

  2.掌握整數指數冪的運算性質.

  3.會用科學計數法表示小於1的數.

  教學重點:

  掌握整數指數冪的運算性質.

  難點:

  會用科學計數法表示小於1的數.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透過學習課堂知識使學生懂得任何事物之間是相互聯絡的,理論來源於實踐,服務於實踐.能利用事物之間的類比性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一、課堂引入

  1.回憶正整數指數冪的運算性質: (1)同底數的冪的乘法:am?an = am+n (m,n是正整數); (2)冪的乘方:(am)n = amn (m,n是正整數); (3)積的乘方:(ab)n = anbn (n是正整數); (4)同底數的冪的除法:am÷an = am?n ( a≠0,m,n是正整數,m>n); (5)商的乘方:()n = (n是正整數);

  2.回憶0指數冪的規定,即當a≠0時,a0 = 1.

  3.你還記得1奈米=10?9米,即1奈米=米嗎?

  4.計算當a≠0時,a3÷a5 ===,另一方面,如果把正整數指數冪的運算性質am÷an = am?n (a≠0,m,n是正整數,m>n)中的m>n這個條件去掉,那麼a3÷a5 = a3?5 = a?2,於是得到a?2 =(a≠0).

  二、總結: 一般地,數學中規定: 當n是正整數時,=(a≠0)(注意:適用於m、n可以是全體整數) 教師啟發學生由特殊情形入手,來看這條性質是否成立. 事實上,隨著指數的取值範圍由正整數推廣到全體整數,前面提到的運算性質都可推廣到整數指數冪;am?an = am+n (m,n是整數)這條性質也是成立的.

  三、科學記數法: 我們已經知道,一些較大的數適合用科學記數法表示,有了負整數指數冪後,小於1的正數也可以用科學記數法來表示,例如:0.000012 = 1.2×10?5. 即小於1的正數可以用科學記數法表示為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數位數只有1位的正數,n是正整數. 啟發學生由特殊情形入手,比如0.012 = 1.2×10?2,0.0012 = 1.2×10?3,0.00012 = 1.2×10?4,以此發現其中的規律,從而有0.0000000012 = 1.2×10?9,即對於一個小於1的正數,如果小數點後到第一個非0數字前有8個0,用科學記數法表示這個數時,10的指數是?9,如果有m個0,則10的指數應該是?m?1.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