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精選10篇)

小學語文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精選10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語文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1

  一、設計思路

  1、結合新課程標準和教學大綱。對新課標和大綱制定的有關六年級的各項要求,理解其中的每一項標準、尺度、重難點。

  2學習教材課後練習和理解作者的編排的意圖,理解每一項知識因材施教使得複習有針對性。

  二、教學目標

  1、是調查學生的心理狀況。我召開不同層次的學生的調查會,瞭解學生對考試的看法和態度,瞭解他們對複習有什麼要求:分析學生的心理層次,給學生一些精神食糧,調動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期末複習中來。

  2、是瞭解學生的知識狀況。採用問卷的形式,瞭解學生的知識漏洞,瞭解學生最需要老師幫助他們解決什麼難題;分析學生的知識層次,我可以因材施教使得複習有針對性,使得每一個學生在複習中有滿足感,能較好的受到複習的效果。

  三、複習計劃

  1、指導思想:根據新課標、依據教材和卷子、對本班的學生狀況都做個簡單的分析和說明。

  2、複習時間:我分成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我安排語文基礎知識的單項複習,第二階段我安排閱讀和習作的複習,第三階段我安排的是單元綜合和模擬綜合的測試。第四階段我安排的自由複習和個別輔導相結合。

  3、複習方法:我採用的是集中複習和自主複習相結合的方法。

  4、複習內容:我把所有內容分為四個部分:語基部分、閱讀部分和習作部分、口語交際部分。

  四、複習的實施方法

  我採用的是集中複習和自主複習相結合的方法。第三階段:習作部分--反覆修改寫好日記由於我平時對學生的日記、讀中學寫、課後習作都抓得很緊,指導及時,講評反饋比較到位,所以我班學生習作的複習重點不是反覆的寫作文,而是把重點放在反覆的修改上。

  1、組織修改一個方面:可以是作文中的重點段、可以是人物的一段對話、可以修改開頭和結尾的方法。

  2、欣賞日記:我讓學生從四個一練習修改日記

  (1)一事一議(練習寫事的,把過程寫清楚出示相應的習作篇目進行分析)

  (2)一景一描(練習寫景的,抓住景物特點出示相應的習作篇目進行分析)

  (3)一人一寫(練習寫人的,要讓人活起來出示相應的習作篇目進行分析)

  (4)一感一想(練習想象的,想象事實結合出示相應的習作篇目進行分析)

  3、日記交流:三至五個人進行日記交流,交流日記的方法是自己讀、自己評、同學評、老師導相結合。這樣學生可以互相學習,取長補短,逐漸提高習作水平,而且不乏味。據學生的實際,我把前邊的單項複習進行綜合檢測,以集中審題和單獨審題的方式進行檢測,可以是整體檢測,主要是做一些綜合練習,(接把自助餐搬進複習課的內容出示相應的題目進行審題並進行口頭作文)

  小學語文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引導學生把握課文主要內容,讓學生在讀中體會大衛愛國、勇敢和機智的英雄形象。

  3.引導學生感悟作者描寫人物的方法。

  4.幫助學生會認“跋、軸、賦、稅、脯、唬”6個字,學會“銅、卵、脯、賦、稅”5個字。掌握“銅盔、鵝卵石、賦稅、胸脯”等詞語。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文章的有關情節和重點詞句,體會大衛熱愛祖國、聰明機智和正直勇敢的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

  抓住細節,品析感悟,體會人物的品質。

  【教學建議】

  (一)識字寫字

  “脯”字讀“pú”,不要讀成“pǔ”;“卵”字的聲母是邊音“l”,不要讀成鼻音“n”。

  “脯”字不要少寫右上角的“丶”;“卵”字要與“卯”區別,共有7筆,第4筆是“丿”,不是“丨”。

  (二)理解感悟

  1.要加強朗讀實踐,注意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讀中理解故事內容,體會人物特點。如課文第2自然段描寫大衛一邊彈琴,一邊唱歌的情景,適合訓練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可讓學生邊讀邊想象描繪的景象,從而體會大衛的生活是多麼快樂,他對生活多麼熱愛。再如課文第二部分描寫大衛向掃羅王請求應戰的語句,讓學生邊讀邊體會大衛愛國、勇敢的精神和迫不及待的心情。大衛和歌利亞對話的語句,可以讓學生分角色朗讀,在讀中體會歌利亞目中無人、狂妄自大,以及大衛針鋒相對、英勇無畏的人物特點。

  2.本文刻畫了大衛這個少年英雄形象。教學時,一方面要引導學生抓住文章的有關情節和重點詞句,體會大衛熱愛祖國、聰明機智和正直勇敢的特點,另一方面還要引導學生感悟作者描寫人物的方法。本文作者透過描寫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和神態來刻畫人物,人物特點鮮明,形象生動。表現大衛熱愛生活,作者描寫了他的神態、外貌和動作。為表現大衛愛國、勇敢的特點,作者描寫了他與掃羅王以及歌利亞的對話。大衛請求應戰言辭懇切,充滿自信;還擊歌利亞針鋒相對,鏗鏘有力。作者還細緻描寫了大衛交戰前、交戰時的一些行動,使得大衛這個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真實感人。另外,作者還描寫了歌利亞這個人物的外貌、語言和動作,讓人體會到他狂妄至極。在學生閱讀課文時,既要引導他們理解課文內容,又要注意引導學生感悟作者的表達方式。

  3.課後第2題“你喜歡大衛嗎?結合課文內容說說理由”,應在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較全面的理解後進行。重點是引導學生緊密結合課文內容說說理由,透過交流,使學生對課文的內涵理解得更具體、更深刻,情感體驗更真切。

  (三)語言積累

  1.課後第1題要求學生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應讓學生自主選擇背誦內容,可以是幾個句子,也可以是一個或幾個段落。背誦前,可讓學生相互交流交流,說說自己為什麼喜歡這些句子或段落。

  2.課文中有些成語或常用詞語,如“長途跋涉、氣勢洶洶、武藝超群、萬夫不當之勇、瑟瑟發抖、大驚失色、乘勝追擊、精明能幹”等,可讓學生在隨文理解了意思後讀讀記記,以豐富語言積累。

