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

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學會兩位數加兩位數的筆算加法.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計算方法,明白“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的道理.

  2.培養學生作業書寫格式規範、字跡工整的好習慣.

  3.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進位加法的筆算方法.

  難點:理解“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的算理.

  教學過程設計

  (一)複習準備

  1.指名學生板演:34+25=

  2.口算.

  5+78+650+30

  6+2834+957+3

  師問:6+28=34你是怎樣想的?(把28分成20和8,用6加8得14,再用14加20得34.)

  3.讓板演的同學口述計算過程.

  生:34加25從個位加起,個位4加5得9,表示9個1,對齊個位寫9.十位3個十加2個十是5個十,對齊十位寫5,結果得59.

  師問:在筆算列豎式時應該注意什麼呢?(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板書:1.相同數位對齊;

  2.從個位加起.

  (二)學習新課

  1.匯入新課.

  師:我把上題中的第二個加數25換成了28,(邊說邊板書:34+28=)這道題寫成豎式怎麼寫?

  生:相同數位對齊.(教師板書豎式)

  師:從哪位加起?

  生:從個位加起.

  師:個位4加8等於幾?滿十了嗎?

  生:個位4加8等於12,滿十了.

  師:個位滿十了怎麼辦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新內容: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進位加法.(教師邊說邊板書課題)

  2.教學例3.

  (1)邊擺邊說.

  教師在數位板第一排掛34根小棒,在第二排掛28根小棒.學生在畫有計數單位的紙上擺小棒.

  師:34和28各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生:34是由3個十和4個一組成的;28是由2個十和8個一組成的.

  師:個位是幾個一加幾個一,得幾個一?

  生:個位是4個一加8個一,得12個一.

  師:幾個一是一個十?個位12滿十了嗎?

  生:十個一是一個十,個位12滿十了.

  師:12滿十了,在豎式裡怎麼寫呢?

  (2)邊擺邊算.

  師:個位4加8滿十,將其中的10根小棒捆成一捆,掛到十位上,說明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在豎式中怎麼表示呢?就在十位下寫個小“1”(寫在橫線上.學生模仿老師,也把其中的10根小棒捆成一捆,放到十位這邊)

  師:個位上還有2個一怎麼辦?

  生:留在個位上.

  師在豎式橫線下對齊個位寫2.

  師:十位上原來是幾個十加幾個十?後進上來的這個十怎麼辦?

  生:原來十位上是3個十加2個十,再加進上來的1個十,一共是6個十.

  師在豎式橫線下對齊十位寫6.

  師:最後得62.

  (3)看豎式敘述計算過程.

  師:34加28,個位4加8得12,滿十向十位進一,在個位寫2;十位上3加2再加進上來的1得6,在十位寫6.

  找上、中、下各一名學生看豎式口述計算過程.

  (4)仿例練習(邊說邊做)

  56+37=

  3.教學例4.

  教師在數位板第一排掛46根小棒,在第二排掛24根小棒.

  師板書:

  師:個位6加4得十,(把6根小棒和4根小棒放在一起,捆成一捆,放到十位這邊)10怎樣寫?

  生:向十位進“1”,個位寫0.(師板書)

  師:個位不寫零行不行?

  生:不行.

  師:個位一個也沒有要用“0”佔位.

  師:十位上4加2再加進上來的1得7,在十位寫7.最後得70.

  4.總結法則.

  師:今天學的筆算加法和過去學的有什麼不同?

  生:個位滿十了要進位.

  師:進位加法還應注意什麼?

  生:個位滿十,向十位進1.(師同時板書)

  全體齊讀.

  (三)鞏固反饋

  1.在練習本上計算.(同時請3人板演)

  2.在□裡填什麼數可以使它成為進位加法題?

  師:請同學們任選兩個數,在練習本上計算.

  3.編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進位加法題.注意十位上的數不要太大,和不能超過100.

  學生編題,教師板書.如:26+39,45+38,37+43,54+25,…

  師:同學們編的這些題裡有沒有不符合要求的?

  生:54+25這道題不符合要求.

  師:為什麼?

  生:54+25,個位相加不滿十,不是進位加法題.

  師:請同學們從編的題裡選兩道進位加法題,在練習本上計算.做得快的同學可以多做.

  集體訂正.

  4.課堂作業:做一做的第1,2,3題.

  5.思考題.

  在□裡填哪些數合適?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這節課教學重點是講進位加法計算法則中的個位滿十,向十位進1.

  首先透過計算34+25,複習筆算加法計算法則前兩條,然後把算式中的25改成28,使它變成例3:34+28,從而匯入新課.這樣做不會使學生感到突然,又把加法的三條法則緊密地聯絡起來.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解決認知衝突的積極性.

  教師緊緊抓住計數單位及它們之間的進率,採用直觀教具演示,並帶領學生邊擺邊說邊算,具體形象地講明瞭算理.

  透過填數和自己編題,進一步突出個位相加滿十,要向十位進一的算理.由學生任選練習題的作法,是把作業主動權交給學生,變學生被動完成老師佈置作業為積極參與練習,同時給各種學習水平的學生留有餘地.

  思考題是為滿足學有餘力的學生的求知慾望.不做教學要求.如果時間不夠,可以不做.

  這節課從感知——理解——技能的形成——運用知識,形成了一個較完整的認知過程.

  板書設計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