  (四)教學時間

  本課可安排2—3課時。

  小學語文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3

  這篇課描寫了一位殘疾教師的形象。這篇課文透過作者回憶劉老師上歷史課和放風箏的情景,體現出劉老師樂觀開朗,愛學生,愛工作,愛祖國,對生活充滿了強烈的愛與執著的追求。

  整篇文用結構嚴謹,典採用倒敘的方法,來逐步展開作者對老師的回憶。透過對工作態度與生活態度的描寫來表現人物態度。這篇這篇文章也是寫人文章典型的範文。

  學情分析:

  這篇課文是略讀課文,教學時不宜過細。教學前應先讓學生把課文讀熟,透過預習,解決文中生字詞。課上根據“閱讀提示”自學,小組交流。透過對這些問題的探討,幫助學生了解課文的整體結構,從感性上對劉老師是個什麼樣的人有個初步的印象。

  設計理念:

  一、教法:自主學習。

  二、學法:合作交流。

  教學目標:

  1、體會劉老師對生活頑強執著的追求對工作認真負責的態度。

  2、學習本文寫人的方法。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學習生字新詞。

  教學重難點:

  瞭解課文透過作者回憶劉老師上歷史課和放風箏兩件事表現人物的品質的寫法。體會劉老師對生活的熱愛及其對生活頑強執著的追求。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情匯入。

  1、同學們,你們知道2008年8月8日,是什麼重要的日子嗎?(奧運會開幕)那你們知道2008年9月6日是什麼重要的日子嗎?

  (可能有許多同學不知道)

  2008年9月6日,是北京殘疾人奧運會開幕日。這其實也是一個多麼重要的日子。在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中,有許許多多的殘疾人,而這當中又許多人身殘志堅,在與自己的命運搏鬥,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張海迪5歲時高位截癱,可她憑著自己堅強的意志在病床上自學完成了大學學業;霍金年輕時就身患絕症,可他身殘志不殘,憑著頑強的精神與命運挑戰,最終成了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今天我們要認識的這個人是一位老師,他沒有張海迪、霍金那樣聞名,可他同樣用他頑強的精神深深的折服了他的學生。請同學們開啟課文《理想的風箏》。

  2、學生質疑

  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為什麼叫理想的風箏?這個老師到底是一位什麼樣的老師……

  二、學生帶著質疑的問題自由讀文。

  三、讀後交流。

  透過交流,讓學生初步感悟課文內容,初步體會老師的品質

  四、再次讀文,深入探究

  1、自學生字新詞。

  2、讀“閱讀提示”,圍繞“閱讀提示”內容探究

  (1)本課“閱讀提示”中為我們例舉了哪些給自己提出的問題?

  (2)你還可以提出哪些問題?

  3、默讀課文,思考:課文的重點部分寫的什麼內容?(劉老師講課和課下放風箏這兩件事。)

  4、圍繞“閱讀提示”內容,進行合作探究。

  (1)、自瀆課文,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從不同方面提出自己的問題。

  ①、從作者回憶的兩件事中我們體會到了什麼?

  ②、課文為什麼以“理想的風箏”為題?怎樣理解課題?

  ③、劉老師的言傳身教對我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呢?

  (2)、按照提出的問題自學探究,討論交流。

  ①、從中我們體會到劉老師對工作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愛,體會到他那頑強執著的精神。

  ②、從老師放風箏的情景我們體會到:放風箏除了代表劉老師對生活的嚮往執著追求,還寄託著老師對學生寄託的希望。

  ③、劉老師的身教,給學生深刻地影響,使作者在心靈裡升起了理想的風箏,要像劉老師那樣身殘志堅、樂觀向上、有理想、有追求。

  五、品讀課文

  課文中哪些內容讓你感動?讀讀,談談你為什麼感動?

  1、柳枝染上了嫩綠,在春風裡盡情飄擺,舒展著自己的腰身。連翹花舉起金黃的小喇叭,向著長天吹奏著生命之歌。藍天上,一隻只風箏在同白雲戲耍,引動無數的人仰望天穹,讓自己的心也飛上雲端。

  2、逢到要板書的時候,他用圓木棍撐地,右腿離地,身體急速地一轉,便轉向黑板。寫完了粗壯的粉筆字,又以柺杖為圓心,再轉向講臺。一個年過半百的教師,一天不知道要這樣跳躍旋轉多少次。每次旋轉,都引起學生們一次激動的心跳。

  3、有一次,他故意地撒脫手,讓天上飛舞的紙燕帶動長長的線繩和線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向前飛跑。他笑著、叫著,拄著柺杖,蹦跳著去追,嘴裡還不停

  地喊著:“你們不要管,我自己來。”他終於氣喘吁吁地抓住線繩,臉上充滿得意和滿足的稚氣。

  4、我曾見過一位失去了一條腿的長者,年復一年躺在床上,失去了活動的自由。我相信我的劉老師不會這樣,他一定依舊仰仗那功德無量的圓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躍、旋轉,永遠展示生命的頑強和對生活的愛與追求。

  六、總結

  1、感情讀文。

  2、談讀後感。

  七、作業

  蒐集有關“身殘志不殘”的有關故事,下節課開一個“小小故事會”。

  附:板書設計

  上歷史課熱愛學生、熱愛工作

  14、理想的風箏

  放風箏頑強執著、熱愛生活

  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回憶性的文章。這篇課文透過作者對劉老師的深情回憶,深刻反映了劉老師對工作的熱愛、對生活頑強執著的追求。這篇課文文筆優美而又感人,讀後無不讓讀者為之感動。

  這篇課文是閱讀課文,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主要讓學生透過自主學習以及小組的合作探究來理清文章結構,體會人物內心情感,體會人物品質。內外透過朗讀、品讀來更深層次的感悟文中的人情美。

  小學語文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詞語超市:複習鞏固要求會認和會寫的詞。

  2.金鑰匙:培養學生在閱讀好文章時,品味好詞好句的能力。

  3.語文故事:培養學生抓住文章主要內容的能力;透過對“一字師”的理解,瞭解修改對寫作的重要性。

  4.古詩誦讀:使學生在讀背中感悟古詩的意境,領略西湖之美,達到積累的目的。

  5.語文生活:透過說畢業感言的活動,提高學生的演講能力。

  6.習作:寫在小學六年中一件難以忘懷的事,注意寫清事情的經過,寫出真實感受。

  教學準備

  課前準備一些紙條,紙條上分別寫上“向老師說”“向同學說”“向母校說”“向家長說”“向自己說”等。

  教學時數

  4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詞語超市

  1.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複習會認詞、會寫詞。

  2.多種方式認讀第一組詞語。指名讀,檢查掌握情況。

  3.認讀、練習第二組詞語。可以聽寫檢查,也可以做選詞寫話練習。

  二、金鑰匙

  1.導言:《秋天的懷念》是一篇飽含深情的文章,這篇課文對母親描寫非常細緻,詞句也非常講究。今天我們再一次品讀品讀這些好句子。

  2.自主朗讀,抓住帶點的地方細細品讀,想想這些地方寫出了母親的什麼內心活動?

  3.指名讀,並談談讀後的體會。

  4.教師小結:閱讀好文章時,一定要培養一邊標記、一邊思考的習慣,這樣既有助於對文章的理解和感悟,也可以從中學習好的寫作方法,積累好詞佳句。

  5.拓展:用一邊標記、一邊思考的方法從本單元的課文中找出好句品味品味。

  三、語文故事

  1.導語激趣。

  “一字師”講的是什麼樣的老師?“一字師”講述的又是怎樣的故事呢?

  2.自讀故事,完成以下自學要求。

  (1)正確、流利地讀短文。

  (2)邊讀邊想:短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3)讀了短文,你有什麼樣的啟發?

  3.彙報交流自學情況。

  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真實的感受,可以談對故事的`看法,也可以聯絡自己的實際談啟發。

  四、古詩誦讀

  1.導言:《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飲湖上初晴後雨》這兩首詩你們會背嗎?(指名背或齊背),這兩首詩都描寫了西湖美麗的風光,今天我們再來學一首描寫西湖的古詩,再一次領略西湖的美。

  2.自主朗讀,讀準字音,把這首詩讀熟,質疑。

  3.檢查自學效果。

  (1)指名讀,在難讀處指導,解疑。

  (2)透過引讀,指導學生讀出韻味。

  師:烏雲洶湧像把墨汁潑翻,但不能遮住青山,白色的雨點好似蹦跳的珍珠,打入遊船。

  生: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4.品讀,邊讀邊想象詩句描繪的畫面。

  5.練習背誦。

  (1)同桌合作背誦或自己背誦。

  (2)齊背。

  第二課時(語文生活)

  一、談話匯入主題

  六年的小學生活就要結束了。六年來多少事令我們回憶:老師的關心、同學的友愛、有趣的活動……即將要分別了,你一定有許多話想要對老師、對同學、對朋友說!

  今天,就請同學們到講臺前,作一個簡短的發言,說一說你們想說的話。

  二、出示發言的要求

  1.抽籤確定發言內容,內容有:向老師說、向同學說、向母校說、向家長說、向自己說……抽籤後,準備幾分鐘。

  2.要抓住主要內容說,不必面面俱到。要根據抽到的說話物件使用稱謂語。

  3.上臺後不要慌張,態度自然,發言口齒要清楚,聲音響亮,語速不要太快。

  4.認真聽別人的發言,聽完後要掌聲鼓勵。

  5.發言後,同學之間相互評價一下,看看發言的內容是否符合確定的內容,語言是否流暢,是否做到了表情自然、不怯場。

  三、組內發言,相互評價

  1.四人為一小組,組內抽籤,確定內容。

  2.各自準備幾分鐘。

  3.組內發言,同學評價。

  四、全班交流

  1.指名發言(或小組內推薦發言人)。

  2.全班同學評價。

  五、教師總結

  這一次說畢業感言的活動,就是為了鍛鍊同學們即席演講的能力,這是一種很重要的能力。它需要我們平時善於觀察、積極思考,還要求我們有比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落落大方的講話姿態。只要我們在生活中做個有心人,多找機會發表自己的見解,多與人交流,就會提高自己的講能力。

  第三課時(習作)

  一、激發興趣,拓寬思路

  1.談話匯入,激發興趣。

  小學六年中一定有許多事情讓你難以忘懷:第一次揹著書包步入校園;因為做了錯事捱了老師的批評;考試得了高分贏得同學羨慕的目光……想把你最難忘的一件事告訴大家,與同學們分享嗎?

  2.說一說你最難忘的那件事。(同學自由說,教師給予肯定和鼓勵,糾正學生表述不清的語句)

  根據學生說的內容,教師要及時適當歸納。

  二、閱讀習作提示,明確習作要求

  三、自主習作

  1.學生構思後自主習作。

  2.教師幫助有困難的學生,根據情況進行個別指導。

  第四課時

  (習作評改)

  一、學生朗讀習作,進行自改

  二、指名朗讀習作,師生共同評議

  請3—4名學生讀習作,一個一個評,相機指導,肯定優點,引導補充修改。透過典型習作的評議,使學生明白評改作文的要求和方法。

  三、小組互讀互評,對習作提出修改意見

  四、進一步修改習作

  小學語文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5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瞭解沙皇時代勞動人民的悲慘生活,感受桑娜、漁夫善良美好的高尚品質。

  2、體會作者透過環境、人物心理、人物語言中等細節描寫,表現人物品質的寫作方法。

  3、理解桑娜矛盾的心理,體會省略號的不同用法。

  二、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瞭解沙皇時代勞動人民的悲慘生活,感受桑娜、漁夫善良美好的高尚品質。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透過環境描寫、心理活動描寫來塑造人物形象的寫作方法。

  三、教學過程

  (一)匯入

  匯入:“透過上節課的學習,誰來說說文章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我們今天繼續學習《窮人》這篇文章。

  (二)學習第一段,感知“窮人”生活

  自學提示:請你默讀第一大段,說一說你知道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

  1、家境貧寒:吃的、穿的

  2、外面環境惡劣:環境描寫

  3、家裡溫暖、和睦:溫暖而舒適、安靜地睡著。(與外面環境進行對比:感受漁夫和桑娜勤勞)

  (三)自主合作,融入“窮人”境界

  1、過渡:孩子們,就是如此窮困的“桑娜”一家,他們還有一個更加不幸的鄰居“西蒙”——在重病中又沒有一個人照顧的寡婦!已是深夜,桑娜推開屋門走出去,對丈夫十分擔心。忽然想起了生病的女鄰居西蒙,於是她推開了鄰居“西蒙”的門。孩子們,拿起書來,飽含深情地齊讀課文第7自然段,讓我們與“桑娜”一起去看看可憐的“西蒙“吧!

  2、(課件:“西蒙”慘死圖。)師旁白:面對“西蒙”的悽慘死去,面對兩個嗷嗷待哺的孤兒,親愛的孩子們,此時此刻,假如你就是“桑娜”,你會怎樣做?

  同學們,那“桑娜”是怎樣想的呢?又怎樣做的?請自由地讀讀課文第8—11自然段,用波浪線勾畫出讓你最感動的句子,反覆地體會體會,然後把你的體會說給周圍的同學聽聽。當然,如果有什麼不明白的問題,也可以提出來大家討論。就是標點符號也不要放過。

  (1)“非這樣做不可”就是應該而且必須這樣做。完全是發自“桑娜”淳樸、善良的本質。師:是的,面對“西蒙”的悲慘病死,面對鄰居留下的孤苦零丁的嬰兒,“桑娜”——如此善良的漁民,怎能不這樣做呢!?她本能地決定:非這樣做不可!(來,把你的感受透過朗讀表現出來。)

  (2)“她忐忑不安地想。”你知道什麼叫“忐忑不安”嗎?(形容心神不定。)是啊,“桑娜”抱養了“西蒙”的兩個孩子,為什麼會“忐忑不安”呢?是啊,把西蒙的兩個孩子抱過來,丈夫會同意嗎?自己的生活已經貧困到了極點,再加兩個孩子,養得活嗎?但是不抱養兩個孩子,他們也活不成啦!想到這些,桑娜矛盾極了,怎麼安得下心來呢?!

  (3)“這是鬧著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是說自己的生活實在太艱難了,丈夫的擔子實在太重了,再增加兩個孩子,這不是鬧著玩的。師:不錯,作為“桑娜”和“漁夫”——生活極度貧苦的勞動人民,置身於沙皇的黑暗統治,還想有好日子過嗎?

  (4)“……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恩,揍我一頓也好!”是說“桑娜”只要丈夫願意收留這兩個孩子,自己寧願捱揍。自己寧願受苦,也要幫助別人。師:“桑娜”寧願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她的決定讓我們再一次看到了“桑娜”那善良的、金子般的美好心靈!

  (5)“……”文中用了五個省略號,可以看出桑娜的心情是多麼複雜啊!

  3、是的,“桑娜”一家的生活是那麼艱難,丈夫的負擔是那麼重,“西蒙”的孩子是那麼可憐……當“桑娜”對親人的摯愛和對別人的同情這兩種情感不能相容時,她多麼的矛盾!先是激動,繼而緊張、擔憂,甚至責備自己,最後還是下了抱養孩子的決心!孩子們,相信你們對“桑娜”的所作所想一定有很深的感觸,那就帶著你獨特的感受,讓我們再讀這段話(配樂齊讀)

  4、不僅桑娜有高尚的品質,文中還有誰有?找出描寫人物的句子,說說自己體會到了什麼?

  (1)第16自然段的作用

  (2)“皺眉”、“嚴肅、憂慮”、“搔搔後腦勺”

  (3)“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

  這個熬字說明什麼?(他為了撫養鄰居家的孩子,準備過更艱苦的日子,準備付出更多的勞動。他與妻子同樣有著一顆甘願自己受苦也要幫助他人的高尚的心。)

  5、兩個“沉默”各有什麼含義?

  第一次,當丈夫走進屋時,本來焦急盼著丈夫歸來的桑娜,現在卻不敢抬起眼睛看他;當丈夫詢問她在家的情況時,她臉色發白,說話斷斷續續,丈夫平安歸來,該有多少話要說呀,而現在卻變得沉默,是因為桑娜不知怎麼向丈夫說出抱回孩子的事,她正盤算著從何說起,這種沉默正掩蓋著桑娜內心的激烈鬥爭。第二次,桑娜向丈夫提起西蒙死了,談到她留下了兩個可憐的孩子,她沉默是帶著試探意圖,想看看丈夫對這件事有什麼反應。

  設計意圖:讓學生從這樸實的語句中深入領會桑娜漁夫高尚的品質。明確學習的任務,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引導學生用圈、點、勾、畫法找出環境、語言和心理活動的描寫。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把閱讀與思考有機結合,把閱讀與感悟有機結合,讓學生經歷“讀—思—悟—通”的學習過程,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行為中,獲取新知識、形成能力。

  (三)總結全文,續寫“窮人”故事

  課題是窮人,可文中沒有一個“窮”字,但我們處處可以感受到窮人的貧困與艱辛。同樣,全文沒有一句讚美的話,然而窮人的高尚品質卻被表現得感人肺腑。由此看見,環境、心理和語言的描寫十分重要。也讓我們不得不佩服這位偉大的文學家的文學功底。

  漁夫和妻子桑娜收養了鄰居西蒙的兩個孤兒,以後的日子將是何等的難熬,相信此刻同學們的心中都充滿了無限的憂慮。請大家開啟想象的翅膀,續寫‘桑娜拉開了帳子’以後。學生交流續寫,評價作品。

  設計意圖:這樣續寫,能激發學生續寫興趣,給學生留下一個思維空間,既發揮了他們的想象能力,又提高了其寫作能力。

  四、板書設計

  窮人

  生活貧困精神高尚

  (副板書:環境描寫、心理描寫、語言描寫)

  小學語文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桑娜和漁夫的勤勞、淳樸和善良,學習他們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好品質。

  2、理解不懂的詞語。

  3、透過補充省略的內容,提高想象能力。

  4、透過對語言文字的理解,提高分析和思考問題的能力。

  【重點難點】

  透過人物的心理活動和言行,體會人物的美好心靈。

  【教法】

  〖情境教學法〗

  1、以教師飽含情感的語言啟迪學生的心靈。

  2、讓學生在心領神會中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並以感情的朗讀去表達情感。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教師談話匯入,放課件,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知,明確目標

  1、交流對作者的瞭解。

  (目的是使學生養成課前查閱資料的好習慣,培養他們整理資料和處理資訊的能力。)

  2、讓學生用最簡練的語言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並說出是怎麼概括出來的。

  教師評價。

  (這一步是為了培養學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能力)

  3、讓學生找出文中最使自己感動的段落,並從中提出疑問。

  教師根據學生髮言,提出這節課要重點解決的問題:桑娜和漁夫那麼貧窮,為什麼還要收養西蒙的兩個孩子?其它問題讓學生透過認真讀課文,討論交流,自行解決。

  (教師要充分相信學生,培養他們的自主能力、合作興趣,樂於探究的能力。)

  三、直奔中心,激發想象

  學生讀8~11自然段,劃出描寫桑娜心理活動的句子。

  1、指名讀劃的句子。

  2、出示課件

  她的心跳得很厲害,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

  學生針對“桑娜覺得非這樣做不可”,談自己的觀點,並說出理由,從而體會出桑娜這個人善良的本性。讀這句話,再一次感受桑娜的善良。

  (出示課件)她忐忑不安地想:“她會說什麼呢?這是鬧著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她受的了……是他來啦?……不,還沒來!……為什麼把他們抱過來啊?……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頓也好!”

  指名讀這段話,其他學生仔細觀察,看看這短話有什麼特點。

  再讀這段話,邊讀邊感受,此時此刻,桑娜的內心都有什麼變化。[進行朗讀訓練——省略號的讀法]

  讓學生想象補充五個省略號的內容和有感情地朗讀,體會桑娜極其複雜、矛盾的心理和她“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高尚品質。

  (一是讓學生透過想象感受人物複雜的、矛盾的、變化的心情,二是抓住教材特點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三是體會列夫.托爾斯泰這位大作家、這位文學巨匠遣詞造句的高明之處。)

  四、深入探究,拓展思維

  1、學生找出並劃出能體現漁夫“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語句。

  2、出示課件

  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

  透過對“熬”進行換詞練習,對漁夫、桑娜和孩子們的將來進行想象,體會桑娜一家歲月的艱苦、生活的艱難,體會漁夫“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優秀品質。

  五、總結全文,昇華中心

  師生互動:教師進行課堂小結,同時讓學生想象窮人富裕的一面,使文章中心得到昇華,最後得出結論: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小學語文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7

  【教學目的】

  1、知識教學點:

  ⑴瞭解辛亥革命前後中國農村日趨破產的社會現實。

  ⑵小說三要素的複習。

  ⑶運用對比,多種描寫方法塑造典型人物。

  2、能力訓練點:

  ⑴把握背景,分析特定時代中的人物。

  ⑵朗讀、品味關鍵詞句,理解小說的主題。

  3、德育滲透點:瞭解舊中國農民生活悲慘、農村日趨破產的根源,使學生懂得只有國家強大,人民生活才能幸福的道理,自覺地為祖國的騰飛而讀書。

  4、美育滲透點:透過作者在文中描繪的理想中的故鄉的美好圖景,教育學生為建設美好生活而勤奮讀書。

  【學法引導】

  學生要能很好地讀懂本文的思想內容,需要對課文所寫人、事的時代背景有所瞭解。學習課文時,一方面結合作者的描寫,分析人物的性格。另方面深入思考作者把人物二十年前後變化對比著寫的意圖,從而有利於對文章的理解。對有豐富內涵的語句,應多誦讀、多品味,以求有所領悟。

  【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

  ⑴運用對比,多種描寫手法刻畫人物性格特點。

  ⑵小說所刻畫的人物的社會意義。

  2、難點:內涵豐富的語句的品味、理解。

  3、疑點:作者對孔乙己和楊二嫂的態度相同嗎?

  4、解決辦法:課堂上的朗讀與分析精彩片斷為主要手段解決“重點”“難點”宜在教師的引導下分析領會,“疑點”可在理解人物性格的基礎上,教師作適當的點撥、拓展完成。

  【課時安排】

  3課時。

  【教具學具準備

  錄音機、投影儀。

  【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查詢有關背景資料,瞭解辛亥革命前後中國農村的現實及根源。

  2、朗讀課文精彩片斷,分析人物性格特點。

  3、討論分析:

  ⑴人物形象的社會意義。

  ⑵人物性格形成的社會根源。

  ⑶作者對文中人物所持的態度。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明確目標

  1、瞭解作品寫作的時代背景。

  2、作了解性閱讀,理清全文脈。

  3、分析課文第一部分。

  二、整體感知

  辛亥革命推翻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是辛亥革命後,廣大的中國農村,受苦受難的農民並沒有得到真正的翻身、解放;人民的生活、社會的經濟發展,反而日趨衰落。怎樣才能使人民得到真正的幸福?中國農村的貧困,農民的不幸,是由什麼造成的?魯迅先生以他思想家的敏銳感覺,進行認真深入地分析。在他許多的以農民、農村生活為題材的作品中,進行了形象地剖析、透視。《故鄉》一文,從閏土、楊二嫂十年的變化的角度,揭示了當時中國農村衰敗、蕭索、日趨破產的社會根源——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統治。

  三、教學過程

  1、導人新課,簡介背景。

  2、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

  ⑴聽錄音朗讀一遍,思考本文的線索,主要人物及故事情節。

  ⑵學生討論後,對上三者明確。

  3、分析課文第一部分:

  ⑴指一名同學朗讀第一部分,其他同學思考:

  “我”漸近故鄉時的心情怎樣?

  明確:漂泊的艱辛,思鄉的深切,返鄉的激動。

  ⑵漸近故鄉時,“我”見到的故鄉的景象如何?這時“我”的心情怎樣?

  明確:景象是“蕭索”心情是“悲涼”。

  ⑶小結景物描寫的作用:

  勾畫了一幅蕭條、荒寂的現實的故鄉冬景圖,初步表現了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壓迫下舊中國農村破產的悲慘狀況,為閏土的悲慘命運安排了典型的環境,烘托了閏土的悲慘命運和“我”的悲涼心情。

  ⑷見到故鄉冬景圖後,“我”的感受怎樣?用文中話回答。

  明確:“啊!……好得多了。”

  ⑸怎樣理解“啊!……好得多了。”。

  明確:寫出了現實與記憶中的故鄉的反差之大,飽含著對故鄉竟然如此的驚異之情。

  4、分析第二部分:

  ⑴“我”記憶中的故鄉怎樣?文章第31節說“似乎看到了我美麗的故鄉了。”記憶中的故鄉到底美麗在何處呢?’

  提示:景、事、人。

  ⑵分析景點:

  描寫了一幅怎樣的圖畫?(少年閏土月夜刺猹圖)

  景物:天空、圓月、西瓜、沙地。

  色彩:深藍、金黃、碧綠。

  景象特點:景物美好,色彩明快、豔麗,美好動人。

  上一段說:“沒有一些活氣”,那麼這一段的少年“十一二歲”“銀圈”“捏”“刺”,又給人什麼感覺呢?(充滿生氣和活力)

  景物描寫的作用是什麼?

  明確:作者用這美麗的景物作為少

  年閏土小英雄形象的烘托,也是作者理想中故鄉的象徵。與現實中的故鄉形成鮮明的對比。

  ⑶分析少年閏土:(事、人)

  “我”記憶中的少年閏土的肖像怎樣?(“紫色”“圓”“小”“明晃晃”可見少年閏土健康可愛。)

  “我”回義了少年閏土哪幾件事情?可見他是個什麼樣的農村少年?

  明確:教“我”雪地捕鳥——活潑多知。

  邀“我”看瓜刺猹——樸素,熱情勇敢,多知。

  告訴“我”貝殼,跳魚兒——見多識廣。

  哭著不肯分離,互贈禮物——友誼深厚、純真。

  作者怎樣更好地突出閏土說話滔滔不絕的?

  明確:用了許多省略號。

  ⑷小結:故鄉到底“美麗”在哪裡?

  明確:美在有許多新鮮景,美在有許多新鮮事,更美在有心裡裝著無盡希奇事,有著深厚、純真友誼的童年夥伴。總之,美在兒時的記憶中。

  四、總結、擴充套件

  全文按“我”“回故鄉——在故鄉——離故鄉”的活動為線索,記敘“我”的所見、所聞、所感。

  本節課所學內容,除了初步展示現實故鄉的蕭條外,多在回憶,突出了記憶中故鄉的美。在對比中,寫出了反差之大,反映了中國農村日趨破產的現實。

  五、佈置作業

  1、少年閏土是一個什麼樣的少年?

  2、預習下文,思考楊二嫂的及中年閏土的形象特點。

  【板書設計】

  故鄉

  魯迅

  回故鄉:故鄉冬景圖:蕭索、荒寂心情:悲涼

  到家與在故鄉:與少年閏土的友誼農村破產

  楊二嫂的變化農民生活痛苦

  中年閏土的變化。

  離故鄉:對舊社會不滿,寄希望於未來。

  第二課時

  一、明確目標

  分析閏土,楊二嫂形象,理解小說的主題思想。

  二、整體感知

  上節課,我們分析了二十年前少年閏土的形象,本節課我們將見到二十年後的閨土,在對閏土二十年前後的巨大變化及楊二嫂的變化的分析中,努力探究人物形象的社會意義及作品的主題。

  三、教學過程

  1、複習、預習:

  ⑴二十年前後故鄉的景象有哪些變化?這個變化說明了什麼問題?

  ⑵在故鄉,“我”見到了許多人,其中著重寫了哪兩個人物?這兩個人物中,又重點以寫誰為主?

  2、分析中年閏土:

  ⑴少年好友閏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閏士的變化說明了什麼問題?

  ①肖像變化:

  “紫色的圓臉’——“灰黃”且有“很深的皺紋”

  “小氈帽”——“破氈帽”

  “紅活圓實的手”——“又粗又笨而且開裂,像是松樹皮了。”

  問:中年閏土的臉色為什麼會變得“灰黃”?“很深的皺紋”和松樹皮似的手”說明了什麼?

  明確:臉色“灰黃”是飢寒交迫造成的營養不良的結果,“很深”的皺紋是生活的重負刻下的痕跡,“松樹皮”似的手是長年累月超負荷的勞動造成的結果。

  問:59節中“終於”一詞,體現了閏土怎樣的感情變化過程?

  明確:重逢的喜悅——想要敘舊、暢談——想到自己的現狀、淒涼——自卑自賤一終於恭敬地稱“我”老爺。

  ②稱呼的變化:

  問:“老爺”這一稱呼寫出了閏土心目中兩人之間的什麼變化?

  明確:身份、地位的變化。

  問:“厚障壁”比喻什麼?

  明確:人與人之間的隔膜。

  ③語言變化:

  問:中年閏土的話中也有許多省略號,這些省略號有什麼作用?

  明確:顯示閏土說話吞吞吐吐,斷斷續續,謙恭而又含糊,表現了他的遲鈍麻木。

  ④神態變化:

  問:神態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怕羞”“高興”天真活潑——“歡喜”“淒涼”“像石像”“像木偶人”。

  問:“石像”這個比喻說明閏土的精神狀態起了什麼變化?

  明確:由於飽受生活的折磨,已經變得呆滯、遲鈍、衰老、麻木,了無生氣。

  問:是什麼原因使他發生這樣大的變化?用文中話回答,並理解這句話對錶達中心意思的巨大作用。

  明確:“多子……木偶人。”說明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統治是當時中國農村衰敗、蕭條、日趨破產的根源,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徹底性。

  問:閏土為什麼要揀“香爐”和“燭臺”?

  明確:把未來寄託神佛。說明他受封建迷信思想愚弄之深,說明了他的麻木遲鈍。說明了閏土是舊中國一個尚未覺醒的農民形象。

  ⑵小結:閏土的變化說明了什麼?

  明確:說明了辛亥革命後,中國農村破產,農民生活痛苦的現實。勞苦大眾在封建傳統觀念轄制下所受的毒害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隔膜。

  3、分析楊二嫂形象:

  ⑴楊二嫂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她的變化又說明了什麼問題?

  今日肖像:凸顴骨、薄嘴唇、圓規——體現性格潑悍、放肆、尖刻

  語言、行動:尖叫,兩手搭在髀間、貴人眼高——體現性格潑悍、放肆、尖刻

  討東西、造謠,“塞手套”——體現性格自私、潑悍,愛貪小便宜

  昔日“豆腐西施”,終日坐著——體現性格安分守己

  楊二嫂的變化,說明了辛亥革命後城鎮小市民階層的貧困化,反映了經濟破產的另一個側面。

  ⑵作者塑造楊二嫂這一形象有什麼作用?

  明確:作用一,以楊二嫂的自私、刻薄襯托楊二嫂的善良、樸實。

  作用二,以楊二嫂的變化說明城鎮小市民的貧困化,反映了當時社會經濟破產的廣度和深度。

  4、見到故鄉的景和人發生如此變化後,“我”產生了什麼樣的心情?

  明確:由下文“老屋離我愈遠了;故鄉的山水也都漸漸遠離了我,但我卻並不感到怎樣的留戀。”可見“我”對故鄉鉅變成如今的樣子是十分失望的。

  四、總結、擴充套件

  本節課,我們著重分析了閏土和楊二嫂兩個人物形象。閏土是解放前老一代農民形象的代表,他身上有著中國農民傳統的美德——勤勞、善良、忠厚,但因長期遭受經濟的壓迫和思想上的愚弄,他被那個社會折磨得像個木偶人。從這個人物身上,我們可以讀到作者對老一代農民不幸命運的深切關心和同情。楊二嫂是一個城鎮小市民形象的代表,是一個既遭受壓迫、侮辱,又深受私有觀念支配的被扭曲了的人物形象。從她身上,我們可以讀出作者對她的種種惡習是持否定態度的。

  文中,作者著力寫兩個人的今昔變化,透過對比,深刻地揭示出兩個人物形象所蘊含的社會意義,並揭示出小說的主題。

  【板書設計】

  閏土:{少年:健康、活潑、多知、熱情

  中年:衰老、遲鈍、麻木對比農村日益破產

  楊二嫂:今:放肆、潑悍、自私對比農民日益貧困

  昔:安分守己

  小學語文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回憶課文主題,讀懂故事。

  2、感悟哲理,真正做到啟心靈之智,示行為之範。

  設計理念:

  1、體現“以連結內容為起點,拓展學生視野,使課堂向課外延伸,閱讀與表達相結合”的教學思想。依據“感知——理解——積累——運用”的教學程式,指導學生進行學習。

  2、從實際出發,引導學生從文字走向生活,體現小學語文“閱讀引路——連結拓展”式閱讀教學,彰顯教材的人文性和工具性。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回顧、梳理本單元所學課文。

  1、每篇課文的主要內容分別是什麼?

  2、每篇課文中主要告訴我們哪些人生的道理?

  學生思考並交流,教師適當點撥。

  展示課件

  (1)做人也須像梅花那樣,品性高潔,不媚俗,不唯上,永葆自己內心的清靜純潔。——《卜算子·詠梅》

  (2)陷入絕境時要沉著冷靜、機智果斷。——《跳水》

  (3)以“清貧”生活為樂,無論革命事業處於何等困境,始終堅持信念,不彷徨、不動搖、不退縮的崇高氣節。——《清貧》

  (4)“吃得下飯,睡得著覺,笑得出來。”看似簡單的願望,但要想真正達成,也需要長時間的心性修養。——《兒子的採訪》

  (5)“人生的擔子不管有多重,咬緊牙,挺住!”——《挑柴》

  二、閱讀本次連結的三篇文章,用“感言”的形式表達對三篇文章的理解和得到的啟示。

  展示課件

  學生交流,教師點撥(課件展示):

  1、《聽的藝術》:做每一件事都有一個路徑。

  2、《方法》:聽話不要聽一半,

  更不要把自己的意思強加到說話人的頭上去。

  3、《愛的詮釋》:愛的智慧的詮釋就是應“需”而為。

  在該環節教學中,教師既要指導學生讀懂古詩,也要注意每篇文章最後的起“點睛”作用的話,並由此進行思考,談感受,寫“感言”。

  三、拓展延伸,連結生活。

  生活中有很多細微的事件給人啟迪、耐人尋味。在今後的生活中我們要注意觀察,細心體會,真心感悟,隨時記錄。

  展示課件

  學生可以自己談一談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以及從中得到的啟示。

  小學語文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9

  教材分析

  《四時田園雜興》是“南宋四大家”之一的范成大的代表作品。范成大六十一歲時,在石湖養病期間寫下了六十篇田園詩,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組,各十二首,總題“四時田園雜興”。詩篇把農民的勤勞,淳樸的美德透過兒童天真活潑的舉動不經意地展現,更顯童趣盎然。

  教學目標:

  學習本課生字;背誦兩首古詩;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想象詩句所描寫的景象,透過領會詩句內容,感悟古詩選詞煉句的精妙和豐富的內涵,從中受到美的薰陶,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感受鄉村生活,陶冶愛美的情趣,養成積累的習慣。

  教學重點:背誦兩首古詩;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養成積累的習慣。

  教學難點:感受鄉村生活,陶冶愛美的情趣,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學構想

  引導學生對詩的內容及表達的情感作淺易的欣賞,在欣賞的過程中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共同交流,各抒己見,培養學生探究學習意識和主動學習的習慣。採用各種形式的朗讀:自由讀,分組讀,再讀中理解,讀中體會。

  教學準備:蒐集范成大的資料;課件。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學習《四時田園雜興(一)》這首詩的含義和思想感情。

  學生學習過程

  一、匯入

  1、同學們,你們都學過哪些古詩呢?誰願意背給大家聽?今天,咱們再來共同學習一首,題目叫《四時田園雜興》。

  2、播放課文朗讀錄音。介紹作者。(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號石湖居士,吳郡(今江蘇蘇州)人,紹興二十四年進士。其詩題材廣泛,對農民的痛苦,官吏的殘暴等都有反映,詩風清逸淡遠。著有《石湖居士詩集》、《石湖詞》、《吳湖錄》等。)

  二、釋題並初步感知課文

  1.釋題:“興”是什麼意思?誰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題目的意思?並猜想一下詩文會寫些什麼內容?(雜興就是隨興寫來,沒有固定題材的詩篇。相當於平常我們讀到的詩歌中的:無題。只是詩人們有感而發,即興記下。)

  2.教師範讀全詩,學生小聲自讀並思考:詩中都寫了哪些人物?他們分別在幹什麼?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

  3.指名試讀全詩,引導回答上面問題。

  三、學習詩文內容

  1.自由讀文,利用工具書查閱自己要理解的詞語,並記錄自己的疑難問題。

  2.小組討論。

  3.全班交流。

  晝:白天。

  耘:除草。

  耘田:在田裡除草。

  績麻:把麻搓成線。

  各當家:各人都擔負起一定的家庭責任。

  未解:不懂。

  供:參加。

  耕織:耕田織布。

  傍:靠近。

  桑陰:桑樹下。

  4.引導學生試著解釋全詩:

  白天除田草,夜裡搓麻條,村裡的男女都擔家。幼童不懂耕田織布,也在桑樹蔭下學著種瓜呢!

  小學語文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讀讀記記“傳奇、咆哮、曠野、吉祥、柔順、象徵、妖魔、恐怖、一無所有、鬨堂大笑、能歌善舞、讚歎不已、身無分文、兩面三刀、別無所求、隨心所欲”等詞語。

  2、默讀課文,瞭解藏戲的形成及其特色,體會傳統戲劇藝術獨特的魅力和豐富的文化內涵。

  3、學習文章準確的說明和生動形象的描述,積累語言,領悟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中國的民族戲曲歷史悠久,種類繁多,有據可考的就有275個劇種。藏戲,是藏族地區普遍流行、在祖國百花藝苑中一個獨具特色的劇種。藏戲藝術有600多年的歷史,比譽為國粹的京劇還早400多年,被稱為藏文化的“活化石”。

  同學們,看到這個題目,你們想知道關於“藏戲”哪些方面的知識啊?

  板書:藏戲

  二、初讀課文,思考:課文是按什麼順序寫的,寫了關於藏戲的哪些內容?

  提示:其實,這是在鍛鍊學生的概括於理解能力,只要學生弄清楚了文章的寫作順序,然後逐段分析即可,挺簡單的。

  課文按說明事物的不同方面為序,以總—分—總的關係結構文章。先用三個排比句概括介紹藏戲主要特點:“戴著面具演出”“演出時沒有舞臺”“一部戲可以演出三五天”。接下來詳細寫開山鼻祖唐東傑布開創藏戲的傳奇故事,“許下宏願,發誓架橋”“組成西藏的第一個藏戲班子”“在雅魯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鐵索橋,同時,成為藏戲的開山鼻祖”。緊接著介紹藏戲的重要特徵——“面具”的特點及作用。然後簡略地說明其他特色:舞臺簡樸;劇情靠解說、說唱來描述;開場、正戲、結尾固定的程式;唱腔、動作豐富多彩;演出時間長等。最後用一句話總結全文,點明藏戲這一民族戲劇藝術靠師傳身授傳承和發展。

  三、再讀課文,思考:課文介紹了藏戲的哪些方面的內容?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

  提示:要求學生抓住文中的關鍵語句加以理解,可以結合第一個問題作答。

  對句子的理解。

  ①世界上還有幾個劇種是戴著面具演出的呢?

  課文開篇的表達方法新穎獨特,用反問句的形式先聲奪人,強調藏戲戴著面具演出等方面的突出特點。同時,也為本文將著力描述面具的顏色、形狀及作用埋下伏筆。

  ②還是從西藏高僧唐東傑布的傳奇故事講起吧。

  這句話在全文謀篇佈局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前面總括藏戲三大特點,用“還是”轉折,介紹唐東傑布的傳奇故事及藏戲的形成。唐東傑布是藏戲的創始人、開山鼻祖,沒有唐東傑布就沒有藏戲。高僧:德高望重的僧人(和尚)。傳奇故事:指情節離奇或人物行為超越尋常的故事。

  ③那時候,雅魯藏布江上沒有什麼橋樑,數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馬脫韁般的激流中,許多試圖過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

  作者用精練準確的語言、生動形象的描寫,再現了當時惡劣的自然環境,間接歌頌了唐東傑布的高尚品質,說明他許下宏願、發誓架橋的思想根源,也說明民間藝術源於生活,根據時代的需要而產生。

  ④面具運用象徵、誇張的手法,使戲劇中的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鮮明。

  藏戲面具在長期發展過程中為什麼得以保留?這個句子作了精當的回答。句子的前後部分是因果關係:“運用象徵、誇張的手法”是原因,“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鮮明”是結果。象徵的手法:用具體的事物表現某種特殊意義或思想感情。比如,藏戲中用白色面具代表純潔,戴白色面具的是善者、好人。誇張的手法:為了啟發觀眾的想象力,用誇大的事物來表現。比如,藏戲中用半黑半白的面具形容兩面三刀的性格,用青面獠牙的面具形容妖魔。

  ⑤他們別無所求,只要有觀眾就行。

  唐東傑布組成藏戲班子的目的是“勸人行善積德、出錢出力、共同修橋”,所以對演出舞臺、道具等沒有過多的要求,只要有觀眾,能起到宣傳效果就行。

  ⑥藏戲就是這樣,一代一代地師傳身授下去。

  最初的藏戲沒有劇本,全靠師父言傳身教,全靠在戲班排練和演出過程中逐步加工提高,使具有600多年曆史的藏戲得以保留和發展,成為藏文化的“活化石”。

  四、比較一下《北京的春節》與《藏戲》在寫法上的異同。

  提示:這篇課文是一篇知識性、人文性、趣味性都較強的民俗散文。它以準確性說明為前提,以形象化描寫為手段,在說明角度、表達順序、表達方法、語言風格等方面與《北京的春節》有較大的不同。從內容看,《北京的春節》介紹的是節日風俗,而本文側重介紹藏戲的形成及藝術特色;從表達順序看,《北京的春節》以時間為序,而本文以事物的不同方面為序;從表達的方法看,《北京的春節》運用了列數字、舉例子、作比較、打比方等方法,而本文主要採用比喻、反問、象徵、誇張手法生動形象地說明事物;從語言風格看,《北京的春節》的語言自然、平實、準確、精練,京味濃郁,耐人尋味,而本文的語言豐富多樣、生動傳神,頗具文學色彩。

  板書設計:

  藏戲

  主要特點:“戴著面具演出”“演出時沒有舞臺”“一部戲可以演出三五天”

  開創:唐東傑布“發誓架橋”“組成第一個藏戲班”“留下了58座鐵索橋,成為藏戲的開山鼻祖”。

  藏戲重要特徵:面具的含義象徵、誇張手法

  其它特點:舞臺簡樸;劇情靠解說、說唱來描述;開場、正戲、結尾固定的程式;唱腔、動作豐富多彩;演出時間長

  傳承:一代一代地師傳身授下去

最近訪問